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管理制度

7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管理制度
7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管理制度

顺和花园幼儿园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管理制度为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落实教委有关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我园师生上下楼道安全通畅,预防幼儿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如下管理方案:1.在幼儿晨间户外活动时,幼儿分地点进行来园晨检和户外活动。小班组在小操场活动,中大班在大操场活动。活动结束后,各班分散按照各自的指定路线返回班级。

2.课间操及户外活动时,小班和中、大班分开时间段活动。上下楼期间,班中教师组织幼儿排好队,提清要求,并和保育员分别在队伍的前后护送幼儿,靠楼梯的右边上下楼,并抓好扶手。上下楼时,各班应从各自的指定路线上下楼,并让楼上的班级先上楼。教师耐心地护送孩子,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排队时不能碰前面幼儿的衣服,不能拥挤,和其他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眼睛向前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下楼。班级户外活动时,带班老师和保育员配合照看好幼儿,有序地上下楼。

2.过渡环节及放学期间,各班教师应有序组织幼儿进行手头玩具的操作,或手指游戏,讲儿歌等安静的活动,行政值班人员应加强巡视,保证幼儿常规稳定,有序的开展活动。

3.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提示幼儿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

4.教育幼儿不在楼内进行摸高、登墙、爬窗户等活动;并在相应位置

设置防护措施。

5.教师应让孩子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活动,提示幼儿不在楼梯及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在楼梯走廊或者教室内猛跑,追赶,拥挤,喧哗。

6.若上下楼梯时前面突然有幼儿滑倒,教师告诉后面的幼儿必须立即停步.

8.一旦发生拥挤现象,教师应组织幼儿,听从领导的安排迅速开展救援及疏散。

9.幼儿园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0.幼儿园开展大型活动适当错开各年龄组活动时间,提前制定安全预案,并安排专人指挥,避免幼儿拥挤,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

防踩踏常识与防范应急措施

防踩踏常识与防范应急措施 一、造成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原因: 1、时间多在放学或集会、就餐之时,学生相对集中,且心情急迫。 2、事故发生地点多在教学楼一、二层之间的楼梯拐弯处。上面几层的学生下到此处相对集中,形成拥挤。 3、学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慌乱,常常出现拥挤并大喊大叫的现象,使场面失控。 4、学生不善于自我保护,在拥挤时或弯腰拾物被挤倒,或被滑倒、绊倒,造成挤压事故。 5、平时缺乏对事故防范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6、有个别学生搞恶作剧,遇有混乱情况时趋势狂呼乱叫,推搡拥挤,以此发泄情绪或恶意取乐,致使惨剧发生。 7、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造成拥挤事故。 8、楼梯较窄,不能满足人员集中一下需要。 二、防拥挤踩踏常识: 1、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2、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活动中,不求快,要求稳。 3、不准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等。 4、各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防止踩踏积压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5、上下楼梯的教师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 6、上课期间,教学大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拥挤踩踏或者火灾等问题,便于及时有效地疏散。 7、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遵守,上下楼道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三、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如何预防: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保持冷静,同时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到达楼层时有可以暂时躲避的宿舍、水房等空间,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6、在拥挤的人群中,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7、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惊慌可以,万万不可失措。 8、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9、如果出现拥挤踩踏的现象,应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赶快拨打110或120等。 10、在出现火情、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在场的教师和领导要注意按照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和图示合理正确的疏散学生。 1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12、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幼儿园中班安全《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安全《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教案模板范 文.docx 活动目标: 1. 师幼充分认识了解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 2. 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 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踩踏、踩踏后伤亡、预防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了解踩踏的原因 (1)出示图一,这张图上的人怎么了?(都挤在一起了) (2)想一想,挤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幼儿猜测后出示图二、图三) 师小结:他们挤在一起使得有人受伤了甚至死亡了。 (3)那他们怎么会受伤的呢? (因为遇到突然情况比如说一个人摔跤了,他们仍旧继续往前走,脚都踩在了摔在地上的人的身上。后面的人也继续往前走,这样就越来越多的人踩在摔在地上的那个人身上,那个人就会受伤。) 2.了解预防踩踏的方法 (1)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幼儿讨论后师小结 ①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②如果路边有超市、理发店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记住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③若已经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 ④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⑤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2)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幼儿讨论后师小结: ①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 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 ②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 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3)急救方法师:我们小朋友看到有很多人挤在一起可以马上打急救电话,急救电话是多少啊?(出示120) 3.说说自己 (1)排队时也经常看到有的小朋友故意摔倒在地上,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 (因为如果后面的小朋友没有看到就会压在你身上,这样会把摔跤的小朋友 压伤的。) (2)那上下楼梯应该怎么走呢? (我们小手要扶好扶手,靠右行走。) 活动延伸: 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多强调、多提醒。

