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实验课1HSPICE介绍

CMOS实验课1HSPICE介绍
CMOS实验课1HSPICE介绍

HSPICE介绍

1、为什么要使用Hspice进行电路仿真

Avant! Star_Hspice(Synopsys公司)是IC设计中最长用的仿真工具,是目前业界使用最为广泛的IC设计工具,甚至可以说是事实上的标准。目前,一般的书籍中都采用比较简单的MODEL对MOS 电路进行计算和估算。而工艺厂商提供的MODEL往往要高级的多、复杂的多。因此设计者除了利用书本上的公式对电路进行估算外,还需要使用更高级的MODEL对电路进行精确的仿真,这就有赖于仿真工具的使用,如Hspice,Spectre。

2、Hspice仿真的流程

3、Hspice所使用的单位(不区分大小写)

4、输入文件格式(.net /.sp)

5、电路元器件在Hspice文件中的表示方法

在器件名字前面加上前缀字符,即可被Hspice程序识别,如:MOS器件前缀为:M

BJT器件前缀为:Q

Diode器件前缀为:D

子电路的前缀为:X

电阻、电容、电感的前缀分别为R、C、L

下面表示一个器件名为M1的MOS管

MM1 ND NG NS NB MNAME L=VAL W=VAL M=VAL

下面表示一个器件名为C1的电容

CC1 net1 net2 1pf

定义子电路的语句如下:

.SUBCKT SUBNAM(子电路的名字) 1 2 3 4(子电路外部节点)例子:

.SUBCKT 2NAND 1 2 3

(描述电路结构)

.ENDS 2NAND

调用子电路时,使用X前缀加实例名,将SUBCKT实例化,如:

.XOPAMP1 4 5 6 OPAMP

6、信号源描述(激励描述):

电压源-V,电流源-I

Vxxx/Ixxx n+ n- < dcval> >

+

直流:V1 1 0 DC=5V 或V1 1 0 5V

I1 1 0 DC=5mA 或I1 1 0 5mA

交流模式:V1 1 0 AC=0.5V,90 幅度为0.5v,相位为90度

交直流模式:V1 1 0 3v AC=0.5V,90 直流分量是3v

Vxxx/ Iyyy n+ n-

+

tranfun:EXP, PULSE, PWL…。

只用来描述电流源,表示并联的电流源个数。默认为1。脉冲源:

Vxxx n+ n- PULSE (v1 v2 td tr tf pw per)

(脉冲电流源有类似的书写方法)

正弦源:

Vxxx n+ n- SIN ( vo va freq td Θφ) (正弦电流源可以类似的方式给出)

任意方波源:

Vxxx n+ n- pwl ( t1 v1 t2 v2 t3 v3……R TD )

7、分析命令

工作点分析

.OP 会在输出文件中列出一些直流参数。如,各结点的工作点电压、支路电流、器件工作状态等等。如

.OP 20us 30us *打印出20us,30us时电路的直流参数

直流分析

.DC var1 START STOP STEP/,

Type: DEC(十进位)/OCT(倍频)/LIN(线性)/DATA=datanm/POI(列表)

Np -单位范围内的点数(依type而定)。SWEEP后的变量可是电压、电流或温度等变量。

例:

.DC xval 1k 10k 0.5k SWEEP TEMP LIN 5 25 125

交流分析

.AC type np fstart fstop

例:

.AC DEC 10 1K 100MEG

*1kHz-100MHz,每10倍频程取10个点打印。

瞬态分析

.TRAN var1 START=start1 STOP=stop1 STEP=incr1 或者

.TRAN tincr1 tstop1 < tincr2 tstop2 ...tincrN tstopN>

+

注意:Tran分析时起止时刻及步长指的是输出打印点的时刻,Hspice真正的计算步长是由Hspice自己决定的。

例:

.TRAN 0.1NS 25NS 1NS 40NS START=10NS

*0-25ns,步长0.1ns, 25ns-40ns,步长1ns; 从10ns开始输出结果。.TRAN1NS 100NS *以1ns的步长输出到100ns

8、测量命令:

MEASURE命令

.MEASURE result TRIG … TARG …

Result是测量结果的名字,

TRIG … TARG 为起始···中止(依分析内容不同可是时刻、频率···)TRIG 和TARG的格式如下:

TRIG trig_var V AL=trig_val

TARG targ_var V AL=targ_val *last表示最后一次事件。

例:

.meas tran tdlay trig v(1) val=2.5 td=10n rise=2

+ targ v(2) val=2.5 fall=2

该例测量一个名为tdlay的时间,在节点1处的电压第二次超过2.5v,时开始测量(注意在超过2.5v以后10n秒才开始计算),到节点2处的电压第二次回落到2.5v时停止测量。

