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生物学

英文名称 Plant Biology

【课程编号】02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分数】5 【适用专业】生物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学时数】64(理论课)+96(实验课)【编写日期】2009年7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及相关生命科学内容的选修和深入学习奠定一定的植物科学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使学生达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生物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水平,培养合格的人才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要。了解植物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较为熟练地解决实际中的植物科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1+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节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内容: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内容:生物界的划分。

第三节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内容: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第四节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内容: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的意义,植物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五节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描述植物学时期,实验植物学时期,现代植物学时期,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简要回顾。

第六节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内容: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理解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掌握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四界、五界系统;现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1:实验安排及校园植物的初步观察

(二)第一章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5+课程实验学时9)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细胞壁、质体和液泡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植物细胞的新陈代谢;植物细胞的增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与分泌结构,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等。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原生质体(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细胞壁的层次、细胞壁的功能、初生纹孔场、胞间连丝、细胞壁的形成与发育);后含物(淀粉、蛋白质、脂肪与油、晶体)。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的时间、周期性细胞、终端分化细胞与G0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与纺锤体);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发生减数分裂的时间与产物)。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与信号转导

植物细胞的生长;植物细胞的发育;植物细胞的分化;细胞信号系统和信号转导。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

组织与器官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体复杂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结构的复杂性为基础的,细胞本身又通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成各类组织和器官;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理解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互统一

掌握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特点、植物体的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细胞特征及其生理机能,掌握细胞分裂的方式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重点、难点:质体的类型及结构;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化与信号转导;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和功能。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2:植物细胞

实验3:植物分生组织与细胞分裂

实验4:植物的成熟组织

(三)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20学时(课堂讲授学时8+课程实验学时12)

主要内容:

本章以种子植物为代表介绍种子的结构与幼苗的形成以及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功能,同时对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了论述。通过教材“窗口”,了解“人工种子”、“细胞程序性死亡”和“植物剥皮再生”等相关内容。本章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种子的构造和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根和根系;根尖构造;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侧根的形成;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根瘤与菌根;根的功能;根的变态。茎的基本形态;芽;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和芽原基;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木材三切面和年轮;树皮;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茎的生理功能;茎的变态。叶的形态;叶脉;单叶和复叶;叶序和叶镶嵌;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叶的发育;叶对生境的适应;落叶与离层;叶的变态。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关系。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和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种子的形态和构造、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种子的寿命和休眠、幼苗的形成和类型)。

第二节根

根和根系;根尖构造;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尖及其分区、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形成);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根的次生结构);根瘤与菌根;根的功能;根的变态。

第三节茎

茎的基本形态(茎的外形、芽的类型及构造、茎的生长习性和分枝);茎尖及其发育(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和芽原基);茎的解剖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木材三切面和年轮、树皮、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茎的生理功能;茎的变态。

第四节叶

叶的形态(叶的组成、单叶和复叶、叶序和叶镶嵌、叶的形态);叶的解剖结构(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叶的发育;叶对生境的适应;落叶与离层;叶的变态。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营养器官形态建成的规律,认识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

理解种子的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理解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

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起源及发育过程。

重点、难点:胚的构造与幼苗形成的关系;根茎叶的基本结构;由根尖到初生结构、次生结构的转变过程;茎尖到初生结构、次生结构的转变过程;木材的三切面;根和茎维管束的转变。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5:种子的构造、类型及活力检定

实验6:根的形态结构及发育

实验7: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8:叶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五)第三章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21学时(课堂讲授学时6+课程实验学时15)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植物整体水分平衡、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功能、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氮的同化作用。

第一节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根系中的运输、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和指标、气孔蒸腾和气孔运动、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子);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水分运输的途径、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植物对水分的需要(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功能(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素症);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矿质元素在根中的运输方式);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同化(硝酸盐还原、亚硝酸盐的还原、氨的同化);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运输的途径和速度、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温度和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土壤pH)。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水分的长距离运输及运输动力;根系吸水的动力和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的指标和灌溉方法。了解判断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标准和培养植物的方法:水培法和砂培法;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生物固氮机理;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合理追肥的指标。

掌握水分的化学结构特性导致水分具有内聚力、粘附力和表面张力;细胞吸收水分的三种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根系吸水的途径: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后两者统称细胞途径);气孔运动和气孔运动机制。掌握矿质元素缺素症状和症状表现原因;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通道运输、载体运输、泵运输和胞饮作用;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和植物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物质运输的形式和途径及其分布特点;植物对氮同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第一节的重点是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掌握根系吸水的途径和气孔运动机制。难点是内聚力、粘附力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毛细管现象。第二节的重点是了解矿质元素缺素症状和症状表现原因;掌握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氮的同化过程。难点是通道运输、载体运输和泵运输机制。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12:准备实验

实验13:营养液培养(1)

实验14:质壁分离

实验15:营养液培养(2)

实验16: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17:营养液培养(3)

(六)第四章光合作用17学时(课堂讲授学时8+课程实验学时9)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光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不同类型的碳同化途径和光呼吸作用以及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化产物在韧皮部中的运输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配。通过教材“窗口”,了解“光合作用光能转化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引论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研究简史;光合作用概述。

第二节光反应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其对光的吸收特性;光反应中心、原初反应和电子传递过程(光系统1和光系统2和电子传递链);光合磷酸化与光电子传递相偶联。

第三节碳反应(碳同化)

卡尔文循环;光合碳同化的C4途径;景天酸途径和光呼吸。

第四节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速率的定义;影响光合速率的内在因素(叶龄、叶片结构);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条件(光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矿质养分)。

第五节韧皮部运输和同化物分配

韧皮部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途径、韧皮部的结构、韧皮部运输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形式、韧皮部运输的机制、碳水化合物的装载和卸出、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教学要求: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其对光的吸收特性、韧皮部的结构、韧皮部运输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形式、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掌握原初反应机制,电子传递过程和光合磷酸化的机制;卡尔文循环的过程,C4途径的反应过程和类型及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光呼吸的过程及其生理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及一些基本概念如: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二氧化碳饱和点、二氧化碳补偿点、光抑制、光合滞后期等;韧皮部运输的机制以及碳水化合物的装载和卸出。

重点、难点:原初反应机制,电子传递过程和光合磷酸化的机制;C3、C4代谢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光呼吸的过程及其生理功能;韧皮部运输的机制以及碳水化合物的装载和卸出。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18: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

实验19: 希尔反应

实验20: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四)第五章植物的繁殖17学时(课堂讲授学时8+课程实验学时9)

主要内容:

本章讨论了花的组成和花器官各部分的发育,直至种子和果实的形成,着重介绍了大、小孢子的形成、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双受精及受精后的胚胎发育过程。通过教材的4个“窗口”:“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自交不亲和”、“精卵识别”,了解生殖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热点或重要问题。本章包含的知识点有:繁殖的概念和意义;繁殖的类型;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花的基本组成与结构;花各部分结构的多样性及其演化;花序的概念及类型。花药的发育;花粉囊壁的结构与功能;小孢子的产生和发育;成熟花粉的结构与功能。胚珠的发育与结构;胚囊(雌配子体)的结构与发育;无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种子的形成;果实的形成与结构;果实的类型;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一节繁殖的类型

