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自然灾害——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2)自然灾害——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时间:25分钟干旱是对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干旱灾害使水循环环节()

A.降水量增多

B.下渗量减少

C.蒸发量增大

D.径流量增大

2.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年均降水量较少

B.生产用水总量大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降水季节变化大

3.以下缓解台湾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发展节水农业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降温幅度达10℃。下图是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阻挡地面辐射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37.78°N,101.17°E)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监测此次地震发生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VR

7.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做法正确的有()

①位于室外时,需远离高大建筑物

②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③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④若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磨西镇(29.59°N,102.08°E)。此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这里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下图为鲜水河斯裂带南东段空间展布及大地构造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泸定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9.与周边地区比较,此次地震震中()

A.与昆明震级相同,烈度相同

B.与成都接收横波信息快于纵波

C.与成都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D.与成都接收横波信息慢于纵波

10.此次震中周边灾情严重地区接受救灾援助难度非常大,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A.余震导致再次山体滑坡和落石

B.地震导致很多道路无法通行

C.地处川西偏远地区,贫穷落后

D.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沟通障碍

自2021年7月20日起,郑州由于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这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

B.降水集中,强度大

C.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

12.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

B.抓住一切漂浮物体伺机向高处逃生

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D.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安全的地方逃生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三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海浪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14.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外来物种入侵

C.围海造陆

D.海岸受到侵蚀

15.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

A.抗寒

B.抗旱

C.抗盐

D.抗病虫害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渍沟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境内安宁河流战上游,流域面积约0.62平方千米,主沟长约1.49千米,沟床高差约542米。冷渍沟位于横断山脉东坡,流域内断裂纵横,地震频繁发生,沟道内上游底部堆积有大量松散堆积物,全流城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冷渍沟流拔地理位置。

(1)说明冷渍沟流域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原因。

(2)推测冷渍沟流域地质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

(3)简述冷渍沟流域地质灾害频发可能带来的危害。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下图为1929~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台风年均登陆次数统计。

(1)指出1929~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台风年均登陆次数的分布特征。

(2)分析广东省台风登陆次数多的原因。

(3)简述台风给沿海各省带来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干旱灾害发生时当地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AD错误,B正确。干旱发生时土壤中水分不足,蒸发量较小,C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由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可知,台湾岛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D正确。由图可知,台湾岛全年均降水量较大,不是台湾岛干旱的原因,A错误。生产用水总量大不是自然原因,B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但不一定出现干旱,C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台湾岛四面环海,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周边海水入侵,符合题意,A正确。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缺水状况;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可以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冬季(1月19日)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读图,丁地距离冷锋(反气旋)距离最远,说明其推进速度最快,所以D正确。

5.答案:B

解析: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可以阻挡地面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冻害,所以B正确。

6.答案:B

解析:RS(遥感)主要是获取地表信息,不能获取地壳运动状况,A错误;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可以监测地震发生的信息,B正确;GIS(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监测地震相关信息,C错误;VR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不具备监测功能,D错误。故答案选B。

7.答案:B

解析: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外时,需远离高大建筑物;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若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①③④正确;地震时,电梯可能出现问题,高层住户不能乘电梯逃离,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8.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震源深度16千米,地壳的平均深度是17千米,故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一次地震只存一个震级,有无数个烈度,因此泸定与昆明、成都震级相同,烈度不同,AC错误。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沪定与周边所有地区接收到的横波信息都慢于纵波,B错误,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该地具有山高谷深的地域特点,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余震不断,余震频发更是引发大量碎石滚落,造成部分道路变窄、通行不畅,导致救援行进受阻,B正确。山体滑坡和落石、经济落后、语言障碍不是救灾援助难度非常大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A

解析: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因为郑州距离海洋非常遥远,海水不能倒灌到郑州,A正确。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路面硬化多,下渗慢都是此次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原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B

解析: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抓住一切漂浮物体伺机向高处逃生,B正确。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是错误的,地下室地势低,容易被水淹没,A错误。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是错误的,容易被水淹没,C错误。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上安全的地方逃生,D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流水携带的泥沙沉积,D对。海浪侵蚀不是泥沙堆积成岛的原因,A错。位于河口,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流,海浪沉积影响小,B错。位于湿润区,风力作用不是主要外力作用,C错。

14.答案:B

解析: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

密,抗逆性强,扩散快。结合图示中互花米草面积增长情况,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外来物种入侵,B正确。根据三类典型植被面积变化,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A 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围海造陆问题,C错误。互花米草抗逆性强,海岸受到保护,D 错误。

