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摘要穿越城市的河道过水面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日益萎缩,使得愈发凸显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城市河道的传统治理通常对顺直河道沿线、人工渠化,护岸硬化等措施采取,因为对排涝、行洪、航运以及灌溉等功能性要求过分强调,从而使得河道形式单一,退化丧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河道在对具备基本功能外,尚需对自净水体、改善环境以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等功能具备。本文就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生态治理

引文

随着人水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治理思路逐步转向优美、舒适、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在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前提下,遵循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河流的环境修复与整治,恢复河流天然特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分析

1.1 行洪能力欠缺

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河流空间被不断挤占,河道淤积严重,过流断面日益萎缩。此外,城市居住人口的剧增,致使城市化水文效应逐渐凸显,硬化的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过程改变,排泄至河道的雨洪量增加,地表汇流历程大幅延长,从而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降低。

1.2 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污染严重

多数城市河道作为城镇周边地表径流的汇集区域,地表径流将携带地面污染物汇入河道。同时,部分生产与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甚至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体流动性减弱,随流输运与扩散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加重,水体自净功能降低。

1.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沉积与水质恶化,水体含氧量骤减,水生动植物种群迅速减少。同时,渠化的河道阻隔了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河岸湿地面积萎缩,最终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1]。

2 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

2.1 基本内涵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一)、单项技术介绍 1、水体修复生物制剂技术 (1)水质改善微生物制剂: 技术内容: 依据土著光合细菌能在不耗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转化氨氮的原理,从河涌水和底泥中富集筛选光合细菌。优化了培养基,研究证明了腐殖酸对光合细菌的促生长作用。研究开发了培养技术。经过放大培养,获得光合细菌菌液。光合细菌菌液浓度达到每毫升10亿个活菌。建立了光合细菌菌液中试培养装置。利用自行研制的光合细菌菌液,开展了净化黑臭河涌水的模拟试验。实验表明该制剂对河涌水中CODcr、氨氮、硫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6%,48%,97%。 特点与效果: 采用了生态培养方法获得高浓度复合光合细菌制剂。该制剂在不好氧情况下有效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实验模拟,表明投加光合细菌对水体COD去除率提高20%以上,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2)底质改良技术: 技术内容: 针对底泥有机污染削减,研制了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主要由光合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复合,以麸皮、沸石粉、碳酸钙等为固定化载体。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河道淤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达到固磷作用。下图为底质改良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实验模拟,表明该制剂对底泥有机质的消解率提高20%以上,对底泥削减有一定效果,对上覆水中总磷去除率达25 %以上。 (3)藻类生态改善制剂 技术内容: 针对黑臭水体经微生物降解后易演变为藻类过度繁殖的水华水体的问题,研制了抑制水华的藻类生态改善制剂。该制剂主要由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组成。下图

