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5.白鹅》(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5.白鹅》(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5.白鹅》(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自读提示:

画一画:用“_”画出表现白鹅叫声的词句,

用“﹏”画出表现白鹅步态的词句,

用“﹍”出表现白鹅吃相的词句。

读一读:有滋有味地读读描写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句子。

品一品:仔细品品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自主读书。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2、自由探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匆匆》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 匆匆 【字词荟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赤裸裸 ()()() (2)例:匆匆忙忙 ()()() 2、选词填空。 爱护爱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 (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维持保持 (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反义词填空。 聪明()空虚()伶俐() 【句段集锦】 照样子写句子。 (1)例: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1、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二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省级优质课)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 执教者:官渡区和平小学李泳眉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练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练习 [学习目标] 韩愈的“江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对桂林山水的赞叹.在作者生动传神的笔下.桂林山水的美景令 人神往.让我们了解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体会句子表达的形象与生动.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 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注意积累优美词句. [尝试运用]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荡漾船浆危锋兀立连棉不断()()() 2.观尝屏障洁白无暇波澜状阔()()() 3.竹伐翡翠峰栾雄伟拨地而起()()() 二、课文是用什么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的.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 例:(水平如镜)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的香山()() ()的大海()() ()的漓江()() 三、读句子.给带点字注音. 1.在漓江上.撑船人卷()起袖子.撑起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2.桂林的山倒()映在水中.色彩明丽;桂林的山危峰兀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巩固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二、仿写句子. 1.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今天的雨真大啊. . 真啊. 得 2.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 .却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改写成排比句) 3.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加 点字造句) 三、作者写桂林山水是按顺序写的.先总写; 接着分别写的特点;最后写 四、乱句重组.填好后再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公开课教学设计

《开满鲜花的小路》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邮、递、裹、寄、局、堆、破、漏、懊、丧”10个生字,会写“鲜、邮、递、员、局”5个字,理解“懊丧”的意思。 2.了解故事内容,体验鼹鼠先生从兴奋到懊丧的心理过程,并练习读好描写兴奋和懊丧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懊丧”的意思,感受鼹鼠先生兴奋、懊丧的心情。 三、教学流程: (一)画——猜测激趣 1.看老师画画,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板书:小路 2.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路呢?课件:开满鲜花图 3.揭题。板书课题,并指导写“鲜”字。 【设计意图: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奇妙的“路”之旅。】 (二)认——情境识字 1.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大声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奖励大家到这里逛逛吧!这是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读准“邮局”。 3.在邮局里负责送信的人我们称他为“邮递员”,送快递的人我们叫“快递员”。 4.去拼音读“邮局、邮递员、快递员” 5.课文中的邮递员是谁呀?它送什么呢?“包裹单”图 (1)仔细看看 这个“裹”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古人用衣服包住采下来的果子,就是裹。) (2)“裹”字在课文中还有很多朋友呢!出示:寄包裹、领包裹、拿着包裹、打开包裹

(3)自由练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6.包裹里是什么呢? (1)读“一堆小颗粒” (2)看图用“一堆”说短语。你能看着图用“一堆”来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识字是枯燥、乏味的,要让学生“喜欢”、“主动”识字,就要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才行,而生活才是最真实的情境。】 (三)读——了解内容 1.包裹里的这一堆小颗粒是寄给谁的呢?故事中还讲到哪些动物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并圈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1)回顾默读方法。(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圈。) 2.故事中都有哪些动物呢?学生汇报,老师贴动物图。 3.根据课文内容,填动物的名字。 (1)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填一填。 (2)汇报。 4.根据课文内容,在小路的相应位置贴动物图。 (1)学生贴图片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贴。 【设计意图:读一读、填一填、贴一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让重点内容了然于心。】 (四)演——“兴奋”之路 1.你看,邮递员黄狗来送包裹单了!谁想来当当邮递员啊! (1)学生演黄狗。 (2)大家觉得他像不像邮递员呢?“喊” (3)当邮递员除了要声音响亮,还要注意什么呢?“您”“!” 2.“原来,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学生个别读。“颈”正音。 3.鼹鼠先生,有人给你寄包裹哦!你的心情怎么样? (1)学生说心情。“高兴、兴奋、激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练习题附答案

2.乡下人家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瓜架( )南瓜 ( )尾巴( )旗杆 ( )桌椅(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芍药鲜花大理菊鸡冠花 2.丝瓜苦瓜地瓜冬瓜哈密瓜 3.母鸡老鹰狗猪鹅 4.燕子螳螂蝉天牛纺织娘 5.彩云红霞乌云白云星星 6.傍晚晌午时间黄昏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重点段落品析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天高地阔()和谐()独特() 3.想象: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道风景线?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你觉得家乡有哪些景点是美丽的,令人向往令人欣赏的?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

