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

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

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

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

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

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但渐渐地,幼儿能发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涂鸦其可分三阶段:

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

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

(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

年龄:3~4岁左右。

特征:

(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2)会发现图与背景的关系,但仍未能表现空间。

(3)会为涂鸦命名及用不同色彩来区别不同意义的涂鸦。

(二) 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岁

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变其绘画概念与形象。假如这个阶段的儿童仍然停留在涂鸦,即使是有秩序的涂鸦状态,也或许显示其认知发展未达到本时期儿童所能画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征图像,因此可能有发展迟缓或某些知觉、情绪和生理的问题,应当进一步的诊断评量。

特征:

(1)人物绘画以蝌蚪人为主。

(2)无空间秩序表现,物体星罗棋布。(3)色彩与画面中形象的关系由儿童喜好决定。

(三) 图示期(schematic stage)7~9岁

此时期会发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绘画符号,可称为图标或基模(陆雅青,2005,页91;Anderson,1992;陈朝平、黄壬来,1995,页92)。图标是型态概念的表征,代表儿童对视觉对象的一种明确概念,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形。若无特别的经验或刺激,此图示将会不断地出现2~3年。

特征:

(1)有明确的人物概念,经常出现人物图示。若要强调某特殊经验或特征时会以夸张、变形重要的部分或省略不必要的部分儿与原图示不同。

(2)空间表现则有多样化的表现,出现基底线(baSe line)和天空线、展开或折迭画法、多视点同存一画面、X光画法、不同时间同存一画面等。(3)能发现真实色彩,脱离主观用色。

(四) 写实萌芽期或群党期(stage of drawing realism or gang age)9~11岁

此阶段是儿童绘画发展上具有戏剧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伙伴意识萌发的时期。先前的图示概念已不能满足儿童的表现需要(陆雅青,1993),开始从事与外在视觉对象有关联的表现。对环境与视觉对象有较多的知觉,在绘画表现上尝试呈现其视觉概念的真实性,亦是强调非现实想象的倾向,注意到物体之间的比例问题也渐渐具有抽象思考能力。图画的形状内容不再那么呆板,且描述较多环境的细节部分。由于生理发育情况已渐成熟,群党期的儿童以能掌握较细腻的绘画动作,如软性毛笔的运用或是水分的控制。

其特征有:

(1)人物部分:图示消失,而以写实的线条代替。会强调衣服与性别的不同特征,描绘出更多的细节如衣服的皱折。较少有夸张或省略的表现方式。

(2)空间:舍弃基底线,对于图示期空间之画法会批评为不合理。开始会使用重迭画法表示物体之前后关系,有物体近大远小的单一透视概念。

(3)色彩:改变固有色概念,转变到能应用丰富的色调。但尚不能表现视觉对象的光影变化。群党期的儿童特别容易改变她/他以前所惯用的色彩样式,也较愿意接受新的感情刺激。

(五) 拟似写实时期(pseudorealistic stage )11~13岁

能作抽象思考,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批评意识。也由于批判性自决能力增强,虽想如实表现,但未能充分作写实的表现,而渐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形。开始重视制作的结果而非创作的过程。依据儿童知觉反应的不同,在绘画表现上出现「视觉型」与「触觉型」。前者注重视觉刺激,关心色彩、光影的变化及透视的空间;后者则强调主观经验、情绪特性或身体感觉的表现,有如表现主义者。但

并非以此将儿童画特性一分为二,大部分儿童仍是介于两者之间,而表现较倾向「视觉型」或「触觉型」作画。

其特征有:

(1)人物表现:视觉型---注意衣服皱折、身体的光影变化、正确比例与动态。

触觉型---注意自身感兴趣的部分,作夸张的表现,不考虑正确比例。

(2)空间:

视觉型---以较理性、客观的态度处理出画面的远近、三度空间、光影等。

触觉型---依主观感情作画与处理空间问题。

(3)色彩:

视觉型---会注意到色彩会因光影与距离影响而产生变化。

触觉型---依自身对色彩的情绪反应主观用色。

(六) 决定期(period of decision)13~17岁

此时期儿童已成长为青少年,需面临身体、心智与情绪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罗恩费尔亦称此时期是青少年创作活动的危机时期。此时期的青少年已能作有意识的表现,对自己的作品持续增加批判意识。创造性表现遇到瓶颈,很多儿童甚至会失去绘画的兴趣。

