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煤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地下室煤气管道破裂引起着火、爆炸、中毒

的应急处置预案

一、事故特性

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CO

定义1:无色无臭有毒性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是有机物氧化或燃烧的中间产物。

定义2: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危害性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密度 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江关喜

副组长:陈平严桂斌罗锐席培伟

成员:郑舟梁刚秦兴连刘林王俊

敖兵陆庭智张跃苏炳银周光普

杨贵平

(二)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指挥和组织现场抢修。

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修工作。

3.各成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抢修。

三、地下室煤气管道着火、爆炸、中毒的原因:

1、地下室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后,遇火花引起爆炸,造成着火或中毒。

2、地下室内交换设备(法兰、考克开闭气、管线、阀门因质量和焊接等)泄漏或破裂,引起煤气外溢造成爆炸、着火和中毒。

3、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破裂和泄漏,如雷击、台风、地震、洪水等。

4、超温、超压造成的破裂和泄漏。

5、垫片撕裂造成的泄漏。

6、压力容器未按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操作(如压力表接错、水封装置失效)。

7、转动部分不洁,摩擦产生高温,如交换考克缺油、润滑不好等。

8、停送煤气,清扫煤气设备,操作不当引起火花或抽堵盲板不符合规定,未采取防静电措施等。

9、在地下室区域吸烟、抢修和检修时违章动火,焊接时未按“十不烧”及有关规定动火。

10、外来人员带入火种。

11、穿带钉皮鞋进入地下室。

12、击打管道,设备产生撞击火花。

13、电器火花。

14、电器线路陈旧老化或受到损坏产生短路火花以及因超载、绝缘、烧坏引起明火。

15、静电放电。

16、雷击(直接雷击、雷电二次作用,沿着电器线路或金属管道浸入。

17、焊、割、打磨产生火花等。

地下室煤气中毒产生的原因:

1、新建、改建、大修后的煤气设备,不经过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及试压,就急于投产,造成泄漏煤气严重。

2、煤气设备漏煤气,没有及时发现造成中毒事故。

3、带煤气作业不戴防毒面具,凭热情蛮干造成中毒事故。

4、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没有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冒险进入造

成中毒。

5、违反劳动纪律在地下室内逗留、休息、睡觉造成中毒。

6、煤气作业时,闲杂人员误入作业区域造成煤气中毒。

7、单人和超时间在地下室作业造成煤气中毒。

四、防止煤气管道破裂而引起爆炸、着火的应急措施

1、控制与消除火源,严格控制设备质量与安装:

(1)地下室严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进入。

(2)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如准备黄泥、砂子、石棉布、消火器等)。

(3)地下室及走廊地区使用防爆型电器。

(4)使用不发火的工具(如铜质工具),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

(5)抽堵盲板作业时,严格按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

(6)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7)对地下室所属的煤气管线、阀门、交换考克、压力容器等煤气设备,要按要求进行定期的检验、检测试压。

(8)对设备管线、机、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状态。

(9)有煤气泄漏的部位,高温部件要采取隔热、密闭措施。

(10)定期检查地下室煤气考克、交换考克的严密性,做火把及泡沫试漏工作。

(11)定期检查地下室各水封的严密工作,使水封处于正常的工作

状态。

(12)定期检查地下室、煤气管线末端、放散管是否灵活好使、安全可靠。

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1)地下室张贴各种危险安全提示标签。

(2)非本岗位人员严禁逗岗及进入。

(3)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守工艺纪律,防止生产控制参数发生变化。

(4)坚持设备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检修时,必须做好确认与隔离工作(如安装盲板等)抽堵盲板时必须有专业防护站人员进行,要有防静电措施,煤气管道处理干净后,必须做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凡动火作业,必须报填动火作业申请单,并逐级批准)

(6)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7)加强调火和煤气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考核工作。

3、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

(1)安全设施齐全(如安全走梯、消防设施、地下室水封及水封放散管、遥控装置)

(2)煤气低压报警装置、交换等报警装置。

(3)进入煤气地区作业,必须携带可熄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五、煤气着火的处理应急措施

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后,应由事故单位、消防队和煤气防护站共同

组成事故处理指挥部,并做出迅速、慎重、准确的处理事故方案,凡参加急救的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不能造成事故扩大。

1、凡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挂电话报告煤气防护站到现场急救,同时报告消防队到现场急救。

2、直径在150毫米以下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止阀灭火。

3、直径在150毫米以上煤气管道着火时,应停止有关单位的使用,接安装压力表,根据压力逐渐关阀门降低煤气压力,或根据火苗长短逐渐关阀门降低煤气压力,向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灭火,但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50~100pa,严禁突然完全关止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变形或断裂。

5、煤气管道内部着火,应封闭入孔,关闭所有放散管,用采样头和试验头向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灭火。

