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实验仪器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仪器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仪器报告

XXXX大学XXXXXXXXX学院《地震勘探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震仪器认识

指导教师:XXX

实验学生:XXX

学号:XXXXXXX

实验日期:2017-6-07

地震仪器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如何用米格纸画二维反射波勘探观测系统。

2.通过实验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一般结构,对Geopen仪器的组成部分有所了解,并认识主机、采集站、电缆、检波器等部件的作用。

3.通过实验了解二维反射波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会通过米格纸绘制二维多次覆盖连续观测系统,技术指标如下:

(1)仪器接收道数:12道;

(2)道间距:2米;

(3)炮间距:2米;

(4)设计覆盖次数:6次;

(5)偏移距:2米;

(6)单边激发,滚动观测10炮;

(7)在观测系统图上标注满覆盖区、有次料区和施工无资料区。

2.了解Geopen数字地震仪的结构。

3.认识主机、采集站和大线,并了解各位部件的联接方法。

4.分组,按照实验内容1的要求,在室外采集实际地震资料。

5.利用SeiSee软件,回放单炮记录,并在单炮记录上指出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等。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Geopen数字地震仪。

四、实验步骤

1.由教师在实验室内讲解如何绘制二维观测系统。

2.在实验室内由教师介绍Geopen数字地震仪的基本结构。

3.在实验室内由教师指导仪器联接,并进行演示。

五、实验结果

1.上交绘制好的二维观测系统图。

2.选择实验中获得品质较好的原始地震单炮数据,并打印。

3.在打印出的原始地震单炮上,指出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等各类型波。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一、施工情况 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18日至9月23日历时5天,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试验工作。9月26日开始转入生产工作。于2010年10月16日完成了野外采集,历时29天,共完成地震测线4条,测线长度7.82km。完成试验点1个,试验物理点14个,微测井1个;设计生产物理点238个,完成生产物理点229个;共计完成物理点233个。其中:甲级记录125张,占54.6%,乙级记录100张,占43.7%,物理合格率98.3%。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8日~10月18日在涿州恒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资料处理,共获得地震时间剖面5条,处理剖面长度7.32km,满24次覆盖剖面长度3.7km。依据《规范》要求,对满覆盖时间剖面进行了评价,其中Ⅰ类剖面2.93km,占79.2%;Ⅱ类剖面0.44km,占11.9%。Ⅰ+Ⅱ类剖面168.51km,占91.1%,资料处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2010年10月20日完成了全部构造解释、图件编绘和报告编制工作。 二、地质任务 根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及勘探地质目的要求,本次二维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为: 1、了解测线控制范围的构造形态,查明F 2、F3断层的落差、性质及其平面展布情况,平面误差不大于50 m。对地震测线上新发现的20m以上断点做出解释。 2、控制测线范围内2号、9号煤层底板的赋存形态,解释误差不大于5%。 三、测线布置 地震主测线布设北西-南东向,与构造主方向和地层走向近垂直,布设测线5条,详见图1。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地震勘探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 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 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7--吉普吉斯现象:截断后的滤波因子所对应的频率响应不再是一个理想的矩形门,而变成梯形门,且顶底都变成了连续振动的光滑曲线。3)吉普吉斯现象的特点:①滤波因子取得越长,频率响应曲线越接近矩形门。计算证明,振荡的最大幅度与矩形幅度相差±9%,且不随N的大小而变②选取不同长度的滤波因子h(n△),对应的频率响应的截止陡度不同,N越大,则频率响应曲线的截止陡度越大,最大突起的位置越靠近截止频率,突起点的个数越多,而幅度越小,吉普吉斯现象越小。4)克服吉普吉斯现象的方法从频率域角度考虑,消除理想频率响应矩形门的不连续性,在频率域给频率响应曲线的两边镶上两个连续变化的曲线; 从时间域考虑,使滤波因子急速衰减为零,减少截断误差,即在时间域给滤波因子乘一个衰减因子。①镶边法②乘因子法(时间域角度考虑) 8地震子波与分辨率的关系如何? (1)地震子波的分辨能力主要取决于子波的频带宽度,不只是子波频率的高低。 (2)当子波的相位数一定时,则频率越高,子波的延续时间越短,分辨率越高。 9.简述地震标准层的识别方法及地质含义 地震标准层的好坏,主要由水平方向沉积的稳定性决定;标准层的反射波特征与沉积岩相之间有一定规律; 地震标准层的反射应具备的条件: ①反射波特征明显,稳定; ②在工区大部分测线上都可连续追踪; ③能反映构造(浅、中、深各层)的主要特征,最好在含油层系之内。 10-什么是静校正?写出外一次静校正的内容和步骤? 静校正:对由表层因素引起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差的校正称为静校正; 野外一次静校正内容:井深校正、地形校正量、低速带校正 步骤:1把爆炸点的位臵从井底校正到基准面上2将经井深校正后,已校正到地表的炮点和检波点都沿垂直方向校正到基准面上3将基准面以下的低速带速度用基岩速度代替11.什么是剩余静校正?有哪两部分?各用什么方法及步骤? 剩余静校正:提取受表层影响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加以校正的过程称为剩余静校正。剩余静校正量主要包括两种成分:长波长(低频)分量和短波长(高频)分量 长波长分量的提取和校正方法有:初至折射、空间滤波、线性回归等方法 短波长(高频)分量方法:统计法。步骤:形成参考道;用互相关方法计算道集内各道的相对静校正量。 12.什么是水平叠加?起什么作用?写出水平叠加的两种方法及步骤 水平叠加:是对地下某个点重复观测多次的许许多多地震道经过消除时间差、滤掉干扰波

