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共3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共3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共3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1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

2、土壤中有大颗粒的、中等颗粒的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黏质土、壤土。

3、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

5、生活在水体里的植物有荷藕、、、水藻等等。

6、肺活量越大,身体供氧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个实验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A 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B 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C 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D 把充过气的气球放在天平上称一称。

2、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

A 热空气向上升

B 空气有质量

C 空气占据空间

3、一般来讲,菜园土中有很多东西,下列()不是菜园土中含有的。

A 枯树枝

B 泥土

C 铁矿石

D 小虫子

4、荷藕适宜生长在()中。

A 沙质土

B 黏质土

C 壤土

D 石头缝

5、下列()活动是对土壤的保护。

A 砍伐森林

B 开窑烧砖

C 轮作或休耕

6、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变成了细小的沙粒,他们还是固体吗?()

A 是

B 是不是

7、要想把混合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开来,比较有效的办法是()。

A 用水泡一泡

B 用筛子筛一筛

C 用吸铁石吸一吸

D 用手去挑一挑

8、下列水域中,属于人工水域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小溪

D 水库

9、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是()。

A 海水中有大量的鱼

B 海水中有很多的植物

C 海水中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D 海水中有很多的矿物质

10、在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A 没有变化

B 石灰水变得更清

C 石灰水变得浑浊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8分)

1、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暖气片要安装在房子的高处。()

2、所有的植物对土壤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3、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4、土壤在地球上到处都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5、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相同,他们的质量也相同。()

6、固体在混合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占据的空间可能会发生改变。()

7、只要给水加热,就可以无限制的溶解盐。()

8、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不必去节约。()

9、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填图题。(8分)

空气有哪些特点?请在下面的图形中写一写空气的特点。

五、实践题。(8分)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请写出三种方法。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增加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

2、呼吸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保护呼吸器官。请写出4点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

性。

2、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3、植物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5、生活在水体里的植物有荷藕、芦苇、浮萍、水藻等等。

6、肺活量越大,身体供氧能力越强。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个实验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D)

A 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B 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C 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D 把充过气的气球放在天平上称一称。

2、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A)。

A 热空气向上升

B 空气有质量

C 空气占据空间

3、一般来讲,菜园土中有很多东西,下列(C)不是菜园土中含有的。

A 枯树枝

B 泥土

C 铁矿石

D 小虫子

4、荷藕适宜生长在(B)中。

A 沙质土

B 黏质土

C 壤土

D 石头缝

5、下列(C)活动是对土壤的保护。

A 砍伐森林

B 开窑烧砖

C 轮作或休耕

6、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变成了细小的沙粒,他们还是固体吗?(A)

A 是

B 是不是

7、要想把混合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开来,比较有效的办法是(C)。

A 用水泡一泡

B 用筛子筛一筛

C 用吸铁石吸一吸

D 用手去挑一挑

8、下列水域中,属于人工水域的是(D)。

A 长江

B 黄河

C 小溪

D 水库

9、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是(C)。

A 海水中有大量的鱼

B 海水中有很多的植物

C 海水中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D 海水中有很多的矿物质

10、在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会有什么变化?(C)

A 没有变化

B 石灰水变得更清

C 石灰水变得浑浊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8分)

1、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暖气片要安装在房子的高处。(×)

2、所有的植物对土壤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3、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4、土壤在地球上到处都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5、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相同,他们的质量也相同。(×)

6、固体在混合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占据的空间可能会发生改变。(√)

7、只要给水加热,就可以无限制的溶解盐。(×)

8、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不必去节约。(×)

9、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填图题。(8分)

空气有哪些特点?请在下面的图形中写一写空气的特点。

答案: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可以被压缩,摸不着,看不见,没有气味,会流动。

五、实践题。(8分)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请写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用手捻一捻。黏质土比较细腻。沙质土比较粗糙。而既有大颗粒又有细小颗粒的,就是壤土。

方法二: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不容易握成团。黏质土非常容易握成团。而壤土也可以握成团,但没有黏质土那么容易。