9、输出命令

.PRINT P(element_or_subcircuit_name) POWER

*打印功率值

.PRINT TRAN P(M1) P(VIN) P(CLOAD) POWER

.PLOT DC POWER P(IIN) P(RLOAD) P(R1)

.PROBE antype ov1 …

*antype 可以是DC /AC/TRAN……后面的变量可以是电压或者电流及器件的参数等等。

10、例题

下图反相器中的MOS 管L=0.5u ,W=1.2u 。试建立反相器子电路,并考察子电路的VTC 特性。建立完整电路后,分析该反相器链的直流传输特性、时序特性及带负载能力(负载为电容0.5P 1P 2P )。

第一步:设计反相器单元

Vout

Vdd

第二步:写出输入文件,执行DC 分析获得反相器的VTC 特性图

.TITLE 1.2UM CMOS INVERTER

.options probe

.options tnom=25

.options ingold=2 limpts=30000 method=gear

.options lvltim=2 imax=20 gmindc=1.0e-12

.protect

.lib'E:\cmos25_level49.lib' TT

.unprotect

.global vdd

Mn out in 0 0 NMOS W=1.2u L=0.5u *(工艺中要求尺寸最大0.5u)Mp out in vdd vdd PMOS W=1.2u L=0.5u * 此处W需做更改) CL OUT 0 0.5PF

VDD VDD 0 5V

VIN VIN 0 PULSE(0 5V 10NS 1N 1N 50N 100N)

.DC VIN 0 5V 0.1V

.op

.probe dc v(V out)

.end

第三步写出SUBCKT并实例化三个,来实现反相器链对反相器链执行DC扫描。

.TITLE 1.2UM CMOS INVERTER CHAIN

.options probe

.options tnom=25

.options ingold=2 limpts=30000 method=gear .options lvltim=2 imax=20 gmindc=1.0e-12 .protect

.lib'E:\cmos25_level49.lib' TT

.unprotect

.global vdd

.SUBCKT INV IN OUT wn=1.2u wp=1.2u Mn out in 0 0 NMOS W=wn L=1.2u

Mp out in vdd vdd PMOS W=wp L=1.2u

.ENDS

X1 IN 1 INV WN=1.2U WP=3U

X2 1 2 INV WN=1.2U WP=3U

X3 2 OUT INV WN=1.2U WP=3U

CL OUT 0 1PF

VDD VDD 0 5V

VIN VIN 0 0

.DC VIN 0 5V 0.1V

.measure DC V1 when v(out)=2.5v

.PROBE dc v(V out)

.END

第四步执行measure 命令测量延迟时间。

VIN VIN 0 PULSE(0 5V 10NS 1N 1N 50N 100N)

.TRAN 1N 200N

.measure tran tdelay trig v(in)

+val=2.5 td=8ns rise=1

+ targ v(out) val=2.5 td=9n fall=1

.PRINT V(OUT)

.end

第五步考察电路带容性负载的能力,同学们自己完成(提示:建立DATA包含三个容值,瞬态分析时执行SWEEP DATA=DATANM)相关命令变为

.Param C1=0

.CL OUT 0 C1

.TRAN 1N 200N sweep data=d1

.data d1 C1

+ 0.5p

+ 1P

+ 2P

.enddata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实验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实验 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单级放大器和一个两级运算放大器。单级放大器设计在课堂检查,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需要于学期结束前,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电路结构分析及公式推导 (例如如何根据指标确定端口电压及宽长比) 2、电路设计步骤 3、仿真测试图 (需包含瞬态、直流和交流仿真图) 4、给出每个MOS管的宽长比 (做成表格形式,并在旁边附上电路图,与电路图一一对应) 5、实验心得和小结 单级放大器设计指标 两级放大器设计指标

实验操作步骤: a.安装Xmanager b.打开Xmanager中的Xstart

c.在Xstart中输入服务器地址、账号和密码 Host:202.38.81.119 Protocol: SSH Username/password: 学号(大写)/ 学号@567& (大写)Command : Linux type 2 然后点击run运行。会弹出xterm窗口。 修改密码

输入passwd,先输入当前密码,然后再输入两遍新密码。 注意密码不会显示出来。 d.设置服务器节点 用浏览器登陆http://202.38.81.119/ganglia/,查看机器负载情况,尽量选择负载轻的机器登陆,(注:mgt和rack01不要选取) 选择节点,在xterm中输入 ssh –X c01n?? (X为大写,??为节点名) 如选择13号节点,则输入ssh –X c01n13 e.文件夹管理 通常在主目录中,不同工艺库建立相应的文件夹,便于管理。本实验采用SMIC40nm工艺,所以在主目录新建SMIC40文件夹。 在xterm中,输入mkdir SMIC40 然后进入新建的SMIC40文件夹, 在xterm中,输入cd SMIC40.

