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案确定与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方案确定与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方案确定与结构平面布置

1.框架结构体系的选择(与其它结构相比较)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为: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大的跨度。

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主要是承重方式的区别。框架结构住宅的承重结构是梁、板、柱,而砖混结构的住宅承重结构是楼板和墙体。在牢固性上,理论上说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的牢固性要大于砖混结构。在隔音效果上来说,框架结构的隔音效果取决于隔断材料的选择,一些高级的隔断材料的隔音效果要比砖混好。框架结构因为多数墙体不承重,所以改造起来比较简单,敲掉墙体就可以了,而砖混结构中很多墙体是承重结构,不允许拆除的,你只能在少数非承重墙体上做文章。

框剪结构在受力合理方面优于框架结构的地方是设立剪力墙,增加了抗侧刚度,而一般的五层建筑在满足建筑要求、抗震设防要求的情况下多采用框架结构,造价合理,施工方便。

2.框架承重方案的选取(横向、纵向

..、混合)

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分为以下几种: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上设置主梁,在纵向上设置连系梁。楼板支承在横向框架上,楼面竖向荷载传给横向框架主梁。由于横向框架跨数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抗侧移刚度。由于竖向荷载主要沿横向传递,所以纵向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其不利的一面是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其净空较小。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在横向布置连系梁。楼面的竖向荷载主要沿纵向传递。横向连系粱尺寸较小,对大空间房屋,其净空较大,房间布置灵活。其不利的方面是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小,同时进深尺寸受到长度的限制。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是框架在纵横向均布置主梁。楼板的竖向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柱网较大的现浇楼盖,通常布置成井字形式;柱网较小的现浇楼盖,楼板可以不设井字

梁而直接支承在框架主梁上。由于这种方案沿两个方向传力,因此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也较好,通常按空间框架体系进行内力分析。

包头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属高设防地区,考虑到地震方向的随意性以及地震产生的破坏效应较大,纵横向均须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综合以上各承重方案的特点,该项目采用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在纵向保证有足够抗侧力刚度的情况下,在横向每个开间跨中再布置一道次梁来保证横向抗侧力刚度。

3.结构平面布置(由建筑定柱及主次梁位置)

平面布置原则

综合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级建筑形体,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否则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8度抗震时要求长宽比不宜大于6;

(3)平面宜平整、规则、受力均匀,力的传递路线清晰,尽量避免不规则的平面形状,如有必须,则需设置抗震缝。

结构平面布置图

4.结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烈度、高度)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1条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以下四类:

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属于甲、乙、丙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1.3条规定,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拱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6.0.8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包头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建筑总高度为:H=3900×5+600=20100(室外地坪到柱顶)

5.变形缝的设计(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

为了防止因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导致破坏,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部位将建筑物断开,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且预留的缝隙能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设置的这种构造缝称为变形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

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变形缝虽然可有效防止因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导致破坏,但因为设置变形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影响平面布局,比较麻烦,而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该工程采用后浇带施工。

6.基础方案的确定(基础形式及类别的确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按规定采用天然地基时可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基础埋深d=1.8m(从室外地面标高-0.60m算起)。

建筑高度:H=3900×5+600=20100mm

基础埋深:d=H/12=1675mm,取d=1800mm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入门总结,很详细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入门总结,很详细 知识,力求达到以下四个面能力: 1、理解建筑施工图的成图原理和制图标准; 2、看懂房屋的组成和各部分的材料、做法,能够看懂一般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图纸; 3、能够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建筑面积和一般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常用构件数量的统计; 4、能够发现图纸中较明显的错误、遗漏和图样之间相互矛盾的地。 第一节建筑工程施工图的组成 各专业施工图的容 1、总图:建筑场地围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道路、绿化及各种室外管线的布置等。 2、建筑专业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种详图及门窗表、材料做法表。 3、结构专业图:基础图、各层顶板的平面、剖面、各种构件详图,构件数量表及设计说明。 4、设备专业图:包括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各系统的平面图、轴测图和各种详图。 5、电气专业图:包括照明、动力和弱电的系统图、平面图及详图等。 第二节建筑工程图的成图原理 一、投影的概念 用一组假想的投射线把物体的形状投到一个平面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图形,称为投影法。 二、投影的种类 1、中心投影:投影线由一点放射出来投射到物体上,这种作图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2、平行投影:投影线呈相互平行状投射到物体上,称平行投影。 (1)正投影:使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时,并且使物体的一个面也垂直于投影线。 (2)斜投影:当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时,所作出的投影。 三、物体的三面正投影图 1、三面正投影体系的形成 (1)将物体放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间;

