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综合课》和《技能考核》考试大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综合课》和《技能考核》考试大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综合课》和《技能考核》考试大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综合课》和《技能考核》考试大纲

《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是以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案指导方案为依据,主要适用于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类专业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编制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获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检测和考核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水平。

大纲对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划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即要求具有本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广泛认识;理解即要求对本专业相关知识具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即要求能深刻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并能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一、《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考核内容及参考教材

(一)考核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

()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动势、电流、电压、电位)的概念及其单位;

()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正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简单直流电路

()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了解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通路、开路、短路),掌握在每一种状态下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两点间电压的分析和计算,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电容和电容器

()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

()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

.磁场和磁路

()理解磁场主要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的物理意义、单位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常用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及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电磁感应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系数的估算;

()掌握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其串联。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理解正弦交流电基本物理量(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周期、频率、初相位、相位差)的概念;

()熟练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读式表示法。

.正弦交流电路

()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掌握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及纯电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功率;

()理解正弦交流电路中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阻抗、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等概念;

()掌握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其应用;

()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了解三相电压的产生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理解中线在电路中的作用;

()掌握三相对称电路功率的计算。

.变压器

()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和作用;

()理解变压器变换电压、变换电流和变换阻抗的基本关系及其计算;

.过渡过程

()了解电路和电路中过渡过程的特性;

()理解过渡过程中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二)参考教材

[]苏永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杜德昌.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非电类多学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内容及参考教材

(一)考核内容

.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

()了解安全用电必备常识;

()理解低压电器的的定义、分类及电磁系统;

()掌握低压电器触点系统的工作过程。

.常用低压电器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及主令电器)的外形结构;

()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参数、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

.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

()了解电气装配的工艺要求;

()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电气设备布置图及电器安装接线图;

()掌握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原则。

.电气控制的基本线路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点动、连续、正反转、减压起动及制动)的控制过程;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方法。

.基本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了解基本机床(型车床、型万能铣床)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形式;

()理解基本机床的工作原理;

()了解常见故障的分析方法。

(二)参考教材

[]赵承荻.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初厚绪.电气控制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机械基础》课程考核内容及参考教材

(一)考核内容

.基本知识

()了解机械的组成;

()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承载能力,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要求。.杆件的静力分析

()理解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

()了解约束、约束力和力系,能作杆件的受力图;

()了解弯曲变形、扭转变形时截面几何形状对变形的影响。

.直杆的基本变形

()理解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了解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的概念;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

()理解联接件的剪切与挤压的概念;

()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

()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工程材料

()了解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常用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钢的热处理的目的、分类和应用理解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了解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及运用原则。

.联接

()了解联接的类型与应用;

()了解键联接的功用与分类;

()理解平键联接的结构与标准;

()了解销联接、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了解常用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应用、结构、防松方法和接拆装要领;

()了解联轴器的功用、类型、特点和应用;

.常用机构

()理解平面机构、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能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和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

()了解机械设备中机构的结构与运动。

.机械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

()掌握带传动平均传动比的计算;

()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

()掌握链传动平均传动比的计算;

()了解带(或链)传动的安装、张紧、调试和维护;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掌握齿轮传动平均传动比的计算;

()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

.支承零部件

()了解轴的分类、材料、结构和应用;

()理解轴系的结构;

()了解滑动轴承的特点、主要结构和应用;

()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代号及应用。

(二)参考教材

[]栾学钢.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联兴.机械基础练习册(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技能考核》考试大纲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

()常用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现场规范。

()常用电工材料种类、规格、性能的正确选择、使用。

()单股导线、多股导线的联接方法。

()理解电工电气图的技术要求。

()安全用电的常识。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精度和面板符号,正确选择电工仪器与仪表。

()熟练掌握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照明与室内线路设计、安装及维修

()了解电光源以及照明器具的布置和安装原则。

()掌握正确选择导线和熔断器的方法。

()掌握白炽灯、日光灯、插座和开关(含双联开关)的安装与维修方法以及标准。

()掌握配电电源箱的安装、内线的安装方法。

()掌握线路安装质量检查与维修。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安装、维修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分类及用途。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检测与正确使用的方法。

()掌握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方法。

()熟悉常用三相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的方法与原理,正反转,制动方法。

机电一体化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单选 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外循环插管式和_________等类型. 收藏 A. 内循环反向器式 B. 外循环反向器式 C. 内、外双循环 D. 内循环插管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PWM指的是________. 收藏 A. 计算机集成系统 B. 可编程控制器 C. 机器人 D. 脉宽调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检测环节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的量纲,一般包括传感器和_______. 收藏 A. 转换电路 B. 调制电路 C. 控制电路 D. 逆变电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下列关于机电一体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收藏 A. 机电一体化设计主要是指产品的设计,不需要系统论方面的知识 B.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传统机械技术及电子技术两方面技术构成 C.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而不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 D.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主体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_________等个五部分.