学校楼梯、楼道踩踏事故预防制度

编号:SY-AQ-0540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学校楼梯、楼道踩踏事故预防 制度 Prevention system of stampede accident in school stairs and corridors

学校楼梯、楼道踩踏事故预防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了杜绝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此项制度。 一、成立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苟明勇(校长) 副组长:潘玉军(副校长) 组员:校务会全体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二、具体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学生上下楼梯,严禁强调快速、整齐。 2.住校生上下楼梯,由各自的班主任老师负责疏导。 3.学生做课间操上下楼梯,由值周行政和第二节课的下课教师负责疏 导。 4.学生放学时上下楼梯,由最后一节课的教师和班主任负责疏导,在 本班学生未走完之前,上课教师不能下楼梯。 5.楼道、楼梯的照明等设备由电工等负责,每天做好巡查工作,发现

隐患及时上报和消除。 6.在各楼梯醒目处张贴“请勿拥挤,靠右行,严禁追逐打闹”等警示标识。 7.班主任必须利用讲班务工作的时间经常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充分认识到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同时告诫学生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并作好教育记录。 8.一旦发现学生违反上述规定,除进行教育之外,还要纳入班级考核;一旦发现相关教师未履行其职责,除批评教育之外,还要纳入期末教师考核。 岚头镇中心完小 2015年3月1日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一、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从地点上,校园踩踏事故几乎都是发生在学校教学楼的楼梯上,且大多数发生在楼梯的拐角处。从时机、场合上看,踩踏事故多发生在学生下晚自习、参加升旗仪式、做操、集会、下课、放学、就餐等群体活动的往返途中。从人群特点上,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读的学校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其中小学的发生概率又高于初中。从危害后果上看,踩踏事故一经发生,几乎都会造成学生伤亡的结果,且往往是群体性伤亡,危害极大,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 二、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 调查和研究表明,踩踏事件发生的诱因,除了事发瞬间在通行的学生人群中存在着过度拥挤行为这一偶然因素之外,还有校园设施设计不合理、学校管理不当等必然因素。 (一)学生在通行中的过度拥挤行为——表层的、直接的原因 在活动人数较少或者活动空间开阔的情况下,发生踩踏事故的概率很小。而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群聚的场所,当人数众多的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通过某一空间容量有限的通道时,拥挤的风险就已然存在。一旦拥挤多度,踩踏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从以往发生的踩踏事件来看,学生的下列行为特别容易导致过度拥挤,进而引发踩踏事故: 1.逆行。在拥挤的通行人群中逆行是高度危险的行为。在狭窄的楼梯上,一部分学生上行,另一部分学生则下行,当通行人数众多,上、下行人群互相干扰、阻碍时,很容易导致学生恐慌和互相推挤,进而引发踩踏事故。 2.不慎摔倒。在拥挤的通行人群中摔倒,往往会成为踩踏事件的直接诱因。由于行走时注意力不集中,在下台阶时不慎踩空而摔倒;或者由于雨雪天楼梯湿滑,行走时不慎滑倒,而紧随其后的学生由于后面人群的裹挟前行无法止步,相继被绊倒,从而发生踩踏事故。 3.在行进中弯腰系鞋带、捡东西。在下楼梯过程中,鞋突然松了,或者东西掉地上

