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

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
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

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

2019年4月自考报名已经开始,即日起同学们可以在进行网上报名,下面是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了解更多教育类自考复习资料请锁定学渡教育自考题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下载!

(三)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在这一历史时期,传播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领域。

上世纪40年代,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香农和韦佛合写的《传播的数学原理》,这本书提出的传播学理论在这段时期内逐渐被教育技术学家借鉴和吸收,使得传播学成为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基石之一,为教育技术开辟了新的视点。按照传播学的理论,教育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所以,一切用于教育的传播媒介,作为信息源的教师和作为信息终端的学习者,以及教学双方的关系,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在传播信息,都是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各种传播模式“对于有关传播的其他模式与理论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中引入的各种理论和思想,都在当时指导了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这些理论各有侧重,“经验之塔”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媒体的选择

上,程序教学理论局限于动物实验的规律,传播理论集中研究信息的生成、选择、处理、储存、检索、传播等问题,它们都无法对教育技术加以宏观的研究,也无法适应二战后“第二次浪潮文明”的思维特点。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因此,在上世纪60年代逐渐引入教育技术的系统方法,成为教育

技术研究的基本趋势,使得系统方法成为指导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石之一。

系统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媒体只是教育系统的一个要素。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发挥,不仅需要各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只有用系统的观点对教育的各个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系统观、系统论和系统方法的引入,促使教学系统开发更加完善,在理论上形成了用教育技术学鉴定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

6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研究者纷纷重新考虑学习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认知理论相结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等。梅里尔也提出教学

设计的成分呈现理论。此外,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研究产生了许多针对学习过程的策略,如问题解决策略、信息组织策略,降低焦虑策略,自我控制策略、元认知与招待性策略等。这些新理论的引入,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使得教学设计这门学科不断完善与扩充

(四)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史实

语言实验室始于50年代的美国。到1964年总计拥有8000到9000套语言实验室,法国有152套。日本有200套,英国有近300套。

1969年,英国建立了开放大学,成为的典范,随后,世界各国都先后建立了远程教育大学。

60年代,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建立了PLATO-

I(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系统,它使用了专门的终端设备与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的会话活动,在70年代发展成为著名的PLATO IV型系统,它通过数据通讯网络连结千台以上分布在美国许多州及世界上一些地区的终端。它提供了多种教育传播手段:高分辨率的等离子接触面板显示器除了显示多种文字、图画与动画外,学生还可以用它送入自己的选择与回答;多功能键盘可以输入英、俄等多

种文字符号以及许多特殊符号,还能控制播放录音机和

幻灯机。

70-80年代计算机教学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80年,英国开始执行MEP计划,开展计算机教育。据统计,1984年美国中小学已拥有电脑50万台,并以每年20

至30万台的速度递增。1986年,日本投资20万亿日

元开发计算机教学。整个80年代,全球掀起了计算机

教学的热潮。

这一历史时期,系统论思想被引入和应用到教育技术学理论中,大大地改善了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此教育技术的应用有了更科学的理论指导,扩大了教育技术概念的内涵,使得教育系统设计成为教育技术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系统方法使得教育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把教育技术从对教育系统中个别要素的研究扩大到对整个系统进行设计、实施、评价的研究,把教育技术发展成为研究实现教育最优化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教育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进入90年代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知识总量迅猛增长。“人口爆炸”、“知识爆炸”成为信息时代的独特风景,知识翻番的时间和知识老化

的周期日益缩短,从而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才有可能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提供了契机,使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自主化、国际化成为可能。

自50年代以来,制造和销售电教硬件、软件的企

业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电教产品的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如各种多媒体教室、数字硬件电教设备、课件、资源库、网络平台等等,使各种教育媒体越来越多的渗入教学领域,从而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教育技术的理论也日趋丰富,并朝着综合化、整合化的方向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乎是一日千里。正因为如此,它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它看成是本国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本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

