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QC增补本药典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SOP-QC增补本药典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SOP-QC增补本药典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制药厂

GMP文件

名称浮游菌检查操作规程第1 页共1 页附件0个

编号颁发部门

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

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分发至生效日期

目的:建立正确的洁净实验室、洁净厂房浮游菌检查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规范化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药品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

范围:用于有净化级别的实验室、厂房。

责任人:QC负责人、QA洁净度检测人员、微生物检验人员、设备科相关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依据:《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内容:

1 洁净室: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区域

2 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3 浮游菌:用本规程中的方法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 测试方法:使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区)的微生物浓度。

5 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

5.1 浮游菌采样器

5.2 培养皿:一般采用90mm×15mm的培养皿,使用前将其置于121℃湿热灭菌25分钟、干燥。

5.3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5.4 生化培养箱:定期对培养箱、温度计进行检测。

5.5 高压蒸汽灭菌器

6 采样方法

6.1 采样点的布置(GB-T16292-2010)

表1 洁净区浮游菌最少采样点数目

面积(m2)A级C级D级

<10 2~3 2 2

≥10~<20 4 2 2

≥20~<40 8 2 2

≥40~<100 16 4 2

≥100~<200 40 10 3

≥200~<400 80 20 6

≥400~<1000 160 40 13

≥1000~<2000 400 100 32 注:对于A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区),包括A级洁净工作台,以上面积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对于C级以上的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指的是房间面积。

对任何小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数可以多于一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

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进行设置;

采样点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6.2 最少采样量

表5 浮游菌每次最小采样量

洁净度级别最小采样量(L/次)

A 1000

C 500

D 100

6.3 采样次数: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但出现异常情况,应考虑在评估后修改采样频次。

6.4 采样注意事项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区)或送风口,采样器采样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采样口宜向上。

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尽量避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

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少走动。

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采样过程的污染和其他可能对样本的污染。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造成的影响,宜同时进行对照试验,每次或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TSA),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

7 测试规定

7.1 测试条件

测试前,温、湿度、静压差、换气次数或断面风速、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测试等必须符合要求。

7.2 测试状态

动态和静态均可进行测试。

静态测试时,市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浮游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预先消毒。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市内测试人员数。

7.3 测试时间

7.3.1 静态:

7.3.1.1 静态a:

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调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7.3.1.2 静态b:

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自净后开始;

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后开始。

7.3.2 动态:必须记录生产开始时间及测试时间。

7.4 测试步骤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100级操作台是否需要?)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棉,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带无菌手套操作。

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据此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8 培养

8.1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培养。

8.2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基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

8.3 每批培养基都应由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9 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微生物。

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的计算:

菌落数

浮游菌平均浓度(个/m3)= —————

采样量

10结果评定:

每个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必须低于所选定评定标准中的界限。

在静态测试时,若某测点的浮游菌平均浓度超过评定标准,则应重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均合格才能判为符合。

对于浮游菌的日常监控,宜设定纠偏限和警戒限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断面上风速均匀的气流,以保证洁净室(区)内的微生物浓度受到控制。应定期检测以检查微生物负荷以及消毒剂的效力,并作倾向分析。静态和动态的监控都可以采用该方法。

若车间某洁净室内浮游菌平均浓度超过警戒限,则检测人员应及时提醒车间引起重视,若超过采取措施限,则需按照偏差控制,由QA和车间一起进行原因调查并及时督促整改,以防止浮游菌检测结果超标。

10.1检测周期:

正常生产期间,安排沉降菌每月动态监测1次。各车间根据具体生产产品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动态监测要求。

10.2QC应及时完成洁净区沉降菌试验报告单,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数。

测试者的姓名、测试地点、测试日期;

测试依据;被测洁净室(区)的平面位置(必要时标注相邻区域的平面位置);

有关测试仪器及其测试方法的描述:包括测试环境条件、采样点数目以及布置图、测试次数,或可能存在的测试方法的变更,测试仪器的检定证书等;若为动态测试,还应包括人员数量及位置,现场设备运转数量及位置等;