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全解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成绩评定表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名称:浅层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三、实验原理 1、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 ,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 ,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且V 2>V 1。 如图1所示。从激发点O 至地面某一接收点D 的距离为X ,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 、KE 、ED 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 为: 图1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1 21V ED V KE V OK t ++= 式1 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 ,D 两点分别作界面R 的垂线,则OA =DG =h ,再自A 、G 分别作OK ,ED 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 =∠EGF =i ,因

已知2 1 sin V V i = ,所以: 2 1 V V EG EF AK BK == 式2 即 21V AK V BK = 和 2 1V EG V EF = 式3 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 1旅行BK (或EF )路程与以速度V 2旅行AK (或EC )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3的关系和式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2 121222122cos 2V V V V h V x V i h V x t -+=+= 式4 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 =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 0(时距曲线延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2 12122102cos 2V V V V h V i h t -== 式5 式5表示出界面深度h 和截距时间t0之间的关系,当已知V 1和V 2时,可以求出界面的深度h 。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 0法 折射波t 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 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 0法又称为t 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 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2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 1和S 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 1 和O 2,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地震勘探常用术语及计算公式..

地震勘探缩写术语 2-D Two Dimensional 二维。 3-C Three Component 三分量。 3C3D 三分量三维。 3-D Three Dimensional三维。 9-C Nine Component 九分量。3分量震源╳3分量检波器=九分量。 9C3D 九分量三维。 A/D Analog to Digital模数转换。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 A V 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振幅随采集平面的方位角的变化。 A 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 A VOA 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变化。 CDP Common Depth Point 共深度点。 CDPS Common Depth Point Stack共深度点迭加。 CMP Common Mid Point 共反射面元。共中心点。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控制单元。 CRP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共反射点。 D/A Digital to Analog 数模转换。 d B/octa d B/octv e 分贝/倍频程。 DMO Dip Moveout Processing 倾角时差校正。 G波G-wave 一种长周期(40—300秒)的拉夫波。通常只限于海上传播。H波H-wave 水力波。 IFP Instantaneous Floating Point 仪器上的瞬时沸点放大器。 K波K-wave 地核中传播的一种P波。 LVL Low Velocity Layer 低速层。 L波L-wave 天然地震产生的长波长面波。 NMO 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 OBS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海底检波器。 P波P-wave 即纵波。也称初始波、压缩波、膨胀波、无旋波。 QC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平顶山某盐矿勘探中应用