有趣的科学实验:饮料变变变

饮料变变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2、知道饮料的制作方法和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利用化学材料尝试制作饮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饮料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饮料的特点与视频讲解,思考饮料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情境引入 播放视频《宝宝巴士》,老师提问视频中的皮皮为什么会突然生病,原来是皮皮一直爱喝饮料,不喝水的缘故。小朋友们有没有和皮皮一样,爱喝饮料呢?最后小医生告诉皮皮想要恢复健康,只要每天坚持喝水就可以了,皮皮由于不想生病吃药,于是就开始喝水,最后恢复了健康。小朋友们看过这个视频之后,以后在怎么做呢?对,要少喝饮料,多喝水。我们今天的实验,就是要来探索饮料对我们身体具体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 (三)实验内容 1、饮料的特点 小朋友们基本上都喝过饮料,那么你们喝的饮料,一般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呢?(幼儿回答)有颜色、香味、气泡。老师出示一瓶饮料,学生观察,说出特点。(观察一件事物的时候,提示学生利用观察的方法,眼睛看、手摸、鼻子闻、耳朵听)不同饮料有不同的特点,此处出示的饮料定位碳酸饮料。小朋友们,这些饮料的特点都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我们喝的橙汁就是由橙子榨汁做成的呢?肯定不是,因为一个橙子一般都要好几块钱,一个橙子榨出的汁水只有一口橙汁而已,那么一大瓶橙汁肯定需要很多个橙子榨汁才行,这样算的话,榨出一瓶橙汁就需要花费好几十元,但外面卖的橙汁饮料仅仅只需要3块钱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橙汁饮料里面加入的并不是真的橙汁,而是加了有橙汁香味的香精,这就是橙汁饮料香味的来源,那颜色呢?也是加入了橙汁颜色的色素,小朋友们,香精和色素这些东西好不好呢?明显是不好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坏处。像芬达橙汁饮料,里面还有气泡,这个气泡怎么产生的?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来得出这个结论。 2、饮料中的气泡 在科学里的化学中,有一些化学物质相遇会产生奇特的现象,接下来小朋友们观看视频《神奇的化学反应》,视频中展现了一些小的神奇化学现象,根据视频中的现象,小朋友们能否联想到饮料中的气泡来源呢?刚刚视频中播放了一个实验,在加了水的瓶中加入了一个东西,瓶口套上了一个气球,气球就变大了,这说明说明说明呢?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饮料中的气是不是和这个实验有关系呢?小朋友们来猜想一下吧,饮料中为啥会有那么多的气?(幼儿猜想)原来饮料中的气都是由于加入饮料中的化学试剂在瓶子的内部产生的大量气体,然后被封闭的瓶子压缩在瓶子的内部,所以一打开瓶子,就会听到大量气体喷出来的声音。 学生实验:产生气体的实验小朋友们做过么?你们的材料中有两包东西,一包是白醋,一包是小苏打,都是我们厨房中用到的东西,这两种试剂相遇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来试一试吧。 实验过程:把白醋加入到烧杯中,再用小勺子加小苏打,观察现象,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这就说明小苏打和白醋会产生大量的气。 3、碳酸饮料的危害 前面我们都知道了碳酸饮料的特点是怎么来的,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应该也经常告诫你们饮料不能经常喝,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小朋友们能说出来具体会造成哪些伤害么?(学生回答)小朋友们都说出了其中的一些危害,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来更加具体的了解一下吧。播放《儿童公益剧》,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碳酸饮料里面具有的磷酸会腐蚀骨头,导致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合成色素含有致癌物;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釉质,易患龋齿;含有的咖啡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3 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RS、JK、D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贮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图5-8-1为由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S为置“1”端,因为S=0(R=1)时触发器被置“1”;R为置“0”端,因为R=0(S=1)时触发器被置“0”,当S=R=1时状态保持;S=R=0时,触发器状态不定,应避免此 种情况发生,表5-8-1为基本RS触发器的功能表。 基本RS触发器。也可以用两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触发有效。 表5-8-1 图5—8—1 基本RS触发器 2、JK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功能及逻辑符号如图5-8-2所示。 JK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 Q n+1=J Q n+K Q n J和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

成“与”的关系。Q与Q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Q=0、Q=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状态;而把Q=1,Q=0定为“1”状态。 图5-8-2 74LS112双JK触发器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下降沿触发JK触发器的功能如表5-8-2 表 注:×—任意态↓—高到低电平跳变↑—低到高电平跳变 Q n(Q n)—现态Q n+1(Q n+1 )—次态φ—不定态 JK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3、D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单端的情况下,D触发器用起来最为方便,其状态方程为 Q n+1=D n,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故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 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端的状态,D触发器的应用很广,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有很多种型号可供各种用途的需要而选用。如双 D 74LS74、四D 74LS175、六D 74LS174等。 图5-8-3 为双D 74LS74的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功能如表5-8-3。

