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大气压强》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8.4 大气压强

板书设计四、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1.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强的值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

三、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1.原理: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2.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

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

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

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

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

呢?

学生讨论并猜想

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课本图8—22中的四个实验

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学生思考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师讲这些想法写在黑

板上,并进行分类)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

压的值?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

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

空?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

压的值?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

师: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

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

应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8

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

机和离心式水泵.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纠正

(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

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

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2)管内水银没有全部落

入水银槽中,说明是大气压

支持着水银柱,所以大气压

值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

(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

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

等于大气压值.

(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

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

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

系.

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

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

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

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

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

师:为什么活塞向上运动时,阀门A关闭,阀

门B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关闭,阀

门A打开?

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

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

水?

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 m左

右?

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白.

学生认真观察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想大气压是否存在,引

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老

师的思路思考.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

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大

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这一事实.

备注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

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2.1 二次根式 初二 班 姓名 学号 1.了解并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并能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理解公式(a )2=a (a ≥0), a a =2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一般地,式子_____(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2.要使a 有意义,那么a______0 ,a ______0. 3.当a ≥0时, ()2 a = 4. 2a =a = 二、探索实践 1.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32 (2)6 (3)12- (4))0(≤-m m (5) 3 5 (6)12+a (7)4 (8) x xy (、y 异号) 2.要使下列式子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 (2 (3 (4 (5 ( 6 (7)33-+-x x (8 3.在实数范围内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

(1)2 5x - (2)3a 2 -4b 2 (3)131322 ++x x 4.解答题 (1()2 20y +=,求x+y 的值。 (2)若二次根式122+x 的值为3,求x 的值。 5.计算:(1)22)32()23)(1(+ (2)2 (0)a b +≥ )8(6416)3(2<+-m m m (4))x ≥0)x y ≤ 6.拓展延伸 (1)若x x -=-222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2) 当x 时,等式22 )12()21(-=-x x 成立. (3)已知,31≤≤x ,化简:()()2231x x -+-=____ ______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 a >,那么()2||b c a a c -+--= . (5)若化简1x -2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2a =- 化简求值: a a a a a a a a 1 12121222--+---+-

北师大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试题(I)卷

北师大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试题(I)卷 一、选择填空。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共15题;共30分) 1. (2分)Lily has ________ cup of milk for ________ breakfast every day. A . a; the B . a; / C . the; a D . the; / 2. (2分)Could you give me a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 A . advice; good B . advice; well C . suggestion; well D . suggestions; good 3. (2分)-- Have you read today's newspaper? -- No, I haven't. Is there in it? A . something important B . anything special C . new anything D . important something 4. (2分)The line is . What should we do? A . deaf B . alive C . dead 5. (2分)—Next Monday is our mother's birthday. Let's buy some cards for her. —Why not make some ourselves? It will be much______. A . interesting B . more interesting C . most interesting D . the most interesting 6. (2分)Wild animals are our friends. We shouldn't kill them ________ food or clothing.

2016 优质课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桂集中学陈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几件大事: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新千年APEC 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内容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过去所学的有关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将新旧中国的外交情况加以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上,获得尊重,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把握住外交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条主线,让学生明白外交情况改变的原因就在于:自强;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还可以将外交之自强升华为个人进步之自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变和APEC会议的内容,主题。 教学难点:中国外交新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 1、外交政策、原则和方针? 2.外交环境: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头一年与哪些国家建交?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新中国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可谓好戏连台,究竟有哪些精彩剧目在那个时代上演,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阅读课本第一段,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威胁,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阅读第三段,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谁能总结一下? (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双方建交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单词汇总

