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物 如何选择除草剂

不同作物 如何选择除草剂
不同作物 如何选择除草剂

不同作物如何选择除草剂

发表于2010-9-16 17:11:24

移栽蔬菜移栽蔬菜是经过育苗阶段后才移栽到大田的,所以对除草剂的耐受力较强。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或移栽前先防除已出苗杂草,可考虑选用以下除草剂:33%除草通乳油、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72%都尔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41%草甘膦水剂、20%百草枯水剂、

12.5%恶草灵乳油等。但是,瓜菜类,尤其是黄瓜对多数除草剂都很敏

感,须特别注意。

各类阔叶蔬菜 5%精禾草克乳油、12%收乐通乳油、4%喷特乳油、

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2.5%拿捕净等茎叶处理剂对阔叶植物非常安

全,而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阔叶蔬菜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

小粒种子直播蔬菜或苗床此类蔬菜对除草剂较为敏感,许多能用于移栽蔬菜的除草剂都可能影响这类蔬菜出苗,甚至出苗后逐渐死亡。

可供选择用于此类蔬菜的除草剂仅有:33%除草通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和 50%乙草胺乳油等。

大粒种子直播或营养器官繁殖的蔬菜

此类蔬菜可利用除草剂的位差选择和时差选择,所以对除草剂的耐药力增强,可供播前或播后苗前在此类蔬菜田作土壤处理的除草剂有:33%除草通乳油、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72%都尔乳油、50%大惠利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

油、12.5%恶草灵乳剂等。

水生蔬菜可供选择用于防除此类蔬菜田杂草的除草剂有: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12.5%恶草灵乳油、24%果尔乳油、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等。

保护地栽培蔬菜(1)地膜栽培:可供移栽前选择的除草剂有: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33%除草通乳油、72%都尔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12.5%恶草灵乳油等。

(2)大棚栽培:由于大棚内湿度高、湿度大,棚内密闭不透气,绝大多数除草剂在大棚内应用常会出现药害,而大棚蔬菜中杂草危害尤为严重,因此,大棚蔬菜化学除草必须开展大量工作,以探索适用除草剂,安全使用剂量以及安全施药时期。

免耕田除草推荐使用20%克芜踪、20%草甘磷、20%赛达、41%农达、20%克草快。

小麦田除草禾本科杂草:绿麦隆、异丙隆、扑草净、骠马等。阔叶杂草:2.4—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使它隆、巨星、阔叶请、好事达等。

油菜田除草推荐使用:高效盖草能、威霸、精禾草克、拿捕净、收乐通、喷特、精稳杀得、高特克、好实多、爱捷、NP-61(速捕净)等。

林业苗圃地化学除草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A:播种覆土后至种子发芽前:23.5%果尔乳油50毫升/亩,23.5%果尔乳油30毫升+50%乙草胺乳

油100毫升/亩,对水50升喷雾于床面上。B:苗木出土长出真叶后,苗床有小草:23.5%果尔乳油50毫升/亩,23.5%果尔乳油30毫升+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亩,拌毒土100公斤施在苗床上。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0-50毫升/亩等禾本科除草剂,对水40-50升喷雾于杂草茎叶上。C:苗木未出土,草已先长出:41%农达水剂200-400毫升/亩,20%克无踪水剂200-400/亩毫升,对水40-50升喷雾于杂草茎叶上。

常见农药的“忌用”作物

敌敌畏 核果类、猕猴桃很敏感,禁用。高粱、月季对敌敌畏乳油敏感,不宜使用。玉米、豆类、瓜类幼苗及柳树也较敏感,稀释不能低于800倍。敌敌畏对梅花、樱桃、桃子、杏子、榆叶梅、二十世纪梨、京白梨等观赏植物有明显的药害,通常情况下应改用其它种类的杀虫剂。敌敌畏对杜鹃、馒头柳、猕猴桃、国槐、核桃及瓜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药害。 敌百虫 核果类、猕猴桃很有敏感,禁用。高粱、豆类特别敏感,不宜使用。瓜类幼苗、玉米、苹果(曙光、元帅等品种)早期对敌百虫也易产生药害。对樱花、梅花、苹果中的金帅品种等均有药害作用。 辛硫磷 高粱敏感不宜喷施,玉米只可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黄瓜、菜豆对该药敏感,50%乳油500倍液喷雾有药害。1000倍液时也可能有轻微药害。甜菜对辛硫磷也较敏感,如拌闷种时,应适当降低剂量和闷种时间。高温时对叶菜敏感,易烧叶。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产生变色等药害的机制是,疏水性强的有机磷农药被叶绿体或其周围组织吸附,致叶绿体的机能发生紊乱,从而阻碍电子传导反应,即希尔反应,抑制光合成,出现变色,药害越严重,其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全氮量相对增加。①药液随配随用,勿与碱性农药混用。②该药见光易分解,在田间喷雾时最好在傍晚进行。 乐果及氧乐果 猕猴桃、人参果对乐果、氧化乐果特别敏感,禁用。啤酒花、菊科植物、高粱的有些品种、烟草、枣、桃、梨、柑橘、杏、梅、橄榄、无花果等作物对稀释在1500倍以下的40%乐果或氧乐果乳油敏感。花生作用次数过多,会使子叶夜间不合拢,使用前要注意使用浓度。对梅花、樱花、花桃、榆叶梅、贴梗海棠、杏、梨等蔷薇科观赏植物,均可产生明显的药害,对爵床科的虾衣花、珊瑚花危害也很大。 石硫合剂 桃、李、梅、梨、葡萄、豆类、马铃薯、番茄、葱、姜、甜瓜、黄瓜等。对葡萄、桃、梨、李、梅、杏等果树的幼嫩组织易发生药害,使用要慎重,最好在