科学实验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 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 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 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 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 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 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 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 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CMOS反相器数电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了解Schematic设计环境 1.2掌握反相器电路原理图输入方法 1.3掌握逻辑符号创建方法 2实验原理 在Schematic设计环境中本实验所用的主要菜单有Tool、Design、Window、Edit、Add、Check、Sheet、Options等项。其中常用菜单有: Tool菜单提供设计工具以及辅助命令。比如,lab4、lab5所使用的仿真工具ADE,就在Tool下拉菜单中。 Window菜单中的各选项有调整窗口的辅助功能。比如,Zoom选项对窗口放大(Zoom in)与缩小(Zoom out),fit选项将窗口调整为居中,redraw选项为刷新。 Edit菜单实现具体的编辑功能,主要有取消操作(Undo)、重复操作(Redo)、拉伸(Stretch)、拷贝(copy)、移动(Move)、删除(Delete)、旋转(Rotate)、属性(Properties)、选择(Select)、查找(Search)等子菜单,在以下实验中将大量应用。 Add菜单用于添加编辑所需要的各种素材,比如元件(Instance)或输入输出端点(pin)等。 3实验步骤 3.1在ic5141中设计的管理以库的方式进行。库管理器中包含有设计使用的工艺库和ic5141软件提供的一些元件库。无论画电路图还是设计版图,都和建库有关,所以首先建立一个库文件,方法如下: CIW界面点击File菜单,出现下拉菜单,选命令File→New→Library,出现“New Library”对话框,填入合适的信息,如图1所示。

新建库后面还将用于版图绘制,选第二个选项,即“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file”,单击“OK”按钮,完成新库的建立。 3.2电路原理图输入 设计库建好后,就可以开始画电路原理图,具体过程如下。 建立设计原理图:在CIW中选菜单单项File→New→Cellview,出现“Create new File”对话框,如图所示填写、选择相应的选项,点击OK按钮,进入原理如编辑器。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北邮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1211204 指导老师:赵同刚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作用 现有成熟的主要应用包括: —检测、捕捉和识别人脸,感知人的身份; —分析运动目标(人和物)的行为,防范周界入侵; —感知人的流动,用于客流统计和分析、娱乐场所等公共场合逗留人数预警; —感知人或者物的消失、出现,用于财产保全、可疑遗留物识别等; —感知和捕捉运动中的车牌,用于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的车辆车牌捕捉; —感知人群聚集状态、驾驶疲劳状态、烟雾现象等各类信息。 三.物联网无线传感(ZigBee)感知系统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网络技术。ZigBee在整个协议栈中处于网络层的位置,其下是由IEEE 802.15.4规范实现PHY(物理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层),对上ZigBee提供了应用层接口。 ZigBee可以组成星形、网状、树形的网络拓扑,可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组网以及其他无线应用。ZigBee工作于2.4 GHz的免执照频段,可以容纳高达65 000个节点。这些节点的功耗很低,单靠2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工作6~24个月。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些优点使基于ZigBee的WSN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性电子设备、汽车自动化、家庭和楼宇自动化、医用设备控制等。 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4,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工作组的一项标准,被称作IEEE802.15.4(ZigBee)技术标准。ZigBee不仅只是802.15.4的名字。IEEE仅处理低级MAC

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介绍

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介绍 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介绍 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介绍 2011年11月11日 幼儿时期好奇心强,动手欲望高,喜欢新奇的事物,是天生的科学家?科学是幼儿教学五大领域之一,是多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牛顿科学班】专们为是为3,6岁的儿童设计的课程;手脑并进的教学方式,将一般人认为较枯躁难懂的科学知识及道理,透过动手游戏与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最能产生<开悟〉式的学习效果。它是一套将<科学知识与实验动手>紧密结合的系列课程活动,拥有100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情境中,享受到更高的学习乐趣与成就。【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体系幼儿阶段共六个级别,每学期 学习一个级别。每个级别十六个单元,每周学习一次,一个单元。【小牛顿科学班】教学步骤背景与主题导入现象与基本原理制作与实验亲子互动【小牛顿科学班】教学特色每次课一人一套实验器材;深入浅出的教授原理;重视儿童的拓展表达及运用能力;拥有作品,成就感高;【小牛顿科学班】学习效果拓宽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精神;观察,探究,解惑,培养良好学习方法;实践,运用,游戏,丰富生活乐趣;亲子互动学习,促进家庭和乐;培养良好的兴趣,成为科学爱好者; 声音一自制简易电话 摆动的现象一制作单摆 人体认知一指纹实验 色彩一颜色的分解 光与紫外线一变色珠 磁铁一走迷宫游戏 透镜一认识放大镜 浮力一大船小船载多少 表面张力一神奇的泡泡 力量的传送一好玩的带传动 重心一制作不倒翁 空气阻力一神奇的降落伞 飞行一飞去来器 电路一小灯泡亮了