儿童绘画能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即使是相同的年龄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发展。对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阶段看法,以下整理H. Read, Helga. Eng, Piaget,Eisner, Lowenfeld, Gardner, Parsons等学者之重要观点如下表,以了解儿童绘画发展历程。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阶段(约1.5—3.5岁) (一)未控制的涂鸦 1.时间:涂鸦开始后的半年左右 2.特点: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涂到画纸之外 3.原因: (1)不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握笔的动作——手掌和手指共同操作,肩部、手臂和肘部无控制动作(3)大小肌肉尚在发展 (二)有控制的涂鸦 1.时间:2岁左右 2.特点: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的各种线条,能将涂鸦控制在画纸之内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协调 (3)控制肌肉动作 (三)圆形涂鸦 1.时间:2岁半左右 2.特点:圆圈线条,涡形线、不闭合及闭合的圆圈、复线圆圈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控制和协调 (3)关节和肌肉更加灵活 (四)命名涂鸦 1.时间:涂鸦过程中开始说故事 2.特点:具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对涂鸦进行命名 3.涂鸦出现的原因: 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1)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2)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4.“涂鸦滞后”现象 一些没有条件看见别人写字或画画的孩子,即使到达涂鸦期的年龄,也没有出现涂鸦活动。 模仿是影响涂鸦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5.当儿童出于涂鸦期,成人应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如下: (1)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 二、象征阶段(约3.5—5岁) (一)图形 简单几何形和线条的组合,与想表现的真实事物想去甚远,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典型代表:“蝌蚪人” (二)色彩 1.能够识别主要的色相,有颜色个人偏好 2.象征阶段初期,用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自己偏好的物体。 3.象征阶段后期,逐渐按照物体固有色选择色彩,可以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并图在轮廓线以内。 (三)构图 一个个独立的形象罗列在画面上,各个形象在大小、位置、间隔等方面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在共同的空间里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法则可循,但又确实有一定的表现主题。 (四)成人的态度和作用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 刘艳摘要:儿童的绘画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历来受到重视。从20 世纪罗恩费尔德和加德纳为代表的关注自然发展的阶段理论,到当代金德勒、威尔森等人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儿童绘画发展研究不断得到更新,这无不与时代的变更息息相关。本文围绕这两大趋向的理论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借此对如何开展当代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思考。 前言: 儿童绘画的研究一直是美术教育课程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绘画的起源开始于19世纪,由于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于遗传、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学由此出现。自十九世纪80年代Hall发表了第一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绘画的研究报告开始,就有不少的学者试图通过儿童绘画来揭开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过程。有学者通过研究儿童儿童的绘画内容来分析儿童的人格特征,另一些学者将绘画作为测量工具,诸如Goodenough的“古式画人测验(Draw-a-Man Test)”来分析儿童的智力成熟度;Buck等学者发展出“屋—树—人投射技术”来测验儿童的认知、人格的发展。研究儿童绘画从心理学起步,作为发现人类心智的有效途径,不断得到了发展,继而在美术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美术教育学者将绘画表现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手段的重要研究对象,力图寻找出儿童绘画发展的各阶段历程。在这一方面,美国学者罗恩费尔德、加德纳等人的绘画发展阶段划分对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力图从儿童绘画中发现不同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索儿童内在的自我心智发展过程,尤其是罗恩费尔德,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绘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绘画教学方法,来帮助儿童通过绘画来更好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促发了人们的相互交流越来越紧密,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了解世界,社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儿童也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而美术教育也开始关注起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不少学者试图从儿童绘画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因素来进行论证,揭示儿童认知发展不仅呈现自我发展的一面,而且社会化文因素也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归纳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个取向:一为关注个体自我发展的研究,二为关注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既要对过去的绘画发展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又要在当代绘画表现研究新的取向上不断探索,进而针对当今的美术教育发展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关注儿童内在自然发展阶段的研究 这类研究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罗恩菲尔德(V. Lowenfeld)、加德纳(H. Gardner)。(一)心理学的理论背景——皮亚杰的的精神发展学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儿童的思考与精神的构造为前提,提出了精神发展学说。皮亚杰将0~7岁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阶段(约—岁) (一)未控制的涂鸦 1.时间:涂鸦开始后的半年左右 2.特点:无规律可循的点、线混杂图,涂到画纸之外 3.原因: (1)不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握笔的动作——手掌和手指共同操作,肩部、手臂和肘部无控制动作(3)大小肌肉尚在发展 (二)有控制的涂鸦 1.时间:2岁左右 2.特点: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的各种线条,能将涂鸦控制在画纸之内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协调 (3)控制肌肉动作 (三)圆形涂鸦 1.时间:2岁半左右 2.特点:圆圈线条,涡形线、不闭合及闭合的圆圈、复线圆圈 3.原因: (1)能知道自己的运笔动作和涂鸦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2)手眼控制和协调 (3)关节和肌肉更加灵活 (四)命名涂鸦 1.时间:涂鸦过程中开始说故事 2.特点:具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对涂鸦进行命名 3.涂鸦出现的原因: 涂鸦是儿童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1)源于儿童身体运动的需求,随着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发展(2)源于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4.“涂鸦滞后”现象