6、处理煤气着火事故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煤气闸阀、压力表、蒸汽或氮气头等,应派专人看管和操作。

(2)管道直径大于150毫米着火时,绝对禁止关止闸阀或封水封。

(3)管道内部着火,封闭入孔前,必须确认管道内无人后方可进行。

六、煤气中毒事故的应急措施

1、凡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挂电话报告煤气防护站到现场急救。

2、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安置在上风侧空气新鲜处,

维护好现场,指派专人接救护车,同时通知附近卫生所到现场急救。

3、检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脏波动、瞳孔等情况,确定煤气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

4、对于轻微中毒者,如只是头痛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附近卫生所治疗。

5、对于较重中毒者,如意识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到现场补给氧气,待中毒者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送附近卫生所或医院治疗。

6、对于严重中毒者,如意识完全丧失、停止呼吸等,应立即在现场施行人工呼吸,在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准用车送往厂外医院治疗。中毒者没有出现尸斑或没有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一切抢救措施。

7、为了便于中毒者的呼吸,领扣、衣扣、腰带等应解开,湿衣服应脱掉。因而,冬季或初春、深秋季节,应对中毒者妥善保暖,以免着凉。

8、对于抢救中毒者的环境,应由事故发生单位指派专人维持秩序,保持清净以便于抢救。

9、凡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后,必须查明原因,并将立即处理好,避免事故重复发生。

七、煤气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凡发生煤气事故,一般是煤气设备损坏,冒煤气或冒煤气后着火,因而,煤气爆炸事故发生后,一般接着而来的发生煤气中毒事故、煤

气着火事故或者产生第二次爆炸。因此,处理煤气爆炸事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凡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处理净煤气。

2、煤气爆炸后引起着火事故,按着火事故处理。

3、煤气爆炸后引起煤气中毒事故,按中毒事故处理。

五、附录

应急处置小组通讯录

天然气管道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天津海港燃气有限公司 天然气管道泄漏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预案 天然气管道泄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1。1事故类型 (1)由于第三方交叉工程施工导致管线遭到损坏,发生破裂,导致管道内天然气大量泄漏; (2)管道本体发生腐蚀穿孔,造成天然气泄漏; (3)管道遭不法分子恶意破坏,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 (4)因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导致漂管、悬空、变形或断裂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得事件。 1、2 危害程度分析 (1)天然气管线因周边工程野蛮施工、第三方恶意破坏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管道损坏,大量天然气泄漏,影响了分公司得正常安全生产; (2)大量天然气泄漏,影响管道周边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北京及天津地区正常天然气供应; (3)大量天然气泄漏,导致周边环境污染。 1。3应急处理处置基本原则 坚持快速反应,指挥统一,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公司自救社会援救相结合得原则、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本公司设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作为发生突发事件时得现场处置机构,在应急响应状态下立即组成。站长为应急处置第一责任人。成员由维修员工、加气工组成、2、2 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2、2。1站长应急职责 (1)负责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员工培训与演练; (2)负责管道应急响应程序得启动;

(3)获得事件信息后在第一时间向公司领导报现场情况并随时通报处理过程; 2.2。2副站长应急职责 (1)发生应急事件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周边警戒; (2)配合抢修单位编制抢修方案并上报; (3)配合应急抢修人员按照审批后得抢修方案进行抢修并现场监护; (4)配合修组对抢修得现场进行验收并上报抢修结果、 2、2、3 管道巡线工职责 (1)负责事件处置过程中信息汇报; (2)听从副站长指令,完成应急事件初期得处理; (3)根据管道副站长指令完成对应急事件现场得警戒; (4)负责接应应急抢修队伍与物资进入抢修现场; (5)对应急事件得抢修现场进行监护。 3 预防与预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检验规程》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按照要求检查、整改,不断完善压力管道管理制度。4应急处置 4。1.1 响应程序 事件处置流程 4。2 处置措施 4。2、1巡线工处置要点 (1) 发现天然气管道泄漏后立即上报站领导与分公司调度室;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一、目的: 为保证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控制事态扩大,防止事故蔓延,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保证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得到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尽快恢复经营,特制定此方案。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报警分级 1、一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危险化学品出现大量泄漏,消防沙、围堰、收集池已经完全不能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 2、二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危险化学品出现泄漏状况,消防沙、围堰、收集池能够控制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3、三级报警: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由于危险化学品储存间未定期启动排风扇,导致室内可燃气体浓度上升,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事故报告对象 1、当发生一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科室和部 门负责人。 2、当发生二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科室和部 门负责人。 3、当发生三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科室和部门负责人。 四、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事故报告内容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位置、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量、现场有无人员伤亡、危险化学品泄漏原因、是否有人员被困、联系人名字和电话 五、现场处置方案 1、当可燃气体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疏散作业人员至 所在位置的上风处; 2、当发生一、二级报警时,现场负责人员立即上报环境与安全管理部,并通知 科室和部门负责人;当发生三级报警时,现场人员立即上报科室和部门负责人。 3、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佩戴好防毒面罩及防护服后,采用消防沙、干土、煤灰等 掩埋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4、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六、日常要求 1、危险化学品库房、兑油房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定期启动危险化学品储存室的排风设施,防止危险化学品挥发性气体浓度超 标。 3、对新进危险化学品桶、罐等进行检测,确认无泄漏缺陷后方可入库。 4、员工一定要严格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搬运危险化学品。 5、定期维护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每天检查现场应急救援器材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七、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现场。 3、切断火源,严禁火种,使用不产生火花工具处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4、救护人员应处于泄露源的上风侧,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5、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精品文档

