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极地区

南北极地区
南北极地区

南北极地区

第二章第五节北极和南极地区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相关资料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

2、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方向。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分析、联系对比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本,并搜集相关的极地景观图片、文字等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极地动物导入。展示北极熊和企鹅等极地动物图片,请学生回

答它们生活的地区。进而导入新课,展开探究。

方案2:极地忧患导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让学生谈谈全球变暖对两极冰川的影响。[两极地区冰川融化]进而提出问题:“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许多沿海平原、岛屿和低地将被淹没,如上海、伦敦、天津等城市被海水淹没。]使学生对“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学习产生迫切感。师生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58、59相关资料,参照图2-29和图2-31,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两幅地图中的经纬线,说出北冰洋和南极洲所处纬度位置和所跨经度特点?

(2)指图说出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而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洋环绕?

(3)北冰洋和南极洲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北极和南极地区呢?

(4)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千米。估算一下,你的学校所在地到北极点的直线距离大约有多远?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一个站在南极点的人,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朝向什么方向?若站在北极点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点拨: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它是半圆,方向不连续。在北极点,四面八方只有一个方向──南,在南极点,四面八方也只有一个方向──北。

探究结论:

站在南极点的人,他的前后左右都朝向北方。若站在北极点上则都朝向南方。

(二)学习任务二: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60至P6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P60活动中的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2)南极地区酷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那个地区更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4)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泰坦尼克号悲剧的发生,谈谈你所知道的海上浮冰?

(5)根据图片说出极地的动物名称,并归纳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极地

环境?

(6)煤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形成?而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你知道北极和南极那个地区更冷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

教师点拨:

我们可以从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和冰雪的反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探究结论:

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严寒。

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海陆热力差异。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

南极地区大部分为陆地,而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南极地区热量散失快,所以气温更低。

(2)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高

得多,所以气温更低。

(3)冰雪的反射作用。南极地区的冰川广布,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三)学习任务三: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63和P64相关图文材料,结合图2-29和图2-31,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和南极地区有没有常住居民??

(2)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

(3)在图2-29中指出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的位置;在图2-31中找到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位置;并观察在这些极地科考站中哪些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4)读图说出中山站在长城站的那个方向?

(5)中国极地科考队去南极考察都选择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的原因是什么?

(6)如果中国极地科考队去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最佳时间是什么季节?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

教师点拨: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两极地区具有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自然环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在两极地区可以获得在其他大陆找不到的异常珍贵的科学资料。

探究结论:

1、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

2、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丰富的矿产资源;

4、原始的自然环境,是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结合相关材料,说出极地地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2、谈谈如何做才能减缓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现象?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1、精要概括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经纬度位置

海陆状况

气候特征

资源状况

代表动物

中国极地科考站名称

2、方法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运用了图文分析、联系对比等方法。通过读图我们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通过解读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知道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通过联系对比找到北极和南极的异同。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两极地区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科考宝地。如果不加以保护,我们将失去它。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探寻合理的极地开发和保护路径,一起保护我们的最后一块净土。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见能力训练P57—P65

附: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我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淮安)关于南北两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陆地为主 B. 都以海洋为主 C. 代表性的动物都是企鹅 D. 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近些年来,去北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也络绎不绝。 故选:D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考查极地的特点和意义。 2.下列比较适合北冰洋通航的月份是是() A. 1月 B. 2月 C. 8月 D. 12月【答案】 C 【解析】【分析】1、2、12月气温低,北冰洋处于冰封状态,通航难度大。8月为夏季,大量冰层融化,通航相对容易。 【点评】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冬季全部结冰,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北极的暖季,冰川融化。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第2单元 第10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