nationality n.国籍Unit 1 Getting Ready Australian adj.澳大利亚的n.澳大利亚人Unit 1 Getting Ready Canadian n.加拿大人adj.加拿大的Unit 1 Getting Ready Indian n.印度人adj.印度的Unit 1 Getting Ready Japanese n.日本人;日语adj.日本的, 日本人的Unit 1 Getting Ready Russian n.俄罗斯人;俄语Unit 1 Getting Ready gesture n.手势;姿势Unit 1 Getting Ready thumb n.拇指Unit 1 Getting Ready wave v.挥手;挥臂n.波浪;海浪Unit 1 Getting Ready simply adv.仅仅,只是;简单地U1 Lesson 1 nod v.点头U1 Lesson 1 agreement n.(意见或看法)一致;协定U1 Lesson 1 finger n.手指U1 Lesson 1 silence n.安静;沉默U1 Lesson 1 differently adv.不同地U1 Lesson 1 western adj.西方的U1 Lesson 1 shrug v.耸肩U1 Lesson 1 shoulder n.肩,肩膀U1 Lesson 1 Asian adj.亚洲人的n.亚洲人U1 Lesson 1 bow v.鞠躬,点头U1 Lesson 1 greet v.和(某人)打招呼U1 Lesson 1 custom n.习惯;风俗U1 Lesson 1 certain adj.某种;肯定U1 Lesson 1 traveller n.旅行者U1 Lesson 1 kiss v.亲吻n.吻U1 Lesson 1 European adj.欧洲的U1 Lesson 1 cheek n.面颊,脸颊U1 Lesson 1 rude adj.粗鲁的;无礼的U1 Lesson 1 bottom n.底部U1 Lesson 1 pat v.轻拍U1 Lesson 1 anger n.怒火,怒气U1 Lesson 1 clap v.鼓掌,拍手U1 Lesson 1 West n.西方(国家) U1 Lesson 1 mate n.朋友,伙伴U1 Lesson 2 gas n.汽油;天然气;气体U1 Lesson 2 sneaker n.运动鞋U1 Lesson 2 petrol n.汽油U1 Lesson 2 confused adj.糊涂的,迷惑的U1 Lesson 2 standard adj.标准的,正常的n.标准U1 Lesson 2 spelling n.拼写U1 Lesson 2 grey adj.灰色的(= gray) U1 Lesson 2 native adj.本地的;出生地的U1 Lesson 2 speaker n.说话者;发音者;扬声器U1 Lesson 2

word表格公开课教案

通过表格计算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中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帮助中学习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要应的相关术语和公式。 教学基础:学生已会制作表格,并且对单元格的概念清楚明了。 课前准备:相应的针对教学特点的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说出并演示你知道的建立表格的方式。 2、如果选中表格中有文本部分的单元格,按键盘上的DEL键进行删除,删除的是 文字还是表格,或两者都删除? 二、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表格的制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WORD在图文混排、 表格编辑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说到这些方面,每个都觉得很好。但要提到WORD的计算能力,可能有很多人就摇头了。我曾经就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人在WORD表格计算时,一方面在用 WORD进行表格制作,一面又调出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那么是不是WORD的表格计算能力 如些糟糕呢?有一个你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小明也遇到了这种问题。有一天,小明也是刚刚在学 校学习了表格的编辑。回家发现爸爸正坐在电脑前埋头苦算一堆的电子表格。小明就想能不能 直接用WORD进行啊,这样好麻烦啊。趁爸爸休息的时候小明坐到了电脑前。 你想知道小明在一没教师二没书的情况下是如何办的吗? 三、讲授新课:请看小明要进行计算的表格(演示) 1、遇到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同学求助,买本书找答案。但事实上WORD给我们准备 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就是帮助。 2、对于WORD的帮助功能,同学们已不陌生。我在前面的学习里演示过。那么让我 们和小明一起来试试吧!(打开帮助)。我们进入了帮助界面,我以前说过索引的关键字对你成功与否非常重要。那么请同学们研究一下给我一个关键字好不好。 学生列关键字如下:计算、表格计算、表格中加和等,(让学生自已试试找到的关键字是不是能解决问题)。通过试验得出:表格计算是最适合并且其中有行列计算的方法。 3、让我们看看具体内容吧: (1)单击要求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中的公式命令(如图1所示) (3)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并且有例子显示如果一行右端用right,一行下面 用above) 对于选定的表格进行的正好是下面和右面单元格的计算。我们按帮助要求一步步的试验发现真的可以计算出结果(此处按帮助一步一步慢慢来)。

全册: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

超级资源: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第四环节:性质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 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 【教学内容】 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1: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 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 学生2: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 边也相等。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 【教学内容】 1、想一想 ①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

