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__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教案]

第18讲__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教案]
第18讲__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教案]

第18讲中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最新考纲】

1、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必要性;

2、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

东部地区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林业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部地区畜牧业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水稻:秦岭—淮河以南

(1)主要粮食作物分布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和秦岭—淮河之间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疆

花生:山东、河南

油菜:长江流域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茶: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

3.面临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4.解决措施:(1)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3)科技兴农。

二、我国的工业

1.空间分布

(1)铁路沿线:京广线、京沪线、京哈线等铁路沿线。

(2)河流流域:①黄河流域: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②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发展地带。

③沿海地区:集中了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2.高新技术产业

(1)产业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②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比例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2) 产业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点。

地区优势方向

沿海地区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重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国家的开放政策、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优势资源、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2)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三、中国的交通

1.水运:

沿海航线:北方沿海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南方沿海航区以广州为中心

远洋航线:包括东行、西行、南行、北行航线。

(2)河运:主要航道有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2.空运:主要的国际航空港有北京、上海、广州。

3.铁路运输:

(1)南北铁路干线:图中的①京哈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⑤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⑥宝成线—成昆线。

(2)东西铁路干线:图中的⑦京包—包兰线,⑧北疆线—兰新线—陇海线,⑨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⑩兰青线—青藏线。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考点一、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分析

(一)九大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优势劣势

三江平原(A)、松嫩平原

(B)

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

商品率高,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

一熟

成都平原(C)、江汉平原

(D)、洞庭湖平原(E)、

鄱阳湖平原(F)、江淮地

区(G)、太湖平原(H)

水热资源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

年两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

交通便利

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

频繁

珠江三角洲(I)

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三

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

通便利

人均耕地少,受市场影

响,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洪涝灾害较频繁

棉区优势劣势

新疆南部(长绒棉产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降水稀少;风沙危害和病虫

(1)海运:

九大商品粮基地

区)灌溉水源;害严重;距市场远

黄河

流域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劳

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中、低产田多,旱涝、风沙

和盐碱

黄淮平原

长江

流域

江汉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

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秋季多雨,不利于收摘长江沿岸滨

海平原

考点二、四大工业基地对比分析

名称特点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辽中

南业

基地

重工业

基地

①丰富的煤、铁、

石油等资源;②便

利的海陆交通运输

①工业产品老

化、竞争力不强;

②企业科技水平

不高,消耗大、

效率低

①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

备,提高产品质量;②调整

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③适当限制

某些能耗大、原料相对不足

的工业的发展

京津

唐工

业基

轻重工业都

发达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

①丰富的煤、铁、

石油、海盐等资源;

②统一的华北电

网;③便利的铁路、

公路和近海运输;

④临近山西能源基

地,并有输油管道

连接东北、华北的

油田;⑤有科技、

人才优势

①能源、淡水资

源不足;②高科

技产业发展不足

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

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

造;②重点发展钢铁、石油

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

档精纺和精细化工等工业

沪宁

杭工

业基

规模最大、

结构最完

整、技术水

①工业历史悠久,

工业基础雄厚;②

技术力量雄厚;③

能源和矿产资源

缺乏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

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

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

地平和效益最

高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统一的电网;④发

达的水、陆、空交

通运输

市场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出口为主的

加工工业,

以轻工业为

主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①毗邻港澳,面向

东南亚,多侨乡,

方便利用外资发展

工业;②水、陆交

通便利

①能源和矿产资

源不足;②重工

业和机械制造业

不发达

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

升级;②加强区内各城市的

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

划与管理

考点三、我国的铁路干线

(一)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走向

意义加强西南和西

北地区联系,

促进西部大开

发,有利于民

族团结

改善铁路布

局,提高晋煤

南运的能力,

分流京广线的

运量

沟通了华北、

华中与华南,

是我国铁路网

的中轴线,运

量最大的南北

大动脉

缓解京广线、

京沪线的运输

压力,加速老

区脱贫致富,

促进港澳地区

的发展

沟通了东北、

华北和华中的

联系,是东部

经济发达地区

的南北大动脉

(二)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走向意义

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

陇海线的运量,方便少数民族

地区的对外联系,巩固边防

沟通东部和西部,促进西北、

青藏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

横贯亚欧第二条大陆桥,加速

沿线工业的发展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

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

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

〖例1〗读下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

区为主的农业战略格局。

绿洲

河流

山脉

盆地

图1我国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1、图1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主产区长江流域河套地区

