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15.《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15.《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一)《观沧海》(作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

①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②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前六句),然后写景(后四句),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4.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5.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灿烂⑥若.出其里

..⑤星汉

⑦幸甚

..至哉⑧歌.以咏志

⑨水何澹澹

..(水波动荡的样子)

6.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7.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

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8.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

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二)《次北固山下》(作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诗,内容上属之作。2.解释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次:)②客路

..青山下(客路:)

③乡书

..(残夜:)..何处达(乡书:)④海日生残夜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

5.《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6.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的千古名句是:。

8.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9.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10.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

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答:

(三)《钱塘湖春行》(作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一首写景诗,诗中写雨来临的季节是季,时间是,突出了雨 _的特点(用原诗回答)。作者是唐,字,晚号。2.《钱塘湖春行》以为线索,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春。

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第句和第句是颔联,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该诗押的韵是,韵脚是。

4.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3)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阴:)

5.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6.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7.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

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8.《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9、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11.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作者:)1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1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4.《钱塘湖春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心情?

四《天净沙·秋思》(作者)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在横线上补出省略的部分。

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3.《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家。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5、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

6、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

7、本曲运用了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8、本曲可分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第一层:

第二层:

9、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答:

10.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1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1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五)综合题

1、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2.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C.枯滕老枝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3.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将下面诗句,作者及出处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王湾《观沧海》

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辛弃疾《次北固山下》

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曹操《钱塘湖春行》

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马致远《西江月》

⑤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白居易《天净沙秋思》

5、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4、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

5、枯腾老树昏雅()

6、路转溪头忽现()

6、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7、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清:

二、将下列诗题、作者、朝代、体裁用横线连接起来。

《观沧海》马致远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曹操散曲唐朝

《钱塘湖春行》辛弃疾四言乐府汉朝

《西江月》王湾七言律诗元代

《天净沙·秋思》白居易词的小令宋代

四、请找出本课五首诗词中与“水”有关的诗句。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秋思》:

五、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六、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

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虽没有述说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但“沉醉不知归路”

不仅自然地引出下文,而且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惊鹊写明月,以鸣蝉衬清风,“惊”写鹊,“鸣”

写蝉,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堪称写景佳句。

七、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

古代诗歌四首(答案)

一、课内内容

[学法导引]

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尔后,应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典题例析]

例题:请细读诗句,比较五首诗词思想感情的不同点。

《观沧海》表达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表达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

诗词名作者年代体裁内容

观沧海曹操东汉四言乐府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五言律诗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七言律诗赏花观鸟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悲秋思乡

(一)《观沧海》(作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是东汉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乐府_体_四言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感怀_写景诗。

本诗以__观_字统领全篇,先写_实__景(前六句),然后写_虚__景(后四句),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诗人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博大

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

无直接关系。

5.给下面加点词释义:②以.观沧海来

①东临.碣石登上②以.观沧海来

③水何.澹澹多么④山岛竦峙

..高高地挺立

⑤星汉

..灿烂银河⑥若.出其里好像

⑦幸甚

..至哉庆幸、很⑧歌.以咏志诗

⑨水何澹澹

..(水波动荡的样子)

6.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C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7.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8.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D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二)《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唐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律_诗,内容上属_思乡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次:____停泊__。)②客路

..青山下(客路:_旅途___。)

③乡书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何处达(乡书:__家信__。)④海日生残夜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_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从3、4句可见

5.《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9.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10.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从北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___________。

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三)《钱塘湖春行》(作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一首写景诗,诗中写雨来临的季节是春季,时间是夜晚,突出了雨润物细无声_的特点(用原诗回答)。

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2.《钱塘湖春行》以__诗人行踪__为线索,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早(或:初)春。

描写了西湖_早春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喜悦__的感情。第_三___句和第四__句是颔联,_颈___联运用了___对偶___的修辞手法。

3.该诗押的韵是i ,韵脚是低、泥、蹄、堤。

4.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向阳的树)(3)浅草才能没马蹄(淹没,埋没)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玩不够阴:同“荫”)5.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春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6.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

7、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孤山寺到贾公亭最后到白沙堤,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早莺、新燕、乱花、浅草,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8.《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_____。

9、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体现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11、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作者:苏轼)

1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1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4.《钱塘湖春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赞美了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诗中写水、写云、写

