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

4.大所高所から経済を見ると

マクロ経済学では、家計?企業?政府の活動を、経済指標などを用いて包括的に捉える

●マクロ経済学とは

ミクロ経済学は、個人や企業の個別の行動を分析するものです。これに対し、一国の経済を大きな視点から見て全体像を捉えようとするのがマクロの視点です。

この視点から経済を論じるのがマクロ経済学で、一国の経済を、個人の総体である家計部門、個別企業の総体である企業部門、および政府部門の3つの主体による活動と捉え、経済活動の姿をできるだけ包括的に見ていきます。

それぞれの経済主体の活動を見るには、物価上昇率や失業率、経済成長率、国際収支など様々な経済指標のうごきを捉え、経済理論に照らして分析することが有用になります。

マクロ経済学の性格上、使用する指標は主に集計的な数字で表され、それらの経済指標というモノサジを使うことによって、個々の経済主体や一国全体の経済動向を、数量的に捉え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す。

●日本政府?日銀は経済全体の調整役

経済活動の中で、それぞれの経済主体は相互に影響を及ぼし合っています。マクロ経済において、日本政府や日本銀行は、失業率を押さえたり物価を安定させるなど、一国全体の経済を良好な状態に導くための調整役となります。日本政府や日銀は、適切な財政?金融政策を通じて、企業や家計などの民間の経済活動を促進させるのですが、その際に国全体の経済の現状を正確に把握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そのような全体を捉えるという点で、このマクロの視点は特に重要になります。

たとえば、景気が後退期にあると判断すれば、公共投資の追加や公定歩合などの政策金利の引き下げといった政策をとります。逆に、景気が過熱して大幅な物価の上昇を招くと予想されるときには、政策金利を引き下げることになります。

財政?金融政策をより効果のあるものにするためにも、景気の局面とその原因を正確、かつ早期に分析するのが、マクロ経済学の仕事といえるでしょう。

●政策選択の余地が減少

日本は近年で、国?地方の借金の合計が、莫大な金額になっています。こうした厳しい状況の中では、財政政策として、日本政府が国債を発行して、さらなる公共投資や減税を行う余地g多少な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す。現在、政府に求められるのは、投資先を精査し、国の将来にプラスになるような財政政策をとることといえるでしょう。

また、金融政策を担当する日本銀行としても、政策の選択の余地が少なくなってきています。日本銀行の政策手段としては、公定歩合の操作やコールレートの誘導などがありますが、金利がほぼゼロの現在では、これ以上の緩和は非常に困難です。

こうような中で日本銀行は、金融政策の操作目標を、金利から資金の供給量、具体的には、日本銀行当座預金残高に移しています。

5経済のフローとストックとは

国富はストック、GDPはフローの概念はあたる

●フローとストックの概念

経済活動には、フローとストックという2つの概念があります。この二つヲ混同して経済を見ると、思わぬ混乱が生じることにもなりますので注意が必要です。

フローとは、1年や1か月といった限られた期間に発生するもので、一定期間内の経済活動の成果を表します。一方、ストックとは、ある時点からある時点までの間に積み上がった累積的な残高です。したがって、フローの積み重ねがストックといってもいいでしょう。

●国富と国内総生産

一国の経済活動を見る上で、代表的な指標となるのが、国富と国内総生産です。

国富とは、ある時点に一国が保有する過去から蓄積された富の合計であり、ストックの概念にあたります。

国富には、ある時点で存在する、道路や橋といった社会資本、企業の生産設備や土地などといった実物資産のほか、対外純資産が含まれます。

過去の生産によってどれだけのストックが蓄えられ、現在も利用可能なのか、また、現在のストック水準は、将来期待される経済の姿に対して、過少なのが過大なのかを把握して、その量を適宜調整していくことが重要です。

国内総生産とは、ある年に作られた道路や橋といった政府の投資や、個人の消費、企業の投資などのように、一定の期間に生み出された財やサービスの需要の合計で、フローの概念にあたります。

たとえば、大洪水で橋が流されたとしましょう。このときストックである国富からは、失った橋の分だけ確実に富がな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すが、国内総生産にとっては、マイナスの影響ばかりではありません。