(2)用三组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线作投影; (3)在三个投影面上得到三个正投影图。 2、三面正投影体系的展开 (1)正立投影面不动; (2)水平投影面向下转动90°; (3)侧立投影面向右后转动90°。 3、三面投影图的特性 (1)不全面性 每个投影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向的尺寸;立面图反映长度和高度;平面图反映长度和宽度;侧面图反映高度和宽度。 (2)“三等关系” 长对正:立面图与平面图的长度相等; 高平齐:立面图与侧面图的高度相等; 宽相等:平面图与侧面图的宽度相等。 4、镜像投影图 当用正投影图不易表达物体形状时,可在物体下放一个镜面,再用正投影法从上向下进行投影,在镜面中反射出的物体的图形就是镜像投影图。 镜像投影法一般应用在绘制各层结构顶板平面图。 四、剖面图 (一)剖面图的形成:用一个假想的平面把物体切开,移走一部分,作剩下这部分物体的正投影。 (二)剖面图的形式: 1、全剖面图 2、半剖面图 3、局部剖面图 4、阶梯剖面图 (三)剖面图的标注式 1、剖切线:剖切位置、剖切向、剖面编号。 2、剖面图编号

119418钢结构图纸基本识图

1.绪论;2.制图基本知识;3.投影基本知识;4.投影基本原理;5.投影变换;6.平面建筑形体的投影;7.曲面建筑形体的投影;8.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9.轴测投影;10.建筑施工图;11.结构施工图;12.正投影中的阴影;13.透视投影;14.展开投影; 15.给水排水工程;16.AutoCAD绘图基础。 二:《土木建筑制图》 建筑安装工程预决算的编审工作,其基础除了应该了解,熟悉至精通建筑(房屋)的结构构件,组成和部位,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 重要的一课是识图、读图。 工程识图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问。 ——什么图可以作为预算的依据? ——哪些图可以计算出一件构造的工程量? ——从哪些图纸上可以计算出什么材料的实际耗用量? ——有了工程量数据怎么来计算它的价值? ——工程造价的依据有那些? 今天开始的课程将逐步获得答案。

1.1建筑识图与工程量计算(P151) 一、建筑识图 1、基本概念 国家规定,一个工程项目应经过:(1)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2)审查后扩大初步设计;(3)审查后施工图设计、又称技术设计。 2、施工图作用:指导施工,技术依据;指导结算,支付进度款 依据;指导决算,结算工程款依据。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应: A、首页图目:从建施01-、结施01-、水施01-、电施01-(又分 强电、弱电、讯施01-)、电通01-。 标准图 设计总说明,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依据(批文、资金来源、地勘资料等),建筑面积,造价。设计标准(建筑标准、结构荷载等级、抗震要求,采暖通风要求,照明标准,防火等级等)。施工要求(技术与材料)项目±0.000与总图绝对标高的相对关系,室内外用材、 强度等级。 装修表 门窗表

