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企业绩效评价

第四章企业绩效评价
第四章企业绩效评价

第四章企业绩效评价

【考情分析】

2015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内部转移价格,平衡计分卡

2016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2017 指标权重;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

主要考点基于财务的绩效评价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

涉及分值5-10分。

考查方式结合案例资料,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考试预测从历年考题情况来看,难度并不大,注重对知识点本身的考核。在准备2018年的考试时,除了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外,还需要加强对相关计算的掌握。

PART 01 绩效评价概述

PART 02 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

(一)结果类指标 P184

1.投资资本回报率:息前税后利润/投资资本

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3.经济增加值回报率:EVA/平均资本占用

4.息税前利润:EBIT=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5.自由现金流:经过活动净现金流-付现资本性支出

(EBIT-I)(1-t)=NI

EBIT=NI/(1-t)+I 税前利息费用

EBIT(1-t)=NOPAT=NI+I(1-t)=息前税后利润

教材:息前税后利润=净利润+利息费用

注:理论上这里的利息费用应该是税后利息费用,但教材未做区分(二)动因类指标

1.资本性支出

2.单位生产成本

3.产量

4.销量

5.客户满意度

6.员工满意度

PART 03 经济增加值法

一、经济增加值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经济增加值法,是指以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为核心,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注重价值创造,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优点:

(1)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2)实现了企业利益、经营者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统一,激励经营者和所有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3)能有效遏制企业盲目扩张规模以追求利润总量和增长率的倾向,引导企业注重长期价值创造。

缺点:

(1)仅对企业当期或未来1~3年价值创造情况的衡量和预判,无法衡量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

(2)计算主要基于财务指标,无法对企业的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等的企业,其会计调整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各不相同,计算比较复杂,影响指标的可比性。

二、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与应用

(一)经济增加值的含义

(二)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效果

1.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3.激励经营管理者,实现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

4.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主业,优化资源配置

PART 04 平衡记分卡

一、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及优缺点

(一)平衡计分卡的含义

1.顾客层面

2.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3.学习与成长层面

4.财务层面

(二)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

1.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战略目标逐层分解并转化为被评价对象的绩效指标和行动方案,使整个组织行动协调一致;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确定绩效指标,使绩效评价更为全面完整;将学习与成长作为一个维度,注重员工的发展要求和组织资本,信息资本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量比较大,操作难度也较大,实施成本高;各指标权重在不同层级及各层级不同指标之间的分配比较困难,且部分非财务数据的量化工作难以落实;系统性强,涉及面广,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企业全员的参与和长期持续地修正与完善,对信息系统、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战略地图及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的制定程序

(一)战略地图

(二)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的制定程序

1.制定企业级指标体系

2.制定所属单位(部门)级指标体系

3.制定岗位(员工)级指标体系

三、平衡计分卡体系设计

(一)财务维度

1.资产负债率

2.总资产周转率

3.资本周转率

(二)客户维度

1.市场份额

2.客户获得率

3.客户保持率

4.客户获利率

5.战略客户数量

(三)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1.交货及时率

2.生产负荷率

3.产品合格率

4.存货周转率

5.单位生产成本

(四)学习成长层面

1.员工流失率及员工保持率

2.员工生产率

3.培训计划完成率

四、平衡计分卡指标的权重与目标值

(一)平衡计分卡指标的权重分配

(二)平衡计分卡绩效目标值

五、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应用

(一)各个层面的指标间具有因果关系

(二)结果计量指标与绩效动因相关联

(三)与财务指标挂钩

案例分析知识点(2018年更新,第四章第一节P168)

【企业绩效评价层次】

企业层面:对包括母公司在内的企业集团的绩效评价。评价范围最广、内容最多、指标最全、评价边界相对清晰。

部门层面:在公司内部按照业务单元、地域分布等标准将企业整体划分成多个子绩效评价对象,并对其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

个人层面:按领导层次和一般员工层次划分,领导层次与企业层面的绩效评价分不开,而对员工的业绩评价,涉及人力资源管理。

【评价角度】

外部视角:针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绩效评价采用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及市盈率、市净率等市场价值指标。

