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对比分析报告

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对比分析报告
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对比分析报告

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对比分析报告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危险化学品企业蓬勃发展,化学品行业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世界各国政府对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不断进行修订完善,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国的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对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法规进行比较,分析中外在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差异,从而探索我国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效监管的机制。

第一章概述

从法律实施的涵盖面上看,我国对于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置管理已经非常全面,和美国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我国的法规更多地是需要国家的行政干预,如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使用许可证等,而美国的更多地是依赖企业的自律,和社区的监督。

应急处置管理正从以往企业自身、政府部门、单灾种的单一管理模式向综合的、全面的、全流程的应急管理方向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支撑的前沿领域,需要防火防爆知识、灭火处置技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

事故管理通过法律手段提高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自身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要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通过原因分析,把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识别出来,提出改进措施,并在行业内进行分享学习,相关企业引以为戒,通过全行业共同关注安全,把事故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第二章国内外应急管理比较分析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国内外事故响应严重性分级对比分析

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异同

国外企业事故分类响应分级表:

国外企业应急组织体系

企业内部应急响应组织和外部的应急支援机构组成一个完整的应急响应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由合格的人员做出战略和战术上的决定。企业应急响应组织采用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事故指挥系统。该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套通用术语,维持一个易于管理的控制范围,制定事故应急响应程序,使用综合资源管理技术,预先配备应急响应资源,建立统一的通讯系统。

1、指挥机构及职责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事故指挥系统由几个职能组块或模块组成,可以允许扩大或缩小以适应事故的具体情况。职能组一般包括作战组,计划组,后勤组和财务组。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就是按照事故指挥系统的典型组织机构组成。

2、三级应急响应组织

2.1事故管理小组Incident Management Team

事故管理小组由一个指挥组和四个职能组(作战、计划、后勤、财务)组成。总经理/副总经理担任事故管理小组组长(事故指挥),生产部总监/副总监担任副组长(事故副指挥)。

指挥组—由指挥组组长、安全官、信息官、人力资源官、联络官等组成。事故指挥和副指挥同时也是指挥组的领导;其他成员来自于安全部门、人力资源部、法务部、公共事务部。指挥组根据事故的需要自行组织工作并将工作地点设立在应急指挥中心。事故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全面指挥三级事故响应,指导并协调各职能组的应急行动;

2.密切注意事故的发展;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措施和方案;

3.负责向业务支持小组报告事态的发展;

4.负责所有的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发布工作;

5.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与外部应急支援组织的联系和调动外部应急资源。

作战组—由作战组组长、现场指挥、协助人员、集结地经理、现场安全员、监督人员和任务小组组成,作战组由(事故发生装置)制造经理担任组长,成员来自生产部和安全部门。作战组组长的职责:

?协助事故指挥分析事故发展势态并制定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

?落实事故指挥确定的有关作战组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并合理恰当地将相关任务分别分配给作战组相关人员。

?审核并确保现场指挥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适当,并提供必要的战略指导。

?充当事故管理小组中与现场指挥联络的主要联络人,接收现场指挥提交的现场报告。并向事故指挥、指挥组其他成员以及其他各个职能组长汇报有关现场最新情况和作战组已执行的各项响应行动的结果。

?确保参与应急行动的人员安全、有效且高效地执行各项行动所需要的各项人员、设备、材料和供给。

?制造经理担任作战组长时,高级工程师或其他指定工程师应前往现场加入战术响应团队,制造经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计划组—计划组由计划组组长、情景小组、资源小组、文件小组、安全小组、恢复小组等组成,计划组组长由生产优化经理或技术服务经理担任。成员来自生产部、安全部门和行政部组成,计划组组长的主要职责为:

?协助事故指挥编制策略目标和响应重点。

?根据事故指挥分配给计划组相关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确定先后顺序,并将各项任务分别分配给相关计划组人员。

?协助事故指挥评估事故发展势态、独立或与其他事故管理小组成员一起编制事故发展势态工作表。

?向事故指挥和事故管理小组的其他人员就计划组的工作状态和性质进行简要汇报

?将资源控制和响应行动所有环境方面的信息告知事故指挥,确保这些方面满足相关环境法、法规和政府法令要求。

?确保所有技术专业人员均已报到且分配至事故管理小组/战术响应小组内的各相关小组。

向信息员和联络员提供响应行动方面准确的、更新的信息,协助信息和联络官员响应响应媒体、政府部门和其他外部各方的信息要求。

?事故响应结束后,计划组负责整理收集所有事故响应过程中的信息,向企业应急响应专员通报,以形成事故响应总结报告或是供事故调查小组使用(如果成立外部或内部的调查小组)。

