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第7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

A . 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

B . 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 .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2. 《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 . 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

B . 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 . 雅典是当时地中海的霸主

D . 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3. 《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由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说明罗马法()

A . 特别重视法律程序

B . 保留了落后的习惯旧俗

C . 竭力保护贵族利益

D . 强调法官至上的理念

4.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 . 宗法制

B . 中央集权制

C . 分封制

D . 君主专制

5.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 .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 .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 .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 . 宗法家族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确立

6.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 . 御史大夫

B . 通判

C . 太尉

D . 门下省

7.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 .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 .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 . 扰乱了社会秩序

D .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8.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 汉朝的“中朝”

C .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 宋朝的枢密院

9. 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B .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C . 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

D . 《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10. 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 . 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 . 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 . 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11.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 .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C .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D . 英国实行无议会统治

12.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 . 海外贸易

B . 和平环境

C . 地理位置

D . 宪政制度

13.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A .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 .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 . 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 . 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14.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

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 . 英国《权利法案》

B .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 . 美国1787年宪法

D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5.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只要有14票就能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席,可以单独执行否决权,而其他中小邦联合起来也可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这表明该宪法()

①是各邦妥协的结果

②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③考虑了原来各邦的利益

④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6.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 .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 . 《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 . 《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17. 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B .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C . 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D . 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

18. 1839年3月,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645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试题中包含的问题有“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由此可知()

A . 禁烟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B . 林则徐主持全国的科举考试

C . 清末知识界关注社会问题

D . 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

19.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 .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 .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20. 图一到图二国旗的变化,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意图是()

A . 建立公民社会

B . 反对专制统治

C . 反对封建迷信

D . 实行责任内阁制

21.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 .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 . 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2. 《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 . 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 . 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 . 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 . 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23. 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 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

B . 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苗麦

C . 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

D . 帝国主义野蛮凶残危及民生

24.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A .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

B . 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

C .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

D .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5. 观察并分析下表(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年代

阵亡人数(人)

年代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40

3395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39

169562

1942

87719

A . 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 .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 . 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D . 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一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旧的民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民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共三十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论克利斯提尼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的两个转变的共同点。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二: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2)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

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1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一,二性质类似)

28. 阅读材料:

材料一: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有哪些制度创新?

(3)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29.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说明(要求: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