一些没有条件看见别人写字或画画的孩子,即使到达涂鸦期的年龄,也没有出现涂鸦活动。 模仿是影响涂鸦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5.当儿童出于涂鸦期,成人应持的态度和发挥的作用如下: (1)成人应该重视儿童的涂鸦,切不可认为是孩子的随意胡闹而加以制止。 (2)成人应该在儿童涂鸦期发挥适当的作用。 二、象征阶段(约—5岁) (一)图形 简单几何形和线条的组合,与想表现的真实事物想去甚远,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典型代表:“蝌蚪人” (二)色彩 1.能够识别主要的色相,有颜色个人偏好 2.象征阶段初期,用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自己偏好的物体。 3.象征阶段后期,逐渐按照物体固有色选择色彩,可以用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并图在轮廓线以内。 (三)构图 一个个独立的形象罗列在画面上,各个形象在大小、位置、间隔等方面并没有刻意安排,它们在共同的空间里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法则可循,但又确实有一定的表现主题。 (四)成人的态度和作用 1.保护儿童的绘画兴趣 2.提供适当绘画工具

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9页word文档

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 推荐家长: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 很多家长朋友都会急切的问及关于孩子是不是该升班了,可以去画什么,必须去画什么了,我们孩子的"儿童画"学完了,可以让孩子画素描,色彩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首先我很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和期望,但请问家长朋友你自己清楚或是了解过少儿绘画吗?为什么把儿童画的画可以称谓"儿童画",为什么要急着把孩子送入更高年龄段的绘画课程,是孩子的需要,还是家长您自己的需要?还是跟风别的家长? 在此友情提示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朋友,光有一腔热情根本不够,请先武装好对于少儿绘画的理解及自身的绘画素质,商业价值固然重要,但也请别忘了少儿绘画的艺术价值。别披上了少儿绘画教师的外衣,就可以信口开河,糊弄"天真"的家长和调皮、固执、可爱的孩子们。画画不像做数学题一样有标准答案,少儿的绘画需要时间的累积和自身的努力,逐步提高孩子自身的绘画审美能力和素养。在辅导孩子绘画中,要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少儿绘画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孩子、家长、教师三方共同的付出和努力。以下是关于少儿绘画的几个典型的阶段,供大家参考,希望家长朋友们根据你孩子的年龄和自身的认知能"对号入座","切勿乱座"。 1.涂鸦期(1岁) 乱画是幼儿阶段的典型特征涂,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问题情境: 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被送入狼群里生存,若干年后回到人类世界,穿衣举止和人类相差甚远,人们称之为狼孩,为什么狼孩会有如此表现?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又是依据什么? 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课前作业: 在爱课程网上观看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录像及相关资源,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理论板块 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自身内部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个体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细胞构成,每个细胞内部都有一个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存在一种杆状结构即染色体,染色体上携带并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染色体的数目因种系类别有所差异,而基因就是染色体中DNA中的一个片段。人类拥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上总共约有十万中基因序列。父母双方通过遗传的方式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儿童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方来自父亲,一方来自母亲,并且在将来生活中表现出遗传到的特质。 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神经系统等。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生父母那继承过来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一)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人类的进化史中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的特征在于人类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遗传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解剖学上的特点,人类共有的遗传特性使得儿童具备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二)遗传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相关研究表明,同一种族系中智力水平的相关性比异族高,同卵双生子相关性最高。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的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例如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有着超常的音乐细胞,不可否认个体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对取得成就的作用,但如果能充分利用遗传的优势条件,优先发展优势基因,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作用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生理上的发展和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演变,这种变化是儿童进入下一成长阶段习得新技能的生理基础。儿童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都是建立在大脑和身体成熟的基础之上,如只有儿童的发音器官成长成熟,具备了发音的前提条件,才能开口发音,也只有大脑中存储了一定的词汇量,才初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 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 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 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 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 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但渐渐地,幼儿能发