后勤组—后勤组由后勤组组长、供应小组、设备小组、食品小组、通讯小组、服务组、保安组等组成,工程服务部经理担任后勤组组长,成员来自工程服务部、商务部、行政部和安全部门组成,后勤组长职责为:

?协助事故指挥分析事故发展势态并制定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落实事故指挥确定的有关后勤组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并合理恰当地将相关任务分别分配给后勤组相关人员?向事故指挥和事故管理小组其他成员就后勤组正在进行的工作的状态和性质进行汇报。?通过事故管理小组与TRT直接的协调和平衡,获取人员、设备、材料和供给需求。?与事故指挥官和各组组长一起确定并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下列支持服务:

?食品、水、卫生和避难所

事故设施

运输

通信系统

医疗服务

保安服务

其他必要的服务

?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后勤支持和服务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人员安全和响应行动的有效性。

财务组—财务组由财务组组长、成本小组、理赔/索赔小组、采购小组和时间小组组成,由财务部主任担任组长,成员来自于财务部、商务部和人事部。财务组组长主要职责如下:?协助事故指挥官分析事故发展势态并制定战略目标。

?落实事故指挥确定的有关财务/行政组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响应重点,并合理恰当地将相关任务分别分配给财务/行政组相关人员

?向事故指挥和事故管理小组其他成员就财务/行政组正在进行的工作的状态和性质进行汇报。

?审核所有相关的保险计划并确保及时通知承保人和损失评定员。

?向响应人员和其家属提供直接的人力资源服务。

2.2政府介入后的指挥体系

?当事故发展到一定规模,事故现场的消防处置由消防队甚至更高级别的消防官员指挥时,企业的现场指挥(运转经理或制造经理)和所有应急力量应与消防部门形成统一的现场指挥部,并服从其指挥。

?同时,当政府部门成立相应的事故指挥部时,企业应派遣事故管理小组的指挥或副指挥、作战组组长或副组长,按照政府的要求参加其指挥部会议,并采取进一步行动。

第三章国内外事故管理比较分析

一、国内外事故管理对比

1、发达国家发生事故后愿意进行分享,查到事故真正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而不是遮遮掩掩,最主要是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必须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而不是从自己的沉痛教训中学习)。在国内因为要惩罚相关责任人,存在瞒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事故的主要原因隐藏,避免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一般不愿进行分享,从而使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在发达国家,承包商人员事故统计入公司内,这样公司安全管理会覆盖所有现场承包商人员,对不合格承包商进行培训教育或甚至开除,有效地提高承包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在应急管理中,我国应该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可操作性的各级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改变“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管理;应急平台建设坚持依靠科技、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应急队伍坚持专业培训、强化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教育还要面向基层、面向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严格规范执行,进一步提高应急法制水平。

在事故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对发生人员死亡的事故一定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律严厉处罚,起到警示企业负责人,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直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对未遂事故和可记录事故需要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并在行业内分享,变坏事为好事,消除各类设备、管理和人员行为上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煤矿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XXXX煤业有限公司 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编制 二O一八年一月十五日

目录 一、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 (2) 为有效地辨识和提取事故和隐患信息,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提前进行预测预警、采取有关措施,以便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3) 一、事故监测及预警的特点 (3) 1、快速性。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3) 二、应急值守制度 (5) 三、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6) 四、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 (9) 五、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0) 六、应急演练制度 (13) 七、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14) 八、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17) 九、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 (18) 十、应急救援档案管理制度 (18) 一、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