声音一自制排笛 弹性实验一飞舞的飞盘 光的反射一多变的万花筒 静电一MINI吸尘器 人体认知一人体消化路径 磁铁一趣味钓鱼 认识面镜一奇妙的哈哈镜 声音一奇妙的四壬玄琴 湿度计一制作湿度器 风的力量一制作风车 人体认知一人体骨骼 溶解与过滤一东西哪里去了 重力作用一纸筒电梯 种子成长一种子发芽 寻找历史的足迹一恐龙化石 分类点数一制作图书温度与湿度一会跳舞的纸动物动物认知一昆虫 重心实验一灵巧的小丑 星空认识一认识星座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刷刷车 杠杆一杠杆实验 认识空间一奇妙的空间图形 声音一塑料袋 地图一认识中国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气球直升机 风一风力与风向 昆虫一蚂蚁王国 简单机械一滑轮 认识弹性一弹簧秤 磁铁一磁力小车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cmos模拟集成电路实验 姓名:何明枢 班级:2013211207 班内序号:19 学号:2013211007 指导老师:韩可 日期:2016 年 1 月16 日星期六

目录 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内容 (1) 三、实验结果 (1) 四、实验结果分析 (3) 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要求 (4) 三、实验原理 (4) 四、实验结果 (5) 五、思考题 (6) 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内容 (7) 三、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7) 四、实验原理 (7) 五、实验结果 (9) 六、实验分析 (10) 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 (11) 一、实验目的 (11) 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11) 三、实验内容 (11) 四、实验原理 (11) 五、实验结果 (14) 六、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15) 实验六: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 (17) 一、实验目的 (17) 二、实验要求 (17) 三、实验内容 (17) 四、实验原理 (21) 五、实验结果 (23) 六、思考题 (24) 七、实验结果分析 (24) 实验总结与体会 (26) 一、实验中遇到的的问题 (26) 二、实验体会 (26) 三、对课程的一些建议 (27)

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 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 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 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 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3、设置仿真环境。 4、仿真并查看仿真结果,绘制曲线。 三、实验结果 1、实验电路图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精选汇编)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中班科学《有趣的实验课》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实验课》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实验课》的教学反思范文 活动一:会变的颜色 本活动是让幼儿感知三原色的基础上,愿意动手尝试探索颜色的变化,能调出几种简单的混合色,对颜色的变化产生兴趣和好奇。 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红、黄、蓝颜料、透明杯、棉签、记录卡等。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红、黄、蓝颜色水,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猜猜其中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孩子们猜出的许多颜色。然后教师实验,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其变化,与孩子们的猜测结果作一比较。接下来,幼儿分组操作,启发幼儿用语言简单说出两种颜色混合后可以变成哪些颜色。最后通过儿歌《色彩谣》复习巩固。 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十分感谢兴趣,特别是自己动手操作环节,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只是操作材料提供得不够丰富,以致孩子们耽误了操作时间,没让孩子们玩得尽兴。 活动二:有趣的指纹 本活动是让幼儿学会细致地观察自己的指纹,了解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引发幼儿探索指纹的兴趣。 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印泥、放大镜、图片、课件、茶杯、纸笔等。 活动以《手指谣》导入,很自然地过渡到观察指纹这一环节,然后,让幼儿通过放大镜仔细看看自己每个手指上的指纹,说一说像什

么,激发探索指纹的兴趣。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提供印泥,让幼儿在纸上印上自己的指纹,带着疑问:“把自己的指纹和同伴的指纹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孩子们特别专注,印下指纹再用放大镜观察再和别的小朋友比较,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得出了“每一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结论。接着借助PPT课件,让幼儿很直观地了解到各种指纹的大致特征,展示图片“指纹身份证”、“指纹锁”“指纹考勤机”、“指纹破案”等,拓展知识让幼儿感知指纹在生活动中的应用。最后在延伸环节,让幼儿创作指纹画,让小小的指纹更有生趣。 本活动每一个环节紧紧相连,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与同伴比较,对指纹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警察抓坏人”的活动中,幼儿了解到,手接触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指纹,因为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所以警察在抓坏人时,就能根据指纹来找到线索抓到罪犯。延伸部分是兴趣的扩展,孩子们对指纹的探索意犹未尽,创作出的作品特别丰富。 活动三:气垫战车 本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对快餐盒和一次性纸杯的剪、插,自己动手制作气垫战车,在玩气垫战车的过程中,感受空气的作用。 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快餐盒、一次性纸杯、剪刀等。 教师首先演示气垫战车的玩法,激发幼儿兴趣。其次,让幼儿观察气垫战车的外形,探索交流做法。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知道气垫战车是由快餐盒和一次性纸杯组成,接着,教师在介绍完气垫战车的