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涂鸦其可分三阶段: 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 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 (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 年龄:3~4岁左右。 特征: (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2)会发现图与背景的关系,但仍未能表现空间。 (3)会为涂鸦命名及用不同色彩来区别不同意义的涂鸦。 (二) 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岁 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考及练习答案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一、选择题 1.ACD 2.ACD 3.A 4.BC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要点提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包括: 第一,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儿童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 第三,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儿童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并分别叙述其含义。 【要点提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包括:学前儿童绘画活动;学前儿童手工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 学前儿童绘画是指3~6岁的儿童运用简单的笔、墨、纸、砚等工具,通过点线面、色彩、构图、透视等造型手段塑造平面艺术形象,反映和表达儿童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感受的初步的造型艺术活动。 学前儿童手工是指3~6岁的儿童运用一定的可操作的材料,如剪刀、泥、蛋壳、纸等,通过剪、折、编、插、组合、粘贴等造型手段完成平面、立体或可活动的形象,以反映和表达儿童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感受的造型艺术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围环境,了解对称、变化、均匀等形式美的原理,感受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手法,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激发儿童审美情趣的一种美术教育活动。 3.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技能包括哪些? 【要点提示】 I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纸工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折纸、撕纸、剪纸、染纸等。 泥工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团圆、压扁、搓长、拉伸、捏泥、粘接、分泥等。 4.简述学前儿童手工能力发展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 【要点提示】 第一,无目的的活动期。此时期的儿童还没有表现的意图,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自主活动的乐趣,体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他们还不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也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第二,基本形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无目的动作逐渐转化为有目的的尝试。在剪纸活动中,儿童开始初步懂得剪刀与纸的配合,但只限于剪直线,而且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也会很长。在泥工活动中,儿童开始学习并使用团圆、搓长等技能。起初出现的棒形,到本时期的最后阶段,开始出现粗细、长短的变化。 第三,样式化期。这一时期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和眼手协调能力的增强,以及对一些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掌握,他们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在剪纸活动中,儿童能够双手配合着剪出曲线,还能剪出简单的、自己想象中的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样式简单的窗花等。在泥塑活动中,儿童能够挫出各种弯曲的棒状物,还能制作出圆柱体和立方体,并能够用组合的方式制作出一些复杂的物体。 5.简述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要点提示】 第一,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第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历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方法和基本环节 一、选择题 1.AD 2.ABC 3.ACD 4.AD 二、简答题 II页

