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Ilikedogs第二课时教案

Unit1Ilikedogs第二课时教案
Unit1Ilikedogs第二课时教案

Unit1Ilikedogs第二课时教案Lesson plan for lesson 2 of unit1iikedogs

Unit1Ilikedogs第二课时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四)年级(英语)备课组

教学内容unit1 i like dogs

课型

新授课

执教者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听懂、会读、会拼写单词cat,

dog,elephant,horse,lion,monkey, panda,tiger

2.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do you like…?并且会用yes, i do.和no,i don’t 来回答。

3.能明白并理解名词的复数形式,理解like的后面用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4.能理解would you like 和do you like两个句型的使用方法

5.明白cartoon time 的幽默之处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听懂、会读、会拼写单词cat,

dog,elephant,horse,lion,monkey, panda,tiger

2.能熟练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do you like…?并且会用yes, i do.和no,i don’t 来回答。

3.能明白并理解名词的复数形式,理解like的后面用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4.明白cartoon time 的幽默之处

教学难点能理解would you like 和do you like两个句型的使用方法

教学疑点学生能否理解并且区别would you like 和do you like两个句型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三备step 1 greeting and warm up

1.greeting (单词和句子默写)

2.happy timet: let’s enjoy our en glish lessons now.

can you sing or say rhymes?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

英语的氛围中。可以引导学生说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小诗:five little monkeys

歌曲:seasons song.

3.游戏----举一反三游戏规则:根据老师说的词组或句子说

相同结构的内容、例如:my father----your mother, her brother…i have a toy car.…i’ d

like a hamburger.… this skirt is for

you.…i can dance.…

i like dogs… 通过这个游戏激起学生记忆里的知识,帮助

学生归纳总结。 step 2 revision

1.guessing gamet:i love animals .they’re

lovely .they’re cute .now,let’s play another game----guessing game.游戏内容:复习上节课所学动物类的单词。游戏

环节:a.出现遮住部分的图片,猜猜是什

么。 b.出现单词填空,让学生完成单词拼写。问题预设: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what’s this/that?it’s

a/an…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2.free talk----fun timedraw and say教师出示上节课布

置的作业内容----draw an animal出示教师所画的图片,一只熊

猫t:i love animals.this is m y picture. what’s this?s:

it’s a panda. t: what colour is it?s: it’s black and white.t: do you like pandas?s: yes, i do. they’re cute and fat.(提示学生回答)t:what about your

pictures? where is your picture?

s: it’s here.教师出示对话练习内容a: do you like…? b: yes, i do. they’re…no, i don’t.i like…they’re…

(1)师生对话(示范)

(2)生生对话

3.revision ----story timet: i think you like animals very much. our friends like animals too. look,

they’re coming.

(1)跟读(教师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指导与纠正)

(2)自读(任选一种方式读)a.自己单独读b.跟伙伴扮演角色读c.跟伙伴齐读

(3)比一比,赛一赛,谁读得好,模仿得像。当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奖励印有本课单词和图片的小纸片,在奖励地时候用下面的句子,为cartoon time的学习做铺垫。例如:t:would you like a cat/dogs?s: yes, please. no, thank you.

i’d like…step 3 cartoon time

1.lead int: oh, i’m hungry now.(做动作,便于学生理解)can you ask miss zhang‘hello, miss zhan g. would you like a …?’s: hello, miss zhang. would you like

a …?t: yes, please./no,thank you.

2.cartoon time

(1)出示图片t: our old friends are

hungry,too.where are bobby and sam?s: they’re at a snack bar.

(2)true or falsebobby: i would like a pie.(×)bobby: i like cakes.(√)sam : i don’t like cakes.(×)sam : i have a cake.(×)教授i have …这个句型。这个句型学生二年级已经学过,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表达。让学

生说说这个故事的幽默之处。

(3)read after the tape逐图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让学生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thanks=thank you 谢谢i have a cake here. 我这里有个蛋糕。

(4)read by yourselfa.自己单独读b.跟伙伴扮演角色读c.跟伙伴齐读

(5)比一比,赛一赛,谁读得好,模仿得像。利用光盘中

的这个角色扮演的功能。 step 4 consolidation

1.对话填词sam: would you like a pie, bobby?bobby:no, thanks.bobby:i like you like cakes,sam?sam: yes, ido.

i have a cake here.sam: look! do you like it?

2.summary本课所学内容回顾与总结 do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 yes, i

do. yes, please. no, i don’t.i like… no, thanks/thank you.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对话句型的区别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两个对话分别用来问什么的? step 5 homework

1.准备默写单词表单词和划线句子

2.recite cartoon time after class.

作业:1.准备默写单词表单词和划线句子

2.recite cartoon time after class.