农业地域类型水田农业旱作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

方面

地势较低;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

热条件充足;土壤较肥沃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有黄河水作

为灌溉水源

不利

方面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

碱地

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雪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例2〗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

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

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的有利区位条件。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

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

不同。

解析第(1)问,图中从A所在哈萨克丘陵,经过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一直到B所在的中南半岛湄公河谷地,地势起伏较大。A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低,并且年较差大;B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第(2)问,甲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地表多沙漠,城市稀疏,这些都是选择航空运输的条件,另外航空运输本身具有陆路交通所不具备的优势,因而塔里木盆地适宜发展航空运输。回答本题时,要从塔里木盆地本身的特征和航空运输本身具备的特点上加以分析。第(3)问,乙城市是河南郑州,分析其成为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区位条件可以借鉴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即本身具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交通便利,具有经济发达的腹地,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省会这一城市职能加以完善即可。第(4)问,丙地形区是青藏高原。首先,它阻挡了季风的深入,使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其次,山脉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使迎风坡降水增多,而背风地带降水稀少。第(5)问,最南地区是中南半岛,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热量充足,最北为中亚地区,属于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只能在有水源的地区发展绿洲农业。在此判断的基础上从熟制、种植的农作物、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比较两地区种植业的差异。

答案(1)①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②东南暖(高)、西北寒(低),南北温差大。(2)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者城市间距离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云雾少,有利于飞机航行。(3)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4)丙地形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在丙地形区东南缘形成丰富降水,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5)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等;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

〖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23798 11335 13094 12957

61184

(52.2%)

增速均值14.8% 15.5% 12.2% 10.7% 9.1%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6:52.1:41.

9

4.9:49.8:

45.3

10.0:45.7:

44.3

12.8:49.7

:

37.5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5.1:54.6:

40.3

4.1:52.4:

43.5

9.5:47.2:

43.3

12.5:50.4

:

37.1

14.6:52.

3:33.1

材料二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 提高到2004年的67.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

低,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

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②环境污染加剧。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第二产业比重较低;②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 BC )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例4〗我国正在兴起参观革命纪念地的红色旅游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1、京九铁路干线通过的革命纪念地中,属于省会城市的是南昌;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是大别山(山)革命老区。

3、某旅游团从上海出发.乘火车到遵义、重庆、郑州和徐州等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游览。请按照便捷的原则,依次填出在下列城市之间通过的铁路线名称。

上海—遵义: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川黔线;

重庆—徐州:襄渝线、焦柳(焦枝、安康-西安)线、陇海线。

【基础知识*参考答案】

平原、盆地;东北、西南;内蒙古、新疆;灌溉水源;秦岭—淮河;北;秦岭—淮河;南疆;山东;长江;新;减少;商品粮;多种经营;科技;京广;京哈;能源开发;上海、武汉、重庆;辽中南;珠江三角洲;科技;高;快;点;高新技术;开放政策;上海;广州;①京哈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⑤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⑥宝成线—成昆线;⑦京包—包兰线,⑧北疆线—兰新线—陇海线,⑨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⑩兰青线—青藏线