盐酸泄漏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盐酸泄漏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 盐酸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1.2 危险点源 车间盐酸储酸罐、1#、2#线盐酸酸洗槽。 1.3 盐酸泄漏的可能性 1.3.1 由于酸罐及酸管道均为玻璃钢材料制造,强度有限。 1.3.2 酸罐及管道支架均为水泥或钢材外包玻璃钢制成,当外层防腐材料损坏、老化或受受到冲击后,会对基材腐蚀损坏、坍塌、破坏等,导致其容器或管道破裂、泄漏。 1.4 盐酸泄漏的危害性 1.4.1 小量泄漏,导致操作人员皮肤烧烫伤,污水排放超标。 1.4.2 大量泄漏,盐酸雾导致操作人员中毒、窒息、烧烫伤等,并造成周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1.5 事件及事态描述 1.5.1 一级泄漏:小量泄漏点维修或操作人员均可处置,滴在皮肤或其它部位盐酸有大量清水冲洗即可,泄漏残酸加碱中和处理。 1.5.2 二级泄漏:一般较大泄漏需停产、外协整治;受伤人员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立即去医院治疗;泄漏盐酸加碱中和处理。 1.5.3 三级泄漏:特大泄漏事故,需公司或119、120援救;对受伤人员送医院急救、住院治疗,对大量泄漏物进行围堵、加碱中和。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任现场应急抢险总指挥)车间主任—梁建信 副组长:(任现场应急抢险副总指挥)车间HSE管理员—李海荣 抢险组:设备、电气管理员—梁云、汝晓育 当班调度—张小龙、陕贵平、殷鹏飞

酸洗、连续线各班班组长—王圣良、王兴辉、贺新利、豆唯 酸洗、连续线各班质量员—高小舟、张光源、张永胜、岳岗 酸洗、连续线各班安全员—司卫东、韩工昌、陈科龙、魏超 维修工—武警洲、胡竣竑、李凯江、刘允。 救护组:酸洗、连续线各班班组长—杨永红、张文英、李宪军、张永胜 维修班班长—肖强 报警组:现场总指挥或其他负责人、质量员等。 2.2 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2.2.1 指挥人员职责:组长—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抢险指令,险情判别排查;组织现场各小组进行抢险、疏散、救助及通讯、联络;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抢救工作经验教训。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实施应急抢险救援的各项具体工作。 2.2.2 抢险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现场危险品搬运、危险点源排查处置、人员撤离、救援设施故障排除、设立警戒区域等。 2.2.3 救护组职责:负责对现场烧烫伤、中毒窒息、跌打损伤人员进行急救处置,协同120急救人员护送伤员。 2.2.5 报警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报警、救援引导、通讯联络,随时向上级领导或部门告知事故发展动态、救援进程等。 3 应急处置 3.1 应急处置原则 以防为主,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早报告,第一时间控制、严防事态扩大。班组能处置,报告车间,但不扩大。车间接警后,应急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当无法控制势态时,立即向上级报告救援。 3.2 应急处置程序 班组级处置为一级应急,车间备案记录,总结教训。车间级处置为二级应急,现场总指挥启动“盐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各应急人员根据预案分工和要求,尽快进入岗位,履行职责。 3.3 应急处置流程图 3.4 各流程职能 3.4.1 目击者和应急组织:关键词—立即报警应急控制视情求救现场恢复