15.答案:C

解析:互花米草的抗逆性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崇明东滩位于河口,与海水相接触,抗逆性主要表现在抗盐,C 对。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年降水丰富,抗寒、抗旱不是主要表现,

A、B错误。面积增长快,说明长势好,病虫害少,抗病虫害不是主要表现,D错误。

16.(1)答案:地处横断山脉东坡,流域内断裂纵横交错;流域内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疏松严重。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此地位于横断山脉东坡,地处在青藏高原断裂带附近,整个流域内断裂带纵横交错,极易发生地震,整个区域内地震灾害比较频繁,地震会导致当地的岩石比较破碎,为地质灾害提供物质来源,也会成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2)答案:流域内冷渍沟上游源头附近以滑坡为主;中、下游以泥石流为主。

解析:结合材料可推测,整个冷渍沟流域内,上游附近海拔较高,落差较大,因此滑坡较为频发,到了下游,因为沟谷增多,所以地质灾害以泥石流为主。

(3)答案:堵塞沟道;破坏中上游的森林、草地等地表植被;破坏下游沟道两侧的农田、道路和建筑物等;造成安宁河水质下降;可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等。

解析:冷渍沟发生地质灾害后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很多影响,首先堆积物会堵塞沟道,造成沟道拥堵;其次滑坡和泥石流也会破坏中上游的森林和草地等植被,来到下游会毁坏农田道路及建筑物,对当地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泥石流和湖泊会带来大量的泥沙,造成安宁河的水质下降,地质灾害发生的同时不仅会带来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17.(1)答案:沿海各省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东南和南方沿海各省;整体上纬度较低省份登陆次数较多。

解析:读图可知,1929-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台风年均登陆次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广西等南方、东南方沿海省份登陆次数更多,偏北方沿海省区登陆次数较少,整体上纬度较低的省份登陆次数更多。

(2)答案:广东省纬度相对较低,更接近台风源地;广东省海岸线较长,可登陆的地

带较多。

解析:一方面,广东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接近台风发源地,台风的登陆次数多。另一方面,广东省面积较大,海岸线较长,台风可登陆的地带多。

(3)答案: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会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通信,影响渔民出海,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利于消暑、抗旱。

解析:台风给沿海各省带来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方面,台风多在夏秋季节登陆,为沿海地区带来了降雨,有利于消暑抗旱。不利影响方面,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渔民出海,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12)自然灾害——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2)自然灾害——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时间:25分钟干旱是对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旱灾的关注。下图示意台湾岛多年降水的月平均分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干旱灾害使水循环环节() A.降水量增多 B.下渗量减少 C.蒸发量增大 D.径流量增大 2.造成台湾岛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年均降水量较少 B.生产用水总量大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降水季节变化大 3.以下缓解台湾旱灾的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发展节水农业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降温幅度达10℃。下图是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阻挡地面辐射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37.78°N,101.17°E)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监测此次地震发生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VR 7.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做法正确的有() ①位于室外时,需远离高大建筑物 ②高层住户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③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④若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磨西镇(29.59°N,102.08°E)。此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这里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下图为鲜水河斯裂带南东段空间展布及大地构造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泸定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地球运动地理意义——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2)地球运动地理意义——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 练 时间:25分钟2023年元旦(腊月初十)来临之际,某网红摄影师打算直播2023年中国的第一缕阳光,翻阅资料时发现了一幅地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某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他决定前往浙江温岭石塘直播“中国大陆2023年第一缕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条晨线所代表的日期是() A.①—冬至日 B.②—春分日 C.③—夏至日 D.④—秋分日 2.当晨线④出现时() A.重庆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华北冬小麦处于返青期 D.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时期 3.推测摄影师直播拍摄到2023年第一缕阳光时() A.重庆高三学子在上第一节正课 B.相机镜头朝向为东北方位 C.全球进入元旦的地方不足一半 D.海风正迎面向摄影师吹来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图所示①地)顺利发射升空。远在纽约(西五区的李华同学十分自豪地观看了央视国际频道的发射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①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A.土地成本较低 B.晴朗天气较多 C.发射纬度较低 D.航天基础较好 5.可能对卫星电视信号传输产生干扰的是() A.地球运动 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D.月球引力 6.“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时,李华同学所在地的区时为() A.20日6时41分 B.20日7时41分 C.19日7时41分 D.21日6时41分 地球自转运动带来了许多地理效应,对自然环境的物质流动和能量交换造成深刻影响。下图为北半球某条河流横剖面图,河床形态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河流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8.地转偏向力的长期作用,会使该河段() ①北岸为凹岸 ②北岸为凸岸 ③南岸为凹岸 ④南岸为凸岸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6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命题点二地质灾害教师用书