(二)媒体技术的发展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

发明之一,蔚然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项技术像互联网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影响如此广泛。用了55年电话用户达到5000万户,用了38

年广播听众达到5000万户,用了13年电视观众达到

5000万户,而Internet只用了3年网络用户就超过了5000万。目前,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

响最广的国际性计算机交互式网络,已连接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Internet已成为联结世界各国的信息纽

带和向全球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网络。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无论是从带宽还是内容和交互性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促使了各种各样的网络课件,网络学习平台风涌云起,以Internet为

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真正的全球无国界学习,国际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与此同时,个人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多媒体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成为可能,集成了文本、动画、音频、视频、虚拟现实等媒体的课件或学习资料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学习质量。校园网建设铺天盖地,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流媒体技术等广被用于教育教学,为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随着认知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强调学习者应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进入教育技术领域

并取代行为主义成为教育技术主流思想之一。这段时间,还引入大量新的理论,如绩效理论、集成性技术、行动研究、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使得个

别化学习大放异彩,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数字化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学习方式迅速出现并逐渐占据主要阵地。在这一段时期里,指导教育技术的各种理论日趋综合化、整合化,它们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目的都是促进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特殊的方式构建意义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面对一个结构不良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建构主义同时强调协作对于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所起的重要作用。会话作为协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亦是共享思维成果、达到意义建构的必要手段。建构主义理论者根据自己对学习的理解,还提出了随机访问教学、抛锚式教学等崭新的教学技术。

(四)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史实

到2000年6月,全世界共有93074485台主机,全世界网络用户数为22980万人。据统计,到2004年,

全球主机数已接近2.2亿台,到2005年5月,我国上

网人数就达到9880万。

美国的大、中、小学已于1997年全部接通Internet,99年平均每天点击量达到10亿次,而且以

每100天传输量增大一倍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0年,美国共有8亿web页,11000多万人上网。根据2000

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提供的数据,美国95%的学校

和72%的教室已连上了国际互联网,30%的老师利用互

联网开展研究活动,27%的老师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和

进行数据分析,16%的老师利用互联网备课、设计教学

计划。

英、法、德、日、澳等发达国家的各类学校也广泛使用了Internet网。到1999年,英国拥有中小学站点数为348个,德国为317个,日本为240个,澳大利亚为724个,加拿大为914个。法国政府在1999年就制

定了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政策,并作为实现社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优先发展的重点目标,到

2000年10月,法国的高中已100%上网,初中上网率为80%,小学也达到了30%。日本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一

项5年计划,到1999年,日本公立小学两个人拥有一

台计算机,2001年所有的中学,2003年所有的小学已

经全部上网。

第二节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史

我国的教育技术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90年代以前,我们一直把我国的教育技术称作“电化教育”。尽管我国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育技术是一样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概念界定、理论框架、学科建设、组织机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90年代以后,我国和国外教育

技术同行的交流开始增多,积极借鉴、吸纳了许多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在名称上逐步改用“教育技术”,在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实践的领域也在逐步扩展。

一、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这一历史时期,是我国教育技术的萌芽阶段。幻灯、电影等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揭开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序幕。

早在1919年,国内已有人开始使用幻灯来开展教

学试验。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时我国最大的图

书出版企业)成立国光影片公司,拍过一些无声影片,

其中就有教育片,如《盲童教育》、《养真幼儿园》、《女子体育》、《陆军练》、《养蚕》等,这些是我国拍摄的最早的教育影片。金陵大学是我国推行电化教育最早的高等学校,1922年就已开始用幻灯、电影宣传

棉花种植。1923年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在长沙、烟台、

嘉兴举办大规模的“千字课”教学试验。在嘉兴试验时,

用了幻灯。随后,广播和电影教学在我国更为广泛地开展起来。1925年6月,教育部定购下发一千多台收音机,并聘请专家通过广播电台播放教育节目。1937年7月,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并在全国建立了11个播音