关于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

关于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 一:平面布置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建筑设计师不再只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人在住宅中的主体作用被强调出来,住宅应该主动地适应居住者变化着的生活,居住过程也是对住宅的完善过程。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对提高未来住宅的设计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行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为基准的。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氛围,甚至会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觉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间显得冷漠、僻静。其结果是,人们花钱购买住房,却又未能获得相应的功能与质量。住宅平面设计是直接建立室内生活价值的基础工作,本文试图展示住宅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请广大建筑师和居住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一、起居厅设计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家庭精神生活的要求提高,人们对住宅内起居厅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住户希望起居厅成为起居、就餐、娱乐、接待客人、家庭团聚等公共活动的共用空间。因此,起居室便成为住宅的中心首脑空间和对外的一个窗口。它应该具有较大的面积和适宜的尺度,同时,要求有较为充足的采光和合理的照明。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区域是较为理想的起居场所。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减少使用面积浪费。围绕起居厅的空间主要布置有入口、厨房、卫生间、卧室,所有这些房间的门洞、活动区域划分、走道布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矛盾构成了起居厅的设计。门洞的数量与位置决定了走道的多少与方向,走道的数量和方向划分了起居厅的活动区域,所以在起居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有二至三个门的厅,对其功能影响不大,有四个门的厅,其交通面积增多,使用功能就会降低,有五个门以上的厅,作用就很小,基本只起着过道的作用,门洞的数量与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起居厅的空间组织还应考虑家具布置的合理。客厅的家具应根据该室的活动和功能性质来布置,整个起居室的家具布置应做到简洁大方,突出以谈话区为中心的重点,排除与起居室无关的一切家具,这样才能体现起居室的特点。一个房间的使用功能是否专一,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并从其家具的布置上首先反映出来。为了避免对谈话区的各种干扰,室内交通路线不应穿越谈话区,门的位置宜偏于室内短边墙面或角隅,谈话区位于室内一角或尽端。以便有足够实墙面布置家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空间区域。 二、厨房设计 厨房功能是储存生活必备的食品和烹调食品,以提供全家人的餐饮。其空间大致可分为储存、洗涤和烹调三个区域,厨房可以称为家庭的工作中心。任何厨房设计,均应以食品贮藏和准备、清洗和烹调过程为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住宅设计都很重视厨房的位置、

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二

14.2.3楼层结构布置平面图 楼层(屋面)结构布置图是假想沿楼面(或屋面)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所得的楼面(或屋面)的水平投影。它反映出每层楼面(或屋面)上板、梁及楼面(或屋面)下层的门窗过梁布置以及现浇楼面(或屋面)板的构造及配筋情况。 为二层梁的布置及配筋图,为板的结构布置平面图。图中中粗线为未被楼面构件挡住的墙(柱),中粗虚线为被楼面构件挡住的墙,粗实线为梁,细实线为下层的门窗洞及雨篷。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布置可画在同一张图纸上,但在实际施工中,是将梁全部搁置和浇铸完后,再搁板。因此,实际工程中,可将梁和板的结构布置平面图分开绘制,以免标注太 多太乱而不清晰。如为二层梁的布置及配筋图,为板的结构布置平面图。 从中可看出:沿外墙上布置有窗过梁G L 4152、G L 4101、 G L 4122、G L 4151、G L 4184、G L 4181等,另外②轴线以左, ⑧轴线以右,在轴线到轴线范围内的阳台位置,布置有现浇 梁X L1和X L2;沿内墙上布置有G L4082、G L4081等过梁,另外还布置有L27、L L1、L L2、L L4、T L24等梁。梁的断面尺寸也可从图中看出。如图中符号的具体含义为: 一一梁编号为L L1。 一一梁的断面尺寸,梁宽200,梁高350。 一一梁内箍筋直径为,间距为100。

一一梁内上部两根直径为m m的架立筋,下部三根直径为18m m主筋。 从可看出:预制板平面布置的图示方法是在预制板布置的某一范围内用细实线由左下至右上画一对角线(该对角线是结构单元铺板的外轮廓线的对角线),在对角线的一侧(或两侧)注写铺板的数量、代号和编号;也可用细实线分块画出全部或部分预制板的轮廓线,以示铺板方向。本图是以后一种方式表达的。铺板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可用一代号标明,如、 …,不必一一标注,以减少绘图工作量。 钢筋混凝土梁、板、过梁等多采用标准图,构件编号各地 有所不同。和中各构件编号的含义如下: 矩形截面过梁的编号(选自D B J T-13一一地区标准建筑图 第十三分册,即《钢筋混凝土过梁图集》)。 如G L4181表示该过梁宽度(墙厚)为240,过梁净跨度为1800,1级荷载。 预应力空心板的编号(选自西南G22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空心板图集》)。 如2YK B4590-5表示两块预应空心板,此板的板跨4500(实际板长4480),板宽900(实际板宽890),5级荷载。 在“川92G402”中2Y-K B276-5表示两块板跨为2700,板 宽为600,荷载级别为5级的预应力空心板。符号的含义为。