命题点二地质灾害 真题再研· 明技法 典例2 (2021·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 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 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 200 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 100 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 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_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_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_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来源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_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_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_ 【命题解读】本题以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灾害为素材,通过图文材料提供了泥石流发生区的区域特征材料,围绕泥石流的孕灾环境、发生机制、危害大小设置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图文信息获取、知识整合能力,体现了高考考查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思维点拨】

核心知识· 精归纳 1.地震的成因和分布分析 2.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1)震级:正相关。 (2)震源深浅:负相关,浅源地震破坏大。 (3)震中距离:越近,破坏越大。 (4)地质构造:越牢固,破坏越小。 (5)建筑牢固度:越牢固,破坏越小。 3.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1)概念 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②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③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2)三者关系

2023高考地理热点复习 题集附答案

2023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集附答案第一部分:自然灾害 1. 题目:洪水是什么?请简要描述洪水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河口等地水位大幅度上升并超过警戒水位时形成的自然灾害。洪水的形成主要由于降雨量过大、雪融水过多、山洪暴发等因素造成。洪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包括:农田水浸导致庄稼死亡,家园被冲毁,道路交通中断,城市建筑被淹没等。 2. 题目: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地震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地震是地壳内部岩石断裂和移动造成的振动现象。当地壳内部的应力超过岩石和岩层的抗力时,就会发生地震。地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地震是突发性的,无法预测和准确预报;其次,地震具有破坏性,会造成建筑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最后,地震具有传播性,震波会在地球内部的岩石中传播。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1. 题目:全球变暖是什么?描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全球变暖指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而引起大气中温室效

应的增强。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 题目:什么是生态足迹?简要解释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答案:生态足迹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个体对自然资源消耗及其影响生 态环境的程度。计算生态足迹可以通过将一个地区或个体对各种自然 资源的年度消耗转换为土地面积单位,以比较其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系 统的关系。计算生态足迹时需要考虑人类对土地、森林、水资源等的 利用情况,并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比较。 第三部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1. 题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 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 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保障人类和其他物种的 持续生存和发展,平衡满足人类物质需求与保护环境资源的关系。 2. 题目:请简要描述三峡工程的意义。 答案: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对中国具有重 要的战略意义。三峡工程可以实现水电多能互补、防洪调洪、航运通道、水质改善等多种功能。它通过水电发电,解决了中国的能源问题,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还能发挥重要的防洪作用,保护下游地 区不受洪水灾害的侵袭。 结语:

2023湖南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总复习--核心考点练2 地质灾害

2023湖南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核心考点练2地质灾害 四川西部某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中心为监测某学校附近的一处山体滑坡,分别在学校内(基准点)和滑坡体顶部(监测点)安装了监测设备。下图为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以学校为基准点监测到的滑坡体位移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该滑坡体的移动方向是() A.西偏南 B.南偏西 C.东偏北 D.北偏东 2.推测该地滑坡位移速度变化的主要诱因是() A.地震强度 B.重力条件 C.大气降水 D.气温变化 (2022·陕西咸阳高三检测)2020年9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四川雅西高速公路一侧山体发生崩塌,导致交通中断。下图示意该处山体崩塌之后的无人机航拍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 A.上游含沙量增大 B.上游流速加快 C.下游水量减少 D.下游水质改善