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第二节花

花的组成与基本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各部分结构的多样性及其演化(花部数目的变化、排列方式的变化、对称性的变化、子房位置的变化);花序(有限花序、无限花序)。

第三节花药与胚珠的发育及配子体的形成

花药的发育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花药的发育、小孢子的产生、花粉的发育、成熟花粉的结构和功能);胚珠的发育与雌配子体的功能(胚珠、胚囊的结构与发育)。

第四节传粉与受精

传粉(传粉的方式、传粉的媒介);受精作用(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粒在雌蕊组织中的生长、花粉粒到达胚珠进入胚囊)。无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

第五节种子的形成

胚的发育(合子、原胚阶段、胚的分化与成熟阶段);胚乳(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沼生目型胚乳);种皮的形成。

第六节果实

果实的形成与结构;果实的类型(根据果实的来源分类、根据心皮与花部的关系分类、根据果实成熟时果皮的性质分类);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以果实自身的机械力量散布种子、适应人及动物的传播、适应风力的传播、适应水力的传播)。

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特点。

理解花的组成和花器官各部分的发育,直至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掌握花的组成和结构,大、小孢子的形成、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双受精及受精后的胚胎发育过程。

重点、难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花各部分结构的多样性及其演化;大小孢子的产生及花粉与胚囊的结构和发育;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结构。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9: 花与营养器官的变态

实验10:花药与花粉的结构与发育、胚珠与胚囊的结构

实验11:胚及胚乳的发育和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七)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1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6+课程实验学时9)

主要内容:

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六大类激素的基本结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方式、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生理功能;六大类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植物的运动;植物的营养生长及其调控;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和温度对植物发育的调控作用;种子和果实的成熟和植物衰老;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第一节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

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六大类激素的基本结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方式、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生理功能;六大类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生长及其调控

种子萌发(种子休眠、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生理变化);植物生长大周期、季节周期性、昼夜周期性;根和地上部的相关性、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相关性;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第三节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的发现、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类型、临界日长、光期与暗期的作用);光周期诱导的机理;温度和光周期反应的关系。

第四节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植物生长发育的温周期现象;春化作用(春化作用的概念、植物对低温反应的类型、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

第五节植物的成熟、衰老及调控

种子和果实的成熟及调控;植物的衰老及调控。

第六节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教学要求:

了解六大类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方式、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种子萌发的特点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植物生长大周期、季节周期性、昼夜周期性;种子和果实的成熟及调控;植物的衰老及调控。

掌握激素的生理功能和相互作用;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概念及其向重性和向光性的机理;光周期现象的概念和反应类型;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主茎与侧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重点、难点:掌握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运输及生理功能;理解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主茎与侧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以及光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盐胁迫的生理反应(1,2,3;正在尝试探索之中)

(八)第七章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1学时(课堂讲授学时1+课程实验学时0)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主要层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关系,以及当前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和灭绝的状况;此外还着重介绍了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分类的单位和阶层系统以及命名法和植物界的主要类群。本章的知识点有: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植物命名法;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主要层次、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关系,以及当前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和灭绝的状况。

第二节植物的分类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的分类、自然的分类);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第三节植物命名法

双名法,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第四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基本类群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要求: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主要层次以及当前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和灭绝的状况。

理解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掌握植物分类的单位和阶层系统以及命名法和植物界的主要类群。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其它教学环节:

(九)第八章原核藻类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1+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重点介绍了蓝藻门的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并对原绿藻分类地位予以讨论。通过教材“窗口”,了解蓝藻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本章的知识点有:原核生物的概念及范畴;原核藻类;蓝藻门的主要特征、代表种类及经济价值;原绿藻门的分类地位。第一节原核生物与原核藻类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藻类的特征和范畴。

第二节蓝藻门

主要特征(藻体形态、细胞结构、异型胞、繁殖方式、生境和分布);分类和代表(分类概况、代表种类);经济价值与危害。

第三节原绿生物

原绿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地位

教学要求:

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了解蓝藻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理解原绿藻门的分类地位。

掌握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21:不同藻类水体中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的观察

(十)第九章真核藻类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2+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真核藻类在形态、细胞结构、生殖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方面的特点,比较了真核藻类10个门的主要异同,并重点介绍了绿藻、轮藻、硅藻、褐藻和红藻等5门的代表种类。通过教材中的4个窗口,加深和提高对藻类世界的认识。本章涉及的知识点为:真核藻类的主要特征;真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分门的依据;绿藻门、轮藻门、硅藻门、褐藻门、红藻门主要特征及代表种类;真核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经济价值。

第一节真核藻类概述

藻体形态结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光合器和光合色素);生殖结构;鞭毛和眼点;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经济价值与危害。

第二节真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其分门依据

真核藻类10个门的分门依据和特征比较

第三节绿藻门和轮藻门

主要特征(共同特征、轮藻特有的特征);分类和代表(分类概况、代表种类);生境与分布。

第四节硅藻门

内容:主要特征(藻体形态、细胞结构、光合色素、繁殖方式、生境和分布);分类及代表种类。

第五节褐藻门

主要特征(藻体形态、细胞结构、光合色素、繁殖方式、生境和分布);分类和代表(以海带为例掌握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第六节红藻门

主要特征(藻体形态、细胞结构、光合色素、繁殖方式、生境和分布);分类和代表(紫菜、江蓠)。

第七节:真核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经济价值

真核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赤潮和水华;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真核藻类的经济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真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分门的依据。

理解真核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经济价值。

掌握真核藻类尤其是绿藻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绿藻门的主要特征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22:陆生和海洋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的观察

(十一)第十章苔藓植物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2+课程实验学时3)

本章论述了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史特点,以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介绍了苔藓植物的分类及代表种类以及其经济和应用价值。通过教材的2个窗口,使同学对苔藓植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章的知识点有:苔藓植物主要特征;苔藓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种类—葫芦藓;其他代表种类—地钱、角苔;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配子体、孢子体);有性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生活史;分布和生境。

第二节苔藓植物的分类概况和代表植物

分类概况(藓纲、苔纲、角苔纲);代表(葫芦藓、地钱);角苔简介。

第三节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史特点以及其经济价值。

理解苔藓植物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掌握苔藓植物主要特征;苔藓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种类葫芦藓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苔藓植物有性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23:苔藓植物的观察

(十二)第十一章蕨类植物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2+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本章讨论了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特点,介绍了孢子体中的维管组织和中柱类型,并以蕨为代表植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蕨类植物的亚门划分以及不同亚门的代表也予以适当的介绍。通过教材的窗口“顶枝学说”理解维管植物营养体和孢子体的起源。本章的知识点: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维管组织和中柱;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代表种类—蕨;蕨类植物的其他代表种类;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孢子体(形态和营养器官、维管组织、中柱、孢子囊和孢子);配子体(形态和营养方式、有性生殖器官和受精);生活史;分布和生境。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代表植物

