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服装零售业渠道现状

浅析中国服装零售业渠道现状
浅析中国服装零售业渠道现状

2008年及未来几年,是全球危机进行时,也是反战与返衰退进行时。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压力对传统服装行业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外贸出口率下降率将近20个百分点,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出口成本却在

不断上升。这次危机也让我们要对传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做重新的思考。失业率上升,消费水平急速下滑。企业以成本控制作为经营的主旋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一些敏感的商家纷纷寻找新出路。

而网络的普及更是给服装实体零售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方便,快捷和巨大信息化选择面更广阔的网络购物遭到节奏过快的现代人的追捧,越来越占据各大消费市场。根据《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有17.9%的网民在半年之内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很多服装企业也开始摩拳擦掌纷纷进入网上销售时代,并积极的开发网络零售这一销售渠道。这给服装实体零售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金融危机使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传统的门店式零售业态普遍受到冲击的经济环境下,购物网站正在以其渠道短、价格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各种模式电子商务平台纷纷上线,网购市场由萌芽转向成熟,人们的就业需求和消费需求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同时得到满足。最新推出的《2008年至2009年中国时尚商品电子商务研究报告》研究显示:服饰类商品是当前国内网络购物市场最热门的商品,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有商业专家表示,金融危机令网络购物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将成为网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服装实体零售业在多重危机冲击之下该如何立足市场呢?以下本人

将通过网上调研、文献阅读、比较研究、网上互动等研究方法,对在网络普及的巨大冲击下实体服装零售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分析,促使实体零售商正视这种不利现状,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制定适合网络零售指的借鉴的营销模式,提高盈利来站稳市场,对现有的服装销售模式也具有有一定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取其长补自身不足,将两种模式有效结合,不断发掘“创新”的营销模式和手段,才能充分感受网络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其实是无限效益。

一、当前我国服装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但是中国零售业依然发展迅速。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虽然服装出口率大幅下降,但我国服装零售市场却大幅增长。根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ACNielsen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放眼中国市场》,中国零售市场的年增长率在十个百分点左右,可见我国零售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但我们也要看到,真正要赢得这个市场却并不容易。2009年及未来几年,是全球危机进行时,也是反危机与反衰退的进行时,服装零售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当前我国服统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国际服装零售市场并不乐观。去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采购商、美国零售业大亨凯马特(Kmart)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服装零售市场低迷状况进一步加剧。在欧盟市场上,零售店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亚洲市场,日本经济长期不

景气,收入状况日益严峻,其家庭平均消费支出连续9年减少,世界范围内的多数的零售市场萎靡徘徊,甚至出现负增长。

以下是笔者通过相关调研及资料阅读总结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服装实

体零售业造成的影响:

1、服装零售额增速明显低于前几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

售额为2655.6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相比2007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增速相比2007年下滑幅度

更为明显。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8年服装类商品零

售额同比增长18.29%,是近五年的最低增速,相比2007年下降4.96个百分点。

2、服装零售价格继续下降

2008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延续了近年来逐年下滑的趋势,

零售价格同比下降了1.6%,下降幅度比2007年高出1个百分点。从各月价格变化情况看,与2007年相比,2008年12月份下滑幅度迅

速增大。

3、多种类别服装零售量增速下滑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8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

装销售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较大,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增长10.28%,相比2007年下滑了1.78个百分点。其中,女装和针织内衣裤零售量加速增长,增速相比2007年分别上涨了1.04和1.73个百分点;其

它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增速相比2007年均出现明显下降,男衬衫、T

恤衫、茄克衫、防寒服、皮革服装、西裤和羊绒及羊毛衫零售量均为负增长。

4、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第四季度明显显现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售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第四季度各月销售增速均跌至20%以下。

5、打折促销力度加大,价格战现象严重

为了应对危机,提升销售,从2008年11月开始,零售企业纷纷加大促销力度,打折促销让利活动明显升级。12月份,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量同比增速已经超过零售额同比增速,价减量升态势明显。金融危机消费事态萧条,消费者节约意识加强,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都有所控制,零售商为了促进顾客消费增加收入,主动降价和一系列促销活动便随之兴起。

面对中国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和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面对出口难的现状,同类产品之间的价格争夺战不得已而愈演愈烈。而经融危机导致原料的上涨使得生产商零售商的成本投资都加大,如何在零售价持续下降的同时提高利润,是当下商家们最主要的重点。