测试结果:包括所有统计计算资料。

11 变更历史:跟踪反映文件的变更情况,包括:变更前后的版本号、变更原因及内容、批

准人、变更前后版本的生效日期。

2020版《中国药典》羟值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样品羟值的测定。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1、定义:羟值系指供试品1g中含有的羟基,经用以下方法酰化后,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1.1仪器: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具塞锥形瓶(250ml)、胖肚移液管(5ml,A级)、量筒(20ml)、恒温水浴锅、碱式滴定管(50ml,A级)、滴管。 1.2试剂: 1.2.1吡啶AR 1.2.2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见EK/SOP-QC8005氢氧化钠滴定液(1、0.5、0.1mol/L)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 1.2.3甲酚红-麝香草酚蓝混合指示液:见EK/SOP-QC8003指示剂与指示液配制操作规程1.2.4吡啶-水(3:5):取吡啶30ml和水50ml混合均匀,即得。 1.2.5酰化剂:取对甲苯磺酸14.4g,置500ml碘瓶中,加乙酸乙酯360ml,振摇溶解后,缓缓加入醋酐120ml,摇匀,放置3日后备用。 1.3测定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按表中规定的重量,精密称取供试品,置250ml的干燥碘瓶中,精密加入酰化剂5ml,用吡啶少许湿润瓶塞,稍拧紧,轻轻摇动使完全溶解,置50℃±1℃水浴中25分钟(每10分钟轻轻摇动)后,放冷,加吡啶-水(3:5)20ml,5分钟后加甲酚红-麝香草酚蓝混合指示液8~10滴,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滴定至溶液显灰蓝色或蓝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1.4计算结果: D W F 1. 56 A - B + ? ? = ) ( 供试品的羟值 式中: B为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的体积(ml); A为供试品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的体积(ml); 羟值检验操作规程 编写/修订人/日期年月日部门/姓名 审核人/日期年月日部门/姓名 批准人/日期年月日部门/姓名 执行日期2020年11月01日颁发部门品质部 分发部门品质部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人员操作,保证洁净环境能达到洁净要求。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依据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职责 品管部负责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浮游菌测试步骤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应严格消毒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及洁净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皿的外表面。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表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霉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采样人员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无菌手套操作。 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培养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菌落计数 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可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6.测试规则 测试条件 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这类测试将会提供测试悬浮粒子的环境条件,例如:这种预先测试可包括:

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人员上岗前须知 第一条、员工进场时,必须办理劳务证和上岗操作证,否则不准安排上岗。 第二条、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服从工地负责人指挥。 第三条、操作前不准喝酒,不准带小孩进施工现场。 第四条、现场内不准赤脚、不准穿拖鞋、高跟鞋和硬底鞋。 第五条、无安全防护措施不准高空作业。 第六条、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准任意拆除支架设施及安全装置,不准任意做非本工种工作。 第七条、不准在施工现场打闹,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掷任何物件、材料或杂物。 第八条、井(字)架吊篮不准乘人,吊装设备下面不准站人。 第九条、不准带电作业,不准在烟火禁区丢烟头、不准高攀井架、脚手架等。 第十条、不准在施工现场随意大、小便,违者重罚,严禁无证开机,更不准让他人代开机,工作时,不准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彻底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安全检查,执行如下制度: 一、安全生产检查定为四级检查,即:l、班组日检。2、工地项目部周检。3、公司月检。4、总公司季检。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执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二、公司月检:每月月底,由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总工带队,质安科、生产科、技术科、工会、劳工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对公司属下的各工地进行一次全面性安全检查,并在每月二十八日召开由以上检查成员及各工地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等参加的生产会议,通报当月安全检查情况。 三、公司质安科必须对各工地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将发现的隐患及时向工地指出,以书面通知工地限期整改,并复查。对愈期不整改者,按有关规定处以罚款,甚至勒令停工整顿。 四、工地周检:各工地必须由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组织,质安员、施工员、材料员、机电管理员及各班组长参加,每周至少对工地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自整改。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下隐患通知书,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整改,以保证施工安全。 五、班组日检:工地各班组长每天班前,必须对本班组的工人正确使用“三宝”情况、身体状态和施工所用的机电设备、施工环境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并做好记录。确认安全后,方准工人上岗作业。 六、工地安全员必须每日捡查安全作业情况,并作好登记记录。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工人经教育三次再违反者进行罚款并登记造册。严重违反者勒令停止作业。 七、分管施工员在日常施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情况和工人违章操作现象,要及时制止并汇报给安全员。安全员及时作出处理方案。 八、工地对于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严格按“三定"(即定人、定时、定措施)要求进行整改。安全员、施工员要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并将整改结果上报公司质安科进行复检。 九、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的有关资料要及时归档。