方法三:加点水搓一搓。沙子土容易断,不能搓成长条。黏质土容易搓成长条,不容易断。而壤土能搓成条,但不能太长,太长也容易断。

方法四:倒进同样多的水。发现沙质土渗水最快,其次是壤土,渗水最慢的是黏质土。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增加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

土壤中的小动物,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2、呼吸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保护呼吸器官。请写出4点保护吸器官的方法。

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空气不良时,出门戴上口罩。

经常开窗通气。

经常使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气清新。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2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空气总是在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

2、不同的土壤有特点,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3、固体有确定的、和。

4、人们利用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5、与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不是压缩空气的应用。

A 充气城堡

B 足球

C 自行车轮胎

D 孔明灯

2、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撑成圆形,然后将塑料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会儿松手,会发生什么现象?()

A 塑料袋会向下运动

B 塑料袋向上运动

C 塑料袋会向旁边运动

3、要想研究土壤的成分,我们可以()。

A 用鼻子闻一闻

B 用舌头舔一舔

C 用耳朵听一听

D 放在水中泡一泡

4、高温、干旱、贫瘠的土壤适宜()生长。

A 水稻

B 花生

C 仙人掌

D 苹果树

5、“日常都要容器装,摇一摇,晃一晃,想变啥样就啥样。”这里说的是()。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6、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的时候怎样读才是正确的?()

A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 读数时,视线高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

C 读数时,视线低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

D 随便怎么读都可以。

7、怎样才能将绿豆和玉米粉分离开来?()

A 用筛子筛一筛

B 用水泡一泡

C 用手挑一挑

8、下列物体哪个不能让雨水透过?()

A 草丛

B 土壤

C 玻璃

D 石子

9、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10、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呼出(),而植物是吸收(),放出()氧气。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8分)

1、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里面的冷气也不会跑出来。()

2、我们到野外去研究土壤,首先要注意安全。()

3、地球上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4、肥料袋做好之后,就直接放在那儿,不能翻动。()

5、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固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

6、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不相同,他们的质量也不相同。()

7、所有的固体在混合前和混合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也不会变。()

8、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盐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9、爷爷说我吸烟吸了一辈子,也没见什么毛病,吸烟对人体没有影响。()

四、填图题。(8分)

请在下面写出对应的呼吸器官的名称。

1、2、3、

4、5、

五、实践题。(8分)

老师要求同学们制作一个简易海水淡化装置,请简单说一说制作步骤。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

2、海洋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3、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4、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5、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D)不是压缩空气的应用。

A 充气城堡

B 足球

C 自行车轮胎

D 孔明灯

2、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撑成圆形,然后将塑料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会儿松手,会发生什么现象?(B)

A 塑料袋会向下运动

B 塑料袋向上运动

C 塑料袋会向旁边运动

3、要想研究土壤的成分,我们可以(D)。

A 用鼻子闻一闻

B 用舌头舔一舔

C 用耳朵听一听

D 放在水中泡一泡

4、高温、干旱、贫瘠的土壤适宜(C)生长。

A 水稻

B 花生

C 仙人掌

D 苹果树

5、“日常都要容器装,摇一摇,晃一晃,想变啥样就啥样。”这里说的是(B)。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6、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的时候怎样读才是正确的?(A)

A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 读数时,视线高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

C 读数时,视线低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

D 随便怎么读都可以。

7、怎样才能将绿豆和玉米粉分离开来?(A)

A 用筛子筛一筛

B 用水泡一泡

C 用手挑一挑

8、下列物体哪个不能让雨水透过?(C)

A 草丛

B 土壤

C 玻璃

D 石子

9、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10、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A),呼出(B),而植物是吸收(B),放出(A)氧气。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8分)

1、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里面的冷气也不会跑出来。(√)

2、我们到野外去研究土壤,首先要注意安全。(√)

3、地球上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4、肥料袋做好之后,就直接放在那儿,不能翻动。(×)