4.此次崩塌前期变形未被准确发现,主要由于当地() A.交通不便 B.河流湍急 C.植被茂密 D.山坡陡峭 5.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 A.潜在变形区 B.残留体 C.崩塌源区 D.堆积区 (2022·山西运城高三检测)甘肃黑方台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地区,年降水量约280毫米。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黄河三门峡水库修建,大量库区移民被安置在黑方台的台塬(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上。自此,黑方台地区台塬边缘多发滑坡。据此完成6~7题。 6.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方台地区多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A.地震多发 B.土质疏松 C.农业灌溉 D.夏季暴雨 7.黑方台地区滑坡具有明显的月份差异,下列月份中发生次数较多的是() A.2月 B.7月 C.10月 D.12月 8.(2022·湖南长沙一中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在平原地区随着地下冰(冰楔)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造成滑塌、沉降等地质变化。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高寒山地热融滑塌多发育于阳坡。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部分碳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1)说明热融湖塘的形成、扩张过程。 (2)分析高寒山地阳坡发育热融滑塌的原因。 (3)简述热融滑塌加剧全球变暖的作用机制。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自然灾害【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突破练(六)自然灾害 (2021·广东广州质量检测)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超过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为1961—2020年同期最多。据此完成 1~2题。 1.该时间段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 B.副热带高压在华南地区停留时间长 C.全球变暖,降水增加 D.长江流域受热带低压影响时间长 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 B.河流含沙量大 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 D.过度围湖造田 (2021·江苏南京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区1990—2020年连续数月冷空气发生频次及各级冷空气发生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地区冷空气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冷空气等级越高,发生频次越少 B. 3月中等强度冷空气发生频次与1月相等 C.一年中寒潮发生频次最多的是11月 D.一年中寒潮发生频次最少的是2月 4.2020年11月下旬,寒潮侵袭该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有() ①春小麦遭受冻害,大面积减产②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患者数量增加③城市交通流量减少,车速下降 ④诱发山体滑坡,掩埋农田和村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是我国2011—2015年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月际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5~7题。 5.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别对应图中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6.③表示的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区域多分布在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南云贵川地区 C.东北与华北平原 D.东南沿海地区 7.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洪水多发区域的政府有关部门最应当() A.加强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 B.对未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 C.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避风锚地等的建设 D.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的巡查 下图示意某年日本(北海道岛除外)各个月份出现崩塌灾害的百分率。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图中各月崩塌百分率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 C.降水 D.气温 9.该地8月崩塌“低谷”(低于6月、7月和9月)出现的原因是() A.受寒潮的影响 B.受副极地低压的影响 C.受台风的影响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自然灾害-冲刺2022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解析版)

专题07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一般为新高考地理卷第18题或第19题,主要分为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本题 考查了洪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自然灾害 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黑方台为黄土台塬,四周受沟谷切割,形成典型的黄土孤岛型地貌。其下基岩为泥岩、砂岩;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黏土层上覆风积黄土。左图为黑方台地层对比图,右图为黑方台黏土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1)推测基岩以上地层沉积环境的演变。 (2)该区域黏土层沉积厚度主要受地形的影响,说明黏土层形成时下垫面的地形特征。(3)分析左图所示区域易发滑坡的自然原因。 【答案】(1)早期为宽阔的河道,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形成卵石层);后演化为静水(或湖泊)环境(沉积形成黏土层);后地壳上升,环境干燥(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2)东南(或东)部坡度较大;西北(或西)部平缓;地势东南(或东)高、西北(或西)低。 (3)坡陡沟深;降水变率大,地层水分条件变化大,黄土层遇水,不稳定性增加;底部受流水侵蚀严重,坡体稳定性差。

此类问题以甘肃黄土地貌为背景,考查黄土地貌的成因及滑坡的成因,主要涉及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难度较大。 (1)根据材料信息提示,“基岩上覆分选较好、磨圆度高的卵石层,”可推断早期是宽阔的河道,河道流速快,河水搬运和侵蚀能力强,沉积形成卵石层;“卵石层上为静水环境下形成的黏土层,”说明卵石层后水环境变为静水环境,沉积颗粒较小,形成黏土层;“黏土层上覆风积黄土”,黄土层为风力堆积地貌,说明黏土层形成后,地壳抬升,河流消退,环境干旱,风力沉积作用明显,形成黄土层。 (2)沉积层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坡度越陡,沉积层越薄,坡度越缓,沉积层越厚。从黑方台黏土层厚度分布示意图可知,黏土层西侧最厚,东侧最薄,可知当时的湖泊(河流)地势东部坡度大,沉积少,西部坡度平缓,沉积多,厚度大。 (3)左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四周发育的沟谷较多,坡度较陡;由于四周沟谷切割,坡度较陡,加上夏季降水强度大,黄土疏松直立性强,遇水易塌;底部河流流经,侵蚀严重,山坡底部稳定性较差等众多因素综合,使得该区域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河发源于牛尾岭,在深圳湾入海,是深圳和香港的界河,其干流中下游地势低平,因河底低于海平面导致潮流可上溯,排水不畅易引发洪涝,研完发现河道淤积是洪涝灾害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圳河河道的冲淤变化受潮流涨落和径流变化的共同影响。2018年12月深圳市对部分河通进行了清淤。2019年12月研究人员发现河道回淤明显。图一为深圳河中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示意图,图二为回淤期间三类沙源对总淤积量的贡献率统计图。

专题06 自然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三模试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专题06 自然灾害-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地理三模试 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一、选择题组 2020年8月20-21日,格尔木受冷空气影响出现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下图示意格尔木8月20日08时-21日20时格尔木近地面部分气象要素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此次沙尘暴发生前两天格尔木的天气特点是() A.冷干B.冷湿C.暖湿D.暖干 2.沙尘暴开始时,格尔木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是() A.气温升高B.能见度增大C.气压增大D.风速减小3.20日23时-21日01时,格尔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大量降水B.轻度雾霾C.污染加剧D.沙尘沉降 巧家巨型古滑坡位于巧家县城的东方,所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该滑坡体顺坡发育了多条深而长的泥石流沟,沟坡沿岸发育大量次生滑坡