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

(完善版)八年级地理上《农业》设计(第1课时) 一、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影响农业类型布局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PPT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 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 活动一: 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读图验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二: 教师: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回答问题: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精编+解析版)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人口 〖2017年高考真题〗 (2017年江苏卷)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题】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 2.【人口流动特点】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2017年天津卷?节选) 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1)【人口迁移的原因】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4分) (2017年海南卷)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人口的分布】该国可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2.【人口数量的变化】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年江苏卷)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的人口问题】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4.【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2018年高考真题〗 (2018年天津卷?节选) 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学案: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但受经济 政策制约的特征。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 线索1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 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2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状态,其中纺织、冶金、制 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3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 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 松的过程。 线索4古代的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 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 要影响因素。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起源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 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 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二)讲解 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

中国的农业学案许

中国的农业学案(参阅《图文详解》P181—183) 【本节学案知识目录】 一、农业基础知识(对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的复习回顾) 二、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 三、我国各类农业发展状况: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 四、中国农业知识拓展 【知识要点分析】 一、农业基础知识 1、定义:依靠动植物生长繁殖所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季节性、周期性、_________ 3、分类: ②按投入生产资料多少分:粗放农业、_________ ③按用途分:自给农业、___________ ④按农业地域类型分:季风水田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_____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____ ,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____,北方____,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___ _、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三、我国的种植业 (一)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1、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水源丰富、足够的、、光照等气候条件

2、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北:旱地,农作物有____、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____熟或两年____熟、东北一年____熟 秦岭—淮河南:水田,农作物有____、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____熟、海南岛一年____熟 (二)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图文详解》p182) 1.商品粮基地(小麦,水稻,玉米) (1)小麦:小麦耐____,耐____,适应性强,分布较广。按播种季节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前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后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水稻:水稻喜____喜____,根据热量条件的要求不同可分为____季稻,____季稻,____季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上图),完成: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⑤____、⑥____、 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形多为___ _,位于东部____区,其____ 和____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有两个商品粮基地的省是__;既 是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产区的代号是 __和__。 (4)根据耕地类型和粮食品种将以上商 品粮基地归类,完成下列表格。 类型商品粮基地代号 旱地一小麦_______、_______ 水田一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棉花、油菜、花生、甘蔗、甜菜) (1)棉花:棉花喜____喜____,我国棉花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2)油菜:油菜喜____喜____,是我国重要的____作物, _________地区是我国油菜优势重点区域。 (3)甘蔗:甘蔗是我国_______的主要原料,喜____喜____、需____多、生长期____,主要分布在

中考地理农业工业交通专题练习题

20XX年中考地理农业工业交通专题训练 较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位于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基地是( A ) A.重庆、武汉 B.京津唐 C.包头、太原 D.鞍山、本溪 2.若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呼和浩特纺织工业应为( B )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业 铁路运输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读我国部分地区铁路分布图,回答3---4题。 3.从上海到兰州走便捷的线路,依次经过的铁路枢纽有( A ) A.徐州、郑州、西安 B.南京、济南、郑州 C.西安、南京、徐州 D.南京、武汉、洛阳 4.下列铁路线附近,既有观光、文化旅游景点,又有沙漠探 险内容的是() A.沪杭线一京沪线一京哈线 B.陇海线一兰新线—南疆线 C.浙赣线一湘黔线一贵昆线 D.陇海线一宝成线一成昆线 环渤海经济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5省市,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后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读下图,回答5---6题。 5.下列环渤海经济区的港口中,位于渤海沿岸的是() A.天津、青岛 B.烟台、大连 C.秦皇岛、天津 D.秦皇岛、烟台 6.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缺乏煤、铁和石油资源 B.水陆交通不便 C.开发较晚,工业基础不好 D.水资源短缺 7.导致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因素是() A.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B. 平原为主地形 C.发达的内河航运 D.欧洲人的生活习性 二.填图题。(16分) 1.下图为美国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在北美洲,与美国相邻的发达国家是。 (2)美国的硅谷位于旧金山附近的圣克拉拉谷地,图中,(填代号)表示城市旧金山。 (3)美国农业实行地区生产专业化,美国西部面积最大 的农业带是。 (4)美国有三大工业区,C 、B 位于工业区,D 位于工业 区,E 、F 位于工业区,D 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 (5)美国经济的头号产业是。 2.读中国农业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图中的粗线A 为我国一条重要的等降水量线,其数值是毫米,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这条线的(东南部或西北部)。(2分) (2)由图中可知,我国的主要粮食 作物是和。(1分) (3)我国水田和旱地农业的分界 是(山脉)—(河流)。(1分) (4)我国的糖料作物是和,除了这两种经济 作物外,还有哪些经济作物?(2分) (5)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 线的(东南部或西北部),这种布局的原 因。(2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学 案新人教版必修2 【知识梳理】 一、农业 (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③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运用, 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耦犁)。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演进根本原因:推动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 2、生产工具的演变(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总结: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演变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因: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2、确立: ,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确立的过程:①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私田。②私田主人将私田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又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为了增加收入,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私田主人转变为新兴的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③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土地私有制特点:①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②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③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④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主要形式。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般了解)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总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