5、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固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6、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不相同,他们的质量也不相同。(×)

7、所有的固体在混合前和混合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也不会变。(×)

8、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盐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9、爷爷说我吸烟吸了一辈子,也没见什么毛病,吸烟对人体没有影响。(×)

四、填图题。(8分)

请在下面写出对应的呼吸器官的名称。

1、鼻腔

2、咽

3、喉

4、气管

5、肺部

五、实践题。(8分)

老师要求同学们制作一个简易海水淡化装置,请简单说一说制作步骤。

用一个盆,里面存上一些盐水。

在盆中间放一个大小适中的盘子。

用保鲜膜把盆口封好。

在保鲜膜中间,盘子的正上方,放一个小石块,使保鲜膜中间略微凹下去。

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就制作成功了。最后把这个海水淡化装置放在太阳底下晒,就可以进行海水淡化了。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动植物有了土壤才能生存,人类有了土壤才能生息繁衍。

2、海洋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

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他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3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2、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之后,就形成了。

3、液体没有固定的,但是有确定的和。

4、人的呼吸器官包括、咽喉、、支气管和肺。

5、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植物有了你,才能茁壮成长。动物有了你,才能够呼吸。”这一句话说的是()。

A 空气

B 水

C 阳光

D 土地

2、科学家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枚回形针的质量。

A 1枚回形针

B 3枚回形针

C 5枚回形针

D 7枚回形针

3、一般来讲,菜园土中有很多东西,下列()不是菜园土中含有的。

A 枯树枝

B 泥土

C 铁矿石

D 小虫子

4、不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是()。

A 荷花

B 芝麻

C 花生

D 红薯

5、做肥料袋,不可以在肥料袋中放()。

A 蚯蚓

B 果皮

C 泡沫

D 菜叶

6、食盐是属于()。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7、下面()不是固体混合物。

A 面粉

B 八宝米

C 混凝土

D 建筑垃圾

8、用()方法可以分离出水中的盐。

A 蒸发

B 加热

C 搅拌

D 加水

9、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下列()方法不能有效的增加地下水储量。

A 铺设透水路面

B 雨水回灌地下

C 多植树造林

D 去掉城市绿化带,铺设水泥路面

10、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器官是()。

A 气管

B 支气管

C 咽喉

D 肺部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8分)

1、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暖气片要安装在房子的低处。()

2、不管是菜园土还是花园图,肯定没有小石块。()

3、因为山区的表层土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4、肥料袋做好之后,别忘了经常翻动。()

5、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大小改变了,构成固体的物质状态也就随之改变了。()

6、体积相同的两种液体,质量不一定相同。()

7、100毫升的水中,能溶解的盐和溶解的糖一样多。()

8、地球上所有的水域都是天然形成的水域。()

9、人和动物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河里的鱼虾不用氧气也能生存。()

四、填图题。(8分)

请在下图中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

五、下列物体哪些属于固体?哪些属于液体?哪些属于气体?请帮他们分分类。

丝巾面粉氧气食盐羽毛汗水冰水蒸气

空气泥土血液鱼汤水晶粉笔醋食用油

流沙牛奶蜂蜜烟矿泉水二氧化碳

固体:

液体:

气体:

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对于保护土壤,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呢?请写一写。

2、在日常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并说一说节约用水的小方法。

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主要有:

节约用水的小妙招: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反思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科学是……》教学反思 《科学是…..》这一课是整套教材的一个启蒙,让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即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对过程与方法、技能思想上的一种积累。 首先,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从观察一些图片知道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己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己。在最后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强调常规的管理。但过多的要求可能又会制约学生的发展,限制他们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在我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复述琴纳与牛痘的故事,为防止有些同学在那无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改进,既提出了课堂要求,又让学生有事可做。 再则,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敢问、爱问、善问的精神。但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其他一些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要尊重每位同学的思想成果。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同时也给我的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一堂课,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方式,能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真正做到主动的学习,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作为教师,我尽可能的把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通在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质的突破和提高,真正下放权力,不摆架子,尊重学生,主动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彻底改变过去教师唯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里,作为教师的我,对于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只缘于自己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3.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5.“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 3.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 4.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 5.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6.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 (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 ①木本植物:2 3 4 ②草本植物:1 5 6 7 8 9 10 (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 ①水生植物:9 ②陆生植物:1 2 3 4 5 6 7 8 10 (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 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 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 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 10.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