田间常见除草剂及使用

二、常见除草剂 1、草甘膦 类别: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 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 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 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用量: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 1、草铵膦 类别: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用 适用植物: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 杀草谱: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 剂型:20%AS 用量: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 2、2甲4氯钠 类别: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 杀草谱: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 剂型: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用量:每亩用28-56克 3、莠灭净 类别: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

杀草谱: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剂型: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莠灭净80克 4、莠去津(阿特拉津) 类别: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玉米、果园等 杀草谱: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剂型: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 5、灭草松(排草丹) 类别:选择性触杀型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大豆、花生、小麦、水稻、玉米、蚕豆、菜豆、豌豆、甘蔗、洋葱、甘薯、马铃薯、茶园、亚麻、苜蓿、薄荷、黄芪、苏子、草坪等作物 杀草谱: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剂型:48%灭草松水剂,25%灭草松水剂 用量:每亩用有效成分64~96克 6、敌草隆 类别:内吸传导型灭生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 适用植物:甘蔗、果园、棉花等作物 杀草谱: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剂型:25%可湿性粉剂 用量:每亩用敌草隆50至100克 7、烟嘧磺隆(玉农乐) 适用植物:玉米作物

除草剂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杂草?为什么要控制杂草? 当植物生错地方时就变成杂草 杂草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农作物产量:和作物竞争水,养分和光,滋生植物病虫,干扰通行及农作物收获 通常产种很大、繁殖快。(稗草、千金子) 杂草控制的方法: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了解除草剂是保证其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性的基础,也是除草剂技术营销的前提。 二、化学除草与其它除草方式的区别 化学除草是用化学药剂毒杀杂草,用于防除杂草的化学药剂叫除草剂。 除草剂是植物毒剂,虽然农田中正常应用的除草剂能够保证作物安全,但在特殊情况下作物有出现药害的可能。 除草效果受环境条件、用药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作物的发育状况不同、发育时期 不同、品种不同,抗药能力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为保证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除草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试验。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化学除草的特点: l、农田中杂草种类繁多,防除对象复杂。 2、防除对象的杂草与保护对象的作物同属植物,差异小,所以

除草剂比杀虫剂、杀菌剂更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3、杂草及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抗除草剂的能力不同,为保证除草效果又保证作物安全,除草剂的应用时期受杂草和作物发育时期的共同限制,用药适宜时期难以控制。 4、杂草的发生数量年度间变化较小,基本不需要预测预报,年年需要防除。病虫害年度问变化较大,不需要每年都进行防治,只有在有病虫发生时需要进行防治。我国北方地区这种发生规律表现更为明显。 5、病虫害对作物具有致命性,难以人工防除。而杂草的危害对作物不具有致命性,可以人工防除。 四、除草剂使用方法分类: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茎叶和土壤处理剂 《1》生叶处理剂的特点 1)可以根据杂草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品种。 2)在土壤中无持效期,只能杀死已经出来的杂草,控草时间短。 3)除草效果受土壤特性影响小,药效相对比较稳定。但天气过于干旱,由于杂草为了避免体内水分过于蒸腾,叶片气孔会关闭、角质层和蜡质层会增厚,进而影响除草剂的吸收,导致除草效果降低。 4)茎叶处理剂对大粒种子的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好于土壤处理剂。 5)茎叶处理剂施药后短时间内降雨会因药剂被雨水冲刷而无效,需要重喷。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

植物转基因育种概述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7870358.html, 来源:中学生物学 作者:李志翔 日期:2007-10-1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需将一种植物的优良遗传性状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体中。若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法进行随机筛选或通过组织培养、理化诱变、细胞融合等方法定向筛选优良性状培育新品种,其盲目性较大,筛选效率低,又有明显的种属界限而产生一定的生殖障碍,成功率不高。目前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则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通过特定目的基因的定向转移,其遗传变异频率比自发突变高出102~104倍,选择效率高,大大地避免了盲目性;又由于基因来源广泛,打破了种属界限,可以克服杂交育种过程中的生殖障碍,成功率提高。因此,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作物遗传育种的有效新途径,倍受重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定向转移基因后获得的植物,称为转基因植物。 自1983年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以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品质改良、抗病性、抗虫性、抗病毒性、抗除草剂、杂种优势的利用等方面。迄今,全世界至少有300多种基因(性状)用于转化植物、微生物和动物。许多转基因产品已陆续投放全球市场,经济效益显著。 1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 植物病毒病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我国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蔬菜均造成严重危害, 经济损失巨大,但迄今缺少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目前