为有效地辨识和提取事故和隐患信息,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提前进行预测预警、采取有关措施,以便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监测及预警的特点 1、快速性。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2、准确性。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事故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要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必须事先针对各种事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 3、完备性。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4、连贯性。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原则和要求 构建事故监测及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实行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提早做好各种防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系统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总局及所属各局院、控股公司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中国冶金地质”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第三条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搞好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要实施全局统一的指挥调度、人力和物资的调配和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专家决策系统,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平时状态、警戒状态、运作过程和事故处置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务必使突发事故得到长效解决。 第五条各单位要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六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做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第七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工作。 第八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确立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第九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体现以下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第十条各局院、控股公司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十一条各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必须结合本单位特点,并具有以下针对性: 1. 针对重大危险源; 2.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3. 针对关键的岗位和地点; 4. 针对薄弱环节; 5. 针对重点工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1 基本要求 1.1为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淄博海益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 1.3 应急管理工作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科学救援”理念,把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3.2建立日常管理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的事故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应急管理流程,不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1.3.3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明确职责与分工,并落实应急管理措施。 1.3.4整合企业现有应急资源,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1.3.5利用先进的监视、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及装备,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含量和指挥水平,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1.3.6把应急宣传和应急教育、培训相结合,增强员工的应急意识,提高广大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1.4 引用文件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第十三号) 1.4.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六十九号) 1.4.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 1.4.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4.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 1.4.6《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应急厅〔2019〕62号)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贮存物甩要符合消防要求,要有专用仓库或专用储存设施,进行存储。 二、储存物品要分类贮存,化学性能相互抵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品,使用不同灭火剂的物品不准同库贮存。 三、进入库要检查验收登记,凡包装、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破损、残缺、渗漏、变形,或物品变质、分解的,严禁出入库。 四、要加强贮存过程的管理,保管人员应对所保管物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五、仓库区、贮罐区严禁一切烟火,配足灭火器。 六、控制领用数量,对领用物品数量、领用人、领用时间进行登记,使用剩余物品要及时收回保管。 氧气、乙炔使用管理制度 一、贮存氧气、乙炔的仓库要符合防火要求,仓库周围1.5米以内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动用明火。 二、不准安放在高压电线下,锅炉房附近,严禁在存放场地吸烟,要有禁烟禁火标牌。 三、氧气瓶、乙炔存放要竖立放置,并有防倾倒措施,氧气空瓶平放堆垒高度不得超过1.5米。 四、氧气、乙炔要分开存放,不允许与油类和其它易燃易爆气体混放,库房不许有暖气设备。 五、氧气、乙炔瓶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 六、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氧气应距乙炔5米以上,距火源(气焊火焰)10米以上。 七、瓶阀冻解时严禁用火烤,不准用铁器敲打和碰撞。 八、夏季使用严防暴晒,应采取遮档措施,以防瓶压激增,引起自爆。 九、氧气、乙炔瓶必须装有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 十、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压力。 十一、氧气瓶、乙炔瓶禁止剧烈撞击,必须装防震胶圈戴瓶帽。 仓库防火管理制度 一、库内、库外严禁吸烟,动用明火。

二、库房内不准设办公室,不准住人,不准用可燃材料搭建隔层。 三、入库物资须按防火要求堆放,并保持一定防火距离,易燃易爆化学品要设专库存放。 四、仓库内照明线路必须装置在防火、绝缘管内、照明灯不准超过60瓦以上,电源应单独设开关箱,安装防雨防潮设施。 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种类,数量的消防设备,并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完好适用。 六、防火通道不准堵塞。 七、仓库保管人员每日下班前要对创办仓库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去。 食堂液化气使用管理制度 一、液化气罐的使用必须经审批、发证后方可使用,不准无证使用。 二、液化气罐必须符合安全防火要求,部件完好,无明显损伤、变形。 三、液化气罐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单独厨房内。严禁在卧室公共走廊内存放和使用,禁止两罐同室使用。 四、在禁火区域、静电产生区域或相邻房间存有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得使用。 五、严禁暴晒,不得接近温度40度以上的物体及热源,罐与炉具的距离应在1.5米以上。 六、严禁用烧、烤、烫等方法加热和倒立使用。 七、不准自行乱倒罐内残液。 八、液化气罐的角阀和调压器发生故障时,不准使用和任意拆卸。 九、必须设专人使用,并落实责任按规程操作,使用时不准离人,使用后关紧角阀。 十、炉具的摆放要符合防火要求,不准在可燃物体上摆放炉具。 施工现场防火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二、施工用火要在使用前报主管部门审批,发用火证后方可用火。 三、各用火点和办公室、仓库、休息室应有防火责任者。 四、各工种在下班后要消除易燃物。 五、架设临时电线要符合规定,非电工人员不准安装架设。 六、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不准挪作它用。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规定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持续辨识、评价和控制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需要控制的危险源,达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3、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 ⑴安全质量部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本程序。 ⑵机关/项目部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辨识、评价和控制本部门/本项目危险源,并建立本部门的《危险源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将《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安全质量部备案。 5、工作程序 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所有进入施工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和访问者); b、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运输;施工生产作业活动、施工工艺选用等其它辅助活动。 c、所有的施工设备设施运行、维护和保养,包括相关方的设备。 ⑵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安全检查表法、系统安全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调查之后作好危险源统计,建立危险源调查清单。 辨识时考虑“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个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七种类型(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职业病类等;按条件许可时还可分为物理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等)。

