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6.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学生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材的要求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要能够判断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哪一些现象是平移和旋转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特点,平移要求能画,旋转和轴对称就没有这个要求,旋转的判断比较简单,而要画出来,则困难许多。教材在三年级去掉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是正确的。

平移还是要画的,数好格子就可以了,格点上的平移不要求画,因为轴对称图形不要求画。其实格点上的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画是可以教学的,三年级孩子完全能够掌握,只是教学的时候要单独拿出一节课教学画法,尤其是格子和格点的数法上面的区别。

从学科整合的角度来看,如果三年级的劳技课在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前后安排剪纸这样的课程,对于学生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轴对称图形的产生积极的兴趣会有很大的好处。

2016苏教版平移旋转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2016苏教版平移、旋转、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平移 1、物体在同一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注意:平移只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 平移不仅仅局限于左右运动。 2、平移二要素:(1)平移方向;(2)平移距离。 将一个图形平移时,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平移的距离,缺一不可。 3、平移的特征:物体或图形平移后,他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4、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2)以关键点为参照点,按指定方向数出平移的格数,描出平移后的点; (3)把各点按原图顺序连接,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注意:用箭头标明平移方向(→) 旋转 1、旋转:物体绕某一点或轴的转动。 2、旋转方向:与时针运动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方向; 与时针运动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方向; 3、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和方向 变了。 5、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 段都旋转相同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 6、旋转的叙述方法:物体是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7、简单图形旋转90°的画法: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或关键点,借助三角板作关键线段的垂线,或者作关键点与旋转点所在线段的垂线; (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取点,即所找的点是原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 (3)参照原图形顺次连接所画的对应点。 关键线段:水平的、竖直的、过旋转点的线段。 轴对称图形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直线,既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画时不用实线,用虚线(虚线、尺子、露头) 2、轴对称图形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称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4、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关键: 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的对称点,要按照顺序将对称点连接起来。 5、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平移、旋转、轴对称

第二章 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自我测试] 基础验收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A B C '''?由ABC ?平移得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将ABC ?先向右平移9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 位就得到A B C '''? (B )将ABC ?先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9个单 位就得到A B C '''? (C )将ABC ?沿CC '方向,平移得距离等于线段CC '的 长就得到A B C '''? (D )将ABC ?沿C C '方向,平移得距离等于线段C C '的长就得到A B C '''? 2.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XY 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成为△MNL ,就得到MNL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AM ∥BN ;②AM=BN ;③BC=ML ;④∠ACB=∠MNL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在这四个图案中都是某种衣物的洗涤说明,请指出不是 利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反射(轴对称)设计的是( ) 4.如果,在正六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正三角形(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那么将这个正三角形分别通过一次( )便可依次得到图(2)、(2)、(4) (A )平移、对称、旋转 (B )旋转、平移、平移 (C )对称、旋转、平移 (D )平移、平移、平移 5.下列美丽图案,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如图,一块等边三角形木板ABC 的边长为1,现将木板沿水平线翻转(绕一个点旋转),那么A 点从开始到结束所走的路径长度为( ) (A )4 (B )2π (C ) 23π (D )43 π 7.如图,O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将一块 半径足够长,圆心为直角的扇形纸板的圆心放在O 点处,并将纸板的圆心绕O 旋转,求正 方形ABCD 的边被纸板覆盖部分的面积为( ) 一、1题图 一、2题图 (A) (B) (C) (D) 一、5题图 一、6题图 一、7题图 D C B A O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 数海启航 1.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是平移的,在□里画“√”。 缆车的运动□汽车方向盘□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看图填一填。 ⑴两座房子都是向()平移的。()号房子平移得长一些,1号房子平移了()格,2号房子平移了()格。 ⑵()号长方形向下平移5格可以得到()号长方形,1号长方形向()平移()格可以得到3号长方形。 3.下面哪些图案可以由“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得到?可以的,在里画“√”. □ □ □ 乘风扬帆 4.按要求画一画。