及崩塌,目前古滑坡体整体较稳定。巧家盆地发现堰塞湖湖相沉积。下图示意该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灰岩山体、砂岩、滑坡体B.砂岩、灰岩山体、滑坡体 C.巧家盆地、砂岩、滑坡体D.砂岩、巧家盆地、滑坡体 5.目前巧家县古滑坡体整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滑坡体物质结构变得紧实B.地质构造运动相对较平稳 C.滑坡体受侵蚀已基本解体D.区域性暴雨频次显著减少 二、综合题 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尉且(尉犁县-且末县)沙漠公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总体走向为南北向,绝大部分路段分布在沙漠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害现象,主要危害形式为沙埋和风蚀。尉且沙漠公路两侧建立了包括工程、生物治沙措施的阻-固结合的防沙体系。下图示意尉且沙漠公路五个测点沙丘年移动速率(m?a-1)和移动方向(0°或360°为正北。90°为正东)

2023年高考地理重点难点考点通练-自然灾害(原卷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重难点常考点强化训练 08 自然灾害 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百帕、温度≥0℃和850百帕、温度<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依据。图为我国某地区气温垂直剖面(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A.郑州B.赣州C.南昌D.清远 2.“游人屦冻苍苔滑”诗句说明冻雨会() A.造成农业减产B.破坏输电设施C.造成高速公路封闭D.干扰无线电通信当日最低温度<0℃、降水量≥0.1mm时,则定义为发生了一次低温冰冻雨雪事件。图1、图2分别示意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发生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季节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多年来看,低温冰冻雨雪平均强度最大的是() A.1月的云贵高原B.4月的云贵高原C.3月的青藏高原D.10月的青藏高原4.造成云贵高原冬季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天气系统多为() A.冷锋B.气旋C.准静止锋D.反气旋 5.青藏高原冬季低温冰冻雨雪事件较少,主要是因为() A.水汽不足B.风速较大C.对流较弱D.大气稀薄罗斯海是南极洲附近大洋中纬度最高的海域,全年覆盖冰层,多冰山分布,是南极周边海区中海冰输出最多的海区。下图为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和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 A.2015年速度最快B.1995年以后速度变慢 C.整体呈加快趋势D.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 7.推测罗斯海海冰运动平均速度最快的季节是该地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对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变化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海冰分布范围扩大B.水温上升加速 C.对该区域的海洋生物没有影响D.风速增大

(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时间:25分钟风成碳酸盐岩主要是指大量浅海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碎屑被风力改造而成的海岸沙丘灰岩,通常由多期沙丘沉积而成。下图为全球风成碳酸盐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风成碳酸盐岩多分布于() A.寒暖流交汇沿岸区 B.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区 C.河流入海口沿岸区 D.温带落叶阔叶林沿岸区 2.南美洲西海岸几乎没有风成碳酸盐岩分布,主要原因是() A.海岸坡度大 B.海洋生物少 C.盛行离岸风 D.陆地径流大 雁荡山位于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雁荡山内部主体为500~800m的中低山区,主峰百岗尖海拔1057.1m,其岩石地貌主要有锐峰、叠嶂、岩洞等形态。下图为雁荡山破火山火山岩地貌类地质遗迹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雁荡山地貌演化过程中,受外力作用由弱到强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4.图示柱状节理对后期地貌演化产生的影响是() A.增强岩层直立性,缓解岩层崩塌 B.扩大岩层间隙,缓解冻胀作用 C.促进断层的发育,加剧岩层位移 D.增强地表水下渗,促进下蚀作用 5.④过程叠嶂错落有致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碎屑分布不均匀 B.地壳抬升幅度不均衡 C.岩层抗侵蚀力不一致 D.柱状节理深度不统一 倒立锥地貌是坠落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的倒立锥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倒石锥在垂直剖面上岩石粒径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征,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岩石的密度不同 B.风力差异化侵蚀 C.风化作用强度不同 D.岩石的质量差异 7.倒石锥与洪积扇两者() A.岩石的类型相同 B.形成机理相同 C.沉积物具有分选性 D.地貌形态相同 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地理高考总复习考点跟踪检测(二十二) 气象灾害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气象灾害 一、选择题 [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 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 2.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 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 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 [2022·广州六区质检]2021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也超过了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据此完成4~5题。 4.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 B.副热带高气压在华南地区时间长 C.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加 D.长江流域受热带低压影响时间长 5.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 B.河流含沙量大 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 D.过度围湖造田 [2022·南京期初调研]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地区1981~2015年连续数月冷空气过程发生频次及各级冷空气过程发生比例统计”。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京津冀地区冷空气过程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级别越高,发生频次越低