6、网络零售的兴起抢夺了实体零售的部分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一些敏感的商家纷纷寻找新出路。经营成本低、开店门槛低、潜在客户巨大等优势吸引着中小型零售企业经营者纷纷介入网络市场。从淘宝、易趣、乐淘等电子商务网站了解到,网站方面也在积极应对目前不景气的经济形势,通过扩大投资、提高

服务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各大电子商务网站的海外代购业务在不断完善,给一些经营奢侈品的商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淘宝网海外代购数据显示,目前海外代购的总交易额已经达到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0%;易趣网方面也表示,目前海外代购的销量也在每月翻倍增长;专门代理进口玩具的乐淘网月销售额也已经达到

如今零售业可以组合的营销要素无非是产品、服务、价格、店址、沟通和购物环境六要素。如果把零售业态比喻为一个“人”,那么消费者便可以比喻为维持生命的“血液循环”,作为零售业态的重心––百货商场,更应以优越的服务、创新的硬件设备来促进消费者血液循环的优质高效。

不少商家早已开始了“增值服务”来揽客,经营商们费尽心思考虑如何运用吸引消费者的新营销来博得消费者的欢心。代客泊车、迎宾服务……这些本是高档酒店的服务,如今被引入商场。良好的购物设施、购物环境、令人心仪的商品,什么样的服务真正能够把消费者留住?

时尚的消费群体最有购买力,也是商家必争的客群。一些商场已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以吸引其前来消费。而时尚增值服务往往伴随着新技术,能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WIFI”进入快车道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WIFI(俗称无线宽带)对于大众来说早已熟悉不过,但是将WIFI全线覆盖商场,仍是很新潮的形式。消费者逛累

的时候便可以在商场内的就餐区、休息区坐下来,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或电脑接入WIFI,尽享购物之余的欢快。

北京西单大悦城里任何一部自助服务机上均可以打印免费接入WIFI的密码,消费者凭此密码可享受全场漫游的免费无线网络。欧

美汇购物中心也提供全场免费WIFI服务。只要进入欧美汇,顾客就

会收到短信,被提醒进入了WIFI热点覆盖区,可以发送短信获取密码。目前国内很多商场已利用此技术。

三大通讯运营商也纷纷抢滩WIFI,消费者有望通过具有WIFI无线网络功能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不限时、不限流量地后付费手机用户可在线免费登录使用无线局域网络。另外,无处不在且日益强大的3G网络,加上数以千计的WIFI热点,使得无论是在商场、咖啡厅,都能轻松自如地接入互联网。

这一新增值服务既带动商场内各商家的销售,又留住了消费者的脚步,拉动了商场的热闹气氛,消费者还可分享购物体验,从而增加了消费者黏稠度。

手机“加油站”

其实手机充电站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但是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充电站一度面临尴尬局面。据关于手机品牌使用率相关调查显示,

国内一线城市使用iPhone的人占多数,但是iPhone手机因耗电量大,不少消费者常常在逛商场的时候因此烦恼,有的消费者甚至拿着充电器到卫生间借用插头充电。

近日,北京王府井新东安广场内出现了一个免费的iPhone充电站,这是北京市第一个公用的免费iPhone充电站。免费的iPhone充电站设在商场一层的总服务台旁边,共有3个座充插头,为消费者排解iPhone手机没电的忧虑。

北京APM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推出iphone充电站之前,北京APM就已针对大批iphone用户推出了北京首家商场的iphoneAPP,帮助使用者们饱览北京APM最新流行信息,专享多项消费优惠。

包裹“异存异取”

商场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可谓用心良苦,谁都能意识到拎着大包小包逛商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痛苦。不过,在新光天地百货,即使要买的东西再多,也不会有这种痛苦,因为新光天地各层服务台都能为消费者存包及存放衣物。更贴心的是,所存的包在各个服务台均能领取,取回时只需在最近的服务台出示存包凭证,等待工作人员把物品送过来即可。这就是说顾客在一层服务台存包后,购物至五层,购物后希望在五层取包后直接离开,五层服务台可以帮助顾客完成。服装企业需要通过电子商务的运营为它们打开局面,主要需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服装的产品特点决定服装企业很适合电子商务