教育指导区。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

协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群众性电教学术团体。1935年,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大会堂改名“电化教学讲映场”,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电化教学”这个名词。1935年,上海大厦大学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这是我国最早在大学开设的电化教育课。1936年,南京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政府电影机构。1936年,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

电影广播专修科,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专业。同年,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认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此后,这个名词被普遍采用。同年,上海教育界人士办了“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并出版《电化教育》周刊,共出了6期,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刊物。1937年,上海商

务印书馆出版了陈友松著述的《有声教育电影》,这是我国出版的第—部电教专著。1942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电影制片厂。1945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电化教育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化教育系。

从以上简略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化教育于20年代诞生,30年代进入课堂,开始起步。其发源

地和早期主要活动地是上海和江苏。其特点是:先有其事,后有其名;先民间,后政府;先在社会教育领域,后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事业一开始就起步不错,无论是从学科构建,还是媒体建设和教育实践上,都做出了不少实绩。但由于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因而其发展势必处在试验阶段,不可能获得重大教育效益,更何况由于当时我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时期,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南京政府的垮台,使得我国最初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

二、初期发展阶段(49年至60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我国电化教育进入了初期发展阶段。其主要表现是:1949年

11月在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

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1949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讲座,后又改为俄语广播学校。每年参加学习的学员达5000人,到1960年,累计招生19万多人。1955年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创办了自

己的广播函授学校。 1958年前后,中国掀起了教育改

革运动,推动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北京市、沈阳市等地相继成立了电化教育馆,由教师、技术人员、工人构成的电教专业队伍也大量出现。1960

年起,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开办电视大学。在这段时期里,幻灯、录音、电影开始进入城市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特别是外语和医科院校,电

教教材和电教资料开始制作、生产;外语教学唱片、教

学幻灯片已成批生产;外语录音带已在校际间复制、交流;外语院校开始安装同声翻译室、简易型语言实验室

等较先进的电教设备。1964年高等教育部批准在上海

外国语学院建造了国内的第一幢电化教学楼。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的活跃期,由于政府关怀、学校重视,因此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并形成了规模效应,特别是在此阶段,我国培养了一支由教师、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性教育技术队伍。同时此阶段,政府合理布点添置了大量的教育技术设备,为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但是1966年,我国爆发

了“文化大革命”,整个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电化教育也不例外,电教机构被撤销,人员被解散,设备、资料被破坏,使我国电教进入停滞期。

三、重新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我国的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1978年教育部决定设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成为指导全国电教工作的中心。

(2)从1979年开始建立了各级电教机构,扩大了电教工作队伍。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2253个县(区)建立了电教机构,占全国县区的95%左右,全国800多所

高等院校以及许多中小学都先后建立了电教中心与电教室。全国的电教从业人员达数十万人,形成了一支热心电教、积极探索的电教大军。

(3)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在整个80年代,普通电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闭路电视系统、卫星接收站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相当快。软件建设也极为迅速,各级学校制作了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计算机课件等数以万计的各类电教教材。

(4) 在学科建设方面,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

院校着手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从1983年起,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三个单位创办了四年制本科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随后几年之内,电教专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起,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在内三个层次的人员培养体系。

(5)广播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发展迅速。1979

年建立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各省、市、自治区都举办了

广播电视大学。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建,我国开始实施卫星电视教育,已建卫星地面站l万多个,教育电视台1200多座,放像点6.6万多个,形成了世

界上最大的教育电视传输网络。

(6)计算机教育蓬勃兴起,数以百计的高等院校设

置计算机专业和开设计算机课程,编制了一批课件和用于教学管理的软件。1981年,我国第一次拥有自己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辅助教学管理系统。80年代,

为了抵制大量进口国外教育微机,国家于1986年组织

一些高等院校和工厂研制生产“中华学习机”。1987年,作为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了一批中华学习机教育软件。