2006年第6期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平顶山某盐矿勘探中应用 杨秀勇,张晓丽,程怡,周国兴 (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地震勘探在盐矿等固体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在河南省平顶山开展的盐矿二维地震勘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地震勘探;盐矿勘探;反射波;地质效果 [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06)06!0020!03 0引言 地震勘探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具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其它固体矿藏勘探中的应用却很少。为了开拓市场、扩展地震勘探的应用领域,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承担了河南省平顶山某盐矿的二维地震勘探工作,最终基本控制了勘探区盐矿的分布空间、埋深情况及区内地质构造、主要盐层产状和盐段厚度变化趋势并作了资源量估算。 1地质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 娄庄矿段位于舞阳凹陷西南部斜坡带,是以新生界为主体的沉积凹陷、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下第三系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廖庄组、上第三系上寺组、第四系,整个矿段为北倾单斜构造,倾向7°左右,倾角9°~17°,构造条件相对简单。表层以粘士为主,潜水位一般2m左右,激发条件较好。深层下第三系地层厚度较稳定,主要含盐层段间距变化不大,岩性、岩相组合特征清楚,地震反射波在盐层中的传播速度大于4000m/s,比围岩的传播速度(3000m/s左右)大许多,物性差异明显,构成了较好的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2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2.1地震测线布置 测线布置方案以1km×1km网距布置近南北方向主测线布置5条,近东西方向联络线布置3条,共8条测线。 2.2地震施工方法 2.2.1激发井深和激发药量试验 试验点位布设在勘探区西南部已知钻孔附近的测线上,通过不同井深和药量试验单炮记录的反射波主频率、干扰波影响、反射波能量、连续性好,信噪比等因素的对比研究,最终确定最佳激发井深为8m,最佳激发药量为2kg。 2.2.2野外采集参数 依据试验结论结合地质任务要求最终确定采用单线30次叠加、中间激发观测系统。具体采集参数为:接收道数,120道;接收道距,10m;满覆盖次数,30次;炮间距,20m;激发方式,中点激发;检波器,Ps-60Hz检波器、3个检波器串联组合;仪器型号,法国产408UL多道遥测数字地震仪;采样率,1ms;激发参数,井深8m、药量2kg。 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本次资料采用CGG系统进行资料处理。针对本次勘探的目的与任务,资料处理过程中以保真处理、提高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图1资料数字处理流程20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 质大学 (武汉) 地空学 院 地震实 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 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与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就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就是英语(美国)。 三、实验内容 1、浅层地震装备认识及地震波认识:第一周上午主要就是老师介绍检波器、地震仪以及实验装备,认识设备后进行采集装置的连接,全班同学轮流当做指挥员与爆破员; 2、浅层地震数据采集实验:隔一周之后的上午全体同学使用地震仪进行浅层地震数据的采集及简单的分析,并对干扰波进行识别。

三维地震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石油探测仪器新发展 摘要:近年来,探测技术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为石油探测量作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本文根据石油物探测常用仪器的发展趋势,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石油探测发展技术 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 原来的人工测量方法,即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同时几十条相交的二维测线共同使用,即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如果发现哪些地方可能储有油气,则可确定其为油气钻探井位。 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三维

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米×12.5米(即在12.5米×12.5米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而二维测线信息点的密度一般最高为1千米×1千米。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中国近期发现的渤海湾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气田、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大气田等,全要归功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现在的三维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地震波在地下 岩层中的传播路线和时间、探测地下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进而寻找油气藏的技术,与医院使用的B超、彩超和CT技术类似。地质学家通过三维勘探剖面寻找地下油气藏,和医生通过CT寻找病人身体内部的病变不同之处在于:人体结构是基本相同的,而地表的条件和地下的地质结构却千变万化,油气的运动方向与赋存部位也无规律可循;应该说,地质学家面临的挑战比医生大得多。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寻找更多的石油与天然气,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每秒几千亿次计算速度的高性能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修订稿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4年5月5日