为藻类生态改善制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该制剂有效改善水体营养均衡、增加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增加藻类多样性、避免体积大的蓝藻过渡繁殖。该制剂对抑制水华有明显作用,水中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不投加该制剂相比,水中叶绿素含量降低20%以上)。 2、生物栅与人工水草净水技术 技术内容: 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是提高和改善富营养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较高营养水平导致水体透明度过低,光补偿点不能正常维持光合作用,是制约水生植被重建的关键因子。在较高营养水平条件下,寻求一种较快提高水体透明度,以至提高光补偿点的技术,对水生植被的重建和改善水体景观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正是基于此种目的研发的一种原位水质改善技术。生物栅和人工水草多孔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环境安全性好,适合富营养水质的改善。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是对现有的多孔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比选、优化而成,如下图所示。 特点与效果 生物栅和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富营养水体水质改善的原位净化技术,不需要任何动力和能源,具较好的生态安全性;可以明显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遏制或者消除水华,从而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景观质量;该技术可以在不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为富营养水体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营造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 对富营养水体进行的小、中试结果表明:水质改善效果显著,见效时间短,布放一周左右,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水体叶绿素水平显著降低,水体景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小型试验表明经治理后叶绿素下降40-80%;COD Mn降低20~50%;TP 降低20~40%;TN降低20~40%。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通过对南桥新城水系的生态治理,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标准,改善了区 域小气候及人生活的环境,促进周边土地的升值,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促进南 桥新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河道南桥生态治理经济效益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 for Urban River ecologicalManagement YANG Jie, (Hebe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Branch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63) Abstract: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surrounding river systems of the Nanqiao new city,improvingthe ability of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tandards in the regions,which also improves regional climat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tourism, promot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lan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qiao new city ,with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Keywords: urban river; Nanqiao; ecological management; economic benefits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是当下时代发展的 主要趋势。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建设美丽城市的需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上海市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缘,濒江临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上海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 上海市平原河道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人水争地,侵占河道;二是水质污染,生态 恶化;三是护岸硬化,生态退化。因此河道生态治理是加强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生 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国内对河道生态治理的研究[1~4]大多集中在生态治理的定义、功能的描述,或是过分关注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本身,而往往忽视了河道生态治理 的经济效益[5]研究。本文结合上海市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与大家一起探讨城市 河道生态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区域概况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6]规划范围为北至大叶公路,东至浦星公路,南至 G1501,西至南沙港和沪杭公路,总面积71.3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75万人。 新城的空间结构为“一核联四片、一环串两带”,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 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南桥新城区域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其水系规划主要水系 格局为“三纵横一网十二湖”。金汇港、南竹港、南横泾“三纵”和浦南运河“一横” 四条干河贯穿新城城区;“一网”为规划支河呈现纵横交织的自然河网生态布局;“十二湖”是南桥新城的生态核心和城市景观区的集中体现,其中“上海之鱼”水系 对提升新城景观水平、打造新城核心公共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故河道的生态治理 垫定了南桥新城以“低碳·生态,智慧·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的基石,以此提升南桥新城的等级和综合实力。 2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及程序 2.1 河道生态治理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是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在对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并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净能力。新城水系生态治理设计满足 生物的生存需要并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同时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研究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研究 摘要:虽然河道生态治理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但实际的治理效果 并不是很理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之前,相关工作 人员对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因素并不了解,河道治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鉴于此,就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展开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 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措施 引言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河道,因其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而日益受到 人们的关注,河道污染导致水质变坏,不仅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到 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到工业的发展,更加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加速生 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也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河道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1河道治理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速了我国的水质污染,城市中的河道过水面积正在 逐渐减小。在处理河道的污水时,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人工渠化、裁弯取直等传统 方式,从而使得河道的生态环境几乎失去了基本的功能,河道生态破坏现象严重。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河道治理的方法经验发现,在河道修复工作中,仅仅恢复 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仍然无法实现河道治理的目标,还需要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改善环境、净化水体以及美化景观的目的。作为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以及 城市发展的关键点,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人文以及生态 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建立新型的河道生态模式,这就要求河道生态不仅要发挥出 抗洪、排涝的机泵功能,同时还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恢复河道的环境生态 特征,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2河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原则 2.1生态治理的原则 目前,人们的一些不良生产和生活习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进而 威胁着河流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在治理河道工程时,不能破坏 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相反,我们应该创造一种生态手段,如河岸景观和选择树木或灌木,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以有效地保持原有的 生态系统的河流。 2.2区域规划的原则 治理好河流,必须考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应过分考虑 某一方面。毕竟,我们必须为人民服务,以便本末倒置。如果有冲突,我们应该 从两个方面进行权衡,以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河流管理是城市总体规划 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2.3远近结合的原则 河流治理工程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对 于河流管理,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长期坚持治理距离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应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应该包括短期、中期和 长期目标的治理计划,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和程序的每一个阶段,逐步推进,从 而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河流生态系统。 3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措施 3.1修复河床断面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区优美的环境日益成为房产开发的重点和销售的热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人工景观湖(河)的亲水住宅。无论前期的人工湖的建造,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应该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贯彻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一、人工水景目前的状况 目前大多数的小区在规划设计中都考虑到了水景水质日常的维护,但大都是通过单一的手段来处理或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因而造成了前期投资大,后期运行费用多,成效却不显著的结果,水体的水质不稳定,或时而藻类泛滥,或时而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并且整个水景常有人造的痕迹。 人工湖、景观水的水处理方法简介: 1、物理方式: i. 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式,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需要更换大量的水,而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势必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ii. 循环过滤的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2018.8.30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 水环境生态修复六大技术汇总 1人工增氧技术 1)概念: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充空气,也可以进行纯氧曝气。 2)优缺点: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力,对相对封闭的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1)概念:复合生态滤床是一种特殊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水生态治理技术。复合生态滤床是由集水管、布水管、动力设备、生物填料、水生植物及复合微生物等 共同组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维护方便,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容易造成堵塞,后期需要人力长期管护。 3生物膜净化技术 1)概念:生物膜净化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 2)优缺点:抗污水和