橋が使えないことで物流や生産活動が滞れば、その機会ロスに分だけのフローが失われ、国内総生産にもマイナスの影響が出ますが、橋を再建する際に新たな建設投資が行われれば、その分がフローに計上されるため、国内総生産にはプラスの効果をもたらすことになるからです。

6?GDP、GNIとは

生活実感に近い形で経済規模を表すには、GDPのほうが適当

●GDPとは生産付加価値の合計

GDP(国内総生産)とは、「国内である一定期間(四半期または一年)に、新たに生産された財とサービスの付加価値の合計」です。

この中の付加価値とは、生産から原材料などの中間投入を差し引いたもので、新たに生み出された価値の増加分を指します。

GDPは、その規模もさることながら、それぞれの期間で比べたとき、どれ

だけ成長したかということにも注目が集まります。

その理由としては、日本の経済システムは、右肩上りの経済成長を前提として設計されたものが多く存在するからです。たとえば、不動産を保証とした融資に偏っていた金融システムや年功序列の雇用制度、年金制度などがそれにあたります。

ところが、経済がほぼゼロ成長となった今日では、このようなシステムにも、綻びが目立ち始めています。

GDPなどの経済指標を見る際に、物価変動を調整しない名目値と調整する実質値の見方があり、今日のように名目経済成長率が名目金利よりも低いときには、国が抱える巨額の財政赤字は拡大しやすくなり、財政破綻の可能性が高まることになります。

●GDPとGNIの違い

現代では、企業もグローバルに展開しており、日本人も世界中に進出する一方で、日本にも多くの外国の企業が入ってきています。その国際化の流れの中で,従来、GNPと呼ばれていた国民総生産は、GNI(国民総所得)と名称

を変えました。

GDPが国内で生産された付加価値の合計であるのに対して、GNIは国民が生産した付加価値の合計を意味しています。つまり、経済を国境で区切って見るか、国民で区切って見るかの違いといえます。

要素所得とは、国民によって所有されている労働や資本が受け取るべき所得ということです。たとえば、日本の居住者が海外に債券投資した際の利息収入や、国境を越えて働いた賃金所得が街当します。

したがって、外国にいる日本人が生産した付加価値(海外からの要素所得受取)はGDPにはカウントされませんが、GNIにはカウントされます。逆に、日本にいる外国人が生産した付加価値(海外への要素所得支払)はGDPには

カウントされるのに対して、GNIにはカウントされません。

GDPとGNIは、似た概念ではありますが、私たちに関わる経済に規模を生活実感により近い形で把握しようとする場合には、GDPのほうが適している

といえるでしょう。

7.本当の豊かさを表す指標とは

市場を通さず生活の質に関わる活動は、GDPには含まれない

●GDPの限界

これまで見てきたように、経済の規模を見る場合、最もよく使われる指標がGDPです。日本のGDPは、世界第2位の規模を維持していますが、実際、それほどの豊かさを感じているでしょうか。

GDPというのはあくまでも、市場取引の対象となっているものを数値で表現した経済規模ということにすぎません。逆に言うと、市場で取引されない活動は、GDPには含まれません。

たとえば、レストランで食事をした場合には、調理師や給仕のサービスはGDPにカウントされますが、主婦が家族のために食事を作っても、その手間はGDPにはカウントされません。

このように、同等の行為でありながら、場合よってGDPに計上されたり計上されなかったりするのです。

またGDPは、住宅の住み心地や通勤事情、あるいは社会環境や自然環境のように、豊かさやゆとりといった、生活に質に関わる事柄は考慮されていません。そのため、GDPで測った経済規模の大きさが必ずしも豊かさを表しているものではないのです。

●GDPを補う試み

本当の豊かさを表す指標を作ることは容易ではありませんが、GDPでは捉えきれない、すなわち、市場で取引されない質的な要素を考慮して、GDPを補おうとする試みがなされています。

たとえば、公害や交通事故による損害な度を考慮した純国民福祉(NNW)や、経済活動に伴う自然資産の悪化額ともいうべき帰属環境費用を、国民純生産から控除したグリーンGDPなどの開発が行われています。

