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第40卷第5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ol.40 No.5 2012年3月1日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Mar. 1, 2012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综述

宋国兵,蔡新雷,高淑萍,张健康,李德坤,索南加乐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首先分析了现有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的不足,指出了目前工程应用中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装置只采用行波原理,存在原理单一、对采样率要求高、耐过渡电阻能力差等问题。借鉴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的划分方法,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进行了归类研究。将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分为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并分别分析和研究了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的优缺点,指出故障分析法在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最后给出了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的几点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行波法;故障分析法

Survey of fault location research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SONG Guo-bing, CAI Xin-lei, GAO Shu-ping, ZHANG Jian-kang, LI De-kun, SUONAN Jia-l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The HVDC line fault location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rvey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existing fault location techniques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is analyzed, and it is point out that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fault location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are based on traveling wave principle at present. The fault location principle is relatively simple, requiring high sampling rate, and its tolerance ability of high resistance is not sufficient. Making use of the dividing method of fault location principle of AC transmission line, the fault location principle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is classified and studied. The HVDC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location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traveling wave method and fault analysis method. Furtherm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fault location principles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are reviewed respectively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ault analysis metho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inally, several important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are proposed.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1177128 and No. 51037005).

Key words: HVDC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location; traveling wave method; fault analysis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3415(2012)05-0133-05

0 引言

与交流输电相比,直流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远、电网互联方便、功率调节容易、线路走廊窄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远距离电能传输、非同步电网互联、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海岛供电以及大城市中心区域电缆供电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1-10]。

我国幅员辽阔、能源与负荷呈逆向分布,决定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1]。在舟山直流输电项目之后,先后建设了葛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7128,51037005)等直流输电工程,以及灵宝等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直流输电工程数量已渐渐可以和交流输电工程相比拟,已投运直流工程占世界直流输电容量的2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直流输电大国[12]。

直流输电线路是直流系统故障率最高的元件,运行数据也显示我国直流输电可靠性指标偏低[13]。直流线路故障一般是遭受雷击、污秽或树枝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线路绝缘水平降低而产生的对地故障和闪络。直流输电线路距离长,要跨越不同地形和气候区域,工作条件恶劣,故障概率高,故障巡线难度大,严重影响永久性故障的恢复时间。随着继电

- 134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保护技术的发展,直流线路故障切除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这使得线路损伤较小,只是造成局部绝缘缺陷而无明显的破坏痕迹,故障点的查找困难[1]。因此,准确可靠的故障定位技术,对于减少巡线工作量、加快故障修复速度、减小停电损失,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有待大力发展和研究。

1 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直流输电线路与交流输电线路物理本质相同,只是能量集中频带不同。这使得交流线路的部分故障定位原理也可用于直流输电线路。然而,目前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众多,而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单一。目前运行中的直流输电线故障定位装置均采用行波原理。实际上,直流线路也可构造多种原理的故障定位方法,以提高故障定位的可靠性。

故障定位分为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1]。行波法分为A、B、C、D、E和F型。其中A、C、E、F 型为单端原理,而B、D型为双端原理。故障分析法按照电气量来源可分为单端和双端;按照输电线路模型分为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按照电气量形式可以分为频域法和时域法[14-16]。

直流线路的故障定位与交流线路又有所不同,使得交流线路故障定位原理只有部分适用于直流线路。主要表现在:直流线路一般较长,具有明显的分布参数特性,因此应采用分布参数模型以保证故障定位精度。直流线路主要传输低频能量,线路故障后无稳定的工频量,基于工频量的频域法故障定位原理不再适用于直流线路。

综上所述,直流输电线路与交流输电线路物理本质并无区别;直流线路故障定位应采用分布参数模型;直流线路故障定位不能采用基于工频量的频域法,一般应在时域中进行。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利用单端和两端量的行波法;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单端和两端量的故障分析法。

下面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1.1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

行波故障定位最早用于交流线路[1]。早期行波法故障定位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暂态行波的传播速度比较稳定(接近光速),检测故障线路上暂态行波在母线与故障点之间的传播时间可以测量故障距离。行波法测距的可靠性和精度在理论上不受线路类型、故障电阻及两侧系统的影响。交流线路行波故障定位存在一些问题:故障行波产生的不确定性(有些故障初相角下没有行波产生)、线路两端非线性组件的动态延时、故障点反射波与对端母线反射波的识别、行波信号的提取、故障初始行波及反射波到达时刻的标定、超高速的采样频率、参数的频变效应和波速度的确定等[14-16]。

目前,直流线路保护和故障定位均采用行波原理[17-20]。与交流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相比,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有以下优势:1)直流电压不会每周期过零,不受故障初相角的影响,且暂态行波能量丰富,波头更容易识别;2)直流系统母线结构变化小,且母线一般只有一条出线,无需区分故障点传播的行波和各母线的反射波和透射波,因此不会受其他线路影响。

基于以上优点,在直流工程中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接受行波故障定位作为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唯一方法。目前,运行中的直流输电线故障定位装置均采用行波原理。如西门子、ABB、中科院行波测距装置等。目前应用的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基本原理分为A、D两种型式[1],其中A型为单端原理,D型为双端原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D型原理作为主要测距原理,而将A型原理作为辅助测距原理。

早在1985年文献[21]就提出利用连续两个反射波头之间的时间差进行单端电气量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在能够区分对端反射波和故障点反射波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1993年文献[22]给出了一种借助于GPS同步时钟、利用两端电气量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在两侧系统都能够启动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文献[23]将单端行波定位法与双端行波定位法结合,给出了综合故障定位方法,以提高故障定位的可靠性。文献[24-25]研制了单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系统,并用于直流输电线路,现场运行经验表明,行波用于直流输电线路测距误差一般不超过3 km。文献[25]还指出由于直流线路边界以及行波传播畸变的影响,单端行波测距原理难以自动给出正确的故障测距结果。而双端行波测距原理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可以给出正确的故障测距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双端原理作为一种主要测距原理,而将单端原理作为一种辅助测距原理。

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表征局部信号的能力,且去噪能力较强,可用于识别行波波头。文献[26-27]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文献[28-31]根据故障暂态信号的奇异点中包含着信号的信息,利用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刻画

宋国兵,等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综述 - 135 -

出故障行波信号的奇异点和奇异性,给出了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直流输电线路双端D型行波故障定位方法,以提高定位精度,并分别用于单极和双极直流输电系统。与文献[21]的思想相同,文献[32]将相关分析用于单端行波故障定位的波头识别,试图提高故障定位的自动化水平。文献[33-36]将新的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红绿色彩模式检测、数学形态学理论以及模式识别的思想用于行波故障定位的波头识别之中,以提高故障定位的精度。

众所周知,行波故障定位是依靠识别波头、标定波头起始时刻来实现故障定位的。波头的识别与标定工作,对人员素质有较高要求、难以实现自动化。当存在过渡电阻、行波波头幅值受到限制时,波头的起始点便更难准确标定,严重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随着过渡电阻的继续增大,行波故障定位法就会由于没有启动而无法定位故障,该现象在南方电网的直流运行中多次出现 [23,37]。文献[37]还指出直流线路首末端故障时行波测距会出现死区,且双端故障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GPS 准确对时和正常的通信。另外,由于电磁波接近光速传播,1 μs即对应300 m误差,为了准确标定波头起始时刻、提高定位精度,必须采用高采样率设备。

综上,现有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单一、仅依赖于行波法、对采样率要求高、高阻情况下无法实现故障定位、可靠性差。另外,存在波头识别和起始时刻标定问题,需要人员介入、难以实现自动化。