内部视角:管理视角的绩效评价,既可采用贡献毛利、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自由现金流、EVA等财务指标或价值指标,也可采用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等级、送货及时性等非财务指标。

【案例分析题】(2018年新增例题)

D公司是一家位于北京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多家子公司。2017年年末公司年报显示,当年净利润16亿元,与年初预算12.5亿元相比,超额完成预算。

为了能够总结经验,继续提高企业的业绩,D公司决定从企业层面、部门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绩效评价,分别从流动比率、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以及贡献毛利、息税前利润、EVA等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子公司经理层的年薪直接与EVA考核结果挂钩。

同时,改革组织机构、撤销原集团总部的生产部、成立新的事业部,将当地几个企业的直接经营权从集团总部职能体系中剥离。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判断D公司采用的评价角度类型,并说明理由。

2.简述企业绩效评价的功能。

『正确答案』第四章第一节P169-P170

1.D公司采取了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或财务视角和管理视角)。

理由:流动比率、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是外部视角(或财务视角)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而贡献毛利、息税前利润、EVA等财务指标是内部视角(管理视角)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2.企业绩效评价主要具有价值判断功能、预测功能、战略传达与管理功能、行为导向功能。

案例分析知识点

【关键绩效指标法】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一般可分为结果类和动因类两类指标。

结果类指标是反映企业绩效的价值指标,具体计算如表所示:

>>投资资本回报率=[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支出]/投资资本平均余额

其中:投资资本平均余额=(期初投资资本+期末投资资本)/2

投资资本=有息债务+所有者(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经济增加值回报率=经济增加值/平均资本占用×100%

>>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自由现金流=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付现资本性支出

动因类指标是反映企业价值关键驱动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资本性支出、单位生产成本、产量、销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

【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是上市公司,2017年年末的股份总数为900万股。该公司有关数据如下:

公司2017年年初的有息负债总额为1500万元,股东权益总额是有息负债总额的2倍,年末所有者权益增加30%,2017年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40%,2017年利息费用共计200万元。

201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9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公司2017年的息税前利润、投资资本回收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正确答案』第四章第二节P184

2017年年初的股东权益总额=1500×2=3000(万元)

2017年年初的投资资本=1500+3000=4500(万元)

2017年年末的股东权益总额=3000+3000×30%=3900(万元)

2017年年末的投资资本=3900/(1-40%)=6500(万元)

税前利润=900/(1-25%)=1200(万元)

息税前利润=1200+200=1400(万元)

投资资本回报率=(900+200)/[(4500+6500)/2]×100%=20%

净资产收益率=900/[(3000+3900)/2]×100%=26.09%

案例分析知识点(第四章第三节P189,2018年更新)

【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衡量的是企业的经营盈利情况;平均资本占用反映的是企业持续投入的各种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反映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平均成本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反映了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

率,计算公式如下

Kwacc=Kd×(DC/TC)×(1-T)+Ks×(EC/TC)

TC代表资本占用,EC代表股权资本,DC代表债务资本;T代表所得税税率;Kwacc代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d代表债务资本成本,Ks代表股权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成本是企业实际支付给债权人的税前利率,反映的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债务融资的成本率。如果企业存在不同利率的融资来源,债务资本成本应使用加权平均值。

股权资本成本是在不同风险下,所有者对投资者要求的最低回报率。通常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计算公式为:

Ks=Rf+β(Rm-Rf)

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预期回报率,Rm-Rf为市场风险溢价。β是企业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的风险指数。

2016年12月28日,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案例分析知识点(第四章第四节P192)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构建时,应注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的平衡、企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的平衡。

在财务维度上,可使用基于成本、财务和价值的绩效评价方法,利用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衡量;

在客户维度上,可使用市场份额、客户获得率等指标衡量;

在内部业务过程维度,可使用交货及时率、生产负荷率等提标衡量;

在学习与成长维度,可使用员工生产率、培训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进行衡量。

【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手机生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将利润作为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但近年来,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股票价格低迷,公司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增加,资本成本上升。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公司董事会决定召开会议讨论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以及业绩评价方法。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转变财务战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变为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并确定以经济增加值作为其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公司确定的2017年目标经济增加值为2500万元。