丙烷泄漏事现场处置方案

丙烷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丙烷 英文名:Propane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187.6 相对密度(水=1):0.58/-44.5℃(比水轻) 沸点(℃):-42.1 相对密度(空气=1):1.56 (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53.32/-55.6℃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临界温度(℃):96.8 临界压力(MPa):4.25 燃烧热(KJ/mol):2217.8 最小引燃能量(mJ):0.25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 级:甲 闪点(℃):-104 爆炸下限(V%):2.1自燃温度(℃):450 爆炸上限(V%):9.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 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速度:0.45m/s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2、扩散性 (1)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遇明火引着回燃; (2)丙烷液态变为气态时迅速扩散,形成高浓度区,与火源引发燃烧爆炸。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属微毒类 健康危害:1%丙烷,对人无影响;10%以下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在较高浓度的丙烷、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 4、带电性 本品在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三、应急救援 1、防护措施 (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消防水枪掩护; (2)进入轻危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编号:SM-ZD-73111 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员工发现危化品泄漏时,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露污染区。如果泄漏物是易燃品,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并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 2、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大量泄漏,值班领导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要保护、控制好现场。 3、泄漏的控制 如果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来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如果是容器发生泄漏,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补裂口,制止进一步泄漏。 另外,要防止泄漏物扩散,殃及周围的建筑物、车辆及人群,万一控制不住泄漏,要及时处置泄漏物,严密监视,

盐酸泄漏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山东XX石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演练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演练方案 一、演习题目: 盐酸储罐管线泄露 二、演习时间: 2012年6月30日上午9:30 三、演习地点: 一车间 四、演习部门和单位: 安全科、生产科、保卫科、办公室、一车间 五、演习机构 总指挥:郭丽强 副总指挥:翟忠吉 应急人员:徐延新、翟志国、刘玉成、赵珊等 六、演习指挥部设置: 按照当时风向,指挥部设置在演习地点上风向(设置标示牌)。 七、演习目的: 1、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 2、检验设备泄漏事故状态下,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3、提高职工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全员应急意识。 八、演习依据: 《山东xx石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九、演习规则: 演习规则是指为确保演习安全而制定的,演习安全既包括演习参与人员的安全,也包括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确保演习安全是演习策划过程中的一项

极其重要的工作。 1、参与演习的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域,不得指挥他人进入危险区域。 2、演习过程中不得把假想事故、情景事件或模拟条件错当成真,特别是在可能使用模拟的方法来提高演习真实程度的地方。 3、演习不应在极端的气候条件进行,不应为了演习需要的情景而污染环境或造成其他危险。 4、参演的应急响应设施、人员不得预先启动、集结,所有演习人员在演习事件促使其做出响应行动前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5、演习过程中若发生真正紧急情况时可立即终止、取消演习的程序,迅速、明确地通知所有演习人员从演习转到真正的应急救援工作。 十、演习准备: 1、现场模拟准备:在模拟事故现场悬挂红旗做泄露标记。 2、现场指挥部、观摩区、紧急撤离等指示牌。 3、堵漏工具、空气呼吸器、防护服等应急物资。 4、演习人员统一着工作服,佩戴防毒面具。 十一、演习步骤:

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理方案

天然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方案 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比空气轻。如发生泄漏能迅速四处扩散,引起人身中毒、燃烧和爆炸。天然气泄漏时,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25%时,可导致人体缺氧而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可表现呼吸麻痹、昏迷、甚至死亡。在处理天然气泄漏时,应根据其泄露和燃烧的特点,迅速有效地排除险情,避免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排除险情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先防爆,后排险”的指导思想,坚持“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处理原则,设备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车辆通行和禁止一切火源,严禁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严禁使用金属工具,以免碰撞发生火花或火星。灵活运用关阀断气、堵塞漏点、善后测试的处理措施。 一:天然气大量泄漏的处理 泄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误操作引起的泄漏;由于设备、管线腐蚀穿孔、损坏引起的泄漏;由于密封老化引起密封失效,从而导致设备外漏;压力表损坏和管道破裂。 当站场出现输气设备、设施误操作、故障而引起站内天然气大量泄漏等由抢修部门进行紧急处理。能过站内阀门进行气流隔断,不必动用封堵设备。 1:自动或人工手动切换,放空站内管线气体。 2:根据现场情况,现场拉响警铃,人工手动关闭进站阀

和出站阀、打开站内所有手动放空阀、开始对站内进行事故初步控制。 3:事故初步控制阶段。 (1)如果只是天然气泄漏,没有火灾,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初步控制: ①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测站场天然气浓度,确定泄漏点,并做标记,设置警戒区。 ②站内设施、设备、照明装置、导线以及工具都均为防暴类型。 ③如室内天然气漏气漏气时,应立即关闭室内供气阀门,迅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 ④禁止一切车辆驶入警戒区内,停留在警戒区内的车辆严禁启动。 ⑤消防车到达现场,不可直接进入天然气扩散地段,应停留在扩散地段上风方向和高坡安全地带,做好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着火爆炸事故,消防人员动作谨慎,防止碰撞金属,以免产生火花。 ⑥根据现场情况,发布动员令,动员天然气扩散区的居民和职工,迅速熄灭一切火种。 ⑦天然气扩散后可能遇到火源的部位,应作为灭火的主攻方向,部署水枪阵地,做好对付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准备工作。

