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读后感

这一星期我读完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该卷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章,讲话共三十九篇。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著作,集中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主要言论,反映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十七年这几个历史时期,对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他的这些思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对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其中一篇名为“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读后收获颇丰。

这是邓小平同志于1950年7月21日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的背景是新中国诞生后,中共工作中心从“革命”转向“建设”,各族人民由新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迈进,社会的历史转变要求执政党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1950年7月,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把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作为建设大西南的基础,并立足于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现实,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提出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层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推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融合与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建设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保障,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灵魂。

读完这篇光辉的历史文献,我主要对一下几个方面有所感悟。

1.邓小平同志提到少数民族问题解决的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从西南的情

况来说,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我个人认为国防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国防强大了,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不受其他国家的武力压迫,经济建设才能够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则是国防问题中的重中之中。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大熔炉,也是我国国防边境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我国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开赴西南地区,打通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这两条救援中国的生命线,为日后的长期抗战积蓄了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的人民和远征军团结一致,在抗击日军,支援远征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过去历朝各代对于少数民族的问题,如:西汉时,汉武帝时打败匈奴,通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唐朝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联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清初康熙帝统治时期,消灭了吴三桂等西南割据势力,平定了准噶尔等部贵族的叛乱。以上各代对少数民族问题的解决,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边防、发展中西交通起了重大作

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问题在国防问题中的重要性。

2.邓小平同志提到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

成的他们同汉族的隔阂。由此,我体会到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时间的共同努力,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实现的。在此期间,汉族群众要摒弃大汉族主义的谬论,以平等友善的态度真诚的对待少数民族同胞。

3.邓小平同志谈到了西康的情况。谈到了军队进入西康时,首先宣布了共同纲领的民族政

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民族习惯,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这主要是因为提出的十项条件,实打实的条件,而不是空头支票,这才符合民族团结的要求。由此,我体会到,在制定民族政策时,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要超前。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并且落实好,才是正确的。制定超前的政策,或是执行不力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4.邓小平同志提到长征北上时,饿慌了,为了生存,做了一些犯纪律的事,没有办法。“现

在我们应该跟他们说,当时全国的革命负担放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对保存红军尽了最大

的责任。那时办得不对的事,应当向他们赔礼。这次我们到那里,一些藏族人士也很坦白地说,那时把粮食吃光了,心里不愿意,现在了解了。他们为自己的解放感到高兴。”当前,我们要把眼光放地长远,明白我们终究是一家人,本来就没什么大问题,即便是有过误会,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要互相理解,消除误会,一起面对将来。对历史问题上消除误解,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在少数民族里面,正是由于过去与汉族的隔阂很深,情况复杂,所以不能由外面的力量去发动少数民族内部的所谓阶级斗争,不应由外部的力量去制造阶级斗争,不能由外力去搞什么改革。所有少数民族内部的改革,都要由少数民族内部的力量来进行。改革是需要的,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就不能消灭,不消灭贫困,就不能消灭落后,但是这个改革必须等到少数民族内部的条件具备了以后才能进行。”由此,我体会到:步步为营,我们才会稳固民族关系。客观要求我们,对待少数民族群众,我们不能贸然行事。一定等待时机,等大部分条件都满足了再考虑可行性,不能照搬对汉族群众的经验。我也觉得我们的理论很多都是建立在一个很大众化、很普遍的读者基础上,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较易地找出实践的方法。但是这种容易,很容易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因为理论显得容易理解且指导性强是因为这与我们实际联系紧,但对于少数民族,运用其理论来,就不能按汉族群众的思维。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区别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区别,认识方法、文化背景的区别更应考虑。不仅是在具体实施上,在大方向上也要区别对待,至少在现阶段。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深刻的体会到了邓小平同志在解决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方面的智慧,以及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方法。这篇历史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民族关系和谐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对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认识,还是对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非常的和谐,各族人民都能够和睦相处。但是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还要再接再厉。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会更加和谐,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