财务部经理:目前正在进行2017年财务规划,具体资料如下:

(1)2017年预计销售收入在2016年3000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10%,2016年公司净利润2500万元,平均资产总额10000万元,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800万元。预计2017年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不变,并且平均无息流动负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也不变。

(2)公司为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2017年拟投入费用化的研发支出600万元(研发支出在计算EVA时不作为当期费用扣除)。

(3)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60%(有息债务资本)/40%(权益资本),2017年将继续维持。在该资本结构下,公司有息债务资本的平均利率为5%。

(4)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10%。

战略部经理:我们公司一直以来过于关注财务指标而忽略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存在的缺陷性使得我们无法全面准确地考核公司的业绩,建议建立一套绩效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订单处理速度、员工保留率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公司寄希望于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竞争力。

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总经理的观点,简要说明相对于其他业绩评价方法,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好处。

2.根据财务部经理的观点,计算甲公司2017年的经济增加值,并判断该公司能否实现目标。

3.简述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包含哪四个层面?根据战略部经理的建议,资料中列举的各项考核指标分别属于哪个层面?

『正确答案』第四章第三节P188;第四章第四节P195-197

1.相对于会计利润指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来进行业绩评价,至少有三个好处:

(1)经济增加值考虑了所使用资本的全部成本,将占用资本的成本作为指标计算的减项,有利于更加关注资本的使用效率;

(2)通过对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调整,鼓励企业加强创新性投入,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出经营层的业绩;

(3)通过对占用资本的调整,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企业的战略意图。

2.2017年平均资产总额=10000×(1+10%)=11000(万元)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800×(1+10%)=1980(万元)

平均资本占用=11000-1980=9020(万元)

平均债务资本=9020×60%=5412(万元)

利息支出=5412×5%=270.6(万元)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发费用)×(1-所得税税率)

=2500×(1+10%)+(270.6+600)×(1-25%)=3402.95(万元)

经济增加值=3402.95-9020×10%=2500.95(万元)

由于预计的经济增加值高于目标经济增加值(2500万元),

因此,能实现目标。

3.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包含四个层面:财务层面、顾客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学习和

成长层面。

资料列举的各项考核指标中:

属于财务层面的指标有销售收入;

属于顾客层面的指标有市场占有率;

属于内部业务过程层面的指标有订单处理速度;

属于学习和成长层面的指标有员工保留率。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进步,国内管理层对绩效评价的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注重财务目标完成转为整体经营成效的提升。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经营者思考如何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人员等一系列问题。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将公司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的管理体系,被企业决策者予以高度的关注。 一、绩效评价概述 要讨论绩效评价的方法,必须理解绩效评价的含义,它首先不应该被错误地认为是一年一次的形式化填表工作,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管理者和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达成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其次企业管理人员把绩效评价定义为一种衡量、评价、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正式系统,以此来揭示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及其未来工作的潜能,从而使员工本身、组织及至社会都受益。从这一角度而言,绩效评价是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更是企业发展中的一把不可或缺的“双刃剑”。 二、绩效评价的内容 绩效评价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问题,绩效评价的内容也就是绩效的内容。绩效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最后我们都可以归结为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三个方面。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员工在一特定时间内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工作效率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企业及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资源包括时间资源、物质资源、资金、设备、信息知识资源及人力资源等等。自然资源包括自身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等。工作效益是员工的工作给公司创造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包括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包括对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改善,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良性影响等。 通过对以上绩效评价内容的恰当评价,我们就可以得出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绩效考核结果,以达到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未来的成就感的目的。