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QCA/QC-SOP05-003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及控制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定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2.相关文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版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3—2010 3.术语 3.1洁净室(区) 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3.2洁净工作台 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 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3.3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 表示。 3.4浮游菌 用本规程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 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3.5浮游菌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浮游菌菌落的多少,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 3.6静态测试 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 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3.7动态测试 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壮态下进行的测试。

4.职责 中心化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人员负责浮游菌的定期检测工作。 5.质量标准 6.材料与设备 6.1设备 浮游菌采样器、净化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烘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放大镜、显微镜、电冰箱、 菌落计数器。 6.2用具 培养皿(平皿):?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钢精锅:10000ml。三角瓶:300ml。天平、称样纸、勺。此外还需要棉塞、牛皮纸、线绳、微波炉、玻璃棒、海棉擦、毛刷等用具。 6.3空白培养皿的准备 6.3.1包扎 取洁净、干燥的培养皿用牛皮纸或专用包皮布包严扎紧待灭。 6.3.2灭菌 灭菌采用湿热灭菌法。条件:0.12Mpa、121℃,20min。灭菌时要注意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高压蒸汽灭菌器。 6.3.3传输 将灭菌并用余热烘干后的平皿,传至准备间,并用紫外线照射备用。空白平皿一般在注皿前24小时内灭菌,传入。 6.3.4质量要求 已备好待用的平皿应确保无损、无污、无菌、干燥。 6.4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

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及各工种操作规程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 1、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规、法令、条例、规程、规定、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3、带头遵章守纪,不违章指挥。 4、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 5、组织并作好对新工人的入场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认真抓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6、组织施工项目每周或半月一次的安全文明检查,及时落实整改隐患。 7、认真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作好争创标准化文明工地工作。 8、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保证各项劳动保护安装技术措施项目的实施,不得使用伪劣防护用品。 9、组织拟订本项目安全奖惩办法、管理规定并认真实施。 10、负责检查、督促本项目各级人民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工长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区域所需的材料设备、资金的落实。 11、发生事故要妥善处理,及时上报,认真分析原因,拟定并落

实整改措施。 12、项目经理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具体在与外来队伍签订分包合同时,必须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安全认可证、安全目标要求,并上报公司有关部门审查备案。

安全员责任内容 一、参加项目部制定的有关安全制度、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参加对新进场和转岗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技术交底。 三、参加公司、项目的各种安全检查,检查验收资料与工程进度相同。 四、参与班组安全活动,检查班组活动记录。 五、及时对施工用电、龙门架(井架)、塔吊、外脚手架等设施,组织检验,并定期组织验收。 六、主持开展每月安全例会,并邀请领导参加,作好记录。上报每月安全报表。 七、组织落实施工现场五牌一图、警示牌、安全标语、黑板报等安全宣传活动。 八、组织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以及规范规程。 九、严格遵守本企业、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十、开展施工现场安全巡查,防止“四大”伤害事故。 十一、参加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十二、建立本企业、项目的工伤事故档案,发生事故及时上报。 十三、制止违章、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建立奖罚台帐。

2020版《中国药典》重金属检验操作规程(USP)