2019(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的农业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见课本P93考核目标要求 课前预习案 一、结合地图册P162找出以下农业相关的地理事物的位置 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2.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3.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4.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课内探究案 一、几种典型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棉花 (1)我国黄淮海平原区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降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2)我国南疆(尼罗河三角洲)长绒棉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秋季降水稀少,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采摘。③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2.青稞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有利条件: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 3.茶树东南丘陵种茶树的有利条件:①暖湿气候且多云雾②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二、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主要有:东北商品农业基地、华北旱作农业、南方水田农业和立体农业、西北灌溉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一)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1.分布地区: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2.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3.生产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广阔;②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黑土深厚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均耕地多;②交通便利;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②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③春秋季节易受寒潮、霜冻危害。(注: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 4.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甜菜、亚麻、大豆。 5.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6.生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和黑土退化、湿地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 措施: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植树造林;禁止开垦,保护湿地;改进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二)华北旱作农业 1.分布地区:华北平原

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能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工业、农业、交通

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能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多,电能的生产和使用规模,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交变电流比起直流电流来有许多优点.交变电流可以利用变压器升高或者降低电压,可以驱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感应电动机.因此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的产生 使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可以看到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并且线圈每转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这表明转动的线圈里产生了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流. 线圈abcd在磁场中转动时,它的ab边和cd边切割磁感线,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在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在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时,各边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这样的位置叫做中性面。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因此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图中标a的小圆圈表示线圈ab边的横截面,标d的小圆圈表示线圈cd边 的横截面.设线圈平面从中性面开始转动,角速度是ω.经过时间t,线圈转过的角度是ωt,ab边的线速度v的方向跟磁感线方向间的夹角也等于ωt.设ab边的长度是L,磁感应强度是B,ab边中的感应电动势就是e ab =BLvsinωt.cd边中的感应电动势跟ab边中的大小相同,而且两边又是串联的,所以,这一瞬间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e=2BLvsinωt. 令E m =2BLv,我们得到 e=E m sinωt.(1) 式中的e随着时间而变化,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数值,叫做电动势的瞬 时值,E m 是电动势能达到的最大值.上式表明,电动势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 如果把线圈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实验证明,在只含有电阻的电路中,适用于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也适用于交流电路.设闭合电路的总电阻为R,则电流的瞬时值 i=e/R=(E m /R)sinωt, 其中E m /R为电流的最大值,用I m 表示,于是有 i=I m sinωt.(2) 可见,感应电流也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这时,电路的某一段上电压的瞬时值同样是按着正弦规律变化的,即 u=U m sinωt.(3) 其中电压的瞬时值u=iR′,电压的最大值U m =I m R′,R′是该段电路 的电阻.