建筑结构平面图

1. 建筑平面图 1.1 定义 建筑平面图,又可简称平面图,是将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墙、门窗、楼梯、地面及内部功能布局等建筑情况,以水平投影方法和相应的图例所组成的图纸。 1.2 绘制 用一个假象的水平剖切平面沿略高于窗台的位置剖切房屋后,移去上面的部分,对剩下部分向H面做正投影,所得的水平剖面图,称为建筑平面图,简称平面图。 1.3 作用 建筑平面图是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样图,它是假想用一水平的剖切面沿门窗洞位置将房屋剖切后,对剖切面以下部分所作的水平投影图。它反映出房屋的平面形状、大小和布置;墙、柱的位置、尺寸和材料;门窗的类型和位置等。 1.4 意义 建筑平面图作为建筑设计、施工图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平面布局及其平面的构成关系,是决定建筑立面及内部结构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反映建筑的平面形状、大小、内部布局、地面、门窗的具体位置和占地面积等情况。所以说,建筑平面图是新建建筑物的施工及施工现场布置的重要依据,也是设计及规划给排水、强弱电、暖通设备等专业工程平面图和绘制管线综合图的依据。 1.5 类别 建筑平面图按照其反映的内容可分为: 1.5.1 底层平面图 又称一层平面图或首层平面图。它是所有建筑平面图中首先绘制的一张图。绘制此图时,应将剖切平面选放在房屋的一层地面与从一楼通向二楼的休息平台之间,且要尽量通过该层上所有的门窗洞。 1.5.2 中间标准层平面图 由于房屋内部平面布置的差异,对于多层建筑而言,应该有一层就画一个平面图。其名称就用本身的层数来命名,例如“二层平面图”或“四层平面图”等。但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多层建筑往往存在许多相同或相近平面布置形式的楼层,因此在实际绘图时,可将这些相同或相近的楼层合用一张平面图来表示。这张合用的图,就叫做“标准层平面图”,有时也可以用其对应的楼层命名,例如“二至六层平面图”等。 1.5.3 顶层平面图 房屋最高层的平面布置图,也可用相应的楼层数命名。 1.5.4其他平面图 除了上面所讲的平面图外,建筑平面图还应包括屋顶平面图和局部平面图。 1.6 内容 (1)建筑物及其组成房间的名称、尺寸、定位轴线和墙壁厚等。 (2)走廊、楼梯位置及尺寸。 (3)门窗位置、尺寸及编号。门的代号是M,窗的代号是C。在代号后面写上编号,同一编号表示同一类型的门窗。如M-1;C-1。 (4)台阶、阳台、雨篷、散水的位置及细部尺寸。 (5)室内地面的高度。 (6)首层地面上应画出剖面图的剖切位置线,以便与剖面图对照查阅。 1.7 读图 (1)了解图名,比例和朝向; (2)了解定位轴线,轴线编号及尺寸;

钢结构图纸基本识图

钢结构图纸基本识图 1.绪论;2.制图基本知识;3.投影基本知识;4.投影基本原理;5.投影变换;6.平面建筑形体的投影;7.曲面建筑形体的投影;8.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9.轴测投影;10.建筑施工图;11.结构施工图;12.正投影中的阴影;13.透视投影;14.展开投影;1 5.给水排水工程;16.AutoCAD绘图基础。 二:《土木建筑制图》 建筑安装工程预决算的编审工作,其基础除了应该了解,熟悉至精通建筑(房屋)的结构构件,组成和部位,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 重要的一课是识图、读图。 工程识图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问。 ——什么图可以作为预算的依据? ——哪些图可以计算出一件构造的工程量? ——从哪些图纸上可以计算出什么材料的实际耗用量? ——有了工程量数据怎么来计算它的价值? ——工程造价的依据有那些? 今天开始的课程将逐步获得答案。