盐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盐酸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盐酸;氯化氢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主要用途:用于处理因生产导致的污水。 熔点(℃):-144.8(纯) 相对密度(水=1):1.20(比水重)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30.66/21℃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未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2、扩散性 本品能流淌,其有毒蒸气能扩散。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三、泄漏处置 1、盐酸泄漏后,作业人员或目击者迅速向值班负责人或生管部负责人报告; 2、生产员工必须穿戴好耐酸碱的鞋子、手套、防毒口罩和护目镜; 3、使用干沙,用于吸附地面的盐酸(沙子必须保持干燥); 4、收集吸附过盐酸的沙子(沙子含有盐酸),必须当做危废处理; 5、使用PH测试纸,测试泄漏处的地面是否呈弱酸; 6、如PH测试纸,测试呈弱酸性,则可恢复生产(地面必须保持干燥)。

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车间级应急处置程序 车间主任或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向公司安全办公室报告,车间主任按照应急处置程序指挥先期处置工作。事故现场指挥一般应按以下程序开展工作: 1、现场指挥立即对严重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并及时向公司安全办公室通报, 随时汇报事故抢险救援情况。 2、在现场指挥的领导下,现场抢险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如原应急程序不能满足事故处置需要,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现场抢险人员重新制定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如果泄漏程度属于本部门不可能处置的,应优先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待上级事故应急救援人到达现场后配合开展好救援工作。 二、企业级应急处置程序 公司安全办公室接到事故情况报告后,如判断发生了4级以上氨泄漏事故的,立即依次报告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成员通报。启动氨泄漏应急预案后,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总指挥)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或指定现场总指挥,领导现场抢险救援工作。现场总指挥和其他人员到达现场后,按照以下程序开

展工作: 1、立即接管现场抢险救援的指挥权,对事故进行处置,事故单位应急人员自动成为企业各事故应急小组的组成部分 2、现场指挥部应对现场指挥所进行检查,确保通讯畅通和抢险救援人员所在地的安全,防止伴生/次生事故即二次事故的发生。 3、现场总指挥立即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如判断发生Ⅱ级以上事故,依靠公司应急队伍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向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总指挥)请示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扩大应急行动由应安全导小组决定,并由安全办公室向集团公司安全办公室请求支援。实施扩大应急时,单位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设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4、在现场总指挥的领导下,现场抢险组等应急小组按照已制定的各自职责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5、企业现场总指挥待集团公司安全办公室应急工作组到达现场后移交指挥权,服从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 三、资源调度程序 当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根据氨泄漏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由应急办公室按照事故等级通知各抢险救援小组,同时

燃气泄漏应急处置预案

食堂天然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xxxxxx幼儿园

食堂天然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食堂是全园唯一使用天然气的场所,为保证全园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园内财产安全,结合幼儿园实际特制订xxxxxx幼儿园食堂天然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一、食堂天然气使用现场基本情况 1.使用天然气的设备共两个:天然气炉灶(两个接口)和燃气蒸车(1个接口),共计三个燃气接口。 2.食堂内外的消防设施:食堂外备有消防栓1套、4公斤干粉灭火器2具,食堂内备有4公斤干粉灭火器1具,均能正常使用。 二、预防食堂天然气系统发生事故的措施 1.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天然气双灶及蒸车有专人使用、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使用。 2.要求食堂人员每天进厨房第一件事必须是开窗通风,并且用便携式燃气报警器检测燃气接口,确定无泄漏方可启动电源及其他设备。 3.厨房人员要求熟练掌握燃气报警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闲杂人员严禁进入厨房。 5.使用燃气设备时,应注意通风换气,且人不得远离,以防引发意外情况,甚至造成事故。 6.当遇意外停气时,必须及时关闭燃器具自身阀门和燃器具前阀门,待供气恢复正常时方可使用;不使用后,必须检查燃器具自身阀门和燃器具前阀门是否关好,做到人离阀关。 7.严禁在燃气设施附近堆放易燃、易爆等物品。 8.按规定方法使用合格专用燃气胶管,为防鼠患,使用保护胶管的套管(套

管为金属性管或带增强金属网或纤维网软管),胶管按规定期限更换。 9.注意对燃气设施的保护,不要擅自拆除、改装、移动、包装燃气设施。 10.应积极协助和配合天然气公司对户内外燃气设施的检查、维护、抢修等工作。 11.保持灶具清洁,燃烧器上的火孔应随时去污,保持灶面清洁,燃气畅通,保持良好的受热状态。 三、发现燃气泄漏时处置方法: 1.迅速关闭燃气总阀,让门窗全开保持空气流通 2.立即到户外安全距离拨打xxxxx报修电话,通知xx天然气公司派人处理; 3.熄灭一切火种并严禁开关任何电器或使用室内电话; 4.若事态严重,厨房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同时通知园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安排全园师生疏散到安全地带,拨打119报警。 5.园方立即封锁现场,禁止闲杂人等及车辆靠近。 四、报警及通讯方式 1.报警方法:食堂天然气系统一旦突发事故,工作人员立即向园长、食堂管理人员、天然气公司、消防队报警。园长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情况启动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2.电话报警内容:泄露部位、泄漏量、有无人员伤亡、现场风向等。 3.报警电话 物业报修电话:xxxxxx消防大队:119 xx天然气公司:xxxx xxxxxx幼儿园 2016年7月

