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时分层作业(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的最低一级的是( )

A.地月系B.总星系

C.银河系D.太阳系

2.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

1.A

2.B [第1题,结合图示与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天体系统中的最低一级的是地月系。第2题,M居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为地内行星,很可能是水星或金星。]

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

4.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

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D.金星属于巨行星

3.C

4.C[第3题,由题目中“凌日”的含义,结合金星凌日实例,可推知若出现金星凌日现象,必然是太阳、地球、金星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金星在内。第4题,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左邻右舍”是水星和地球,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

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5~6题。

5.“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B.银河系

C.太阳系D.地月系

6.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行星( ) A.水域面积大B.大气层太薄

C.距离太阳太远D.距离恒星太近

5.B

6.D[第5题,根据材料,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仅40光年”,这表明这颗恒星不是太阳,但距离地球、太阳都比较近,因此,它属于与太阳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选B。第6题,根据材料“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选D。] 7.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在图中绘出土星的公转方向。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轨道之间(填文字)。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________星(填文字)。

(4)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太阳系结构判断,A是水星,C是地球,D是天王星。第(2)题,土星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沿公转轨道画逆时针方向箭头即可。第(3)题,小行星带

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图中E星是土星,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木星。第(4)题,地球磁场存在,可以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能够吸引住一定的大气,使得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平均温度约15度,水处于液体状态;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使生物受紫外线的伤害减少。

[答案](1)水星地球天王星

(2)略(逆时针)

(3)火木木

(4)

[等级过关练]

读下图,回答8~10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③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④北极星与c是同一恒星系统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9.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天体是地球

B.哈雷彗星处在b系统

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b系统出现

D.b系统中除c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

10.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和级别最低的分别是( ) A.a和b B.d和b

C.b和c D.(d-a)和b

8.C 9.B 10.B [读图可知,图中d表示目前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范围,半径为200

亿光年。图中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水星属于太阳系,北极星为恒星。b为太阳系,其中心天体为太阳,该系统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为总星系,级别最低的为太阳系。]

2017年2月23日,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40光年的一颗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红矮星“TRAPPIST-1”属于( )

A.卫星B.行星

C.恒星D.星云

12.红矮星“TRAPPIST-1”所在的天体系统位于( )

A.②—太阳系B.③—银河系

C.③—河外星系D.④—总星系

13.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 )

A.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

B.体积质量适中,可形成大气层

C.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与恒星距离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11.C 12.B 13.D[第11题,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应属于恒星。第12题,红矮星“TRAPPIST-1”是恒星,不属于太阳系,所在的天体系统应位于③—银河系。第13题,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根据天文观测,该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

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 m/s)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第(2)题,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第(3)题,某星球具有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应和地球相类似。可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归纳。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台湾省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读小题,并根据你所掌握有关台湾省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台湾岛年太阳辐射量(单位:4185J/cm2)和某月气温(单位:℃)的分别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等类型,是由于() A.台湾岛从北向南兼跨北温带和热带B.台湾岛气候类型多样 C.台湾山脉地处低纬且海拔较高D.台湾岛地形复杂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A.海拔B.阴晴状况C.电网供电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长沙B.重庆C.拉萨D.海口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下列小题。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低,晴天较多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7.下图反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性是() A.共面性、近圆性B.共面性、同向性 C.同向性、近圆性D.近圆性、周期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A B.B C.C D.D 9.看上题中的D图,组成该山体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A.地表B.地壳C.上地幔D.下地幔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地球的宇宙环境附详解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地球的宇宙环境附详解 一、选择题 (一)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 km,导致空中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1~2题。 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多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1.C 2.B 第1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A、B错。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对。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 第2题,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 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二)2017年10月19日,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 被命名为“Oumuamua”(奥陌陌)。观测显示,“奥陌陌”具有干燥的固体外壳,并不具备“彗发”。下图是该天体穿过太阳系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 A.轨道① B.轨道② C.轨道③ D.轨道④ 2.从天体类型看,“奥陌陌”最有可能是() A.星云 B.小行星 C.彗星 D.行星际物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运行轨道具有共面性特征,图中只有轨道④明显位于不同平面上,故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轨道④,故选D项。 第2题,“奥陌陌”并不具备“彗发”,因此并非主体由冰块构成的彗星,而是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外表呈云雾状;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行星际空间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 (三)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完成第1--2题。 1.“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信鸽迷途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 观?() A.加拿大 B.英国 C.意大利 D.巴西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太阳发脾气”指的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干扰地球磁场,信鸽迷途,A正确;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第2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 :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 :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 :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 :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 :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生1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生 2 :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这三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把什么跟什么作比较(把茫茫宇宙和地球)我们来看一下地球在宇宙中有多大(出示四幅图)这里有四句话,地球跟星星相比,地球大不大(大)地球跟土星、木星比,地球小,地球跟太阳相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习题1-1宇宙中的地球 含答案 精品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2016年11月14日,本世纪最大的“超级月亮”出现在天空,此时月亮看上去比平时大14%,能正确反映该日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图是 A. B. C. D. 2. 下图所示行星中,与地球的物理特征近似的一组是 A.f、g、h B.d、e、f C.a、b、d D.b、e、f 3.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能观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4. 下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银河系 5. 美国航天局发现40光年外的“太阳系”里,7颗类地行星中3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迹象。推测其存在生命迹象的依据可能是 A.体积质量大,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B.平均密度大,有较大引力 C.距离“太阳”适中,有适宜温度 D.自转周期长,公转周期长 6. 下面是“天体系统示意图”,判断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天体系统共有4级 B.图示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银河系 C.我国发射的“神六”飞船已经飞出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D.图示天体系统是我们目前能够观测的宇宙部分 7. 2016年10月27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前两天还在景海鹏指尖翩翩起舞的蚕宝宝,