莺、写燕、写花、写草都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四《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在横线上补出省略的部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小令___。天净沙是_曲牌名___,秋思是散曲的题目_。3.《天净沙·秋思》作者__马致远__,是_元__代著名_戏曲_作家、散曲_家。他与_关汉卿、王实甫、_白朴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__”。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枯藤___、_老树_、_西风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昏鸦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人家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断肠人在天涯__。”前三句用了三个名词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苍凉、幽静。

5、全曲感情的基调是(C)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

6、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断肠

7、本曲运用了寓情于景(物)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8、本曲可分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第一层:第一层:描绘晚秋残景,渲染悲凉气氛。

第二层:第二层: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心情。

9、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答: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

10.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古道西风瘦马。

1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1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五)综合题

1、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

楚的心情。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2.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C.枯滕老枝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3.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 D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将下面诗句,作者及出处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王湾《观沧海》

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辛弃疾《次北固山下》

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曹操《钱塘湖春行》

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马致远《西江月》

⑤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白居易《天净沙秋思》

5、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哉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悬)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雁)

4、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鹊鸣)

5、枯腾老树昏雅(藤鸦)

6、路转溪头忽现(见)

6、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对偶)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拟人)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对偶)

7、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赋唐代:诗宋代:词元代:曲明清:小说

二、将下列诗题、作者、朝代、体裁用横线连接起来。

《观沧海》马致远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曹操散曲唐朝

《钱塘湖春行》辛弃疾四言乐府汉朝

《西江月》王湾七言律诗元代

《天净沙·秋思》白居易词的小令宋代

四、请找出本课五首诗词中与“水”有关的诗句。

《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五、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D)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六、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虽没有述说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但“沉醉不知归路”

不仅自然地引出下文,而且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惊鹊写明月,以鸣蝉衬清风,“惊”写鹊,“鸣”

写蝉,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堪称写景佳句。

七、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

因为“七八个”“两三点”都表明数量少,星少暗示天晴,雨点少则表示雨疏而不紧,暴雨将至未至之景。

古代诗歌四首答案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对。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类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诗句中也称为对仗 互文:定义为文章中某上句省略下句出现的字词,下句省略上句出现的字词,但上句与下句合并后成为一个意思: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翻译为:开我东阁西阁门,坐我东阁西阁床。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对偶)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拟人)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对偶)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总写全景的两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秋风、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树木、百草”写的是静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积累与应用 1. 根据课文,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早莺() 白沙堤() 2. 请选出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两项()()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 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E.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F. 树木丛生,白草丰茂。 3. 理解性默写。 (1) 《观沧海》一诗中表现使人胸襟广阔、想象奇特的 句子是: (2)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借景抒情又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3)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 春天,香格里拉草原野花开遍,芳草如茵,游客骑 马踏青,真可谓: ,( 用《钱塘湖春行》中诗句填空) (5) 《天净沙. 秋思》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 请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A. 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B. 夕阳/ 西下,断肠/ 人/ 在天涯。 C. 几处/ 早莺/ 争暖/ 树,谁家/ 新燕/ 啄/ 新泥。 D. 最爱/ 湖东/ 行不/ 足,绿杨/ 阴里/ 白沙/ 堤。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朝著名诗人。 B.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C. 《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宋朝著名的戏曲作家。 D.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湾。 6. 请收集古诗歌中描绘“风”、“花”、“雪”、“月的诗句,各写一句。 “风”: 花” 雪” 阅读与鉴赏 ( 一)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1 ------- 4 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青山”在这里指。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及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 〈一〉基础知识 一、名句默写 1.树木丛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风正一帆悬。 4.乡书何处达?。 5.乱花渐欲迷人眼,。 6.,绿杨阴里白沙堤。 7.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8.夕阳西下,。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10.《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11.(2012·邵通中考)“诗魔”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描写莺燕报春的勃勃生机。 12.(2012·遵义中考)《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二〉能力提升 13、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4、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5、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7、《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创新 阅读文章,完成5~8题。 18.(2012·娄底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 19.(2011·来宾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2.答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答案:潮平两岸阔 4.答案:归雁洛阳边 5.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 6.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 7.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8.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9.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1.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2.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带答案)

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了一幅辽阔、壮观的图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喜欢悲哀凄惨地啼叫。这样写景,不着悲痛之语,却尽显悲痛之意,渲染出一种寂寞萧条的气氛,为下文表现作者对故友遭贬谪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做了铺垫。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相平。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 上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成对偶句式,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景