一、目的: 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参考美国药典标准检验品种重金属的测定。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1、特殊试剂: 1.1硝酸铅原液:将159.8毫克的硝酸铅溶于100毫升水中,加入1毫升硝酸,然后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制备此溶液并将其储存在无可溶性铅盐的玻璃容器中。 1.2标准铅溶液:临用新制,用水稀释10.0毫升硝酸铅原液至100.0毫升。每毫升标准铅溶液含有相当于10微克的铅。以每克被测物质100微升标准铅溶液为基础制备的对比溶液包含相当于每百万份被测物质1部分的铅。 2、方法一: 2.1 pH 3.5乙酸盐缓冲液:溶解25克醋酸铵在25毫升水中,加入6mol/l盐酸38毫升。如果需要调节,可用6mol/l氢氧化铵或6mol/l盐酸调节pH值为3.5,用水稀释至100毫升,并混合。 2.2标准制备:将标准铅溶液(20微克铅)2毫升放入50毫升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25毫升。使用pH计或短程pH指示纸作为外部指示剂,用1mol/l乙酸或6mol/l氢氧化铵调节到 3.0到 4.0之间的pH,用水稀释至40毫升,混匀。 2.3供试品制备:按照各专著的指示,将试验准备的溶液放入50mL比色管中,或使用各专著中指定体积的酸,溶于水中,用水稀释至25mL,单位为按公式计算的待测物质: 2.0/(1000L) 其中L是重金属限度,占百分数。使用pH计或短程pH指示剂纸作为外部指示剂,用1mol/l 乙酸或6 mol/l氢氧化铵调节pH值在3-4之间,用水稀释至40毫升,并混合。 2.4 监测制备:在第三根50mL比色管中,放入按供试品制备指示制备的溶液25mL,并加入2.0mL标准铅溶液。使用pH计或短程pH指示剂纸作为外部指示剂,用1mol/l乙酸或6mol/l氢氧化铵调节pH值在3-4之间,用水稀释至40毫升,并混合。 2.5方法:在含有标准制剂、供试品制剂和监测制剂的三个试管中,加入2毫升pH 3.5的乙酸缓冲液,然后加入1.2毫升硫代乙酰胺-甘油基TS,用水稀释至50毫升,混合,静置2分钟,在白色表面向下观察:来自试验制剂的溶液的颜色不比来自标准制剂的溶液的颜色深,来自监测制剂的溶液的颜色等于或比来自标准制剂的溶液的颜色深。[注--如果监视器制剂的颜色比标准制剂的颜色浅,则对被测试物质使用方法II而不是方法I]。 3、方法二: 3.1注:此方法不回收汞。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正文: 1、简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

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或10㎝2为单位报告。 检验量: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2)。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要求检查沙门氏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10g或10ml。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供试品。2、供试液的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1),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了。油剂可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2)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对至100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必要时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3)用特殊供试液制备方法的供试品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沉降菌、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浮游菌检测工作 3.责任:中心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内容: 浮游菌检测 4.1.1 检测前的准备 4.1.1.1按照药典规定制作平皿培养基。 4.1.1.2领出检测仪器,去掉防尘护罩。 4.1.1.3先用喷洒方法对仪器及采样管进行消毒,无法喷洒的地方应用擦拭或 浸泡办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置放十分钟使仪器基本干燥。 4.1.1.4将采样器放在采样工作台面上,拧下采样盖,使整个缝隙完全暴露在 空气中,便于直接采样。 4.1.1.5当在较高位置取样时,可把仪器采样盖拧紧,插上采样塑料管,把管 子延伸到所要采样的空间。 4.1.1.6打开采样器透明外罩,迅速将准备好的平皿放入采样托盘内,拿去平 皿上盖,立即拧上透明外罩密封。 4.1.1.7拧松外罩顶部装有指针的螺母,让指针自然下落或使指针底部刚接触 到培养基为止。 4.1.1.8调节狭缝螺母,使狭缝上升直至到头,再反方向调节使狭缝面下降, 将齐狭缝大螺母侧面的色标线与指针于水平线上。(保持狭缝的底平面与培养基表面相距1-3mm)。