物流运输企业绩效评估报告书

运输企业评估报告书 被考核公司宁波市XXX运输有限公司类型运输配送型企业部门运输部考核公司宁波台晶有限公司职位物流经理部门物流部企业简介: 宁波市XXX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12日,是宁波市一家综合物流公司。公司占地2100平方米,其中有四个仓库,仓储面积合计1500平方米,利用仓储配送系统进行管理,公司拥有封闭式厢式货车(4.2米-9.6米,12.5米-17.5米)等各种专业配送车辆80 余辆,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公司通过专业的运输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实时信息,先进的项目管理体系(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服务。 公司立足国内行业发展前沿,借鉴国际先进物流理念,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客户不断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持续提高服务质量,以支持客户的长远发展。公司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为本地区优势行业的高端客户提供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与其构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完善和扩充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满足高端客户全方位需求。 一、功能指标评估 序号评估指标相对重要性 评估评估指标 评估结果 (总分5分) 1 客户服务水平 5 缺货频率、送货出错率、顾客满意度、 平均交货期、订单处理时间、准时送 货率、交货柔性、订单完成稳定性、 顾客保持率、每个顾客服务成本、信 息沟通水平、事后顾客满意率 4.3 2 配送功能 4 配送安全性、配送成功控制、产品可 得性、检货准确率 4.2 3 运输功能 5 运输能力、正点运输率、运输经济性、 运输车辆满载率、运力利用率、在途 时间、运输准确率、商品损坏率 4.3 4 库存功能 4 库存能力、库存周转率、收发货物能 力、库存结构合理性、库存准确率、 预测准确率 4.2 5 流通加工功能 2 工艺合理性、技术先进性、流通加工 程度、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4.0 二、经营指标评估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主要由以下能力体现: 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资本增值获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与长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二)非财务绩效 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已无能为力。必须将企业绩效评价向非财务角度拓展。应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开发能力、学习创造能力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 1.内部管理能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其运营状况。主要指标有产品成本下降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事故减少率。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评价,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将评价指标与员工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使每一员工尽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要求。 2.经营发展能力,是从市场和顾客角度说明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要求,评价企业的经营发

物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物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及评价方法 1、产生背景 在发达国家,物流的绩效研究起步较早。日本结合自身的特点,以整体物流成本最小化、顾客服务最适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物流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了不断降低成本上,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物流管理学说。美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在民航业有限放松管制,1980年又放松了对卡车运输业的管制,从而使物流企业更加自主的适应市场,依靠市场力量来决定物流服务的发展。美国国家绩效评估中心的绩效衡量小组把绩效管理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目标计划,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二、发展历程 现代物流企业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及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兴产业,是按照现代物流观念对传统彼此分割的环节的整合和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占有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多,但是近几年,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仍然为多、乱、散、小的状况。现代物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其重要性还没被充分认识,还没有将物流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制定发展规划,也没有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

合部门,这样导致物流市场比较混乱,而中国的物流市场散乱的主要表现在于物流产业的领导、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能力散乱,在这里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针对物流产业没有任何一家国家部门能够对整件事情负责,作为地方政府更是本着各自的利益问题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服务,导致各地物流水平发展不一致,从而为客户很难提供一致的服务。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身产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物流企业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一种通过目标的导引以及组织内在机制的驱动来实现这种转换,而这一切的建立和转换都离不开科学考核体系的支持,物流企业需要通过考核落实和分解战略目标,需要通过考核、落实部门和岗位各自的职责,需要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改进工作绩效,需要通过考核提供公平收入分配的依据。同时,考核体系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大大提升企业效能,用的不好还容易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减低企业整体绩效。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只有对员工采用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才能准确地了解自身的状况,才能使物流企业寻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解读出自身绩效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自身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措施,保证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绩效进行有效的管理,全面改善目前的绩效水平已经成为物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物流企业发展愈加迅猛,对于不同岗位之间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也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也势在必行。 我国物流业绩效管理随着物流业自身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表现出其特有的发展趋势,其中电子化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最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由于