1.2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分析法故障定位

故障分析法是根据系统有关参数和测量得到的电压、电流,通过分析计算,求出故障点的距离[1]。故障分析法简单易行,可借助现有的故障录波器达到测距的目的。直流线路故障分析法也可分为单端量法和双端量法。单端量法只使用本侧信息,实现起来比较方便,但一般很难消除对侧系统及故障点过渡电阻的影响。双端量法从原理上不存在过渡电阻和对侧系统的问题,但必须借助通信技术获取对侧的数据信息,存在数据同步、计算量大等问题。故障分析法对采样率要求低,可靠性较高,但易受线路参数的精确度影响、定位精度相对于行波原理较差。

相比较而言,故障分析法中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时域法用于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从瞬时到稳态的故障全过程数据都能够用来定位故障,直接用采样点进行测距无需时域——频域转换,所需数据窗短等优点,成为故障定位的发展趋势。此外,继电保护和断路器动作越来越快,能够利用的故障数据窗也越来越短,这一发展趋势也迫使故障定位向着分布参数模型的时域法方向发展。

借鉴交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时域法,同时考虑直流输电线路特有的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献[38-39]提出了一种直流输电线路双端时域故障定位方法。它将贝瑞隆模型用于计算直流线路沿线电压分布,根据故障点处时时相等构造时域故障定位方程,实现精确故障定位。文献[40]提出了一种直流线路时域单端故障定位原理,它利用故障电流由整流侧提供的基本思想,在分布参数模型下计算沿线电压分布和电流分布,并根据故障点的边界条件实现故障定位。文献[41]在文献[38-39]的基础上,在输电线路参数不准确情况下,将遗传算法用于故障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综上,时域方法可用故障后任一段暂态数据实现故障定位,而不仅仅限于行波波头。该方法所需采样率低,可直接利用换流站录波数据实现故障定位、对采样率要求低、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该方法需要计算精确的线路参数,当线路参数存在一定误差或频变特性明显时,会影响故障定位的精度。同时,虽然此种故障定位原理性能上较稳定,无死区,但故障定位精度一般没有行波原理高。

2 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的建议与设想

由上文分析可知,由于直流输电线路与交流输电线路并无本质区别,只是能量集中频带不同。理论上,交流线路的部分故障定位原理也适用于直流线路。直流系统故障暂态过程中含有大量的特征频率信号,可研究基于特征频率的故障定位原理。基于时域微分方程的故障定位方法,原理上不受非周期分量和各次谐波影响,可研究适用于直流输电线路的时域故障定位原理。另外,可研究直流线路故障定位中线路参数不精确及其频变特性问题、故障电弧特性问题的解决措施。充分利用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特征,可构建多种故障定位原理,从而提高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结语

本文对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在总结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故障定位原理进行了归类研究,指出现有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存在原理单一、采样率高、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开展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 136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研究的几点建议与设想,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葛耀中. 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 西

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GE Yao-zhong. New types of protective relaying and

fault location their theory and techniques[M]. X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2]Holm J G. Direct-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J].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Part III.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1953, 72(2):

1114-1120.

[3]Hansson B O N. A submarine cable for 100-kV D-C

power transmission[J].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Part III.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1954, 73(1): 599-605.

[4]Holm John G. Economic aspects of D-C power

transmission[J].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Part III.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1957, 76(3): 849-855.

[5]Perrin J F. High-voltage DC power transmission[J].

Journal of the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1961,

7(81): 559.

[6]Long W, Nilsson S. HVDC transmission: yesterday and

today[J]. 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 2007, 5(2):

22-31.

[7]浙江大学发电教研组直流输电科研组.直流输电[M].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5.

HVDC & FACTS Group of Zhejiang University Power

Generating Department.DC transmission[M].Beijing:

Hydraulic and Electric Power Press, 1985.

[8]李兴源. 高压直流输电运行与控制[M]. 北京: 中国电

力出版社, 1988.

LI Xing-yuan.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HVDC transmission[M]. 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1988.

[9]赵婉君.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M]. 北京: 中国电力

出版社, 2004.

ZHAO Wan-ju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HVDC

transmission[M]. 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2004.

[10]徐政. 交直流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分析[M]. 北京: 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04.

XU Zheng. Dynamic behavior analysis of AC/DC power

system[M]. 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2004. [11]李立浧.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电网中的作

用[J]. 电力设备, 2004(11): 1-3.

LI Li-cheng. Development of HVD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its role in power network in China[J].

Electrical Equipment, 2004(11): 1-3. [12] 陈宗器. 中国发展直流输电工程的历程[J]. 电气技术,

2008(2): 75-77.

CHEN Zong-qi. The development of HVDC in China[J].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08(2): 75-77.

[13] 刘海峰, 徐政, 金丽成. 世界远距离大容量高压直流

输电工程可靠性调查综述[J]. 高压电器, 2002(3): 1-4.

LIU Hai-feng, XU Zheng, JIN Li-cheng. A review of the

reliability survey of long distance high power 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 throughout the world[J]. High V oltage Apparatus, 2002(3): 1-4.

[14]李强,王银乐. 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J]. 电力

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23):192-197.

LI Qiang, WANG Yin-le. Fault location methods for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09,37(23):192-197.

[15]郭俊宏,谭伟璞,杨以涵,等.电力系统故障定位原

理综述[J].继电器,2006,34(3):76-81.

GUO Jun-hong, TAN Wei-pu, YANG Yi-han, et al.

Summary on fault location principle in power system

[J].Relay,2006,34(3):76-81.

[16]马超然. 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技术发展及展望

[J].继电器,2007,35(24):11-15.

MA Chao-ran. Prospect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location using travelling wave [J].Relay,2007,

35(24):11-15.

[17]邓本飞. 天广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系统综述[J]. 电

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8, 36(19): 71-74.

DENG Ben-fei. HVDC line protection summary of Tian-Guang project[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08, 36(19): 71-74.

[18]李振强, 鲁改凤, 吕艳萍. 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压直流

输电线路暂态电压行波保护[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9(13): 40-45.

LI Zhen-qiang, LU Gai-feng, Lü Yan-ping. A novel

scheme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voltage traveling

wave protect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0, 39(13): 40-45. [19]朱韬析, 汲广.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线路行波保护介绍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8, 36(21): 86-89.

ZHU Tao-xi,JI Guang. Introduction of wave front

protection in Tian-Guang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08, 36(21):

86-89.

[20]朱韬析, 彭武.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线路高阻接地故障

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23): 137-140.

ZHU Tao-xi,PENG Wu. Research on high impedance

earth fault of Tian-Guang 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09, 37(23):

137-140.

[21]Ando Masaoki, Schweitzer Edmund O, Baker Richard A.

宋国兵,等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综述 - 137 -

Development and field-data evaluation of single-end fault

locator for two-terminal HVDC transmission lines-II:

algorithm and evalu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1985, 104(12): 3531-3537. [22] Dewe M B, Sankar S, Arrillaga J. The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time references to HVDC fault loc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1993, 8(3): 1295-1302. [23]ZHAI Yong-chang, ZHANG Hai-feng. The fault location

method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C] // IET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Beijing, China, 2006: 490-496. [24] CHEN Ping, XU Bing-yin, LI Jing. A traveling wave

based fault locating system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C] //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6 POWERCON), 2006: 1-4. [25]谢菁,陈平.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系统[J].山

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20(3):47-50.

XIE Jing,CHEN Ping.A traveling wave based fault

locating system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20(3):

47-50.

[26]Pannala Krishna Murthy, Amarnath J, Kamakshiah S, et al.