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以控制植物病毒的危害。其原理是: 一是利用植物生物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卫星RNA基因转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叶片细胞中就会有病毒外壳蛋白或卫星RNA的表达和积累,就能够抑制相应的侵染病毒的RNA复制,从而可以减弱病毒病的症状或推迟病毒病发生时间,即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二是将病毒的反义RNA的相应DNA序列重组到植物的基因组里,使其合成反义的RNA。当植物被相应的病毒感染时,病毒的mRNA就可能与植物细胞中合成、积累的病毒反义RNA结合而无法反向复制和转录,从而控制病毒对植物的危害。 1.1 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RNA病毒,由单链RNA及外壳蛋白组成。研究证明,TMV侵染植物后,其外壳蛋白具有抑制新侵染相应病毒释放mRNA的作用。目前已成功地将TMV外壳蛋白基因转入到烟草细胞中,表达了病毒蛋白并对该病毒产生了抗性。 1.2 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 黄瓜花叶病毒(CMV)对农作物危害极为严重,可侵染上千种植物。目前人们已成功地将CMV的卫星RNA基因转入到烟草、辣椒、甜瓜、番茄和矮牵牛等植物中,在植物体内合成、累积的卫星RNA,可以抑制相应的病毒RNA的复制,能显著减轻病毒的危害。 此外,人们还培育出了抗苜蓿花叶病毒(AMV)、抗烟草环斑病毒(TobRV)的转基因植物,抗病毒效应都非常显著。

常用除草剂简介汇总

1 常见除草剂简介 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其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草铵膦:属于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等等,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剂型:20%AS 百草枯:属于触杀型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茶园、橡胶园、非耕地、免耕地、玉米、甘蔗等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不能杀死地下部分。每亩用百草枯20-40ml 。剂型:20%AS 2甲4氯钠:属于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防治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2甲4氯亩用28-56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莠灭净、草甘膦等复配。剂型 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莠灭净: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每亩用莠灭净80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2甲4氯等复配。剂型:可湿性粉剂。 莠去津(阿特拉津):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可与

常用除草剂

1、二甲戊灵 二甲戊灵是一种优秀的旱田作物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直播旱稻、马铃薯、烟草、蔬菜等多种作物田除草。二甲戊灵为选择性除草剂,适用性广。 喷洒后不用混土,能够阻止杂草幼苗生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千金子、牛筋草、马齿苋、苋、藜、苘麻、龙葵、碎米莎草、异型莎草等效果显著。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需注意每季作物只能使用一次。二甲戊灵为选择性芽前、芽后旱田土壤处理除草剂。杂草通过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药剂,进入植物体内的药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造成杂草死亡。旱稻,水稻旱育秧田:每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兑水15-20千克,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注意事项: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等用低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粘质土、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低等用高剂量。 ②土壤墒情不足或干旱气候条件下,用药后需混土3-5厘米。 ③在土壤中的吸附性强,不会被淋溶到土壤深层,施药后遇雨不仅不会影响除草效果,而且可以提高除草效果,不必重喷。 ④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为45-60天。 2、吡嘧磺隆 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水稻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 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持效期25~35天。适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鸭舌草、水芹、节节菜、野慈姑、眼子菜、青萍、鳢肠。对稗草、千金子无效。一般在水稻1~3叶期使用,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30克拌毒土撒施,也可兑水喷雾。药后保持水层3~5天。移栽田,在插后3~20天用药,药后保水5~7天。 注意事项: 吡嘧磺隆对水稻安全性好,但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1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

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是否会带来生态学灾难? 什么是转基因农作物?顾名思义,转基因农作物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它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这种农作物也叫基因改性农作物或基因重组农作物。目前,世界种植的主要转基因农作物有4种:即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籽;这4种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1998年占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99%,占该4种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约16%。其它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烟草、番木瓜、土豆、西红柿、亚麻、向日葵、香蕉和瓜菜类。未来3~5年内将要正式投入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有甜菜、水稻、甜椒、草莓等。从性能上区别,现有的转基因农作物可分为4个种类:一是Bt农作物,可抵御害虫的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量;该种农作物可产生一种对某些害虫有毒性的蛋白,这种蛋白存在于常见的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二是抗除草剂农作物;三是抗病毒农作物;四是营养增强型农作物;其特定营养组份和维生素含量更高。 转基因农作物是一把双刃剑。 世界人口已达61亿,其中有28亿人口每天人均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而其中最贫穷的有13亿人每天人均生活费用低于1美元。贫穷与饥饿往往相伴而生,在历史上这曾经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两个方面。当代世界考虑粮食问题时总是把土地与食物一起综合分析。理论上地球可以供养比现在多得多的人口,但是优良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及良好的耕作条件在时空上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更不相称。这个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土地退化及气候变化引起的频繁自然灾害而更趋严重。虽然土地退化是全球性问题,但是在食品生产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甚至维持基本生存的地方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广大的贫困地区,农业产出率低以及人口增长率高的矛盾造成了生存与生活压力,迫使农民砍伐森林和开垦贫瘠的边缘土地作为农田,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退化。这些都加剧农村贫困状况,并造成恶性循环。世界粮农组织根据土地状况对全球按地区的粮食供应情况进行预测时指出,未来的粮食问题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和南亚。到2010年这些地区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口预计将占全球人口的11%。预计粮食供应断区的国家同时也面临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率下降、高外债又无力进口粮食等问题。

