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基础(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谦逊 (x u n) 胆怯(qi e ) 油光可鉴(ji an )颔(h a n)首低眉

B.诘责(ji e )繁衍(y a n) 广袤无垠(yin)相形见绌(ch u )

C.禁锢(j in g u)锃(z e ng)亮看风使舵(tu o )正襟(j i n)危坐

D.睥睨(p i n i ) 虐(n ue)待龙吟凤啰. (hu i )美味佳有(y ao)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令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滕的活水呵!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改为()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一段,表达你对生命的独特理解。(3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庆祝“七一”演讲比赛将于今天下午三点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B.这篇小说塑造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对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D.书写认真规范,是衡量语文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要求。

5.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语文,就像一泓清泉,不断流淌在我的心间,滋养我的生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语文对我生命的重要作用。

B.“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这句话的主语是“家乡的端午”。

C.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一句中的引号运用是错误的。

D.《名人传》是美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

泰传》的总称。

6.默写。(9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行路难》)

(4) ____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比喻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 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同窗好友将去加拿大就读,请你用古诗名句赠别留念

,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 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综合性学习(5分)

“背起行囊走四方”。现在夏令营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假期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放松

心情,踏上旅程,来感受各地文化的魅力吧!

【材料1】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 位于山西省朔

州市应县县城西北角,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它建于辽清宁二 年(公元105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 阁式建筑,是世界木结

构建筑的典范。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

奇塔。

【材料2】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呈平面八角形。有 人计算,

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 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整体比例适当,建筑

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7.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为夏令营的同学们介绍应县木塔?( 8. 活动二:夏令营的同学想用对联表达对应县木塔的评价,写出了上联,请你从材料中 筛选信息,写出下联。(2分)

上联:比萨斜塔圆形建筑成特色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题。(14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9. 选文第一段通过四幅图描写了众人游宴之乐,依次是 :(2分)

滁人游——( ) ——( )——太守醉

3分)

一?底层直径30.27 — ■3 塔高67

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杂然而前陈.者 陈: _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 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2.

赏析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3

分)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3. 选文第二段中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滁州知州,他到底在“乐”什么?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 14?18题。(16分)

花灯

萧乾

①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 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 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 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北极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 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

②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 画个“王”

字,说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艺儿,有桑椹,老虎什么 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 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 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 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③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

(停业)一个

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

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④ 真正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 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一直到十五。 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 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 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 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的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⑤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 商业上的宣

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

的《三国》、《水浒》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

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 舞台:一下子是孙

”欧阳修当时被贬为

(3分)

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⑥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⑦六十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选自《北京城杂忆》

14.默读本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真正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 ?(2 分)

1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 分)

(1)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2)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

16.文章第⑤段开头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7.“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欢乐。(80 字左右)(4分)

18.“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你如何看待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3 分)

阅读下面报告文学,完成19?23题。(15分)

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

吴岗

①2000年7月,《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随“建设万里文明边疆”记者团重游五年前他到过的海南省文昌市百莱玛度假村酒店。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仅仅五年的时

间,这里的情景已今非昔比。五年前他曾经留过影的“椰林湾酒店”石碑已被远远地浸泡在海水中。酒店前面百余米的海滩已无影无踪,海水哗哗地直逼酒店。“昔日好端端的一座四星级酒店就这样完了

?”这位记者站在酒店门口愣了好长时间才相信眼前的情景

是真的。

②这是海洋对人类长期破坏海底珊瑚礁的报复!

③目睹这一切,来此进行执法检查的全国人大海洋环保专家众口一词。

④文昌市曾以沿海珊瑚礁多而著称。文昌市陆地在珊瑚礁的呵护下多年来承受住了

大海波涛的袭击。然而,沿海的万亩珊瑚礁近10年来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文昌市的海岸线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后退。海岸带后退造成的恶果是房舍倒塌、村民迁徙,海岸带边3000多棵椰树和30多万棵其他树木被海水淹没。昔日这里以珊瑚礁及椰林为特色的

热带风光已荡然无存。人们看到,文昌市的海岸线已被海水抽打得如锯齿般,浸泡在海水中的树木在海涛的拍打下挣扎着不肯倒下,它们拼尽全力向目睹这一惨状的人们呼喊:

救救我们!