收藏 A. 换向结构 B. 检测环节 C. 存储电路 D. 转换电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________输入电压. 收藏 A. 大于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等于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________. 收藏 A. 内循环反向 B. 内循环插管式 C. 外循环反向器式 D. 内、外双循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________. 收藏 A. 伺服系统 B. 工业机器人 C. 顺序控制系统 D. 数控机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下列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伺服系统稳定性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收藏 A.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素质,知识,能力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素质、知识、能力要求 一、素质结构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较强的文字表达与语言沟通能力、坚强的意志与坦荡的性格,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知识结构要求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复合度高的特点,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机械工程图的识图、绘图知识;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机电产品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电气维修和PLC控制的基本知识;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的基础知识;数控原理、编程和数控机床结构与操作的基本知识等。 三、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结构 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 (1)机电设备维护、修理企业 (2)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科技开发公司 (3)各种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的工厂、企业 (4)与机电有关的各种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企业 (5)机电产品营销及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关的其他单位 2、职业岗位与主要工作业务分析 职业岗位与主要工作业务分析见表1

表1 职业岗位与主要工作业务分析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实施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可考取绘图员、数控设备操作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PLC设计师等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1) 具有较强的机械识图与绘图能力; (2)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工程图,并获得绘图员中级以上操作证; (3) 具有较强的电工操作能力和维修能力,并获得维修电工操作证书; (4) 具有一般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计算能力; (5) 具有阅读本专业相关的一般英语资料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等机电设备安装维护、检测及故障排除能力 (7)具有较强的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等机电设备操作能力; (8)具有机电产品营销和一般的企业管理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见表2。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 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 (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 (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教师问:程序设计一般分为那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1)列I/O分配表(2) 编写梯形图(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5)运行 程序设计: 1.列I/O分配表(师生合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1.0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控制、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1.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1.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1.8 带源化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 1. 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机电一体 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良 好的稳定性。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 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 区误差;f、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性能要 求。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