物流绩效评价

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物流企业面临的这种全球化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残酷,进一步加强物流企业监督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而全面、正确、及时的评价物流企业的综合绩效,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行、进而实现目标、价值追求的基础和关键。综合绩效评价有助于全面加强管控,有助于形成一个快速、科学、规范、高质效运行的模式和格局,有助于分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从而为物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因此物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及其特殊性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物流绩效的有效途径,物流绩效的改善已经日渐成为企业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绩效的考核也日渐重要。 (一)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 何为绩效(performance)?根据Longman词典的解释, “Performance:the action of performing,or the antion of performed”。即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或者已经完成的某种活动(取得的成绩),因而绩效既可以作为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该过程产生的结果。企业物流绩效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企业的物流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物流业绩,就是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在组织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所创造的物流价值的对比关系。它是物流运作过程中投入的物流资源与创造的物流价值的对比。何为物流企业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它是对物流业绩和效率的一种事后评价与度量以及事前的控制与指导,从而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完成的水平、取得的效益和所付出的代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准确,绩效评价是不断控制和修正工作的一个动态过程。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绩效评价理论,同时,绩效评价则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系统的评价能力对设计或改善物流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各行各业为了保持或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不断改进各方面的工作,因为大家都明白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

2019年度公司企业文化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企业文化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2017年度公司企业文化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企业文化管理绩效考核 指标 一年来,***在抓运营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提升企业文化的品味为突破口,立足实际,全面推进,分步实施,树立起完整的企业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赋予分公司丰富的生命力,给广大职工搭建了施展才能的平台,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集团党委统一领导下,企业文化建设为集团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保持着企业竞争优势,努力实现“*****”的企业愿景。 现将2017年度工作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企业文化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一)资源支持(标准分10分,自评分10分) 2017年度,分公司投入***万余元应用于收费站“职工之家”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验收工作,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度,分公司制作文化宣传板投入****余元。 ****不断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给予充足的人力、经费、场地等资源支持,积极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常态推进。 (二)广泛参与(标准分15分,自评分15分) 分公司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广泛参与职工文体活动。举行的各类文化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群体参与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以企业文化稳定团队、激发活力、鼓舞士气、提升干劲; 分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办公场所或对外窗口能够充分提升和展现自身的文化成果,以企业文化改善广大基层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营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外部宣传(标准分15分,自评分15分) **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办公场所或对外窗口,通过企业文化公益活动或品牌宣传扩大自身在当地的影响力,营建融洽的事业发展软环境。 2017年度,共在各类新闻媒体发表稿件**篇,其中:省级新闻媒体**篇,地市级新闻媒体媒体**篇。 2017年度,信息报送集团稿件**篇,被集团采用**篇。 2017年度,微信公众号随时不断更新宣传内容,共计**余篇。 分公司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集团公司新闻宣传管理办法要求,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台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内、外宣传工作,展示公司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广大干部员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加快公司经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知名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多措并举,不断推进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分公司把做好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始终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宣传报道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弘扬企业先进文化,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和省国资委号召,强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派驻扶贫工作队,分公司党员干部与***村7户贫困户“区域共建、结对帮扶”。不仅如此,分公司先后赴****村贫困户走访慰问、“六一”留守儿童助学等帮扶工作,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同时,认真做好企业系统内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为困难职工群众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获得职工群众好评。 二是不断深入新闻宣传报道。在法定“小长假”等重要时段,利用收费站、高速公路沿线、微信公众号等自有资源,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品牌、社会服务等宣传,突出齐做好公司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生产月及相关工作知识内容的宣传报道,展现齐鲁交通人“****”的精神追求,营造畅安舒美的良好通行环境。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

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竞争力的不断增大,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运用越来越能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平衡计分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bp神经网络绩效评价法四种评价方法入手,比较和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宏远发展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绩效评价方法;市场环境;发展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实施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多用于描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运用运筹方法和数理统计,参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和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比较分析所作出的公正、客观、准确的评判。随着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大,优胜劣汰趋势的加强,逐渐展现着其独特的优势,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种。其中财务指标指的是评价和总结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标准,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而非财务指标是相对于财务指标来说的,是刨除财务数据的计算的其他因素,像顾客满意度、创新能力、公司潜在发展能力等。这两者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析。 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随着现代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企业生存环境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现代化模式产生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由此产生。一般分为平衡计分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bp神经网络绩效评价法四种评价方法。以下就根据这四种方式进行比较分 析。 1.平衡计分法(bsc)。bsc(balance score card,平衡计分法)于1992年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发明,是一种用于评价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具手段。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计量为主的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战略”能够转变为“行动”,将企业的战略落实到可实行和可操作的目标上来。其中,平衡计分法由财务指标、顾客导向经营指标、企业内部业务指标以及学习创新和成长指标构成,反映了企业整体运行的经济效益,并从宏观的角度上对公司未来战略进行了分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融合是平衡计分法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核心所在。其中以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占整个评价体系的三个层级。两者相互融合可以弥补单一财务评价指标的不足,但是非财务指标也暴露着难以量化、因果关系难以 确定、有效性值得质疑的弊端。 2.经济增加值法(eva)。eva(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且由美国著名的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注册并实施。经济增加值发指的是以经济增加值的理念管理系统,并制定决策和报酬的一种新型的激励方法。