小学期末科学试卷分析报告

小学期末科学试卷分析报告 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有的老师的教学十分搞笑,有的老师的教学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就就应把自己的课给讲好。昨日小编搜集整理了一篇小学期末科学试卷分析报告,这篇小学期末科学试卷分析报告写得很有道理,各位也能够好好地阅读借鉴一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小学科学期末考试的试题共有五个大题,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探究潜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本次考试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贴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本学期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资料比较全面,到位。 从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活多样。如:填空,将枯燥的问答变成简单的填字,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记忆的调动,搞笑。选取题,占得分数较多,但是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但是,其中的题也不白给。如:2、3、6、7题充分考察了学生的认真性。作图题,标出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对,充分体现了灵活性与认真性的完美组合。还有填空也是这样,十分灵活轻巧。 二、学生答卷总体状况 透过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挺好,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尽数掌握,综合运用力较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潜力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大部分的学生在近半年的学习中,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潜力的提高,都是可喜的。 三、具体分析 第一题,我会填空。主要从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出发来考察学生的掌握状况,该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出错,出错主要是在第2小题: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第二题,我会决定。主要考察教材中易混淆的知识点,全班有一半的学生出错,出错在第1、5、6、7小题,这些题在讲课和复习中不止一次说过,尤其是第3小题:假设不必须非得有依据;第6小题:蜡烛燃烧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觉得一是由于审题不细心而导致出错,二是有的学生活学活用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三题我会选取。有4人出错,在第1小题: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概念弄混了,其实还是上课时听讲不注意造成的。

2017-2018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

2017-2018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4分) 1. (2分)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水仙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长 B .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所以植物的生长环境都是相同的 C . 在不同环境中的水稻,生长状况是不相同的 2. (2分)滑轮组的作用是()。 A . 改变力的方向 B . 既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C . 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 (2分)变速自行车的后齿轮盘由大小不同齿轮组成,链条连接到大小不同的齿轮上就能起到变速的效果。在自行车比赛时,要想在短时间内骑行速度最快,最合理的操作是()。 A . 把链条调到最小的齿轮上 B . 把链条调到中间的齿轮上 C . 把链条调到最大的齿轮上 4. (2分)做纸箱用的瓦楞纸具有较强的抗弯曲能力,主要是因为()。