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真蕨亚门);代表种类(蕨);其他代表种类简介(石松属、卷柏属、问荆属)。

第三节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药用;食用;指示植物;工农业上的用途;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史特点以及其经济价值。

理解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地位以及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

掌握蕨类植物主要特征;蕨类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种类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维管组织和中柱。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24:蕨类植物的观察

(十三)第十二章裸子植物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2+课程实验学时3)

本章论述了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以松属为例详细叙述了裸子植物的生活史;采用郑万钧系统,介绍了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和买麻藤纲中的常见科属代表,其中重点介绍了松杉纲中的松科、杉科和柏科的差异及代表种。此外对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窗口”,可以了解裸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的生活史;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苏铁纲(苏铁科)、银杏纲(银杏科)、松杉纲(松科、杉科、柏科)、买麻藤纲(麻黄科、买麻藤科);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孢子体发达;具有裸露的胚珠;孢子叶聚生成球花;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具多胚现象。

第二节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孢子体和球花;雄配子体;雌配子体;传粉;胚胎发育和成熟(原胚阶段、胚胎选择阶段、胚的分化和成熟、种子的形成);注意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套名词对照。

第三节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常见科属

苏铁纲(苏铁科);银杏纲(银杏科);松杉纲(松科、杉科、柏科、松杉纲其他代表种类);买麻藤纲简介。

第四节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

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工业上的应用;食用和药用;观赏和庭院绿化。

教学要求:

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史特点以及其经济价值。

理解种子的形成对植物适应陆生生活的意义。

掌握裸类植物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类群。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裸子植物的生活史过程。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25:裸子植物的观察

(十四)第十三章被子植物20学时(课堂讲授学时8+课程实验学时12)

本章讨论了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以及进行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还专门列了一节介绍花程式、花图式和植物检索表。被子植物的分类采用了克朗奎斯特系统,并重点介绍了双子叶植物纲6亚纲、19目的19个科和单子叶植物纲的5亚纲、6目的6个科。此外,还对当前流行的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等4个分类系统进行了介绍。通过窗口,可以了解分支系统学在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中的应用。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进行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花程式、花图式和植物检索表。被子植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6亚纲、19目的19个科和单子叶植物纲的5亚纲、6目的6个科。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等8个分类系统。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真正的花;具雌蕊,形成果实;双受精现象;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和完善;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

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制定的依据;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应用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注意的事项。

第三节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形态学资料;细胞学资料;化学资料;分子生物学资料;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方面的资料。

第四节花程式、花图式和检索表

花程式;花图式;检索表(定距检索表、平行检索表)。

第五节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茛科、桑科、壳斗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蝶形花科、大戟科、葡萄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唇形科、桔梗科、菊科);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棕榈科、禾本科、姜科、百合科、兰科)。

第六节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其他4个分类系统简介。

教学要求:

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史特点以及其经济价值。

理解种子的形成对植物适应陆生生活的意义。

掌握裸类植物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类群。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重点掌握的科是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蝶形花科、菊科、禾本科、兰科;恩格勒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26-29:被子植物的观察(1,2,3,4)

(十六)第十五章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2+课程实验学时3)

本章主要介绍了30多亿年来植物进化的证据、进化的方式和进化的基本理论,并从纵向的发展上分析了植物界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概述了原核藻类和植物界进化发展的6个主要阶段。通过教材的窗口,了解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的知识点有:植物进化的证据;植物进化的趋势和进化方式;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单元起源和多元起源;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原核藻类的产生;真核藻类的产生和发展;裸蕨植物的产生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展;苔藓植物的产生;原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植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个体发育中重演现象的证据;生理生化的证据;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第二节植物进化的趋势和进化方式

内容:上升式进化;下降式进化;趋同进化;趋异进化;平行进化;特化或专化;渐变式进化与跳跃式进化。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综合进化论和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隔离在植物物种形成和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单元起源和多元起源(单元论、多元论);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系统发育)。

第四节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

地质年代与植物进化简史;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简史(原核藻类的产生、真核藻类的产生和发展、裸蕨植物的产生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展、苔藓植物的产生和发展、原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进化的证据、进化的方式和进化的基本理论;了解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简史。

理解植物界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

掌握真核藻类的产生和发展、裸蕨植物的产生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展、苔藓植物的产生和发展、原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高等植物的起源、种子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30:综合实验: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有时会因节假日而无法实现)(十六)第十五章真菌界(粘菌、真菌和地衣)4.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1.5+课程实验学时3)

本章主要介绍了粘菌、真菌和地衣的营养体形态、细胞结构、营养方式以及特殊的发育方式;并讨论了它们的经济价值以及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通过教材的窗口,了解地衣、真菌和菌物的研究进展。主要的知识点:真菌门的主要特征;真菌的分类和代表种类;粘菌和真菌的起源;真菌的经济意义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节粘菌、真菌和地衣的主要区别

粘菌、真菌和地衣的主要特征和区别;粘菌的代表种类。

第二节真菌门

真菌门的主要特征(营养体、营养方式、细胞结构、繁殖、分布);真菌的主要分类群(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粘菌和真菌的起源;真菌的经济意义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地衣门

地衣门的主要特征(组成和营养关系、地衣体的形态、地衣体的结构、地衣的繁殖、分布);地衣的分类;地衣的经济价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粘菌、真菌和地衣的经济价值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其研究进展。

理解粘菌、真菌和地衣在自然界的作用。

掌握真菌和地衣的营养体形态、细胞结构、营养方式以及特殊的发育方式。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子囊菌和担子菌的生活史过程。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

(十七)第十六~十七章植物、环境与人类0.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0.5+课程实验学时0)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我国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合理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的一般原则和思路。

第一节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的概念;植物对环境中生态因子的适应(光、温度、水分、土壤);植物的种群和群落;植被及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简介;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我国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现状、成果、保护、生物入侵的影响);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衣的分类(一般规则、一些思路)。

第三节植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我国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掌握环境的概念;植物对环境中生态因子的适应;植物的种群、群落和植被的概念。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其它教学环节:该部分内容有时因特殊情况无学时讲授,需通过自学完成。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植物生物学(第3版),周云龙主编,2011,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物学实验(第2版),王英典、刘宁、刘全儒、姜帆主编,2011,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2115262.html,/webapps/portal/frameset.jsp?tab_id=_2_1&url=/bin/common/course.pl?course_id%3D _850_1

其他参考教材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植物生物学,杨世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Introductory Plant Biology (9 ed), by Stern, K. R., 2006, Boston, McGraw-Hill Companies.