已经开始抽丝结茧了。在航天员的精心呵护下,包裹在蚕丝里的蚕宝宝就像甜睡的婴儿一样,享受这一段神奇的太空之旅。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的环境特征是 ①强辐射②微重力③有空气④超低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 发生日偏食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A. B. C. D. 9.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顺利与“天宫二号”对接。在空中运行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属于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②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③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与太阳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下列11-12题。 11.“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 B.恒星 C.彗星 D.卫星 1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恒星 B.地球 C.行星 D.卫星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评经典题】【例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讲评:此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引发地球磁暴;对气候有一定影响,但不一定引起地表平均气温上升。答案:B 【例2】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①地球磁场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c.使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d.导致高纬度地区多出现“极光” 讲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与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关系。地球磁场能使粒子流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粒子流向高纬度地区集中,多出现“极光”。正是由于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具有足够的引力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引住。如果地球质量和体积太小,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地球上将不存在大气层。地球与太阳距离适当,所以地球有介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地球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其伤害。答案:①-d ②-a ③-c ④-b 【自主打基础】一、选择题 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 2.不包括地球的大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3.地球成为太阳系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地球既能自转,又能绕太阳公转运动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4.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

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案【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地球的圈层结 构及其主要特 占 八、、 1.掌握地震波的特性及应用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3.能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结合新发生的地震灾害,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一一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横向联系 天怵 I层次 三荃索 总星系 银河爲 「太阳辐射 -太阴—L玄阳活劲 .八大行呈矗直卫呈 小行星、流星、舛 ■内梆阔尿 ―外部關加 —具劝存在住命的条 杵 —运动一規口 >1球一J1球基毗 丁宇宙环境 「自转:方向、速庚、周期 "L公转:轨道、方向、速屣、周期 地理意直 — 打 球 基 地 盂 醴 満 见 吋 条 件 口转f赤道平曲f贾道平面——处转 -I一, 黄赤交犯 譬M 太阳血射点的画归运动 走午龙P1福度的变牝提夜艮短的血 隹 纵向联系 划分依据 相 互 吸 引 外部 」宇宙I 尊离线地序 图 天休 系统 特征 系统组咸 地球的圈 JB结构 內部 圈层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一一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6?上海卷)(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 C. 陨石撞击太多 D. 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X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和水』表面是岩石组成,熱容量小,昼夜温差大5月岩表面熱胀冷缩作用强,物理风化作用强,破坏月球表面岩石形成月壇。选D正确。 2.月球表面罡真空状态,没有犬气的保护,月球表面损石撞击密集,对人类威胁大。选匚正确* 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月球环境。学生要明确月球是真空状态,大气的作用很重要。 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加剧了土壤的形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形成月壤,不同于地球土壤。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抵挡直径小的陨石,月球却没有这层屏障,于是任何一颗陨石也会造成伤害。 (2016?上海卷)(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乙—二二=-?0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 B. 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 【答案】3、D 4、A 【解析】 试题分析: 乩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麻地球、月球三者的协拖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娈动;月球靠反射阳光躱』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晩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睑"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睑”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圏示中纬度某地清晨E点月亮出现在甲处,应是下弦月。选D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每课同步测试题汇编(含四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 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18年5月21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四号”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 A.卫星 B.行星 C.小行星 D.矮行星 2.工作中的通信卫星“鹊桥”属于( ) A.彗星 B.流星体 C.行星 D.人造天体 2017年10月4日中秋夜20点左右,一道火光划过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千米处的德钦县上空,后经证实,这是一枚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据此完成3、4题。 3.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一般多属于( ) A.巨行星 B.星云 C.恒星 D.小行星 4.在下列天体中,“火流星”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金星 B.月球 C.火星 D.土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18年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5、6题。 5.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结构、运动特征具有( ) A.特殊性 B.唯一性 C.差异性 D.普通性 6.地球平均气温为15 ℃左右,与此相关的是,地球( ) ①距日远近适中②自转周期较短 ③大气层厚度适宜④地表为岩石