物流公司KPI考核制度

某物流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提高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客观、准确地评价公司员工的工作绩效,使企业对员工的使用、奖惩、异动、教育培训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依据,并为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信息,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绩效管理的内容与程序包括: (一) 制定绩效计划。 (二) 进行绩效辅导。 (三) 实施绩效考核。 (四) 运用考核结果。 第三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 有监督的授权原则。 (二) 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三) 结果和过程并重原则。 第四条公司设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绩效管理政策、制度;领导和监督公司绩效管理工作;审核绩效考核指标库;审定绩效考核结果和绩效激励方案;裁决绩效考核工作中出现的二次申诉等。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组成包括: 组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小组成员:纪委书记、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企划部总经理 第五条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机构,在公司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执行绩效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企划部在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有关企管奖的考核。 第七条公司为每位员工设计绩效管理手册,绩效管理手册的作用是: (一) 使员工能清楚的了解公司的目标、部门的目标和个人的绩效计划。 (二) 使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上级对绩效计划执行过程的意见及相应措施。 (三) 使员工能清楚的知道上级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评价。 (四) 使员工了解自己绩效考核的结果对自己的收入、岗位、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员工绩效管理手册由员工、员工的直接上级和人力资源部各执一份,员工的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结果的运用均记入其中。 第八条本办法的适用范围是公司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长及以下员工,其中,业务部门包括班轮部、船务部、货运部、新港游轮部、工程物流事业部和产品物流事业部,职能部门包括经理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划部、信息技术部、党群工作部、监督部、综合管理部。 本办法中所称的部门,包括上述各部、办及科、室、报关行等。

物流绩效评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物流企业面临的这种全球化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残酷,进一步加强物流企业监督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而全面、正确、及时的评价物流企业的综合绩效,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行、进而实现目标、价值追求的基础和关键。综合绩效评价有助于全面加强管控,有助于形成一个快速、科学、规范、高质效运行的模式和格局,有助于分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从而为物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因此物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及其特殊性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物流绩效的有效途径,物流绩效的改善已经日渐成为企业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绩效的考核也日渐重要。 (一)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 何为绩效(performance)?根据Longman词典的解释, “Performance:the action of performing,or the antion of performed”。即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或者已经完成的某种活动(取得的成绩),因而绩效既可以作为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该过程产生的结果。企业物流绩效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企业的物流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物流业绩,就是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在组织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所创造的物流价值的对比关系。它是物流运作过程中投入的物流资源与创造的物流价值的对比。何为物流企业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它是对物流业绩和效率的一种事后评价与度量以及事前的控制与指导,从而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完成的水平、取得的效益和所付出的代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及时、准确,绩效评价是不断控制和修正工作的一个动态过程。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绩效评价理论,同时,绩效评价则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系统的评价能力对设计或改善物流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各行各业为了保持或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不断改进各方面的工作,因为大家都明白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任何组织成功的关键。成功的绩效评价标准通常非常清晰、简单、易理解,它能反映具体业务活动中重要的工作状况,既包括经济指标也包括非经济指标。 (二)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特殊性 在工业生产领域,绩效评价以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成效,尤其对于工业企业的管理,绩效评价成了管理上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一般的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其业绩:(1)与产品工艺技术有关的业绩度量。例如对工艺制造方法的度量,对工艺流程的度量,对设备和设施配置

