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案例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案例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3.3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林州市九中杨云文

(2013年10月)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全等三角形

二、想一想,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范例分析

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3]

请指出下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

边和对应角。

1、△ ABE 和△ ACF

2、△ BCE 和△ CBF

3、△ BOF 和△ COE 学生活动:分三组完成上述练

习,每组推选一

名代表上台板

演,教师查视全

班,了解学生作

题情况,针对个

别差生予以辅

导。

教师活动:师生共议并归纳找

全等三角形对应

角,对应边的方

法。

教师板书:

1.公共角是对应角。

2.公共边是对应边。

3.对顶角是对应角。

学生动手实践、分析,

让学生掌握对应边、

对应角的找法.注意

启发学生学会观察、

寻找规律。

四、随堂练习

五、小结

六、作业

附: 教学反思

我在上这节课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两个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数学美。通过合作交流,直观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其次,让学生归纳总结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此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提示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再给出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练习,判断哪一种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正确,通过对图形及文字语言的综合阅读,由此去理解“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的含义,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教师随即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轴反射,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以找朋友的形式练习指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加强对对应元素的熟练程度。然后通过对一个综合练习的研究,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寻找规律,并通过几种层次的题目逐步达到发现规律(公共角是对应角,公共边是对应边,对顶角是对应角)。再次,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纸板的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观察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从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最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学会了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找出图形中的全等图形,但是再用符号来标记全等三角形时,还是有及少部分学生没有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到对应的位置上,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对“对应”两字理解不透,观察图形不够,对这些学生还要多加指导。

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熟悉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心。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