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76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含答案)人教版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76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含答案)人教版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76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含答案)人教版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B.事物运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

④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成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漫画《上面的工作安排》(作者:何青云)启示我们( )

①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②要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要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各种条件

④要正确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辣椒本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湖南浏阳“辣椒大王”杨意红用外地引进的辣椒做父本,以本地辣椒为母本,杂交培育辣椒树。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3米多高可连续多年挂果的辣椒树,据测算,亩产能达到3 000千克以上。辣椒树“无中生有”说明( )

①观念转化为现实是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真理性的认识构建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人的认识可以摆脱客观性条件的制约

④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意识目标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发展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将把生态

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精析

1.A [“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材料强调事物运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故选项A 符合题意。]

2.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指遵循规律在合适的季节播种就有粮食吃,在合适的季节到山里去就有木材用。表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故①④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自然规律,并未涉及社会规律,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

3.B [认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成为钢琴家的学琴方式,只强调一个方面的盲目蛮干,主要问题在于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①④应选。手指练得飞快也需要循序渐进和良好的习惯,②③错误。]

4.D [漫画中,虽然天上下雨了,但是这个人还是拿着水桶给花浇水,没有看到雨水完全可以代替浇水,故启示我们要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各种条件,要正确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故③④入选。①②与漫画主旨不符。]

5.B [该村建设成为“博物馆”和旅游景区,成功的原因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工作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发展目标不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③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而不能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6.B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②错误;④错误,尊重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7.B [人们应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错误,不选。人不能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③错误,不选。①④符合题意,入选。]

8.(1)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高考政治:开放性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开放性主观题答题技巧 【真题再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某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1)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体艺术节;(2)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3)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从上述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看。政治开放题答案灵活,采意得分,考生能充分发挥“自我表达”意愿。这对考生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开放题其实就是让学生放开思维进行探究,主要考查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选材上看,具有新颖性和典型性。此类试题背景材料通常是社会热点或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关注的问题。考生答题可以就某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灵活展现考点,体现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但“开放”不是无限开放,解题过程要受设问和材料总体含义、关键信息等限制。因此,解答开放题并非完全的“无拘无束”,考生须明确试题考查的方向和范围。如该题的方向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就是文化交流与传播。 (2)从答案上看,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考生回答开放题,可以灵活自主地在规定的范围

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原创) 1.规律是客观的, 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由于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不是人类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不是人类的意识所赋予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 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 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 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是否存在, 只要条件存在, 与之相适应的规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当条件消灭时, 规律也就不起作用。 2.规律是客观的, 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 也不能消灭一个仍然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去任意改变。 3.规律是客观的, 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具有的必然联系, 说明它是铁的法则, 具有强制性。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 4.规律是客观的, 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首先, 规律其有客观性。这就要求人们去积极地认识规律, 认识规律发生的条件、作用, 做到不违背客观规律。而且人们可以认识规律。这主要是因为: ①从规律的角度讲, 规律总要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 ②从人的方面看, 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能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总结、抽象概括, 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其次,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预测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并能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使人们能趋利避害。 5.规律是客观的, 并不是说规律是永恒不变的。①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 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仍在起作用的规律。②但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只要条件存在, 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 一旦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了, 规律就不起作用。但不同的物质形态, 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 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规律不是不变化, 但这种变不是人为地变, 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6.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而作为物质运动的规律, 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客观的, 规律发生作用的物质条件也是客观的。故肯定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与肯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 7.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 ●典型考题诠释, 举一反三 例1 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 根据实际创造条件, 使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 如人们改变水流方向, 跨流域调水, 实施南水北调。这说明( ) 。 A. 人们通过创造条件, 从而创造一个新规律 B. 人们可以改造条件, 从而改造规律 C. 人们可以消灭条件, 从而消灭规律 D. 规律是客观的, 但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解析答案为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具有客观性, 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A 、 C 两项本身说法错误, 应排除。关于 B 项可以这样来分析: 人们改变水流的方向, 南水北调, 这仍然是万有引力规律和机械运动规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只不过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造了条件, 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而决不是规律本身发生了变化。因此,B 项表述是错误的, 也应排除。题干中的事实说明,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通过改变和创造条件, 使规律发生的作用造福于人类。因此,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忽视对规律客观性的正确理解, 错误地认为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就是人们创造、改造或消灭规律, 看不到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导致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误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③坚持“以干求肢”解题原则。即以题干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无关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2.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 步骤: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在具体做每道选择题时,基本步骤与要求如下:第一步,审清题意。审题包括审清题干和审清设问两个方面,明确选择范围与对象。审题干,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审设问,看清设问的具体要求(是对整个背景材料还是对某一句话的设问;问“联系”还是“区别”;问“原因”还 是“意义、作用”;主体是谁、在做什么等)。第二步,寻找答案。在审清题意基础上,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寻找最佳答案。第三步,正确涂卡与核查。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选择题做完后,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再做非选择题。 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选择法,指能够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把答案准确地选择出来。即“一眼就看出来”。