常用除草剂简介

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其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草铵膦:属于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等等,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剂型:20%AS 百草枯:属于触杀型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茶园、橡胶园、非耕地、免耕地、玉米、甘蔗等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不能杀死地下部分。每亩用百草枯20-40ml。剂型:20%AS 1 2甲4氯钠:属于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防治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2甲4氯亩用28-56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莠灭净、草甘膦等复配。剂型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莠灭净: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每亩用莠灭净80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2甲4氯等复配。剂型:可湿性粉剂。 莠去津(阿特拉津):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可与2甲4氯、敌草隆、莠灭净等复配。剂型: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作物安全性评价(一)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作物安全性评价(一) 【摘要】本文从基因育种,转基因生物制药及基因治疗等方面,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并简述了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应用安全性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方法有目的地将来自一种生物的基因稳定地整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去,使其表达并遗传给子代的综合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聚乙二醇法等培育出许多动、植物新品种。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学上。转基因作物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上,使作物育种从杂交育种走向基因育种。 1.抗性育种。抗性育种包括抗病、抗虫和抗逆性作物的培育。 (1)抗病性。1986年华盛顿大学Powell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烟草,培育出了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毒植株。 (2)抗虫性。目前,广泛应用的植物抗虫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毒蛋白基因——Bt基因。至1997年初,在80种已经批准或即将批准的商品化转基因作物中,有21种是转Bt基因作物,其中以玉米、马铃薯、棉花为主。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在完全不喷杀虫剂情况下,单产仍高于喷撒2—3次杀虫剂的国产棉,显示出了控制棉铃虫的极好前景。 (3)抗逆性。抗逆性包括抗除草剂、抗寒、抗旱、抗热等。2000年全球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74%。据日本《农业技术》报道:日本北海道生物研究所将小麦过氧化氢酶用电击法导入水稻(尤加拉、松马埃)中,培育成耐低温水稻,与正常水稻相比,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5。C时约提高4.5倍,在5。C时约提高1.5倍。 2.改善植物品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基因转移改变植物中氨基酸、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特性以及一些材料的加工性能。英国.Zeneca公司和London大学研究小组培育出了总胡 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极高的番茄,这种番茄对预防癌症有良好作。 二、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1.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1992年,Arntzen等人首先提出了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医用疫苗的思路,促成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的兴起。近10年来,以Arntzen研究小组为代表的多个研究组相继在烟草、马铃薯、苜蓿等植物中成功表达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肠杆菌毒素B亚基、霍乱毒素B亚基、诺瓦克病毒衣壳蛋白等,并证实植物表达的抗原可以引发人和动物的免疫反应。 2.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其他生物药。转基因植物可表达多种蛋白如脑啡呔、&干扰素、人血清蛋白以及两种最昂贵药物即葡糖脑苷脂酶和粒细胞一巨噬细胞群刺激因子等。 3.基因治疗。它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纠正某些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病。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我国麦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麦田常用除草剂 小麦是密植作物,化学除草工效高、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 (一)2,4-D丁酯 [中文通用名] 2,4-D丁酯 [英文通用名] 2,4-D butylate [化学名称] 2,4-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 [作用特点] 2,4-D丁酯为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在小麦田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后,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植株各部分。杂草受害后茎叶扭曲、畸形,最终死亡。用药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会出现畸形卷曲症状,7-15天死亡。 由于植物之间在外部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2,4-D表现出不同抵抗能力。一般双子叶植物降解2,4-D的速度慢,因而抵抗力弱,容易受害,而禾本科植物能很快地代谢2,4- D,而使之失去活性。因此,该药在禾本科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杂草之间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制剂] 常用制剂为72% 2,4-D丁酯乳油 [应用技术] 72%2,4-D丁酯乳油用于小麦田,防除播娘蒿、荠菜、藜、蓼、猪殃殃、律草、苦荬菜、刺儿菜、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适宜施药时期及用药量: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40-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均匀喷雾。2,4-D丁酯乳油可以与百草敌、溴苯腈等混用,剂量各减半,以扩大杀草谱。施药时应注意:,4-D丁酯有很强的挥发性,药剂雾滴可在空气中飘移很远,使敏感植物受害。与禾谷类作物同时生长的菠菜、豆类、棉花、油菜、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对其十分敏感,是我国阔叶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该药施用时应选择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最好戴保护罩,防止药剂雾滴飘移到双子叶作物田。更不能在与敏感作物套种的小麦田使用此药。2.严格掌握施药时期和使用量。小麦在3叶前和拔节后对2,4-D丁酯敏感,此时用药,易造成小麦药害。药害症状在小麦抽穗期后才表现出来。轻者小麦抽穗时表现麦穗弯曲不易从旗叶抽出,显“鹤首”状。重者麦穗表现畸形,变成“方头”穗。因此,该药应在小麦3叶期以后至拔节前施用。3.分装和喷施2,4-D丁酯的器械要专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4-D丁酯乳油不能与酸碱性物质接触,以免因水解作用造成药效降低,也不宜与种子及化肥一起贮藏。 (二)、2甲4氯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乙草胺 乙草胺内吸性酰胺类除草剂,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传导,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末出土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土壤湿度增大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禾本科杂草至叶卷曲萎缩,其它叶皱缩,整株枯死。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活性高,反枝苋敏感,对藜、马齿苋、龙葵等双子叶杂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长,活性比禾本科杂草低,对大豆菟丝子有良好防效,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在体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正常使用对作物安全。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适用柑橘、葡萄、果园等旱田作物芽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双子叶杂草、大豆菟丝子。制剂有90%禾耐斯乳油、50%乙草胺乳油、88%乙草胺乳油和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等。 敌草胺 敌草胺又名草胺、丙酰草胺,属低毒除草剂,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在实验剂量中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类和水生动物毒性较低。 敌草胺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杂草根和芽鞘能吸收药液,使芽不能生长而死亡。敌草胺杀草谱较广,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千金子、看麦娘、早熟禾、雀稗等,也能杀许多重要的双子叶杂草,如藜、猪殃殃、繁缕、马齿苋等。 本品适用于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石蒜科作物田以及果、桑、茶园除草,对多年生杂草无效。敌草胺施用后混土的半衰期长达70天左右,持效期长,施药依次可解决杂草危害问题。 使用方法: 1、辣椒、番茄、茄子等作物田,可在作物播后苗前或移栽后,灌水或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情况下施药,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2、油菜、白菜、芥菜、菜花、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直播或移植田,可在播后苗前或移植后,土壤湿润情况下施药,100~12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也可拌潮湿细土150kg,均匀撒施。 3、大豆、花生及其他豆科作物,在播后苗前,100~150克/667m2,兑水50kg喷雾。 4、烟草苗床,可于播前喷雾,100~150克/667m2,本田可于烟草移植后施药,120~200