(7)已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七论(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为内容的理

论体系的框架,初步实现了由小电教到大电教的观念转变,初步形成了以课堂播放教学法、远距离播放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微型教学法、现代成绩考查法等为内容的电化教学方法体系。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是迅速的,无论是从组织机构、人员队伍,还是从学科建设、软硬件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上看,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一段时期为我国现在的电化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这一段时期也

有其不足之处,一是太偏重于硬件投资和建设,忽视了软件和人才的建设。二是在理论的研究上,对于教育技术三大技术,基本上停留在硬件技术的研究上,对于传媒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涉足不够。这些偏差都直接导致了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出现以“教”为中心和重“硬”轻“软”的不健康的状况或局面。

四、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电化教育也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90年代是信息技术得到

巨大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冲击。大量的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叩响了我们的门扉,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锐不可挡之势进入了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媒体技术方面,卫星广播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育,多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协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等。

从组织机构上看,相对于80年代,中国电化教育

的组织日趋完善,队伍日趋庞大。中国教育技术的组织机构可以从行政、业务管理和学术社团两方面来说明。首先,从中国教育技术的行政管理和业务开展方面来看,中国的教育技术系统是由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学校教育技术系统和商品化的教育资源开发

系统四大主要系统组成,主体由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各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和为教育技术发展服务的企业组成。其次,从中国教育技术的学术社团组织机构来看,中国教育技术的主要学术社团组织就是中国电化教育协会(CAET),它是促进全国电教单位、专家协作、推动电教科研进步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设有秘书处和学术委员会,包括教育技术学研究会、外语、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广播电视教育、中小学、教育电视台(站)、金融、教材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中国教育技术社团组织框架体系,是中国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10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对转变电教队伍的传统思想观念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迅速发展的一个标志,对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了研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4月,中国电

化教育协会重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从学科建设上看,到2005年,教育技术学科专业

建设相对于80年代更具规模,已有150多所高等院校

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这个数目还在急速增长,近40

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已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

学等6所大学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从而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从教育技术的研究方面来说,中国的教育技术研究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成绩斐然,对中国的教育技术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创办了一批教育技术方面的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教育传播与技术》、《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电教》、《网络科技时代》等,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文章,对于促进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出版了或再版了一批教育技术学方面的专著,如《电化教育概论》(萧树滋主编)、《电化教育学》(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导论》(李运林、李克东编著)、《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学》(万嘉若

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尹俊华主编)、《多媒体

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张祖忻等编著)、《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计算机辅助教育》(何克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等,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等八套面向21世纪教

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由何克抗教授等重新编写,在2002年后相继面世,对推动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和

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还翻译了许多国外

的教育技术名著,如《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等等,这些都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从90年代以前的视听教育媒

体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转向了对多种媒体组合运用和学习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获得1989年原国家教委优秀教学

成果奖的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项目。获得1993年原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原国家教委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原国家教委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项目。北京师范大学主持的“联合国援助项目北京朝阳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主持的“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这些研究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点,反映了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

技术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由媒体对比、专题为主的研究进入到整体、综合为主的更高层次。(1)研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成为深化教育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2)重视对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理论的指导作用。(4)研究方法和过程日益规范化。

从软硬件建设来看,较之80年代来势更为迅猛。

首先,在硬件方面,电化教育系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

八室、一站、三系统)在全国广泛开发,硬件设备正全

面由模拟向数字转变。特别是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开展,教育部在2000年11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明确写到,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

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我们从中可窥一斑。其次,在软件方面,目前各种音像、幻灯、VCD、计算机课件、资源库以及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料已极为丰富。特别是在课件方面和资源库建设方面,不仅数量在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在质量上(尤指交互性)也大大提高。

从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来看,90年代随着计算机性

能大幅度的提高和成本的急剧下降,加上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PC系列计算机相继进入学校和

家庭,多媒体PC机开始应用于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推进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1996年9月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了《中