(2)排除法,又叫淘汰错误法。排斥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斥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斥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排斥错误的题肢。 (3)代入法,就是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答案。在具体做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答案。 3.单项选择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1)复习不全面,基本内容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但不理解,或当时理解了但记忆不准确。 (2)对于一些选择题用名言警句、诗歌寓言、漫画图表等作题干,或者作为题干的背景时,由于不熟悉,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选择错误。 (3)对于难题,干扰性迷惑性大的选择题,不会识别、比较分析而答错。 4.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马克思大学期末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主观的。错误。单靠大脑人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3.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 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但社会规律一旦形成同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如果社会规律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则说明规律能为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4.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对它否定的理解正确。其一:辩证法认为现存事物既包含肯定因素,也包含否定因素;其二:现存的事物都是要灭亡的,相对于更高的条件而言,现存的事物必然要失掉存在的合理性。5.社会发展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无能为力。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它一旦形成后制约人的活动,这就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但人可认识.利用.驾驭规律为实现主体的目的服务。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直接地改造客观世错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思想不可能直接创造什么东西。7.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8.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误。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于”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错误。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10.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错误。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误。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是时间的新近。12.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之所以是错误,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1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错误。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章1.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错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两种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所有真理都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性,所有真理都是能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所以,真理既符合唯物论也充满着辩证法,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拆开去认识是错误的。2.能动反映论与消极反映论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能动性。正确。能动反映论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用于反映论,不仅承认认识的能动性,而且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3.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是现象的.表面的.直接的认识。它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须经过一番改造制作,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从现象中概括本质的东西来,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当然要得到理性认识必须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材料再丰富,不经过改造制作,仍只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4.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错误。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

高考政治价格_价格的决定与变动_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_练习(1)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课后练习(1) 1. 2006年春节前5天,某地市场上的韭菜价格迅速上涨到每500克2~3元人民币,比平常翻了一番。谁料在大年三十上午11点左右,韭菜价格猛跌为每500克不到1元人民币。买卖双方谈起此事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韭菜价格的变化并不是随意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韭菜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市场上韭菜的数量和质量 C.价值规律 D.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水平 2.有人从网络上捕捉市场信息,利用网络信息快捷的特点,查看商品更新的价格,商品涨价时售出,低价时购进,打时间差,赚价格差,这也可以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 A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说明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说明等价交换是不存在的D是违背价值规律的 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 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 920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判断“大龙邮票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这一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4. 2011年某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万元。假设2012年该国货币贬值20%,该年该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30元和360万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和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分别是 A.不变下降20% B.不变提高20% C.下降20% 提高20% D.提高20% 下降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信的原则。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公平合理的价格应( ) A.和价值相等 B.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 C.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 D.不存在波动现象 6. 2008年4月8日,“2008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研讨会对“如何提高设备运转率。创新操作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做了研讨。 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 ( )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2013届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B.事物运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 ④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成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漫画《上面的工作安排》(作者:何青云)启示我们( ) ①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②要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要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各种条件 ④要正确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辣椒本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湖南浏阳“辣椒大王”杨意红用外地引进的辣椒做父本,以本地辣椒为母本,杂交培育辣椒树。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3米多高可连续多年挂果的辣椒树,据测算,亩产能达到3 000千克以上。辣椒树“无中生有”说明( ) ①观念转化为现实是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真理性的认识构建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人的认识可以摆脱客观性条件的制约 ④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意识目标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发展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精析 1.A [“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材料强调事物运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故选项A 符合题意。] 2.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指遵循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 律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6. 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动态的过程。 唯物史观在揭示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的同时,也充分重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自觉进行活动的场所,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单个的历史主体总是把自己的追求汇合成一种合力,从而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去创造历史。社会历史发展蕴涵着客观的规律并表现为一个决定的过程。但这一规律实现的具体形式、途径和方法却是可以选择的。 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8.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属于 A.是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唯物史观 B.是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C.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的经济决定论观点 D.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正确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决定论观点的辨析。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依据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得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是对唯物史观的庸俗化,属于经济决定论的观点。经济派(经济决定论)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把经济因素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没有看到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属于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2021《新高考政治》最新时事政治—价值规律的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现实生活中,尽管轿车的价格有时下降很多,自行车的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但轿车的价格总是高于自行车的价格。这说明商品价格() A.与价值总是保持一致B.高于商品价值 C.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D.是由价值决定的 2.“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谈到,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关注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尽管"性价比”(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之比)依然还在提,但注重品质、设计、技术和服务的“质价比”已逐渐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这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有() ①加大研发投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②推进产品开发,不断降低产品价格 ③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价值量 ④争创名优品牌,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为了实践低碳生活、营造绿色家园,某校高一学生举行了“以物易物、‘换’醒低碳”的主题活动。不少学生通过自愿、自由的交换,将手头闲置的或购买后不喜欢的物品与学校师生交换,使这些物品的效益最大化,实现物尽其用、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良好环境效益。材料中的以物易物 ①不同于买卖,并没有使用任何金钱作为交易的工具 ②是商品流通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体现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 ④每次交换时价格都必须与价值相符合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围绕价值持续上涨B.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社会整体消费水平降低D.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5.“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意思是商品的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就会降低,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升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政府定价的结果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D.通货膨胀的影响 6.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W的价格涨幅如图所示。下列对大宗商品W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高考政治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突破

