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策略2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策略2

摘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观念与意识、数学品质与精神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追求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一种文化。文章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包括在欣赏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真谛,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在应用中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在数学课堂中的逐步渗透,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文化之美,体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85-01

1.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是人类以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思想不断地对客观现实世界进行的高层次抽象的一种创造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活动体现了人类精神创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过程。所以,从文化的本质和数学的本质来看,数学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除了遵从文化系统的属性外,还有属于自己的特性,拥有其独立的思维内涵。黄秦安

学者认为:”数学文化是超越(扩大并包含)数学科学范围的数学观念、意识、心理、历史、事件、人物与数学传播的总和。”

笔者借鉴黄先生的观点,并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数学文化以其极强的创造力,深厚的社会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的各个领域无不渗透着数学文化,它的广泛应用与传播旨在改进人们行为观念,完善公民思维方式,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数学文化也受人类社会的影响,自身得到相应的发展和丰富。因此,数学的知识性成分(显性)和观念性成分(隐性),数学辐射到社会各领域的相关因素以及社会各领域反作用于数学并且沉积在数学文化中的相关因素,连同超越数学自身的意义,共同构成了数学文化。

2.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2.1在欣赏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开始认识数学,用一颗稚嫩好奇的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数学文化的美。通过这种视觉的转换,让孩子们从繁杂的数字中解脱出来,从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去比较,去发现数学的奥秘。通过总结,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正是数学的完美体现吗?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其漫长

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又一代人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我们有责任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引领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去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2.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真谛。”数学史”的引入,包括数学发展中的趣事轶闻、古今中外数学的辉煌成就、数学名人故事、一些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以及与数学相关诸如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领域的知识,仅只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数学之美,去经历去体验数学探索的过程,去领略去感悟其背后深层次的数学文化价值和观念。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课堂中,紧紧围绕”在假设中排除”,”在想象中转化”展开,学生一次次地观察、推测、想象、排除,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绝对是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更有用,更有价值的知识。这节课,学生不仅仅是学到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更学到了获得知识的数学方法,体验了数学文化的”生命”。毫不夸张地说,这节课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生的掌控。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文化这一生命延续的文化,这样充满数学文化的课堂才是润物无

声的教育。

2.3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尽量多的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经历丰富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多一分思考,多一分探索,多一分研究,从而更好地”利用数学-把握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在《分扣子》活动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比较乱……

师:这么多的纽扣,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纽扣。

生: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纽扣分一分……

师:怎样分纽扣才能更清楚,跟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大小分;按扣眼数量分(师适时板书)

师: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法动手分一分。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相互的交流,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使学生的不同思想方法得到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