这样的性质吗? 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同学们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2、做一做 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 师生结论:①菱形是周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证明菱形性质 教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 教师活动:展示题目 已知:如图1-1,在菱形ABCD 中,AB=A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CD=AD ;(2)AC ⊥BD. 师生共析:①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 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了。 ②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中点;又因为在菱形中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 学生活动: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理。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 CD , AD= BC (菱形的对边相等). 又∵AB=AD ∴AB=BC=CD=AD (2)∵AB=AD ∴△ABD 是等腰三角形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 ∴OB=O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OB=OD ∴AO ⊥BD 即AC ⊥BD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 A

Excel公开课教案(表格式)

E x c e l数据排序和筛选授课教案

复习提问1、在输入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2、求和函数和求平均函数是怎样表示的 温故知新,为本课的学习准备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成绩表和教师工资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Excel中数据的输入和计算,这些数据在表格中是按输入顺序排列的,也是没有 规律的,那么怎样从众多的数据中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 数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了本课题。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数据排序 (一) 单列数据排序: 1、方法 把光标移到要排序数据列任意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 的“升序”按钮或“降序”按钮即可. 2、举列操作演示 成绩表中分别按“性别”升序、“语文”降序、“机械基础” 升序、“总分”降序单列排序 3、提示:注意观察每次排列后数据的顺序变化 【提问:当总分相同时我们怎么办呢】 (二)多列同时排序 1、方法 (1)单击【数据】|【排序】弹出如下“排序”对话框 这里的“关键字”就是排序的条件依据。 (2)按要求从“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排序的主要依 据和排列顺序,从“次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排序的第 二依据和排列顺序。 (3)单击“确定”按钮。 (说明:当主要关键字出现相同数据时,就按次要关键字 的设置排序。如有必要,还可以设置“第三关键字”和排列 顺序。) 2、举列演示 (1)成绩表中,按性别升序排序,性别相同按数学降序 强调两按钮 的记忆方法 承上启下, 引入新知识 重点之一, 结合图示讲 解更直观 这里体现单 列与多列排 序的区别 理论联系实 际 操作中容易 出现的问题 特别提示, 引起重视 锻炼学生的 胆量和操作 能力 故设悬念, 勾起学下面 知识的欲望 重点之二 讲练结合 本课难点 详写 典型案例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公开课)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格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2) 熟悉表格的常用操作,加强表格应用。 (3) 感受表格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单元格 教学难点: 斜线表头的制作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电子教室”教学软件,word软件,表格实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制作课程表) 二、插入表格 1.师:老师在幻灯片中出示一张 画好的表格,边用鼠标指边解说:横 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 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 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2.师:请学生在D盘建一个Word 的文档,将其重命名为自己的名字, 并将其打开。 3.师:现在让我们来制作课程表的第 一步:插入表格。你们知道几种插表 格的方法? 任务一:老师演示完插表格的方 法后,请学生上台插入一张11行7 列的表格。 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教师强调注 意观察行和列,不要颠倒。 1.生观察 老师鼠标的移 动位置。 生:横线 竖线,格 子 2.学生, 在指定位置建 Word的文档 3.生自我 尝试插入表 格。 学生上台 演示插入表 格,边说边做。 让学生 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 地位。 通过学 生演示,不 仅使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 到充分的体 现,也有利 于发现错 误,突破难 点。 三、调整表格 1.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少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2.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多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3.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它们 的单元格都是一样大小的,有的时候 我们为了美观,需要调整某些单元 格,观察这张表格和你插入的表格有 什么不同点。 师:按照老师给的提示(合并单 元格,先选定后操作。)试试看能不 1.生:插 入行或列 2.生:删 除行或列 3生:有 的单元格合在 了一起,不知 怎么办。 生:第一个单 元格有斜线, 不会操作。 调整表 格的时候采 用学生自助 尝试,小组 合作学习的 方法,而后 请学生上台 演示,在演 示有问题的 时候采用教 师演示相结 合的方法让 学生掌握知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公开课打印教案

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实习教师:杜小春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的获取、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章节又为后续章节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筛选。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虽然说初中课程有涉及到excel表格的学习,少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windows 的基本操作,熟悉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对于其应用还是处于不清楚的阶段。因此本节课还是得从基础教起,教学设计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会运用计算、筛选、排序等方法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 2、体会表格数据处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计算、筛选和排序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的筛选、排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 九年级全册 课本 教材 单词 全