もっとも、非市場取引や生活の質を計ることは、何をもって「豊か」とするかという、人それぞれの価値観に関わるものですから、一つの指標だけですべてを計ることはそもそも不可能です。それぞれの指標の限界を考慮に入れて、豊かさを測る物差しとするべきでしょう。

日本战后土地改革

日本战后土地改革 翟老师您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但是在两年前自己参军服役,所以您看到我的学号还是11级,在部队里自己对日本战时与战后都充满着敌意,这也和部队的教育密不可分,但是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在课堂上先是惊讶,然后抵触,最后慢慢发现战后的日本并不是像部队里教育的那样一无是处,可恶可憎,所以自己感觉一学期的课程,自己收获良多。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 战败的日本国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日本经济,也只能由日本政府来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吉田茂及其内阁充分认识到:实现“耕者有其田”,是解决粮食供应和恢复农业生产的关键;强化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对拉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于是,吉田茂不遗余力地推行农地改革与倾斜生产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国际社会的要求和宪法规定的不准保有海陆空等武装力量。所以把战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而在诸多改革方面首先进行的便是土地的改革。 一、日本战后土地改革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就开始了土地改革。1945年11月,日本制定了《农地制度改革纲要》,但未能获得内阁会议通过。12月,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政府下达了《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要求日本在1946年3月15日之前提出农地改革方案,并对改革方案的主旨进行了规定:1,不在乡的地主向耕种者转让土地所有权;,2,佃农以公正的价格从地主那里购入农地;,3,佃农用与其收获相适应的年赋购入农地;,4,脱离佃农身份者,应受到合理的保护,以免其再次沦为佃农。①此后,经过修订的土地改革法案获得了国会通过,战后日本第一次农地改革启动。 第一次农地改革中制定的《改订农地调整法》的主要内容是:1,在乡地主(包含居住于相邻市町村的地主)保有土地的面积限定在5町步(北海道为12町步),其超过部分以及不在乡地主的全部土地由政府强制收买,并将其有偿分配给农民。2,土地的买卖和转让等事务由农会负责办理。3,地租用货币支付。4,都道府县及市町村都设立农地委员会,其委员通过选举产生。②此法把原来改革方案中“土地租金全面货币化”改为“在双方当事者共同认同的情况下可以以实物交纳”,并使预定改革涉及的土地面积由占全部佃耕地面积的60%减少到占全部佃耕地面积的30%。也就是说,这次农地改革不仅照顾了地主的利益,还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残余。所以,佃农、自耕农反对此项改革方案,部分地主也不满意,美国占领军也不赞同,盟国对日理事会不得不继续研究日本土地改革问题。随后,苏联和英联邦分别就日本农地改革提出了方案。1946年9月,根据英联邦提出的方案,日本制定了《自耕农创设特别措施法》和《农地调整法改正法律案》。这便是日本的第二次农地改革。 较之第一次改革,第二次农地改革有以下不同:1,地主保有土地的面积由5町步减少为1町步,改革涉及的土地面积占全部佃耕地总面积的80%。2,土地买卖必须由政府进行,个人不得擅自买卖土地。3,保有土地的单位由家庭同一辈分中的几个人变为同一辈分中的一个人。4,限制了最高地租额,即水田最