B.3月中等冷空气发生频次与1月相等 C.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多的是11月 D.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少的是2月份 7.11月下旬,寒潮侵袭京津冀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有() ①春小麦遭受冻害,大面积减产②感冒患者数量增加③城市交通流量减少,车速下降④诱发山体滑坡,掩埋农田和村庄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下图为广东省台风风暴潮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9.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2021年7月3日下午,辽宁省铁岭开原市遭受突发龙卷风袭击。龙卷风造成部分地区电力、通信中断,并造成人员伤亡。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旋涡,其风力可达12级。龙卷风发生的概率平原大于山区,大城市里发生龙卷风的情况很少。下图为我国1961~2010年强龙卷风事件发生逐月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辽宁省铁岭开原市龙卷风的成因是() A.冷锋快速推进,暖气团快速抬升 B.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进行强烈对流运动 C.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强烈抬升 D.长时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1.据图分析,我国强龙卷风事件发生的特征为()

专题06自然灾害-2023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6自然灾害-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地理二模试 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组 龙卷风一般发生在南北纬20°—50°之间,是一种强度大范围小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对流运动、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漩涡。这种漩涡造成中心气压很低而吸起地面的物体抛向天空。美国是世界上出现龙卷风最多的国家,据此完成问题。 1.推测美国龙卷风出现最多的时间段是() A.1月到4月B.5月到8月C.9月到12月D.11月到次年3月2.难以准确预报龙卷风的原因在于龙卷风() A.尺度小,生命期短B.风力强,变化快 C.无云层,卫星难监测D.多暴雨,气压低 3.在遇到龙卷风时,一定要积极想办法躲避,下列自救方法不可行的是()A.龙卷风吹来时,应打开门窗,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B.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带来次生灾害 C.乘坐小轿车遇到龙卷风,应留在车上牢牢抓住支撑物进行躲避 D.与龙卷风近距离接触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口眼护头部 二、单选题

4. 下图所示为2020年全球某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图。这种灾害可能是() A.台风B.洪涝C.地震D.滑坡 三、选择题组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部山麓的良诸古城遗址中,“草包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工艺在各类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同时,考古人员在其外围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梯级水利系统遗址(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草包泥”中“草”最可能来自当地的() A.棉籽B.麦秆C.蔗叶D.稻草