Unit1 lesson1 Key::n. 钥匙,答案,键adj。关键的memorize ::vt.记住,记忆 *easily ::adv.容易的,不费力的 junior ::n.晚辈,下级adj.年少的,下级的*learner ::n.学习者 advice ::n.忠告,建议 review ::vt.&n.回顾,复习,评论 go over仔细检查,复习 material ::n.材料 *highlight ::vt.加亮,使显著 go to sleep 入睡,睡着 recite ::vi.&vt.背诵 simple :: adj.简单的,简易的 paragraph ::n.段,节,段落 support ::vt.&n.支持 lesson2 alone :: adj.单独的adv.独自的 truth ::n.事实,真理 correct ::adj.正确的,恰当的 *explanation ::n.解释,说明 table ::n.表格,桌子 real ::adj.真的,真实的 voice ::n.声音,嗓音 relate ::vt.使联系 communicate ::vi.&vt.沟通,交流discuss ::vt.讨论 hurry ::vi.&vt.(使)赶紧n.匆忙 hurry up 赶快,使赶快 form ::n.形状,形式,表格vt.形成,构成apologize ::vi.道歉 rude ::adj.粗鲁的,无礼的 over and over again一再地 tape ::n.磁带,录音带,带子 *textbook ::n.教科书,课本 Lesson3 both… and…即......又…… pronunciation ::n.发音 partner ::n.伙伴,伴侣 take charge 看管,负责 lead ::vi.&vt.领导,引导 express ::vt.表达

2016word表格函数运算教学公开课

职业中专教学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30日班级:XX 课型:上机科目:Office 授课教师:XX 课题Word表格数据排序与计算 教学目标(1)能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2)能对表格中一些数据进行简单函数计算并排序;(3)能熟练地对表格进行格式化。 教学 重点 能对表格中的数据求和和求平均值 教学 难点 函数名称及用法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部分(8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考察学生对 上次课的掌握情况。 1、如何在文档中建立表 格? 2、如何选取表格的单元 格、多个单元格、一行、多 行? 3、如何合并和拆分单元 格? 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学 习了表格的建立、表格的选 取与取消以及编辑表格等, 但真正的表格不光包括表格 线,还有其中的内容,只有 两者很好结合才能做出让人 赏心悦目而且实用的表格。 学生跟的老师一起回忆上节 课的知识点,与应该注意的 地方。 1、回顾 旧知识, 导入新知 识。 2、在复 习了已学 的内容同 时也培养 了学生分 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学生动手操作(22分钟) 三、作业展示与解说(8) 四、作业点评(3分钟) 五、课堂小结(4分钟) 六、独立作业 项目任务要求 项目内容:期中考试已经结 束,请你帮助老师在word中 完成“学生成绩表”制作,并 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每科 成绩的平均分,并对总分进行 降序排序。 任务一、建立成绩表 步骤: 1、插入表格 2、输入表格中的数据 任务二、计算总分、平均分 1、计算总分 将光标定位在“总分”单元格 下的单元格,单击“表格” --> “公式”在弹出的“公式”对 话框中输入“=SUM(LEFT)”, 单击“确定”。即算出王天奇 总分。同样的方法算出以下同 学的总分。 2、计算平均分 将光标定位在“平均分”单元 格右的单元格,单击“表格” -->“公式”在弹出的“公式” 对话框中输入“=AVERAGE (ABOVE)”,单击“确定”。 即算出语文科目的平均分。同 样的方法算出其它科目的平 均分。说明:“公式”对话框 常用的函数 任务三:按总分降序排序 选中“总分”这一列。单击“表 格” --> “排序”在弹出的 “公式”对话框中输入关键字 为“总分”,选中“降序”。 单击“确定”。 项目图: ××班期中考试成绩表 观看思考 完成表格的建立 掌握求和函数 掌握平均值函数 完成计算 学生上机练习(小组合作) 完成排序 1.激发学 生的自主 学习能 力,养成 独立思考 和合作互 助的学习 习惯。

北师大版九年级英语全册分单元知识点 语法点(共9单元)(含答案)