应用文-日本经济史研究中新的理论与方法

日本经济史研究中新的理论与方法 '【内容提要】当前,在日本 史学研究领域,就其理论与方法而言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景象。应该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仍有影响,与此同时,新古典学派的“计量经济史学”、道格拉斯·C.诺思的“制度经济史学”、艾夫纳·格瑞夫的“ 历史的制度分析”等当代欧美国家的新的理论与方法,被广泛于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史学科的研究领域被拓展,其认知功能也进一步增强。 【摘\xa0要\xa0题】外国经济史研究 【关\xa0键\xa0词】经济史学/计量经济史学/制度经济史学/日本 【\xa0正\xa0文】\xa0 \xa0\xa0\xa0\xa0\xa0经济史学是理论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对过去经济现象的研究,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以使人们获得某种启示。就理论经济学本身的 而言,经济史学能为经济理论和假说提供历史事实的证明和检验,使经济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xa0\xa0\xa0\xa0日本的经济史学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20世纪30年代,该学科的研究就已达到较高水平。传统的日本经济史学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历史学所固有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即人们先搜集能够反映某种经济现象的史料,尔后对这些史料进行考辨,再梳理成文,这类经济史著作叙述过多,而缺少经济分析和数据处理;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甚至成为不少学者从事经济史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这些学者们认为,经济理论的重要作用在于探求各种经济现象间的 ,并对这些现象加以解释。他们学术研究的特征是,以马克思的 发展阶段论为前提,在对特定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探求何时具备能反映各阶段特征的经济现象。为此,这些学者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至今,日本经济史研究硕果累累,如土屋乔雄的《日本资本主义史论集》(1939)、高桥龟吉的《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1968)、楫西光速等人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多卷本(1954~1969)、守屋典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1969)、有泽广巳的《昭和经济史》、大岛清的《日本经济危机史论》(1952~1955)和古岛敏雄等人的《日本经济史大系》(1965)等。 \xa0\xa0\xa0\xa0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史学的研究领域,就其理论和方法而言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景象。应该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仍有影响,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新古典经济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史研究中。由于一些学者注重经济模型的应用和对历史资料的 分析,因此这种新的研究范式被人们称为“计量史学”(cliometrics)或“新经济史学”。70年代,道格拉斯·C.诺思的制度经济史理论传入日本,他的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的日文版对经济史研究产生了影响。9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夫纳·格瑞夫(Avner\xa0Gr f)教授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将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史的研究中,人们称这种范式为“历史的制度分析”(Historical\xa0Institutional\xa0Analysis,HIA)。该理论方法传入日本并被应用后,经济史的研究领域被进一步拓展了。日本经济史学界素有重视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一些掌握了经济理论的学者按照新的国民收支账户,对近世(注:近世为日本特殊的历史划分阶段,指江户德川幕府时期至明治维新时期(1603~1868);明治维新后称近代。——编者)以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如东洋经济新报社的《明治大正国势总览》(1927)、《昭和国势总览》(1991);大川一司、筱原三代平、梅村又次编纂的《长期经济统计》(1965);安藤良雄的《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1975)。这些基础性为上述新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在理论与方法上不断引进国外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是战后日本经济史研究日渐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以

(完整版)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在开放型经济社会下,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经济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互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的趋势。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二)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 (三)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四)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二)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五)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八)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二、中国除坚持按照国际规则,积极维权外,还应从长远着眼,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加快相关的调整以减少摩擦或减轻摩擦的影响,以应对趋于强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表现; 三、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4、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一,深刻变化的国内外条件和环境必然提出形成新优势的迫切要求。 第二,新优势是相对于传统优势而言的。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其中既有严峻的挑战,更蕴藏着发展的机遇。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市场主体来说,关键要学会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内外环境变化,客观认识自己,冷静分析原有优势的消长关系,在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 (1)

封面样式: 学科代码:0101 学号: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 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 专业:历史学 年级:4014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14日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整个国民经济几乎面临瘫痪,但由于日本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进外资等有效措施,加上美国的大力扶持和亚洲局部战争的刺激,使日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并得到腾飞,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这让世界各国都叹为观止,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民经济受到致命的打击和摧毁,几乎面临瘫痪。然而,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并且很快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对西方乃至全世界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我想当时的主客观方面的因素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日本这个亚洲小国40﹪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它在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的崩溃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这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其经济发展陷入一个漩涡。作为东亚的一个岛国,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要想在的二战的严重摧残中走出来,重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多么困难的事。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二战后,日本抓住“冷战”后世界经济高涨、国际贸易激增、国际金融稳定、国际油价低迷等有利环境和条件,根据本国国情,掀起了工业化高潮,创造了经济奇迹,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从1946年到1975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09亿美元上升到4170亿美元,增长了几十倍,年增长率持续为10﹪以上。早在1968年,日本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日本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就,让世人都一直在思索这个资源匮乏,地小物少,人口又少的亚洲小国,又遭战争的重创,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复苏和腾飞的。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不只是单方面的因素,它靠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帮助和推动,取得了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如客观方面,战后欧美各国的援助和亚洲局部战争的爆发;主观方面日本政府自发采取的一系列整改措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所采取一系整改措施,对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详细分析如下: 1、客观方面,战后基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日本得到了欧美各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得到了复苏。 首先,美国的大力支持。战后,随着“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这个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大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开始转变政策,帮助日本