Plant Physiology (The fourth edition) edited by Lincoln Taiz and Eduardo Zeiger. Published by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四、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校园植物识别的内容。

五、考核方式(必备项)

学生的学科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为平时提问和考察,占20%,考试为闭卷笔试,占80%;实验课的成绩亦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为平时提问和考察,占80%,考试为闭卷笔试,占20%。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重点 一、概念与名词 1、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又称微快繁,简称微繁, 应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无菌条件下,把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放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分化、繁殖,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遗传性一致的完整新植株的技术。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的一种营养繁殖方法,是常规营养繁殖方法的一种扩展与延伸。 2、试管外生根技术 ——试管外生根技术是指将组织培养茎芽的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直接将茎芽扦插到试管外有菌环境中,边诱导生根边驯化培养。该方法舍弃了组织培养苗在试管内生根这一环节,不仅避开了瓶内生根难的问题,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和节省了育苗成本。 3、林业生物技术 ——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加工转化,规模化生产和提供人们所需的生态环境、生物质产品和公益性服务的科学技术。(P8) 4、细胞全能性 ——是指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形成完整植株。(P26)5、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形成层组织、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种器官组织以及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6、胚珠培养 ——胚珠培养是将授粉的子房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后,取胚珠置于培养基中培养的过程。有时也把胚珠连同胎座一起取下来培养。 7、离体叶的培养 ——在自然界,很多植物的叶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能从叶片产生不定芽的植物,离体叶培养指包括叶原基、叶柄、叶鞘、叶片、子叶在内的叶组织的无菌培养。它大多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茎和根。其中叶片培养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8、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材料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即对植物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进行离体诱导使其称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9、外植体 ——外植体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10、细胞悬浮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是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11、花粉培养 ——花粉培养也叫小孢子培养,是从花药中分离出花粉粒,使之成为分散的或游离的状态,通过培养使花粉粒脱分化,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12、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中除去细胞壁具有细胞全能性的裸露部分。 13、转基因林木 ——转基因林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林业生产或者林产品加工的森林植物。

植物生物学系统图

植物学复习指导 一、知识系统图 ┌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外皮层:皮层最外一层,表皮脱落后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双子│皮层│皮层薄壁组织:由多层富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 叶植││成,常含淀粉粒。 物根│└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具卡氏带(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 的初│呈带状局部加厚)。 生构│┌中柱鞘:常由一或二层薄壁细胞组成,可形成侧根、不定根、 造。││不定芽及一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初生┌原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簿壁细 └维管柱│韧皮部└后生韧皮部┘胞组成,但原生韧皮部常缺少伴胞。 │ │┌原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水纤维、木薄壁细胞组 成、 │初生││原生木质部由环纹、螺纹导管和管胞组 成 │木质部││后生木质部由梯纹、网纹、孔纹导管和 管胞组成。 │└后生木质部┘ └髓:多数无 ┌表皮和皮层破坏脱落。 │┌木栓层:细胞壁栓质化、不透水、不透气。 │周皮│木栓形成层:第一次产生于中柱鞘、以膈在次生韧皮部发生。 │└栓内层:一、二层簿壁细胞,内切向壁呈弧形。 双子│ 叶植│┌初生韧皮部:由于维管形成层分裂活动,维管柱不断扩 物根││大,最后被挤压破坏。 的次││┌筛管 生构││┌次生韧皮部│伴胞 造。││││韧皮簿壁组织 │││└韧皮纤维 │││维管形成层 │││┌导管 └维管柱│次生维管│次生木质部│管胞 │组织││木簿壁组织 ││└木纤维 ││┌韧皮射线(次生韧┐ ││维管│皮部内)│横向系统 │└射线│木质射线(次生木│(和基轴垂直) │└质部内)┘ └初生木质部:在维管柱中央

┌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和表皮毛,通常外壁角质化,具双子│有角质层。 叶植│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簿壁组织组成,有时还有纤维或石细胞。皮 物茎│层最内一层,一般不存在内皮层或具有淀粉鞘。 的初│┌初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分化顺序 生构││└后生韧皮部┘为外始式 造。│┌初生│形成层(束内形成层) └维管柱│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分化顺序 │└└原生木质部┘为内始式 │髓射线:介于两个维管束之间内连髓部外通皮层的簿壁组织。 └髓:位于茎的中央,由簿壁细胞组成。有的具髓腔或环髓带。 ┌切向分裂┌次生韧皮部┐轴向维管 ┌纺锤状原始细│———→││组织系统 维管形│胞(长梭形细胞)│ (平周分裂)└次生木质部┘(和茎轴平行) 成层的││ 活动与│侧│横未缩│ 其衍生│向│向端│垂直分裂(径向、侧向)纺锤状┐扩大 的次生│分│分一│———————————→│形成 组织│裂│裂整短└斜向垂周分裂原始│层周│↓体(斜向滑动形成)细胞│径 │┌径向分裂│ ││——————→射线原始细胞┘ │射线原始细胞│┌韧皮射线(在┐横向的 │(近等直径││次生韧皮部内│组织系统 └细胞)│切向分裂││ └——————→│木质射线(在│(和茎轴 └木质部内)┘垂直) ┌木栓 ┌周皮│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后均至次生 ││韧皮部) 双子│└栓内层 叶植│皮层(尚存或破坏) 物茎│┌初生韧皮部 次生││次生韧皮部(其中具韧皮射线) 结构││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其中具木质射线) ││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 └维管柱│└原生木质部 │髓射线 └髓