(精)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与解救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与解救 2007年07月14日星期六 21:27 除草剂的应用安全性至关重要,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药害问题。出现药害的原因较复杂,除了药剂本身的安全性外,许多都是使用不当引起的,结果给农民造成惨重损失。要避免药害,必需查清发生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作物药害实例分析 农场发生药害最多的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衣剂和微肥。近几年来,仅收集到的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和经济作物药害实例就有63例,面积达480044亩。2001年以前多年连续干旱,除草剂的用量普遍增加。2002年降雨量多,习惯于大用量的农民造成了严重药害。 1.1 水稻 药害实例占各种作物42%,受害面积达38715亩。 1.1.1 植物生长调节剂(11例,占水稻药害的40%): 主要品种有:壮秧剂、育苗灵、移栽灵、生根粉(灵、宝)、二氯喹啉酸等。受害面积24000亩。 药害症状与特点:苗床不显症状,移栽插秧后不发苗,心叶不长,畸形,生长点坏死,叶色浓绿,有的心叶呈筒状,不展开,分蘖也畸形。 1.1.2 除草剂:丁草胺(6例,占水稻药害22%): 症状:稻苗受抑制,不生长、不发根、不分蘖。有的心叶坏死,以后又挤出新分蘖,贪青晚熟,瘪粒多、减产。 残留(咪草烟、豆磺隆等)(4例,占水稻药害15%): 症状:苗床稻苗心叶停止生长,心叶难抽出来,叶色浓绿,株高仅2~3厘米。插秧后17~18天仍不扎根生长。 1.2 大豆 药害占各种作物实例的23%,受害面积40多万亩。 种衣剂药害:问题最多、面积最大、损失严重。 特点:出苗晚,严重抑制生长。苗畸形根不长,轻者贪青晚熟减产,重者死苗绝产。 原因:①产品质量问题;②自己配制,没经农药登记和联网试验;③低温气候影响。 不安全的药剂:50%乙草胺(90%乙草胺降大雨也不安全)、2,4 D丁酯、豆磺隆、咪草烟、 嗪草酮等。这些药剂的混剂也不安全。 1.3 玉米 主要是残留药害:氟磺胺草醚药害,叶黄、心叶死亡,根及苗生长点变黑褐色。