读《战后日本经济史》有感

读《战后日本经济史》有感 经济史的著作有时候看起来是枯燥的,但是野口悠纪雄的《日本经济史》却有很强的戏剧感,引人入胜。可能是因为作者在讲述日本战后70年的大历史的背景下也是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吧,而人生本来就带着戏剧的属性,这样一来,读者的心情会随着作者的历史际遇起起伏伏 经济史的著作有时候看起来是枯燥的,但是野口悠纪雄的《日本经济史》却有很强的戏剧感,引人入胜。可能是因为作者在讲述日本战后70年的大历史的背景下也是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吧,而人生本来就带着戏剧的属性,这样一来,读者的心情会随着作者的历史际遇起起伏伏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在书的最后一部分编制了一份《战后七十年回顾年表》,在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同时,作者请读者在历史上标注自己的回忆,这是作者在全书中一以贯之的温情。 《日本战后经济史》的内容摘要和笔记在下一部分,对读后感没兴趣的可以跳到到后面。实际上书中另一部分引起我兴趣的是作者穿插其中的个人回忆。 作者四岁的时候在东京大轰炸中死里逃生,作者说他不去幻想战争从未发生,就算假设战争早一天结束,多少人的悲惨命运会被避免呢?这里面当然不止作者所说的日本人,还有中国人、美国人和世界上一切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人。

战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中重新起步,其母租赁得一间店铺在东 京做小生意,当时还是小朋友的作者爱看连环画和小说,某次他 听说《海底两万里》特别有趣,缠着母亲要买,但经济拮据,母亲并不同意。作者难过得晚上哭着入睡,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却发 现这本书就放在枕边。作者写作此书时已经是70岁的老人,回忆 起60余年前自己与母亲的脉脉温情,应该也是百感交集吧。后又 提及母亲在选举时总是投社会党的票,作者说其母并非支持社会 主义,而是想着如果是社会党执政,儿子就不会被征兵。 战后第五年,作者终于收到了父亲的骨灰,据说是1945年6 月在菲律宾阵亡的,作者摇晃着骨灰盒,哗啦啦地响,他料想里 面定不是骨灰而是一些杂物,他推断父亲既然6月阵亡,3月肯定知道东京大轰炸地消息,那时应该很担心家人地安危吧,可能其 父在阵亡时都不能确信其家人是否还在人世。 1956年,日本已经完成了战后复兴,作者升入高中,他将他 的日比谷高中比作卡美洛城堡,那是亚瑟王的王国,四海骑士无 不向往期待前往卡美洛,并成为圆桌骑士的一份子。 作者说,他之所以将学校比作卡美洛,是因为卡美洛也有 “一旦失去,就不能再复兴”之意。作者至今记得,他高中读过 一篇叫《卢塞恩的春天》的散文,卢塞恩是瑞士的著名风景区,他那时边读边想:“这么好的地方,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去看看。”我读到此处,想起自己看文艺作品时看到一些美好的地方,也会这么想,有一种提前到来的遗憾感。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 摘要: 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从17世纪初开始, 这个贫弱的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关键词:明治维新军国主义 后来日本成为世界大国俱乐部中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日本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战争的疯狂中败亡。 但日本又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从1968年起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 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引起无数争议。 明治维新铺就现代化之路 与中国一样,日本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与世隔绝。19世纪中叶,美国政府强迫日本于1854年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了日本门户。 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从此,面对强大的西方世界,日本开始进行一场为赶超强国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19世纪中叶,内忧外患引发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从此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 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废藩置县后的日本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国家,日本政府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军国主义体制形成毒瘤 “殖产兴业”,就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874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它为日本资本主义确立了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日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率先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然后以低价、长期分期偿付的方式出售这些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十余年发展,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已几乎席卷日本一切工业部门。 “文明开化”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科学和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为了实现国民的文明开化,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建立起包括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在内的教育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富国强兵”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进行军制改革,建立常备军。1873年,兵部省发布征兵令,实行征兵制。他们在德国军事代表团的帮助下征募了一支陆军部队;在英国人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小支海军部队。1978年,日本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监军本部三大军事部门。这三个部门独立于内阁之外,直接隶属于天皇。 这种体制形成以后,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军部直接秉承天皇旨意,不断干涉政治,独断专行的恶劣后果,并且把日本推上了不断发动战争、侵略邻国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维新三杰”发起的明治维新是日本避免沦为欧洲殖民地的转折点,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国家。由于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此,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军事特征,使日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崛起后走上侵略路脱亚入欧要扩张 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只要看看日本的好战传统,看看它的军事领导人自古就享有的巨大威望,这一点也就毫不奇