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投资较高、单位处理效率较低。 4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1)概念: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周期较长、需要配合其他工程技术使用。 5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水体或流动、或受潮汐影响、或间歇性换水,而底泥是河道多年污染的积累,是河道黑臭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治理中生态设计变化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城市河道不可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地改进城市居住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从现代景观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从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 经过对深圳市盐田河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态环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性改造尝试,发现并认识到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只有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尊重自然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观效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出和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的策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关键字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盐田河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 (一)河道现状特点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2.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措施 (四)生态景观设计与效果 1.道路桥梁景观工程 2.亲水平台与喷泉景观工程 3.绿化景观工程 4.分段景观设计 三创立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一)景观水系与交通规划

(二)植物配置规划 (三)乡土文化与适应过程 四结语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积、污染等现象,许多河道失去了饮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能够说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日益紧迫。景观城市河道水系统的功能比如航运、排水等已经被充分的利用,可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以前在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设计规划分别实施,工程人员与设计师分别作业的方法和流程。而且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为主,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标而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这种治水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生态系统、周边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视;整个岸区和河道也没有被视为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单纯的截弯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滨水景观在城市的生态价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 修复治理工艺

发明名称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以水生态物滤装置作为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载体,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得以聚集,快速挂膜,修复低等生物群腐食食物链;同时对水体曝气增氧,将高效生态修复剂投入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剂中活性微生物在充氧的环境中,可去除杂草、水藻;辅以基底修复技术,采用专有填料产品,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同时辅以水生动植物(生态浮岛等技术),延长水体环境的食物链,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彻底消除恶臭,恢复水体持续自净功能。它在地表水治理尤其是城市河湖的治理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表水的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生态坝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 截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化处理系统 融合生态坝拦截及生物滤池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态物滤装 置是在水域中直接设置微生物载体,大量培养土著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截流和捕食藻类并综合降解污染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 可以是雾化曝气软管、或是水处理行业常用的曝气设备如鼓风曝气装置、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射流曝气装置、喷水式曝气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

装置结合了水流营造装置,使水体流动,同时实现水流营造和曝气充氧两种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修复剂是 包含: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 可以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种在水下、岸边或是无土种植在漂浮于水面的浮岛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 直接放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修复是指 用特殊的生物填料,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上述的处理 工艺流程,地表水能够形成持续自净功能的生态系统,从而恢复水体水质。 说明书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行业中对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的水质进行处理净化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存在着较严重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所携带的面源污水、风沙扬尘携污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污染,及污水的汇入、大气沉降等外部因素;另一类是内源污染,即由于污染物在水体内的停留、沉积而形成的底泥,这些底泥还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并不断往水体内释放氮、磷以及有机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摘要穿越城市的河道过水面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日益萎缩,使得愈发凸显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城市河道的传统治理通常对顺直河道沿线、人工渠化,护岸硬化等措施采取,因为对排涝、行洪、航运以及灌溉等功能性要求过分强调,从而使得河道形式单一,退化丧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河道在对具备基本功能外,尚需对自净水体、改善环境以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等功能具备。本文就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生态治理 引文 随着人水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治理思路逐步转向优美、舒适、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在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前提下,遵循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河流的环境修复与整治,恢复河流天然特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分析 1.1 行洪能力欠缺 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河流空间被不断挤占,河道淤积严重,过流断面日益萎缩。此外,城市居住人口的剧增,致使城市化水文效应逐渐凸显,硬化的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过程改变,排泄至河道的雨洪量增加,地表汇流历程大幅延长,从而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降低。 1.2 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污染严重 多数城市河道作为城镇周边地表径流的汇集区域,地表径流将携带地面污染物汇入河道。同时,部分生产与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甚至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体流动性减弱,随流输运与扩散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加重,水体自净功能降低。 1.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沉积与水质恶化,水体含氧量骤减,水生动植物种群迅速减少。同时,渠化的河道阻隔了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河岸湿地面积萎缩,最终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1]。 2 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 2.1 基本内涵