丙酮泄露现场处置方案

丙酮泄露现场处置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乙酰丙酮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爆炸、火灾、环保、中毒事故 事故发生地点:醋酸裂解平台 危害程度:造成装置设备损坏,现场作业人员伤害,危及社会道路上人员和车辆安全 可能出现的征兆: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CO有毒气体报警仪报警 2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装置主管 成员:工艺员、设备员、安全员、工段长、操作人员 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⑴发生事故时,负责报警和应急救援信息传递,事故信息向公司应急联动中心和公司领导汇报; ⑵负责应急现场内部人员、应急器材配置、应急救援人员的调动和指挥; ⑶指导员工疏散并实施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措施,救护受伤人员,清点区域内人员数量; ⑷控制和制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如事故无法控制有扩大趋势应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启动应急预案; ⑸协调事故后恢复生产工作和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⑹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配合事故的调查; ⑺协助本方案演练的实施和方案的完善工作。 3应急处置 按照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拨打119、120、110、总调的电话。 通知裂解控制室,立即停止乙酰丙酮生产,切断乙酰丙酮输送管道进出口阀门。必要时生产装置作紧急停车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组织人员对泄漏点周围环境予以控制。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及时按事故报告的原则向公司应急联动分中心和厂领导如实进行事故信息的报告。 如事故无法控制有扩大趋势应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注意事项 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

盐酸泄漏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措施

盐酸泄漏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措施 (一)疏散与隔离 发生盐酸泄漏后,应立即疏散现场的无关人员,隔离毒物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物的大量泄漏,应立即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并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决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和疏散方向。影响环境的污染区的确定一般由环保部门根据现场毒物测定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确定。由公安部门实施隔离和警戒。 (二)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 盐酸泄漏环境中的电源和火源常常会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如果泄漏物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要对整个毒物泄漏区域内控制电源和禁止各种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三)保护应急人员 按下列原则对应急人员进行保护: 1.进入盐酸泄漏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人员均必须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训练,应对泄漏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2.在进入现场之前,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穿(佩)戴防护装备前,应认真对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特别是要有专人对呼吸器的压力参数及阀门等进行检查; 3.应当详细记录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紧急撤离时应进行点名;

4.严禁单独行动; 5.现场应准备特效解毒剂和其它急救医药用品,并有医护人员待命; 6.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四)现场毒物监测 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毒物进行定点和不定点的监测,以及时掌握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并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保证现场检测的准确性,应加强环保、卫生和消防等部门通力协作,必要时,还可请防化部门支援。 (五)泄漏控制 1.切断泄漏源 (1)对小容器泄漏,可将泄漏部位转向上,移至安全区域,然后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注射密封胶等方法处理; (2)对大容器泄漏,一般是边将物料转移至安全容器,边采取适当的方法堵漏。 (3)对钢瓶泄漏,必须由专业人员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操作时要注意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

天然气泄漏事故处理方案

天然气泄漏事故处理方 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具有易燃、可燃气体的双重性,比空气轻。如发生泄漏能迅速四处扩散,引起人身中毒、燃烧和爆炸。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时,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25%时,可导致人体缺氧而造成神精系统损害,严重时可表现呼吸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天然气爆炸极限为5%--15%,也就是说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占5%--15%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一、泄漏的原因: 1、阀门垫片损坏,出现裂缝,引起泄漏。 2、压力表损坏。 3、管道破裂。 二、天然气泄漏事故处理方案 在发现天然气泄漏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长,班长快速上报车间主任,车间逐级汇报调度、分公司领导等各级相关负责人。汇报一定时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在处理天然气泄漏时,应根据其泄漏和燃烧特点,迅速有效地排除险情,避免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在处理天然气泄漏,排除险情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先防爆,后排险”的指导思想,坚持“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处理原则,灵活运用关阀断气,堵塞漏点,善后测试的处理措施。 1.处理天然气泄漏事故的指导: 1)天然气的性质和泄漏规律:扩散的气体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燃烧和爆炸。一旦发生爆炸,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在处理泄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防爆重于排险的思想。 由于现场人员走动,铁器摩擦等因素易产生火花,势必造成扩散的天然气燃烧爆炸,不仅排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周围的建筑物将遭到毁坏。 2)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严禁车辆通行和禁止一切火源,如禁止开关泄漏区电源。 3)在发生天然气泄漏时一定要尽可能将天然气浓度控制在爆炸点浓度之内。 2.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处理方法 1)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首先应及时通知川垣燃气站人员,关闭通往厂区的天然气主阀,车间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主要任务是关掉阀门,切掉气源。