解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的原因-毕设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解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 的原因 姓名:000 班级、学号:0000班、00号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0000 开题时间:2008-11-26 完成时间:2009-11-26 2009 年11月26日

目录

课题解析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原因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解析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原因 000 中文摘要:二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陷入混乱与崩溃之中,然而,这个战败国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复兴并取得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战后日本经济如此迅速地得以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日本;经济;复兴;原因 0.引言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强大打击下,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进驻日本。这时,日本的国民经济在战争的破坏下,己经陷入混乱与崩溃之中,然而,这个战败国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复兴并取得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196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30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排列在美、西德、英、法之后居第五位。之后仅仅过了3年,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上升为1419亿美元,超过了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一个“经济大国”。战后日本经济如此迅速地得以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分为日本自身主观原因和其他的客观原因。 1.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主观原因 就主观原因来讲,主要是指日本国内的各种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诱导经济和实现“宏观调控”的强有力手段。日本的经济政策按时期的不同主要分为了六种。 1.1战后复兴时期的经济政策 日本战后初期,是以经济的重建和复兴为出发点的。为此,所提出的政策目标是:(1)尽快恢复经济,使平均的生活水平恢复到战前1930-1934年的水平。(2)改造在战前和战争中构建的“战时经济”,建设民主的经济机构,并由此实行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民主化的三大经济民主化政策。(3)抑制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使经济生活 恢复稳定。(4)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国民的生活,实行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日本明治维新习题(选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讲日本明治维新习题(选修1) 1.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嘉永年间(1848-1854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了民族力量”的。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重点是转变外贸和利用外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但与此同时,出口贸易中也存在着出口商品多为附加值较小的低技术的产品和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仍占较大比重等问题。为此,一方面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三个比重”,即尽快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占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另一方面要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和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产品出口。加强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相结合,不断提升传统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竞争力。同时把扶持自主品牌特别高科技自主品牌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商品群。 转变利用外资方式的重点是发挥好外资在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借助外资促进各产业以技术为重点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统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另一方面借助外资促进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服务业总体水平较为落后,扩大服务业开放,吸收外商投资,有利于引进新的服务业态、管理方式,培养服务业管理人才,并随着人才流动,向本土服务企业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外包有利于提高我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解决中高层次劳动就业和扩大服务出口,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发展。 二、坚持进出口并重,内外需协调 要树立新型对外经济合作观念,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既努力争取和维护我国正当权益,又妥善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尽量减少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摩擦。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依然疲软,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继续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到扩

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摘要:日本广场协议后的汇率、股票价格指数变化与中国目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巨大差别。我们应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有些学者的悲观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关键词:股市泡沫,广场协议,人民币升值 一、问题提出 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性转折之年。上证综指从年初的1161点起步,迈开牛蹄,一路攀升,年末以2675点收盘,全年涨幅高达130%。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5日,沪深市场的总市值分别达到65202亿元和173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82.3%和85.8%,增幅居全球第一位。据全球知名基金研究机构理柏公司最新调查报告,在其考察美国共同基金2006年业绩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中国股市的回报率最高,达到61.51%。在中国股民对2007年充满期望的同时,很多学者却表示悲观,中国股市泡沫论不绝于耳,最大的争论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将重蹈日本广场协议后股市泡沫的覆辙。 通过对比日本广场协议后汇率、股票价格指数与中国汇改后汇率、上证指数图,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出现了惊人的相似,所以上述观点的提出有其合理性。日本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给日本带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衰退。本文首先回顾广场协议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日本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并对比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与修正上述观点。 二、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1.日元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为冷战战略服务,积极扶持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尽快从废墟中爬起来,日本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富国富民”的方针,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本国经济实力。从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6%、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 2.4%。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 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至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达1298亿美元。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吸引外部资金投向美国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美国自1982年经常项目连续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答案