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从绩效评价产生的原因出发,引出传统绩效评价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将现有使用比较广的两种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用,可以相对更准确考核经营者的绩效,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股价没能成为反映经营业绩的晴雨表,在这样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和公司的所有者最关心和必须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公司的真是经营绩效情况。由此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主要有净收益、投资报酬率(ROI)、剩余收益和现金流量等。这些绩效评价指标中经常使用的指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19世纪初Dupont Powder公司发明的,用于管理垂直型综合企业的辅助方法。计算ROI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来评价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其基本公式是:ROI= 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营业收入/销售额)×(销售额/资产投资) 从中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其ROI:提高销售利润率或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企业所属部门的收入水平与各自的规模(投入额和资产的投入量)成正比,这一指标充分考虑了部门规模差异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衡量的是各部门占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基于ROI评价与奖励管理者,有可能在实际上鼓励管理者从自己的最大福利出发而不是从公司的财富最大化出发,做出投资决策。比如,如果公司进行一项投资,W ACC 同时,其他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首先,这些指标多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企业想成为“行业领头人”就必须适应竞争环境,客观认识自身,做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决策。客观、理性的评价企业的业绩和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一系列對应的措施,用于弥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所存在的不足。 标签: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对策建议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的决策管理有很多的系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它的子系统之一,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发生着变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分析评价,提供着管理层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在现实中,过多的采用财务指标使得在绩效评价体系设置指标的时候就显得不尽合理。企业的核心指标也就是企业的基本财务指标,它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本身四个能力的剖析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然后再用修正指标做调整。尽管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绩效,但若过度运用使得结果具有片面性。管理层的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售后服务、企业的声誉等多项非财务指标,这些虽然是不可计量的,但是对于企业的绩效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忽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支持,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而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过多的关注有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没有加大重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在增强战略目标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评价企业业绩时,忽略了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则不能全面反映出企业业绩,正是局限性所在之一。 (三)权重设计缺乏合理性 权重是指某一指标对于整体的比例。受托责任理论认为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政府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及员工等,而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由此可见,采用固定的权数值根本就无法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所处行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DEA分析

[收稿日期]2005-10-28 [作者简介]杨克磊(1963-),男,天津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原理及方法、金融方向研究。 [流通经济]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DEA 分析 杨克磊,高 博,卢 赫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要求事先设定这些属性的权重。由于评价本身的主观属性,结论就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 EA)方法,综合重要性和可得性,即可构建企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物流作出较为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多目标决策;数据包络分析(D EA)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06)03-0067-03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Based on DEA Y A NG Ke-lei,G AO Bo,L U He (Co llege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bs tract :While carrying on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to enterpris e .s logis tics system ,the weight of the attri butes is al ways es tabli shed in advance.B e 2cause of the subjecti vi ty of apprai sing,the conclusion has great random shuffle.In order to reduce the subjec tive influence of the hum an factor and i mprove the objecti vi ty of appraisi ng,this paper plans to adopt D ata Envelopment Analysis.Integrating fac tors of im 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gettable,it cons truc ts enterprise .s l ogistic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 aking efforts to m ake comparativel y scientific apprai sal on enterprise .s logi stics.Key words :enterprise logistics;perform ance evaluati on;multi-targe t deci sion-m aking;data envelopm ent analysis 一、企业物流评价现状 对于企业而言,持续地降低成本和提高销售额是其两大任务。在历经了人力及原材料成本领域和劳动生产率领域的改进之后,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0的物流。 对于物流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定义。其中比较权威的当属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 M)的定义:/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对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生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0也就是说,物流是在供应链中移动和布置库存所做的工作,它可以看作是供应链框架中的一个分支。 企业物流可理解为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物流活动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 活动之中的活动。 如果要充分挖掘物流这一资源,必须不断进行物流系统优化,提高物流系统质量。我国目前企业的物流自营比重较高,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人才短缺,更重要的是至今仍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流法律法规,也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物流发展和物流业务运作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这些都给物流活动管理设置了障碍。这就要求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系统调整和优化提供基础信息和思路。因此,如何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物流运营质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D EA 效率评价的C 2 R 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 和W.W.Cooper 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0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 ) 67)2006年第3期总第88期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N AL O F HARBIN U NIVERSIT Y OF C O MMERCE No.3,2006 Serial N o.88

