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军功爵:爵位待遇、如何计算军功、授爵程序

秦国军功爵:爵位待遇、如何计算军功、授爵程序
秦国军功爵:爵位待遇、如何计算军功、授爵程序

精心整理秦国军功爵:爵位待遇、如何计算军功、授爵程序

秦军弩阵秦国军功爵制度,在秦国一统六国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军功爵让下层人,甚至奴隶,都和贵族一样有公平、平等的机会去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这激发了全民的热情,让人有了奋斗的希望和动力。但是由于史籍记载不全,对于秦国军功爵制,我们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一个

位后,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春

,就表明齐国当时就设置勇爵,

《春秋左传》哀公2年赵简子在铁之战的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上大夫授予县,下大夫授予郡,士授予10万田(亩?顷?),平民、工匠、商人“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减免?),人臣隶圉,即奴隶,可免除奴隶身份。以上是春秋时期,晋国和齐国关于军功授爵的一些情况。从赵简子的誓词就可以看出,春秋时的授爵,只有贵族身份的人有资格,就连士,也只有赐予田而已,其他的平民、工商、奴隶是不可能被授爵的。在战国时,魏国进行李悝变

法,就实施爵位退出制,以激励新兴贵族的奋发之心。《说苑》:“食有劳而禄有功”、“夺淫民之禄”。劳,就是军功。所谓的淫民,就是没有军功而饱食终日的旧贵族。对有军功的新贵族授爵,对没有军功的旧贵族夺爵,这就是李悝变法在军功爵制上开始推出夺爵制度。吴起在魏国被排挤,于是到楚国进行吴起变法。《史记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韩非子

和氏》:

则上偪主而下虐民,

利于天下。

当封”制度(制定了:“循功劳,

秦帝国秦国爵位级别秦国早期从商鞅变法时,爵位是16级。《商君书》中记录的秦国爵位是17级。之后,秦国的爵位从16级增加到20级。秦灭后,刘邦一股脑照搬秦爵位,因此汉朝爵位也是20级。商鞅变法时所确立的军功爵制,最高就是大良造(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大上造),是没有封侯的。封侯的爵位应该是秦惠王,或者秦昭襄王时才有的。因此,商鞅变法时秦国的爵位,就应该是《商君书》所记载的。秦朝之后的20级爵

位制,就应该是《汉书》等所记录的。即商鞅变法时的爵位: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客卿、正卿、大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定制后的秦朝爵位: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秦始皇统一后的称呼为:伦侯)、彻侯。在一级爵位以下,还有一些有罪犯、

正规战斗人员。

才是秦军中的“卒”

一级公士及以下,《商君书》就是16

论之后才能赐。这就是秦简《秦爵律》“以

,的意思,如果还没来得及赏赐就战死了的,或者经过考核之后应该惩罚但又战死的,都由其后人承担赏赐或者惩罚。关于劳,秦简《中劳律》有相应的规定,主要是关于从军的一些规定,如规定虚报年龄从军的,惩罚甲一副,取消其功绩(“敢深益其劳岁数者,訾一甲,弃劳。”)。关于论,在秦简《秦律杂抄》中有说明:“战死事不出,论其后。有(又)后察不死,夺后爵,除伍人;不死者归,以为隶臣。”意思是:对于战死的人,授爵给其后代,后来发现

没有死的,剥夺所授予的爵位,免为一般士卒,没有战死的人战后回来(即逃兵),惩罚为奴隶。《商君书境内》也有些授爵程序的说明:“夫劳爵,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能。”所在县必须在3田之内授爵,否则就要受到惩处。“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在战斗中,达到3次斩首记录后,就要考核战功,3天后,将军认为没有可疑的话,就要移交给县令以进行赏赐(授爵)。也就是说秦国军功

劳)

只需要6

赏是:

1顷,九亩宅居地,可让一个

。担任小吏,是个人的理解。有些人认为是可以获得一个奴隶或仆人。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也太轻松了吧!但前提是:一、符合《中劳律》,没有违反相干规定;二、和你一起组成同一个单位五的其他四个人最好没有战死,否则就要按照规定来评论是否有战功:有一个人死,或者逃跑,其他四个人必须要斩首1人,才不会惩处,否则会被惩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五中,在5个人都没有一个战死的情况下,斩首1人是可以算战功,如果有1人战死,