? 1.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 发生了变化。(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你选择的结果是:B ?[A]正确 [B]错误 ? 2.从现在到二〇二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你 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 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A 你 选择的结果是:A ?[A]正确 [B]错误 ?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 A 你选择的结果是:B

?[A]正确 [B]错误 ?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之间的矛盾。(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你选择的结果是:D ?[A]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B]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 [C]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D]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 7.十九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个阶段来安排。(单选 2 分) 正确答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两 [B]三 [C]四 [D]五 ? 8.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B 你选择的结果是:B ?[A]十 [B]十五 [C]二十 [D]二十五 ?

9.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单选2 分)正确答案是:C 你选择的结果是:C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0.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体现()的发展理念。(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D 你选择的 结果是:C ?[A]创新、协调、绿色、高效、共享 [B]创新、协调、高效、开放、共享 [C]创新、高效、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11.()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单选 2 分)正确答 案是:A 你选择的结果是:A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 12.()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单选 2 分)正确答案是:C 你选择的结果是:C ?[A]创新 [B]开放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此时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均陷入极度混乱状态。由于旧时经济体制告废,新的经济体制又未建立,生产停顿,失业人员剧增,生活必需品缺乏,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加之战争带来的巨额赔款及伤亡人员,日本濒临着绝境。故有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的特点是:“混乱和虚脱”。 在战争带来的无尽的灾难和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下,日本政府为了重建本国经济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为了解决无政府状态下的物资极度匮乏问题,日本政府公布了临时物资供应调整法,开始了非战争时期的国家直接经济统制。主要内容: 1,物资统制。1946年8月,在取得盟军总部的同意下,日本政府为实施统制经济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同时制定了“临时物资供应调整法”,把250种生产资料的产品规定为统制物资。 2,资金统制。当时资金的供应,主要是由政府出资的“复兴金融金库“提供的。 3,外贸统制。战后初期到1949年的日本对外贸易,不准私人经营,实质上是在盟军管理下的“国营贸易”。 4,价格统制。从1946年到1949年,日本实行价格统制。 二,战后初期通知经济的价格调整: 1,“金融紧急措施”,1946年3月的价格体系 “金融紧急措施”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封锁存款。(2)对封锁存款(现金)兑换。(3)封锁事业资金的支付。(4)日银劵的失效。(5)新旧劵的兑换。 同时,日本在1946年3月,确立了“新物价体系”,其基本方针是:“合理地吃定大米及煤炭等的统制价格,采取降低生鲜食品及日用品等实际价格的措施,确立商品间的相互均衡的价格体系。” 2.,1947年6月价格体系的形成 为了恢复生产,制止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于1946年12月开始实施对不同产业的“倾斜生产方式”。 1947年1月,由日本政府出资正式成立“复兴金融公库”。同年3月,政府制定《产业资金贷方优先表》,对资金进行统一安排,以保证重点产业部门的需要。 这是战后初期日本最重要的一次价格体系调整。它设立了以“安定带物资”为基軸的价格体系,采取积极政策,调整公定价格,使工业产品价格接近价值,以逐步取代黑市。 在流通领域里建立了大规模的公团机构,谋求进一步确立统制市场。 3,1948年6月的价格体系 1947年夏天以后,由于主食迟配的扩大,1947年11月提高了主食统制价格,使生活费很大的膨胀。 1948年5月,盟军总部决定价格补正方案,7月提出“经济稳定十原则”的指令。 三,对煤炭业实行“倾斜生产方式”的历史功绩 1,煤炭“倾斜生产方式”的出台 1946年5月以后,煤炭,钢铁,化学产品以及其他工业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状态。日本的一份官方报告中指出:“生产不振最大原因,既不是设备不足,也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原料,煤炭,电力等不足造成的。”因此,日本政府对煤炭的生产采取集中地倾斜政策,并以此为杠杆,作为错金生产水平提高的契机。 2,实施煤炭“倾斜生产方式”的政策措施 1,在贷款方面的优待。 2,大量增加价格补贴金。