教学板书内

容unit 1 i like dogs

do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 yes, i

do.

yes, please. no, i don’t.i like… no, thanks/thank you.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 花的学校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 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

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板书:跳舞狂欢跑出来)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花儿们的学校是

第二课时电离平衡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班级姓名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课时) 电离平衡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1.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入20 mL 6 mol·L-1醋酸和20 mL 6mol·L-1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后再实验,则()A.灯光明暗程度不变B.灯光变暗C.灯光明暗程度变化不大D.灯光变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B.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D.不溶性盐都是弱电解质,可溶性酸和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3.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熔化时不导电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4.NaHSO4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A.H+ B.Na+ C.SO42-D.HSO4- 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的是()A.Ca(OH)2B.CH3COOH C.BaSO4D.CH3COONa 6.把0.01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A.自来水B.0.1mol/LHNO3C.0.1mol/L醋酸D.0.1mol/LNH4Cl 7.一定量的稀H2SO4与过量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向稀H2SO4溶液中加入()A.H2O B.NaOH固体C.CH3COONa固体D.NH4C1固体 8.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比反应前明显增强的是()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液态溴B.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D.向硫化氢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s) Ca2++2OH-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增大的是() 9.在平衡体系Ca(OH) A.加入少量MgCl2固体B.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C.加入少量KCl固体D.加入少量Ba(OH)2固体 10.在0.01mol/L醋酸中加入少量硫酸后,其变化结果是()A.氢离子浓度变小B.醋酸的浓度减小 C.酸性增强,PH变小D.醋酸根离子浓度变小 11.在含有酚酞的0.1 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12、弱电解质的电离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填写下表:

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儿童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具有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后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 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学词;把握内容;通过朗读,想象花儿们“跳舞狂欢”的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通过朗读,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体会想象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积累运用 1、出示词语 走过荒野吹着口笛互相碰触 跳舞狂欢簌簌地响扬起双臂 2、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拟人句 3、诗人泰戈尔以孩子的视角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二、想象品味,关注表达 1、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出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交流:哪些地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3、相机出示第三、四、五段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①指名读 ②多神奇呀,花儿也有自己的学校,它们在地下的学校学些什么?(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学怎么生长,学怎么吸收营养........)看来花儿们的学习生活和我们的差不多。 ③如果散学前跑出来游戏,老师要罚站,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心情怎样?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④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导朗读 ⑤被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花儿们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 出示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指名读,读出花儿的开心。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为什么?(拟人)

《藤野先生》初中语文教案

《藤野先生》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

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

高二化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最新

3-1-2 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 (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能力。 (2)通过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教学难点是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 ⑴以CH 3COOH 为例说明什么是电离平衡。 ⑵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HSO 4Na ++H ++SO 42- B. NaHS Na ++HS - C. H 2CO 32H ++CO 32- D. HF+H 2O H 3O ++F - 【新课】 三、电离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________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____浓度的_________,跟溶液中未电离的________浓度的_____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_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 2.数学表达式 AB A + + B + K= ———— 说明:通常弱酸的电离常数用______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用______表示。 练习:写出醋酸和氨水的电离方程式和电离常数表达式。 思考:已知某醋酸稀溶液的浓度为c mol/L ,电离常数为K a ,试写出其达到电离平衡时H +浓度的表达式。 小结:对于一元弱酸:c(H +)=c K a ;对于一元弱碱:c(OH -)=__________。 3.意义 ⑴K 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_______的大小。K 值越大,表示该电解质越容易________。 小结:常见的弱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H 2SO 3 H 3PO 4 HF CH 3COOH H 2CO 3 H 2S HCN ⑵对于同一弱电解质的稀溶液来说,K 值的大小不随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只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花的学校(优质教案)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 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 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马琼芬 一、教材依据 《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二、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方法与过程: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第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 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课本:化学反应原理 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鲁科版版化学选修4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并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难点 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简单计算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 六、设计理念 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以 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 生的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七、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什么? 【课堂引入】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想一想电离平衡是如何建立的?电离

平衡的特点? 【新课讲授】以工业合成氨为例,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让学生思考醋酸 的电离平衡如何建立,得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CH3COOH CH COO- + H+ 1.概念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电离平衡状态 3.电离平衡的特点: 【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怎样定量的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强弱? 向学生引入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 【新课讲授】 一、电离平衡常数 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