4.1.1.9将指针向上轻轻拔起,使其底部离开培养基表面,并拧紧螺母,使之 固定不动。 4.1.2 采样操作 4.1.2.1将采样器后面板上的电源插上,按下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时间显示窗内的数码应为“P”。 4.1.2.2根据采样现场环境的洁净度,选择采样时间中的某一档,并按下相应按 钮,指示灯亮,数码由“P”显示为“Y”,约经10分钟后气泵自动开启进 行采样。当采样时间达到时,气泵自动停止运行,数码显示终点采样时间。 4.1.2.3关掉电源开关,打下仪器的活动透明外罩,迅速把平皿上盖盖上并从仪 器中取出。 4.1.2.4按照上述方法,再放入新的平皿,进行第二次采样,直到采样完毕。4.1.2.5采集样品的平皿应置入培养箱,在培养48小时后,按检验规程检查菌 落数。 4.1.2.6采样工作结束,关断仪器电源,将程序: 4.2沉降菌检测 4.2.1消毒φ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2.2称取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31克,加蒸馏水1000ml,加热溶解分装,经 116℃30分钟灭菌备用。 4.2.3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的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备用。 4.2.4放平板前应先洗手,穿消毒好的无菌衣、裤、帽、口罩。 4.2.5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净化级别要求选择放置位置和平皿块数。 4.2.6到车间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2.7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30℃~35℃, 时间不少于48h)。 4.2.8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可选2~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以检验培养 基本身是否污染。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样本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 通则1105-1106) 三、 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 2.设备.仪器及用具 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 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 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 6. 控制菌检查法 7. 实验技术 &附件 1. 微生物限度标准 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未做统一规定。 L1成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1).” 一”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1.2工艺用水微生物限度标准 1.3内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标准 说明:1?”一”为每100 cm2中不得检出。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

2.1、设施: 2丄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直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它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0 ;电炉(或其它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匕);电冰箱。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mi 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O.lg); 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f 10?12cm)、培养皿(f 9cm).量筒(100ml).试管(18x 180mm)及塞、吸管(lml分度0.01, 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洛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的玻璃器皿: 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 可用毛刷和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 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 2~3 次。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目的:规定了公司洁净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目的是规范洁净区的洁净度的监测,确保洁净区符合生产及质量检测要求。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洁净区的洁净度测试和管理。 3.职责: 3.1.生产管理部:负责洁净区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监督管理工作; 3.2.生产管理部:负责空调净化系统的调试和使用,确保空调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3.质量管理部QA: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测试; 3.4.质量管理部QC:配合负责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 4.内容: 4.1.1.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1.2.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1.3.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 4.1.4.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1. 5.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6.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4.1.7.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 4.1.8.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4.1.9.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1.10.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4.1.11.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1.12.置信上限(UCL)

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项目技术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3.施工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4.安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5.材料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6.机械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7.质检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8.班组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1.项目经理是单位工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应全面负责,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积极支持安全员的工作。 2.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主动接受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和工作指导,督促本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工作。 3.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有效投入,加强安全生产防护用品、防护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4.负责项目部所有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开展安全活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和组织安全检查,纠正违章作业,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6.抓好工地现场安全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平安工地、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落实环境保护和不扰民措施。 7.发生工伤事故,按有关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同时,积极参与和配合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8.组织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工作。 9.制定工程项目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将事故救援预案内容进行交底并定期组织演练。 10.落实项目领导带班制度。 11.补充内容: 责任人签字: 年月日

项目技术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1.项目技术人员应对项目部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对施工生产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负责(或会同企业技术负责人)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 3.负责施工现场各类安全生产技术交底、操作规程等相关资料的编制、归档及管理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计划,向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5.参加安全检查和验收,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 6.参加事故调查,针对事故原因提出技术措施。 7.补充内容: 责任人签字: 年月日

洁净室(区)浮游菌监测操作规程

XXX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规定药品生产洁净室(区)中悬浮粒子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中悬浮粒子的监测。 3 责任:QA人员。 4 规程: 4.1 引用标准:GB/T16292-16294-2010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 概述:洁净区悬浮粒子监测采用计数浓度法,既通过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4.3 仪器:浮游菌采样器,型号:ASB-2100型,使用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SOP (JSZB01-071)操作。 4.4 测试方法 4.4.1 方法提要 本标准采用的方法是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选择能证实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4.4.2 人员的职责和培训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履行对洁净室(区)测试的职责,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外面的衣服不能带进D级以上的区域。 4.4.3 测试要点 4.4.3.1必须按照测试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使用校验合格,且在使用有效期内的仪器。 4.4.3.2测试仪器在未进入被测区域时,先清洁表面,使用测试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4.4.3.3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同时检查采样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4.4.3.4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器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 4.4.4测试步骤 4.4.4.1 将洁净的培养皿经170℃干热灭菌3小时,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经高压蒸汽121℃、15分钟灭菌冷却至约60℃备用。 4.4.4.2在无菌超净台上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约20ml/皿,加盖后在室温放至凝固,放入不锈钢圆桶中,置2℃~8℃处保存备用。 4.4.4.3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有污染。 4.4.4.4 配制好的洁净的培养皿按进入D级、C级、C级局部A级洁净区的物料进出程序进行传递。测试前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4.4.4.5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75%酒精灭菌, 4.4.4.6 采样前,先用75%酒精擦拭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口,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 4.4.4.7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戴无菌手套操作。 4.4.4.8采样仪器经消毒后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区)浮游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洁净室(区)洁净程度。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3.责任:质量管理部QA监测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以计数浓度表示,单位是个/m3或个/L。 ,由使用者自行设定微生物含量等级。当检测结果超过该等级时,应启动监测程序对该区域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立即进行跟踪。 ,由使用者自行设定一个微生物含量等级,从而给定了一个正常状态相比最早警戒的偏差值。当超过该最早警戒的偏差值时,应启动保证工艺或环境不受影响的程序及相关措施。 4.2.测试方法 ,经若干时间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计数,以判定该洁净室的微生物浓度。 ,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