Wavelet transform approach for detection and location of

faults in HVDC system[C] // 2008 IEEE Region 10

Colloquium and the Third ICIIS, Kharagpur, INDIA

December 8-10.

[27]CHEN Ping, XU Bing-yin, LI Jing, et al. Modern

travelling wave based fault location techniques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J]. Trans on Tianjin Univ,

2008.

[28]王少荣,赵妍卉.双极HVDC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

[J].高电压技术,2007,33(7):124-128.

WANG Shao-rong,ZHAO Yan-hui.Traveling-wave fault

location of double-pole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

High V oltage Engineering,2007,33(7):124-128.[29]赵妍卉,王少荣.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理论的HVDC输

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J].继电器,2007,

35(1):13-17.

ZHAO Yan-hui,WANG Shao-rong.Research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traveling-wave fault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modulus maxima theory[J].Relay,

2007,35(1):13-17.

[30]赵妍卉. HVDC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ZHAO Yan-hui. Research on the traveling-wave fault

location method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D].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31]王永治. 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弧

故障定位[J]. 云南电力技术,2008,36(2):1-4.

WANG Yong-zhi.Research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traveling-wave fault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modulus maxima theory[J].Yunnan Electric Power, 2008,

36(2):1-4

[32]Kwon Young-Jin, Kang Sang-Hee, Lee Dong-Gyu, et al.

Fault 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ross correlation

method for HVDC cable lines[C] // IET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s in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DPSP 2008, 2008: 360-364.

[33]束洪春, 张敏, 张广斌, 等. ±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单

端行波故障定位的红绿色彩模式检测[J]. 电工技术学

报, 2010(11): 155-163.

SHU Hong-chun, ZHANG Min, ZHANG Guang-bin, et al.

A RG color pattern detection of single-ended traveling

wave fault location on ±800 kV UHVDC transmission

lines[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10(11): 155-163.

[34]束洪春, 王超, 张杰, 等. 基于形态学的HVDC线路故

障识别与定位方法研究[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

37(4): 6-9.

SHU Hong-chun,, WANG Chao, ZHANG Jie, et al.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fault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ng algorithm using mathematical morphology[J].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2007, 37(4): 6-9. [35] 李学鹏, 全玉生. 基于数学形态学暂态特征提取的高

压直流输电线路精确故障定位[J]. 现代电力, 2007 (2):

20-25.

LI Xue-peng, QUAN Yu-sheng. Accurate fault location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 based on transient extraction

of mathematical morphology[J]. Modern Electric Power,

2007(2): 20-25.

[36]李学鹏.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保护及其故障定位的

研究[D].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5.

LI Xue-peng. Study on traveling wave protection and

fault location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D]. Beiji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2005.

[37]翟永昌. 实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J]. 电

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8(5): 70-73.

ZHAI Yong-chang. Practical fault location method of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line[J]. 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 2008(5): 70-73.

[38]宋国兵,周德生,焦在滨,等.一种直流输电线路故

障测距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24):

57-61.

SONG Guo-bing,ZHOU De-sheng,JIAO Zai-bin,et al.

A novel fault location principle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

31(24):57-61.

[39]Jiale S, Shuping G, Guobing S, et al. A novel

fault-location method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10, 25(2):

1203-1209.

(下转第147页 continued on page 147)

黄柳强,等FACTS协调控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 147 -

system with a large wind farm and multiple FACTS

devices [C] //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US,2007.

[77]江全元,白碧蓉,邹振宇,等.计及广域测量系统时

滞影响的TCSC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28(20):21-25.

JIANG Quan-yuan,BAI Bi-rong,ZOU Zhen-yu,et al.

TCSC controller design in consideration of time delay in

wide-area measuring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20):21-25.

[78] Chaudhuri B,Majumder R,Pal B C.Wide-area

measurement based stabilizing control of power system

consider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4,19(4):1971-1979.

[79] Wu Hongxia,Heydt G T.Design of delayed-input wide

area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using the gain scheduling

method[C] //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3.

[80] Majumder R,Chaudhuri B,Pal B C,et al.A unified

smith predictor approach for power system damping

control design using remote signals[J].IEEE Tra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05,13(6):1063-1068.[81]卢旻,吴华仁,李晓慧.运用细菌群体趋药性优化的

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38(15):7-11.

LU Min,WU Hua-ren,LI Xiao-hui.Wide area damping

control of power systems using bacterial colony chemotaxis[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0,38(15):7-11.

[82]蔡超豪.存在时滞影响的发电机励磁的H∞控制[J].电

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8):5-9.

CAI Chao-hao.H∞control of generator excitation with

time-delay [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09,37(8):5-9.

[83]江全元,张鹏翔,曹一家.计及反馈信号时滞影响的

广域FACTS阻尼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

26(7):82-88.

JIANG Quan-yuan, ZHANG Peng-xiang, CAO Yi-jia.

Wide-area FACTS damping control in consideration of

feedback signals’time delay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6,26(7):82-88.

[84]江全元,邹振宇,曹一家,等.考虑时滞影响的电力

系统稳定分析和广域控制研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5,29(3):1-7.

JIANG Quan-yuan,ZOU Zhen-yu,CAO Yi-jia,et al.

Overview of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alysis and wide-area control in consideration of time delay [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3):

1-7.

[85] Mekki K,Snyder A F,HadjSaid N,et al.Damping

controller input-signal loss effects on the wide-area

stability of an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C] //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2000,IEEE,V ol

2:1009-1014.

收稿日期:2011-04-12; 修回日期:2011-05-31

作者简介:

黄柳强(1984-),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E-mail:huanglq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385721093.html, 郭剑波(1960-),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电网可靠性和FACTS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卜广全(1962-),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的研究工作。

(上接第137页 continued from page 137)

[40]高淑萍,索南加乐,宋国兵,等.基于分布参数模型

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30(13):75-80.

GAO Shu-ping,SUONAN Jia-le,SONG Guo-bing,et al.

A fault location method for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on the

basis of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0,30(13):75-80.

[41]李洪波. 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研究及软

件开发[D]. 天津:天津大学, 2009.

LI Hong-bo. Research on theory of fault location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HVDC lines[D].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2009.

收稿日期:2011-04-25; 修回日期:2011-09-09

作者简介:

宋国兵(1972-),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E-mail:song.gb@mail.xjtu. https://www.360docs.net/doc/385721093.html,

蔡新雷(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高淑萍(1970-),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节能导线选择研究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节能导线选择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03T16:52:06.1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5年4期供稿作者:郭瀚 [导读]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分布格局,按照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将西南水电、西北火电、西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各类形式的电能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 郭瀚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663)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节能导线的分类,并以假设±800kV线路模型为例,对各种节能导线与普通钢芯铝绞线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利用节能导线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推广及节能导线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节能导线;特高压直流输电;型线;年费用法 0引言 进入21世纪,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使用新能源。我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分布格局,按照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将西南水电、西北火电、西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各类形式的电能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预计未来15年内我国需要建设的直流输电工程超过30 项,输送总容量超过1.5 亿千瓦[1-4]。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节能导线的选择。 本文以±800kV直流输电线路模型为例,对各种节能导线与普通钢芯铝绞线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广及节能导线的合理建议。 1节能导线选择. 目前国内节能导线主要分为软铝类节能导线、高导电率钢芯铝绞线、中强度铝合金绞线、高导电率硬铝类节能导线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更适宜在老、旧线路改造中应用,以充分发挥其高运行温度的优势。在施工条件较好的新建线路中,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特强钢芯软铝绞线也勉强可以采用。但总体来说,软铝类节能导线更适合解决增容问题,并不适宜在新建的输电线路工程中推广应用。 铝合金芯铝绞线(圆铝和型铝)、中强度全铝合金绞线、钢芯高导电率硬铝绞线从全寿命周期经济性、施工和运行方便性、通用设计匹配性三个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目前国内产能和制造水平也可满足工程招标要求,因此适合在新建线路中全面推广。 2导线型式选择 根据系统方案的要求,综合考虑电流密度以及电磁环境等因素,选用的截面为6×630。根据截面,选择了前文所述3种类型节能导线与钢芯铝绞线进行比较,分别为:高导电率钢芯铝绞线、铝合金芯铝绞线、中强度铝合金绞线。其中铝合金芯铝绞线分别考虑圆线结构和型线结构。鉴于目前国内硬铝单线生产水平,高导电率硬铝分别选取可大规模化工业生产的61.5%IACS(L1)硬铝和可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的62.5%IACS(L3)硬铝,所选参比的节能导线型式详见表2.1所示。