第2单元第10讲澳大利亚极地地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建成。该考察站位于(80°25′01″S,77°06′58″E(如图所示)),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上图中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昼极夜时间长城站最短 B.地方时昆仑站最早 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D.二分日昆仑站日出东南 2.下列关于昆仑站建站难度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低温严寒②风速较平稳③海拔高,缺氧④距中山站较远,需设置中继站⑤环保要求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是昆仑站;地方时是越向东,时间越早。正确的是B项。第2题,本题考查昆仑站建设难度大。原因从纬度、自然环境、环保要求等方面分析。选择D项。 (2014·巫山高三考试)该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导致该大陆一月、七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③地形起伏 ④洋流分布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4.一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一月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形成低压,七月份南半球为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在陆地中形成高压。故导致该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一月、七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第4题,根据一月份甲地等压线分布可知,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该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2014·广东佛山)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 5.I地带面积广阔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单一,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对调入区域的影响主要有( ) ①缓解了供水紧张状况②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③减轻了土壤盐碱化④加重了环境污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1、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2、中国南极中山站: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南极昆仑站: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地理坐标为80°25′01″S,77°06′58″E。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但也是距离我国中山站最近的一个内陆冰盖高原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 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00,东经77°2111,高程4093米,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58.4℃,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该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被冰覆盖的海拔最高的地区。根据卫星测高资料,冰穹A最高点区域为一个东西宽10~15公里、长约60公里、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的水滴状平台地形,该平台高程相差仅2-3米,最高点位于平台北侧。根据我国内陆冰盖考察队装设在冰穹A最高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005年全年最低温度为-82.3℃(7 月27日测定值),夏季最高温度-35℃,气压在590~550百帕之间,年平均风速低于5米/秒,最大风力不超过8米/秒,一般在2~4米/秒。冰雷达探测表明,冰穹A最高点区域冰厚在1500米至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随下覆地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且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500米以上雪层水平、稳定、年积累率很低。由于其严酷的气候环境条件,自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一直被国际南极考察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在第21次队冰穹A考察前,从未有人类的足迹到达过那里。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地震海啸 B. 全球变暖 C. 板块的运动 D. 注入的河水大增 (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 北极熊正在休眠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 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 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 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2.读“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A. 斑马 B. 大象 C. 企鹅 D. 长颈鹿(2)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口甘肃苏延清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600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昆仑站与泰山站一样是度夏站。该站的建成,今后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新建的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一、泰山站的选址 据专家介绍,泰山站这个位置的亮点,是它位于我国两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在南极内陆的科考站,到了内陆地区,大船、直升飞机都没法过去,人们的交通工具,有且只有一种——雪地车。雪地车有点像坦克,也是大履带代替轮子行进,爬坡能力非常强,有那种硬派越野的架势。但雪地车跟越野汽车不能比的是速度,雪地车行进速度大概在30千米/小时左右,有了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中间的泰山站,给昆仑站进行物资补给的路途就一下方便了很多。 二、科考意义 泰山站所在地,它正好处于格罗夫山、哈丁山考察区,这个区域是南极洲上的陨石富集地。南极洲上的这些陨石,来自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它们携带着其他星球的“基因”,是地球人了解有关太阳系早期信息、演变奥秘的钥匙,甚至还可以知道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的存在。据专家介绍,在南极采集到的陨石,地球年龄(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保存)的年龄最

长,而且这些陨石的原始状态最好,因这些陨石长期在冷冻和无菌条件下保存,几乎没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污染,这就最有利于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其他大陆,由于风化作用和环境条件因素,陨石落地后不能保存几千年。而南极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几十万年,比其他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高出100多倍。 所以在南极洲采集到的陨石,相当于能够一次性在一个平台上就“接收”到月球、火星等等其他星球发来的“穿越邮件”。 中国第15次、16次、18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组织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考察,在位于南极冰盖深处的格罗夫山地区,总共发现了4482块珍贵的“天外来客”。这个成绩,使得中国的陨石库,在世界排到前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的这些陨石,有铁镍陨石和球粒陨石,已经带回国内分析研究。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南极新建的内陆站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1]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动物有海象、北极熊、北极狐等,其中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B 【点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生长着一些特有的动物,如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 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北极地区都生活着耐寒的企鹅 B. 现阶段可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C. 泰山站是我国北极她区新建的科考站 D. 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答案】 D 【解析】【分析】两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泰山站是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植物难以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15°E,23.5°N B.45°W,23.5°S C.15°E,23.5°S D.45°W,23.5°N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白昼时间很长 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 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 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 【答案】(1)A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极地地区 综合题