防踩踏知识

防踩踏知识 防踩踏 一、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1)每个学生要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以及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 (2)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 二、具体措施: (一)拥挤踩踏事故处理方式 在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险的,而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在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向前行进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为此,专家分析认为,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来讲,当人群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危险往往容易产生。此时,如果你正好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伤害。在一些现实的案例中,许多伤亡者都是在刚刚意识到危险时就被拥挤的人群踩在脚下,因此如何判别危险;怎样离开危险境地;如何在险境中进行自我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面对混乱的场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争取做到遇事不

慌,否则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 (二)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3(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三)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四)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小班安全教案-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小班安全教案-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XX课件小班安全教案: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一活动的背景:最近,很多学校都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了多名学生死亡和受伤,其中的厉害程度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方面的意识更加的薄弱,所以对小班幼儿进行一次踩踏事故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动目标:师幼充分认识了解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 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活动准备:踩踏踩踏后伤亡预防的图片四活动过程:出示图片,了解踩踏的原因()出示图一,这张图上的人怎么了?(都挤在一起了)()想一想,挤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幼儿猜测后出示图二图三)师小结:他们挤在一起使得有人受伤了甚至死亡了。 ()那他们怎么会受伤的呢?(因为遇到突然情况比如说一个人摔跤了,他们仍旧继续往前走,脚都踩在了摔在地上的人的身上。 后面的人也继续往前走,这样就越来越多的人踩在摔在地上的那个人身上,那个人就会受伤。 )了解预防踩踏的方法()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幼儿讨论后师小结①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②如果路边有超市理发店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

记住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③若已经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 ④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⑤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幼儿讨论后师小结:①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 ②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急救方法师:我们小朋友看到有很多人挤在一起可以马上打急救电话,急救电话是多少啊?(出示)说说自己()排队时也经常看到有的小朋友故意摔倒在地上,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如果后面的小朋友没有看到就会压在你身上,这样会把摔跤的小朋友压伤的。 )()那上下楼梯应该怎么走呢?(我们小手要扶好扶手,靠右行走。 )五活动延伸: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多强调多提醒。 XX课件

防踩踏措施Word 文档

预防踩踏事件发生的 措施 为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做好校园拥挤踩踏事故防控我校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预防踩踏事件发生要采取哪些措施 措施1:非寄宿学校不能强迫晚自习 对走读中小学不许强迫晚自修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发文明确规定,如果不是寄宿制的学校,不能强迫学生参加晚自修。初中学校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在晚自习下课时,一定要有老师在场疏导交通,引导学生有秩序走下楼道。 措施2:加强应急疏散演习 要制定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平时加强演练。学校要利用广播体操的机会,经常性开展紧急疏散演习,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使应急疏散演习要制度化,常态化,做好防范。但是,演习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措施3: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 学校要利用班会课等机会,开展“湖南校园踩踏事件”主题教育,让老师和学生明白互相踩踏有什么后果,让学生明白如何应急疏散,如何珍爱生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的后果就会出现踩踏事故、注意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增强学生防范意识。 措施4:建立各项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要尽快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

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一是要专门针对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制度。提出要求,采取措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二是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个别学校楼道不符合消防标准的情况,要请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到校指导,根据学校规模,进行整改。 三是要制订教师值班制度。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学校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二、对学生进行哪些防踩踏教育 (一)学生如何预防踩踏事件发生 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3、在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应顺着拥挤的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

如何防止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

如何防止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 1.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

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3)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3.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

