白居易禅诗欣赏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于唐代宗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出生在山西太原一个世习儒业的书香之家,其

白居易经由科举考试而进人仕途,二十九岁成为进士,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
《与元九书》中云:“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

白居易的名篇丽句和诗集当时还流传到日本、新罗(今朝
)、日南(今越南)、契丹等国,“白居易讽谏集,契丹主亲以
诏番臣读之。”从公元9世纪起,白居易的诗对
日本的《江谈抄》等古籍就记录了嵯峨天皇、

白居易有着很深厚的佛缘,是个笃信佛法的居士。如《旧
屡忧患,胸中了然照诸幻之空也。”《五灯会元》卷四载:
通学小中大乘法。”并曾作诗说自己前世应是个僧人:“辞

白居易一生中兼修佛教禅宗、净土宗,同时也信仰密宗、
(白居易故居考古发掘出土的石质残
,经考证为白居易所书写。)如他的诗作所云:“官秩三回
”他很喜欢参访一些德才兼备、气质超凡脱俗的高僧大
达于性,于兹三四年矣。”还根据自己的修学心得和
参究南宗禅。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忠州时,常学习坐禅,
藏进“新旧大小乘经律论集,凡五千二百七十

白居易认为:“文之用大矣哉!国家以文德应天,以文教
率注意于文矣。”他写了不少深受佛教思想影响
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法
”他愿将来自己生生世世能以文学的生花妙笔来弘扬
从白居易的很多诗作来看,他是一个“世缘

正如白居易朋友陈鸿的《长恨歌传》中云:“乐天,深于
多于情者也。”白居易是一个多情善感,富于诗人浪漫气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今日多情唯我
?紫薇花对紫薇郎。”
白居易的一生经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文宗、武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

而千百年来令人们执着地孜孜以求并赋予很多浪漫幻
”的山盟海誓,而在渔阳颦鼓动地而来的国家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
”天上人间难以相会。而在
日夜减芳华。”的秋季里伤感悲叹。结婚不到五年的
“妾颜未改君心改。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被丈夫所嫌弃。不谙世事的
结果却受到夫家的刻薄对待,终至“出门无去

白居易对人生的虚幻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这在他的诗
?一缕鸿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蜗牛角上
春尽孤客情。驱马上丘垅,高低路不平。风吹棠梨花,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
?欲把残花问上人。”
短暂无常的人生就像春天里的一场幻梦,所

有的那些欢

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伤的时代,国事的兴衰治乱,
和对短暂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叹惋:“花
?去似朝

“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三病长相随。除却念无生,人间无药治。”“只有解脱门,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疾空。”“自我心

白居易深谙红尘世网中的种种痛苦和烦恼,而佛教博大

“迷路心回因向佛”的白居易,过的是一种“似出复似处,
”半官半隐的“中隐”的佛教居士生活。他的一生“常以

如他的诗歌所云:“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富贵在此
”“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人
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贫
澹然无所欲。”“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淡寂归一性,

虔信佛法的诗人认为,内心少欲知足是真正的富有,身
青松翠竹环绕,门扉时常深闭,少有世俗的闲人来访,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正是禅宗大德马祖道一所建立的“洪
诗人也曾师从佛光如满禅师学习洪州禅多
并深有体悟。“洪州禅”认为“平常心是道”,在日常生活的

白居易晚年时过的更是一种身心都像出家人的修道生
女唤妻呼多不应。”“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步月
今作西方社里人。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
白居易晚年时候,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为作诗而苦思冥想,

白居易的不少诗篇里描绘了自己修学佛法以后,以不染
清净安详的身心来体味人生的美妙觉受:“人间四月芳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露荷散清香,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月出鸟栖尽,寂

暮春四月,人间的百花大多已凋零,而深山古寺中的桃
清风吹拂,枝叶婆娑,摇曳生姿。山雨过后的梅树林里,

诗人有时候会去美丽的大自然中寻幽访胜。身心安详的

在中秋的月夜,诗人来到桂花飘香的山间佛寺参访修学。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对好友元稹表明:“古人云:

白居易被提拔为翰林学土和左拾遗时,不畏权贵,“有缺
且多出宫人,为宪宗皇帝采纳。他还本着“唯歌生民病,
”的诤谏目的,写了很多讽喻诗为民请命,以实
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只有带着孩子拾稻穗以
“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

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
还施散其家财,开凿了龙门八

节滩,为人民造福,
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
暗施慈悲与后人。”白居易在参禅念佛、持
还大力提倡爱护生命和放生,写下了《放旅雁》、
、《赎鸡》《慈乌夜啼》《燕诗示刘叟》《和(大嘴乌)》

从白居易的诗中可见,他对封建社会的特殊苦难群体妇
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眼看
”等等。他希望世人能因为他的这些诗歌,真诚关心
并且由衷地劝诫“人生莫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曾布施三

白居易虔诚信仰和修学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旷达乐天的
恬淡知足的闲适人生,造就了他的这些理深韵远、
这些优雅明澈的诗篇,在很远很美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