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

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 一、开展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 开展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最基础的理论依据是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它为出资人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开展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逻辑基础。根据以上基础理论,出资人设计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三大基本理论依据。 1.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中所奉行的基本观点,其主要内容为: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购买设备、雇佣工人,所以资本的投入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关键因素,资本的投入者即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所有者是企业中惟一的剩余风险承担者和剩余价值享有者,剩余的资本要承担最大的风险,而在企业内部存在的除股东之外的利益主体,包括雇员和债权人,可以通过选择在企业中只承担有限的责任或任务,获取相对固定的报酬或利益,并受到有关合同的保护,因此,企业的经营应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以保护股东的权益。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Stren Stewart咨询公司提出的EVA评价系统,就是基于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 2.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公司价值最大化也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认为:所谓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主要表现为公司未来的收益以及按与取得收益相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的现值,即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公司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最佳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并购双方越来越关注公司的市场价值,因为只有公司价值最大化,才能在并购活动中获取更大的谈判筹码,或者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股权,或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公司股权,同时体现出公司管理者自身的价值。可见,公司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对立的,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成为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在确保公司持续性价值创造、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为全体股东创造最大化的财富。 3.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63年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内部文稿,是指如果没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支持,企业就难以生存,包括:股东、雇员、顾客、债权人、供应商及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论点是公司经营除了要考虑股东利益外,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在最大限度发挥创造财富的潜能的同时,必须考虑他们的行为如重大决策等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二是在企业决策中一部分利益相关者要比另一部分利益相关者更重要;三是应当使公司全部有实际意义的资产处于承担风险的利益相关者的控制之下。建立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要通过设置相应评价指标反映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程度。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2006年4月颁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财务监督,规范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综合反映企业资产运营质量,促进提高资本回报水平,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综合绩效评价,是指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 第三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及财务监督工作需要,分为任期绩效评价和年度绩效评价。 (一)任期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判。 (二)年度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第四条为确保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与公平,有效发挥对企业的全面评判、管理诊断和行为引导作用,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应当以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后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 按规定不进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其综合绩效评价工作以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后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 第五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综合评判。 (二)客观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竞争环境特征,依据统一测算的、同一期间的国内行业标准或者国际行业标准,客观公正地评判企业经营成果及管理状况。 (三)效益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以考察投资回报水平为重点,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基本方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本保值增值水平。 (四)发展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在综合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年度之间的增长状况及发展水平,科学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第六条国资委依据本办法组织实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并对企业内部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 第七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第八条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 (二)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三)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四)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 第九条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依据各项指标的功能作用划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 (一)基本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并得出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结果。 (二)修正指标是根据财务指标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83711655.html,)/总结报告/企业文化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从绩效评价产生的原因出发,引出传统绩效评价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将现有使用比较广的两种战略性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用,可以相对更准确考核经营者的绩效,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股价没能成为反映经营业绩的晴雨表,在这样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和公司的所有者最关心和必须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公司的真是经营绩效情况。由此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

主要有净收益、投资报酬率(ROI)、剩余收益和现金流量等。这些绩效评价指标中经常使用的指标ROI(ReturnonInvestment)是19世纪初DupontPowder公司发明的,用于管理垂直型综合企业的辅助方法。计算ROI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来评价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其基本公式是:ROI=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营业收入/销售额)×(销售额/资产投资) 从中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其ROI:提高销售利润率或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企业所属部门的收入水平与各自的规模(投入额和资产的投入量)成正比,这一指标充分考虑了部门规模差异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衡量的是各部门占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基于ROI评价与奖励管理者,有可能在实际上鼓励管理者从自己的最大福利出发而不是从公司的财富最大化出发,做出投资决策。比如,如果公司进行一项投资,WACC同时,其他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首先,这些指标多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就是权益资本增加值,而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因此不能客观地确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其次,这些方法可能会使经营者过分地注重短期财务成果,使公司不愿进行可能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弱化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再次,由于目前会计系统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基础数据往往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同时又容易产生利润操纵问题,从而得出财务指标容易扭曲,以此为依据进行业绩评价往往有失公允。最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