1.1建筑识图与工程量计算(P151) 一、建筑识图 1、基本概念 国家规定,一个工程项目应经过:(1)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2)审查后扩大初步设计;(3)审查后施工图设计、又称技术设计。 2、施工图作用:指导施工,技术依据;指导结算,支付进度款 依据;指导决算,结算工程款依据。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应: A、首页图目:从建施01-、结施01-、水施01-、电施01-(又分 强电、弱电、讯施01-)、电通01-。 标准图 设计总说明,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依据(批文、资金来源、地勘资料等),建筑面积,造价。设计标准(建筑标准、结构荷载等级、抗震要求,采暖通风要求,照明标准,防火等级等)。施工要求(技术与材料)项目±0.000与总图绝对标高的相对关系,室内外用材、 强度等级。 装修表 门窗表

【建筑圈】工程实例结构图讲解 04墙、柱平面布置图(三)柱

大家好,前面讲了剪力墙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我们本节主题:框架柱。 在开始前来熟悉下框架柱的相关知识。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 说到框架柱就要说到框支柱,两个名字相近,但却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1、框支梁与框支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KZZ和KZL。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结构设计时所考虑的也就不尽相同了。 2、框支柱是框架梁上的柱,用于转换层。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在于框架柱与基础相连,框支柱与框架梁相连。 3、框支柱以下的柱都是框架柱,而不与剪力墙相连的梁则为框架梁。 同样,先来看看11G101第8页 大家可以在下来翻看图集8——12页有关柱的内容。 回到本张图纸,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KZ在本图中的3种形式:方形、L形、T形。

下面我们就围绕上图的3根柱为大家一一讲解。 首先从1号柱“KZ12a”开始。 1号柱截面尺寸为500*500,柱中心与E轴/1-1轴交点重合,下面我们再到05号图纸找到“KZ12a”位置。

通过上面2图,我们看到1号柱“KZ12a”标高分为两段“基顶~3.550”和“3.550~一层板面” 截面尺寸为500*500 角筋4B18 b边一侧中部钢筋为2B18 h边一侧中部钢筋为2B18 箍筋类型为4*4 “基顶~3.550”段箍筋为A8@100/200 “3.550~一层板面”段箍筋为A10@100 为什么柱箍筋会分为两截,分别配置不同的钢筋和间距呢?因为此柱正好处于车库与住宅轴线重合部位,一侧车库顶板的标高为3. 550,另一侧为楼层住宅阳台板,且在一层板面以上就无此柱了。

结构总体布置的一般原则

1-3 结构总体布置的一般原则百度上找的资料 (2006-01-29 10:32:45) 转载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要根据结构高度,还应根据是否抗震设防及设防烈度等因素选 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当结构体系确定后,结构总体布置应当密切结合建筑设计进行,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合理的传力路线。因此,结构体系受力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能否做到先 进合理,与结构布置密切相关。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一个先进而合理的设计,不能仅依靠力学分析来解决。因为对于较复杂的高层建筑,某些部位无法用解析方法精确计算;特别是在地震区,地震作用的影响因 素很多,要求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仅仅依赖于计算设计”,还要正确运用概 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对一些难以做出精确计算分析,或在某些规程中难以具体规定的问题,应该由设计人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比较合理地进 行结构设计。概念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应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设计中处处都要带着 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理解去处理理论和构造问题。以下论述的诸方面均须用概念设计的方法 加以正确处理。 一、结构平面布置 高层建筑的开间、进深尺寸和选用的构件类型应符合建筑模数,以利于建筑工业化。在 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需要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长,值宜满足教材表1-3的要求; 3.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二、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中控制侧向位移常常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且随着高度增加,倾覆 力矩也相应迅速增大。因此,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将高宽比控制在5?6以

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 1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形状。 3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图4.3.3);L、l等值宜满足表4.3.3的要求; 3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4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 5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6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7艹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电梯间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8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宜采取以下构造措施予以加强: 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或加配斜向钢筋; 2洞口边缘设置边梁、暗梁; 3在楼板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钢筋。 9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不设防震缝。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而又无法调整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规则的结构时,宜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结构单元。 10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工程实例结构图讲解 03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一)

大家好,今天讲第三张图纸“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我们主要是讲解第一单元,其它二个单元没有车库,上部结构跟一单元差不多,所以就不再讲解了,只讲一单元。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纸分为几个部分 1、附注说明 2、基础平面图 3、桩表、承台表、独立基础表 4、桩、独基、挡墙大样图 一、附注说明