学前儿童发展

2014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学前儿童发展(六) 简答题 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小班幼儿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中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得以发展,他们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老师在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经常提醒幼儿“注意听老师讲”,就是为了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此外,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有目的的活动,而且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这也是幼儿的有意注意。 2.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答案要点】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是密切联系着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结合,但它不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和,它包含了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感觉成分的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感觉也不能脱离知觉而孤立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时,就同时知觉到具体事物的整体。任何整个事物及其个别属性都是密切联系的。知觉与感觉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统称感知。 3.简述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答案要点】 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要外部表现之一。 (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少儿美术地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太阳山艺术教育整理 孩子的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 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 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的绘画工 具来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和其他游戏不同的一个新“游戏” 。而在我们的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的不确定性和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的问题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情形:第一,孩子首先对这种被他自己看作是游戏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求游戏 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结果的过程,这应该是涂鸦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不能受常规界定(传统的涂鸦期界定是2-3 岁)的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 本的抓握能力就开始,有的小孩在8 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而多数孩子在 1 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给他各种颜色,还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那种,他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的“玩法” ,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小脚印,这时的线条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其实,他们想知道,这个东 西道底会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是这样的,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 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是在进行着真正的探索,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还 都是自己来亲身感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我们可称之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接触” 。 在这一步里,如果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是心里在喊:“哇!啊!天哪!”也许是孩子把颜料水全都泼到了纸上;也许是她在往胳臂上画;也许已经在地毯上画 ,, 但一定是孩子在酣畅地游戏状态中正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的“玩具”所带给他的无穷无尽 的快乐! 第二,涂鸦还是孩子在不断证实自己力量成长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看到许多孩子用单色的硬笔或油画棒在画线条时,常常会把纸捅破, 用毛笔和颜料时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每个孩子的力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画”一根线,或他们发现自己用了力, 线就清晰时,就会再次去用力,当看到线 因为自己用了力气而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密密的要成一堆时,心里是快乐的,他以此证实了自己的力量所在,这也体现出孩子的生理和生命成长 过程中的内在需求。所以,此时建议家长给孩子大的纸、厚的纸,让他在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孩子的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 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的绘画工具来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和其他游戏不同的一个新“游戏”。而在我们的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的不确定性和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的问题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妈妈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情形,是否还有我没有谈到的特别情况。第一,孩子首先对这种被他自己看作是游戏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求游戏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结果的过程,这应该是涂鸦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而传统的涂鸦期界定是2-3岁,我认为不能受常规界定的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本的抓握能力就开始,如,我的女儿王一个在8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色彩是自己挑选的,而多数孩子在1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给他各种颜色,还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那种,他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的“玩法”,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小脚印,这时的线条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其实,他们想知道,这个东西道底会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是这样的,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是在进行着真正的探索,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还都是小人们自己来亲身感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我

学前儿童美术测试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测试及参 考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着作等身,最重要的着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美术也称 C 、 D 或 F 。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 D 和 F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一、涂鸦期(1.5~3.5岁) 幼儿在1岁半左右便开始拿笔信手涂鸦或者乱涂乱画,两岁前的幼儿基本处于无控制的涂鸦阶段;到了两岁左右,幼儿能有目的地控制笔的方向,从而过渡到有控制涂鸦阶段;之后在成人的引导下开始关注自己的画面的内容,发展到命名涂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1.无控制的涂鸦 最初由于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比较差,动作还不精确不协调,因此幼儿在用画笔画时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线条的方向.此时画出的线条不分化,横线、竖线、斜线、弧线、锯齿线、螺旋线参杂在一起。从他们的涂鸦作品中,很难看到线条的起始点。为此成人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在纸上重复地画那些毫无意义的线条,而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享受这种手臂运动和视觉效果带来的快感,如图1所示。 图1 2.有控制的涂鸦 大约2岁左右,幼儿发现自己的手、眼能协调配合,对手有所控制了,知道用同样的动作可以画出同样的线条,在涂鸦活动中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一旦儿童开始反复他的动作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儿童已经发现了以视觉来控制动作,从这时候起儿童会有意识地上下或左右地画线,但还经常把可以控制的线条和不能控制的动作混在一起”1。在此阶段,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肌肉运动和笔迹之间的关联,且手眼之间能够配合,手腕的灵活性增强,能够画出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及圆性的各种线条,并能将涂鸦控制在纸张以内,如图2所示。 1摘自:【美】罗恩菲尔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书88页。