几种除草剂的使用

几种除草剂的使用 草甘膦使用有技巧 农户在使用草甘膦时常出现一些问题:一是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膦的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膦时对农作物的安全问题。 一、施用草甘膦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膦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的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的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的杂草无效。草甘膦对40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 农户反映的草甘膦除草效果不一致问不外乎以下这几个原因: 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于作物播前1-3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的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而不能萌发生长。因此草甘膦除草剂用于免耕地的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 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草甘膦是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在时间上一般在3-10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15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30厘米高度、6-8片叶时喷是最适宜的。不考虑杂草的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了。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的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此时用草甘膦除草剂时作物因下部叶片已经老化,对药物的敏感度低,传导力差,因而药物对作物的影响很小。如玉米行间的除草,上架后的豆类、瓜类行间除草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三是喷施浓度不同药效会有差异。据调查,农户在用草甘膦时用药浓度不像其它农药一样有较严格的要求,随意性较大,加大用量或减少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确定用药浓度时一定要考虑杂草的类型。一般禾本科杂草对草甘膦较敏感,能被低剂量的药液杀死,而防除阔叶杂草时则要提高浓度;对一些多年生的根茎繁殖的恶性杂草则需要较高的浓度,杂草叶龄大、耐药力提高,相应的用药量也要提高。如防除果园杂草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可用10%草甘膦500-700克兑水30-40公斤;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时药液用量应增加到750-1000克;防除多年生恶性杂草时,用药量应达到1250-1500克。但用药过量时会迅速杀死植物的传导组织,反而不利于药液吸收而降低药效,因此为了经济用药,应先用较低浓度把嫩草杀死,然后约10天后再用相应的浓度定向喷除恶性杂草。 二、如何充分发挥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首先草甘膦药液要大量地传导到杂草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除草效果。这需要杂草有较多的叶片,在使用前若杂草面积小、光合作用不强则根部贮存的养分由下向上传导,此时用药则药液向下输入根部的量很少,起不到杀草效果。而杂草生长的中后期,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由上往下传导,此时用药效果最好。因此使用草甘膦最重要一条就是要选定最佳用药时期。如用草甘膦防除玉米田杂草最好是在玉米苗高米下部有2-3片老残叶,草高已达10厘米时施药为最佳。 其次是要讲究环境条件。在24-25℃围,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一倍,因此大气温度高比气温低时用药效果好。空气相对湿度高可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时间有利于药物的传导。土壤干旱含水量少时不利于植物的新代,因而不利于药物在杂草中传导所以药效也下降。 再次关于草甘膦与其它除草剂混配的问题,有的农户想除多种草,为了节省用工,在使用草甘膦时任意加入其它除草剂,但其结果反而不好,因为有些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的,如二甲四氯、克无踪等速效型除草剂是不能与草甘膦混配使用的,以免杂草地上部分过早死亡,丧失了对草甘膦的吸传导功能,降低了草甘膦对地下杂草根茎的杀灭效果。但草甘膦中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辅剂可提高防效。 第四是选择最佳的施药方法。用药方法对草甘膦防除杂草很关键,因为在一定的浓度围浓度越高,喷雾器的雾滴越细,有利于杂草的吸收。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用量越多则除草效果越好。在草甘膦中加入%的洗衣粉,或是每亩用量加入30克柴油均能增强药物的展布性、渗透性和粘着力,提高防效。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有关系么?有,也没有。1970年,孟山都公司的化学家John E. Franz合成了草甘膦。1974年,草甘膦作为除草剂在美国成功登记注册。由于除草效果超级好,草甘膦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在草甘膦成功商业化20多年后,1996年第一例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问世了。草甘膦比转基因大20岁。 直接关系:在生产应用上,草甘膦与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技术研发上,二者没有关系。 间接关系:由于使用草甘膦,而不用其它除草剂,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中草甘膦的残留量相应增加,其他除草剂残留量相应减少。 转基因作物自身安全性与草甘膦农药的安全性没有关系。 抗草甘膦作物为什么能够抗草甘膦呢? 找一种聪明的EPSPS酶,转到植物中去,它能够分得清草甘膦和PEP,并且更喜欢与PEP在一起。即使喷上草甘膦,它也能有效地找到PEP,发挥正常EPSPS

酶的功能。 比如占美国大豆种植面积90%以上的抗草甘膦大豆,就是被转入了一个来源于土壤中常见细菌的基因,因为分离得到这个基因的菌株叫CP4,这个基因表达出来的“聪明”酶就被命名为CP4 EPSPS。 抗草甘膦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草甘膦使用量不就变多了吗? 没错。但是草甘膦的用量上升了,其他除草剂的用量减少了,除草剂总的用量最终减少了。1996-2013年期间,仅转基因耐除草剂棉花大规模种植就使得除草剂用量减少了两万多吨。并且,草甘膦是目前已知的对环境最友好的绿色农药,

没有之一。这么说,转基因技术和草甘膦的配套应用还促进了绿色环保。 草甘膦会残留在食物中吗? 当然会,但残留量很低,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摄入量。在耐草甘膦作物中,大部分草甘膦通过根系排放到土壤中,少部分留在植株中,主要被代谢为AMPA,并进一步转化为简单化合物及天然产物,并且,草甘膦残留量在作物不同部位差异很大,籽粒中的残留明显低于其他部位。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对草甘膦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有明确规定。玉米为每公斤5毫克,大豆为每公斤20毫克。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下属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在2011年建议,草甘膦每日最大摄入量(ADI)为每公斤体重0至1毫克。结合CODEX 最大残留量规定,成年人一天中要吃4公斤大豆,或16公斤玉米才会达到JMPR 所建议的草甘膦每日最大摄入量。 2015年11月12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和欧盟成员国完成对草甘膦的重新评估。评估小组结论是草甘膦不大可能对人类有致癌风险。按照欧盟法规(EC)1272/2008号,这些证据不支持将草甘膦归为潜在致癌性一类。2016年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实施条例(EU)2016/1056决定续登记草甘膦至2017年12月31日。