⑶可导致的事故类别划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邦、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⑷风险评价 ①总则 a、风险评价应在危害因素充分辨识的基础上进行; b、风险评价应为确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和进行运行控制提供信息; c、风险评价应为建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d、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公司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为持续改进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供衡量的基准。 ②风险评价的依据 a、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b、危险、危害影响的程度、可能性和规模。 ③风险评价方法(一) 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为A、B、C、D、E共5个级别。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3个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 b、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为“轻微伤害”,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 A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即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汇编

1.目的 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水灾、火灾、断水(电)化学品泄露、突发事件等)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现场、仓库的火灾,公共事业的供应中断(如:停水、停电等),化学品泄露,突发事件(外来人员滋事、食品中毒、罢工)等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下的快速处理及应急控制。 3.定义 (无) 4.权责 总经办:负责对事件应急预案小组的调度执行。 人力资源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协助处理工作。 设备课:负责公共事业中断的应急处理。 责任部门:负责第一时间对现场发生的应急事件做出反应。 5.内容 5.1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与职责:奥捷五金(江苏)有限公司成立应急预案小组,负责整个公司的应急救 援工作执行。 5.1.1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见附件) 5.1.2应急组织职责: 总指挥:负责整个现场的应急事件处理的监督。 工业安全组组长:负责生产现场工业安全工作执行监督。 治安、消防安全组组长:负责公司的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维护协调。 现场控制小组:负责安排整个抢救(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 医疗救治小组:现场发生人员事故时,负责提供最及时的诊治措施。 日常巡检小组:负责公司日常消防、治安、食品安全以及现场工业安全的巡检工作。 消防扑救小组:发生火灾时,负责扑救灭火工作执行。 安全疏散小组:事故发生时,负责组织人群及机器设备等物品有秩序的撤离。 安全教育小组:负责日常对公司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 5.2应急救援程序: 现场第一发现人→报告现场干部→报告单位主管→组建现场控制小组并报告总指挥→启动应急小组指挥中心 A级救援程序:情况非常严重,单位不能独立完成事件的处理,需启动应急小组指挥中心; B级救援程序:情况一般严重,部门可自行组建现场控制小组解决问题,报告至部长级主管,无需启动应急小组指挥中心,但事后需向总指挥书面汇报; C级救援程序:情况不严重,现场单位主管可直接进行处理,事后需向部门主管书面汇报; D级救援程序:小失误性情况,现场班组长和担当可直接处理,事后需向单位主管汇报。 5.3应急救援小组电话: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与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与报告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增强职工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识。 一、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事故报告与报警 安全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火灾事故同时向119报警。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部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了那些措施及现场控制情况,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器材、交通路线、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等。 2、应急程序 ①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②事故发生初期,事故部门或现场人员应采取积极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指派专人负责引导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现场。 ③应急小组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任务。 ④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组长的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按各自的分工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 ⑤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

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要及时做出标志、摄影、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⑥事故得到控制后,由领导小组统一布置,组织相关专家,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二、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1、规范巢湖复线船闸工程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参建人员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安全事故处理要贯彻“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方针和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在处理事故时,要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要首先救治伤员,然后才保护财产;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故时,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设法防止事故扩大。 3、事故的报告程序 ①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和技术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并送往离现场最近的医院,同时,立即将事故情况向所在单位的领导、驻地办、总监办、业主单位领导报告;设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好现场,等待有关部门现场勘察。 ②发生设备事故后,现场人员要在不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下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71824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 重庆浩泰能源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一月 1.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

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3.应急管理原则 3.1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2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3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3.4 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 3.5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4.应急管理机构 4.1领导机构 公司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4.2办事机构

公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兼职),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4.3工作机构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5.运行机制 5.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完善预警机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5.1.1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广播、信息网络、警报器、大声呼叫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5.2 应急处置 5.2.1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5.2.2 先期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公司应急管理制度48630