花的学校教案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裳”等生字,会写“荒、舞、够、臂”等字,理解“润湿”“碰触”“狂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3.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句诗吗?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课文后面有资料袋,生可自主积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另一首优美的诗歌——《花的学校》。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师出示田字格,引生认真观察并牢记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C.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点; “舞、猜、臂”字横画较多,要注意书写均匀。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荒野、口笛、狂欢、簌簌地、衣裳、双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诗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复述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a)句: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2.品味含义丰富的词语,揣摩人物思想感情。3.探究藤野先生“伟大”的内涵,感受那份浓浓的师生情谊。教学重难点 探究藤野先生“伟大”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入题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恩师的指导,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不仅给予他的学生——一位异国的学子学业上悉心指导,更给予他的这位学生人格甚至国格上的尊严。他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为他的学生带来旅途中的温暖。他就是藤野先生,而这位学生就是中国的大文豪——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藤野先生》1.(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时的一位老师,在日本学习期间,藤野先生给予鲁迅许多关爱。所以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年的鲁迅对他的这位恩师一直念念不忘,他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师深情读屏显课文37 段):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2.师提出问题:一位普通的医学教授,和鲁迅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为什么在鲁迅的心目中却是“伟大”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究“伟大”的内涵

请大家阅读第6—23 段,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典型事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师总结。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关心解剖实习——真挚诚恳正直无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由上可知,藤野先生是一位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老师。 2.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6—23 段,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你读出了藤野先生对学生鲁迅怎样的关爱?探究在鲁迅的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伟大”的原因。 请同学画出能够体现“伟大”的句子并作分析。“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是商量的口气,透出藤野先生的和蔼)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添改讲义,说明藤野先生认真负责,连文法的错误,也订正。说明他对鲁迅很关心。)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大纲版)第二册 第三章 电离平衡 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三章电离平衡第一节电 离平衡(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的强弱与结构的关系,并且已经知道弱电解质的溶液中,既有分子,又有离子,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 [设疑]一定量的盐酸与足量的锌反应,生成H2的量取决于什么因素? [生]取决于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 [师]那么氢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体积也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过量的锌反应,最后生成的H2是否一样多? [生甲]一样多 [生乙]醋酸多 [师]谁的回答正确呢?等我们学完电离平衡的知识之后自然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以醋酸为例,说一说什么叫电离平衡。 [板书]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板书]1.概念 [问题探究]CH3COO-和H+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生]不能。 [师]我们知道,醋酸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CH3COOH会电离成CH3COO-和H+,与此同时,电离出的CH3COO-和H+又会结合成CH3COOH分子,随着CH3COOH 分子的电离,CH3COOH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而CH3COO-和H+浓度会逐渐增大,所以CH3COOH的电离速率会逐渐减小,CH3COO-和H+结合成CH3COOH分子的速率逐渐增大,即CH3COOH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副板书]CH3 CH3COO-+H+ [接着讲述]当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的建立过程,同样可以用速率—时间图来描述。 [投影]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图的特点,结合化学平衡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电离平衡。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师]电离平衡也属于一种化学平衡,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有何特征?可以用哪几个字概括? [生]逆、等、动、定、变。 [师]电离平衡状态同样具有这些特征,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五个字应用到电离平衡状态分别指什么? [板书]2.特征:逆、等、动、定、变。 [学生讨论后回答]逆:弱电解质的电离;等: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定:达电离平衡时,离子和分子共存,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变:指电离平衡也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师]哪些条件改变可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生]浓度、温度、压强。 [师]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生]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讲述]勒夏特列原理不仅可用来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而且适用于一切动态平衡,当然也适用于电离平衡。 [问题探究]像我们刚才提到的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最后醋酸放出H2多,是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有关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从电离平衡的移动去解释? [生]由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未电离的醋酸分子继续电离,结果CH3COOH提供的H+的总物质的量比HCl多,所以放出H2比盐酸多。 [师]那么反应起始时哪种酸与锌反应速率快?为什么? [生]一样快。因为氢离子浓度相同 [师]反应过程中速率是否仍相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相同。 [师]为什么? [生]因为HCl不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存在电离平衡,随着H+的消耗,CH3COOH 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使H+得到补充,所以CH3COOH溶液中H+浓度降低得比HCl中慢,

藤野先生优质课教案

藤野先生 永城市高庄初级中学张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一)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1. 电离平衡中的三个易错点 (1) 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 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2) 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 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不一定都减小, 如氨水加水稀释时, c (H +)增大。 (3) 由水电离出的 c (H +)=1.0×10-13 mol·L -1 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2. 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 (1)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 pH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 pH ,盐酸加入的水 (2) 相同体积、相同 pH 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 pH 加水稀释相同的 pH ,醋酸加入的水 14。 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的电离 ①任何条件下, 水电离出的 c (H +)= c (OH -); 常温下, 离子积常数 K W = 1.0×10- ②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正盐、活泼金属(如 Na)则促进水的电离。(2)溶 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 c (H +)和 c (OH -)的相对大小。 33COO - 的水解