6.考古发现,甲处水坝最低且其外侧之下有明显的古河道遗迹,说明此处()A.洪水频发,水坝时常被冲垮B.发挥蓄水、泄洪的双重功能 C.开挖运河,方便城内外运输D.地面沉降,曾有地下水侵入 降雪强度是总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24小时降雪量达5毫米(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以上为大雪,10毫米以上为暴雪。下图示意1961~2012年我国平均降雪强度分布(25°N以南地区不在统计范围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华北地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 A.降雪日数多B.总降雪量大C.受冷空气影响D.大雪暴雪比例大8.我国降雪强度大的地区,降雪对当地原生林木生长的影响主要是() A.保暖防冻B.减轻虫害C.破坏树冠D.减轻春旱下图是在我国某山区公路上所拍摄的一幅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6)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 时练 时间:25分钟2022年春节,广州市一中学生随父母到北京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出发时满眼翠绿,而到达时只见枯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州市的最常见植被类型是()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北京市的植被主要特征是() A.各月都有花开 B.乔木多革质叶片 C.春季萌发,秋季落叶 D.树叶呈针状 3.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 C.水分 D.热量 银杏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气温降低而分解,绿色褪去,叶黄素等留下来,使得树叶呈现黄色。下图是2021年11月18日我国部分地区银杏树叶全部变黄的等物候线(同一日有同一物候的地点连成的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最迟能欣赏银杏树叶全部变黄的城市最可能是() A.南昌 B.福州 C.南宁 D.广州 5.福州和南宁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6.近年来,图中城市银杏树叶转黄时间有所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C.光照减弱 D.温差变小 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中段,该地区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海拔2300m以下)和山地严寒的特点。该山山坡分布着疏林灌丛草坡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等自然带。下图为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白马雪山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一直增加 B.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C.东坡上部降水量垂直变化大于西坡 D.西坡底部降水量垂直变化小于东坡 8.推测疏林灌丛草坡出现坡向和海拔高度() A.东坡 2300米以下 B.东坡 3000—3500米处 C.西坡 2300米以下 D.西坡 3500—4000米处 9.植树种草可以改善干热河谷内的生态环境,白马雪山植树种草的最佳时间可能是()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脉沿43°30′N—线东、西坡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所示的山脉为()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阴山 D.贺兰山 11.图中气温最高地点的海拔高度约() A.1800米 B.1500米 C.750米 D.500米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分突破(B卷)(含答案详解)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自然灾害与防治高分突破(B卷) 自然灾害与防治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洋偶极子(IOD)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可对印度洋周围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简单类比,可以把IOD看作是印度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当正IOD事件发生(IOD指数为正值)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下图示意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IOD 指数情况。 (1)推测2019年7月—2020年1月印度洋西部和东部的大气环流状况。 (2)2019年秋季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经历了蝗灾,请结合材料分析蝗灾产生的原因。 (3)分析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为正值时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天气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白山脉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研究区位置和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分析长白山森林植被景观垂直分布比较完整的原因。 (2)从地形地势角度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3)随着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试做出合理解释。 3.下图为“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发布的2019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移动路径。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台风“海贝思”的移动路径。 (2)受台风“海贝思”影响,指出日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澳大利亚南部、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大火一直持续到了2020年2月,过火面积超过600万公顷。有研究显示,燃烧过的森林恢复能力极差。下图为澳大利亚南部某山地缓坡林地火灾前后的照片。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分突破(A卷)(含答案详解)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自然灾害与防治高分突破(A卷) 自然灾害与防治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18日2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中心气压995百帕,25日下午至26日凌晨在浙江舟山到玉环一带登陆。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烟花”移动路径图。 (1)根据材料,描述“烟花”的移动路径,并在台风剖面图中画出①②③处的气流运动方向。 (2)受此次台风“烟花”影响,指出浙江沿海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3)从个人角度,列举防御台风灾害的措施。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滚草俗称草原“流浪汉”,是草原荒漠区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灌木。1870年美国南达科他州从俄罗斯进口亚麻籽时被引入,经过100多年的生长,这种有害杂草扩散至北美大部分地区。干旱季节,风滚草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形成

大如小汽车般的干球,携带数以万计的种子随风滚动。下图为风滚草入侵北美某农场情景。 简析风滚草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爆发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迁飞到印度半岛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所经之地损失巨大。研究表明,此次沙漠蝗虫的爆发始于2018年,据气象观测记录,当年的5月和10月,两场气旋风暴给红海沿岸带来了大量降水。沙漠蝗虫成长需要经历虫卵—若虫—成虫阶段,炎热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蝗虫产卵,蝗虫卵孵化、成长时间与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下图)。 结合资料,分析沙漠蝗虫2018年在阿拉伯半岛爆发的原因并提出防治蝗虫灾害的有效措施。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滇中地区是我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缺水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缺水问题,当地实施了滇中引水工程。该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金沙江上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新坡背。输水总干渠布置隧洞63座,总长607.44千米,占干渠总长的92%。图1示意滇中引水工程,图2为云南省多年降水量分布图。 (1)分析滇中地区干旱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 (3)该工程的修建经过专家长达8年的探讨,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持何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阶地是河谷形成演化忠实的记录者。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金沙江巧家—蒙姑段河谷内,河谷阶地广泛分布。该河谷内多发滑坡堵江堰塞现象,阶地发育形式多为“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的发育过程。河流阶地沉积物中既有湖相沉积物,也有河流砾石。下图为河谷阶地剖面图。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地质灾害(解析版)

专题06 自然灾害 考点02 地质灾害 下图所示区域1900年以来发生8级以上地震就达7次,大地震破裂形成的各种断层张裂缝、地貌断错遗迹等至今仍保持完整、清晰可见,是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遗迹,素有“地震博物馆”之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发生时易使该地() A.陡崖崩塌,滚石遍布,埋没草地 B.产生滑坡,阻塞河谷,阻断交通 C.产生地裂缝,导致地下水变化,使草木枯死 D.在断陷盆地发育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的土地 2.该地地震遗迹保存完好得益于() A.板块张裂,断裂发育,地壳运动活跃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侵蚀作用较弱 C.岩性坚硬,抗外力作用侵蚀能力较强 D.生态环境脆弱,人类生产活动破坏大 【答案】1.A 2.C 【解析】1.题干设问地震发生时造成的影响,而不是长期影响。地震发生时导致岩层破碎,陡坡岩层沿着断裂面崩塌下来,滚石遍布,埋没坡底的草地,A正确;滑坡体进入河道,阻