知识图谱 Unit 1 Language 知识精讲 一、必背词汇 nationality n. 国籍 Australian adj. 澳大利亚的 n. 澳大利亚人Canadian n. 加拿大人 adj. 加拿大的 Indian n. 印度人 adj. 印度的 Japanese n. 日本人;日语 adj. 日本的,日本人的Russian n. 俄罗斯人;俄语 gesture n. 手势;姿势 thumb n. 拇指 wave v. 挥手;挥臂 n. 波浪;海浪 simply adv. 仅仅,只是;简单地 nod v. 点头 agreement n. (意见或看法)一致;协定 finger n. 手指 silence n. 安静;沉默

differently adv. 不同地 western adj. 西方的 shrug v. 耸肩 shoulder n. 肩,肩膀 Asian adj. 亚洲人的 n. 亚洲人 bow v. 鞠躬,点头 greet v. 和(某人)打招呼 custom n. 习惯;风俗 certain adj. 某种;肯定 traveller n. 旅行者 kiss v. 亲吻;n. 吻 European adj. 欧洲的 cheek n. 面颊,脸颊 rude adj. 粗鲁的;无礼的 bottom n. 底部 pat v. 轻拍 anger n. 怒火,怒气 clap v. 鼓掌,拍手 mate n. 朋友,伙伴 gas n. 汽油;天然气;气体sneaker n. 运动鞋 petrol n. 汽油 confused adj. 糊涂的,迷惑的standard adj. 标准的,正常的 n. 标准spelling n. 拼写

优质课教案案例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1

优质课教案设计个案示例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要求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在《土地的誓言》的学习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分析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东北作家群”中的优秀分子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着的饱满的深沉的爱国情感表达出来⑼ ㈠重点 ⒈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⒉了解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的意义。 ⒊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㈡难点 ⒈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⒉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㈢教学准备 学生: ⒈预习课文,查字典注音识记,会写生字词,粗略理解课文。 ⒉搜集关于祖国故乡土地等方面的歌、诗、名言资料。 ⒊翻看中国历史了解我国东北的物产及沦陷的年代、范围等情况,作阅读笔记。 教师: ⒈查阅史料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 ⒉制作课件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所以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播放《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音乐,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本文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 四、教学目标设计 ⒈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⒉认知目标:了解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的意义。 ⒊技能目标: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五、教学方法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创设情景法 六、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 七、教学过程设计 ㈠导入新课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英语第一次调研试题B卷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英语第一次调研试题B卷 一、听下面5个句子,根据所听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图片。 (共5题;共10分) 1. (2分)Who has a bike? A . Tony. B . Sally. C . Lily. 2. (2分)What would Rick like to eat? A . A bowl of noodles. B . Some bread. C . A hamburger. 3. (2分)How long does it take Steve to take the bus to the radio station from home? A . Sixteen minutes. B . Sixty minutes. C . Five kilometers. 4. (2分)What was Nick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A . Doing the chores. B . Doing his homework. C . Playing computer games. 5. (2分)What is Linda's friend's name? A . Alice. B . Helen C . Jenny. 二、听下面几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共5题;共10分) 6. (2分)What's the boy's father's favourite book? A .

B . C . 7. (2分)What is Amy's favorite subject? A . Painting. B . English. C . Chemistry. 8. (2分)听句子选择最佳答案 A . Tea and coffee. B . Tea with milk. C . Milk. 9. (2分)What's Betty doing now? A . She's reading. B . She's writing. C . She's singing. 10. (2分)What does Ted's mother want him to do? A . To wash his clothes. B . To do the dishes. C . To do his homework. 三、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完成问题。选出与你所听对话或独白内容相 (共4题;共25分) 11. (4分)听较长对话,回答问题。 (1)What day is it today? A . Saturday. B . Sunday. C . Monday.