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说明

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说明 (征求意见稿) 本考试说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及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为依据,结合我市教学实际而制定,旨在考查学生初中科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 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标准中有关实验或活动为考试范围,结合我市教学实际,确定下列10个实验为实验测试的范围。 1.测量物质的密度 2.探究凸透镜成像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6.配制- -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7.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8.粗盐提纯一过滤, ' 9.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10.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 二、考试要求 见附件“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试题与评分细

则”。 三、考试方式 1.考试题目确定:考试前10天公布当年测试的6个实验作为试题,考前15分钟每位考生随机抽取所在考点的试场号和座位号,该试场号和座位号对应1个测试试题,即为考生的考试题目。 2.考试形式: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考试内容(实验操作),不得携带任何资料进入试场。考试过程全程录像,评卷老师依据录像评分。 % 3.评分方法:全市实验操作测试结束后,由宁波市教育考试院组织初中科学老师对考生考试过程的录像,依据实验操作测试评分细则进行评分。 4.成绩确定:实验操作测试的报告成绩为满分10分。从评分的准确性和评卷的便捷性考虑,每个考生的实验操作在评分时设置的原始满分值均为20 分,原始评分结果按下列规则折算为报告成绩,计入中考科学科总分。实验操作测试成绩只在取得测试成绩这一学年有效 原始评分结果与最终报告成绩折算规则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二级放大器的设计)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与科学技术系

一、概述: 运算放大器是一个能将两个输入电压之差放大并输出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子技术中最常见的电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类似于BJT 或FET 的电子器件。它是许多模拟系统和混合信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参数包括:开环增益、单位增益带宽、相位阈度、输入阻抗、输入偏流、失调电压、漂移、噪声、输入共模与差模范围、输出驱动能力、建立时间与压摆率、CMRR、PSRR以及功耗等。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二级运算放大器,使其满足下列设计指标: 工艺Smic40nm 电源电压 1.1v 负载100fF电容 增益20dB 至少40dB 3dB带宽20MHz 输入小信号幅度5uV 共模电平自己选取 输出共模电平自己选取 电路结构两级放大器 相位裕度60~70度 功耗无要求 三、电路分析: 1.电路结构:

最基本的二级运算放大器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级放大电路、第二级放大电路、偏置电路和相位补偿电路。 2.电路描述: 输入级放大电路由PM2、PM0、PM1和NM0、NM1组成。PM0和PM1构成差分输入对,使用差分对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干扰;NM0和NM1构成电流镜作为有源负载;PM2作为恒流源为放大器第一级提供恒定的偏置电流。 第二级放大电路由NM2和PM3构成。NM2为共源放大器;

PM3为恒流源作负载。 相位补偿电路由电阻R0和电容C0构成,跨接在第二级输入输出之间,构成RC米勒补偿。 此外从电流电压转换角度来看,PM0和PM1为第一级差分跨导级,将差分输入电压转换为差分电流。NM0和NM1为第一级负载,将差模电流恢复为差模电压。NM2为第二级跨导级,将差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而PM3再次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 偏置电压由V0和V2给出。 3.静态特性 对第一级放大电路: 构成差分对的PM0和PM1完全对称,故有 G m1=g mp0=g mp1 (1) 第一级输出电阻 R out1=r op1||r on1 (2) 则第一级电压增益 A1=G m1Rout1=g mp0,1(r op1||r on1) (3) 对第二级放大电路: 电压增益 A2=G m2R out2= -g mn2(r on2||r op3) (4) 故总的直流开环电压增益 A0=A1A2= -g mp0,1g mn2(r op1||r on1)(r on2||r op3) (5)

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_八位加法器实验报告

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Wang Ke qin 指导老师:****** 学号:****** 日期:2012-5-30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思路 (1) 三、电路设计与验证 (2) (一)1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 (2) 1)原理图设计 (2) 2)生成符号图 (2) 3)建立测试激励源 (2) 4)测试电路 (3) 5)波形仿真 (4) (二)4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 (4) 1)原理图设计 (4) 2)生成符号图 (5) 3)建立测试激励源 (5) 4)测试电路 (6) 5)波形仿真 (6) (三)8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 (7) 1)原理图设计 (7) 2)生成符号图 (7) 3)测试激励源 (8) 4)测试电路 (8) 5)波形仿真 (9) 6)电路参数 (11) 四、版图设计与验证 (13) (一)1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13) 1)1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 (13) 2)1位全加器的DRC规则验证 (14) 3)1位全加器的LVS验证 (14) 4)错误及解决办法 (14) (二)4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15) 1)4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 (15) 2)4位全加器的DRC规则验证 (16) 3)4位全加器的LVS验证 (16) 4)错误及解决办法 (16) (三)8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17) 1)8位全加器的版图设计 (17) 2)8位全加器的DRC规则验证 (17) 3)8位全加器的LVS验证 (18) 4)错误及解决办法 (18) 五、设计总结 (18)