A . 这三层纸都很厚 B . 这三层纸是用特殊的材料做成的 C . 改变了中间这层纸的形状,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 5. (2分)瓦楞纸因为其抗弯曲能力强,所以常用来作为包装箱的材料。在瓦楞纸中把纸弯折成了下面哪个形状,从而提高了它的抗弯曲能力?()。 A . 形 B . ?形 C . 形 6. (2分)材料的厚度和宽度两个方面中,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更大的是()。 A . 厚度 B . 宽度 C . 影响程度相同 7. (6分)如图是小唐研究纸梁抗弯曲能力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为了做如图所示的材料,他把五张纸张都裁成了12厘米宽,20厘米长,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节省纸张 B . 方便操作 C . 控制条件 (2)从如图准备的材料可知,他研究的问题()。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分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分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六年级,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分析,,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六年级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科学期末考试 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本试卷由填空、判断、选择、连线题、实验题四种题型组成,题型较广泛,试题大部分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个别的拓展创新型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本试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注重考查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题型全面,完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检验。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难易程度适中。 2、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积极参加科学探索和社会实践,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设想,并能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本试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实现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3、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 六年级科学学习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将学习兴趣和欲望进行长期保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本试题全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旨,题目及内容都比较新颖,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合理正确的解释,又能将科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二)试题质量评价 本份试题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科学试题,时值30分钟,该试题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符合新课标精神,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题型全面,覆盖面广,基本遵循了科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南北极不变B.南北极改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20分)一、填空题。(.电灯在使用过程中把电6能转化为()。 一起时,就直7.当电池的两极被导线接连动.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定滑轮,吊车的吊钩上随生物一起移动的是 1 A.断路B.短路C.通路 滑轮,大型起重机上安装的是滑轮组。 ()。8.猴多生活在炎热的丛林,鱼只能生活在水里等事实说明 B.鱼的生活空间小A.猴的生存本领差2.像铁塔那样骨架式的构造通常叫做框架结构结构。C.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3.根据能源可否再生,将它分为 9.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4.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凤仙花B.海带CA.蕨类.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5 .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10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30分) 分))(20三、判断题。(”。x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x 1.下列简单机械中不属于轮轴的是()。2.鸡蛋能承受较大的重量,是因为鸡蛋皮很厚。(x )A.镊子C.自行车车把.方向盘 B 3.相同的材料改变了形状,它们的抗弯曲能力也会发生变化。(x ).下面不属于斜面应用的是(2 ).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4√(A.爬楼梯上楼C.玩跷跷板.螺丝刀拧螺丝钉 B .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5 (√3.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 6).我们在上坡时感觉到斜面越平缓越费力。(x .脚骨的数量多BA.脚骨组成拱形结构.脚部肌肉发达 C 7.电能可以转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2、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 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 3、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5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5.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会动小人”的有趣的活动,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6.纸鹦鹉“站立”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7、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 B 放在矮处 C 上轻下重 D 上下一样重 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 A解决问题 B作出猜测 C提出问题 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 A挡风 B 保持平衡 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 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 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1 科学是?? 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答:我想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我们的学习有关,还想到很多科学家等;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什么? 答: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答: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4、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答: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5、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制作名称:让小人动起。 制作材料: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彩笔、铅笔。 制作过程:1)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将白纸对折。2)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上大小相同、神情不一的小人。(简单的小人)3)把上面的一张纸条紧紧地卷在一支铅笔上。4)左手按住纸条上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地伸展、卷曲。 实验结论:人眼具有暂时记忆 2.1 做一名小科学家

1、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答: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制作名称:让鹦鹉站起来。 制作准备:彩纸、剪刀、曲别针、夹子、铅笔、金属丝等。 制作过程:1)用剪刀将彩纸剪出鹦鹉的样子。2)把曲别针夹在鹦鹉的尾部,把鹦鹉放在自己的指尖上。3)鹦鹉在指尖上站起来了。 结论: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2.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答: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答: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3、下面的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答: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白云就不属于有生命的物体。 2.2 校园里的植物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生长环境,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棕榈树生长在操场边,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浮萍生长在水塘里,有水的地方;种在花盆的橡皮树和在沙土中的仙人掌;在墙壁上爬的爬山虎。 2、植物的叶序? 答:植物的叶子的生长形式叫做叶序,植物的叶序共有四种方式:对生、互生、轮生和簇生。

三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三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试题主要分三部分考查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运用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填图题、实践探究题。所出题型含概了本学期所学内容,范围广泛,知识全面,无偏题怪题。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参加考试人数( 152 )人,实际考试( 151 )人,以三(3)班为例,全班共49人,参加考试人数为48人,合格率( 81。 3 )%;,优秀率0。最高分( 89 )分。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本题共13分,每空1分。 该班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有许多题失分严重,第 2、3小题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小数学生对该知识可掌握摸糊,记忆方法有误,有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对生活中缺乏观察所至使常识性的题对错,导致失分。 比如:从茧里出来的是蚕的成虫。学生很多都填写“蛹”了 (2)判断题:本题共24分,每题2分: 判断题情况良好,失分较低。 (3)填图题:本题共4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动物卵生胎生了解,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填错位子,说明对这块知识点掌握较差。 (4)实践探究题:本题共33分。 实践题中共有4小题,其中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在第1、3小题。这题是大部分学生失分点最大的地方,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恰恰这题造成本次期末考试总体不理想,高分少,优秀率低。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基本概念、道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少机械、单调地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减少学生因片面理解基本概念和思维定势造成的失分。 2、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提供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xx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学案例 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文字、图画或者语言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倾听,善于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