2020年常见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持效期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常见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持效期 谨记! 1. 高效氟吡甲禾灵:其在土壤的消解半衰期约为20小时,属于在土壤中易于分解农药,所以理论上在禾本科杂草中毒枯萎死亡(≥7天)之后在种植玉米是影响不是很大的,但还是建议以种植阔叶作物最安全。 2. 精喹禾灵:在土壤中消解消解半衰期在一天之内,以微生物消解为主,消解速度较快,在pH9的缓冲溶液中消解半衰期为19小时,在芝麻地土壤和芝麻植株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5天和1.18天。 3. 精吡氟禾草灵:在潮湿的土壤中迅速水解,消解半衰期小于7天,理论上在水溶液光解消解半衰期为6天。 4. 氰氟草酯: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小于4小时,而且不会对鱼类造成毒害。

5. 炔草酸:在pH值为9的时候水解消解半衰期为为2.2小时,pH值为7的时候为64小时,在酸性介质中稳定。 6. 精恶唑禾草灵:土壤中消解半衰期为1-10天。 7. 乙羧氟草醚:土壤中因微生物作用而迅速分解,消解半衰期约为11小时,但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壤消解速度有差异,在相同条件下,消解速度黄壤>黑土>红壤,所以在华北黄壤区域,乙羧氟草醚是可以在使用2天后再种植其他作物的; 8. 氟磺胺草醚:消解半衰期在灌水土壤中为3周,在实验室好气的土壤中为6—12个月,所以在使用过该药剂的地块,除大豆、红小豆和绿豆外,下茬改种植其他作物最少需要间隔12个月以上才对作物相对安全一些。 9. 乙氧氟草醚:土壤中消解慢,消解半衰期30天,最终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 10. 三氟羧草醚:土壤消解半衰期为30—60天,有光照的条件下110天。 11. 乳氟禾草灵:在大多数类型的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在野外的消解半衰期的范围是1到7天。

不同作物 如何选择除草剂

不同作物如何选择除草剂 发表于2010-9-16 17:11:24 移栽蔬菜移栽蔬菜是经过育苗阶段后才移栽到大田的,所以对除草剂的耐受力较强。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或移栽前先防除已出苗杂草,可考虑选用以下除草剂:33%除草通乳油、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72%都尔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41%草甘膦水剂、20%百草枯水剂、 12.5%恶草灵乳油等。但是,瓜菜类,尤其是黄瓜对多数除草剂都很敏 感,须特别注意。 各类阔叶蔬菜 5%精禾草克乳油、12%收乐通乳油、4%喷特乳油、 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2.5%拿捕净等茎叶处理剂对阔叶植物非常安 全,而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阔叶蔬菜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 小粒种子直播蔬菜或苗床此类蔬菜对除草剂较为敏感,许多能用于移栽蔬菜的除草剂都可能影响这类蔬菜出苗,甚至出苗后逐渐死亡。 可供选择用于此类蔬菜的除草剂仅有:33%除草通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和 50%乙草胺乳油等。 大粒种子直播或营养器官繁殖的蔬菜 此类蔬菜可利用除草剂的位差选择和时差选择,所以对除草剂的耐药力增强,可供播前或播后苗前在此类蔬菜田作土壤处理的除草剂有:33%除草通乳油、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72%都尔乳油、50%大惠利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

油、12.5%恶草灵乳剂等。 水生蔬菜可供选择用于防除此类蔬菜田杂草的除草剂有: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12.5%恶草灵乳油、24%果尔乳油、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等。 保护地栽培蔬菜(1)地膜栽培:可供移栽前选择的除草剂有:48%氟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4%果尔乳油、33%除草通乳油、72%都尔乳油、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乳油、12.5%恶草灵乳油等。 (2)大棚栽培:由于大棚内湿度高、湿度大,棚内密闭不透气,绝大多数除草剂在大棚内应用常会出现药害,而大棚蔬菜中杂草危害尤为严重,因此,大棚蔬菜化学除草必须开展大量工作,以探索适用除草剂,安全使用剂量以及安全施药时期。 免耕田除草推荐使用20%克芜踪、20%草甘磷、20%赛达、41%农达、20%克草快。 小麦田除草禾本科杂草:绿麦隆、异丙隆、扑草净、骠马等。阔叶杂草:2.4—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使它隆、巨星、阔叶请、好事达等。 油菜田除草推荐使用:高效盖草能、威霸、精禾草克、拿捕净、收乐通、喷特、精稳杀得、高特克、好实多、爱捷、NP-61(速捕净)等。 林业苗圃地化学除草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A:播种覆土后至种子发芽前:23.5%果尔乳油50毫升/亩,23.5%果尔乳油30毫升+50%乙草胺乳