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 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 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④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⑤缩小反向死区误差 ⑥改进支撑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声。 4.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滚珠循环装置有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支承方式有单推- 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具有最大刚度的的支承方式是双推-双推式。 5.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按照滚珠循环方式划分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螺母副中 调整间隙和预紧的方法有垫片调整式(调整垫片来改变轴向力)、双螺母调节式(调整螺母来消除间隙或预紧)齿差调节式(左右螺母外端凸缘制成齿数差1 的直齿圆柱齿轮),原理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安装方式有单推-单推式(轴向刚度较高、预紧力较大、轴承寿命比双推-双推式低)、双推-双推式(刚度最高、易造成预紧力不对称)、双推-简支式(轴向刚度不太高、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长、适用于中速、精度较高的长丝杠传动系统)、双推-自由式(轴向刚度和承载能力低、多用于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丝杠传动系统),特点分别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是结构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公称直径和基本导出的选择)。 6. 直齿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方法有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 垫片调整法。要消除齿轮副间隙是因为侧隙会产生齿间冲击,影响传动平稳性、若出现在闭环系统中、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使系统产生低频振荡,常用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掌握必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机械加工过程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AutoCAD等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各种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能熟练地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操作普通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具有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解决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初步能力。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的能力。具备工科大学生所需的分析计算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就业岗位群大,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改造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等工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单招考试面试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单招考试面试必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1、专业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电、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检测技术集成的综合应用技术,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技术。机电一体化人才被列为国家最急需的专业人才,是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我院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于1991 年,已建成为省级高职院校示范专业,主要培养能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并初步具有设计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可发展能力,实施工学结合,以岗定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好。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教学团队、 2 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学生多次在省级大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奖。 2、培养目标:面向现代化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机电产品及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和管理的应用技术和工作技能,具有高级职业技术资格以及分析、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能力,适应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交直流调速系统、变频器技术、数控技术等。 4、就业方向及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现代化企业及通用机电行业,从事各类机电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编程、维修和运行维护工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作、销售和技术支持工作,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工作。本专业与山东玲珑集团、鸿福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更好的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多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98%以上。 能力测试主要测试考生对报考专业的了解、兴趣及专业基本知识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 1、培养方向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运用机械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主干课程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与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应用、液压气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机电设备维修、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及应用。 3、职业能力拓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58020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580201) 一、职业与岗位分析 1.行业状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机电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其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我国成为全球“机械制造”大国的形势下,各个工业领域迫切需要大量的机电工程技术方面人才,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目前整个工业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阶段,在推广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车、铣和加工中心等机床的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工业产业过程中,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机电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深远意义。 2.就业岗位分析 毕业的就业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电产品及设备的制造企业; (2)机电产品及设备的应用企业; (3)机电产品及设备的维修企业; (4)机电产品及设备的营销、安装、调试企业; (5)CAD/CAM技术的应用企业; (6)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部门。 对应的岗位群有:机电产品及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营销、机械CAD/CAM 技术、车间生产和技术管理等。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机电一体化的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求: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适应现代机电产品制造、修理的需要,具有机电结合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能掌握机电设备、数控装置、机电产品的技术管理、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及实验、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 (3)掌握机电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包括电工、电子理论,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4)掌握现代化机电设备的操作技能。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能力分析与分解 1.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辨证的思维方式;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本专业文化知识基础理论,具有应用数学、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绘制和阅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有健全的体魄、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形式,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向机械技术领域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第一章概论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般而言,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机械本体、检测传感部分、电子控制单元(ECU)、执行器和动力源,各要素之间通过接口相互联系。 3、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1)机械技术 (2)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 (4)自动控制技术 (5)传感检测技术 (6)伺服驱动技术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类 从控制的角度,机电一体化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缺点是精度较低,对输出和干扰没有诊断能力。 闭环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点是高精度、动态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难度较大。 5、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类型 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类型依据该系统与相关产品比较的新颖程度和技术独创性,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和变参数设计。 (1)开发性设计: 是一种独创性的设计方式、在没有参考样板的情况下,通过抽象思维和理论分析,依据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设计出系统原理和制造工艺。开发性设计属于产品发明专利范畴。 (2)适应性设计: 适应性设计是在参考同类产品的基础上,主要原理和设计方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更新和局部结构调整使产品的性能、质量提高或成本降低的产品开发方式。这一类设计属于实用新型专利范畴。 (3)变参数设计: 变参数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结构原理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部分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使之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设计方式。 6、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 (1)取代法: 就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机械控制机构。这种方法就是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品或对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常用的方法。 (2)整体设计法: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测量 2.灵敏度 3. 压电效应 4. 动态误差 5. 传感器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 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 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 每一个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__________。 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 ( ) A. 产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 ) A. 阻尼—质量系统 B. 弹簧—质量系统 C. 弹簧—阻尼系统 D. 弹簧系统 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 )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杰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48学时3学分 授课班级机械07 机电方向 使用教材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03年9月第一版 系(院、部) 工程机械系教研室(实验室) 机械电子技术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1 一、课题:1 绪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研究内容、产生与发展历程;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情况;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本次课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尽量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及掌握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 六、参考资料: 1、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梁景凯、盖玉先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七、作业:1-1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 2、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现代工程机械等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程度,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 课程说明,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1 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起源、研究内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家电、机械制造、机器人、汽车、工程机械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2、动力源 3、检测传感装置 4、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5、执行机构 6、驱动单元 7、接口 4、课堂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或计算机硬件部分较多,需要在时间上多投入和多查阅一些参考书;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七大部分组成。 5、布置作业: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生涯规划书[1]_2

职业生涯规划书 姓名: 余学文 性别:男 指导老师:钱洋 院系: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电1533班 学号:150202153336 时间:2016年4月16日