防踩踏事故知识

防踩踏事故知识 一、踩踏事故案例与危害 踩踏事故案例与危害 案例1: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踩踏事故案例与危害 案例2: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私立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这一惨剧发生在晚上9时许晚自习下课之际,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一学生跌倒,骤然引发。事件造成8人遇难,26人受伤。 踩踏事故案例与危害 案例3:2014年9月26日14时许,昆明一小学(一、二年级)午休学生起床后返回各班教室上课,下楼过程中,由于靠墙的一块海绵垫平倒于一楼过道,一些学生跌倒,后续下楼的大量学生不明情况,继续向前拥挤造成相互叠加挤压,导致6人死亡、26人受伤。 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消失—— 血的事实,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血的教训,总是在无所谓中淡忘—— 请珍爱生命——不要漠视生命的珍贵! 请珍爱自己——不要漠视家人的心碎! 二、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哪些场所易发生踩踏? 踩踏发生场所 主要是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彩票销售点、超载的车辆、航行中的轮船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人群的情绪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得过于激动,置身其中的人就可能受到伤害。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易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 踩踏发生场所 (1)人多是发生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事故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发生的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等。 (2)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人群未留意,没有止步,发生踩踏。 (3)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4)人群情绪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发生踩踏。 (5)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3、踩踏中死因多是什么? 踩踏发生场所 踩踏事故中,人们会遭遇踩踏外伤,但遇难者更多是死于挤压性窒息。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发生后,据医生介绍,接受治疗的伤者伤情多为挤压伤,包括胸部挤压伤、脊柱和头部受伤。 三、如何预防和避免踩踏事故 1、在学校生活中避免踩踏事故的注意事项

预防学生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学生楼道拥挤踩踏事故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背景: 2013年2月28日,湖北省老河口市襄阳小学学生下楼时,由于前面铁门没开造成 踩踏事故,致使15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11人,死亡4人 2011年3月18日下午,我班召开了主题班会,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着重强调 预防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件。主题班会上要求学生上、下楼梯时自觉遵守秩序,任课教 师要维护好秩序,特别是恶劣天气时,下晚自习期间,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梯的秩序,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 一、班会目的:通过开展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班会, 增强班内学生的安全意识,能懂会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达到积极预 防危险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 护能力。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案例:2010年11月29日12时许(北京时间),距乌鲁木齐千余公里的新疆阿克 苏市五校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病危1人。 1.平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1)上下楼梯时,不按顺序行走。 (2)下课的时候和同学坐在楼梯台阶上打闹。 (3)玩上下楼梯游戏。 (4)许多同学挤成一团赶紧挤进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如何预防校园踩踏事件及其现场应急处理

如何预防校园踩踏事件 一、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一)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二)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三)落实措施 1、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2、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3、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二、开展安全教育 (一)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

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二)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三)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三、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一)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二)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工作汇报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工作汇报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工作汇报 近日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私立学校育才中学发生的重大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给我们的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为了加强学生上下楼道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根据区教育局170号文,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多项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一、提高重视,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在第一时间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班主任会及全体教师会, 各教学班及时召开“防踩踏,保安全”主题班会。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安全教育课等多渠道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遵守秩序,不嘈杂、不打闹、不搞恶作剧。注意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规则、靠右行走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我校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已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学及上、下操楼梯间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继续安全护导制度,护导教师天天挂牌上岗,人人有指定的护导区域,加强学生上、放学及课间安全保护和疏导。少先大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全方位检查,将安全文明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每班还选出了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值勤班长”,负责下课和课外活动教师不在场时的纪律,及时制止或杜绝学生打闹和疯狂、拥挤。 三、排查隐患,加强对楼道楼梯设备和设施的专项隐患排查 我校以检查教学楼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多发地点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校园隐患全面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细致检查。确保应急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灯正常运行,并将楼道照明灯新更换为声控。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预防踩踏事故安全常识