⑴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⑵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2格。 思维冲浪 5.如下图,先将三角尺靠在一根直尺上,沿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段,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向右平移3厘米,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段,继续向右平移3厘米,再画一条线段。这样画出了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互相()。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 数海启航 1.填一填。 ⑴左图中,从3:15到3:30,分针将会按()时针方向旋转()°。 ⑵①图形①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就到图形()的位置。 ②图形②绕点O()时针旋转90°就到达图形③的位置,图形②想到达图形①的位置可以绕点()逆时针旋转()°。 ③图形③绕点O()时针旋转()。可以到达图形①的位置,如果图形③绕点O()时针旋转()。也可以到达图形①的位置。 ⑶左边的盘秤上已有()千克的物品,再加入()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顺时针旋转90°。 2.观察下图,想一想,填一填。

⑴四边形甲是四边形乙绕点A按()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⑵四边形甲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乙。 乘风扬帆 3.画一画。 ⑴①把梯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②把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⑵①把三角形小旗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②把平行四边形小旗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③把梯形绕点C顺时针旋转90°。 思维冲浪 4.下面哪些图案可以由“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得到?可以的,在□里画“√”:不可以的,在□里画“×”。 □ □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教学反思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教学反思《练习一》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 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头脑中 初步构成形成他们的表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 转这两种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 图形和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 谈自己的想法。 一、知识梳理 在练习课之前,我让学生按照我发的导学单上的步骤进行收集 和整理知识点,其中我在每个模块后面留有一处空白,留学生在整 理信息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在上课时, 知识系统已基本完整,通过集体交流和补充,完善知识系统,让学 生在头脑中,能有一个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后期学习和记忆。 二、练习巩固 在课堂练习中,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 所有对称轴。在课中安排了“自己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等环节,这样在“练中说”,在“说中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 在单元结束后,我还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测试。在测试中,大部 分同学都能正确判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能很好的画出平 移前后的图形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但在将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 上旋转90°,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疑惑,尤其是旋转平行四边形、 和其他不规则的图形。 三、设计活动,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在最后一环节,我还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在 练习课之前,我布置学生通过自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理解尝 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使学生在设计图案的过程 中加深对图形运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交上来的图案给予我美 的感受,可见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这次特别的作业,部分学生还 在图案上描上了颜色。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活动,可以让学 生获得愉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初步的空间 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设计了:设计师交 流会,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平移旋 转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还可以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增强欣赏美和创 造美的能力。 四、透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许多教学环节设计 的不是很好。比如在画图题,我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图形在方格纸 上旋转的方法,而忽略了对平移方法的总结。对于旋转图形的画法,大部分学生能较好掌握,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学会,对这部分 的重点处理的不是很到位,练习较少。课后我对他们进行了旋转和 平移画法的专项训练,在学生多次画平移的过程中,总结平移画法。在旋转专项练习中,不仅有三角形围绕一点旋转90°的图形,还增 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围绕一点顺 时针或逆时针的训练,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画图技 巧和能力。当让对于个别学生还是不能够掌握旋转画法的学生,我 让他们剪一个和题目大小一样的图形,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这样一来,他们也掌握了旋转技巧,画起图来也变得轻松许多。在 教学中缺乏激励性语言,评价过于单一,教学语言也不是很精练、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对应点间的连线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应边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 图形上每 一点都绕同一 点按相同的方 向和角度旋转 对应点到 旋转中心的距 离相等 对应边相 等,对应角相 等,图形的性状 大小不改变 旋转 180°能否与 自身重合 对应点 间的连线是否 经过同一点, 并被这一点平 分 找对称轴:找一组对应点连线,做其垂直平分线。找两组对应点连线,过两条中点的 找对称中心:找一组对应点连线找其中点 两组对应点连线的交点