高考政治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突破 衡阳县二中高三政治备课组 一、选择题部分 1、选择题一般解题步骤和技巧 (1)基本前提: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解题中要求做到“三审”、“六排” ①“三审”,具体说就是要: A、审题型。要确定题型 ,是单项选择题 ,组合式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B、审题意(抓住立意。全面理解题意,材料中心,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 C、审设问、明确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 ②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 ,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 ③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第一、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 ,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 ,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第二、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有直接联系的) ,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 ④“六排”: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乱法、排外法 2、几种常见题型剖析 题型一计算型 例1:假定2011年某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680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2年3月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 A.210.5美元 B.210美元 C.190美元 D.201.6美元 方法指导:(1)、根据变量关系,直接推算(正比关系的变量用乘号联接;反比关系的变量用除号联接;增加的变量加上变动部分,降低的变量减去变动部分) 。 (2)、将未知变量设为未知数,解答方程(用方程将各种变量联接起来,根据数学概念解答方程)。 (3)、对于数据整倍变化,或没有确切说明变化幅度时可以根据其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假设数值,进行模型化推算。 题型二漫画类 例2:(2011年高考江苏卷)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 (见下图)。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方法指导:“四步分析法”解漫画题——第一步,分析漫画的标题,透过这个“眼睛”洞察整幅漫画所要表达的主题。第二步,仔细观察画面,把画面中所有的“要素”整合在一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练:第76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诗句“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所包含的哲理,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B.事物运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 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 ④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成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漫画《上面的工作安排》(作者:何青云)启示我们( ) ①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②要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要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各种条件 ④要正确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辣椒本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湖南浏阳“辣椒大王”杨意红用外地引进的辣椒做父本,以本地辣椒为母本,杂交培育辣椒树。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3米多高可连续多年挂果的辣椒树,据测算,亩产能达到3 000千克以上。辣椒树“无中生有”说明( ) ①观念转化为现实是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真理性的认识构建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人的认识可以摆脱客观性条件的制约 ④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意识目标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发展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精析 1.A [“无风花犹落,无雨絮自飞”材料强调事物运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故选项A 符合题意。] 2.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指遵循规律