前言 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就已经为未来进行了规划,选择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是我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有很多关于未来的打算都在脑海中游荡,时而现时而隐,让我有了这个机会将游离于脑海中关于未来的规划跃然纸上,明确了就业目标,即将进入大二了,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希望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自己人生的规划设计师,然后有针对性的加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让自己一开始就赢在职场起跑线,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 一、自我评估 1、运用回顾法等方法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 喜欢机电,对零件加工,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等有浓厚兴趣;喜欢模型,从小就培养了很好的动手能力;

喜欢电脑应用,对网络、软件、网站建设有一些基础; 2、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 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善于待人,刻苦而捞,勤奋踏实,很有耐心内外兼有等。 3、分析自己的能力与能力倾向 社交方面:由于自己为人温和,做事脚踏实地,心胸宽广,这使得自己的社交范围变的广,人际关系变的更大,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为自己的事业奠定里坚实的基础。 技能方面:自己从小就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致使现在的我对计算机操作来说,就如同轻车熟路一般。拥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知识,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的原理以及安全维护方法。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自己经过大一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焊接设施,数控机床,普车,牛头刨床等的操作,能够加工简单的零件。 言语方面:可以进行英语基本对话; 管理方面:多年班长团支书的经验,多次组织集体活动,宣传能力较强。 逻辑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强 专业能力:掌握了cad软件的操作,能够通过cad把实物清晰的表达出来。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 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四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 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18. 导轨刚度主要指:结构刚度、接触刚度和局部刚度。 19.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常可选择的执行元件: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他形式的执行元件。 20.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分为恒转矩工作和恒功率两个阶段,其转折点的转速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伺服电动机用于调速控制时,应该工作在恒转矩阶段。 21. 步进电机按转子结构形式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种。 22. 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有:单拍工作方式和倍拍工作方式。 23. 步进电机的开环控制精度主要由步进电机的结构形式和工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1-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a、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b、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c、传感与监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监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d、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的功能。 e、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1-4、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功能水平和和附加值,它为开发者、生产者和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1-7、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系统总成技术。 1-8、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自适应化。 第2章 2-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低摩擦、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响应速度快、传动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等要求。 2-2、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其特点:a、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b、丝杆转动、螺母移动;c、螺母转动、丝杆移动;d、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e、差动传动。 2-3、滚珠丝杆副的组成及特点:由丝杆、螺母、滚珠和反相器四部分组成;具有轴向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4、滚珠丝杆副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 2-5、齿轮传动各级传动比分配原则:①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②重量最轻原则③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最末两级的传动比应取大一些,并尽量提高最末一级齿轮副的加工精度); 2-8、齿轮传动侧隙的调整有偏心套调整、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和轴向垫片调整等多种方法。 2-9、机械执行机构的基本要求:①惯量小、动力大;②体积小、重量轻;③便于维修、安装;④易于计算机控制。 2-10、简述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一、静态特性是指当测量处于稳定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线性度。2、灵敏度。3、迟滞。4、重复性。5、分辨率。6、零飘。二、动态特征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 (1)电气式,具有操纵方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与微机相接等优点;(2)液压式,优点是输出功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茆林艳)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 础》 课程标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80 学时 )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块中的综合化基础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 本位”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与实践相联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展开设计。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结构与内容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面向机电类企业, 围绕常用的机电设备的结构原理 及应用展开,可操作性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系统的组成及其原 介绍,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使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有个总体了解和掌握, 明 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概念和内容, 为学 生后续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 1. 通过介绍和观察体会,懂得“机电一体化”的内涵, 同于传统的“机”和“电” 。 2.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包含的机械、自动控制、 4.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方式及其应用特点。 5. 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及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技术体系的组成及其发展前景。 考核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知识要点: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以及机电一体化的 理,机械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 数控机床, 工业机器人, 自动生产线等。 课程教学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与实践密切相联, 注重新知识、 新技术的 它是“机”与“电”的有机融合,不 电机等技术基础知识。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201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 班级 教师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 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 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 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 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 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 3月

课题传送系统安装 授课日期第 1.2.3 周课时10 理论知识目标: 1.能描述 YL-235A 装置功能和结构 教 2. 能描述机电一体化概况和发展史(选)学 技能目标: 目 1. 学会正确拆解皮带运输系统 标 2.学会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教 学 重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拆装 点 教 学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难 点 教 法讲授、实训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 教学过程: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 PLC一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机电一体化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一)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二)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6倍。 (三)使用性能改善。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四)具有复合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