酸碱泄露现场处置方案

化学水处理酸碱泄露 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危险性分析 当热电厂化学水处理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2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当热电厂化学水处理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伴随部分酸碱泄漏、造成人员身体健康、环境污染等事故。 当热电厂化学水处理发生酸碱泄漏事故时,对能源造成的影响:会造成酸碱损失增加经济成本。 2.工况简述 热电厂化学水处理水处理专业酸碱罐位于水处理酸碱贮存间,酸、碱罐各2台为圆柱形内衬胶容器,容积约为50m3,罐体外侧装有液位计,罐顶装有排气阀,以便及时排除罐内气体。 3.事故特征 3.1 事故可能发生在水处理酸碱系统。 3.2 酸碱系统发生严重泄漏时,有可能造成酸或碱大面积泄漏,由于气体弥漫,严重时会造成人员呼吸系统受伤害和环境破坏。 3.3 运行人员未按要求进行巡检;或没有及时发现酸碱罐出口门阀兰泄

漏等;都可能引起事故发生。 3.4 事故发生前可能出现轻微酸雾及碱雾的征兆。 4.应急组织与职责 4.1基层部门现场应急自救的组织形式和人员构成情况 为应对热电厂化学水处理水处理酸碱泄漏事故时造成的突发性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生产应急指挥系统正常运作,成立热电厂应急指挥小组。 总指挥:当值值长 应急行动组组长:当值班长 应急行动组成员:当值水处理岗位可临时离岗的人员 4.2现场应急自救组织机构、岗位员工的具体职责 4.2.1总指挥:当值值长为指挥机构总指挥,总指挥负责事故应急时的总体工作,负责热电厂内各车间之间的协调工作,负责事故情况下各应急小组的指挥与协调工作;当热电厂领导到场后将总指挥权交予热电厂领导。 4.2.2应急行动组:当值水处理班长为现场应急行动组组长,运行人员在应急处理时统一听从应急行动组长命令,应急行动组听从总指挥命令;应急行动组负责灾害初期的应急处理及事故报警、联络工作。 5.应急处置 5.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以人身安全为首要前提,不要盲目、慌乱,造成事故扩大化。进入现场时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并及时汇报领导和寻求救援。应急处置过程中把握三个原则:消除事故根源、限制事故发展、保证事故现场与正常设备相隔离。 5.2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5.2.1当班员工发现高位酸碱系统有泄漏现象后,立即通知当班班长。 5.2.2当班班长接到汇报后,立即汇报当值值长,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

盐酸泄漏应急预案

盐酸泄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企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本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此预案适用于水厂发生盐酸泄露而引起的工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身体伤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盐酸泄漏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1、盐酸泄漏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单位统一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单位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①组长: ②副组长: ③成员: 四、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1、在发生盐酸泄漏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2、根据事态发展,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协助组织行动。 3、组织此类事故应急演练。

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 1、抢险抢修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现场抢险、抢修或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抢险救护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及时抢救受害人员,负责联系伤员的现场医疗及运送,负责内部人员疏散、隔离。 3、抢险处理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抢险救援结束后,处理组人员要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防止再次事故的发生。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1、盐酸发生泄漏后,被盐酸喷洒或者是溅到身上的人员应立即用紧急冲洗装置冲洗并尽快脱离现场,并向值班室及指挥小组报告事故基本情况。 2、指挥小组成员接到汇报后,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启动本预案,如需要,立即启动。

3、应急救援原则:坚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实施急救和安全转移,减少事故损失。 4、必要时要停产及时疏散其它相关人员,避免给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5、各应急救援小组要各负其责进行抢险救援行动。 六、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一定要做到自我防护,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用具佩戴好防毒面具等。 2、现场医疗急救要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 七、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将救援工作情况做出总结。 附件:现场救护方案 由于盐酸为强酸性腐蚀物品,并且在高浓度下对人体有烧伤的可能,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因此,被盐酸喷洒或者是溅到身上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同时离开泄漏现场。如果溅到眼睛内,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并送医务室急救。 一、泄漏控制 A、泄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穿防酸服、防酸碱雨鞋,戴全防护面罩。 2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八项措施

编号:SM-ZD-10715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八项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 八项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发生泄漏时要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2)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3)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4)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

氧气泄露应急处置方案

编号:SM-ZD-75594 氧气泄露应急处置方案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氧气泄露应急处置方案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潄加剧;严重时刻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再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爆炸危险:本品助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液氧温度为-30度,直接接触会造成冻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