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示例】夕阳西下,诗人骑着瘦削的老马走在曲折的山路上,西风嗖嗖地迎面吹来。走过小桥,几户人家,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停留着三两只乌鸦,一幅凄凉的画面便映入眼帘。在夕阳映照下的“枯藤、老树、昏鸦、人家、瘦马”让人觉得格外的忧伤,由此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在外流浪已有多年,尝尽了一个“断肠人”在外羁旅生活的凄苦,又想到未曾回过久违的故乡看一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由此使我想到了自己有家的幸福。 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六、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点拨: 反复诵读这四首诗歌,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在背诵的基础上尝试默写,注意生难字词的掌握。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与答案资料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与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 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 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 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 是,写静景的诗句 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10、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1、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次北固山下》 1、王湾是时代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从内容上看它属于诗。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2含答案(2021)

2021年 中小学语文 复习题 练习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班别: 姓名: 学号: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 家、 家、 。他的诗以 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021年 中小学语文 复习题 练习 试卷 测试题 集合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 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 ,“秋思”是 。 2、《天净沙 秋思》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抒情 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 曹操 ,字 孟德 , 东汉 末年 政治 家、军事 家、 诗人 。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课文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③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新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第一部分: 1.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的想象之句是:《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是代著名家。全曲中,暗含题目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次北固山下》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 10.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1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16.这首曲的曲牌名是,曲名是。 17.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18.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19.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三、积累运用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与赏析《观沧海》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

4古代诗歌四首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jié(碣)石澹.澹(dàn) 萧瑟 ..(xiāo 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D项应为: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临: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生:升起 (4)乡书.何处达书:信 (5)断肠 ..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 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元曲四大家”不包括王实甫,应为郑光祖。) 6.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7.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示例: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 ( 一) 观沧海 曹操 1. 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 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3. 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点。 4. 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 最好也是四个字) ,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5. 填写。 (1)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 。 (2)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 ___________ 后四句写___________ 。 (3) 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 ___________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 。 (4) (4) 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 选择。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 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 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 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2) 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 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 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 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 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 《钱塘湖春行》一诗,处处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描绘了西湖早春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迷人景色, 表现了诗人好游的性格,抒发了诗人之情。 2. 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

15.《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一)《观沧海》(作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 ①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②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前六句),然后写景(后四句),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4.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5.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灿烂⑥若.出其里 ..⑤星汉 ⑦幸甚 ..至哉⑧歌.以咏志 ⑨水何澹澹 ..(水波动荡的样子) 6.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7.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 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8.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 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二)《次北固山下》(作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诗,内容上属之作。2.解释加点词语。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习题

4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 jié(碣)石澹.澹(dàn) 萧瑟 ..(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 ..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

4.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155—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等名篇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为主调,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当数《次北固山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又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有散曲120多首,《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碣.石( jié) 澹.澹( dàn) 竦峙 ..( sǒng zhì) 萧瑟.( sè) 涌.动( yǒng) cháo(潮)水 xuán(悬)念枯ténɡ(藤) 天yá(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到达,登上。__ (2)星汉 ..灿烂__银河。__ (3)次.北固山下__停宿。__ (4)断肠人在天涯 ..__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__ 3.诗句赏析。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__这四句诗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极为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__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予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作者借明月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深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案__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现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匆匆不可待,从而让身在旅途中的作者由此生发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__这两句既营造出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则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仅仅12个字,便勾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4.古诗词默写。 (1)__杨花落尽子规啼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初夏的湘江,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开阔,一叶小舟,驶向远方。此番景象,不由使人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_”描绘的景象。 (3)《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__。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 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 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澹澹) (xiāo)(sè)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新人教版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基础训练 (一)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用原文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诗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二、课时达标 (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题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三、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3、4题。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答: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答: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一、基础训练 (一)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时达标 (一) 1.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二)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

《古代诗歌四首》(精选习题)(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精选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 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 ..(sǒng chì) 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 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 ..(xiāo sè) 【答案】C 【解析】碣jié 峙zhì 悬xuá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岛竦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杨花 ..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到达,登上。(2)水波荡漾的样子。(3)耸立。(4)达到极点。(5)停宿。(6)指夜将尽未尽之时。(7)柳絮。(8)给。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