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40人,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居中。但是也有差距,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顺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螺旋式上升,将课文分为6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总结。这些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习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含答案

2016年上栗镇胜利小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姓名: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消费者)。 3、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4、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6、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 汰) 7、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8、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 肠)里吸收的。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 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1、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12.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13、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 14、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5、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7、(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18、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9、(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 20、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2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22、(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但火山活动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23、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等 2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所有的生物能源也是来源于(太阳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25.(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26.(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储存着(化学能)。 27、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个小时,就用了(1度电)。 28、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9. 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电能可使电动机转动,热能可使水温升高,光能可以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3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32.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3.由于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34.月球不会(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5、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36、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带回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37、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这以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礁盘》文本:原文

4 礁盘 小岛其实是个礁盘,白白的珊瑚礁冒出海面聚成一堆儿,像一片白云在天边浮着。没水,没树,没草,甚至没土,就驮着一群海军陆战队的士兵。 将军上岛时要算这儿最凉快的时候,也就是四十来摄氏度吧。没法子,谁叫这儿离赤道近呢? 礁盘不到一个足球场大,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所以,刚上岛的将军就发现了问题。 “那南边是什么东西,搞得那么神秘。”将军说着就走了过去。来到跟前一看,只见礁石围成一圈,上面用帆布遮挡着,掀开帆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绿的菜地。 将军不由一愣。他知道,这个地方,植物是无法生长的。从大陆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大半。幸存下来的,叶类菜过不了两天,瓜果类最长也熬不过一个星期。其他时间,最好的就是酸菜罐头了。所以,不少战士一上岛,很快就牙龈发炎,满嘴起泡。看着眼前的片片绿叶,将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队长说,战士们用大棚种菜的方法,搞了这个帆布篷,北方大棚是为防冬,这里的帆布篷却是为防晒。这些土,都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老家?”将军一时纳闷,“就近的海岛上有土,不也行吗?” “是呀,可战士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您看,不少北方的菜都在这里成活了。” 将军弯腰细看:好家伙,小小一块菜地,光小白菜秧子就有好几种。 将军想,要是把这种种菜的办法推广开来,对这一带的守岛部队作用可大了。 晚饭时,队长陪将军来到队部,办公桌上摆了好几个盘子,有罐头,也有几种鲜鱼,将军知道这儿的鱼不稀奇,也就没说什么,坐下来拿起了筷子。 就在这时,炊事员端来一个盘子,将军—看,脸色马上变了。 那是—盘小白菜。 “这是谁的主意?” 队长不知说什么好:“大家的……” “大家的?哼!”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走,去看看大家吃什么!” 队长急了:“首长,您别去了,这盘菜您一定要吃下去。” 将军一愣,不知队长说的是什么意思。 队长想了想,对将军说:“您等一下。”他跑了出去。过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指着窗外:“首长您看。” 将军顺着看去,那一片帆布篷已翻开,露出一大块菜地,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幅中国地图! 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心里一阵沉吟。 “全国大半的省份,都有土在这里。岛上的战士知道您身体不大好,又上了年纪,一致要求您能吃上蔬菜。他们每人从自己家乡的土上摘下一根自己家乡的菜,就凑成了这一小盘……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队长在旁边喃喃地说。 将军只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别过脸来,刚好看见那盘青菜。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同志们……”将军停了一下,环视四周,又说:“孩子们,我谢谢你们……” 将军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眼睛一亮。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勺的菜汤舀到碗里。 清晨,将军离开礁盘时,他向着初升的太阳,向着那雄鸡状的绿色“地图”,行了—个

(完整word版)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一棵顽强的小树 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第二节、从“南橘北枳”说起 1、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P7页例子)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3、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第三节、走进池塘 1、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3、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第四节、假如大树都倒下 1、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2、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此之外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2、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淀粉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最全)

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填空题: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 )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x ) 三、单项选择题。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A )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 )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记作(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记作(100℃)。 4、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5、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6、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7、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8、(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9、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1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夏天电线变长;③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鼓起来;④架设高压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冬天容易断裂;⑤在铺设铁轨时要在铁轨间留缝隙;⑥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不能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11、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1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会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要穿厚一点,会感到暖和? 答: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14.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玻璃、铝)等,如:炒菜用的锅大多用(铁)或(铝)制成;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如: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15、保温设备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散热器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强)的材料。 16、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冬季,我国北方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下雪、雾凇、大雾)等;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是(炎热多雨)。 17、我知道有关天气的成语有:风雨交加、风和日丽、狂风暴雨、骄阳似火、滴水成冰。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48分) 1.读拼音,写字词。(每个字0.5分,共7分) zào 干音烦 jùn 俏工险 bēn téng guīju cāng qióng lǎn duò 2.读句子,在正确答案下面划“”。(每空0.5分,共4分) (1)多年的风雨剥(bōbāo)蚀,那些缔(tìdì)造我们幸福生活的英雄儿女的碑文已 经有些残破。 (2)我把作文簿(bóbù)送到老师案头,两束(温和柔和)又(严格严肃)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 (3)它把亿万年的精华,深深埋藏(cáng zàng),直到今天才在燃烧中(迸发爆发)出炽(zhìchì)热。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1分,共6分) (1)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与其它词语不同的是() A. 专心致志 B. 三心二意 C. 生气勃勃 (2)古人称之为“诗圣”的诗人是() A. 苏轼 B. 杜甫 C. 李白 (3)“人们发现——哪怕是只狗,也是有尊严的!”这句话破折号的用法是()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意思递进 C. 表示意思转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进场就看见许多彩旗和一片歌声。 B.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C. 今天,全体队员没有不参加活动的。 (5)“这是电影院。”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一座②现代化③市区④唯一的⑤新型 A.④①②⑤③ 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②④①⑤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 ....,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B. 李时珍经过坚持不懈 ....地努力,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 C. 他操作计算机已经达到无所不为 ....的程度。 4.判断句子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1)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的都是梅花,朗读基调和表达的情感也一样。 ()(2)“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5 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生命的历程 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 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 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 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 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