程度,所以等浓度的CH3COOH 与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同理NH3·H2O 的电离程度大于NH 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NH3·H2O 和NH4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②当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如:HClO 的电离程度小于ClO-水解程度,所以等 浓度的HClO 与NaClO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③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能力和水解能力哪一个更强。如在NaHCO3 溶液中,HCO 的水解大于电离,故溶液显碱性;而在NaHSO3 溶液中,HSO 的电离大于水解,故溶液显酸性。 4.酸碱中和滴定 的滴定曲线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 (二)典型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1.CH3COONa 与NH4Cl

《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

《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预习巩固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讲课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组:刘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初步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2、通过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 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教具准备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饱和CH3COONa溶液、饱和Na2S溶液、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饱和NaOH溶液等 仪器:试管、滴管等 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行为体现教 学技能 学生的行为 兴趣实验魔术:“空试管”,使溶液变色实验 七个空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1、3%AgNO3溶液 2、5%KSCN溶液 3、饱和NaOH溶液 4、饱和CH3COONa溶液 5、饱和Na2S溶液 6、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 实验观 察分析 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2019-2020年高一化学 第二册 第三章 电离平衡 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电离平衡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 (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 [复习提问]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 [生]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师]中和滴定要用到哪些仪器? [生]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 [师]现有食盐、NaOH、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只用酚酞试液该如何中鉴别呢? [生]取三支试管分别取三种无色溶液,再分别滴入酚酞,变红的为NaOH溶液,然后向该试管中滴加另外两种溶液中的一种并过量,能使红色褪去的为盐酸,反之为令盐水。 [师]很好,如果刚好能使红色褪去,此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这样,就可以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控制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 [过渡]中和滴定,先选好了精密的仪器和合适的指示剂,而没有准确无误的实验操作,同样不会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那么应该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一问题。 [板书]4.操作步骤 [师]滴定开始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必须做好,下面请大家认真看录像,注意滴定前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放录像](仪器的洗涤过程) [看完录像后学生回答]滴定前要先用水洗涤锥形瓶和滴定管并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再用水蒸馏水洗涤,最后用待装的溶液分别润洗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2~3次。 [问师探究]为什么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要用所盛放的溶液润洗呢?若盛放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甲]如果不用所盛溶液洗涤,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会使标准液及待测液浓度变小,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生乙]若盛放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测量结果偏大。因为标准液的浓度已知,若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会使标准液实际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大,根据c(B)=,若A为标准液,由于V A增大,会使B的浓度的测量值增大。 [师]锥形瓶蒸馏水洗后,是否需要用待测液洗?为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若用待测液洗,会使量取的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增大,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大,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师]那么洗涤之后下一步操作是什么?我们继续看录像。 [放录像](由装液到开始滴定) [问]灌满液体后下一步操作是什么? [生]排气泡 [师]如何不排去尖嘴部分的气泡,可能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若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测得浓度值偏大。 [师]排气泡之后又如何操作? [生]调整液面到零刻度以下某个位置或者到零刻度,记录液面刻度。然后把一定量的待测液放入锥形瓶,加2~3滴指示剂,进行滴定。 [师]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视线与凹面相切。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 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 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 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

三、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 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 ?? 相别 四件事例 神情话语 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四、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2)动作符合人物身份体现人物特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课时电离平衡的移动及电离平衡常数)

【引入】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几种情况能否引起电离平衡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①加NH4Cl固体②加NaOH溶液③加HCl ④加CH3COOH溶液⑤加热⑥加水⑦加压。 【板书】活动一、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讨论】(1)影响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交流】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讨论】(2)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改变下列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ΔH>0的影响,填写下表: 【交流】 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方向c(H+)n(H+)电离程度导电能力 升高温度向右移动增大增大增大增强 加H2O向右移动减小增大增大减弱 通HCl向左移动增大增大减小增强加少量NaOH(s)向右移动减小减小增大增强加少量CH3COONa (s)向左移动减小减小减小增强 加少量CH3COOH向右移动增大增大减小增强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强增强 【讨论】(3)结合上述问题,联系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思考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有哪些? 【交流1】(1)温度:由于电离过程吸热,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交流2】(2)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越易电离。它的电离程度就越大。 【交流3】(3)其他因素: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离子效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物质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反应)。 【问题探究1】(1)如何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 【交流】①可用电离度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即当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核未电离的)的百分数。常用α表示。

课文《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八上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初中语文必须重点学习的文章,记叙了作者鲁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鲁迅写此文赞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表现的是伟人的爱国情怀,给学习者强烈的心灵冲击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这篇散文,主要通过“品读法”“研读探究法”,品味语言,合作探究,了解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内容与情感,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速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语言,了解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及其作品)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课文哪些地方是详写,哪些地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通过哪些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读完文章,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在诸多的老师中,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还有一位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并且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哪些刻骨铭心的事情,值得鲁迅时刻怀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一探究竟。 二、速读感知 (一)速读课文,初识藤野先生。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思考:鲁迅在文章中写了几个地方的事?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明确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