公司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及适用范 1、为预防和控制我公司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做出应急预警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可能及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实行主要领导负责下的分级管理制:在公司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应急救援制度。 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各可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消防等各级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修订一次,强化一线一员的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4、科学实用: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三、分级响应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由总经理为组长(总指挥):安全总监为副组长(副总指挥):安全管理部、技术中心、生产运行部、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1作的组织和指挥;其职责如下: 1、总指挥:分、子公司总经理、站长负责组织相应救援预案的启动,实施及其演练,根据总结、评估的结果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更新预案,根据事故情况需要,调动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事故现场的形式,全面指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安全运行部长、副站长或安全员负贲协助总指挥做好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启动以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好成员之间的联络、协调、配合工作,遇突发事故时因总指挥不在单位的,由副总指挥代行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1)接到报案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交通部门封锁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确保道路畅通,保证处理事故的车辆进出有序(2)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实施,根据事故的类别和性质及时协调相关警力参加救援。 (3)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处置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材料 安全生产事故概念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全镇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分为以下二类: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上述安全事故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安全事故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事故分级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职业中

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含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含50人)100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 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拨打110、119、120等急救电话。 事故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当地安监局、项目建设和项目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处置流程 1、启动预案:突发群体伤亡事件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先接报的部门或人员要第一时间向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立即通过各种途径核实事件性质、伤亡情况、事故地点、事故发生的时间等信息,并迅速召集工作小组所有成员,通报事故现场情况,认真

消防应急管理制度

消防应急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与火灾应急预案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 意识。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 7.消控中心等特殊岗位要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各中心、部门进行一 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 在记录上签名。 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 通知,若发现本部门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各中心、部门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 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 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4.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 5.严禁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 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 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 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5.上班时间不准抽烟、睡觉、看书报等,离岗应做好交接班手续。 6.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 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 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持续辨识、评价和控制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需要控制的危险源,达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3、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职责 ⑴安全质量部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本程序。 ⑵机关/项目部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辨识、评价和控制本部门/本项目危险源,并建立本部门的《危险源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将《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安全质量部备案。 5、工作程序 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所有进入施工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和访问者); b、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运输;施工生产作业活动、施工工艺选用等其它辅助活动。 c、所有的施工设备设施运行、维护和保养,包括相关方的设备。 ⑵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安全检查表法、系统安全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调查之后作好危险源统计,建立危险源调查清单。 辨识时考虑“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个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七种类型(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职业病类等;按条件许可时还可分为物理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等)。 ⑶可导致的事故类别划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邦、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⑷风险评价

项目应急管理制度汇编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制人: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中铁 局 项目部 二00五年十- 一月八日

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贮存物甩要符合消防要求,要有专用仓库或专用储存设施,进行存储。 二、储存物品要分类贮存,化学性能相互抵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品,使用不同灭火剂的物品不准同库贮存。 三、进入库要检查验收登记,凡包装、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破损、残缺、渗漏、变形,或物品变质、分解的,严禁出入库。 四、要加强贮存过程的管理,保管人员应对所保管物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五、仓库区、贮罐区严禁一切烟火,配足灭火器。 六、控制领用数量,对领用物品数量、领用人、领用时间进行登记,使用剩余物品要及时收回保管。 氧气、乙炔使用管理制度 一、贮存氧气、乙炔的仓库要符合防火要求,仓库周围1.5 米以内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动用明火。 二、不准安放在高压电线下,锅炉房附近,严禁在存放场地吸烟,要有禁烟禁火标牌。 三、氧气瓶、乙炔存放要竖立放置,并有防倾倒措施,氧气空瓶平放堆垒高度不得超过1.5 米。 四、氧气、乙炔要分开存放,不允许与油类和其它易燃易爆气体混放,库房不许有暖气设备。 五、氧气、乙炔瓶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 六、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氧气应距乙炔5 米以上,距火源(气焊火焰)10 米以上。 七、瓶阀冻解时严禁用火烤,不准用铁器敲打和碰撞。 八、夏季使用严防暴晒,应采取遮档措施,以防瓶压激增,引起自爆。 九、氧气、乙炔瓶必须装有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十、瓶内气体严 禁用尽,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压力。十一、氧气瓶、乙炔瓶禁止剧烈撞击,必须装防震胶圈戴瓶帽。 仓库防火管理制度 一、库内、库外严禁吸烟,动用明火。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某某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办法(试行)1.目的 为提高广东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保护企业利益,维护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指挥统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反应快速、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办法用于规范公司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公司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应急工作具体内容。 本办法相关规定适用于公司本部及公司各分包公司。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组织机构 3.1.1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1.2公司应急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应急办公室日常工作联系人: “应急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相应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3.1.4公司各项目部应按照各类应急预案的要求,成立对应的应急指挥机构。 3.1.5 本办法实施后,公司原各类应急机构一并撤销。 3.2 工作职责 3.2.1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落实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公司应急工作;决定应急工作重大事项;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组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监督指导应急演练;确保应急资金的投入和人力物力的保障。 3.2.2公司应急办公室职责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履行应急值班、综合协调、信息汇总和传递等工作,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部。新闻编撰、新闻发布、媒体接待等由综合部负责。 3.2.3 应急管理部门职责 安全部牵头负责人身伤亡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牵头负责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高处跌落、物体打击、人身触电等伤亡事故和防风、防汛、防火等自然灾害。综合部牵头负责重大群体事件和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综合部牵头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2号令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16年6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8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令 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 总则 章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 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 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 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 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九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 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