上面说的是基础的形式,单轴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还有施工方法,施工标准,基础砼标号、保护层厚度,桩基的检验试验方式,回填土回填方式压实方法及系数。 挡墙转角需高置暗柱(这个只有文字说明,没有在图上标示,不看说明就容易忽略掉) 二、基础平面图

本图是三个单元,从右往左分别是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今天我们只讲一单元,因为第一它有车库、有独基、条基、挖孔桩,地梁,有挡土墙,有回填,有通风,有消防。它们的上部结构都差不多,所以只讲一单元。 我们看一看,这部分间距比较稀的独立基础就是车库位置,右边基础比较密集的就是住宅部分的,这块的柱子比较密,所以不能当车库,是把这块作为设备用房的。 三、桩表、承台表、独立基础表

桩表,这个就是我们这张图的人工挖孔桩的桩表,我们就要根据这个桩表,来查出每一根桩的具体参数、配筋的。 承台表,在后面的讲解中会讲到,里面每一行代表什么,做什么用的。

独立基础表,在后面的讲解中会讲到,里面每一行代表什么,做什么用的。 上面这三个表里面的这些参数及配筋我们一定不要搞错了。 在这里独立基础表最小面有一行小字,“附注:表中所注基础顶标高,若有原位标注以原位标注为准”也很重要,千万在施工时别搞错了,要不标高不是高就是低,低了还好说,高了就麻烦了,所以不管是什么地方标注的说明,都要仔细看清楚,防止出错。 四、桩、独基、挡墙大样图 大样图我们在下一节里进行细讲。