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规划》(1996~2000年),明确地

提出了我国“九五”期间计算机教育软件研制开发的目标和实施目标的主要措施。1996年国家计委又将“计

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首期投资1500万元,该项目已于1999年7月结题。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布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神州大地上异常火爆,现在基本上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络机房,制作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计算机课件,在大城市的部分中学甚至小学教师都开始制作网络教学课件。2000年10月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决定实施“校校通”工程,该工程的具体目标是: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

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2010年前,

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设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不具

7月全国自考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04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54年发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解决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程序教学运动发展的学者是() A.普莱西 B.伯克 C.戴尔 D.斯金纳 2.教育技术术语的最早出现时间是() A.1928年 B.1938年 C.1948年 D.不明确 3.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称为教学媒体个别特性中的() A.表现力 B.重现力 C.参与性 D.受控性 4.能扩大教学规模和学习资源的媒体为() A.语言媒体 B.文字媒体 C.印刷媒体 D.电子媒体 5.分类图属于() A.图表 B.简略图 C.统计图 D.线条图 6.被公认最有弹性和最经济的展示平面是() A.挂图 B.电子白板 C.磁板 D.黑板 7.投影器放映时,当图像调整到适合学生观看的银幕中间位置时,图像呈梯形失真,解决的方法是() A.调整调焦旋钮 B.调整反光镜 C.银幕前倾一微小角度 D.改变投影片的位置 8.在放像的过程中,先按下录像机的暂停键就使放像过程暂停,再按下()就结束暂停状态重新放像。 1

A.停止键 B.暂停键 C.寻像键 D.快进键 9.我们无法直接用肉眼看清子弹击中玻璃杯的瞬间玻璃杯是如何破碎的情景,但利用非常高的速度拍摄整个过程再以正常速度播放,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玻璃杯破碎的全过程。这是利用了活动图像的()特性。 A.时间的扩展 B.时间的变换 C.时间的压缩 D.空间的操作 10.摄像时,一般用()介绍人的位置、状态、相互关系。 A.远景 B.全景 C.中景 D.近景 11.静态视觉图像中()结构给人以柔和、优美感。 A.横线 B.垂直线 C.斜线 D.曲线 12.本地的计算机可以登录到远方的服务器上,将服务器上的文件复制到本地的计算机上。这种网络的信息服务功能属于()功能。 A.电子邮件系统 B.远程登录 C.文件传输 D.布告牌系统和新闻组 13.把强化理论应用到人类的技能学习中时,需要把另一个因素加入进去,就是() A.“提示” B.“反应” C.“强化” D.“识记” 14.模拟的一个特殊价值就是可以使()的应用清晰直接。 A.发现学习 B.共同学习 C.合作学习 D.计算机辅助学习 15.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分析,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A.自学能力 B.学习技巧 C.有效学习 D.创新意识 16.学生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叫学生的初始能力。 A.相对于学生而言 B.相对于教学过程而言 C.相对于教师而言 D.相对于教学设计人员而言 17.智力技能中,最低一层是() 2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设计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内涵;该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的过程与资源,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 开发、管理、利用和评价等五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对我国中小学的启示; 一: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在信息时代必须重视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要强调的是,在教育技术运用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的作用。 三:教育技术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只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育技术应用中应强调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四:强调优化教学,培养优质人才,既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阶梯图;(p5页面) 经验之塔三类图层: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经验之塔的基本观念: 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走,则越抽象。 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三:教育与教学不能止与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使得学习更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补充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 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 认知主义解释: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 知地图和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 性的知识,也包括很多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秉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一个人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皮亚杰的同化与适应:一,同化: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

陕西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按章节)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 教育技术是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和过程。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教育技术发源于美国。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简答】 教育技术的内涵?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们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不同观点之间的共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工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自考28061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及试卷培训课件