居民用户端燃气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居民用户端燃气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居民用户端因为燃气设施设备操作不当、燃气设施设备质量、管材质量、胶管老化脱落龟裂等原因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为了能迅速、有序、有效地控制险情,确保用户端燃气零泄漏,将损失降到最低,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处置预案。事故大多发生的季节为春冬季,由于用户关窗关门,屋内不通风,形成了密闭空间,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没能处理及时,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此应急过程涉及应急抢险组、安全警戒组、疏散救护组、安全监督及事故调查组、后勤保障组,其相应职责参见通用部分。 (三)应急处置流程 1、接警人员接到报警时要问清楚具体位置、泄漏情况、用户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 2、指导用户关闭进气阀门,打开门窗进行通风,严禁启闭电器开关和动用明火,根据燃气浓度的大小,告知用户前期处置办法(具体处置办法参考用户前期处置卡)如浓度较大,撤离到室外,敲门通知周围邻居,禁止使用门铃或电梯,在门外接应维抢人员。接警人员立即填写维修单,交给应急抢险组组长,如组长不在,电话告知,由应急抢险组组长汇报给应急小组组长,并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启动客服中心突发燃气泄漏处置预案。各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员工准备防爆工具、防爆对讲机、检漏仪、肥皂水、钢制扳手、放散管、点火器、黄油、软管等抢修物资赶赴现场。 3、现场处置的程序:

(1)应急抢险组达到现场应询问用户具体情况,然后检测、复核用户前期处置的有效性;如无效则先进行前期处置(关闭表前阀、开窗、禁火)。应急抢险组人员根据用户提供的情况,初步判断泄漏原因和部位,告知用户抢修时应注意的事项。 (2)前期处置的有效(现场已无泄漏浓度)处理 应急抢修人员由表前阀向后顺气流方向进行检查,必要时通过气密实验查找漏点,确认漏点后进行相应处理。 (3)现场泄漏浓度超标(爆炸下限20%)的处理 当泄漏点明显,应急抢险人员应关闭泄漏点前端阀门,向上级应急报告求援,安全警戒组和疏散救护组组织漏点周边人员撤离,禁火,开窗放散,在漏点周边监测并警戒,待援。当泄漏点不明,应急抢修人员应关闭立管阀门,向上级应急报告求援,组织撤离,禁火,检测,探边,警戒,待援。 (4)现场有泄漏,浓度不超标的处理 应急抢修人员应检测并监控浓度,由表前阀(含阀)向前逆气流方向进行检查,确认漏点后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关闭立管阀门处理。 当上述方法没有发现漏点,应急抢修人员应及时查看检测浓度的变化情况: 浓度降低,按(2)中处置方法处理。 浓度升高,按泄漏点不明情况处理。此时应急抢修人员应扩大探边范围,必须考虑泄漏源来自上下左右周边邻里、地下窜入的可能性。(5)特殊情况的处置: 居民倾倒液化气残液引发的误报 当现场弥漫燃气气味,但现场检测和监控却没有单位所供应燃气的浓度。此时应急抢修人员(或由用户)应报告当地消防或公安部门复查

盐酸泄漏事故说明及现场处置方案

10.9号制粉车间溶铟工序-盐酸挥发事故说明 一:事件经过 2018.10.09号下午14:15分左右投入24公斤铟花,开盐酸罐阀门加入盐酸,阀门打开时,盐酸缓慢加入,未发现异常,2分钟后,再未变动阀门的情况下,盐酸加入速度突然增大,玻璃釜内反应剧烈,之后关闭盐酸阀门,打开玻璃釜上口排压,制粉车间大量盐酸烟雾,打开空调、强排风排气,之后上报李总,在李总指挥下,穿戴防毒面具,进入车间检查,3-5分钟内,车间烟气散去,安全排查,确认安全;2小时后,继续加入盐酸溶铟。 二:紧急措施 1:关盐酸阀门 2:打开溶解釜盖排压 3:开空调、强排风 4:上报领导,排除隐患 5:后续安全隐患排查 三:事故原因 1:玻璃釜内加入铟花过多(24Kg); 2:盐酸阀门开启过大。

盐酸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一、泄漏处理 1. 少量泄漏 采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质围圈覆盖并收集泄漏物(如沙子、泥土)将泄漏物放在空置的容器中等待处理。 2.大量泄漏 采用围堤、覆盖、收容等方法,并采用以下措施: (1)立即上报领导:启动水源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将受伤人员救出危险区,组织人员撤离,消除事故隐患,打开空调及强排风。 (3)紧急疏散:事发当值人员要建立警戒区,将与事故无关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4)组织急救: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送至医院就医,防止发生继发性伤害。 3. 泄漏处理时注意事项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器具。 (2)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 (3)应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 二、灼伤处理方案 1、化学性皮肤烧伤处置 (1)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腐蚀的衣服、鞋袜。 (2)灼伤处先用布擦拭干净,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 (3)视灼伤情况送医院治疗。 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 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苏打等药品),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