穿戴方式。 选择合适的浮游菌采样器,包括采用无油的抽气泵,较低的气流流速和较大的采样流量,以保证培养基表面的水分不被吹干。 本测试需要具备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 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培养基(见本标准附录B)、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浮游菌采样器一般采用撞击法机理,可分为狭缝式采样器、离心式或针孔式采样器。狭缝式采样器由内部风机将气流吸入,通过采样器的狭缝式平板,将采集的空气喷射并撞击到缓慢旋转的平板培养基表面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离心式采样器由于内部风机的高速旋转,气流从采样器前部吸入从后部流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专用的固形培养条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针孔式采样器是气流通过一个金属盖吸入,盖子上市密集的经过机械加工的特制小孔,通过风机将收集到得细小的空气流直接撞击到平板培养基表面上,附着的活微生物粒子经培养后形成菌落。 本标准操作规程中使用的浮游菌采样器为狭缝式采样器。 ,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使用校验合格,且在使用有效期内的仪器。 ,若必需,则先清洁表面,或在相应的洁净室内准备和存放(用保护罩或其他适应当地外罩保护仪器)。 ,上面应蒙上一张透明不沾尘的覆盖物,在A级洁净室内不能用铅笔和橡皮。 ,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同时检查采样

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一、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要点 (一)、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容器的操作工艺控制指标,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压力及温度波动幅度的控制值; (2)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开、停机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3)容器运行中日常检查的部位和内容要求; (4)容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以及防范措施; (5)容器的防腐措施和停用时的维护保养方法。 二、压力容器的检验 1、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周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每3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定期检验周期根据检验机构决定。 2、对压力容器所配备的安全装置(安全阀、压力表等),应定期进行通、排放工作,以保证其灵敏、可靠。安全附件的检定,检验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3、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或消除,对难以消除的缺陷应采取降级、降压,限期使用直至更新等方法进行处理,并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三、安全装置的调整和检修 1、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安全装置和主要的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调整工作。需焊、挖补修理时,应由持特殊焊接工作操作证人员参加。 2、安全阀更新购置应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有检验部门和质检员的印章,并有注明检验日期,无出厂合格证严禁购置使用。 3、安全阀使用中应定期校验,每年至少一次,调整后的安全阀应加铅封,并填写记录。检验调整工作应由专职检验人员进行。未经许可,本公司任何人员不得任意启封调整检验。 4、未经检验合格和无铅封的压力表不得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压力表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卸压后指针不回零位、铅封损坏等情况,应立即更换。 5、压力表的装设、校验与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规定,压力表应定期检验,每半年至少一次,经检验合格的压力表有铅封和检验合格证。 四、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种类: 1、压力容器随机出厂文件(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压力容器主要部件型式试验报告书、装箱单、机房井道布置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压力容器功能表、主要部件安装示意图、易损件目录); 2、压力容器开工申报单; 3、压力容器安装施工记录;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演示教学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人员操作,保证洁净环境能达到洁净要求。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3.依据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4.职责 品管部负责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5.浮游菌测试步骤 5.1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应严格消毒 5.1.1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及洁净 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5.1.2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皿的外表面。 5.1.3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表面,采 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5.1.4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霉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 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5.1.5采样人员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 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无菌手套操作。 5.1.6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 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5.1.7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5.1.8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5.2培养