你必须要斩首2人才能算战功,因为有1个首级是要将功赎罪的。一次类推,战死2个人,就要斩首3个,死3个就要斩首4个,死4个,你自己一个人斩首5个——能做得到吗?别想着去偷别人的斩首。秦律对此有规定,旁边的士兵看见你偷别人的斩首是有义务抓捕你归案的。一旦被抓捕,确认你是偷别人的斩首,或者想要杀别的士卒冒领别人的功劳的话,就要被惩罚非常严重,会被取消战功,甚至被剥夺一起所授予的爵位,罚为奴

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以上,

30

了:

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8000人,野外之战,必须斩首2000人,因此实际上的斩

3000的斩首,基本上不会被授爵。

低。爵位待遇在秦朝,对于爵位主要是授田。粮食才是最硬通货,什么金啊银的,那都是骗人的玩意!关于爵位的待遇,有两种:一种是禄,即国家每年给的,类似于今天的工资;一种是在军中的伙食待遇。这里列出的是由红色浪漫的石头所撰写的爵位待遇,但其来源不清楚,史籍没有相关的详细记载。公士:年粟米50石、田2顷、房产10亩。上造:年粟米100石、田3顷、房产15亩。簪袅(zānniǎo):年粟米150石、田4顷、房

产20亩。不更:年粟米200石、田6亩、房产25亩。大夫:年粟米250石、田6顷、房产30亩官大夫:年粟米300石、田7顷、房产35亩。公大夫:年粟米350石、田8顷、房产40亩。公乘:年粟米400石、食邑300户。五大夫:年粟米450石、食邑600户。额外提示:公乘和五大夫食邑300户和600户,在《商君书》中有记录。以下图片是维基百科中汉初20级爵位待遇西汉初爵位待遇关于秦朝时爵位在军中的伙食待遇,在

秦简《传食律》中有详细规定:

羹,盐廿二分升二。

会被贬低爵位,《商君书》中记录:“其

”简单说就是,高爵位的,就要降低

能是刑罚了。以上,就是关于秦国军功爵制度在爵位级别、授爵程序、战功计算、爵位待遇、爵位退出等等方面的介绍。从中可以知道,秦国军功爵制,是以团队战功为主,而非传统上我们所认为的提把刀猛砍人立功的印象。对一般士卒和将官以不同的方式来计算战功。对于战功的考核,并非仅凭首级就可定战功,也要防止作战士卒作假、冒领。对于将官,更以战斗伤亡率来考核。通过弄虚作假、或有犯罪行为而获得的爵位,被发现

后一律取消。这就能杜绝投机心理。除了战功可以授爵,缉拿罪犯有功的捕快等也可以有机会授爵。另外从秦昭王在长平之战时赐爵,也是授爵的一种。还有秦始皇时期,缴纳黍米支援国家也可以授爵。

19.8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操作规程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的筛分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 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 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 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5.其他:盘子、毛刷。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6.试验结果计算 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 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 通过百分率Ri(%)=100-A 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 -5A4.75]/(100-A4.75)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1

细集料筛分试验步骤

细集料筛分试验步骤 1、水泥混凝土用砂,按下列步骤筛分。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_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并在筛分时增加 0.075mm的方孔筛1只;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1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③无摇筛时,可直接用手筛。 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问题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2、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按下列步骤筛分。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_1`),准确至0.5g.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

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5)重复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6)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洗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_2`),准确至0.1%.`m_1`与`m_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一般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筛全部筛完为止。9)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质量与筛分前后试样总量`m_2`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题可能设计的方面 1. 细集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分计、累计、通过各2分) 计算细度模数 6.25 1005 5)9580552913(=-?-++++= M (2分) 由细度模数得出该砂为中砂,满足设计通过率要求(级配曲线图省略)。(2分) 2. 水泥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 抗折强度: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应舍去超出值再取平均值后作为抗折强度,如有两个超出平均值的±10%,试件作废。 , , 3 5.1b FL R = L =100mm ,b =40mm , MPa , MPa R= MPa 抗压强度:以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六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平均值的±10%,应舍去,取剩余五个值的平均值后作为结果,如果五个值中有一个强度有超出五个结果平均值的±10%,试件作废。 , , , , , A F p = a=40mm