最新植物生理学复习重点内容

绪论 问答: 1.什么叫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2.植物生理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21世纪植物生理学发展的趋势如何? 4.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理学?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名词解释: 自由水;束缚水;扩散;渗透作用;自由能;化学势;水势;渗透势(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电化学势;水通道蛋白;水的偏摩尔体积;吸胀作用;蒸腾作用;蒸腾拉力;蒸腾比率;蒸腾速率;根压;小孔律;蒸腾系数(需水量);蒸腾作用;水分临界期;内聚力;内聚力学说;水分平衡;共质体;质外体 问答: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有哪些作用? 2.细胞吸水的机理有哪些? 3.根系吸水机理有哪些?其动力是什么? 4.根压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5.气孔开闭的机理有哪些? 6.进行合理灌溉的指标有哪些? 7.如何理解“有收无收在于水”这句话? 8.植物细胞和土壤溶液水势的组成有何异同点? 9.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10.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11.质壁分离及复原在植物生理学上有何意义? 12.试述气孔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3.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和蒸腾作用? 14.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动力。 15.怎样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原理如何? 16.如何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永久萎蔫与暂时萎蔫? 17.合理灌溉在节水农业中意义如何?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名词解释: 矿质营养;溶液培养法;植物必需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水培法;砂培法;杜南平衡;有益元素;稀土元素;选择性吸收;跨膜传递;电化学势梯度;协助扩散;主动吸收;被动吸收;胞饮作用;膜传递蛋白;离子通道;载体蛋白;质子泵;质子动力势;共转运;生理酸性盐;单盐毒害;离子对抗;平衡溶液;交换吸附;共质体;质外体;表观自由空间;根外营养;生物固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诱导酶;营养最大效率期 问答: 1.溶液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溶液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如何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3.植物细胞通过哪几种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其吸收特点是什么? 4.简述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5.为什么说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都有膜传递蛋白的参与? 6.H+-ATP酶是如何与主动转运相关的?H+-ATP酶还有哪些生理作用? 7.试解释两种类型的共转运及单向转运。 8.试述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9.为什么植物缺钙、铁等元素时,缺素症最先表现在幼叶上? 10.植物的氮素同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11.合理施肥为何能够增产?指标有哪些?要充分发挥肥效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名词解释: 碳素同化作用;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反应中心色素;天线色素;吸收光谱;荧光与磷光;光反应;暗反应;希尔反应;同化力;量子效率;红降现象;双光增益效应;原初反应;光合单位;反应中心;光系统;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光合链;光合磷酸化;C3途径和C3植物;C4途径和C4植物; CAM途径和CAM植物;光呼吸;光合生产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光抑制;光能利用率;压力流动学说;代谢源;代谢库;源-库单位;转移细胞;韧皮部装载与卸出;叶面积系数;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 问答: 1.试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如何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的存在状态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 特性:1.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不易散失2.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3.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4.与植物抗逆性有关 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 特性:1.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2.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3.与代谢强度有关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 2.植物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 特点: 简单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胞内跨膜或胞间) 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特点:物质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注:渗透作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进行 3.水势及组成 1.Ψw =ψs +ψp+ ψm+ψg Ψs:渗透势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Ψg:重力势 1)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ψπ)。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1M蔗糖ψs> 1M NaClψs (电解质) 测定方法:小液流法 2)压力势—ψp〉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增加ψw;ψp〈0,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细胞,降低ψw;ψp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3)重力势—当水高1米时,重力势是0.01MP,考虑到水在细胞内的小范围水平移动,通常忽略不计。 4)衬质势—由于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0,降低水势. 2.注:亲水物质吸水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有液泡细胞,原生质几乎已被水饱和,ψm =--0.01 MPa ,忽略不计; Ψg也忽略,水势公式简化为:ψw=ψs+ ψp *没有液泡的分生细胞、风干种子胚细胞:ψw=ψm *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w = ψs *水饱和细胞: ψw = 0 3.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 ◆细胞吸水,体积增大、ψsψpψw 增大 ◆细胞吸水饱和,体积、ψsψp ψw = 0最大 ◆细胞失水,体积减小,ψsψp ψw减小 ◆细胞失水达初始质壁分离ψp= 0,ψw= ψs ◆细胞继续失水,ψp 可能为负ψw《ψs 4.蒸腾作用(气孔运动) 小孔扩散律(边缘效应)——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

学习植物生物学的方法

学习植物生物学的方法 一如何做课堂笔记 (一)课堂教学与课堂笔记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处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中心位置。大学课堂讲授与中学课堂讲授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习惯于中学课堂教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在上植物生物学课时,最大的不适应是不善于做课堂笔记。 我们常见到一些同学在课堂上根本不做笔记,有些只在书上划道道,以标明老师所讲内容。他们认为,有现成的教材,而且教材内容如此丰富,老师所讲授内容大多不会超过教材,记笔记是多此一举。到底应不应该记笔记?如何做笔记?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在适应大学课堂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大学课堂教学最忌讳照本宣科。大学老师不象中学老师那样受教材内容的严格限制。中学老师的讲课往往受高考或其它统考牵制;而大学老师在备课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较为灵活,主动权更大。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学生的考分。 植物生物学教材内容相当丰富,但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常常一节课讲授数页,甚至上十页教材内容,这就会出现对教材内容的取舍,略去一些次要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记笔记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否则,学生面对教材中的叙述,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什么都得记住,有如置身于浩瀚大海,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知识的纲目就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师常用简洁的文字或简单的图表,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加以概括。记下这些板书,可使知识达到高度浓缩。若单靠阅读教材去理解记忆这些知识,则会被大量的文字叙述所淹没,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在笔记的引导下去阅读教材,会觉得植物生物学内容丰富、生动、而不庞杂、枯燥了。可见记笔记是培养我们学习植物生物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 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即使是植物生物学这门古老的基础学科,也在迅速发展,内容不断丰富,也在不断更新。然而教材却总是远远落后于科学的发展。一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即使吸收了最新科技成果,从完稿到出版,须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已姗姗来迟,更何况我们使用的教材有些是十几年前出版的,知识老化过时现象较为明显,使教材与现行教学之间存在脱

《植物生物学》目录.doc

《植物学》目录 上册(形态部分) 绪论 1.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1.1 林奈的两界系统 1.2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1.3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1.4 六界和八界系统 1.5 三原界系统 2.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1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2 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3.1 植物科学研究的对象 3.2 植物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4.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5.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5.1 描述植物学时期 5.2 实验植物学时期 5.3 现代植物学时期 5.4 中国植物科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6.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1.细胞的化学组成 1.1 水和无机盐 1.2 有机化合物 2.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2.1 植物细胞的发现及学说 2.2 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 2.3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4 原生质体 2.5 细胞壁 2.6 后含物 3.植物细胞的繁殖 3.1 细胞周期 3.2 有丝分裂 3.3 无丝分裂 3.4 减数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4.1 植物细胞的生长 4.2 植物细胞的分化 5.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5.1 组织与器官的概念 5.2 植物组织的类型 5.3 组织系统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1.1 种子的结构 1.2 种子的类型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2.1 种子的寿命和休眠 2.2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3 幼苗的形成和类型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根 1.1 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1.2 根和根系 1.3 根的发育 1.4 根的初生结构 1.5 侧根的形成 1.6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1.7 根瘤和菌根 1.8 根的变态 2.茎 2.1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2.2 茎的基本形态 2.3 茎尖及其发育 2.4 茎的初生结构 2.5 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2.6 茎的变态 3.叶 3.1 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3.2 叶的形态 3.3 叶的发育 3.4 叶的结构 3.5 叶的生态类型 3.6 落叶与离层 3.7 叶的变态 4.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的繁殖 1.1 繁殖的概念 1.2 繁殖的类型 2.花 2.1 花的经济利用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笔记复习重点剖析

绪论 1、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植物生命活动:植物体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形态建成及信息传递的综合反应。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 4、历程:近代植物生理学始于荷兰van Helmont(1627)的柳条试验,他首次证明了水直接参与植物有机体的形成; 德国von Liebig(1840)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学诞生标志是德国von Sachs和Pfeffer所著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 我国启业人是钱崇澍,奠基人是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关系 1、束缚水:存在于原生质胶体颗粒周围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被牢固吸附的水分。 2、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原生质胶粒间、液泡中、导管和管胞内以及植物体其他间隙的水分。 3、束缚水含量增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自由水含量增加,植物的代谢加强而抗逆性降低。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①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③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④水分能够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⑤水分能有效降低植物的体温;⑥水是植物原生质良好的稳定剂;⑦水与植物的生长和运动有关。 5、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和吸胀吸水。 6、渗透作用: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7、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加入1mol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8、水势:溶液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9、水通道蛋白调节水分以集流的方式快速进入细胞的细微孔道。 10、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与水分子作用而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Ψs = -icRT。 11、衬质势: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对水分子的束缚而引起水势下降的数值,为负值。Ψm 12、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水势增加的数值。Ψp 13、Ψw = Ψs + Ψm + Ψp + Ψg + …。 14、吸胀吸水: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以及原生质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亲水性物质与极性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而引起细胞吸水膨胀的现象。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15、植物根系由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组成,吸水途径有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16、主动吸水:仅由植物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分为伤流和吐水。 17、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8、被动吸水(主要方式):通过蒸腾拉力进行的吸水。枝叶的蒸腾作用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19、植物蒸腾作用是产生蒸腾拉力并促进根系吸水的根本原因 20、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内部:导管水势、根系大小、根系对水的透性、根系对水吸收速率;(2)外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doc