浅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

浅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 发表时间:2017-03-29T15:25:03.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6期作者:黄子鸣[导读] 随着城市发展,过去的河道因为城市建设而被占用,城市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水环境由于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城市河道的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深圳分院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并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而随着城市发展,过去的河道因为城市建设而被占用,城市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水环境由于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城市河道的水环境质量令人担忧。现状城市河道由于失去了传统的灌溉功能,对河道治理更多的时候主要考虑防洪排涝,河道治理的方式很多时候采取了截弯取值、 人工硬化河道等措施,这样很容易造成河道形式单一,河道生态功能退化。而城市河道本身就具有一些的特定的功能,比如净化水体、改善环境、调节小范围内气候环境等,因此在对河道整治时,应当考虑对河道做生态保护。水是生命之源,弯弯曲曲而又不失灵动的河道是城市的灵魂,随着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不断深入,城市河道的治理方式也在逐渐向舒适休闲的治理方式转变,河道的治理也越来越注重河道的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因此,本文主要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保护 一、当前河道存在的问题 1、行洪能力比较弱 在当前社会,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河流的空间不断的被挤压,河流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河流的淤积情况普遍严重。同时,城市中涌进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多,城市地面硬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使得汇集到河道的雨洪量也要比之前增多,增加了河道行洪压力。按照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城市河道被硬化,硬化的河道阻隔了河水与地下水体之间的联通互换通道,增加了河道调节洪水的难度,随之导致的结果将是城市的河道整体行洪能力要比之前弱很多。 2、水质问题堪忧 现状城市河道水质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地表的污染物随着水流被带入了河道当中,污染了河道原有水质,且污染程度大于河道自净能力,使得水质向着恶向循环方向发展。此外,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生活污水与工业生产废水在没有通过质量的检测的情况下就进行排放,使河道的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管理及设施不够完善,还有另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不是很强。 3、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政策。但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相对城市河道这一块内容来说,虽然我国的生态环境政策有一定的成效,但整体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过度硬化,增加了河道水体与土壤及地下水之间交换的难度,减少了河道生物生存的空间,使得相关生物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河道自净能力降低,河道水体及环境恶化。在该种河道环境发展中,如何才能做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是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的原则 河道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来为城市水系统打造一定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水流通道。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控制污染与水体自身修复相结合的措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河道生态的良性循环。在河道治理与修复过程中是需要牢牢的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自我修复原则 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很大一部分将受到河道内水量的影响,充足的水量不仅是满足河道生物生存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保证河道水与空气、地下水等的自由交换,提高河道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保证河道日常的储水功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河道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采取的治理措施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为河流周边的生物提供相关的生存环境,保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 2、修复河道 当前城市中河道的功能主要是排洪、环保等,这样河道在治理与修复过程中应当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入手,保障河道排洪能力,并提高河道亲水性等,进而体现河道的最大效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生物多样性 河道水下、陆上空间与生物的多样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生物多样性越强,在一定的程度上会使河道的整体价值越高。因此,对河道进行修复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河道面积进行局部扩大、水下部分砌筑鱼巢、对于一些绿化的通道进行维护等措施来增加河道生物的生存空间,保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在选择方面应当选择与当地环境相符合的植物。 4、景观文化设计 城市河道生态在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规划,要符合城市的规划发展。河道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发展的文化,建立最佳的河道湿地。比如在一些城市的河道两岸可以构建符合当地文化的绿色长廊等人文景观,打造相关的绿色空间,还可以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策略 河道在治理与修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湿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水中溶氧量也在不断的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河道生态的治理与环境的修复采取一定的措施。 1、修复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在调节小部分的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湿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使得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使水体在净化空气、改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能力也在下降,为了改变该种情况就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应当注重修复人工湿地,比如建设湿地公园等。 2、实施人工增氧

河道治理方案资料

城区河道治理项目 河 道 治 理 方 案 编制人: 有限公司 2013 年 3 月 15日

一、治理方案设计依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分类指标标准 3、某景观河综合水样检测数据 4、生态微生物学原理 5、水生生态学原理 二、景观河道污染形成原因 城市的景观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污染源的侵入,如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污染水体形成的基本途径流程图: 三、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1、物化方法 物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不断进行电解、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此种方法在处理污染水体效果明显,但是投资费用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应治理大型水体。 2、生态湿地修复法

生态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使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逐步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但是生态湿地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低。目前,在上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不具备建造大型生态湿地的条件,而且对于重污染水源无法治理,甚至会使生态湿地遭受破坏,植物死亡产生腐蚀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3、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 的治理。 4、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在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目标是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滤床、生物激活剂等,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载体将有益微生物培育成优势群落,激活其活性能力。 由于水体污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质的成份也多样性,在治理污染水体的技术上采用单一的技术是很难治理污染的水体,必须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性的技术。在实践中将物化(人工增氧)和微生物栽培技术相结合,整治景观河道是比较理想的方法。这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案例。 三、某景观河概况 景观河道是原来老河道改造而成,整个河道面积约3000m2,平均水深约1.5米。1993年清过一次淤泥,后一直未清淤。我公司于2005年3月11日上午对景观河道进行综合水样检测,详见指标如下表: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 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指导思想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基本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2水环境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口水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3问题诊断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目标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存在问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现状评价 ........................................................................ 错误!未指定书签。4绩效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5技术路线与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河道整治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6效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社会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经济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生态环境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