地震勘探野外实验报告 一、基本任务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按指导书要求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验,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实践野外地震勘探各种技术工作; 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地震记录的分析与评价; 4、学习地震资料几种常规处理方法; 5、学习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构造解释。 1.2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室内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 ①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 ②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 ③排列的布设; ④仪器的学习及操作; ⑤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 ⑥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 2、室内数据处理; 3、室内资料解释和成图 二、数据采集仪器 1、一台McSEIS-SX 48 XP地震仪(配件:一条电源线,一条大缆接受器,一个鼠标)(图一) 2、两根5m大缆 3、24个100Hz检波器 4、一块12V蓄电池 5、一条同步触发道 6、激发装置:一把18磅铁锤,一个铁块

7、测绳一根 9、罗盘一个 10、野外记录本 图一地震仪 图二部分实验仪器

三、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1 测线的布置 测线布置的原则: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图三) 图三测线布设 3.2 观测系统设计 反射波勘探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系统。表示出共炮点线(含道号),共接收点线,共偏移距线,共CDP点线,并标出炮号、桩号、道号、道间距、覆盖次数和比例尺。(图四) 3.3 激发 实验采用锤击震源,采用18磅的铁锤以及15~25cm见方、重10~20kg的铁板作为锤击激发震源。激发点应平整、坚实、表层浮土应予清除,垫板要摆放平实。 3.4 接收 (1) 检波器的选择:根据勘探目的和勘探深度选择浅层反射波勘探100Hz的检波器。 (2) 检波器埋置:检波器要平稳、垂直(倾斜度应小于10o)、埋实在接收点位置上。检波器与电缆连接应正确,防止漏水造成的漏电和地面渍水造成的短路,也要防止极性接反和接触不良。(图五)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3.1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

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2.1 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地下每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即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断层特征及其几何形态。 四、实验器材 4.1 S-Land采集系统简介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编写:地震勘探教研室 油气资源学院 2007年5月

《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 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方法实验。本实验的具体目的: 1.加深对野外采集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2.了解地震数据的格式、获取过程以及显示方式。 3. 初步了解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地震采集系统设备 能够指出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 熟悉地震数据的格式、显示方式和获取过程。 三、实验指标 1.说明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大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性能和特点。 2.说明地震数据的常用格式和获取过程。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格式 学生须用西安石油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目的任务: 3)结果与分析 4) 体会、建议

常用地震数据的格式:SEGB,SEGD,SEGY(交换格式),SEG2 地震数据的记录形式: SEGY格式道头说明: 字(32位) 字节号说明 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2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21-24 CMP号。 7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 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 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 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 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10 37-40 炮检距(如果是相反向激发为负值)。 11 41-44 接收点高程。高于海平而的高程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 12 45-48 炮点的地面高程。 13 49-52 炮点低于地面的深度(正数)(井深)。 14 53-56 接收点的基准面高程。 15 57-60 炮点的基准面高程。 16 61-64 炮点的水深。 17 65-68 接收点的水深。 18-1 69-70 对41-68字节中的所有高程和深度应用了此因子给出真值。 比例因子=1,±10,±100,±1000或者±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18-2 71-72 对73-88字节中的所有坐标应用了此因子给出真值。比例因子=1,±10,±100,±1000或者±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在GRISYS中为10)。 19 73-76 炮点坐标--X |- 如果坐标单位是弧度的秒,X值代表 20 77-80 炮点坐标--Y | 径度,Y值代表纬度。正值代表格林 21 81-84 检波点坐标--X | 威治子午线东或者赤道北的秒数。负 22 85-88 检波点坐标--Y |- 值则为西或者南的秒数 23-1 89-90 坐标单位;1=长度(米或者英尺);2=弧度的秒。 23-2 91-92 风化层速度。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1)