⑤珊瑚礁是热带、亚热带海中特有的石灰岩礁。它由珊瑚虫不断繁衍而成。它的繁衍速度极慢,每年只能生长2至3毫米,文昌市的珊瑚礁形成需要千年以上。珊瑚礁在防海浪、防海潮侵蚀、净化海水、维护海岸稳定、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文昌市拥有珊瑚礁海岸100公里。这一数字在世界上也可名列前茅。千百年来,

这里的渔民与珊瑚礁友好相处,相安无事。

⑥近几年数不清的人到文昌市来旅游,玩够了时总要带些纪念品回去。当地的“有心人”挖来一些形状奇特的珊瑚礁来卖。珊瑚礁采捞出水经过处理后,洁白如雪,形状奇特,颇具观赏价值。珊瑚礁一下子成了价格不菲的紧俏旅游纪念品。利益使然,渔民们见挖珊瑚礁卖既容易又来钱快,便纷纷涌向大海,有的甚至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挖

的挖,卖的卖,成了倒卖珊瑚礁的专业户。2000年,文昌市的执法人员在一次打击活动

中,从密林深处的一个非法买卖珊瑚礁的集散地,当场查获20吨白花花的形态各异的珊

瑚礁。

⑦国家海洋局的同志告诉我,如果说挖珊瑚礁卖对破坏珊瑚礁来说只能算做小打小闹的话,80年代初当地兴起的以珊瑚礁为原料的石灰窑的出现,则给珊瑚礁带来毁灭性灾难。十几年间,文昌市先后建起以珊瑚礁为原料的石灰窑百余个。一座石灰窑每天出

两窑石灰,每窑要耗费15吨珊瑚礁,百余座石灰窑一天至少要耗费300吨以上的珊瑚

礁。用珊瑚礁烧石灰,没有成本,原料容易弄,来钱也快。

⑧海岸线的天然屏障被投入到熊熊烈火之中。

⑨珊瑚礁经火锤炼后变成了钞票,揣进了个人的腰包。

⑩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破坏了。

(11)文昌市破坏珊瑚礁的最直接结果是全市80 %的珊瑚礁海岸带遭受严重破坏。海边

没了珊瑚礁遮掩,致使沿海水深相对增加,波浪动力缺少阻挡,海岸受到严重侵蚀。该

市的一个村庄每年海岸被海浪冲刷吞噬十几米纵深,椰林倒伏,房屋坍塌。专家测算,该村庄15年后将不复存在。

(12)此种情况并不仅仅在文昌市存在,琼海市、三亚市等沿海市县破坏珊瑚礁的情况

也非常严重,整个海南省的珊瑚礁被破坏的面积已达80 %。该省的珊瑚礁相比60 年代

减少了60 %,有专家估算,近几年海南省的珊瑚礁每年减少50 万吨以上。

(13)让我们听一听文昌市八旬老人符后昌的美好回忆吧:海岸边是大片大片的沙滩,然后是大片大片的椰林和沙地西瓜。我们打鱼归来,和着温暖的阳光惬意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喝椰汁、吃西瓜、聊家常,那才叫舒服啊!

(14)海洋专家语气凝重地说:若想重现老人描述的景象,我们至少要等上一千年。

节选自《善待家园》【帮帮你】从文体看,本文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样,都是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而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19.整体感知全文,说说题目“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的含义。( 2 分)

20.品读语句,回答问题。

(1)“昔日这里以珊瑚礁及椰林为特色的热带风光已荡然无.存...。”这句话中的“荡然无存” 改为“不复存在” ,效果有何不同?(2 分)

(2)“人们看到,文昌市的海岸线已被海水抽打得如锯齿般,浸泡在海水中的树木在海涛的拍打下挣扎着不肯倒下,它们拼尽全力向目睹这一惨状的人们呼喊:救救我们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分)

2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 分)

2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说说作者引用这些数据的目的。

23.珊瑚礁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写道:“此种情况并不仅仅在文昌市存在,琼海市、三亚市等沿海市县破坏珊瑚礁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请结合珊瑚礁被破坏的原因,拟写一则标语,呼吁大家保护珊瑚礁、善待自然。( 4 分)

四、写作(5 0分)

24.生活中有很多美常常被忘却。写文章追求优美华丽的语言,忘却了朴实真挚的语言也是一种美;穿衣服喜欢赶时髦,忘却了朴素大方也是一种美;总想着住在繁华的城市,

忘却了乡村的宁静也是一种美……

请以“被忘却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发现和深刻的感受。要求: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