配电网故障定位现状及方法综述

配电网故障定位现状及方法综述 发表时间:2019-12-06T17:15:09.78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作者:李家成何沁鸿 [导读] 配电网故障定位可大幅度减少故障排查的工作强度,从长远角度看,能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稳定性。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钟祥市供电公司湖北钟祥 431900) 摘要:随着人们对配电网供电安全稳定性的不断提升,尽早发现配电网故障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电力系统配电网的故障精准定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够减少经济损失,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常用的故障定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故障定位;优缺点;适用范围 引言:近年来,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配电网的线路结构也日益复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能的同时,用户对供电安全稳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提高供电稳定性首先要尽可能减少故障的发生情况;另一方面,在故障发生后要能迅速解决故障并重新供电。配电网故障定位可大幅度减少故障排查的工作强度,从长远角度看,能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稳定性。 常用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其优缺点 当前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主要有阻抗法、故障行波法、故障指示器法等。 1.阻抗法 阻抗法是根据发生故障的时间点所测得的对应电压和电流得出故障回路阻抗的方法,又因理想条件下,回路阻抗与距离大致呈正相关,由阻抗数值可定位故障发生点。阻抗法原理十分简单,但配电网线路很复杂,且受负荷影响较大。因此,故阻抗法不能直接的用于测距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用作估计大致故障点。 2.行波法 行波法一般可分为单端法、双端法。 (1)单端行波法 单端行波法是利用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进行单端定位的方法。在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产生的暂态行波在故障点与母线之间来回反复,根据行波在测量点与故障点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和行波的波速即可求得故障点的距离。 单端行波法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l=(t1-t0)v/2 式中l为故障距离;L为线路全长;t0、t1分别为故障波头和反射波到达计算端母线的时间点;t2为另一边母线的反射波到达的时间点;v为行波的速度。该方法原理同样简单,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故障点反射波、母线反射波难以识别,因此,单端行波法一般用作双端行波法的补充。 (2)双端行波法 双端行波法是利用在线路产生故障时,初始行波向线路两端的两个测量点发射到达的时间差计算故障点到两边分别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l1=L(t2-t1)v/2l2=L(t1-t2)v/2 式中:l1、l2分别为故障点到两端的距离;t1、t2分别为行波各自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L为线路全长。双端行波测距由于是利用第一个行波波头,而不是故障点反射波、母线反射波,较易识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双端行波法测故障点的距离。(3)多端行波法 在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多端行波定位法。在现有的研究中,该方法主要有2种具体做法:一是将多个检测点处所采集的故障行波信息进行融合,以确定具体的线路分支在某一采集装置出现故障的时间,可以准确判断到故障分支,并且比较准确。但是在精准的同时该做法需对目标线路区段进行逐一排查,涉及过程复杂,消耗成本高,不能快速排查配电网故障。另一种是利用最先采集到故障行波信息的3个采集装置进行故障定位,然后将分支点位置同定位结果相比较,从而将伪故障点去除,该做法计算较小,实用性和快速性较高。但是,多端定位算法需要将行波采集装置安装在配电网每一个末端,因此在对复杂多分支的配电网进行故障定位时,需要巨额的投资和维护费用。 3.故障指示器法 整体而言,故障指示器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结构简单,在国内电力系统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FTU类似,故障指示器的定位精度与配置密度相关,若为保证定位的精度,需要沿线逐点布设故障指示器,构建故障定位系统的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故障指示器适合于城市电网,不适合于长距离的农村电网故障定位。从实际运行经验看,故障指示器用于短路时定位效果较好,但用于单相接地故障时效果尚不理想。 4.结语: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有上述不难看出,不同的定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了缩短故障定位时间和容错性,可以尝试将多种算法共同运用到配电网故障定位中,作为检验。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配电网的结构和已有条件综合多项指标选择最契合的定位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健,毕鹏翔,杨文宇等.配电网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万家震,钱丹丹,金莉.配电网中重合器预分段器、熔断器的合理配置[J].吉林电力,2001(3):28~32 [3]孙波,孙同景,薛永端,等.基于暂态信息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区段定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3):52-55. [4]卢继平,黎颖,李健,等.行波法与阻抗法结合的综合单端故障测距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23):65-69. [5]杜红卫,孙雅明,刘弘靖等.基于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和隔离[J].电网技术,2000,24(5):52-55.

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实用方法分析

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实用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01T14:35:35.0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作者:李勇吴斌李新坤 [导读] 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故障情况,电力工作人员往往很难及时对配电线路进行维护。李勇吴斌李新坤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巨野县供电公司 274900) 摘要: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为普及的一种供电重要部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运作与发展,对于我国电力企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常见的配电线路故障处理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隐患情况,电力维修人员往往很难进行彻底的排查与维护,致使电力网络在运行过程中频频出现故障,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本文详细分析配电线路中故障定位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引言 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故障情况,电力工作人员往往很难及时对配电线路进行维护。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也变得更加安全和稳定,全新的故障定位检测技术为配电线路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有效避免了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情况。 1 传统故障定位技术及其弊端 1.1传统故障定位技术 配电线路的传统故障定位技术主要包含两种:1、根据工作人员经验判断故障点[1]。传统的故障定位技术主要由经验丰富的配电管理人员,凭借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以及线路历史故障状况,判断该线路中是否有存在故障可能性较高的点,并对可疑点进行详细的检查[2];2、以线路分段法判断故障定位[3]。通过多次断开、闭合断路器或者打开开关等等方式,按照闭合前后线路的故障是否小时等现象判断故障是否在该范围之内,从而缩小故障定位的排查范围,从而使故障位置更快被发现。 1.2传统故障定位技术的弊端 传统故障定位技术在查询配电线路故障时主要有三个弊端:1、传统故障定位技术仅仅能够粗略的判断故障线路的范围,并不能够准确的端盘故障点[4]。同时,传统方式判断故障点需要较长的时间,几乎不能在两小时以内准确判断故障位置,这也可能导致故障扩散,形成大范围故障,特别是配电线路相对较为复杂、地质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利的偏远地区,其故障定位所需时间更长,形成的损失与危害更大;2、如果发生的故障是接地故障,如果太阳照射较为强烈,极有可能导致覆盖性弧光放电,如果管理、检修人员没有注意,将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3、传统故障定位技术需要检修人员、配电管理人员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还需要熟悉大量的历史记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 2 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策略 2.1MODS技术 MOD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定位配电线路的故障位置,解决传统故障定位技术存在的各种问题,其工作原理有以下几方面组成。1、配电线路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由软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网络计算监控等多部分构成,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显示配电线路的详细运行状况,当信号接收器发现电路网络问题时便会将检查装置发送的故障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计算监控系统当中,由软件装置对故障信号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故障信息显示在显示器中,从而快速定位故障位置;2、故障电路在线监控系统。故障线路在线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配电线路故障的实时监测,然后依靠智能监控系统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其工作原理主要为:如果配电线路出现接地类故障,问题电路在线监控系统会随时对线路的电流、电压等相位进行对比,当检测出的电流、电压处于异常时,便会判断故障,从而显示故障;3、故障电路显示系统。故障电路显示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流在流过线路中的导体时,会对电路磁场形成一定的影响,指示器能够根据磁场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如果线路当中的电流流量出现变化,那么指示器将会产生相应的提示信息,智能监控系统便会对该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线路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2.2实际应用效果 MODS系统在配电线路当中的应用优势非常多,例如能够明显提升电力企业配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效率,准确显示出配电线路所存在的各类型故障,例如电压异常、电流异常或有回路等,通过这些检测能够极大程度的控制配电线路的故障危害性,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5]。例如,将MODS系统安装于电缆分支箱或者高压柜当中,便可以判断故障是发于在该段线路上;将MODS系统安装于电缆线路或者架空线路的连接处中,便可以判断故障是否产生于电缆之上;将MODS系统安装于配电线路的终端或分支处,便可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在线路或分支处上;将MODS系统安装于高压引落线处,便可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于用户家中等等。 短路故障会形成较大的电流,借助“过电法”能够准确的定位并监察配电线路的故障区域。MODS系统下,使用“过电法”需要借助故障显示器以及馈线终端装置实现,以馈线终端装置为例,原理图为图1。由图1可以发现,当配电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馈线终端装置便会将检测出的配电线路短路故障路段通过信息传递至馈线自动化控制中心处,通过故障信息的分析,并确定故障的现象以及位置,同时通过变电所动作保护开关的跳闸,将故障路段隔离出整个供电线路当中,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情况。“过电流”方式故障定位技术的原理非常简单,并且使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故障检测方式相对于传统故障检测方式而言也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同时,这一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较高,检测方式的灵敏度也非常高,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环保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及技术,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方法