极地地区习题 1.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 龙”号极地科考船进行了第30次 科学考察。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 过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与阿根 廷的乌斯怀亚两个港口,首次完成 环南极航行。读图和相关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雪龙”号从上海到弗 里曼特尔所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 名称。 (2)指出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名 称,分析其共同的形成条件。 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2014年2月8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竣工。 (3)指出长城站和泰山站在位置上的主要差异。 南极地区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陆地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气候终年酷寒。 (4)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到南极地区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5)说出南极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1. (1)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2)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地势平坦广阔,气候适宜,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后3点答对其中任意2点即可) (3)主要差异: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比泰山站低;长城站建在南极大陆外缘的乔治王岛上,泰山站建于南极大陆的内部;长城站靠近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南美大陆。(或泰山站距离中国较近;长城站位于西半球、泰山站位于东半球) (4)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地势高,气温低;被冰雪覆盖的陆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造成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低。 (5)南极地区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体验和观赏极昼、极光现象;饱览南极奇特的冰原景观;踏足南极点;近距离接触、观看南极野生动物(企鹅、鲸鱼等);参观南极科学考察站,缅怀人类南极探险史。(答对其中任意4点即可)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距海较近 D. 人类活动少 【答案】A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南极地区纬度最高,太阳直射角很小,地面受热面积也就小,气候寒冷。 故选: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 2.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降水少,淡水资源短缺 B. 北极地区气温高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低 C. 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 D.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3月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降水少,但是淡水资源丰富以固态水的形式存在,故A错误;北极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故B错误;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故C 正确;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4月~10月,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2)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

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1)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下列特征不是描述南极的是() A. 世界屋脊 B. 冰雪高原 C. 风库 D. 白色沙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终年严寒,有“冰雪高原”、“风库”、“白色沙漠”之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4.(福建)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7、8月份 B.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C. 南极地区降水多,有“白色沙漠”之称 D.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答案】D 【解析】【分析】A、南极洲是全世界最寒冷的大陆。这里一年到头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只有暖季和寒季的区别。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故A 错误。 B、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故B错误。

中国南极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5月22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南极事务。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仅有短短的33年,但这33年来, 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洲考察队成立。队长郭琨率 领考察队员奔赴南极,仅用40天就建成长城站。此后, 我国相继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如今,第五 个中国考察站也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 开建。 2017年1月8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 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我国南极科考的“航空时 代”由此来临。“雪鹰601”“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和4大 考察站将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空间大大拓展,极地-海洋 观测系统平台初步形成,正如第33次中国南极科考领队 孙波所言,“中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 33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 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 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目前,我 国南极陆基考察在国际科学刊物发表 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回收陨石 12000多块,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 任秦为稼介绍,目前,我国已与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有关南极 合作的双边协定或备忘录,积极践行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等相关国际公约要求,注重环境管理, 保护南极环境。 目前,中国已在有40多个国家参 与的南极条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建立覆盖包含南北极在内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极地考察向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 地理环境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1985年2月20日摄)。1985 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新阶段。同年3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 授予国际台代号。新华社发 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洲最早建立的科学 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 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 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 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 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多个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 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 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009年年初,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建设成功。这极大地改善极地工作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与国内的距离。通过实时传输科考数据,将显著提高极地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增强极地考察的支撑能力。 中国南极长城站为什么选在乔治王岛?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因此,南极考察的一切需要,在国内都要精心准备,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进行准备中,对中国南极站的站址的初选,是当时的南极考察委员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尔后工作的进行。在对南极自然地理有了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南极委认为,东南极洲尽管离中国较近(相对于西南极洲而言),但在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的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该区域地形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分布。 4、学会分析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 5、学会分析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难点:分析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学习过程: 一、中国地理分区 在下面图上填出我国四大区的名称,并分析 分区界线与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吻 合。 二、北方地区的概况 1、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其中_____族占绝 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 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辽河、g黑龙江、h乌苏里江、i松花江、j嫩江; 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 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鸡西、d平顶山; 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 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陇海。 三、主要工业基地(略) 合作探究 1、思考: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比较,春旱情况如何?为什么?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word版本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科考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科考 一、选择题 2014年2月,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设完成。泰山站的房屋是一栋多脚竖立的飞碟状大屋。读下图,完成1~2 1.四个科考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C.长城站D.昆仑站 2.根据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推测,年均温最低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C.长城站D.昆仑站 3.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五个南极科考站 A.均位于西半球B.均位于高纬度 C.长城站比中山站先迎来日出D.以矿产资源勘查为目的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示意我

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地理位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4~6 4.与我国的长城站相比,罗斯海新站 A.纬度高B.纬度低C.位于内陆D.位于半岛5.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6.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的时间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 A.2月南极地区有极夜B.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C.2月南极地区无烈风D.2月是南极地区的寒季 读我国南极地区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7~8 7.泰山站的地理坐标约是 A.64°N,97°W B.64°S,97°E C.74°S,77°E D.74°S,77°W