.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括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竞赛笔记) 1. C 植物 C 植物 3 4 叶结构无“花环状” 结构,只有一种有“花环状” 结构,常具有两 叶绿体种叶绿体 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个体 叶肉细胞中大无基粒,叶肉中数目少个体 小 分布典型的温带植物典型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二氧化碳固定途径只有卡尔文循环在不同空间分步进行C4循环 途径和卡尔文循环 与二氧化碳亲和力弱强(有 PEP羧化酶) 光和效率低高 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与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相交替,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具有复表皮,气 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气孔窝)。栅栏组织层数多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 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渗透压。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 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量水分,水的消耗少能耐旱。 沉水叶: 1、叶小而薄,叶常常裂成细丝状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 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因此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吸收同化组织。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高光合效率。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具有发达的 通气组织弥补气体吸收不足。 4 、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4、比较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及其发展 初生结构根茎 表皮具有根毛,无气孔,角质层薄不具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皮层有栓质化外皮层,有内皮层,具有凯外皮层有厚角组织,含叶绿体,无内氏带,具中柱鞘皮层,不具凯氏带,不具中柱鞘 维管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排列,木质部形成脊成星芒状,一般不具髓形成一个维管束,一般具髓 成熟方式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发展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内起源),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和外围的皮层皮层、表皮死亡,维管形成层无分化(外起源),皮层保留,存在束中和束 间形成层 5、单轴分枝 / 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轴,侧芽发育形成侧枝,侧 .

植物生物学复习题集200712

植物生物学复习题集(2007年12月) 一、名词概念(说明以下名词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其生物学意义,一般要求举例说明,每小题3分) 原生质体,原生质,细胞质,微管,微丝,细胞骨架,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纹孔,初生纹孔场,单纹孔,具缘纹孔;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繁殖,细胞编程性死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胞质分裂,细胞版,成膜体;细线期,偶线期与联会,粗线期,双线期,交叉与染色体片段互换; 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管胞,导管,导管分子;筛胞,筛管,筛管分子;保卫细胞,副卫细胞,气孔器;薄壁组织,同化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周皮,石细胞,皮孔;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异形胞,隔离盘,藻殖段; 衣藻型细胞结构,松藻,水綿,石莼,甘紫菜,海带; 同型世代交替,异型世代交替;接合生殖;壳斑藻; 黏菌,发网菌;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果,子囊孢子,产囊体,受精丝,钩状构成;担子果,担孢子,锁状联合,菌褶,菌环; 颈卵器,精子器,原丝体,蒴苞和假蒴苞,孢蒴,弹丝,蒴齿,环带,蒴盖,蒴轴,蒴台与蒴壶,蒴帽; 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真中柱,星散中柱;孢子叶球(穗),厚壁孢子囊或后囊性发育孢子囊,薄壁孢子囊或薄囊性发育孢子囊,大型叶,小型叶,孢子囊群,囊群盖,原叶体; 根冠,根毛,内皮层,凯氏带,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内起源,主根与侧根,定根与不定根,主根系与须根系; 顶芽与腋芽,枝芽花芽与混合芽,芽鳞痕,攀援茎,缠绕茎,茎卷须,球茎,鳞茎,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原套与原体,髓射线与维管射线,外始式发育,外起源,维管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木栓形成层,软树皮或内树皮,硬树皮或外树皮,心材与边材,年轮,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面叶,异面叶,叶脉,复表皮,气孔窝,C3植物,C4植物,花环式构造,泡状细胞,单叶与复叶,互生对生与轮生,叶卷须; 子房上位,子房下位,心皮,背缝线与腹缝线,边缘台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湿柱头与干柱头,胚珠,胚囊,绒毡层,双受精,花粉管; 羽状大孢子叶,珠领,珠鳞或种鳞,胞鳞,球果,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大孢子叶球(雌球花); 托叶环痕,蓇葖果,角果,荚果,瓠果,蒴果,柑果,双悬果,瘦果,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四强雄蕊,杠杆雄蕊,聚药雄蕊,蝶形花冠,唇形花冠,筒状花,舌状花,假舌状花,禾本科植物小穗,禾本科植物小花,颖片,稃片,浆片,合蕊柱,肉穗花序,佛焰苞,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轮伞花序,复伞形花序,头状花序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括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竞赛笔记) 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与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相交替,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具有复表皮,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气孔窝)。栅栏组织层数多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渗透压。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量水分,水的消耗少能耐旱。 沉水叶:1、叶小而薄,叶常常裂成细丝状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因此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吸收同化组织。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高光合效率。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弥补气体吸收不足。4、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5、单轴分枝/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轴,侧芽发育形成侧枝,侧枝又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次级侧枝,主轴生长明显占有优势的分时方式。常见于裸子植物。 合轴分枝:没有明显的顶端优势,顶芽只活动一段时间便死亡或生长极为缓慢,紧邻下方的侧芽开放长出新枝,代替原来的主轴向上生长,生长一段时间后又被下方的侧芽取代,