的运营模式。首先,服装的三大构成要素:色彩、款式和面料,需要近距离观察,用户重视试穿的感受;其次,服装具有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产品更新周期短,用户个性化的要求较高;最后,服装体积小,不会变质(但会过时)便于储存和运输。第二,传统服装企业面临困境需要它们拓展思路,积极创新。服装企业由于市场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建设成本进一步提高;另外,原材料、生产资料、渠道成本提升,导致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在竞争和成本的双重挤压下,众多服装厂商的平均利润率下滑;除此以外终端消费人群需求不断细分,小批量、多品种生产需求增加,消费端对质量、款式、设计生产周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激烈,规模效应、品牌建设成本等因素进一步提高了传统服装行业市场的准入门槛。种种外部因素都使得服装行业必须紧跟时代和市场的需求,才能不被淘汰。

二、服装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一)网上商城模式

这种模式相当于把一整座服装商城搬到互联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在其中扮演的是商城的角色,而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由买家开的店就是传统商城中销售每个服装品牌的铺位。国内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商城,当当网等)大多采用单一目录式购物模式,参与者一般是小规模的商家或个人,有实力的服装企业仍对此浅尝辄止。而现在很多知名品牌纷纷进驻淘宝商城,从一开始的仅仅局限于商品的展示转变为注重品牌形象的展示。从一个侧面表明,未来的电子商务的增值

会由价格为导向变成以品牌和服务为导向。很多服装企业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旗舰店来展示产品消费潮流,来达到品牌推广的。

(二)贴牌模式

“贴牌”一词,其实是企业界对于“替人生产,然后贴上人家的牌子进行销售”活动的一种简称,它属于企业众多外包模式中的“委托型业务外包模式”。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这类活动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大致分为四种类型:OEM(原始设计制造)模式、DMS(设计制造服务)模式和EMS(工程制造服务)模式。其中OEM模式是学界和业界最为熟知、也是我国企业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贴牌模式。它是指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或产品配件,原始设备或者零部件和品牌都是外包商的,亦称为定牌生产或代工生产。网络服装经营的“贴牌”使用较为频繁,一些著名的网络服装品牌均采用的是OEM 模式。如中国最大的服装B2C网站凡客诚品、以前风靡一时的PPG 等都在“贴牌”模式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实体衍生模式

以BONO、雅戈尔这类服装企业为代表,其依托原有厂商资源自建电子商务网站,建立了网购和实体店并行的销售渠道。如BONO(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拥有上海松江和浙江温州两大现代化生产基地,是集设计、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化服饰供应商。受到PPG的启发,公司于2007年末设立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男装衬衫网

络直销业务。除了具备PPG网上服务的功能外,还打出“品质竞争”的口号,进行口碑营销。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着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倍,美国增长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倍和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法国,德国,美国。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

服装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国内服装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在国内服装业,渠道模式通常有3种:代理制、直营以及特许加盟。代理制是指在主要的销售区域发展总代理商,再往下发展二级或三级经销商,七匹狼、九牧王便是通过代理商开拓区域市场;雅戈尔主要发展直营模式,目前拥有超过2000个销售终端,其中商场专柜和直营店超过40%。海澜之家和美特斯邦威都采用了特许加盟来进行快速发展。 这3种服装业渠道模式最终形成的零售终端为:商场、专卖店、超市、批发市场、网上销售。对于优势品牌服装而言,商场、专卖店是其主要零售终端模式,其中专卖店模式逐渐成为服装业主流渠道模式。 目前,服装企业的竞争已有原来的产品竞争转为营销网络和渠道的竞争。浙江雅戈尔、福建七匹狼、浙江报喜鸟、美特斯邦威、森马、以纯、李宁、安踏等,纷纷加大了渠道扩展的力度,除了进驻商场专柜以外(商场专柜销售约占企业销售渠道的15-20%),专卖店模式成为各大服装企业跑马圈地的首选战略。专卖店模式分为直营专卖店和连锁加盟专卖店,其中连锁加盟专卖店为主要渠道拓展模式,(占比为70%-95%)各大服装企业的直营店占比不等,在5-30%左右,其中,七匹狼直营店比例小,仅5家直营店,美特斯邦威直营店比例在20%左右,李宁、雅戈尔等直营店比例在20%-30%左右,直营店净利润大约是加盟店的3倍,因此,各大企业未来将大力发展直营店。 百研资讯认为, 服装渠道竞争力在于:营销网络是抓住消费者的直接武器。许多国际服装零售商甚至不用广告,单单通过门店就可以吸引消费者。在面对渠道议价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终端主导化趋势日渐明显。服装企业要建立好渠道,需要强势的品牌支撑、良好的管理运营、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完备的物流系统,掌控整个产业链的非资本环节。 几种方法整合服装产业链:1、生产销售一条龙:控制零售终端等于控制利润来源,这是很多企业选择做直营的目的,中国衬衫巨头雅戈尔为此不惜花巨资构建其上游和下游企业,自营店比例占雅戈尔销售终端店的40%左右。 2、生产、渠道全部外包:将生产外包给成衣制造商,在渠道上吸引加盟商,服装企业自身掌控设计和品牌,美特斯邦威是其中的代表。 3、服装渠道商模式:从面料制造到服装生产,以服装电子商务的方式整合产业链,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替代传统服装企业的资本控制。对于整个链条的资本控制越来越弱,信息和管理的控制却越来越强。主要代表有海澜之家、PPG等。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着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4.86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21.81倍,美国增长5.56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13.26倍和10.22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 (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18.8%。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94,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0.37,法国-0.36,德国-0.48,美国-0.77。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后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作业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信管1401 韩斌 2015年11月10日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