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幼教必备】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 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 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1、会变色的花材料准备: 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 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材料准备: 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 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 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 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 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材料准备: 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课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模式与流程探讨 科学实验是科学知识重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近几年来,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科学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环。科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只是从实验中简单的“验证”某一原理、某一结论,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甚微,必须对这种实验教学予以优化、创新。本文在四环节科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正确指导下,探讨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科学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实验课四个环节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准备阶段,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准备课堂探究的典型材料,为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便是学生预先探究的开始。例如,《铁生锈》一课,学生在准备瓶子、铁钉、油、醋、小苏打等材料时自然会生成一些问题想进一步探究,哪个瓶子里的铁钉先生锈?什么环境容易生锈??什么环境不

容易生锈?等等问题。 当上课伊始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这些想研究的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二)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例如,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我将一盆太阳花放在讲台上,学生会发现太阳花的花和叶子都朝着一个方向,就很容易产生问题:为什么花叶都朝着一个方向生长?此时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经过讨论交流,会有同学猜想到与阳光有关,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让学生自己设计或选择实验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而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介绍给学生。例如,《电磁铁》一课,研究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能产生磁性,教师问:“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能

北邮模拟CMOS集成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CMOS集成电路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 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 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 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 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 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3、设置仿真环境。 4、仿真并查看仿真结果,绘制曲线。 三、实验结果 1、原理图

2、幅频特性曲线 3、相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结果分析 器件参数: NMOS管的宽长比为10,栅源之间所接电容1pF,Rd=10K。 实验结果: 输入交流电源电压为1V,所得增益为12dB。 由仿真结果有:gm=496u,R=10k,所以增益Av=496*10/1000=4.96=13.91 dB 可见,实际增益大于理论增益。 补充:电阻改为1k后 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2.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调试与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确定放大电路;2.确定静态工作点Q ; 3.确定电路其他参数。 4.电压放大倍数大于20dB ,尽量增大GBW ,设计差分放大器; 5.对所设计电路调试; 6.对电路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仿真,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验算和误差分析。 三、实验原理 平衡态下的小信号差动电压增益A V 为: β1= β2= β=μn C OX (W/L) 四、实验结果 W/L R 5 10 20 30 20K 14.3dB 15.6dB 16.8dB 17.3dB 30K 16.8dB 19dB 20.2dB 20.8dB 40K 20.1dB 20.9dB 21.7dB 22.4dB R 的增加,增益也增加。但从仿真特性曲线我们可以知道,这会限制带宽的特性,W/L 增大时,带宽会下降。为保证带宽, 选取W/L=5,R=40K 的情况下的数值,带宽约为1.18G ,可以符合系统的功能特性,实验结果见下图。 SS V SS D D I A =βI R =2β()R 2

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作文600字

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作文600字 今天,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他先拿出一个量杯、一个水壶、一袋食盐、三个一次性杯子和三个鸡蛋。我在想,老师是要给我们煮鸡蛋吗?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来观看老师的表演。 老师先将一千克的水倒入量杯里,然后从三个一次性杯子里拿出鸡蛋放进量杯,第一个放进量杯里沉了下去,第二个放进量杯里又沉了下去了,第三个放进量杯里在水中跳跃了一下,也同样沉了下去,我们从期待变成了失望。接着,老师向量杯里放了几勺盐后,搅拌均匀,有一个鸡蛋浮了起来,冒出了一个小脑袋。我们十分高兴,但还有两个鸡蛋,像小宝宝躲进妈妈的怀抱里不肯出来,老师继续向量杯放了几勺盐,那两个鸡蛋像比赛似的都争着得第一,不分上下,谁也不让谁,老师又放了几勺盐,搅拌时那两个鸡蛋在水中上蹿下跳。水从清水到粉白,从粉白到浑浊,那两个鸡蛋像在水中跳舞,一会儿转圈,一会儿亲亲嘴,一会儿一个把另一个顶起来,把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我十分好奇为什么,老师解释说,清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小,加了盐的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我们突然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晴天。那个先浮起来的鸡蛋又是怎么回事呢?老师打开那个鸡蛋,哇!原来是煮熟的! 我得到的结论是,生鸡蛋的密度比熟鸡蛋的密度大,所以煮熟的鸡蛋更容易浮起来。 蒋老师作文点评: 小作者向读者们生动地描述了一堂趣味实验课,巧妙运用比喻和动态描写,灵动地展现出每一个实验的步骤、每一次水质的变化、每一刻鸡蛋的形态......引人入胜,让人放佛身在课堂之中。结尾处揭秘了这一实验的原理,让读者们恍然大悟。情节恰到好处的设定,文章水到渠成地推动,无一不彰显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细腻的情感笔触。