5.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2.2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 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5.2.3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 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5.3菌落计数 5.3.1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 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5.3.2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可以2个或2个 以上菌落计数。 6.测试规则 6.1测试条件 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这类测试将会提供测试悬浮粒子的环境条件,例如:这种预先测试可包括:a)温度和湿度的测试,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 45%-65%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b)室内送风量或风速的测试,或压差的测试; c)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测试。 6.2测试状态 静态和动态均可进行测试。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余2人。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数。 6.3测试时间 6.3.1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6.3.2在动态测试时,则需记录生产开始的时间以及测试时间。 6.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6.4.1采样点数目

化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编号: xxxxxxx化工有限公司 质检科 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时间:2016年10月12日实施时间:2016年10月18日 目录 1.化验室管理制度 2.样品管理制度 3.化学试剂与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4.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化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6.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7.数字熔点仪操作规程 8.PH计操作规程 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 10.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1.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 12.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13.移液管操作规程 14.滴定分析操作规程 15.C OD恒温加热器操作规程 化验室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3、职责 质检部负责贯彻该制度

检验员负责该制度的实施 化验室主任负责本制度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安全制度 检验人员要熟悉化验室及周围环境,清楚水闸和电器开关的位置,了解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一旦发生事故,可立即采取措施。 化验室各类化学试剂要根据其性质分类存放。易燃、易爆试剂应在远离明火低温处存放,数量不宜过多。 严格安全操作。使用毒性试剂,必须有第二人在场进行校对并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使用易燃试剂进行易爆实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或适当的场地操作。明火操作必须远离易燃、易爆试剂,选择安全场所,并采取保护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致病菌种接种要尤其注意安全,防止感染和污染环境。用过的培养基清洗前应经过灭活处理。凡进行加热回流、蒸馏、消化、高压灭菌等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检验人员不得擅自改动供电线路,确因工作需要可向设备部门申请。 各种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应及时报告设备部门进行维修。 非工作时间需在化验室工作时,须经质检部经理批准,并对化验室安全负责。 各种试剂容器要带有书写清楚的标签。 化验室应备有消防与安全急救措施。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浮游菌的测试。 二、引用标准:GB/T-16293-1996,GMP(1998年修订)附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三、浮游菌测定的标准: 四、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1、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1.1 浮游菌采样器 1.2 真空抽气泵 1.3 培养皿(φ150mm×15mm) 1.4 培养皿(营养琼脂培养基) 1.5 恒温培养箱 2、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 2.1 浮游菌采样器 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量。 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1.3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nin)两

者相乘即采样量( L)。 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2.2 真空抽气泵 2.2.1 真空抽气泵的排气量应与采样器匹配。 2.2.2 宜采用无油真空抽气泵,必要时可在排气口安装气体过滤器。 2.2.3 真空抽气泵安装的位置一般装在采样器下面。 五、测试方法 1、测试有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用于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 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1.4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外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1.5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2、采样程序 2.1 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 2.2 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吕缝隙高度。 2.3 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采样器、转动定时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3、培养 3.1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0~35℃培养48h。 3.2 每批培养基可选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4、菌落计数 4.1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4.2 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浮游菌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人员操作,保证洁净环境能达到洁净要求。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3.依据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GB/T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4.职责 品管部负责洁净室(区)中浮游菌的监测。 5.浮游菌测试步骤 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应严格消毒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房间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及洁净室的采样器宜预先放在被测房间内。 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皿的外表面。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表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霉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采样人员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或无菌手套操作。 采样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 关闭浮游菌采样器,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 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 培养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d;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d。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

皿作对照培养。 菌落计数 用肉眼对培养皿上所有的菌落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 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可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6.测试规则 测试条件 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这类测试将会提供测试悬浮粒子的环境条件,例如:这种预先测试可包括: a)温度和湿度的测试,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 45%-65%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b)室内送风量或风速的测试,或压差的测试; c)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测试。 测试状态 静态和动态均可进行测试。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余2人。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数。 测试时间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在动态测试时,则需记录生产开始的时间以及测试时间。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