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治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1.0处理基本程序 1.1秩序员接到报警或在巡逻过程发现治安案件的,应立即报告当班班长、服务中心/案场秩序部主管、经理,并由秩序主管视案件情况确定是否通知紧急集合。 1.2服务中心/案场秩序部经理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辖区派出所电话或110 报警电话)。 1.3 当班秩序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法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以免破坏现场,影响证据的收集。 1.4 必要时经服务中心/案场经理同意可将一部电梯设置为手控状态,其余电梯迫降关闭,控制进出人员,组织秩序员逐层查找可疑对象。 1.5 抓紧时间向发现人员或周围群众了解案件和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收集群众的反馈信息,了解更多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及证据收集。 1.6 向到达现场的公安人员认真汇报案件发生情况,协助配合破案。 1.7 秩序主管应做好记录、存档。 2.0 打架斗殴事件处理流程 2.1对单个业主间或业主与其他人在小区打架、斗殴时 2.1.1当班秩序员迅速报告班长和就近巡逻秩序员,并通知秩序主管立即到达现场。 2.1.2秩序主管、当班班长、秩序员应立即劝告打斗双方离开现场。 2.1.3 服务中心/案场经理与其他人员继续做好劝导工作,分离打斗

双方,分开调解、缓和矛盾。 2.1.4 疏散围观群众离开现场。 2.2对于在小区范围内有聚众斗殴时 2.2.1 巡逻秩序员立即通知当班班长和服务中心/案场秩序部主管、经理,由秩序主管通知其他非当班的秩序员紧急集合。 2.2.2 服务中心/案场主管安排人员将在场围观的人员隔离或劝离现场,维护现场的道路交通秩序,保护好现场。 2.2.3 服务中心/案场经理迅速组织人员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如属于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辖区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电话)。 2.2.4 在有效处理聚众斗殴的同时,应加强小区的安全维护工作,防止不法分子乘机进行破坏、偷窃行为。 2.2.5 在维持现场秩序时,应注意保护事发现场,收集证据,同时尽可能将聚众斗殴者暂时留在办公室内,等候公安人员到达后进行人员及资料移交。 2.2.6 如有人员伤亡,做好救护工作,通知急救中心(电话:120)到现场抢救。 2.2.7 秩序部主管应做好相应记录(文字、录音、录像)、存档。 3.0可疑物件及危险物品处理流程 3.1 秩序员发现可疑物品或接到相关信息时,要立即向服务中心/案场秩序主管及经理汇报,并留守现场,防止他人接触可疑危险品。3.2 服务中心/案场秩序主管立即组织人员赶至现场,向有关人员了解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最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 第2号 《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9年6月24日应急管理部第2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王玉普 2019年7月11日 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

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四、将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将第三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结论”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 五、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七、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矿山、金属冶炼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运输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八、将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九、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同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

应急管理制度汇编新版 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细则应急预案手册台账制度方案等

目 录 第一章 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 (2) 第二章应急值守制度 (6) 第三章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8) 第四章应急救援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 (10) 第五章应急预案管理制度?13 第六章应急演练制度 (14) 第七章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17) 第八章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 (19) 第九章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20 第十章应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24

第一章 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 第一条为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提前进行预测预警、采取有关措施,以便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监测及预警的特点: (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事故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二)准确性。 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事故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要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必须事先针对各种事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 (三)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四)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第三条建立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原则和要求构建事故监测及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实行事故监测及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地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尽最大努力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 (三)高效性原则 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订合理适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第四条预警系统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