几种影响后茬作物的除草剂

几种影响后茬作物的除草 剂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技术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近年来,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解放了不少劳动力,但生产实际中由于除草剂施用不当引起的除草剂药害经常出现,除草剂施用后还对后茬作物有影响。现介绍几种常用除草剂特性、使用方法及施用后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1、快杀稗(二氯喹啉酸):属激素型喹啉羧酸类除草剂,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类作用相似,主要用于防治稗草且适用期很长,1-7叶期均有效。水稻安全性好。主要用于稻田防稗草。也可防治雨久花,田菁、水芹、鸭舌草、皂角。 使用方法:1).插秧田:稗草1-7叶期均可施用,亩用-26克有效成分,喷雾,药前将水排干,药后放水回田,保持3-5cm水层。2).直播田:秧苗叶期以后施药,用量同上。 快杀稗施用后300天内除水稻外不能种植任何作物,12个月内不能种茄子、烟草,2年内不能种植番茄、胡萝卜。此外,胡萝卜、芹菜、香菜等伞形花科作物对快杀稗非常敏感,不可用施过快杀稗的稻田水浇灌上述作物。 2、氯嘧磺隆:氯嘧磺隆是一种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上下传导,在生长旺盛的分生组织细胞发挥除草作用,主要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 防治对象可以防治阔叶杂草及某些禾本科杂草,如苍耳、反枝苋、蓼、藜、苋、独行菜、香薷、铁苋菜、牵牛花、苦菜、狼巴草、稗草、早熟禾、香附子;对一些杂草防效较差,如龙葵、荞麦蔓、刺儿菜、苘麻、鸭跖草、卷茎蓼、马唐、牛筋草、狗尾草。 使用技术:大豆播后苗前施药,用量20%可湿性粉剂5-7.5g/亩(东北)、3-5g/亩(华东),加水40-50kg喷雾。在大豆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期,杂草出土三叶期前,用20%可湿性粉剂3-5g/亩,加水喷雾。 氯嘧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长,后茬不宜种甜菜、水稻、马铃薯、瓜类、蔬菜、高粱和棉花。 3、赛克(甲草嗪、嗪草酮):是内吸选择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根吸收、茎、叶也可吸收。对1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有良好防除效果,对多年生杂草无效。药效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多少、湿度、温度影响较大,使用条件要求较严,使用不当,或无效,或产生药害。适用于大豆、马铃薯、番茄、苜蓿、芦笋、甘蔗等作物田防除蓼、苋、藜、芥菜、苦荬菜、繁缕、荞麦蔓、香薷、黄花蒿、鬼针草、狗尾草、鸭跖草、苍耳、龙葵、马唐、野燕麦等1年生阔叶草和部分1年生禾本科杂草。 使用方法:1).大豆田使用春大豆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70%可湿性粉剂53-76克,对水30公斤左右,均匀喷布土表。夏大豆播后出苗前,每亩用70%可湿性粉剂33-57克,处理同春大豆。2).马铃薯田使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每亩用70%可湿性粉剂66-76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布土表,出苗后使用,一般在马铃薯株高10cm以上时,耐药性下降,易产生药害。 据实验,每公顷施有效成份420—1120克的赛克,4个月后才能种苜蓿、芦笋、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番薯、甘蔗、大豆、禾本科牧草,8个月后可种水稻、棉花,12个月后种除块根以外的其它作物。目前,一般推荐赛克使用剂量为每公顷210—560克,用此剂量一般情况下对后茬作物是安全的。

常见农药除草剂有哪些,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常见农药除草剂有哪些,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相信大家在选择农药除草剂的时候,都会被那琳琅满目的除草剂搞花了眼睛,不知道到底哪一款才是适合自己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分类,那么常见的农药除草剂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农药除草剂的常见分类 一、按作用性质分类 1、灭生性除草剂 某些除草剂,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作物,这种除草剂称为灭生性除草剂,例如五氯酚钠、克芜踪、草甘膦等。 2、选择性除草剂 有些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则无效,对一些作物安全,但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此谓选择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例如2甲4氯只能杀死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杂草,而对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适于稻田、麦田、玉米田内使用,但对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则有严重药害。又如敌稗能杀死稗草,对水稻安全;西马津能杀死马唐、藜等多种一年生杂草而对玉米安全;还有禾草灵、野燕枯能杀死野燕麦而对小麦安全等。 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

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选择性好坏由选择性系数所决定,所谓系数是一种除草剂杀死(或抑制)10%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抑制)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系数越大越安全,一个选择性除草剂其选择性系数大于2才可推广。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1、内吸性除草剂 一些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破坏它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残死亡,这种方式称为内吸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内吸性除草剂,如2甲4氯、草甘膦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然后动转到植物体内各个部位,包括地下根茎,所以草甘膦能防除一年生杂草外,还能有效地防除多年生杂草。 2、触杀性除草剂 某些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但不能内吸传导,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触杀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 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除草剂的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