如此更迭。使树冠呈伸展状态,更利于通风透光,大部分被子植物为这种分枝方式。假二叉分枝为合轴分枝的一种。(注意区别二叉分枝) 6、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A.双子叶植物多为木本,少草本;多为直根系;茎为环状中柱具形成层;叶常为网状脉;花同被,多为4、5基数;胚具2枚子叶;花粉具3个萌发孔。 B.单子叶植物多为草本少木本;多为须根系;茎为散生中柱,无形成层;也常为平行脉;花多3基数,胚具1个子叶;花粉具有1个萌发孔。 7、如何区别根、茎横切面; A.茎上有年轮,根中没有 B.根中具有凯氏带 C.茎中有特别明显的射线 8、三切面(三切面的判别主要要借助于射线的形态、分布) A.横切面:可见到同心圆似的年轮,所见到导管、管胞、木纤维等均为横切面观,可观察到它们的孔径、壁厚及分布状况;仅射线为纵切面观,呈辐射状排列,显示射线的长和宽。 B.切向切面:也称弦向切面。垂直于茎半径所做纵切面(不过中心)年轮常呈倒U形,所见导管、管胞、木纤维均为纵切面,可见其长宽及细胞两端形状、特点;但射线为横切面观,轮廓为纺锤形,可见高宽。 C.径向切面:通过茎的中心做的纵切面,所见管胞、导管、木纤维、射线都是纵切面,可见高、长。射线细胞排列整齐,并与茎的纵轴相垂直。 9、掌状三小叶/羽状三小叶:掌状三出复叶三个小叶柄等长,羽状三出复叶顶端小叶柄较长。 10、如何区别叶片的上下表皮 靠近木质部的为上表皮(近轴面、腹面),反之为下表皮(远轴面、背面)。此为最正确判断方法。但一般情况下气孔器多的为下表皮,反之为上表皮。深绿色为上表皮,浅绿色为下表皮 11、无限花序/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是在开花期间其花序轴可继续生长,不断产生新的苞片与花芽,开花的顺序是花序轴基部的花或边缘花先开,顶部花或中间花后开(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有限花序的花轴顶端不在向上产生新的花芽,而是由顶花下部分形成新的花芽,花开放的顺序从上向下或从内向外。 12、自花传粉可以推出什么特征? 两性花;雄蕊雌蕊同时成熟,柱头对接受自身花粉无生理上障碍。(需同时成立)请自己推出异花传粉可以知道的信息。 13、风媒花/虫媒花 风媒花的花多密集或为穗状花序、葇夷花序等,可产生大量花粉,花粉体积小,质量小,较干燥,表面多光滑少纹饰,雌蕊柱头往往较长,呈羽毛等形状以便接受花粉。花被不显著或不存在。木本往往先叶开花。虫媒花多数具花蜜,特殊气味,往往花朵较大,花显著,有鲜艳的颜色,花粉粒往往较大,表面附有黏性物质,花粉外壁粗糙,常有刺穿。【注:风媒花进化于虫媒花】

(完整版)植物生物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 细胞体积小的原因 (1)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所能控制的细胞质的量是有限的,所以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 (2)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包括相邻细胞)的物质交换和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A原生质体是指细胞中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原生质),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原生质是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 后含物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些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 B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坚韧外壳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0.2μm)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和经过特殊染色的高尔基体(硝酸银 染色)和线粒体(Janus green B染色)等。 亚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分辨率0.25nm)下看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 细胞质膜 细胞质和细胞器

原生质体 三、原生质体 (一)质膜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它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 通常紧贴细胞壁,厚度约7~8 nm (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脂类和蛋白质) 内膜:光学显微镜看不到,采用高渗溶液(如高盐溶液)处理后,使原生 质体失水而收缩,与细胞壁发生分离(质壁分离),可以看到质膜是一层光滑的薄膜。 1.质膜的结构 脂双层+膜蛋白+膜糖 单位膜:暗—明—暗 (蛋白质)(类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 质膜的功能:1.物质跨膜运输2.能量转换3.代谢调节4.细胞识别5.抗逆性6.信号 转导7.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 (二)细胞质: 细胞核以外,细胞质膜以内的原生质为细胞质。 细胞膜或质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器

普通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普通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本门课程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考试内容-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本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第一部分为主体,分值在90分左右(主要考查对生物学一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生态学部分不在本课程考查范围之内),后两部分分值各占30分左右(主要考查考生对动植物结构、功能和主要分类群典型特征的掌握程度)。 第一部分普通生物学 (一)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 生物的特征 2.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 3. 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 4. 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 5. 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6. 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7.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细胞 1.生命的化学基础 1)原子和分子 2)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3)糖类 4)脂质 5)蛋白质 6)核酸 2.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1)细胞的结构 2)真核细胞的结构 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4)细胞通讯 3. 细胞代谢 1)能与细胞 2)酶

3)物质的跨膜转运 4)细胞呼吸 5)光合作用 5.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由2n减为n 3)个体发育中的细胞 (三)动物的形态与功能(重点参阅动物生物学部分) 1.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1)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 2)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3)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2. 营养与消化 1)营养 2)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 3)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 4)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 3. 血液与循环 1)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2)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3)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4. 气体交换与呼吸 1)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人体对高山的适应 3)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 5. 内环境的控制 1)体温调节 2)渗透调节与排泄 6.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2)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7.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的性质

植物生物学复习题

0绪论复习题 1.什么是植物?在林奈的二界系统和魏泰克的五界系统中,植物包括的范围有何变化?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 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魏泰克的五界系统中不仅包括林奈的二界系统中的植物界和动物界,还增加了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2.列举5个我国著名的植物研究机构,简述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领域、植物生态学(草原)、光合作用、植物分子生理与发育领域等);○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与生物地理、植物化学 与天然产物研发、野生种质资源保藏与利用、民族植物学与区域发展、资源植物研发与产业化);○3中国农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植物逆境机理、植物发育生物学、作物重要性状功 能基因组学、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4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 态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学,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等);○5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研究)。 3.列举5个我国当代著名的植物学家,简述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 张新时院士,植物生态学;洪德元院士,植物细胞分类学;王文采院士,植物分类学;匡廷 云院士,光合作用;周俊院士,植物化学;施教耐院士,植物呼吸代谢;陈晓亚院士,植物 次生代谢。 01细胞与组织-01细胞-复习题 一、选择 1.光镜下可看到的细胞器是。 A.微丝B.核糖体C.叶绿体D.内质网 2.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3.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单层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B.线粒体C.溶酶体D.核膜E.液泡 4.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双层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B.线粒体C.溶酶体G.微管I.高尔基体J.内质网K.核膜 5.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B.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C.果胶D.角质和纤维素 6.初生纹孔场存在于。 A.次生壁B.初生壁C.胞间层D.角质层 7.糊粉粒贮藏的养分是。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核酸 8.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9.与细胞分泌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白色体 10.细胞内有细胞活动的“控制中心”之称的是。 A.细胞器B.细胞核C.细胞质D.叶绿体

【高考生物】植物生物学复习考试

(生物科技行业)植物生物 学复习考试

第一题: 1、生物种的概念:去问吕静。 2、什么是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这就是植 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现象。 3、植物的组织:在植物体中,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由一个细胞或同一群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分裂、生长与分化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tissue)。 4、胞间连丝: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 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5、内质网: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 质的管道系统。分为粗糙和光滑两种类型:糙面内质网(或称粗面内质网),膜的表面附有核糖体,其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光面内质网(或称滑面内质网),膜上没有核糖体,主要功能是参与多种脂质和糖类的合成。 6、植物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7、植物细胞分化:执行不同功能的细胞在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各种变化和特化的过 程。 8、光合作用:植物捕获和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即将太阳 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葡萄糖和其他有机分子中,这一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9、光系统: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天线色素系统和电子受体等组成的单位称为光系 统。 10、同源器官:在变态器官中,一般将器官功能不同而来源相同的,称为同源器官,如枝刺、 根状茎、块茎、茎卷须等 11、有限花序:也称聚伞花序,与无限花序的不同之处是有限花序花轴上小花开放的顺序是