找关键点 过每个关键点做对称轴的垂线截取与之相等的距离,标出对应点 连接对应点。 找关键点 过每个关 键点做平移方向 的平行线截取与 之相等的距离,标 出对应点 连接对应 点。 找关键点 连接关键 点与旋转中心, 将这条线段按 方向和角度旋 转,标出对应点 连接对应 点。 找关键 点 连接关 键点与对称中 心,延长并截 取相等的长 度,标出对应 点 连接对 应点。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的垂直平分线。 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④角平分线的性质: 多次平移 相当于一次平移 两条对称 轴平行时,两次轴 对称相当于一次 平移 线段旋转 90°后与原来 的位置垂直 两条对称 轴相交时,两次 轴对称相当于 一次旋转。 中心对 称一定是旋转 对称,旋转对 称不一定是中 心对称。 任何通 过中心对称图 形的对称中心 的直线都将这 个图形分成面 积相等的两部 分。 两条对 称轴互相垂直 时,两次轴对 一个图 形经过轴对称、 平移或选转等 变换得到的新 图形一定与原 图形全等 两个全 等的图形总能 经过轴对称、平 移或旋转等变 换后重合。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对称、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1.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在探索图形变换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和平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轴对称和平移后,就会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同学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图。 1轴对称再认识(一)1课时 2轴对称再认识(二)1课时 3平移 1课时 4欣赏与设计1课时

平移_旋转_轴对称_知识点总结

旋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知识点总结 轴对称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全等 定义一个(两个)平 面图形沿某条直 线对折能够完全 重合 平面图形在它所在 平面上的平行移动。 决定要素:平移的方 向、平移的距离 一个平面图形绕一 定点按一定的方向 旋转一定的角度的 运动。 一个图形旋转 180°能与自身 重合 能够完全重合的 两个图形 表示方法: ΔABC≌△DEF 轴对称 图形 成轴对 称 中心对 称图形 成中心 对称 全等多边形 全等三角形 对应边 对应角 一个图 形; 不止一 条对称 轴 两个图 形; 只有一 条对称 轴 旋转对称图形:一 个图形绕内部某一 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能与自身重合。 一个图 形 两个图 形 图形 特征对应角相等,对 应边相等 ①对应点间的连线 平行且相等(或在同 一条直线上) ②对应边平行且相 等(或在同一条直线 上),对应角相等,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不改变。 ①图形上每一点都 绕同一点按相同的 方向和角度旋转 ②对应点到旋转中 心的距离相等 ③对应边相等,对 应角相等,图形的 性状大小不改变 连结对应点的线 段必然经过对称 中心,并被对称 中心平分成相等 的两部分。 对应边相等,对应 角相等

判断方法沿着某条直线对 折看是否重合。 找平移的方向和距 离: 找一组对应点,连线 即是他平移的方向 和距离 找旋转的方向和角 度: 找一组对应点,与 旋转中心连线的夹 角 ①旋转180°能 否与自身重合 ②对应点间的连 线是否经过同一 点,并被这一点 平分 各边对应相等 各角对应相等 找对称轴:①找一 组对应点连线, 做其垂直平分 线。②找两组对应 点连线,过两条 中点的直线 找对称中心:① 找一组对应点连 线找其中点 ②两组对应点连 线的交点 画法 ①找关键点 ②过每个关键点 做对称轴的垂线 截取与之相等的 距离,标出对应 点 ③连接对应点。 ①找关键点 ②过每个关键点做 平移方向的平行线 截取与之相等的距 离,标出对应点 ③连接对应点。 ①找关键点 ②连接关键点与旋 转中心,将这条线 段按方向和角度旋 转,标出对应点 ③连接对应点。 ①找关键点 ②连接关键点与 对称中心,延长 并截取相等的长 度,标出对应点 ③连接对应点。 重要结论①线段是轴对称 图形,对称轴是 它的垂直平分 线。 ②角是轴对称图 形,对称轴是它 的角平分线。 ③垂直平分线的 性质:垂直平分 线上任意一点到 线段两端的距离 相等。④角平分 线的性质:角平 分线上任意一点 到叫两边的距离 相等。⑤对称轴 垂直平分对称点 间的连线。 ①多次平移相当于 一次平移 ②两条对称轴平行 时,两次轴对称相当 于一次平移 ①线段旋转90°后 与原来的位置垂直 ②两条对称轴相交 时,两次轴对称相 当于一次旋转。 ①中心对称一定 是旋转对称,旋 转对称不一定是 中心对称。 ②任何通过中心 对称图形的对称 中心的直线都将 这个图形分成面 积相等的两部 分。 ③两条对称轴互 相垂直时,两次 轴对称相当于一 次中心对称 ①一个图形经过 轴对称、平移或选 转等变换得到的 新图形一定与原 图形全等 ②两个全等的图 形总能经过轴对 称、平移或旋转等 变换后重合。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秘密