_中国的工业__区域地理学案

【考点预览】 1.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区位因素。 2.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联系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工业相关知识回顾 1.定义: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 工的生产部门。 2.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_________、_________。 (2)按发展历史分:_________、_________。 (3)按产品性质分: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 ______________的联系。 4.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区位因素。 5. 按不同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即工业指向类型划分: 考点二 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精练)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①M 城市代表上海 ②d 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 城市代表武汉 ④c 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 ① b 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 经济带 ③ d 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 a 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三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区域地理》 1.读“辽中南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工业区在发展工业上的区位优势: 。 (2)图中数码代表的工业城市:① , ② ,③ ,④ 。 (3)该工业区中的钢铁基地 , 和上海的宝钢的异同点是: 。 (4)②的 工业发达, ① ③ ② ④

中国的农业微课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导入:在今天的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中国人见面最喜欢问什么问题呀?对,吃了吗?今天我也来问一下,早饭你吃了吗?吃的什么?你吃的东西是哪个部门生产的呢? 对,农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出示并板书:农业 首先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 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今天的学习 展示种植水稻,收获小麦,采摘水果,饲养牲畜,撒网捕鱼等农业活动图片 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性,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这几位同学归纳得都很好,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出示并板书: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民以食为家,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那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是怎么样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出示:我国历史上农业生产有哪些突出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刚才两位同学归纳的都很好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农业非常落后,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为什么我国农业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时间3分钟,3分钟后请各组发言人做总结发言 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大家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和图4-7 ,找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特点 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到位,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而且我们注意到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那我们这里种植的是什么呢?(冬小麦) 这样87页活动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请各发言人总结一下组内意见,2分钟后作发言 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能大量卖给其他地方,商品率很高,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商品粮生产基地 出示商品粮生产基地图 除了粮食作物,农作物还包括经济作物,那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图片,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 展示畜产品图片 你认识这些畜产品吗?你知道它们一般出产在哪些地区吗? 中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出示中国畜牧业分布图 请大家看图,小组合作,每组一题,5分钟后上台展示 出示题目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提高分析典型农业分布地区区位条件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案例法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和发展方向。 3.激情学习,享受快乐,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体验农业的地域差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再结合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重点掌握:: 我国农业区的分布区域位置、特点、区位条件和发展方向;典型农业类型的特点。 2、完成预习案内容,写出探究题目要点。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 “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 一、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 1.种植业 (1)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⑤____、⑥____、 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 在 、 地区; 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区。 (3)在右图中用红笔画出商品棉基地。我国三大 棉区是 、 、 (5)下图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集中产区,依据图例填写表格。 2.畜牧业 (1)畜牧业包括农区畜牧业 和 畜牧业。 (2)农区畜牧业:主要是指以________栽培为主的地区,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主要畜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郊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周围,受_______影响较大。 读我国牧区图,完成各项要求。 (4)图中牧区与农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分别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牧区名称: A 是____牧区,B 是____牧区, C 是____牧区,D ____牧区。 (6)A 牧区的主要优良畜种是 。 B 牧区的主要优良畜种是 。 D 牧区的主要优良畜种是 。 3.林业:三大林区包括_______天然林区、东北天然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4.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A _______占主导地位,B 畜牧业只占27%,D 林业、C _______比重较小。 (2) 人口增加、 _____不断减少以及_________、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2.发展对策:积极调整_________,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3.发展前景 (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2)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3)发展优质、高产、 _______农业。 三、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工业、交通

必修二农业、工业、交通 课程标准 1、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2、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因素。 4.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5.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6.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7.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8.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9.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10.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1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13.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4.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1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6.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布局(位置)、兴衰的影响。 学习方法 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基础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的相互关系。 2、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比较稳定,发展变化较快。 【针对训练1】、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在、经济、科技、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类型的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发展

中国的工业学案(学生)