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2006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 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

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 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电商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商家瞄准互联网而向电商市场进军。很多大牌商店也开始做起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不得不说这给了买家很多便利。比如在刚过去的双十一狂欢节,网上的销售额又创新纪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一、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服装行业不同于其他,时效性极强, 现已表现为“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必须具备高度自动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电子商务适合时宜地为整个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纵观我国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史,在经历了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爆发期后,现已逐步跨入稳定期。 (1)孕育期:1994年-xx年,服装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以B2B为主,诞生了诸如中国服装网这样的行业领先平台。 (2)起步期:xx年-xx年,在非典爆发、淘宝网广告效应 * 下, 奠定了坚实的网购用户基础,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3)发展期:xx年-xx年,传统服装零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了B2C直销的电子商务模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同,服装电 子商务由此进入发展期。 (4)成熟期:xx年-xx年,凡客诚品、若缇诗、欧莎、裂帛、七格、斯波帝卡、玛萨玛索、零男号、梦芭莎、螃蟹秘密和兰缪等网络服装品牌大规模增加。服装服饰类商品成为网络购物的第一大销售商品。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由此步入了成熟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格局。 (5)爆发期:xx年-xx年,李宁、红豆、森马、以纯、GXG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服装企业纷拓展“线上渠道”,服装电商进入爆发期。 (6)稳定期:xx年以来,服装网购市场规模保持较大比例的平稳增长,并呈现持续放缓的趋势,服装电商销售渠道拓展为C2C、B2C、O2O、虚拟试衣间等新模式、新技术相结合,移动端销售增长迅猛,内部结构优化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情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349亿元,同比xx年的3050亿元增长了42.6%,占整个网购市场的23.1%。xx年服装行业网购渗透率达21.7%,较xx年增长5.8%。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达到6153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全国网购市场规模的22.1%。 有调查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4%,增速较xx年回落0.9%。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