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心得体会: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方面描述了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X作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势的省份,要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既应从全方位把握六条路径,更应特别重视从三个维度发力。 一、将做强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未来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六条路径中,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的着力点。十八大以来,X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先后跨过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今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供给体系质量的全面提升,是X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定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增强X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目标。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社

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背景下,X与全国一样,实体经济出现了供给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所以,在实体经济占比超过80%的X,若想率先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那么,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和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仍将是长期而持久的动力与压力。 实体经济是X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X发展的优势。目前,X已经初步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000多家,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达到2000多家,为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打下了基础。今后要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必须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目标,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和存量提升、推“陈”出“新”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电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集中资源、政策,跟踪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纺织、机械、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中的融合与应用,打造制造业升级版,促进X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还应围绕“激发

试析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特点及启示

第25卷第2期科学管理研究Vol.25No.2 2007年4月SCIENT IFIC MANAGEMENT RESEARCH Apr.2007试析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特点及启示X 白景美1,宋春艳2,王树恩2 (1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21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天津300072) 摘要:首先界定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政策的概念,然后依据时间顺序和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了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我国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政策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15X(2007)02-0117-04 The enlightenments to China brought by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t the post-war Bai Jingmei,Song Chunyan,Wang Shuen (Resear ch Center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Cociety,TianJin University300072,China) Abstr act:This ar ticle first defines t he concepts of/technological innovat ion0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0, t hen accor ding to the time order and the Japanese economy alteration,discusses the character of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t the post-war in several phases,at last on t he base points o ut several enlightenments for China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1 Key words:Japa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evolution,enlightenment 1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政策的含义 1956年,日本政府在当年发表的5经白皮书6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技术创新(Innovation)0。日本经济学家内野达郎在5战后日本经济史6中这样认为, /这里的技术创新,不是仅仅指生产、通讯、运输领域的技术进步,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例如包括新兴工业的发展、新商品的出现、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自动化生产、新推销法的发明、流通机构的变革、消费内容和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劳动力向生产率高的部门的转移、收入差距的缩小(即所谓收入革命)等等0。112经济学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技术创新政策就是一国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采取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称,122这些政策的作用领域包括融资、税收、教育、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转移以及规范市场等许多方面。 2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主要特点 根据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战后至今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演变的历史可相应地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起步发展时期、高速增长时期、稳定增长时期、泡沫经济时期和21世纪初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X收稿日期:2006)12)10 作者简介:白景美(1962))男,天津市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宋春艳(1981)),女,四川射洪人,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王树恩(1945)),男,河北唐山人,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 社会、科技管理、科技与环境。

“一带一路”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

“一带一路”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亚访问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一带一路”摆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三大任务之首。随着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工程项目的即将启动,我国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及相关建设项目将陆续有序展开。这是新时期我国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亚欧乃至世界经济合作,都将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从当前和长远来看,都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首先,是缓解当前需求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机理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产能过剩是需求不足的集中表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紧缩趋势凸显,是需求不足带来的结果。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创造庞大的出口需求,向国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其次,是破解国内经济长远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供给瓶颈的需要。周边国家多数发展水平不高,与我国产业处于垂直分工状态,而且能源资源丰富。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立铁路、水运等大运量的便捷通道,有利于把周边国家的资

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他们能搭上中国这列快速前进的列车,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第三,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我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目前一半以上是美元资产,其中大部分是购买美国的国债,收益率不高。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将在沿线国家创造许多投资机遇,无论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投资工业、商贸流通业,都将带来比购买美国国债更高的回报。 第四,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周边关系。“一带一路”将把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密切的经济合作必然带来和谐稳定的政治关系,从而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外投资重点选择 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包括陆地上向北、向西、向南以及海上运输通道建设;在运输方式上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建设。由于同我国毗连的国家多,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多,应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项目优选。根据财力可能,逐步推进。在选择项目时,应当按经济规律办事,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为此,应当对待选项目进行周密的经济技术论证,确保投资能够按期收回,使投入的资金能够进入良性循环。要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和各种不利因素作出科学评估,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以规避投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