塞河流形成堰塞湖,滑坡体冲断道路,影响交通;地震诱发断裂,导致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下渗,使得河流断流,影响河流沿岸地区的生态等;地震会诱发断裂,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和堰塞湖等,水分条件较好,形成一系列的水草肥美、土壤肥沃的湿地草原,BCD均是地震的远期影响,故错误。故选A。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处于板块内部,并不是板块张裂地带,A错误;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流水侵蚀作用微弱,但风力侵蚀较强,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有的在坚硬的岩层中”可知,该地岩石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布较少,人类活动较少,对地震遗迹的破坏作用较少,D错误。故选C。 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某地一次灾害过程评估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种灾害最有可能是() A.洪涝B.地震C.泥石流D.滑坡 4.甲最可能是() A.坡面堆积B.坡向C.坡面侵蚀D.坡度 【答案】3.C 4.A 【解析】3.由图中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等条件可知该地最有可能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C正确;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因此洪涝不是符合图中要求的最佳选项,A错误;地震是地球的内部运动的结果,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震的发生与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等条件无关,B错误;山体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山体滑坡的形成条件。因此与泥石流相比,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等条件对泥石流的形成影响更大,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由甲和陡谷能得出“地质地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面堆积状况,而地表堆积碎屑物的多少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A正确。泥石流形成与坡面朝向关系不大,B 错误。坡面侵蚀、坡度影响流的形成,但相对于坡面堆积,不是最可能的因素;CD错误。故选A。

(4)锋与气旋、反气旋——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4)锋与气旋、反气旋——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 练 时间:25分钟当锋后气团的性质改变后,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形成的新锋叫做副锋,原来的锋叫做主锋。下图是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与副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主锋后的气团性质最可能变() A.干 B.暖 C.冷 D.湿 2.依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在副锋后,风力大 B.②在主锋后,天气晴 C.③在暖锋前,天气阴 D.锋线处锋面类型不同 下面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沿乌兰巴托一北京一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5.图示时间,我国北方地区寒潮灾害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之间温差较小 B.从高纬向低纬流动的冷气团势力强盛 C.南方地区暖气团势力强 D.北方地区太阳高度小,冰雪覆盖,气压低台风远距离暴雨指降水发生在台风范围之外,但降水与台风存在着内在物理联系。2020年8月4~5日陕北地区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清涧及其附近地区累积降水量达到300mm以上。气象专家称,陕北此次暴雨受4日凌晨在浙江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的台风“黑格比”影响,使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移动,导致雨带向西北地区扩展。下图示意2020年8月5日08时亚太局部地区的低空环流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按成因分类,此次清涧暴雨属于() ①对流雨②气旋雨③锋面雨④地形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黑格比在此次暴雨中的作用是() A.中心附近气流强烈上升 B.改变低空环流形态和位置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9 四川泸定地震含详解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热点9 四川泸定地震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示意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地地形最有可能是() A.海岸山脉B.内陆高原C.海洋D.平原 2.一般情况下,由地表到地心,地震波在() A.岩石圈中横波消失B.上地幔中纵波波速减慢 C.莫霍界面上横波波速加快D.古登堡界面上纵波消失 不同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下图是我国某地自然灾害频次示意图,甲、乙代表某两种自然灾害。完成下面小题。 3.从地质灾害关联性角度,甲、乙自然灾害类型最可能的组合是() A.地震、崩塌B.寒潮、沙尘暴C.台风、风暴潮D.滑坡、泥石流 4.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落叶森林,夏绿冬枯②气候干旱,荒漠广布③气候寒冷,黑土广布④地形起伏,沟壑纵横

雅加达为印度尼西亚首都,人口超过1000万,市区仅有一条地铁,公交线路有限。北部沿海地区在过去10年里下沉了2.5米,目前约40%部分已处于海平面以下。2022年1月,该国国会正式通过法案,批准将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完成下面小题。 5.促使印度尼西亚迁都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病严重②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多发③台风多发④地面沉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属于当前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的特点是() A.城市化水平极低B.城市化处于起步阶段 C.城市化速度较快D.出现虚假城市化 生态安全指数是用于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受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数值越大,安全等级越高。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属于生态脆弱敏感区。下图示意2001~2019年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生态安全指数在2008年和2017年出现两次波谷,其主要诱因是() A.地震B.干旱C.寒潮D.水利工程 8.为提升九寨沟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保护区未来需() ①加快道路建设②加大区域开放力度③加大环保投入④提升灾害防治技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