浅析中国服装零售业渠道现状

2008年及未来几年,是全球危机进行时,也是反战与返衰退进行时。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压力对传统服装行业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外贸出口率下降率将近20个百分点,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出口成本却在 不断上升。这次危机也让我们要对传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做重新的思考。失业率上升,消费水平急速下滑。企业以成本控制作为经营的主旋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一些敏感的商家纷纷寻找新出路。 而网络的普及更是给服装实体零售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方便,快捷和巨大信息化选择面更广阔的网络购物遭到节奏过快的现代人的追捧,越来越占据各大消费市场。根据《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有17.9%的网民在半年之内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很多服装企业也开始摩拳擦掌纷纷进入网上销售时代,并积极的开发网络零售这一销售渠道。这给服装实体零售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金融危机使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传统的门店式零售业态普遍受到冲击的经济环境下,购物网站正在以其渠道短、价格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各种模式电子商务平台纷纷上线,网购市场由萌芽转向成熟,人们的就业需求和消费需求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同时得到满足。最新推出的《2008年至2009年中国时尚商品电子商务研究报告》研究显示:服饰类商品是当前国内网络购物市场最热门的商品,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有商业专家表示,金融危机令网络购物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将成为网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服装实体零售业在多重危机冲击之下该如何立足市场呢?以下本人 将通过网上调研、文献阅读、比较研究、网上互动等研究方法,对在网络普及的巨大冲击下实体服装零售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分析,促使实体零售商正视这种不利现状,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制定适合网络零售指的借鉴的营销模式,提高盈利来站稳市场,对现有的服装销售模式也具有有一定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取其长补自身不足,将两种模式有效结合,不断发掘“创新”的营销模式和手段,才能充分感受网络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其实是无限效益。 一、当前我国服装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但是中国零售业依然发展迅速。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虽然服装出口率大幅下降,但我国服装零售市场却大幅增长。根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ACNielsen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放眼中国市场》,中国零售市场的年增长率在十个百分点左右,可见我国零售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但我们也要看到,真正要赢得这个市场却并不容易。2009年及未来几年,是全球危机进行时,也是反危机与反衰退的进行时,服装零售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当前我国服统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国际服装零售市场并不乐观。去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采购商、美国零售业大亨凯马特(Kmart)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服装零售市场低迷状况进一步加剧。在欧盟市场上,零售店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亚洲市场,日本经济长期不

服装销售渠道及其分析

服装销售渠道及其分析姓名:赵卉班级:13服装3 学号:20131109306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条件,而衣作为其中之一,在这之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对于服装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那么我现在就以中国的服装市场而言进行一些调查和分析。目前,服摆地摊装销售的渠道具体有三大类:一是较为传统的模式,如开店铺,摆地摊。二是商城经营,就是在大型广场或者超市里开设专柜。三是在网络上对衣服进行售卖,比如开淘宝店铺。开设店铺的企业获利是比较可观的,包括店铺费,进货费,员工工资等,这些都需要从衣服售卖的利润中抽取,而商家除了要支付这些必要花销之外,还要为企业挣得额外的利润,所以一般会把服装的价格开得比较高。如果是一些名牌服装的话,那它们的价格就会更高了,当然无疑获利也是很大的。它的市场发展空间也是比较可观的,但是其对于消费者而言不是特别便利,因为大部分的消费者并不会有很多时间出门,去比较远或者很远的地方逛街,因为对于这些消费者而言,这并不便利。不适合于质量差、样式不新、且价格比较低的服装。因为本身这些服装就不是特别容易售卖出去,若是再花费不少金钱来租赁店铺,雇佣店员的话,

那企业的利润几乎是很小的。商场经营主要体现在百货大楼、大型商场及超市中的买卖等。其中商场经营模式主要采用代销、租赁等形式。租赁是指服装企业租赁商店货柜台,直接派售货员销售自己的服装。由于这种方式会影响到商店的整个形象,也不利于商店的统一管理等,所以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服装销售中,主要采用代销的形式。代销就是服装企业把自己所属的商品提供给商店,商店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后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活动的补偿代价。大型商场是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商品的重要场所,其中服装销售更是重要的品类。其发展空间较为稳定,不会有过大的起伏。因为大多专柜都是售卖品牌服饰,所以售价都是极高的,排除租赁商铺的费用和人工费用,还是会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对消费者而言,开设在大型商场,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其他东西的同时,顺便也看一看那里的服装,因为那里出了服装店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店面,所以还是比较便利的。不适合毫无特点,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服装。网络营销渠道指企业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化条件下,对各个营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优化、重组,从而建立一个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要求的、高效的、开放的、互动的、超时空的新型营销渠道体系和模式。服装采用这种这种模式比较便捷,不用

服装零售业网络市场调查

网络市场调查报告 专业: 班级: 组长: 组员: 服装零售业网络市场调查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这一新型消费方式和购物观念也在逐步深入人心,各项环境的改善,使网络购物的优势进一步凸现,交易额也将有较大的提高。到2010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的用户数将达到7400万人,交易额达到1800亿元。 网上购物的快速增长不仅印证了网络世界的美好前景,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网络购物也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今天,中国的网民早已突破5亿,中国的网上购物市场也已达到2000亿的规模,网购已成了今天许多直接生产消费品企业的选择,也成了众多外贸企业转型的良方。为企业量身定做的B2C模式网站,充分利用了网购企业积累的经验和成熟的流程,帮助企业或个人更快找到网购盈利之道。从而网上购物质量也有了新的保证。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的发展,在此我组对网上服装零售业做了市场调查。 关键词:互联网、网上购物、服装零售业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