自考28061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简述视听教育产生的历程? a、19世纪末,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卤化银感光性被发现,诞生了照相技术; b、20世纪初,美国一些学校通过照片、幻灯片、胶卷、图片等制成相关教材,存放在学校博物馆,供教师和学生选购使用; c、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线电技术和声光技术的日趋成熟,无线电广播和有声电影迅速在教育领域运用和推广。 2、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的内容及学术意义? a、将人类学习经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其中三大类自下至上依次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b、从下至上,经验愈来愈抽象。这是戴尔经验之塔的基本规律。 c、如果没有具体经验的支撑,一味的死记硬背理论法则,则是失败的教育; d、但是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具体的经验,经验不上升为普遍化、概念化、理论化的法则,就将成为孤立的、静止的、意义不大的东西。 第二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概念和含义 电化教育: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 AECT教育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简述教育技术的内涵? a、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b、研究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系统方法与整体化观念; c、教育技术工作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d、优化学资源是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2、简述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a、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 b、就加强教育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c、广播电视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研究; d、多媒体组合教学带的研究; e、多媒体技术的研究; f、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 g、网络化教学的研究。 3、简述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 a、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同时它又反过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及时必须以信息技术数为主要依托,也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优势; c、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为目标的。 d、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的基础的。 第三章常规教育媒体技术 1、简述冲洗地基本步骤?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技术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D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2.关于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相同 B.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不同 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只是电化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 D.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内容 3.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A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4.首先提出“经验之塔”理论的人是()。A A.戴尔B.斯金纳 C.加涅D.克劳德 5.现在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B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B.系统科学理论、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C.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媒体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论 6.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采用视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7.教育技术涉及问题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是()。B A.关于教与学现象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B.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004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2004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 育技术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视听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A.依靠教/学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 B.以学习者为中心 C.依靠教学录像教材 D.系统设计思想 2.在室外顺光照相时,如果照相机的光圈一定,为了使胶片的感光正确,必须做下面的()调整。 A.快门速度 B.焦距 C.变焦环 D.闪光灯 3.对“讨论”录音时,应使用()话筒。 A.单指向性的 B.双指向性的 C.全指向性的 D.无线话筒 4.有的教育电视节目中,多数镜头是教师讲课的头像,但也时而出现字幕、图表或模型图像等,这种电视节目的类型是() A.讲演型 B.图解型 C.表演型 D.讲授型 5.使用幻灯教学时,幻灯与银幕应相距() A.7米左右 B.1米左右