浅议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原则

浅议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原则 摘要: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其涉及受力设计、性能构建,以及外观设计。本文主要基于建筑结构平面布置中的不规则问题展开论述,其中重点论述结构受力布置的问题。进而针对不规则问题的原因,阐述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要求和原则,其中关于整体性、平衡性、规则性等原则,进行了系统化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不规则问题;平面布置;原则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layou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the design of force, performance involving construction, and visual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layout of irregular problem discussed, which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structural layout. For the reason of the problem and irregular, expounds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layout requirements and principles, of which about integrity, balance, rules of principle, the systematic in this paper.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Irregular problem; The layout; principle 一、引言 建筑结构在结构受力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基于平面布置,实现平面结构的规则性,是结构稳定的基础。在平面布置的工作中,关于平面不规则的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受力不合理和尺寸不规则的问题,是平面布置中,需要严格控制的方面。因此,基于存在的问题因素,明确平面布置的要求和原则,尤其是稳定和平衡原则,是实现健康建筑结构的基础。 二、建筑结构平面布置中不规则问题 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注重结构的规则、对称,尤其是结构的刚度和延性要相互协调。关于结构的平面布置,其整体受力均衡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平面布置中,出现平面不规则的问题。对于平面不规则问题,其主要基于受力设计不合理、结构构件不连续、刚度不规则等方面,尤其是受力设计是平面布置的核心,在平面布置中,要明确各受力元素。 (一)结构受力不合理,尤其是扭转不规则。在楼层结构之间,其水平位移设计量大于1.2倍,造成平面结构刚度和质量的重心不能重合,以至于结构受力不均衡,出现两端结构的扭转量存在偏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如何绘制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如何绘制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加工场地、主要机械设备、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部分专项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投标中,也是技术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CAD应用普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基本上采用CAD进行绘制,下面以应用CAD软件为例,说明如何才能绘制好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一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绘制依据标题 1、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2、建设项目的现场考察情况(周边道路及交通情况、原有建筑物情况、用水用电接驳口、现场排水口、施工区域及围墙出入口设置情况等)。 3、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各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4、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一览表(含需要数量及外廓尺寸等信息),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5、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需求数量及规格。 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 188-2009。 7、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二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绘制原则 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少占地,不挤占交通道路。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满足施工需求。 3、最大限度的压缩场内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 4、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临时工程越小越好,以降低临时工程费。 5、充分考虑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技术安全,消防要求等。 6、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三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主要内容及绘制步骤 1、绘制拟建建筑物(构筑物)、确定施工现场区域。(现在基本上可从设计院拷贝建筑总平面电子图,但先要进行图形处理,详细见第六部分第2条。) 2、设置围墙、出入口,引入场外交通道路;对施工现场区域按现场办公区、临时生活区、现场生产区进行划分。 3、现场生产区布置(施工阶段不同布置要求会有所不同,以下以上部结构施工为例): (1)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先考虑塔吊布置,然后考虑施工电梯布置,其他机械如砼泵可在布置内部运输道路后进行布置)。 (2)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3)布置加工场、搅拌站(先考虑钢筋加工场)。 (4)布置生产区临时设施(仓库、钢筋棚、木工棚、门卫室、蓄水池、洗车池等)。(5)材料、加工半成品、构件的堆场。 4、现场办公区及临时生活区布置。——现场场地狭小,现场办公区及临时生活区另租场搭设或甲方另指定位置搭设的,另附平面布置图。 5、布置临时水电管网、排水系统等。 6、必要的图例、说明及标注、指北针等。 四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附件128 128-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概述: 在施工现场上,除拟建建筑物外,还有各种拟建工程所需的各种临时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材料堆场及仓库、工地临时办公室及食堂等。一般来说,施工平面图上有:办公场地,材料堆放场地,加工场地,临时用水用电,设备堆放场地,宿舍,食堂,厕所,警卫室,入场道路,这种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布置各种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现场布置图称为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在现场空间上的体现,反映已建工程和拟建工程之间,以及各种临时建筑、临时设施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一般按1:200—1:500比例绘制。 (二)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要求: 1)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设计出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2)按规范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平面布置图,需包含图签及图例等,图中各项内容能清晰明了地进行辨别,图签示例可详见128-图例1。 3)施工平面布置图需清晰标注出各种临时设施,并用明显的颜色标识出目前阶段的场地硬化面积。 4)施工平面布置图经由项目总工审核,项目经理审批通过后方可作为正式图纸指导施工作业,项目总工、项目经理需分别在图签上签名确认。 5)满足各项规范与设计要求。 6)符合国家、地方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原则: 各项目可依据项目特点自行设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阶段划分,但须是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出分阶段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且图中应包含有必要的图例及注释,使之能清晰准确的识别各项临时设施的场地布置情况及大型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等,不同阶段场地已硬化的面积及范围也应用显著颜色特别标识出来,以便于一目了然的掌握已完成和需后续好施工的临时道路及场地的硬化工作。 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现场布置尽量紧凑,节约用地。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及各种材料堆场、加工厂、仓库位置、各种机具的位置,尽量使得运距最短,从而减少或避免二次搬运。 3)力争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4)临时设施的布置,尽量便利工人的生产和生活,使工人至施工区距离最近,往返时间最少。 5)符合环保、安全和防火要求。

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 2.楼盖的结构和平面布置 主梁沿纵向布置,次梁沿横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6m,次梁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6.6/3=2.2m,l02/l01=6.6/2.2=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大于等于2200/30=73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大于等于70mm,取板厚h=80mm。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h=l0/18~l0/12=6000/18~6000/12=333~500mm.考虑到楼面可变荷载比较大,取h=500mm.截面宽度取为b=200mm。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l0/15~l0/10=6600/15~6600/10=440~660mm,取 h=65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3.板的设计(1)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8”胶水着色粉面层 0.005x20=0.1kn/m2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 0.02x20=0.4kn/m2钢筋混凝土结构层0.08x25=2kn/m2纸筋石灰浆顶棚15mm厚0.015x16=0.24kn/m2小计2.74kn/m2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6kn/m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g=2.74x1.2=3.288kn/m2可变荷载设计值 q=6x1.3=7.8kn/m2 荷载总设计值g+q=11.088kn/m2,近似取为11kn/m2(2)计算简图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次梁截面为200mmx500mm,板的计算跨度:边跨l01=ln=2200-200/2=2100mm中间跨 l02=ln=2200-200=20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 (3)弯矩设计值 (4)不考虑板拱作用截面弯矩的折减。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分别为:边支座1/16;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故 MA=-(g+q)l01^2/16=-11x2.1^2/16=-3.03kn.mM1=(g+q) l01^2/14=11x2.1^2/14=3.47kn.mMB=-(g+q)l0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