据调查,2012年8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零售额同比增长8%。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较上月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7月极端天气负面因素逐渐消除及商场利用七夕节、暑期等开展促销活动所致,其中零售量同比增长5.03%,增速较上个月提高 2.49个百分点,且较去年同期提高5.30个百分点,显示产品打折力度加强后终端需求有所释放。分品类看,男西装、女装、童装、茄克衫、运动服、西裤等零售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男西装、女装、童装增速均超过去年同期。 随着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都是利用快速高效率的Internet来传播大量信息资源。人们通过IE浏览信息,所以许多服装正通过IE浏览或其它方式在网络上进行服装的宣传、销售。随着信息以N次方的速度不断的增长,所以网上服装店业变得极其重要。如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等诸多网上服装网站,谁的服务好,谁的信用度就高。 (二)调查方法 搜索引擎(百度、Google、搜搜)、数据库、分类目录 (三)调查目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遍应用,网上购物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人们对网络的熟练应用,使得他们成为网络购物的消费群体。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服装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在此我组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具体来说,此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1)了解各网站的服装及实体店销售情况 (2)分析影响销售的主要因素 (3)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的要求 二、服装网络营销环境调查情况分析 (一)当前我国服装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但是中国零售业依然发展迅速。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虽然服装出口率大幅下降,但我国服装零售市场却大幅增长。根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ACNielsen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放眼中国市场》,中国零售市场的年增长率在十个百分点左右,可见我国零售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但我们也要看到,真正要赢得这个市场却并不容易。 2010年及未来几年,是全球危机进行时,也是反危机与反衰退的进行时,服装零售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1) 当前我国服统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国际服装零售市场并不乐观。去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采购商、美国零售业大亨凯马特(Kmart)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服装零售市场低迷状况进一步加剧。在欧盟市场上,零售店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亚洲市场,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收

服装零售业货品分析数据分析

服装零售业货品数据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服装的生产商还是中间商,抑或零售商,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数据及数据处理工作。在三者博弈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后两者的情况下,服装零售业数据分析就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支撑。 然而,仅有对数据的收集而无数据的细化处理,其结果只是白白耗费人力和资金,对企业的决策丝毫没有帮助。因此,数据自身的价值要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和分析才能显现出来。尽管目前,国内的服装经营管理者对终端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甚远。国内业界对数据的认识和分析只停留在面上,无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去理解数据的作用,发挥数据本身的价值,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仍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数据分析的严重缺失。 国内服装零售终端数据分析的现状 就目前国内服装零售终端的数据分析状况看,绝大部分零售商或代理商只局限在对年、月、周、日销售额和毛利润进行简单统计,而对数据的细微变化则关注甚少,以及如对产品自身及消费者的相关数据和消费者相关的数据的分析则极为不足,对颇具销售能力的产品和未触动产品的数据缺乏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具体表现为:重视现实销售数据,忽视潜在销售数据

从目前情况看,销售量和销售额是服装零售终端数据的主要构成。不论从传统零售模式中日、周、月报表,还是现代零售网络pos 系统连接的数据分析系统看,对本日、周销售额和货品销售量的统计和简单分析便是国内服装零售终端数据分析的主流模式。这种数据分析工作只关注表面上的销售情况,即关注哪些款式销售情况好,以便及时补货和跟进生产,却极少对销售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思考是因为哪些原因使其能够畅销,是因为款式、色彩、面料、价格,还是其他。 现实的服装销售过程中,许多货品会被多位顾客试穿,但却没有实施购买行为,具体原因很多:服装不合身;面料、色彩不好导致搭配性不强;质量、价格问题等等。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目前国内服装零售终端的一大缺失。在很大意义上,这一块数据的分析比现实销售数据更重要,它能帮助生产商积极改进产品货品短处(短处可改个更为专业的词),转滞为俏,实现现实销售,从而维护品牌利益和形象。 重视畅销货品分析,轻视普通款和滞销款的分析 任何一个服装卖场都不能回避货品的三级状态:畅销、普通和滞销。如何管理货品、改善货品结构是提升卖场业绩的一大课题。做好这个课题前提是:对三级货品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精编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 景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

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亿美元,增长%。?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 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 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 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 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 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元,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我国服装市场状况