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方法 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是迅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的前提,对于维护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配电网故障定位 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是迅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的前提,对于维护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对配电网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呢? 一、配电网故障处理特点 配电网络馈线上一旦发生单相、相间、三相等短路时,设备上的F1U及时将故障信息卜传至主站系统。即变电站SCADAS系统,若变电站运行人员处理不了,再次将信息上传至上一级调度,经调度SCADAS系统分析进行定位、隔离、恢复。一般来说,配电网故障处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1)配电网不仪有集中在变电站内的设备,而且还有分布于馈线沿线的设备,如柱上变压器、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等。信号的传输距离较远,采集相对比较困难,而且信号具有畸变的可能性,如继电器节点松动。开关检修过程中的试分/合操作及兀’U本身的误判断等都会干扰甚至淹没有用信号,导致采集到的信号产生畸变。 (2)配电网设备的操作频度及故障频度较高,因此运行方式具有多变性,相应的网络拓扑也具有自身的多变性。 (3)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开关设备性能的不同。对故障切除的方式也不同。如多分段干线式结构多采用不具有故障电流开段开关和联络线开关,故障由变电站的断路器统一切断,这种切除方式导致了停电范围的扩大。 配电网故障定化是配电网故障隔离、故障恢复的前提,它对于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改善供电质量、减小停电范围有着重要作用。 二、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方法 1、短路故障定位技术方法 配电网系统中短路故障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系统中电流急剧增大、电压大幅下降等不利运行工况,同时该故障发生后会进一步引发配电网系统中变配电电气设备损坏的相与相、相对地间的大电流短接故障。按照短路发生部位,可以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对地短路、以及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由于配电网发生短路故障后,其电流、电压等特征故障参量较为明显,故障定位技术方法的实现相对较为简单,工程中最常用的是“过电流法”。

基于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基于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发表时间:2019-06-21T16:49:42.283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22期作者:梁庆斌 [导读] 笔者在本文中先是阐述了故障定位的必要性,再分析了当前一些常用的故障定位措施。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广宁供电局 526300) 摘要:在电网系统中,10KV架空线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带来许多问题,除了会严重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之外,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部件的故障,以及带来多线路故障的发生,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加大力度,对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笔者在本文中先是阐述了故障定位的必要性,再分析了当前一些常用的故障定位措施。 关键词:架空线路;故障定位;解决措施;电网 前言 由于10KV架空线路的特殊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次数相对较多,而且会导致故障跳闸,从而使得电器装置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设备失效,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配电线路大面积断电。一旦这些问题产生,便会给配网造成大量损失,以及引起用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1]。在引发架空线路故障的原因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单相接地故障。 1、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意义 在电网系统中,当单相接地故障时,会产生许多危害,具体如下: 1.1首先,由于当下10KV输电线变压器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三角形连接方式,所有都没有设置消弧线圈,当其中一个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剩下的线路电压便会发生跳动,从而用电设备进入过电压模式,导致两点甚至多点的故障短路,由此带来大范围的跳闸停电,有时候也会造成电缆的烧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此外,由于配电网一般会采取中性点接地模式,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由于低阻抗短路回路不能够正常形成,所以接地短路电流会比常规情况要小很多,从而出现小电流接地的情况,此外,由于电网结构一般是单端电源供电的树形结构,所以当出现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不能迅速找出故障所在具体位置以及相应相位,从而找不出故障具体发生位置[2]。当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拉路法,通过单相接地选线,以及人工排查的方式,去不断测试出故障接地的方位,这种方法不仅影响了供电恢复的时间,也会给供电部门的经济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 1.3从以上两点可以得知,对于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来说,一方面会影响架空线路自身的运转和运行情况,从而导致供电质量不够,另外,还会因此而带来其他比较严重的供电系统的损坏,增加设备使用风险。同时,由于当前故障定位技术比较落后,不能够满足先进的电力系统的需要,因此定位技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确保电网平稳运行。 2、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 2.1原始故障定位方式 一般来说,当10KV架空线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供电企业会使用人为巡检的方式对故障线路进行依次摸排、巡查,一点一点地发现故障点,并予以解决。这种人工方法不仅耽误的时间长,而且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除了用户不能正常用电之外,也会给供电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传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已不适用于当下,应该针对常见故障研究出新的定位方法。 2.2现代故障定位方法 2.2.1阻抗法。在10KV架空线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时候,检修人员可以对故障线路进行电流、电压进行检测,从而得知故障回路的阻抗,接着假设架空线路是均匀的,因此长度和阻抗是正比关系,这样算来,就能得知故障线路的大概位置。这种阻抗法花费成本低,而且操作简洁安全,与此同时,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受到路径阻抗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数据存在误差。一般来说,阻抗法常用于结构比较基础以及线路清晰的架空线路上[3]。由于阻抗法的局限性,不能够真正排查出故障的发生位置,所以进行具体排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不适用于结构复杂,支线多的电路网中。阻抗法一般不会单独使用,仅作为附加的辅助性方法去进行故障定位。 2.2.2注入法。所谓注入法,也就是交流注入法,实际操作方式为:借助重合器,隔离出发生故障的线路,接着输入高压信号,并控制线路电流在一百到两百毫安之间,接着使用检测器对架空线路进行逐级检查,检查顺序为隔离段的初始位置,一直到隔离段末尾,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一点存在两倍的信号差,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故障发生点。电流注入法也存在一些不足,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架空线路与地面之间有十米左右的距离,之间的电流不大。由于检测的信号与流经线路的信号是正比关系,所以检测器不需要太高的精确性,在故障点附近,检测信号的差别尤其明显,因此容易被检测出来,从而科学性地找出故障点位置,具体应用的信号源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注入法结构图 当配电网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时候,AN端的电压应该与BN端以及CN端相同,如果A相发生故障,导致短路,则A端电压为零,但是此