预防踩踏事故安全常识 1、造成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原因: (1)时间多在放学或集会、就餐之时,学生相对集中,且心情急迫。 (2)事故发生地点多在教学楼一、二层之间的楼梯拐弯处。上面几层的学生下到此处相对集中,形成拥挤。 (3)学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慌乱,常常出现拥挤并大喊大叫的现象,使场面失控。 (4)学生不善于自我保护,在拥挤时或弯腰拾物被挤倒,或被滑倒、绊倒,造成挤压事故。 (5)平时缺乏对事故防范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6)有个别学生搞恶作剧,遇有混乱情况时趋势狂呼乱叫,推搡拥挤,以此发泄情绪或恶意取乐,致使惨剧发生。 (7)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造成拥挤事故。 (8)楼梯较窄,不能满足人员集中一下需要。 2、防拥挤踩踏常识: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到达楼层时有可以暂时躲避的宿舍、水房等空间,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6)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7)在拥挤的人群中,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8)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惊慌可以,万万不可失措。 (9)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10)如果出现拥挤踩踏的现象,应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赶快拨打110或120等。 (11)在出现火情、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在场的教师和领导要注意按照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和图示合理正确的疏散学生。 (12)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13)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xx学校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为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精神,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坚决杜绝因楼道拥挤而产生踩踏伤害事故,学校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预案处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班主任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组长负责协调指挥全方面的预防或者实施求救工作及本校的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2、副组长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安全员负责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预防或者实施求救工作及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组员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患意识。 1、结合有关发生在学校的楼梯间拥挤而产生的伤害事故例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声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不开导致同学心理紧张的玩笑,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各自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纪律、自救自护等方面的专题教育,要向学生强调提出在楼道、楼梯实行右行,不猛跑,不恶意堵道等具体要求及遇到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等。 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1、明确各部门及老师楼道安全防范的职责: 后勤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要及时安装教学、生活设施楼道、楼层的照明,并定期更换;要对不符合标准和不牢固的楼道栏杆、楼道扶手进行加高、加固。 教导处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安排作息时间时,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二是两操、升旗仪式或各种活动,教务处联合体育老师规划各班学生下楼的路线;三是教师上课时,

校园防踩踏安全知识

校园防踩踏安全知识 一、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人群较为集中时,由于拥挤或不慎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导致踩踏。 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尖叫声、爆炸声、其它刺耳的声音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3、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4、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导致踩踏。 5、在上下楼梯时,故意拥挤、起哄、恶作剧、打闹、推搡、突然停留和开玩笑等,特别在人多时,有上述情况发生,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二.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三.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四.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与原因

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导语:从地点上,校园踩踏事故几乎都是发生在学校教学楼的楼梯上,且大多数发生在楼梯的拐角处。从时机、场合上看,踩踏事故多发生在学生下晚自习、参加升旗仪式、做操、集会、下课、放学、就餐等群体活动的往返途中。 一、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从地点上,校园踩踏事故几乎都是发生在学校教学楼的楼梯上,且大多数发生在楼梯的拐角处。从时机、场合上看,踩踏事故多发生在学生下晚自习、参加升旗仪式、做操、集会、下课、放学、就餐等群体活动的往返途中。从人群特点上,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读的学校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其中小学的发生概率又高于初中。从危害后果上看,踩踏事故一经发生,几乎都会造成学生伤亡的结果,且往往是群体性伤亡,危害极大,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 二、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 调查和研究表明,踩踏事件发生的诱因,除了事发瞬间在通行的学生人群中存在着过度拥挤行为这一偶然因素之外,还有校园设施设计不合理、学校管理不当等必然因素。 (一)学生在通行中的过度拥挤行为——表层的、直接的原因 在活动人数较少或者活动空间开阔的情况下,发生踩踏事故的概率很小。而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群聚的场所,当人数众多的学生需要在短时间通过某一空间容量有限的通道时,拥挤的风险就已然存在。一旦拥挤多度,踩踏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从以往发生的踩踏事件来看,