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秘密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都是平面图形的基本变换.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有意思的秘密,这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在一次关于图形变换的考试中,记得有这样一题: 如右图,请说出甲树是怎样由乙树变换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同学都写出了错误的答案:乙向右平移AB 的距离,带绕点A 顺时针旋转30°等到甲。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错误呢?首先,同学们没有仔细观察这个两棵树的特征或不明白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意义。 一、平移变换转化为轴对称变换 如下图,已知△ABC ,直线l ∥k 且距离为a ,画△ABC 关于直线m 对称的△A ′B ′C ′,再画△A ′B ′C ′关于直线n 对称的△A ″B ″C ″。 60° 90°

那么△A″B″C″能否看成△ABC平移得到的呢? 事实证明这是可以的,即△ABC沿对称轴l(k)垂直方向平移2a个单位即可得到 △A″B″C″。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般结论:当对称轴平行时,两次轴对称相当于一次平移,且平移的方向垂直于对称轴,平移的距离是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的2倍。 二、旋转转化为轴对称变换 如下图,已知△ABC,直线l,k相交于点O,且夹角为a(0°<a≤90°),画△ABC 关于直线l对称的△A′B′C′。再画△A′B′C′,关于直线k对称的△A″B″C″。 观察图形,我们就可以发现△A″B″C″就是由△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2a°得到的。 由此可猜想归纳一般结论:当两条对称轴相交于一点时,两次轴对称相当于一次旋转,且旋转中心为对称轴的交点,旋转角为对称轴夹角2a°,旋转方向与第一条对称轴旋转a的角度得到第二条对称轴的位置的方向一致。 数学中像这样的秘密还有很多,只是你还没有打开你智慧的窗口去感受它们,多去留意它们,你就会探索的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旋转、平移和轴对称》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旋转、平移和轴对 称》教学反思 4.1 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运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游乐场”情境,可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并没有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风扇、铁链、齿轮、火箭、升降机、足球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二、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著名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能动性的活动(即主体性的活动)发展起来的。在上述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如: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4.2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轴对称图形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虽然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但学生对“对称”这一概念还是很模糊的或是不清楚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例1)先从生活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事物,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这一概念,同时很好地区分开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与数学中研究的轴对称图形。第二个环节(例2、3)是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动手操作环节,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感知、感悟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第三环节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此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除此外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和创

(完整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题

一、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1升降国旗2拧开水龙头3用钥匙拧开房间门4拉动抽屉 5吊扇在空中运动6乘坐电梯7转动转盘8指针运动 属于平移的有:属于旋转的有: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①平移②旋转③既平移又旋转(2)电风扇的运动是()①平移②旋转③既平移又旋转 (3 ②电风扇的运动③拔算珠 (4左图是图形经过()得到的。①平移②旋转③既平移又旋转 (5)右图中,从图①到图②是()得到的,从图②到图③是()得到的。 A、向右平移7格 B、向右平移9格 C、向右平移11格 D、向下平移1格 E、向下平移5格 F、向下平移9格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乘直升电梯从一楼上到二楼B.钟表的指针嘀嗒嘀嗒地走 C.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D.汽车在平坦笔直的公路上行驶 (7)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B.等腰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扇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移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C.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9)下面图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长方形②等腰梯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等边三角形 (10)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 ①30°②60°③90°④180° 三、判断对错.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3.利用平移、对称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图案()。 四、想一想下面的运动,是平移的打“√”,是旋转的画“○”。 1、小明向前面走了3米。□ 2、树上的水果掉在了地上。□ 3、汽车的轮子在不停地转动。□ 4、火箭发射升空。□ 5、风扇的叶子在转动。□ 6、拧开水龙头。□ 7、大风车在转动。□8、射箭运动员把箭射在靶子上。□ 9、小明推教室的门,门被打开了。□