中国服装市场状况 一、市场概况 1. 中国是亚洲区内第二大的成衣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日本,中国限额以上纺织品、服装和鞋帽零售业批发销售总额为14.22亿元人民币,零售总额为111.03亿元人民币。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山东、上海、江苏、河北、辽宁等省市拥有全国最多的私营企业投资者,收入较高,因而对服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亦较强。而其主要城市如广州、深圳、杭州、宁波、青岛、南京、渖阳、大连等均为区内的重要商业中心,尤以北京、上海和广州居民的消费能力最高,可承受较高檔次的服装制品。 2. 从内地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进入小康型、城乡居民对服装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 · 名牌服装消费层,这个阶层人员包括外企工作人员、着名演艺界人士、个体经营者、农民企业家、涉外机构高级人员、金融界人士等,约占总人数的0.61%,而消费量即占到3%。 ·中檔服装消费层,这个层次主要是城市中的工薪层和农村的富余户,约占城市人口的60%,农村人口的20%; ·低檔服装消费层,主要是城镇中低收入者和待业人员,约

占城镇人口的25%,在农村约占60%。 3. 目前,华北及华东地区的年人均服装消费额分别为920元及790元,高于全国的521元水平。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人均服装消费能力最高,上海的人均服装消费额更达到1,587元,北京则达1,387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类支出占总支出约10%左右,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类支出占总支出约6%左右。 4. 据调查,内地约29%的服装消费者(尤其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城镇中青年)喜欢纯棉服,约15%偏爱毛料服装;而低檔服装则主要以化纤作为面料。 5. 据中华全国资讯中心统计,2001年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销售情况如下: 2001年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类销售数量为1.41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大型商场中,销售增幅较大的品种是:防寒服、裘皮服装、女装、夹克衫、男西服和T恤衫。 2001年内地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销售情况 项目单位销售同比增长(%) 商品销售总额万元13637764 15.3 零售额万元11298646 18.1 纺织品万元107360 24.6 针织品万元410539 10.9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已经呈现出整合、调整和提升的趋势,进入更加复杂的经营竞争格局,已进入产业、品牌、商务、文化、社会以及资源价值、商业规则和社会责任的系统复合经营的深度竞争时代。传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经营、配套服务以专业细化形态继续发展;而品牌经营使服装制造商和经营商将淡化传统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模式,品牌复合运作和品牌商业模式将成为品牌运营的轨道。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转型加剧 服装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近年来淘汰率明显上升,企业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商品营销,个别企业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牌口碑和附加值。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专柜,占据稳定的市场,但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渠道的纵深延伸。 (2)国内市场成为企业发展重点,竞争加剧 受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增速明显放缓。据海关统计:2007年服装、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幅分别较2006年同期回落了约9.74%、8.49%和10.65%,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重下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内需增长已经超越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由于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受阻,上半年的个别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全行业约2/3的企业一度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2009年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88%。 2007年我国服装内销市场活跃。2007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销售额较2006年增加了23.26%。服装零售的年度总量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同比增长率继续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年度增长率,说明纺织品服装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是稳步增长的。2008年纺织服装外销市场需求变脸,内销市场平稳走强。我国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类产品同比增长25.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国内纺织零售额累计298.6亿元,同比增长11.09%;服装零售额累计1,999亿元,同比增长21.28%。除2月外其余月份的零售都保持了正增长且逐月扩大。8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23.96%,创下了2008年10月来的最高增速。来自全国规模以上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的零售数据表明,5月份以后,服装零售额增速达到25%以上,特别是10月份以后是服装业的传统旺季,服装内销增速继续攀高。 (3)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服装市场重新“洗牌”,品牌和市场细分已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体的深度细分,深度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市场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市场细分也成为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 (4)加工企业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近年来,中国服装企业纷纷实施了“耐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即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将产品制造业务外包,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该模式既可使品牌在短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的高增长,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又可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该模式加速了专业加工企业与经销商的分化,促成了“职业经销商”的诞生和成长。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服装销售行业分析