, MPa , MPa , , MPa , P= MPa 3. 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试验处理方法 2 bh FL f = L=450mm ,b =150mm ,h =150mm A F p = a =150mm 无论抗折抗压强度均取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值中强度有超出中值的±15%,取中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有两个超出中值的±15%,试件作废。 4. 混凝土强度评定 设计强度为C30的水泥混凝土,施工抽检了10组试件,其28天的抗压强度(标准尺寸试件、标准养生)如下: 、、、、、、、、,, 试评定该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取判定系数k1=,k2=)。 解答:1、MPa n k R n i n 88.33, 10== =∑ MPa n k k S n i n 763.31 ) (2 =--= ∑ R=30MPa R min = MPa S K R n n 817.31763.37.188.331=?-=- MPa R 279.0309.0=?= ∴R S K R n n 9.01>- MPa R 4.28min = MPa R K 27309.02=?= ∴R k R 2min > 判定结果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水灰比为,在试拌调整时,增加了10%的水泥浆用量。试求 (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 (2)若已知以实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m 3 需用水泥320kg ,求1m 3 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

[课程]粗集料筛分试验规程

[课程]粗集料筛分试验规程 粗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1.2 本方法也适用于同时含有粗集料、细集 料、矿粉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如未筛碎石、 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级配砂砾、无机结合料 稳定基层材料、沥青拌和楼的冷料混合料、热 料仓材料、沥青混合料经溶剂抽提后的矿料等 2仪具与材料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 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T0302-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表T0302-1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公称最大粒 75 63 37.5 31.5 26.5 19 16 9.5 4.75 径(mm) 试样质量不

10 8 5 4 2.5 2 1 1 0.5 少于(kg ) 4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置105??5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准确o 至0.1%。 4.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l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 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l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不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mm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mm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mm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mm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0.075mm通过率假设为0。 4.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塞过筛孔。 4.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相比,相差不得超o 过mo的0.5,。 5 计算 5.1 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试验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实验步骤 1.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 (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 (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5)其他:盘子、毛刷 3.试验操作和步骤 (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 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 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 通过百分率Ri(%)=100-A 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5A4.75]/(100-A4.75) 试验二;沥青混合料筛分——水筛法实验步骤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用砂的颗粒级配,以此确定该用途砂的粒径分布状况和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

细集料筛分试验方法

细集料筛分试验方法 (1)试验准备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2)试验步骤 2.1干筛法试验步骤 2.1.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l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2.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余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2.2水洗法试验步骤 2.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L),准确至0.5g。 2.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2.2.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2.2.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细集料筛分试验

细集料筛分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沙、人工沙、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以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以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二、仪器与材料 标准筛(方孔筛)、天平(电子秤)、摇筛机(可以自行动手筛分)、烘箱(能控制温度在105°C±5°C)、其他材料(浅盘和软、硬毛刷) 三、试验准备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的状态下充分搅拌,用分料器法或四分发至每分不少于550g的式样俩分,在105°C±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四、试验步骤 1.水泥混凝土用砂 (1)称取烘干试样M1,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分钟,然后取出套筛,在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量不到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卡里并入到下一号筛中,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2)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盘底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余前的式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2.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和石屑) (1)称量一定的烘干试样的质量M1; (2)将试样置于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3)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4)取1.18筛和0.075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5)按照(2)-(4)步骤,直至到出的水洁净且小于的颗粒全部到出; (6)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盆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盆中。将筛子反倒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子上的集料冲到搪瓷盆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将搪瓷盆连同集料一起置105°C±5°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器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称量至0.1%,M1和M2之差即为通过0.0075MM筛的部分; (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不需要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器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分钟,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的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质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9)称量各筛筛余式样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盘底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余前的式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