8.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A.正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近年来,我国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力度不断加大,新的南极科考站正在建设;同时去南极旅游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读“南极地区图”,完成9~11 9.图中我国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昆仑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无法判断 10.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需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南极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纬度低C.海拔低D.降水多 11.在南极地区旅游,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凿冰留作纪念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D.随意丢弃垃圾 二、解答题 12.据统计,全球每五个赴南极的游客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南极游的超级大国。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魔鬼”德雷克海峡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南美洲、南极洲交界处,海峡内几乎每天都刮 8 级以上的大风,是名副其实的怒吼海峡,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危险航道之一。 材料二:下图是南极旅游线路图。

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

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高中地理 【地理问题式阅读62】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奠基在传奇的罗斯海之滨恩克斯堡岛

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奠基在传奇的罗斯海之滨恩克斯堡岛 【阅读材料】 在我国已经建起的4座南极科考站中,一座(长城)位于南极圈外,3座(中山、泰山、昆仑)集中在东南极。在今年4月结束的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中,第5座南极科考站终于破土奠基,填补了我国在西南极重点区域没有科考 站的空白——新建站定址罗斯海恩克 斯堡岛,这里原始荒凉,就在世界最大 的冰架旁。 经过数年的选址工作之后,我国科 学家将第5座南极科考站站区选定在 罗斯海特拉诺瓦湾内面积约50平方公 里的恩克斯堡岛。这里既能满足我国南极科学 考察和研究的需要,也有适合建站的开阔区域 和地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这里盛行西风,会 将春天融化后的海冰吹离海岸,形成一条宽阔 的水道,使破冰船容易靠近补给。图为直升机 将建站物资运送上岛。 向罗斯海进发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 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起航。此次 考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前往罗斯海, 进行我国第5座南极科考站的前期建设。作为

随队记者,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其中一员。 我们从上海出发,经东海、穿琉球群岛、过赤道、走珊瑚海,短暂停靠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补给后,便一路向南,奔赴新科考站所在的罗斯海海域。 有实力的国家纷纷加大对南极科考的投入,抢占有利位置 在当前南极政治环境下,科学考察是各 国在南极的最主要活动,比如建立科学考察 站、设立特别管理区和保护区,其中,建立 科学考察站的争议相对较少,也是《南极条 约》所允许的主要活动。各国重视南极科考 的原因是,首先,南极科考具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以南极为平台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动 植物、地壳变动、气候变化和宇宙观察研究 等,这些研究对于探索地球的过去、现在和 未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各 种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南极科考还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是确保各国在南极实质性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获得南极治理话语权的保障。因此,有实力的国家纷纷加大对南极科考的投入,抢占科考有利位置。 罗斯海,南大洋最美的海域之一。站在“雪龙”船驾驶台上极目远眺,海水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它的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是渤海的12.5倍。从地图上看,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这是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也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1841年,由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船长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探险队首次到达这里,这片海域遂以其姓氏命名。这也是一片有着传奇色彩的海域,想要到达南极点的陆上探险队大多通过罗斯海登陆南极,10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斯科特和阿蒙森就是通过这里登陆南极的,博克格雷温克﹑伯德等人也选择从这里登陆,踏上了探索南极的征程。

18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19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课时作业

18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19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课时作业 D

A.自给自足 B.农产品商品率高 C.刀耕火种 D.劳动密集型农业 解析:①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大自流盆地,该地有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这种农业的农产品商品率高。 答案:B 3.图示海域( ) A.两岸洋流性质相似 B.西侧洋流能降温减湿 C.两岸洋流流向相同 D.东侧洋流能形成渔场 解析:图示海域,东侧有向南流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西侧有向北流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B 读下图,回答4~6题。 4.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5.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6.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第4题,读图可知,R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明显。第5题,图中Q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第6题,P地位于澳大利亚内陆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因此图中①与P地相符。 答案:4.C 5.B 6.A 读下图,回答7~8题。 7.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鸸鹋和有“跳远名将”之称的( ) A.考拉 B.袋鼠

C.琴鸟 D.鸭嘴兽 8.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几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 B.四周被海洋包围,生物进化缓慢 C.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D.气候非常寒冷 解析: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动物,如有袋类动物袋鼠和树袋熊,形似鸵鸟的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等。图中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大约两亿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中,以后就没有再发生联系。生物种类的长期独立发展演化,使澳大利亚拥有许多与其他大陆不同的独特动植物。 答案:7.B 8.D 读下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回答9~11题。 9.P地的气候特点( ) A.全年温和湿润 B.年均温在0 ℃以下 C.全年高温多雨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解析:由图可知P全年温差较小,降水均匀,最低温在0 ℃以上,最高温度在20 ℃左右,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