线路故障排查和故障定位方法及措施(光、电缆)全解

1.光缆线路故障排查和故障定位方法及措施 1.1光缆线路故障的分类 根据故障光缆光纤阻断情况,可将故障类型分为光缆全断、部分束管中断、单束管中的部分光纤中断三种。 (1)光缆全断 如果现场两侧有预留,采取集中预留,增加一个接头的方式处理; 故障点附近有接头并且现场有足够的预留,采取拉预留,利用原接头的方式处理; 故障点附近既无预留、又无接头,宜采用续缆的方式解决。 (2)光缆中的部分束管中断 其修复以不影响其他在用光纤为前提,推荐采用开天窗接续方法进行故障光纤修复。 (3)单束管中的部分光纤中断 其修复以不影响其他在用光纤为前提,推荐采用开天窗接续方法进行故障光纤修复。 1.2造成光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分析 引起光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外力因素、自然灾害、光缆自身缺陷及人为因素。 1.2.1外力因素引发的线路故障 (1)外力挖掘:处理挖机施工挖断的故障,管道光缆因打开故障点附近人手井查看光缆是否在人手井内受损,并双向测试中断光缆。 (2)车辆挂断:处理车挂故障时,应首先对故障点光缆进行双方向测试,确认光缆阻断处数,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处理。 (3)枪击:这类故障一般不会使所有光纤中断,而是部分光缆部位或光纤损坏,但这类故障查找起来比较困难。 1.2.2自然灾害原因造成的线路故障 鼠咬与鸟啄、火灾、洪水、大风、冰凌、雷击、电击。 1.2.3光纤自身原因造成的线路故障 (1)自然断纤:由于光纤是由玻璃、塑料纤维拉制而成,比较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静态疲劳,光纤逐渐老化导致自然断纤。或者是接头盒进水,导致光纤损耗增大,甚至发生断纤。 (2)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过低会导致接头盒内进水结冰,光缆护套纵向收缩,对光

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研究分析

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08T11:20:48.8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作者:刘柏罕1 曾凡有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络覆盖面积日益扩大,配电网的结构也愈加复杂。 (1国网南昌供电公司江西南昌 330000;2.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江西南昌 330096)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络覆盖面积日益扩大,配电网的结构也愈加复杂。各电气设备以及配电网各个部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配电网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将导致连锁反应,甚至是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本文深入探讨了配电网故障的定位方法以及故障快速恢复的策略,对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网检修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故障恢复 引言 配电网分布广、结构复杂,在城区电网架空线路多与电缆线路混合分布。对于保护不完善的线路,一旦线路某区段发生接地故障,则需要通过多次开关的操作才能将故障隔离开。故障处理时间长,易造成较大面积的停电,故亟需进一步提高故障定位和处理水平。本文就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进行深入综述,以帮助检修人员快速找到故障点,对故障进行隔离和处理,这对加快恢复供电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1配电网故障定位的方法 1.1中电阻法 由理论可知故障电流仅仅在故障线路故障相和系统母线之间流通。因此可以在故障系统中性点加入一定值的电阻。首先检测流过该电阻的故障电流,通过计算便可以实现故障点的定位。该方法的缺点是要专门设计中性点电阻,其设计比较麻烦,增加故障定位成本。在中性点人为增加的电阻,增大了系统的故障电流,需进一步考虑解决系统绝缘的难题,且增大的故障电流亦将会对通讯系统造成较大干扰。 1.2基于FTU的故障定位方法 利用馈线终端单元FTU上传的参数,经过运算实现故障定位的方法称为基于FTU的故障定位方法。FTU安装在柱上开关设备处,各FTU分别采集相应柱上开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将采集的信息通过通讯网发送到远方的配电自动化控制中心。在故障发生时,各FTU记录下故障前及故障时的重要信息,上传到控制中心,经计算机系统分析后确定故障区段和最优恢复供电方案,最终以遥控方式隔离故障区段,恢复健全区段供电。对于辐射状网、树状网和处于开环运行的环网,判断故障区段只需根据馈线沿线各开关是否流过故障电流就可以了。 1.3综合测距方法 1.3.1行波和交流综合定位法 该定位方法迅速,不用巡线查找故障点,并且具有可以进行多次定位的优势来确定故障的电气距离,并确定故障点所在区段,然后利用交流法实现精确定位,确定故障点,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行波法和交流综合定位法流程图 1.3.2交—直流综合定位法 该方法克服了直流法难检测、交流法有效范围小的缺点,充分利用直流法和交流法的优点,实现准确快速定位。定位过程是先用直流法确定故障线路,接着继续用直流法缩小故障区域,最后由交流法实现细定位,其原理如图2所示。 1.4和声算法故障定位 一般来说,配电网故障主要采用二进制编码,其中0代表无故障,1则代表有故障,-1则代表负方向过电流。此方法的运行原理为:根据分区域处理法来对配电网进行划分,其中包括:无源树枝、有源树枝两大类,上传故障电流的相关信号,排除无源树枝,并明确维数,这样各个变量值都能以0或1的形式表示出来,对应呈现出线路的工作状态,再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判断目标函数。由于配电网通常开环运转,各个联络开关均能充当独立闭合环,和各个开关开合状态之间交换,这其中网络依然处于辐射状态。单联络环配电网的基础上,可以优化配电网达到控制解码维度的目的。各个单联络环都要编码处理,闭合各个开关,让出度和入度之合小于2的节点连接支路,合成一个支路组,能够达到相同的解环效果。 图2交—直流综合定位流程图 2配电网故障快速恢复策略 2.1基于单联络环网络连通恢复 配电网故障时,分段开关将自动将故障分隔开来,据此应该闭合一切单联络环所对应的联络开关,以此来重新让网络连通起来。因为