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练习

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练习 1.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3、下列四个图案中,可以通过右图平移得到的是( ) 4、如图,将边长为2个单位的等边△ABC 沿边B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 A .6 B 。 8 C. 10 D.12. 5、将线段AB 平移1cm ,得到线段A B '',则对应点A 与A '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cm . 6、下列几何图形中,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正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梯形 D .正方形 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8、观察下列银行标志,从图案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0、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 B . C . D . 12、右上图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13、已知如图1所示的四张牌,若将其中一张牌旋转180O 后得到图2,则旋转的牌是( ) 9、把下列每个字母都看成一个图形,那么中心对称图形有( ) E H I N A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0、如下所示的4组图形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11、我们已经学习了:①等边三角形;②等腰梯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等腰三角形;⑤圆.在 以上五种几何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12、如图,已知BC 为等腰三角形纸片ABC 的底边,90AD BC BAC ⊥∠≠,°.将此三角形纸片沿AD 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若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面四边形,则能拼出中心对称图形 个. 13、图①、图②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 B C 、、在格点上. (1)在图①中确定格点D ,并画出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 ① ② ③ ④ A B C D 图1 图2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生活中的轴对称 审核:七年级数学组主备:宋兴娅 1、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的共同特征,探索它的性质,并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 4、教学难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阅读课本98-100页回答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成轴对称的定义是什么? 3、它们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二)解疑合探: 知识点一: 1、大家看课件出示的图,从中间为界分开,两边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问题1]: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细心观察之后,你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问题2]: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2、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纸和剪刀,把一张纸沿一条直线对折,用剪刀剪出一个图案,再展开,观察所剪的图案折线两侧部分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合作) (三):质疑再探 1.下面的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2.下面的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A B C D E F G H M Q 3.你能举几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吗? 4.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5.探究正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知识点二: 阅读课本99页内容,观察下面两幅图有什么样的特点?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如果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称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教后反思: 1 / 101 / 10

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22

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教完《对称、平移和旋转》,发现学生在掌握旋转这一知识比较难。让我思考很多,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以及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设计图案。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 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公路收费