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溶解 第一课它溶解了吗 1.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溶解。 2.科学探究 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学生能寻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 1.科学知识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科学探究 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第三课自制泡泡液 1.科学知识 知道制作泡泡液的简单配方。 2.科学探究 通过不断调制和比较,用不同的原材料找出多种泡泡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对比找到最优方法;制作出能吹出很多或很大泡泡的泡泡液。 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第一课观察兔子的反应 1.科学知识 知道兔子可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环境,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2.科学探究 初步发展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判断的能力。

第二课观察蜗牛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第三课有趣的动物反应 1.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2—3种动物利用某种感官(眼、耳、鼻、舌等)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做出反应的事例;进一步感受到多样的动物做出多样的反应。 2.科学探究 能观察、比较环境变化下,动物做出反应的情况,并进行如实描述,力求准确;发展利用不同方式获取动物反应的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搜集动物反应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第一课发光发热的太阳 1.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 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第二课看太阳认方向 1.科学知识 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是有规律的。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含答案

2016年上栗镇胜利小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一、填空题:姓名: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4、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6、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7、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8、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 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1、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12. 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13、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 14、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5、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7、(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18、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9、(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20、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2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 金属矿产)等。 22、(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 的自然灾害之一。但火山活动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23、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等 2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所有的生物能源也是来源于(太阳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25.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26. (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储存着(化学能)。 27、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 个小时,就用了( 1 度电)。 28、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9. 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电能可使电动机转动,热能可使水温升高,光能可以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3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32.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3.由于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34.月球不会(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5、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棵顽强的小树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棵顽强的小树 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 划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走近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5个主题单元,共计14篇课文,设计了33个探索活动。 教学目标 “走近科学”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为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学生,设计了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系列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之旅。 “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有目的、较细致地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物体的异同,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分类的方法,认识到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为后面有

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工具的结构与功能的活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 “常见的材料”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区分材料,描述材料的特征,强化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常见的工具”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操作、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体会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选取不同的工具,为发展学生对技术的认识,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课时安排 走近科学1~4课4~5课时 探访大自然1~3课3~4课时 认识天气1~2课2课时 常见的材料1~3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湘教版

第一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ēnɡzuò() zhēn chá() chóu huà() mǐn jié() bùshǔ() yānɡmiáo() mínɡkè() áo yè() 二、选词填空。 沉寂镇静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2.我们遇到突发的事情不能慌张,要保持( ),这样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稀罕稀奇 3.将军知道这儿的鱼不( ),也就没说什么。 4.谁( )你那玩意儿,我们这儿有的是。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难( )难( ) 一( )无( ) ( )( )联翩如( )如( ) ( )绎不( ) 谈笑( )( ) 四( )八( ) ( )牙( )齿 倒( )( )流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既……又……无论……都…… 如果……就……哪怕……也…… 不管……总……只要……就…… 1.爸爸给我买的书包,( )美观( )实用。 2.( )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 )是有好处的。 3.( )遇到什么困难,他( )能想办法克服。 4.( )明天下雨,登山活动( )改在下个星期天进行。 5.( )刮风下雨,交警叔叔( )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6.邱少云( )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 )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松鼠像一粒子弹似的从树林里蹿出来。(缩写句子) 2.下课铃一响,安静的校园立即顿时沸腾起来。(修改病句) 3.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 ..”的声音。(照样子写一个带拟声词的句子) 4.太阳是火红的。(改为比喻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 , ,像,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2.杨靖宇一棵古树,双手两支短枪, 抗击敌人。 3.我们在课文中接触过不同的英雄人物,有的小英雄于连,有的抗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2、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原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例如: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3、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4、动物的生存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极熊、鱼、非洲豹、骆驼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动物们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6、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7、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当某一种类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严重时,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这就是生态灾难。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9、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给人类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假如大树都倒下了生物们将会失去食物不能生存,土壤流失,带来洪灾、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引起气候的变化。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爱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第二单元营养与健康 10、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此之外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11、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淀粉遇碘酒变蓝紫色;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12 食物金字塔图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试题<一> 一、填空 1、在食物链中,处于最前端的叫,最末端的叫;一般来说最前端的是,最末端的是。 2、在观察绿豆发芽实验中,两组相同条件是,不同的条件是。 3、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着传播的。 4、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光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形成美丽的。 5、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 6、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和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了。 7、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管都是色的。 9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11土壤微粒根据大小可分为四种。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的主要因素有: 13弹簧秤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14自行车的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而轴承里装有滚珠,是为了: 二、判断 1、用一面镜子把阳光投射到纸上,比用两面镜子时更明亮。() 2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3、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4、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5、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6、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8、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9、太阳光以每秒约300000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的传播速度快了。() 10、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1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1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干燥的泥土里。() 13、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14、阳光的传播路线是不能改变的。() 15、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太阳。( ) 三、选择 1、红色物体反射的是颜色的光。 A 绿色 B 红色 C 紫色 2、下面物体中反射光的本领最强。 A 白纸B红布 C 锡纸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7 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入学教育 1、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重新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3、总结上期考评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发新书。 三、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自备的材料 用具。 四、进行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选定课代表及组长,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根据班上 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一般为4-6人一组。 板书:后记:

第一单元溶解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 28 课题1、它溶解了吗?第1课时总2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STSE 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 活的自主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把看 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 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 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 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 师相机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 2 :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 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