CMOS、TTL逻辑门电路测试 实验报告(有数据)

实验二 CMOS 、TTL 逻辑门电路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MOS 、TTL 逻辑门电路特性测试的方法。 2、掌握CMOS 、TTL 逻辑门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3、比较CMOS 门和TTL 门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1、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实验箱 2、实验用元器件:① 74LS00 1片 ② CD4001B 1片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CD4069逻辑电平测试及功能测试 本实验采用CD4069芯片,分别选择电源电压V dd = 5V 和V dd = 12V 验证其逻辑功能。根据CMOS 芯片的特性参数,在输入端A 加不同的逻辑电平V A .用电压表测出相应输出端的逻辑电平Vo .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列成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验证其逻辑功能。 表 1.1A 表1.1B 表1.1 输入 输出 V DD =5V V DD =12V 输入 输出 A O V A /V V O /V V A /V V O /V A O 0 1 0.000 5.053 0.000 11.94 0 1 1 5,067 0.020 11.99 0.101 1 逻辑表达式:L A = 2. CD4069电压传输特性 按图3.1所示接线。令芯片的电源电压V dd = 10V 。调节电位器Rw 的阻值.使V I 在+0~+10V 变化,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指出ViL 、ViH 、VoL 、VoH 、转折点输入电平Vth 、抗干扰容限。 表1.2 V I /V 0.006 0.375 1.115 2.022 3.105 4.021 5.001 5.251 5.439 5.63 V O /V 9.96 9.96 9.96 9.93 9.66 9.20 8.20 7.70 7.03 5.387 V I /V 5.808 6.08 6.69 7.24 7.64 8.13 8.64 9.00 9.27 9.97 V O /V 2.729 1.751 1.1011 0.647 0.460 0.293 0.167 0.110 0.083 0.066 V IL =2.022V V OL =0.066V V IH =8.13V V OH =9.96V V th =5.63V 输入高电平的噪声容限 (min)(min)9.968.13 1.83NH OH IH V V V V V V =-=-= 输出低电平的噪声容限 (max)(max) 2.0220.066 1.956NL IL OL V V V V V V =-=-= 3.74LS00逻辑电平测试及功能测试 TTL 集成电路电源电压V cc = 5V 。本实验采用TTL 逻辑门电路74LS00芯片,根据TTL 芯片的特性参数,在输入端A 、B 加不同的逻辑电平V A 、V B .用电压表测出相应输出端的逻辑电平Vo .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列成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验证其逻辑功能。 表1.3A 表1.3B 表1.3 A B O V A /V V B /V V O /V A B O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导论实验报告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导论实验报告 PB05203094 2系赵占祥 一.实验题目 请设计一个运放,参数要求为: 增益:60-80dB 0dB带宽:200Mhz 相位裕度:60 负载:1p 功耗:15mw 二.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Cadence电路设计工具Virtuoso,从电路图的绘制及仿真,到版图绘制及仿真、验证。 三.实验步骤 1.原理 我先设计了一个标准两级运放,电路图为 1

该运放包括三部分: a)差分输入增益级 包括差分输入对管NM0,NM1和有源电流镜负载PM1,PM4。 2

差分结构对环境噪声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另外增大了可得到的的最大输出电压摆幅。还有其他一些优势。 使用电流镜做有缘负载有三个好处: 1)在相对的、比较小的面积中,有缘负载可以得到比较大的输出阻 抗。 2)电流镜将差分输入信号转换为单端输出信号。 3)有助于共模抑制比CMRR的提高。 b)源跟随器 为PM3和NM4。 从NM0漏极输出的信号输入到这一级,并通过PM3放大,NM4是PM3的有源器件负载。 源跟随器有较大的输入阻抗,可以显著提高第一级放大的增益,减小信号电平损失,起到电压缓冲器的作用。 c)偏置电路 包括PM2,PM0,NM2,NM3。 几个管子构成了几何比例电流源,通过其宽长比来得到合适的电流值。 NM3漏极电流为差分对提供电流源。 电容C0是为了保证电路有足够的相位裕度,保证闭环负反馈系统的稳定而采用的密勒补偿结构。 2.仿真过程 1)设计并绘制电路图和测试电路图 在Virtuoso Schematic Editing中绘制电路图如下(先未加电容):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