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分析

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16:04:50.9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张雄标 [导读] 近年来,经常出现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影响了配网系统的正常运转,降低了供电质量,必须找准故障线路,科学定位故障线路区段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511500 摘要:近年来,经常出现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影响了配网系统的正常运转,降低了供电质量,必须找准故障线路,科学定位故障线路区段,明确故障点,借助新的信息技术科学定位故障点。文章首先分析了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与选线的必要性,然后探究了具体的故障定位方法。 关键词: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供电系统;故障定位;故障选线 1 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意义 10kV架空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频率较高,故障发生后可能造成故障跳闸,电气装置损坏、继电保护性设备不动作,配电线路大规模断电等问题。这些故障问题的出现会为配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较为复杂的事故与伤亡问题。引发架空线路故障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单相接地故障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单相接地故障会引发多方面的危害性问题,具体体现在:第一,因为现阶段大多数10kV输电线变压器一端选择三角形接法,尚未设置消弧线圈,某一线路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其他线路对地工频电压就会相对上升,使得用电设备走向过电压运行模式,从而形成两点、多点的故障短路以及相间短路问题,造成严重的跳闸停电问题,也可能导致电缆烧毁,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性问题。第二,通常的配电网都选择中性点接地模式。一旦线路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因为无法形成低阻抗短路回路,就会导致接地短路电流变小,出现小电流接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电网结构一般呈现出树形结构,单端电源供电。因此,一旦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则很难判断究竟故障所在的具体相路、方位,也就是无法准确定位故障位置。现阶段,针对这一问题依然选择拉路法,依靠这一方法来实施单相接地选线,或者通过人工巡视的方法来目测故障接地的具体位置,这无疑会加剧供电部门故障排除的成本投入,也影响供电恢复的时间,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单相接地问题。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问题不仅会影响架空线路自身的运转与运行,影响供电质量,还可能造成其他较为严重的供电系统危害和风险,而且当前的故障定位技术也相对落后,无法同现代化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相适应,亟待改进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发挥这些方法的积极作用。 2 10kV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 2.1 以往的故障定位模式 10kV架空线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通常采用人为的巡检的方法,故障查找工作者要围绕故障线路来巡查、寻找,逐渐排除发现故障点,最终解决故障。这样的方法往往会延长时间,也会加大人力、物力等的投入与消耗,而且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影响供电服务质量。由此可见,传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改进和优化。2.2 改进后的故障定位模式 2.2.1 阻抗法。当故障发生时,可以通过测量故障线路的电流、电压,来计算故障回路的阻抗,再假设架空线路为均匀性,其长度与阻抗则成正比,根据这一关系,就能大致计算得出故障线路的位置。这一故障定位法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成本低、简便安全;然而其也存在缺陷,那就是很容易受到路径阻抗、电源参数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阻抗法适合应用在结构相对基础、线路较为清晰、简单的架空线路中。同时,阻抗法还存在一些弱点,那就是不能有效识别真正的故障点,也无法及时排除伪故障点。因此,阻抗法不适合用在分支较多、结构复杂的配网线路中,一般来说,阻抗法只作为一种附加的辅助性方法用在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将阻抗法同S注入法、行波法等有效配合起来,能够更加有效地定位故障。 2.2.2 注入法。交流注入法的具体工作过程为:依靠重合器将发生故障的线路隔离出来,再输入高压信号,并使电流控制在100~200mA。再利用检测器顺着架空线路来逐级检查,自隔离部位的初始位置开始到末尾慢慢检查,一旦发现被检测区段的前后存在两倍以上的信号差,就能初步断定故障点大概在这一位置。这种检测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弊端,这是由于通常情况下,架空线路和地面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更长的距离达到10米,期间电流也相对较小。然而,因为所测算的信号同流经线路的信号之间成正比。这种定位检测方法无需过高的精度,对于故障点附近较为明显、强度较高的信号,检测器就能将其准确地检测出,进而科学定位故障点。 2.2.3 行波法。架空线路出现故障问题时,会对应出现行波,可以根据行波在母线与故障点间来回往返所花费的时间来对应测算故障的实际距离,或者通过分析行波抵达线路两侧的时间差来对应测算出故障距离。这种故障定位法就是行波法,主要的行波法包括四大类。A 类行波定位:就是通过依靠故障发生时出现的行波来具体分析单端故障所在的位置。B类行波定位:就是通过依靠故障发生时出现的行波来具体分析双端故障所在的位置。C类行波定位:当线路发生故障后,认为地把脉冲信号输入。E型行波定位:当单线接地故障出现后,在开关重合闸的一刹那来输入电流脉冲。同时,行波的运行会受到故障点的干扰,因为位于故障点之前和之后的波形会差异较大,位于故障点的相位差也会发生畸变,在已经定位故障区域的基础上,凭借行波能量对应发现故障点。由于10kV配网拓扑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根据S、V的关系,能够知道行波达到故障点的时长,对应算出行波能量。假设故障区域的行波能量忽然上升,则意味着能量较高的点为故障点,具体可以运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i为节点行波;j为频带;x为离散点个数。行波法的故障检测法其构造相对简单,便于操作,而且不容易受到各种变化性因素的影响,行波法在实际运用中,要想切实发挥故障定位的功能,就要重点捕捉行波波头,明确波头抵达的具体时间来明确故障的位置。行波法在故障定位中也存在一些弱点和问题,那就是由于行波信号属于传播性质的混合信号,这些信号可能会对行波定位故障的精准度带来影响,因为不同的传播方式,有不同的频率分量,对应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最终造成行波畸变现象的出现,这样就会影响行波法定位故障的精准度。 3 结语 10kV架空线路结构相对复杂,且存在较多的分支线路与节点,这就使得其故障判断难免出现困难,必须加大对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配电线路故障特征分析及定位

配电线路故障特征分析及定位 摘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极易受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影响人们的用电质量,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地不便。如果无法保障配电线路的平稳运行,就无法有效保证供电安全,增大供电压力。因此,如何进行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高效开展故障维修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供电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高效的故障定位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为电路维修人员准确定位配电线路的故障位置提供保障,提高我国的供电质量。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分析 1.传统模式下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分析 1.1根据工作经验进行定位在对配电线路进行维修时,常见的一种故障定位方法是,由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根据电路的工作状况,对配电线路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再检查疑似故障点。这一方法的应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配电线路的工作资料进行收集,以保证故障定位工作的高效开展。除此以外,这种过多依靠人力的故障检查方法,只能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而无法准确定位故障点,尤其是在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故障维修。这种维修方法的应用,十分容易扩大故障发生的范围,为配电线路故障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带来不便。 1.2对配电线路进行分段检测这一方法的应用原理是,将一定范围内的电路进行分段,然后对该段电路进行断开、闭合等操作,来有针对性的判断配电线路是否发生故障。这一故障定位方法的应用,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保障配电线路故障定位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在进行故障检查时,极易出现由于自然光线较强而无法及时发现电路接地故障这一问题,从而对配电线路故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的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对供电需求量的逐渐增大,提高配电线路故障定位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供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1实时故障定位系统的应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为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2.1.1监控系统在配电线路中的应用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感应装置、接收信号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控制程序共同组成的。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能够将配电线路的工作状态实时的呈现在计算机设备中,当接收信号装置接收到配电线路反馈回来的故障信号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智能的对故障信号的类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相应指示灯颜色的变化,提示配电线路出现故障,这时,故障维修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电路故障进行维修。 2.1.2监控系统在故障电路中的应用将监控系统应用在故障电路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供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准确性。这一系统在故障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原理是,当配电线路出现故障时,计算机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来判定配电线路是否出现了接地问题。当配电线路出现接地故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瞬间增大,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配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准确定位故障的发生点,而当配电线路短路时,电路就会自动断电,使配电线路中的电流量变为零,并将相

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包含多层网络模块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框架进行机器学习训练,从而得到最优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各监测终端对配电网进工况录波得到录波数据,并对录波数据进行截取获得故障波形区域;利用最优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多层网络模块对故障波形区域进特征提取;各监测终端将特征数据上传至系统主站,并有系统主站进行特征数据归集,并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将位于同一传输线路上的监测终端的特征数据组合成特征数据序列;将特征数据序列输入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从而获得各监测终端与故障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对包含多层网络模块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框架进行机器学习训练,从而得到最优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各监测终端对配电网进行工况录波得到录波数据,并对录波数据进行截取获得故障波形区域;

利用最优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多层网络模块对故障波形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数据; 各监测终端将特征数据上传至系统主站,并由系统主站进行特征数据归集,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将位于同一传输线路上的监测终端的特征数据按线路位置组合成特征数据序列; 将特征数据序列输入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从而获得各监测终端与故障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网络模块内置于监测终端内部,由监测终端完成对工况录波的特征提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网络模块包含输入卷积层、卷积块、平均池化层及全连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块的结构为双层卷积层叠加结构,或者为多通道的且每一通道由双层卷积层叠加的结构构成,或者为多通道的且每一通道包含1至3层卷积层的结构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层区域中的卷积块之间设置有残量连接,所述残量连接是指将一个卷积块的输入和输出取和,并将取和结果作为输入传递至下一卷积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中的每一长短时记忆单元均对应于一个监测终端,且长短时记忆单元的排列顺序对应于特征数据序列中特征数据的排列方式。 7.一种用于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系统,该系统使用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进行故障定位,该系统包括系统主站以及布置于配电网拓扑中不同位置的多个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使用端对端的深度神经网络对配电网的故障进行定位判定;所述深度神经网络中包含多层网络模块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其中多层网络模块布置于监测终端内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块布置于系统主站内部。