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水槽、筷子、糖、方糖、面粉、酱油、牛奶、橙汁、白酒、水及热水、调羹、一次性塑料杯等。 2.学生准备: 调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夏天你们最喜欢从事什么体育运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一首歌描述了在水上划船的情景,会唱吗? 生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水上悠闲地划着小船,欣赏着岸边的风景,感觉美不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

课件展示) 2、师:同学们,水美不美?关于水,你知道些什么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研究水。(板书课题:观察水) (三)、观察、认识水 1、师出示一杯水,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观察水有什么特征,你可以用哪些方法? 2、生汇报交流 3、师小结并示范动作:观察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晴来看,看它的形状,看它的颜色,也可以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或者用嘴来尝尝味道,还可以用你能想到的其它方法。 4、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水并作好记录:在各组桌上有一大杯自来水,各组同学共同合作,认真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特点。(媒体播放轻音乐) 5、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汇报水是什么样的,同时说出本组的方法。(在视屏展示台上相机出示各组实验记录表) 6、比赛:在每组的实验桌上,有酱油、牛奶、橙汁、糖水、白酒、水六杯不同的液体,各组同学团结协作,用最快最科学的方法找出哪杯是水。(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旧屋基完小王丽仙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44人,平均分52.49分,最高分59分,最低分18.5分,平均分与其他班级相差3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第五小题有的同学答得不正确,没有读懂题意,审题不认真,有答错的现象。第十小题个别同学有答错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率在90%以上,个别学生有失误。此题失分很少,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第二小题有个别同学答错的,知识掌握的太死。 3、选择题,此题学生掌握较好,失分较少,第五小题有个别学生答错,对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4、简答题,此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完整,个别学生答得不完整,有失分现象,概念没有搞清楚,知识掌握不牢。 实验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能够较好,但一部分学生不会总结,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备课不充分,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五、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爱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借助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7、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是和。 二、选择题(单选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表格里,每题3分,共30分)。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一分钟后熄灭 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3、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 .月全食 B .月偏食 C .月环食 4、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A、 B、 C、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6、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的。 A、时间 B、速度 C、距离 7、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沉淀、过滤、消毒 B、消毒、沉淀、过滤C过滤、消毒、沉淀 8、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A、番薯B西红柿C、萝卜 9、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和()。 A、改变大小 B、改变状态 C、改变颜色 10、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这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第二单元: 1、校园里(花草)、(树木)、(小鸟)、(蝴蝶)、(蚂蚁)、(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3、(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中又包括我们(人类)。 4、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5、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8、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9、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0、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 可以运动(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上学期期末考试已经全面结束,其中四年级科学试卷命制科学合理,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题目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为学生学好科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命题上较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将试卷及试题情况具体分析。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从整体情况看,教师能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上能放给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小组合作互帮互学。 本次试题内容多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理念。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调取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利于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从形式上看,试题做到了图文并茂,深受学生的喜爱,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活动的主体”的理念,充分呵护了学生的心灵。其次,从语言表述上来看,每个问题的表述均简洁明了,表意准确,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再者,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本卷命题注重实验探究。自主发挥,符合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水平,既不拔高要求,又不过于简单,力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通过学生答卷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能考出其真实水平。 二、学生测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为三道大题:选择题、简答题和探究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20大题,共计4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6—36分之间,有个别同学能达到38分或者满分,另外也有小部分学生得分较低。其中错的较多的题有以下几题,第6、7、12、14和20小题。第6、7两个小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尽管上课时通过实验向他们介绍了,但还是有学生不能很好的辨别出物质能否溶解;第12、14两题是考查声音的性质与特点,由于学生对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的不够,导致这两小题失分;第17小题“人的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① 30—50次② 60—100次③ 120—150次”,学生可能把呼吸的次数跟心跳次数搞混淆了,所以有些学生选了①;第20小题审题不仔细,题目说“错误的是”,而学生则误看成“正确的”,看到第①个选项是对的,就理所当然的选了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4、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5、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7、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是和。 二、选择题(把一个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里,每题3分,共30分)。 1、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一分钟后熄灭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饲料 B、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3、下面放在()里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4、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A、 B、 C、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6、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的。 A、时间 B、速度 C、距离 7、表示日环食的示意图是()。 A、B、C、 8、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A、番薯B西红柿C、萝卜 9、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和()。 A、改变大小 B、改变状态 C、改变颜色 10、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三、判断题(判断对或错,在下列表格相应题号下打“√或×”,每题3分,共27分)。 1、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2、淀粉遇到碘酒不会变色。 3、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4、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米饭有点甜,是因为米饭本身是甜的。 5、地球的引力大约是月球的1∕6。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7、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8、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9、电池是有毒垃圾,我们要把它埋得很深,就不会有危害了。 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题12分,第2题11分,共23分)。 (一)对照下列月相图,选择正确农历日期填到相对应的括号里。 初一初三初七十五二十三二十八 ()( )( )( )()()(二)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全世界每年由于生锈造成损坏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科学小组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如图所示: 甲乙丙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与充分接触;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和两个试管中的铁 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和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最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粉笔、水等物质都需要占据空间。 2、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水占据的空间不能被压缩或扩张。 5、篮球、足球、自行车胎、压缩玩具、喷水壶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的特征。 6、空气具有质量。空气的质量比较轻。 7、可以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8、1升的空气大约重1.29克。大量体积的空气也会有比较重的质量。 9、相同体积的其他物质和空气相比,质量比空气大;相同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质相比,体积比较大。 10、空气被加热后会上浮。这说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1、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大气受太阳辐射,受热不均,导致形成冷热空气,空气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土壤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 3、常见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4、土壤中的固体部分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粒、粉粒、黏粒三种颗粒类型。