站道口转杆打开和关闭的动态情境,分别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再让学生把这种旋转方法类推到平面图形的变换上,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这一层次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培养审美情趣,体会数学方法的价值。 结合数学学科活动,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团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最后让学生综合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并进行交流和评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一、选择题 1. (2015江苏徐州,6,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直角三角形 B.正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正六边形 【答案】B 【解析】:A.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正三角形只是轴对称图形;C.平行四边形只是中心 对称图形; D.正六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 2. (2015省市,3,分)一张菱形纸片按图1-1、图1-2一次对折,再按图1-3打出1个圆形小孔. 展铺平后的图案是( ) 【答案】C 【解析】解:打孔时,小孔距离铅垂对角线近,水平对角线远,且由折纸知道是对称的,因此C 选项正确,故选C . 3. (2015河北省,15,2分)如图7,点A 、B 为定点,定直线l ∥AB ,P 是l 上一动点,点M ,N 分别为PA ,PB 的 中点,对于下列各值: ①线段MN 的长; ②△PAB 的周长; ③△PMN 的面积; ④直线MN ,AB 之间的距离; ⑤∠APB 的大小. 其中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的是( ) A .②③ B .②⑤ C .①③④ D .④⑤ 【答案】B 【解析】解:①线段MN 是△PAB 的中位线,所以MN 的长度是AB 的一半;②点P 移动过程中,PA 、PB 的长度都 会发生变化,因此△PAB 的周长也会发生改变;③△PMN 的面积始终是△PAB 的14 ,不会发生变化;④MN 与AB 之间的距离始终等于△PAB 的高的一半,不会变化;⑤∠APB 会发生变化,故会发生变化的有②⑤,故选B . 4. (2015山东省莱芜市,6,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 B .D . 【答案】D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知 5. (2015湖南省邵阳市,10题,3分)如图(七),在矩形ABCD 中,已知AB =4,BC =3,矩形在直线l 上绕其右下 角的顶点B 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向右旋转90°至图②位置,…,依次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5次后,顶点A 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 ) A. 2015π B. 3019.5π C. 3018π D. 3024π 图(七) 【答案】D 【解析】旋转4次是一个循环,其中前三次旋转,第四次是绕A 点旋转,点A 不移动距离,每一个循环,所转过的弧 长之和是 904905903180180180πππ???++= 9012180 π?= 6π,2015=4×503+3,因此 连续旋转2015次后,顶点A 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503×6π+6π=3024π,答案选择D. 6(2015四川省雅安市,4,3分)下列大写英文字母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l 图7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题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题 一、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1升降国旗2拧开水龙头3用钥匙拧开房间门4拉动抽屉5吊扇在空中运动6乘坐电梯7转动转盘8指针运动属于平移的有:属于旋转的有: 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请各写出两个。 、的运动是平移。 、的运动是旋转。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①平移②旋转③既平移又旋转 (2)电风扇的运动是()①平移②旋转③既平移又旋转(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①转动着的呼啦圈②电风扇的运动③拔算珠 (4 左图是图形经过()得到的。①平移②旋转③既平 (5)右图中,从图①到图②是()得到的,从图②到图③是()得到的。 A、向右平移7格 B、向右平移9格 C、向右平移11 D、向下平移1格 E、向下平移5格 F、向下平移9格 四、想一想下面的运动,是平移的打“√”,是旋转的画“○”。

1、小明向前面走了3米。□ 2、树上的水果掉在了地上。□ 3、汽车的轮子在不停地转动。□ 4、火箭发射升空。□ 5、风扇的叶子在转动。□ 6、拧开水龙头。□ 7、大风车在转动。□ 8、射箭运动员把箭射在靶子上。□ 9、小明推教室的门,门被打开了。□ 五、看图填一填。 图①向( )平移了( )格。 图②向( )平移了( )格。w 图③向( )平移了( )格。 图④向( )平移了( )格。 六、移一移,画一画。 (1)画出图1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 (2)画出图2向左平移6格后的图形。 (3)画出图 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七、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B C D 八、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 九、这个立体图形是由()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从(

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附答案及解析

1 / 1 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中考题 (2010哈尔滨)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010哈尔滨)2.点A(-l,4)和点B(-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如图所示. (1)将点A、B分别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A1、B1,请画出四边形 AA1B1B; (2)画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A1B1B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并且每个图形都 是轴对称图形. (2010珠海)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 单位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 (2010珠海)4.现有如图1所示的四张牌,若只将其中一张牌旋转180后得到图 2,则旋转的牌是() 图1 图2 A. B C D (2010年镇江市)5.动手操作(本小题满分6分)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以小正方形互 相垂直的两边所在直线建立直角坐标系.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其中A,B,C分别和A1,B1,C1 对应; (2)平移△ABC,使得A点在x轴上,B点在y轴上,平移后的三角形记为△ A2B2C2,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其中A,B,C分别和A2,B2,C2对 应; (3)填空:在(2)中,设原△ABC的外心为M,△A2B2C2的外心为M,则M 与M2之间的距离为 . (2010遵义市)6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玉溪市2010)7. 如图3是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长边中点的连线对折两次后得到的 图形.再沿虚线裁剪,外面部分展开后的图形是 图3