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例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古诗两首》 赵瑞花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 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 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 【教案】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我是什么》精品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14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没”。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总结:要看完整个谜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二)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的谜底。 谜语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

都从天上来 谜语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三)方法总结:遇到用“我”开头介绍自己的谜语,猜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谜面中念一念,以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四)师生“雪花”这个答案代入到第一则谜语的四行字中,逐行验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出示整篇课文,迁移猜谜的方法。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这么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出示再读要求: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与同桌互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认读。 4.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 三、巩固汉字,指导书写。 1.随机点名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赛读、同桌赛读、班内开火车读,巩固“我会认”中的生字。 3.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4.教师范写,边读边强调。 5.指导学生书写。 6.描红、临写,小组内展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课前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走入课文之前,请给着我一起欣赏几幅图画。(课件) 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谈谈我们身边的熟悉的乡村风景画面。(学生回答) 引入:乡村自然清新的景色多么令人向往,我们的乡村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心和笔描写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么,作家陈醉云笔下的乡村风景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 二、复习字词。 (前面,你们的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今天我们就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 1.复习词语。(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三、抓住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统领全文的学习。 我们在读课文,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个句子不仅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而且还是全文的总结,找出这个句子。 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板书:独特,迷人)理解体会。 四、再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画面。 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些画面? 1.抽读第二自然段后半段,结合“云状图”里的话指导学生概括描写的场景:雨后春 笋(板书)(强调学生记笔记)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乡下人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鲜嫩】新鲜而嫩。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倘若】表示假设。 【天高地阔】大地辽阔,天空高远。文中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和谐】①配合得适当;②和睦协调。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句子解析: 1、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高地阔”在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意思与“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类似;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阔”换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句话把红霞、飞鸟、乡下人家在一起的画面比作田园风景画。 描绘了一幅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画面;傍晚,红霞辉映,微风轻拂,倦鸟归巢。乡下人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作者将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同时称红霞、微风、归鸟为农家人的“好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企鹅寄冰》教学设计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我爱阅读——《企鹅寄冰》是一部由赵冰波写的童话。《企鹅寄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按照篇幅长短重新排列。《企鹅寄冰》是一则融故事性、科学性、社会性于一体的童话。故事性主要表现为讲述了身在南极的企鹅给长在非洲的狮子寄冰导致的“美丽误会”;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故事中讲到的冰、水互为转换的条件(环境),以及地球因幅远辽阔导致的地域差异;融合的社会性教育则有朋友之间可以通过信来传递友谊。 (一)话题设计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课堂,都离不开教师和孩子,更是不能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阅读课中,话题的设计及其重要,它不仅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更是孩子深刻理解文本内涵的导航灯。 针对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探究欲望强的特点,通过让孩子猜,说,看,演等形式,设计话题,激发兴趣。 猜:看看老师手中的玩偶,你知道今天的主角是谁吗?狮子和企鹅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说:围绕话题:为什么企鹅寄出的是冰,可是狮子大王收到的却是水呢?让孩子展开讨论。 看:让孩子看图,并借用词语,建立语言逻辑。 演:借助图画,让孩子说一说,演一演,让孩子走进角色,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 (二)环节设计 因为考虑到孩子只是二年级的孩子,所以在设计这堂课的主要环节时,还是遵循了孩子看书读书的一般规律: 1、借用手偶玩具,认识角色。 2、老师讲故事,讨论主要话题。 3、运用图画,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4、推荐冰波老师的其它作品。 (三)亮点与特色: 整堂课的设计中,有几个细节是比较鲜明的,也是亮点: 1、借用手偶玩具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书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个不会动的物品,又怎会吸引他们。借用手偶玩具正好弥补孩子的兴趣缺乏,引领孩子走进书的世界。 2、出示图画,从“图感”到“语感”的转化。读书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不一定是快乐的。因为识字量的局限,形成了一个阅读断层。图画阅读正好弥补了孩子的阅读断层。通过图画阅读,帮助儿童从“图感”到“语感”的转化。借助图画,从具体的图像到抽象的思想,整合信息,进而接引对文字的深刻领会,建立语言逻辑,为培养“语感”做铺垫,对阅读的领悟就会更加深刻。 3、培养表达能力。好的图像帮助孩子理解文字的意涵,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热情,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到故事角色中,与故事中的角色合一,亲历其境地体验故事,当孩子说到狮子大王收到一袋水的时候,孩子们忍不住哈哈大笑,阅读兴趣被激发,毫不掩饰自己,情不自禁地加入班级的讨论,提高了说话能力。后来,借用图画,配上手偶玩具让孩子们讲故事。他们一边手舞足蹈,一边演示。 4、优秀读物的推荐。设置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多读书,多看书,培养弄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个环节设计既是一个承接,也是一个铺垫。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让孩子了解“美丽的误会”是因为冰、水互为转换的条件(环境),以及地球因幅远辽阔导致的地域差异。 2、借助图画讲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 故事图画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