图2 3.命名涂鸦 幼儿在不断的涂鸦过程中逐渐将图形和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 从中认出某些形状,发现与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 给自己的图形和线条起名字,自言自语地开始对着画讲故事。如图 3所示,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画的东西很像妈妈在绕 毛线团,于是当你问她画的是什么时,她会图3 自豪地说:“这是妈妈在绕毛线团!”。成人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如果离开了幼儿的语言解释,一般是无法辨认其代表的意思。而且命名涂鸦是幼儿先无意识地画线,后才发现其与物体的联系,这有别与幼儿后期的真正作画活动。 作为教师,不要在幼儿自然而然的乱涂乱画中试图“教”他们绘画,而应给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比如,一支好用的笔,足够大的纸,让他们的手臂自由而大幅度地向四面八方运动。还可以提供给年龄较大的幼儿各种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创作。教育过程中同时也应注意;教会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引导幼儿在指定的物体上涂鸦,而不是到处乱涂乱画,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整个涂鸦期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来看,涂鸦是没有表现意图的画线活动。但是,在不断的涂画的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哪些事物。于是,他们开始进入新的时期——象征期。 二、象征期(3.5~5岁) 发展到象征期,幼儿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视觉形象,并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表现方式。如图4是三岁左右的幼儿喜欢在纸上反复画的内容,从刚开始的杂乱无章,逐渐发展成为比较有序,知道把圆和线放在一起表现物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绘画技能组合去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还可以帮助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名,笔如给圆形取名泡泡、皮球、饼干……这样可以使幼儿新发展的象征概念得到强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 填空题: 1、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 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 2、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3、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小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其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三个方面的发展。 5、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7、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8、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9、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简单地说就是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如单独构图、并列构图、均衡构图等。 10、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1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对话法。 1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临摹画、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饰画。 13、意愿画是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14、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 15、教师在引导儿童感知时,要遵循这样一种感知顺序:首先从远处感知事物的整体及其背景,让儿童获得整体印象,其次到近处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征以及相貌,最后回到整体的感知上,让儿童形成牢固的整体印象。 16、粘沙是典型的用点状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 17、剪贴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使用剪刀,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 18、泥塑活动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19、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对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对话法。 21、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 的布置。 22、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2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学前儿童各种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各种语言能力的发展 出生—20天21天—5个 月 6个月—1岁左 右 1岁—1岁半1岁半至2岁阶 段 2岁至2岁半阶段3-4岁4-5岁3—6岁 语音的发展非自控音 阶段 发音器官 为语音的 发生做好 最基本的 物质准备 咕咕出声阶 段 声音听辨能 力有较大发 展,有大量 的“玩弄” 声音的现 象,有了最 初的语音模 仿和“对话” 意识。 牙牙学语阶段 连续发音的节 奏感加强,发音 的形式变得丰 富多彩,出现许 多类似语言的 语调。这阶段显 著的特征是婴 儿模仿发音的 能力大大提高。 学说话阶段 连续音节和类 似词的音节增 多,能说出一些 单词,无意义的 音节减少,这是 一个由无意的 音节过渡发展 大词音的过渡 阶段。 是儿童语 言发展最迅速 的时期,也是儿 童掌握词汇的 第一个关键时 期。词汇量的迅 速增加,出现 “词语爆炸现 象”。理解能力 不断提高,能摆 脱具体情境制 约理解词语。 发出辅音错误多, 主要是因为没有 掌握辅音的发音 部位和发音方法 4岁左右是培养 幼儿正确发音 的关键期 4—5岁儿童的语 音进步最明显 十省市研究,4岁 儿童发音正确率 为32%,5岁儿童 发音正确率为 57.7%。但是直 到6岁儿童仍有 发音不准的情况。 语音可塑性最大 的时期,儿童语音 逐渐定型 特点:1.发音的准 确性随年龄的增 长而提高;2.幼儿 发声母比发韵母 困难,错误较多; 3.语言环境是影 响儿童正确发音 的重要因素;4. 发生语音意识。 词汇的发展与成人“咿 呀对话”的 现象 从9个月开始真 正理解语言 多采用简短 的、易模仿的 词 头脑中关于词 和具体事物情 景的联系越来 越多,能理解更 多的词和简单 的句子。理解和 使用新词常出 现词义泛化、词 义窄化、词义特 自然而然地 产生一些小 儿特有的“叠 音语”,如“糖 糖”、“饭饭” 等 词汇迅速增长,对 语言的 理解力迅速增加, 词的泛 化、窄化和特化现 象明显 减少,对词义的理 解日益 加深,词的概括程 度进一 实词增长迅速, 形容词的比例 为10.8% 虚词增长迅速,形 容词的比例为 13.1% 5-6岁是词汇掌握 能力的关键期

1-12岁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来源:长趣网 1-12岁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