学生的下列行为特别容易导致过度拥挤,进而引发踩踏事故: 1.逆行。在拥挤的通行人群中逆行是高度危险的行为。在狭窄的楼梯上,一部分学生上行,另一部分学生则下行,当通行人数众多,上、下行人群互相干扰、阻碍时,很容易导致学生恐慌和互相推挤,进而引发踩踏事故。 2.不慎摔倒。在拥挤的通行人群中摔倒,往往会成为踩踏事件的直接诱因。由于行走时注意力不集中,在下台阶时不慎踩空而摔倒;或者由于雨雪天楼梯湿滑,行走时不慎滑倒,而紧随其后的学生由于后面人群的裹挟前行无法止步,相继被绊倒,从而发生踩踏事故。 3.在行进中弯腰系鞋带、捡东西。在下楼梯过程中,鞋突然松了,或者东西掉地上了,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是停下来解决问题。殊不知,如果人群拥挤,后面的人由于反应不及,很可能踩踏过去或被绊倒,从而引发事故。 4.通行中搞恶作剧。比如故意堵住通道、出口,故意大喊大叫,故意说出吓人的话(如大喊“地震了”、“鬼来了”等),引起人群恐慌,导致学生因急于离开而相互拥挤,进而酿成踩踏事故。 5.部分学生通行速度过快。天气突然变化后,学生急于回教室、回宿舍;或者上课、上操铃声响后,学生急于回教室或到达操场,因部分学生通行速度快于人群的整体速度而导致推挤。 6.突然停电后,学生因恐慌、害怕而相互拥挤。 7.楼梯中发生异常情况后(如有人摔倒、哭泣、打架等),部分学生因好奇心驱使,不但未止步,反而纷纷凑上前去探个究竟,导致

关于防踩踏安全知识

关于防踩踏安全知识 关于防踩踏安全知识 一、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1、人群较为集中时,由于拥挤或不慎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导致踩踏。 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尖叫声、爆炸声、其它刺耳的声音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3、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4、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导致踩踏。 5、在上下楼梯时,故意拥挤、起哄、恶作剧、打闹、推搡、突然停留和开玩笑等,特别在人多时,有上述情况发生,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二、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三、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 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2、此时脚下要 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 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 体最脆弱的部位。 四、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2020年)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 施(2020年)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安全防范措施(2020年) 一、重视落实,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在第一时间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班主任会及全体教师会,各班级及时召开“防踩踏,保安全”主题班会。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安全教育课等多渠道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教育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遵守秩序,不嘈杂、不打闹、不搞恶作剧。注意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树立相互礼让、遵守规则、靠右行走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落实责任为核心,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已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放学及上、下操楼梯间安全制度,将安全工作的

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位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加强安全护导制度,护导教师天天挂牌上岗,人人有指定的护导区域,加强学生上、放学及课间安全保护和疏导。少先大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全方位检查,将安全文明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每班选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值勤班长”,负责下课和课外活动教师不在场时的纪律,及时制止或杜绝学生打闹和追逐、拥挤。 三、排查隐患,加强对楼道楼梯设备和设施的专项隐患排查 检查教学楼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多发地点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校园隐患全面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细致检查。确保应急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灯正常运行。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四、规定路线,加强学校绿色通道管理 每个班级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路线,各班级必须走规定路线,严禁为抄近路等各种原因擅自改变路线。 要求学生出操集会做到:上下楼梯要排好队一个班一个班地进

学校防踩踏安全方案

xx小学防踩踏应急预案 近年来,我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发生在校园的学生拥挤踩踏事故急剧增加,对学生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针对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措施1:利用班会课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 学校要利用班会等机会,让老师和学生明白互相踩踏有什么后果,让学生明白如何应急疏散,如何珍爱生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的后果就会出现踩踏事故、注意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增强学生防范意识。 措施2:加强应急疏散演习 要制定预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预案,平时加强演练。学校要利用广播体操的机会,经常性开展紧急疏散演习,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走出教室,并安排教职工在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使应急疏散演习要制度化,常态化,做好防范。但是,演习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措施3: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一是专门针对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制度。提出要求,采取措施,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进出教室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走出教室,并安排教师在教室外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二是建立定期检查制度。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制订教师值班制度。学生上操、放学时,必须有教师值班,同时一名校级领导带班。学生上下午大课间时,班主任必须和学生一起活动,全体体育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