中国的工业 一、知识结构: 二、工业相关知识回顾 1.定义: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 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2.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_____________的联系。 3.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_______、__ _____和_____ __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区位因素。(表1) 4.工业分类 (1)根据产品的性质:重工业和轻工业 ① :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 采矿、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 ② :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 总称。如:纺织、食品、造纸、家电等。 (2)按各投入要素比重 ①资源密集型:最主要投入要素是 ,布局在 ,如: 采掘工业。 ② 密集型: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 ,布局在劳动力 丰富的地区,如:纺织业。 ③资金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 ,常与资源密集型工业在一起往往形成大规模工业区。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④ 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 , 布局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 4. 按不同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即工业指向类型划分: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沿线,形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四、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七、我国三大工业带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第4章第1节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二、教学重点: 农业的概念、五部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我国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的名称及优良畜种 三、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完整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农业学案(无解答)1

中国的农业

【对学】 1.探究一我国农业区域差异明显,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探究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2014年情人节鲜花价格大涨。导致花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鲜花主产区昆明经历的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鲜花大面积受冻,花价涨惨了。” 1.请分析昆明发展花卉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2.要实现昆明花卉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探究三农业地域差异 你平时吃的甘蔗、香蕉、猕猴桃主要来自哪些地区?冬季吃的反季节蔬菜主要来自哪里呢?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示意图”,分析 (1)A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区位条件。

(2)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耕 地面积不断缩小。请对比分析BC两地区耕地缩小的原因。 (3)D地区典型的特色农业及其区位条件。 [课堂检测] 新华社北京2010年1月31日电: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切实防止忽 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 徊,农村发展势头不逆转。结合“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商品粮基地,位于北方地区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南方地区的有 _________ _ 位于西北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①基地的铁路线是______ __,该基地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 件是什么? (3)小麦是②基地和①基地都种植的农作物,两地在播种时间上有何区别?②基地面临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统编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 (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 (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②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③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 ④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3)影响 ①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特别提示犁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其材料为石头,通过磨制而成。铁犁出现于春秋战 国时期,其材料为铁,通过冶炼而成。 2.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 (1)主要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代: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③北魏到唐前期:均田制实质上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 (2)土地兼并及影响 ①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②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③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特别提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原因 土地兼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直接因素;国家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而豪强 地主力量的壮大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一个结果,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才是根源。 3.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教案 王立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木目标:通过地图探索我国农业部门的分布,种植业的分布,提高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的农业特点,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重难点】 重点:农业分布;难点:农业分布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农业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读图分析法; 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我 们中国人见面之后最常问的 问题是什么? 那么我也问一下,大家都吃 了吗? 吃的什么呢? 那这些吃的东西都是由哪个 部门生产的呢? 农业,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内容《中国的农业》。回答:吃饭了 吗? 吃的。。。饭。 板书中国的 农业 一、农业的定义提问: 现在请大家说说在自己 的生活中有那些是来自农业 的呢 大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 考虑,吃、穿、用。 好了,现在请同学回答一 下。非常好。回答:书桌等等

总结归纳: 可见农业所提供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需的最近本的用品。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过渡过渡: 那么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 农业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在书上 找一找这个定义。 请A同学来回答, 好,培养动植物的劳动部门 叫农业。 那么什么样的部门才能算是 农业呢? 只有和种某种植物,养某种 动物才可能算是农业。回答:动植物板书: 种植 养殖 定义总结: 按照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进 行同行或人工培育来获得产 品的生产部门就叫农业。 二、农业部门的分类请大家读农业地区分布图, 总结这些部门都分布在什么 地方? 读图归纳: 种植业分布: 种植业: 牧业: 林业: 渔业: 三、种植业的分布种植业是最主要的农业部 门。 从南北方农业分布图,找出 粮食,糖料,经济作物分布。 读图找出粮食 作物分布: 小麦水稻: 棉花: 甘蔗甜菜: 油菜: 从南北方作物分布图,填写 课本上秦岭淮河半杯农业差 别表格。 根据地图及其 说明,填写表格 题:横断山区农业垂直差异 的原因。 回答: 因为随着海拔 高度的变化,水 热条件出现巨 大差别。 四、因地制宜正是因为这样,农业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