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

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摘要: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智能配电网因其具有互动性、可靠性以及优质性等多种优势,成为现代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需要与时俱进研究有效的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故障恢复方法。我国配电网主要采用的是小电流接地系统,本文针对其发生率最高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研究,提出故障检测定位方法。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遗传算法 前言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能源,分布式能源因此被大量接入到配电网中。另外,随着科技进步,用户的互动、需求侧管理等技术得到传播推广。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重要部分,直接关系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分布式能源大量接入和用户互动、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冲击下,对配电网结构、技术的更新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更是影响着整个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推动我国电力技术革命性地发展以及实现绿色能源经济的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发展智能配电网技术。近年来,我国电力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在2014年我国高达350分钟,而发达国家不到100分钟,而发生电力用户停电的主要原因是配电线路故障。由于配电网多存在与人口密集区域的原因,配电线路故障是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死亡。为了保证社会生产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避免损失,必须及时发现及处理配电线路故障。因此,思考研究配电网

故障实现快速定位的技术,具有深远的、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中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配电网故障定位,极大提高了定位效率。目前,应用较多有遗传算法、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等,每种算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结合现有的智能算法经验,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并通过仿真对其进行验证。 一、遗传算法概述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全局优化概率搜索计算模型,从代表问题参数的染色体开始,根据问题域中个体适应度来选择,最后借助遗传算子来组合交叉及变异,最终生成代表问题最优解的优化后染色体。遗传算法广泛应用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领域用。遗传算法具体的运算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遗传算法运算步骤 随着广泛应用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以及对遗传算法研究的发展,

10kV配电线路综合故障定位方法分析

10kV配电线路综合故障定位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06T10:07:57.8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徐晓磊[导读] 摘要:针对电网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与方法始终是电力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高效的线路故障定位能够提升线路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的实际效率,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支持。(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 200122)摘要:针对电网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与方法始终是电力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高效的线路故障定位能够提升线路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的实际效率,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支持。本文结合配电网线路故障定位的实际难点,提出了综合性行波测距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故障定位系统的实践应用,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综合故障定位 1 10kV配电线路综合故障定位方法分析 1.1配电网线路故障定位的难点配电网故障定位主要有2大难点:一是故障接地过渡电阻比较大。这时的故障信号微弱,加上现场的噪声干扰,很多定位方法会失效,这使得许多方法不能用于配电网故障定位。二是线路分支多。分支点对暂态信号有衰减和畸变作用,返回接收端的暂态信号己经衰减得相当微弱,可能无法检测到故障信号,定位失效。 1.2行波定位法测距原理行波定位方法一般分为A型、B型、C型和E型4种。A型定位原理利用故障时产生的行波,根据测量点到故障点往返一次的时间和行波波速确定故障点距离。B型定位原理利用故障时产生的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来实现定位。A、B型2种定位方法都需要检测线路故障瞬间产生的行波信号,需要在变电站的母线上线路的出线处加设检测装置,投资较大,检测的准确性与故障时间、线路状况等因素有关。C型定位原理与A型定位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它利用的是人工注入行波信号。E型行波测距方法是利用线路故障发生后开关重合闸的瞬间,注入电流脉冲双端测距的方法。 1.3 10kV配电线路综合故障定位方法 RBF神经网络属于前向神经网络类型,网络的结构与多层前向网络类似,是一种三层的前向网络。第一层为输入层,由信号源节点组成;第二层为隐藏层,隐藏层节点数视所要描述问题的需要而定,隐藏层中神经元的变换函数即径向基函数是对中心点径向对称且衰减的非负非线性函数,该函数是局部响应函数,而以前的前向网络变换函数都是全局响应的函数;第三层为输出层它对输入模式进行响应。针对配电网定位的难题,通过对现行的定位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多种信息来进行综合定位的方法,其目的是利用不同方法的互补性来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将特征波C型行波定位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起来的行波-BF神经网络综合定位方法,分2步进行故障定位:第一步是在故障线路首端注入高压脉冲信号,利用C型行波法确定故障距离;第二步是利用RBF神经网络确定出故障分支。故障距离结合故障分支就可以对带分支的配电线路进行精确的故障定位。 2 10kV配电线路综合故障定位系统应用分析 2.1系统结构功能(1)故障指示器。故障指示器安装在架空线、电缆等线路或开关柜的母排上。主要由故障电流检测电路、就地指示部分、数字编码及无线调制发射单元组成。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分支上的指示器在故障后将被触发,同时将其数字编码信号通过发射单元,以无线电波的方式发射给发IPU。(2)信息处理单元(IPU)。信息处理单元((IPU)一般安装在线路分支点处,它能接收两个分支共6个故障探头的编码信息。I PU 对接收到的无线信息先进行解调解码,再与IPU的地址组合,形成一个包含综合地址码,经过一个与地址码相对应的时间延时后,通过编码电路,送给无线调制及发射单元,以无线电波方式发射出去。IPU的所有元件安装在一个可户外运行的铁箱中,内部还包括一个免维护的铅酸蓄电池。箱体外部安装一个太阳能电池板,用以给蓄电池充电,并在白天作为工作电源。在夜晚或阴雨天气时,由蓄电池供电。蓄电池在充足电后的情况下,可以维持子站连续10天工作,不需补充能量。每一个发射子站均可以通过拨码开关设定其地址号。(3)数据处理及转发系统(CM200)。数据处理及转发系统(CM200)的功能是将IPU送来的无线信息接收后进行解调、解码,并显示。数据处理及转发系统(CM200)需架设高架天线,以保证有效地接收数据,解码后的数据送用户监控信息系统做进一步处理。(4)用户监控信息系统。用户监控信息系统实现故障的指示与定位功能,并与GIS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软件子系统。该子系统可包括两部分:配电网图形编辑系统、故障检测与定位系统。配电网图形编辑系统用来创建和修改配电网络图;故障检测与定位系统是一个集GIS(地理信息系统)和MIS(管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系统,它既可用来实时监测配电网络状态和故障、实时定位故障点、便于电力线路的维护和事故抢修,又可用来对配电网设施进行管理,便于设施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统计。 2.2 10kV配电线路综合故障定位系统应用 10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配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会发生接地和相间短路故障,一般接地故障的发生较多,尤其是在雷雨、大风等恶劣自然天气情况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比较频繁。虽然单相接地后,故障相对地电压降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电压依然对称,不影响用户供电,但是,单相接地长时间运行会严重影响变电设备和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因此,发生单相接地后也需要将线路停电,查找故障,特别是在选线的时候,会造成无故障线路的停电,造成供电可靠性的降低。当配电网发生短路或者接地故障时,电网中存在大量的故障信息,可以利用一些量化的信息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同时,将故障或可疑线路与无故障发生的线路分开,保证其他线路的供电。通常的方法是逐步减少连接在故障或者可疑发生故障线路上正常运行设备的数量。结语 综上所述,10kV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始终是行业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在众多新型故障定位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背景下,对现有故障定位方法进行创新优化,采用更为高效智能的故障定位与分析系统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强化电网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