5、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6、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 7、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8、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9、土壤中渗水性最强、透气性最好的是沙土,黏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最差,壤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适中。 10、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1、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1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3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4、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6、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坏、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7、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四年级下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 本套试题涉及面广,对课本四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可以说面面俱到。既考查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人认为,试题紧紧围绕《科学课程标准》,不仅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紧随最新科学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另外,从试卷本身来看,题量适中,灵活多样,紧紧围绕本册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二、答题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上看,多数同学基础知识部分答得较好,失分较少,正确率在80%以上。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回答问题缺乏完整,有关科学生活部分的问题较多,是今后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三、逐题分析: (一)、填空 共6个小题,每空0.5分,总计10分。此题正确率达70%以上,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科学知识,个别学生失分主要在第1题。还有第5小题,个别同学也出现了错误。原因是由于没有掌握扎实。 (二)、选择 正确率60%以上,多数学生错在第2小题和第5小题,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电路连接的理解,平时接触的少。 (三)、判断 共5个小题,每题2分,计10分。此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率达75%左右,错的较多的是第2小题。 (四)、连线 分值在8分,学生得分基本在8分左右,失分很少。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掌握情况。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共3个小题,计12分。此题正确率为30%以上,2小题正确率较高,1、3小题失分较多,原因是学生对石灰岩的特点及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不清,无法描述其特征,有的说不出来,有的回答的不完整。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和重视差生的辅导,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求家长配合,对差生适量加强练习,使之不断巩固。 2、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尤其是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加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动脑,积累生活经验,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科学课爱学、乐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03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著名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 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 (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 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 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 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 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 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 1 -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 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 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 请各组选一位代表, 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 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 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 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 下课后, 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 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1. 2 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 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认识科学是什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