C.接近2米 D.无距离限制 6.一位教师在上课时使用了一张中国地图的投影片,并且一边讲解一边在投影片上画上了矿物分布情况图,这一张投影片是() A.单片 B.基图片 C.复合片 D.活动片 7.下面的媒体中,只刺激视觉的媒体是() A.计算机课件 B.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C.电视 D.录像带 8.下面的几种远程会议系统中,基于电话网的会议系统是() A.音频图形会议系统 B.数据会议系统 C.多媒体会议系统 D.虚拟会议系统 9.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的思想认为:教学顺序的起点应确定在学习层次的() A.初级水平 B.中级水平 C.较高点 D.高点 10.计算机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是16位的操作系统。 A.Windows3.x B.windows95 C.Windows98 D.WindowsNT 11.下面的一组听觉信息中,()属于人的声音。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借助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2、教育技术(94年):对学习资源与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促进学习 (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5、矢量图形由经过精确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这些直线和曲线称为向量,因此矢量图又叫向量图。移动直线、调整大小或更改其颜色时不会降低图形的品质。 6、位图图象在技术上称为栅格图象,是由很多个像素组成的图像。位图的每个像素点都含有位置和颜色信息。在对位图图像进行编辑操作的时候,可操作的对象是每个象素。 7、图层:图层是photoshopCS4的核心功能之一,在photoshopCS4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层既是所有操作的平台,也是创作各种合成效果的重要途径。 8、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共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是全球性的、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 9 ,教育传播: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一种传播现象. 二、简答题 1、教育传播模式 1 7w模式(布雷多克,1958) Who 谁教师或者其他信息源 Says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 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 To whom 面向谁教学对象即学生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教学目的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 004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模式是() A .个别化教学 B .机器教学 C.系统化设计教学 D .视听教学 2.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的。() A .伯克 B .戴尔 C.斯金纳 D .普莱西 3.美国 AECTl994 年定义明确指出了教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 A .过程和资源 B .开发和利用 C.管理和评价 D .学习与设计 4.我国90 年代初出版的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词典》里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中,认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是 () A .系统科学理论 B .传播理论 C.程序教学的理论 D .媒体开发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5.把信息意义转变为信息符号的过程称为() A .信道编码 B .信源编码 C.信道译码 D .信宿译码 6.流程图属于() A .简略图 B .图表 C.象形图 D .线条图 7.以下属三维视觉媒体的是() A .照片 B .图示材料 C.电影 D .模型 8.由固定不动的透明片和可按一定方式活动的透明片组成的投影片称为() A .单片 B .基图片 C.复合片 D .活动片 9.人们观看照片的眼动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倾向于首先看照片的() A .中间 B .右下角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答案与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技术基本要素包括:(人、学习资源、过程) 2.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式策略、情景性策略) 3.演示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印刷、广播、电视、(动画、网页、流媒体和课件) 4.过程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QQ、BBS、Blog) 5.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课件合成) 6.常用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工具有:(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概念图) 7.认知领域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 (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8. 按价值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ABCD学习目标编写法包含的四要素是指(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 10.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科学研究,避免不了要作一些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一般包括 (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二、判断题 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 3、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 4、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迫害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 5、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 6、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 7、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 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

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

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 2019年4月自考报名已经开始,即日起同学们可以在进行网上报名,下面是2019年自考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解析五,了解更多教育类自考复习资料请锁定学渡教育自考题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下载! (三)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在这一历史时期,传播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领域。 上世纪40年代,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香农和韦佛合写的《传播的数学原理》,这本书提出的传播学理论在这段时期内逐渐被教育技术学家借鉴和吸收,使得传播学成为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基石之一,为教育技术开辟了新的视点。按照传播学的理论,教育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现象。所以,一切用于教育的传播媒介,作为信息源的教师和作为信息终端的学习者,以及教学双方的关系,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在传播信息,都是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各种传播模式“对于有关传播的其他模式与理论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中引入的各种理论和思想,都在当时指导了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这些理论各有侧重,“经验之塔”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媒体的选择

上,程序教学理论局限于动物实验的规律,传播理论集中研究信息的生成、选择、处理、储存、检索、传播等问题,它们都无法对教育技术加以宏观的研究,也无法适应二战后“第二次浪潮文明”的思维特点。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因此,在上世纪60年代逐渐引入教育技术的系统方法,成为教育 技术研究的基本趋势,使得系统方法成为指导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石之一。 系统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媒体只是教育系统的一个要素。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发挥,不仅需要各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只有用系统的观点对教育的各个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系统观、系统论和系统方法的引入,促使教学系统开发更加完善,在理论上形成了用教育技术学鉴定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 6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研究者纷纷重新考虑学习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认知理论相结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等。梅里尔也提出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形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讲解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形考任务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01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20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主观)名词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A. B. C. D. 2. 学习是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这是()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A. B. C. D. 3.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A. B. C. D. 4. 被公认为是本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是() A.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B.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C.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A. B. C. D. 5.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适应时代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 A.罗杰斯的观点 B.维特罗克的观点 C.加涅的观点 D.斯金纳的观点 A. B. C. D. 6. 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 这是()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 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 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 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 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 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 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 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 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 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 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 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该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填空题