地震勘探术语 2-D Two Dimensional 二维。 3-C Three Component 三分量。 3C3D 三分量三维。 3-D Three Dimensional三维。 9-C Nine Component 九分量。3分量震源╳3分量检波器=九分量。 9C3D 九分量三维。 A/D Analog to Digital模数转换。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 A V 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振幅随采集平面的方位角的变化。 A 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 A VOA 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变化。 CDP Common Depth Point 共深度点。 CDPS Common Depth Point Stack共深度点迭加。 CMP Common Mid Point 共反射面元。共中心点。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控制单元。 CRP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共反射点。 D/A Digital to Analog 数模转换。 d B/octa d B/octv e 分贝/倍频程。 DMO Dip Moveout Processing 倾角时差校正。 G波G-wave 一种长周期(40—300秒)的拉夫波。通常只限于海上传播。H波H-wave 水力波。 IFP Instantaneous Floating Point 仪器上的瞬时沸点放大器。 K波K-wave 地核中传播的一种P波。 LVL Low Velocity Layer 低速层。 L波L-wave 天然地震产生的长波长面波。 NMO 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 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 OBS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海底检波器。 P波P-wave 即纵波。也称初始波、压缩波、膨胀波、无旋波。 QC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 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 勘探技 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 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 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3.1 地球物理 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 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 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 异时, 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XXXXXXX 学校 实验报告

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2.1 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地下每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田勘探领域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田勘探领域的应用 摘要:煤炭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能源之一,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其需求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多。现阶段,煤炭资源也越来越少,容易勘探出与易于开发利用的更少,这就要求在勘探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文章介绍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田勘探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二维地震勘探;煤田;找煤;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地震勘探技术作为煤炭资源的一种勘探技术,对于煤炭开采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相关的工作环节中,地震勘探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高分辨率、高勘探深度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勘探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地震勘探发不断获得发展,二维地震勘探方法的发展逐渐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 一、关于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原理的解读 在煤田勘探的工作中,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选择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地震波的激发活动,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一旦遇到弹性界面。地震波就会发生一定的反射与折射的活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需利用检波器进行地震波的接收,利用这些数据的研究,来确定地震波信号与震源、检波点以及地震波经过地下岩层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二维地震勘探主要采用人工地震波作为震源,人工地震波主要分为炸药震源类与非炸药震源类(包括电能源、气爆震源和机械震源等)。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专业一仪器对测量得到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用意确定勘探区域的地质形态。通常情况下,二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煤田勘探区域进行深至十米到千米的深度,地震波传播示意图如下:

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二、关于地震勘探工作的阶段性分析 关于地震勘探工作的研究,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目前,地震勘探技术的应该过程,主要分为野外操作、资料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三个部分。 (一)野外生产 在野外生产的环节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指定的探测区域进行一定的测线布置工作。在测量线布置完毕后,再利用人工以及专业的地震波测量仪器进行地震波的信息采集工作。但是在地震波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勘探区域内设定的测量点,是否符合科学勘探的专业原则。同时,要注意保存好测量得到的专业数据资料,包括磁带、图像等形式的地震波测量资料。另外,在选定的激发点位置,在利用专业钻机进行打井放炮激发之前,还应综合研究其适用的条件,以便可以确保井深不同、多井组合等情况下的激发效果,可以达到相应的目标。最后,还要对测量实验的药量进行一定的研究,用以确定合理用药量,达到激发地震波的最好效果。 (二)资料的处理 在煤田勘探的工作中,对地震波的研究,通常需要涉及很多的测量数据的研究。在地震波的资料处理方面,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进行专业的处理。工作人员通过对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处理后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总结与归纳,研究地震波的相关参数,并可用于对勘探区域地震时间刨面、地震波与地质构造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