服装零售行业分析 服装店的经营旺季为每年5至8月和10月至次年的春节,利润一般在30%至120%之间。刚上市的新款流行服装利润最高,可达200%,随着流行季节的过去,服装价格也逐步降低,到季节末尾,利润只有10%至20%,甚至保本销售,以便回笼资金。至于那些亏本销售的招牌,都是商家招徕顾客的噱头,商家绝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即使有少数亏本,与大部分的高额利润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服装店经营的好坏关键在进货,普通的服装店的店主一般每周到批发市场进一次货,每季要到外地进两次货。进货时一看款式,二看价格,三看流行,四看面辅料。只要款式新、价格低、面料好的符合流行趋势的服装都能卖个好价钱。进货最好货比三家;销售时要有讲价技巧,善于察言观色,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和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底线。现在许多服装店都走高中档路线,做品牌服装,吸引了许多熟客,并采取打折扣和发优惠卡等促销方式。由于近年来服装店越开越多,生意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许多服装店改为代销的方式,进货时先付一点定金,卖完后再结帐,卖不完可拿回厂家再换新货,经营灵活,利润虽比购销差一点,但旱涝保收。 中国女装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女装在各大百货商场的销售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3.1%,女装商品占整个服装类商品销售近38%的份额,占绝对优势。虽然中国女装品牌众多,但却是一个大市场、小品牌的行业。虽然国内女装消费存在重款式不重品牌的现象,但是

近两年,这种情况正有所改变。中国女性高级白领人士的增多,也导致一部分女性有了品牌消费的欲望,正由随机消费、情感消费步入品牌消费。中国女装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从款式和价格之争,开始进入一个细分时代。过去,一家服装企业的产品涵盖几个年龄段,一件衣服可以从20岁穿到40岁,如今,这种年龄跨度大的定位方式已经逐渐被更细化、更专业的定位方式所取代,而且针对特定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的顾客群体,产品在坚守统一风格的同时,服装版型也根据不同年龄女性的特征作进一步改进。 我国是服装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尤其是女装。女装行业正处于初创期向成长期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且每年快速增长,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在国内的女装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品无创新、大量同质化、相互模仿、无新意、无特点。目前国内的女装还无法满足现代中国女性消费需求。据预测,今后几年内中国女装市场将重新洗牌,中国女装向着绿色化、休闲化、个性化、品牌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中国女装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状态,中国女装在整个细分市场里早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竞争也日益白热化。品牌、品质、顾客、服务是女装的四大营销阵地。女装市场自来就是一个不炒就火的牛市之地,随着品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营销更深入地走进了服装企业的视线,通过有效地产品品牌营销和企业品牌营销占领市场,已更明确的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分析

。 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市场形成了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事OEM出口贸易与致力于在销需求增加国外品牌进入较少的条件下作品牌服装销生产和销售的两大市场。然而目前国际国两个市场都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 出口市场:由于我国OEM企业长期以国外贸易公司加工基地的形式存在,依赖单一客户;且集中于常规大类商品的生产,加工程度较低,又惯于大批量 生产,市场反应速度较慢。特别是2001年开始,由于日本的经济萧条, 使占日本市场77%出口的中国服装企业甚至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欧美 市场从2002年1月1日到2004年的配额从部分取消到全部取消要到 2005年全部释放,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更低劳动成本国家在服装贸 易中的兴起逐渐消弱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抗风险能力,而各国OEM厂 商间竞争加剧,订单价格日益下降,不断挤压着OEM企业10-20%的 盈利空间。 尽管某些国成功的关键在于: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市场快速反应机 制的建立,高效的管理和严格的成本控制,较深的加工程度和一定的设 计能力(避开粗加工的激烈竞争),以及在这些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抗风 险能力。但同样面临大多数OEM企业竞争激烈,定价主动权掌握在国 外品牌商手中挤压着OEM企业的盈利空间的事实。 国市场:据了解国外服装企业平均毛利率达40%,高于国企业25-30%的平均水平。在国生产和成功经营的某国外服装品牌公司毛利率更高达80%。“大市场”营销策略曾让许多企业在过去20年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随着服装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使“大市场”经营难以为继。加之我国品牌服装企业存在市场定位模糊、品牌经营不力、中低档次过度竞争的问题。2002年行业年报统计:我国6,850家服装企业中,80%集中在中低档产品的生产,2001年有1,396家企业出现亏损,占企业总数的20.4%。中低档次产品的产能难以被社会消化,2004年库存比2005年增加9.2%。降价促销风亦愈演愈烈,除2000年外,国服装价格从1995年以来年年下跌,不断地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大市场”营销促使企业销售增长放缓毛利率下降、经营费用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