辨证唯物论之规律的客观性

辨证唯物论之规律的客观性 一、全面把握规律的科学概念 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就是说,规律是运动着的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当然了,并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多样的,有现象的联系,也有本质的联系。并非一切联系都是规律,只有隐藏在现象内部的本质联系才是规律。本质联系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它体现了事物的根本性质。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即必然性,它体现着一种“必定如此”的趋势。有些事物的联系,并不是非如此不可的,而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这种偶然联系就不是规律。比如,麦苗长得多高、麦穗中麦粒的多少等等,都是不确定的联系,具有偶然性,所以不是规律。 2、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为什么说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也都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总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人主观赋予的,也不是神创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规律具有普遍性 规律不是个别的,单一的现象独有的,它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它对同类有普遍的支配作用 5、规律具有多样性,规律无好坏之分 6、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区别: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规则是按照人们的需要而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主观的,属于意识的范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修改和废止规则和守则 联系:规则、守则是具体规律的反映,任何正确的规则、守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人们遵守正确的规则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 二、正确认识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客观性的含义: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是指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它都客观存在着。 二是是否发生作用,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否发生作用的关键在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 2、规律的客观性的表现 (1)表现在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当人们没有违背规律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规律的存在,而一旦人们的行动违背了他的要求,

2020高考政治小知识点集锦

2020年高考政治小知识点集锦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 3、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着质的不同,不同质的东西不能进行量的比较。√ 4、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买者的目的所在。× 5、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存在形式。√ 6、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8、假冒伪劣商品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9、人们购买商品都希望“经久耐用”,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10、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11、价值是不同的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不同的商品相互比较、相互交换的基础。√ 12、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 13、商品生产者降低自己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14、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15、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16、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都成正比。√ 18、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9、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1、商品、货币、价值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都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24、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都需要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25、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大小成反比。√ 2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7、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 28、人们用货币买东西,这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29、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30、欧元从本质上说是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符号)√ 31、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32、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不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33、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34、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必然导致通货紧缩。√

2020届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2020届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汇总 一、选择题 1、坚定树立排除的思路 2、关注范围限定 原理、道理、方法论;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文化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更要注意直接用但原标题、课题、框体等。 3、关注主体变化。社会、国家、个人;政府、企业、党。 4、关注设问关键词,确定思考方向 这说明(表明)----解读材料信息;这是因为(依据、由于)----探寻原因;这启示-----能想到什么,该做什么;一致(违背)等---探寻对等信息,注意逆向择----做好思维转换;应该----如何做等。 5、组合选择坚持用“挤”的方式,坚持一步一回头。 排除含错项------忽略共同项----排除含错项----确定答 案 一般两步解决问题 6、审慎改正答案。相信第一感觉,改正的结果错多对少 7、勇猜有益,坚持判断性猜测。 二、主观题的习作技巧 1、做题顺序倒置 (1)先问题后材料,确定范围不能少 做到五定:定范围,定主体,定题型,定考点,定政策形势。如: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的知识说明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

的依据。范围:政治生活;主体:党;题型:因果类;考点:政党的知识点;政策形势:党的建设。 (2)、先观点后分析,结合材料不能少 遵循四句法则,答案要点排序由紧及远,由重到轻排列 2、规范答题,实现技术性增分 坚持:对应性(位置固定);区域性(限定区域完成) 突出性(要点明确);清晰性(易识悦评) 层次性(分点分层);美观性(格局美) 整合性(语言有总结);充实性(有观点,有分析) 3、认真对待中低档题,理性对待难题。 懂得选择,珍惜选择。 学会放弃,要有舍得精神。 会做的题分数拿足,有思路的题尽量多拿,完全无感觉的题合理放弃(因为不放弃你得不到的分数,很可能你就会失去应该得到的分数)。 4、坚持合理编造,在做完,作对(相对的)会做的题的前提下,不留空白。 坚持三点一面: ①、材料抄一点 ②、教材相关的知识凑一点 ③、与背景材料及题目要求相近的时政联系一点。 注意:内容要充实;字迹要工整;层次要分明;无涂改。 三、建议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技巧与训练(含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1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由于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分数:2.00)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者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规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A项的错误在于社会规律不是由人所创造的,它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项的错误在于人不能改造或者消灭规律。D项的错误在于并非所有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规律。正确答案是C选项。 3.“理在事先”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之外的某种神秘莫测的精神力量,其常用“理”“理念”和“绝对精神”来表述。本题中的“理”便属于客观精神。所以选项D正确。 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分数:2.00)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对多种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材料中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掠夺性的滥挖甘草,忽视了自然环境,没有看到长远。说明人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直接联系,忽视了长远的间接联系,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C。A选项不符合题干所阐述的事实情况,人们不是没有看到主观能动性,而是违背了规律,错误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项B、D均和题目无关,都不符合题意。 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这种思想观念属于 (分数:2.00)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题干指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夸大。所以A选项正确。 6.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 (分数:2.00) 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