1 / 1 B . A . C . D . A B C D O ( (玉溪市2010)8. 如图5是汽车牌照在水中的倒影,则该车牌照上的数字是 . (2010年兰州)9观察下列银行标志,从图案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010年无锡)10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 (2010年连云港)11.下列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 ④正六边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010年连云港)12.(本题满分10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格点上,O 为AD 边的中点,若把四边形ABCD 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试解决下列问题: (1)画出四边形ABCD 旋转后的图形; (2)求点C 旋转过程事所经过的路径长; (3)设点B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B ’,求tan ∠DAB ’的值. (2010宁波市)13.下列各图是选择自历届世博会会徽中的图案,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2010年怀化市)14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5. (2010年济宁市)如图,PQR ?是ABC ?经过某种 变换后得到的图形.如果ABC ?中任意一点M 的坐标为(a ,b ),那么它的对应点N 的坐标为 . 16. (2010年郴州市)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 沿y 轴翻折得到111A B C ,再将 111A B C 绕点O 旋转180得到222A B C . 请依次画出111A B C 和222A B C . A . B . C . y x C B A O 第19题 (第13题) 图5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 数海启航 1.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是平移的,在□里画“√”。 缆车的运动□汽车方向盘□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看图填一填。 ⑴两座房子都是向()平移的。()号房子平移得长一些,1号房子平移了()格,2号房子平移了()格。 ⑵()号长方形向下平移5格可以得到()号长方形,1号长方形向()平移()格可以得到3号长方形。 3.下面哪些图案可以由“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得到 可以的,在里画“√”. □ □ □ 乘风扬帆 4.按要求画一画。 ⑴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⑵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2格。 思维冲浪 5.如下图,先将三角尺靠在一根直尺上,沿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段,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向右平移3厘米,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段,继续向右平移3厘米,再画一条线段。这样画出了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互相()。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 数海启航 1.填一填。 ⑴左图中,从3:15到3:30,分针将会按()时针方向旋转()°。 ⑵①图形①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就到图形()的位置。 ②图形②绕点O()时针旋转90°就到达图形③的位置,图形②想到达图形①的位置可以绕点()逆时针旋转()°。 ③图形③绕点O()时针旋转()。可以到达图形①的位置,如果图形③绕点O ()时针旋转()。也可以到达图形①的位置。 ⑶左边的盘秤上已有()千克的物品,再加入()千克的物品, 可以使指针顺时针旋转90°。 2.观察下图,想一想,填一填。 ⑴四边形甲是四边形乙绕点A按()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的。 ⑵四边形甲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四边形乙。 乘风扬帆 3.画一画。 ⑴①把梯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②把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⑵①把三角形小旗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②把平行四边形小旗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③把梯形绕点C顺时针旋转90°。 思维冲浪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平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出示课件)同学们知道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吗?你们能怎么表示这些运动呢? 生1:火车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电梯和国旗是上下运动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平移”。(板书“平移”) 小结: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很多,大家要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就能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意思。 二、巩固练习 学生分小组动手做一做第80页试一试。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有些运动是旋转。使学生认识旋转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除了平移还有另一种运动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

师:大家看一看头顶的电风扇和墙上的钟,还有自己的玩具飞机,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还是平移吗? 生1:不是,它们都是转动的。 师:是的,电风扇叶片、螺旋浆和钟面上的指针都是转动的,你们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 学生讨论。 师:其实这种转动叫做“旋转”。(板书“旋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种运动方式。大家自己动手做一个转盘,用笔当指针,看一看旋转具体是什么现象。 三、练习 1、第8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分组完成后汇报。(略) 2、第82页“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略)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86页。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知道对称轴的作用。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教学例1。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课件出示例3的3个图形),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讨论,并回答) 生1:这些物体的两边完全相同。 生2:这些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