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备课讲稿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整时。 2.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被动从属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 4.思维拓展目标: (1)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画于纸上的钟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四、教学活动 (-)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生:闹钟 师:闹钟是钟表家族中的一员,现在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到钟表王国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喜欢这些钟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小眼睛看黑板)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钟面。 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言)

(1)有数字。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有哪些数字。(数)我们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课件出示“钟面上有12个数字” (2)分针。 师:有谁知道这根长的针叫什么?(出示“分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那么还有一根比较短的针叫什么?我们一起来叫叫它(“时针”)好样的。 (3)大家看,在12和1之间有这么一个大格,你们观察一下,哪里也有这么一个大格。咱们一起来数数看,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出示“钟面上有12个大格”) (4)、指一指。 在你的学具钟表上指一指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6)小结: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4、认识整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对了,小闹钟正在叫芳芳起床呢,你知道小闹钟叫醒芳芳的时刻是几时吗?( 7点)。我们在生活上经常这样讲,不过咱们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 师:我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我们说小闹钟叫醒芳芳的时间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练习 师:听说我们在学钟表,有三幅钟面迫不及待地想和小朋友们见个面。请看,(钟面时间分别是8:00、3:00、6:00。)你能读出这几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 学生看钟面读时间。 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整时“(板书:整时) (3)当钟面表示整时时,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 师:对了,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 (4)师:“你是怎样准确地看出这些整时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你真勇敢)。 师:你们都说得很对,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将该结论贴于黑板)李老师好想听听你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念一念。全班朗读2遍。你们的声音真好听。

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 1 Lesson1 Body Language-教案

Unit 1 Language Lesson 1 Body language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身势语”。“热身” 部分以列表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有声语言与身势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话” 部分建议学生结合身势语和有声语言把一些动作表演出来,既有趣味性,又有体验实践性。“听力” 部分是以听的形式进一步向学生介绍了肢体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部分东西方手势语的区别。 【教学重点】 a.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身势语。 b.让学生能结合口语及身势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c.训练学生通过听、说练习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教学难点】 a.身势语的中外文化的区别及其动作的正确表达。 b.学生课外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 1.理论依据 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社会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2.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 a.熟练掌握与“身势语”话题相关的常用词汇及主要语言表达形式。 b.学生之间能交流、合作,共同就given topics较好地完成一些开放性话题。 c.使学生能根据key words把相关事实和信息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a.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 b.加强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

c.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的设计理念。 2.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设计构想】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历来备受重视。面对新形式及新的时代要求,更应该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新课程要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培养并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行成,从而使学生们能更好的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时代。然而,我们学生的英语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底子不够雄厚,学英语的态度也不够重视,导致整体的英语水平不高。因此,我们教师应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 并且在此基础上扩充学生学英语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引起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为了这样的最终目的,教师的备课,钻研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显得举足轻重。 【教学过程】 Step1.Lead-in ( 2 minutes) Step2.Warming up by learn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 3 minutes) Step3.Warming up by seeing a flash ( 6 minutes) Step4.Warming up by looking at some pictures ( 9 minutes) Step5.Listening ( 4 minutes) Step6.Preparing( 6 minutes) Step7.Performing ( 8 minutes) Step8.Playing a game ( 6 minutes) Step9.Summary & Homework (1 minute) 【学情预测】 1.“身势语”话题顺利引入。 2.教学任务布置得当。 3.多种活动方式的理想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有针对性。

《质量》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师]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生]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师]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 [生]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 [师]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 [生]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生]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师]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师]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 [生]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生]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 [师]还有什么也不同呢?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生]门、桌、椅中用的木材不一样多. [生]钢钉和钢尺中用的钢的多少也不一样. [生]应该说是物体中含(用)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 [师]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mass).质量用“m”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同. [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 [生甲]××电视质量优. [生乙]保证质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 [生]不同,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师]好,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总结了它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这个物理量有什么特性. 我们还以这把尺子为例.

检索表教案-公开课

《检索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三部分内容:认识检索表的作用,辨别检索表的分类准则,编制简单的检索表。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是首先通过活动2.7使学生认识检索表的作用,然后通过活动2.8使学生能够辨别检索表的分类准则,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2.9,让学生编制简单的检索表。教材的编排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原则,利于学生的接受。 本节课位于第2章第3节中的第2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动植物的分类的基础上,对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的进一步划分,是对第1课时内容的延伸,使学生对检索表有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初二生命科学检索表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的分类,对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创造了基础。但是学习的不够深入,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准则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由于生物分类的准则不是单一的,编制简单的检索表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强化学生对分类准则和检索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检索表的作用。 ●能辨别检索表的分类准则。 ●能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简单的检索表,提高学生对生物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检索表的学习,养成能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检索表的作用检索表的分类准则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难点: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PPT 学案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