⑤有卫星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19年2月19日,年度“最大最圆月”现身夜空,与“元宵月”上演“巧遇”好戏。我国民众可欣赏到一轮皎洁明亮的“超级元宵月”。据此完成7、8题。 7.月球所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8.“超级元宵月”出现的日期是( ) A.农历正月初一 B.公历1月1日 C.农历正月十五D公历1月15日 下表为某四个行星基本数据表。读表回答9、10题。 注:卫星数据资料截至2013年。 9.表中甲、乙、丙、丁四个行星中,最可能为火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相比( ) 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同的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2019高考地理练习1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doc

夯基提能卷 1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 夯基提能卷①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9 ·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调研] 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呈一直线排列。这时,通信卫 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发出的较强的电磁波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信号,产生日凌现象。如图为卫星日凌示意图。据此完成1~2 题。 1.地面接收站受到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一天中 的() A.日出前后 B .日落前后 C.中午前后 D .午夜前后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日凌现象出现时,太阳发出的强大的电磁辐射会对卫星下 行信号造成强烈的干扰,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故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现 象。 2.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C.指南针失灵 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 D 解析:太阳活动强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 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 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 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极光现象;太阳东 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故选D。 [2019 ·江苏兴化三校联考] 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 4 题。 3.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表形态 B .风速大小 C.天气状况 D .土壤性质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图中光伏农业通过太阳能发电获得能源,因此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四个选项中只有天气状况可以影响光照条件, C 正确。 4.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前引言: 自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 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 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上课时一定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投入到课 堂学习,并动脑子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 圈层结构(讲)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6?上海卷)(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月球环境。学生要明确月球是真空状态,大气的作用很重要。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加剧了土壤的形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形成月壤,不同于地球土壤。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抵挡直径小的陨石,月球却没有这层屏障,于是任何一颗陨石也会造成伤害。

(2016?上海卷)(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答案】3、D 4、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月球环境。 【名师点晴】主组题主要考查月相变化。学生如果了解月相规律,这道题也是较容易的。 满月以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黄经差0度; 娥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黄经差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黄经差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黄经差90度—180度; 满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黄经差180度; 月相满月以后: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黄经差270度—360度; 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黄经差为360度。 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一般多发生在朔日。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 宙环境教案 2012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首先,地球与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相比,在公转运动方面 具有许多相似性,可以概括为“三性”: 1 .同向性。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 .近圆性。每一个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呈椭圆形,太阳 位于这些椭圆一侧的共同焦点上。 3 .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近似在同一个平面 上。 以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远近为线索掌握它们的物理 特性: 探究点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 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分析 地球与太阳二者的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条件在漫

长的年代里一直比较稳定,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物 赖以生存和人类活动的源泉。 地球、其他大小行星与太阳三者的关系--- 地球及其他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不仅公转方向一致(由西向东),而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碰撞,地球运行比较安全。 2 .地球本身具有的条件 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原因 适宜的温度(地表平均气温15 °C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 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 适中,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 热,产生水汽化,逸出地球,水汽冷凝、降水,汇入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 例1 (改编)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 ①;②;③;④;⑤ 。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的方向

【公开课教案】:1 浩瀚的宇宙【公开课教案】

浩瀚的宇宙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 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 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 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

"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 三、恒星也在运动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及答案

《宇宙中的地球》习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星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2、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月亮-----轮廓模糊 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热。在太阳系几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探测火星将有利于寻找地球之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据此回答3--4题: 3、火星探测器所在天体系统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据此回答下列5——7题: 5、“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属于类地行星的是哪几颗 A、水星、火星、木星 B、水星、金星、火星 C、金星、木星、土星 D、金星、火星、土星 6、“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温度最高的是哪一颗 A、木星 B、水星 C、金星D火星 7、“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哪一颗 A、水星 B、木星 C、金星D火星 8、下列条件中与地球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大气层 C、太阳日 D、恒星年 9、目前人类已经到达的天体是: A 、火星B、月球C、太阳D、金星 10、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

高一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 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 2. 3. 1.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辐射现象,了解太阳辐射在不同方面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2.学会从互联网、报刊上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现象,分析归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天体之间相互 1. 2.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位置。 生 (承转)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分析了地球上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和内在 板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陆地就是靠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 阅读教材插图,了解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教材P12

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师①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 ②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824焦/ 阅读P 13 板 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状 生“大棚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热水土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一年中作物生长的时间限制,实行反季节生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