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又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发展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一、涂鸦期(1岁半-4岁) 二、象征期(4岁-5岁) 三、概念化期(5岁-8岁) 四、写实期(8岁-15岁) 儿童绘画各阶段的特征如下: 一、涂鸦期(1岁半-4岁)未分化的涂鸦(1岁半-2岁)由于动作比协调,儿童在纸上划出一些随机的点和杂乱的、不规则的线条.靠整个手臂的前后摆动来决定线条的方向,常常涂抹出纸外.有控制的涂鸦期(2-3岁) 由于联系和生理的发育,儿童的动作逐渐协调.儿童能在纸上划出一些重复的线条.手的腕关节活动较前期灵活,儿童的涂鸦已能控制在整张纸内.命名涂鸦期(3-3岁半)开始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或自己的经验之间的联系,有明显表达的意图.在涂鸦时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了自己所画的东西.此阶段末,逐渐形成简单的象形图样,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二、象征期(3岁半-5岁)造型:儿童常用所画的图像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来代替实物,只具备事物的最基本部分,没有整体感.色彩:辨别能力有所提高,对颜色开始有自己的喜好,通常表现为喜欢纯度高的、鲜艳明快的原色.并用喜欢的颜色来描绘物体.开始注意按事物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染色时显得杂乱无章,既无顺序,也不均匀.构图:用一种随机、偶然的方式把物体安排在画面上.把每个物体每个人都画成单独的形象,不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已开始试图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三、图式期(5岁-7岁)造型:儿童喜欢用线条描述物体形象的轮廓,并用较为流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还能用一些细节来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其结构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色彩: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日趋精细和完善,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能力有显着提高,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地涂,而且不涂出轮廓线.构图: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把不住分寸.有时会夸大感知印象深的东西.形象与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_20190709174419

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文档说明: 此文件主要是为了配合其他话术文档,学管师可以自行学习,了解每一个阶段的孩子特点,针对性给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解读,只有更加专业的学科性的知识才能够让家长cedilla相信你是专业的。 孩子的美术活动,划分为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 一、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在1----3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行走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拿起我们所给的绘画工具来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和其他游戏不同的一个新“游戏”。而在我们的眼里,涂鸦中线条色彩的不确定性和任意性却反映了多种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些被反映出的问题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妈妈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情形,是否还有我没有谈到的特别情况。 第一步: 孩子首先对这种被他自己看作是游戏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些纷乱的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求游戏的各种可能性和各种结果的过程,这应该是涂鸦的第一步。 这一步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而传统的涂鸦期界定是2-3岁,我认为不能受常规界定的限制,可以从孩子有基本的抓握能力就开始,如朋友的女儿在8个多月时就抓着纸团,蘸着颜料开始了涂鸦,色彩是自己挑选的,而多数孩子在1岁以后会对握着笔“乱画”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给他各种颜色,还是能从颜料管里挤出的那种,他们会更加兴奋,发明很多奇妙的“玩法”,会把颜料全部挤到水里,搅来搅去,极限时,笔就变成了手和脚,纸变成了地面或墙面,纸上都是小脚印,这时的线条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变换着运行的轨迹,其实,他们想知道,这个东西道底会是什么样子,象小汽车那样还能跑到哪去呢,小脑袋在想,在纸上是这样的,地上呢,身上呢,墙上呢,当孩子弄得哪哪儿都是颜料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他是在进行着真正的探索,其中潜在的对绘画材料在触觉、知觉和视觉上的认识已经在悄悄地获得和积累了,还都是小人们自己来亲身感受的,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我称之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接触”。 我觉得,在这一步里,如果能听见妈妈在大叫或是心里在喊:“哇!啊!天哪!”也许是孩子把颜料水全都泼到了纸上;也许是她在往胳臂上画;也许已经在地毯上画,但一定是孩子在酣畅地游戏状态中正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大人的方式全身心地接触着体会着绘画的“玩具”所带给她的无穷无尽的快乐呢! 第二步: 涂鸦还是孩子在不断证实自己力量成长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看到许多孩子用单色的硬笔或油画棒在画线条时,常常会把纸捅破,用毛笔和颜料时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每个孩子的力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画”一根线,或他们发现自己用了力,线就清晰时,就会再次去用力,当看到线因为自己用了力气而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密密的要成一堆时,心里是快乐的,他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