植物生物学重点知识点

植物生物学重点知识点 植物生物学定义:是一门综合性的植物基础学科,包括各植物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植物学:研究植物和植物界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类群的进化和分类,以及植物生长、分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特化:细胞壁生长分化过程中,由于生理上的分工,原生质体合成一些特殊物质渗透到细胞壁内,以改变细胞壁的性质而适应一定功能的现象称为细胞壁的特化。 木化:木质素渗入细胞壁内,增加细胞壁的厚度,使细胞壁坚硬、加固支持作用。纤维细胞、导管分子等。纹孔:是指细胞壁形成次生璧时,初生纹孔场处不沉积璧物质而形成许多凹陷的区域。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具有一定粘度、半透明、不均一的亲水胶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生命特征。 双层单位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质体、线粒体两种细胞器。 液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细胞的水势与膨压(是植物体保持挺立状态的根本因素);参与细胞内物质的积累与移动(细胞液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营养物质需要时可以转移出去,可以贮藏细胞中过剩的有机酸和其他有害的代谢产物如草酸钙结晶等使其与细胞代谢区隔离,从而保证细胞内代谢活动正常进行);参加大分子物质更新中的降解活动(因为液泡常含有水解酶等多种酶类);与植物的抗性相关(液泡形成的内环境可以缓解外界条件的突然变化)。 染色质:是由核小体组成的串珠状结构,每个核小体中心有8个组蛋白分子,DNA双螺旋盘缠在它的表面,各核小体之间以DNA双螺旋和1个组蛋白分子相连。在细胞分裂间期时呈细丝状、分裂期时呈短棒状特称为染色体。 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4个时期,2个阶段(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1、前期染色体出现,纺锤丝形成、分裂极确定,核仁、核膜解体。 2、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排列在细胞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 3、后期染色体分离,分别向两极移动,出现中间丝。 4、末期染色单体分别到达两极,回复到染色质形态,子细胞核形成。(核分裂)||在赤道面处先是产生成膜体、继而形成细胞板、最后形成新的细胞壁把母细胞分隔成两个新的细胞。(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染色质只复制1次,1个母细胞产生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染色质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和重量增加的过程。 细胞死亡:1、坏死性死亡:由于某些外界因素,如物理、化学损伤和生物侵袭造成的非正常死亡。2、程序性死亡:由于基因程序性活动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正常生理性死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或者细胞凋亡。 组织分类:按照程度不同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1、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某些特定部位具有持续性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保持着胚性特点、细胞相对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 有两种分类标准:(1)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位置划分①顶端分生组织:根茎叶等器官的先端部位,使器官伸长。②居间分生组织:是穿插于茎叶、花梗、花丝等器官中的成熟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可使器官进行有限的伸长生长。③侧生分生组织:主要分布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周侧,与所在器官的长轴平行排列,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主要是使器官加粗。 (2)根据来源和性质划分①原分生组织:来源于胚性原始细胞。细胞极小、近于等径、细胞核相对较大占据细胞中央位置、细胞器丰富、细胞质浓、无明显液泡,具有强烈、持久的分裂能力,是产生其他组织的最初来源。②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形成,是原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部分,逐渐衍生形成原表皮、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细胞液泡明显、体积增大(主要是细胞加长)。③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某些成熟组织细胞(如薄壁细胞、厚角细胞、表皮细胞等)脱分化形成。细胞明显液泡化、扁长形。

植物生理学重点

一.成花诱导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温度: 相对低温型: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如冬性一年生植物,种子吸涨后即可感受低温 绝对低温型:若不经低温处理,植物绝对不能开花,如二年生植物,营养体达到一定大小才能感受低温。 低温与条件: 各类植物通过春化时要求低温持续的时间不同,在一定时间内,春化的效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作为呼吸底物的糖分 (3)光照 春化之前,充足的光照可促进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通过春化。 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1)时期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冬小麦)在种子吸胀后即可接受低温诱导,在种子萌发和苗期均可进行。而需低温的二年生植物(胡萝卜、月见草等)只有绿苗达到一定大小才能通过春化。 (2)部位 感受低温的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 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速率—春化处理的较高 (2)核酸代谢 在春化过程中核酸(特别是RNA)含量增加,代谢加速,而且RNA性质有所变化。 (3)蛋白质代谢 可溶性Pr及游离AA含量(Pro)增加。 (4)GA含量增加 一些需春化的植物(如天仙子、白菜、胡萝卜等)未经低温处理,若施用GA也能开花。GA 以某种方式部分代替低温的作用。 春化作用的机理 前体物低温中间产物低温最终产物(完成春化) 高温 中间产物分解(解除春化)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A、人工春化,加速成花,提早成熟 (1)“闷麦法” —春天补种冬小麦 (2)春小麦低温处理—早熟,躲开干热风,利于后季作物的生长 (3)加速育种过程—冬性作物的育种 B、指导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如北种南引,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

植物生物学重点知识命题

一、名词解释 临界长;聚药雄蕊;临界日长;真花学说;渗透作用;水势;衬质势;渗透势;呼吸商RQ;绒粘层;周皮;子实体;世代交替;极性;软树皮;硬树皮;双名法;植物激素;光周期诱导;卵式生殖;双受精;同型世代交替;原丝体;孢子叶和营养叶;多胚现象;energy charge;phytochrome;Vernalization;devernalization;Female germ unit;Acid growth theory;Water channel protein;Male germ unit;Archegonium(颈卵器); 二、问答题 (1) (2)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上有何异同? (6)比较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不同 (7)试述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 (8)试述根的次生生长过程 (9)试述木兰科,毛茛科以及杨柳科的基本特征。 (10)试述冻害使植物致死的原因。 (11)双子叶植物蝶形花科和菊科的特征;写出各科的花程式;每科至少列举2中植物。(12)单子植物禾本科和兰科的特征;写出各科的花程式;每科至少列举2中植物。(13)单子叶植物的特点 (14)试述土壤--植物---大气的植物吸水的过程,并介绍植物吸水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之间的联系。 (15)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基本特点的比较 (16)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特点的比较 (17)何为自交不亲和,包括哪两类 (18)植物各部分有什么相关性? (19)试述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叶的特点 (20)写出具有柔夷花序特征的两种植物的名称,并说明分别属于哪一科,简述各科的特征,写出花程式 (21)简述植物衰老的主要理论 (22)如何理解花是变态枝条 (23)被子植物柱头分为哪两种,并叙述花粉怎样在这两种柱头上萌发。 (24)试述植物分类的分级和双名法。 (25)植物必须的元素有哪些,各举三个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检验某中元素是不是植物必需元素的方法。 (26)简述孢原细胞到形成成熟花粉粒的过程。 (27)简述胚囊母细胞导形成成熟胚囊的过程 (28)比较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特点。 (29)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30)解释冬小麦在春天种下不会结实的原因 (31)若将短日照植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时,其花期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32)为什么菊科是双子叶植物、兰科是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类群。 (33)如何从形态特征来辨别根状茎是茎而不是根 (34)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如何区别一片大型复叶和一个幼嫩枝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