现代教育技术填空题 浙江省2002年4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全过程。 2.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是___________。 3.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透射式幻灯机是根据___________原理设计的,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会聚照亮幻灯片,再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形成___________的幻灯片图像。 5.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_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 6.使用投影仪时,一般要使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在__________范围内。若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太远,则会造成投影的图像___________。 7.定阻式扩音机与喇叭配接时,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条件。 8.照相机要减小一倍曝光量,则所选择的光圈系数值是___________。 9.如果录像机与电视机是采用线路输出输入联接方式联接,则电视机需工作在___________方式。 10.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演示型和___________等四种。 11.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______和输出设备组成。 12.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___________,美国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______。 13.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______,____。 14.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___________和程序性。 15.学习评价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性评价。 16.多媒体优化组合的五个原则是:需要与合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___________,易于操作。 17.教学设计是将____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2001年10月自考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_______和_______的促进下兴起的。 2.用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出发点,也是它对传统教学理论的超越。 3.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受者”是_______,他首先要_______传播信号,如阅读教科书。 4.照相机的光圈值是表示镜头的透光能力,用镜头的_______与_______的比值表示。 5.AP型语言实验室是属于比较低级的语言实验室,只有_______的功能。 6.录像机是_______和_______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的电磁转换设备。 7.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用计算机作为_______,学生通过与计算机_______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8.和加涅揭示的九种学习的内部过程相对应的九类教学活动是指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 学习的回忆;_______,_______,诱引行为;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促进迁移。 9._______是教学设计工作的中心。 10.作为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细则,教学评价应确立的原则有客观性,整体性,_______,_______。 11.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的依据:媒体的局限性,媒体的组合效应,_______。 12.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制订计划、选择方法、_______、归纳分析资料和_______等几项工 作。 13.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一般考虑的五个方面是:_______、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14.教学评价以科学的评价技术为手段,以_______为目的。 15.定阻式扩音机与喇叭配接时,应满足_______和功率匹配两个条件。 16.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计算机管理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测验三大部分。 17.教育技术在技术学方面的基础是_______。 18.录像机的伺服系统是一个对磁鼓、磁带运动进行_______、反馈校正的自动控制系统。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历年 试卷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04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 A.视听教学的发展B.程序教学发展 C.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D.学科教学的发展 2.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20~50年代从()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A.英国B.法国 C.美国D.中国 3.在教学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 A.素质B.学习质量 C.接受能力D.理解水平 4.以下选项属二维视觉媒体的是() A.实物B.模型 C.非投影视觉媒体D.象形图 5.线条图属于() A.统计图B.绘画 C.图表D.简略图

6.照相机上可前后移动镜头,使景物在胶片上影像清晰的部件是() A.镜头B.快门 C.调焦装置D.取景器 7.如果拍摄一个物体,每次移动很短一段距离并拍摄一个画面,再移动再拍摄,这样在播放时看起来就像是物体在空间连续运动。这是利用了活动图像的()特性。 A.空间的操作B.时间的变换 C.动画D.时间的扩展 8.创造视觉图像时,一般采用()象征崇高、深远。 A.黑色B.蓝色 C.红色D.紫色 9.静态视觉图像中()结构隐含着力量、给人以刚强的感觉。 A.横线B.垂直线 C.斜线D.曲线 10.扬声器是把()的电声器材。 A.磁信号转换为声信号B.电能转换为声音信号 C.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D.电信号转变为磁信号 11.()是记录声音信息的载体。 A.录音磁带B.唱机 C.录音机D.传声器 12.在计算机中,其内部数据是可以被随时读写的,掉电或关机时数据将丢失的器件是()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定义:①1977年A E C T对教育技术的涵义做出了新的阐述,增加了系统方法的内涵,认为教育技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方法。 ②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③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一)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二)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使教育信息处理简单、统一、可靠。 第二,教育信息载体多媒体化,并实现信息载体具有集成性,信息应用具有互动性。 第三,信息传输网络化,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是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便于促进远程异地协商合作。 第四,教学过程智能化,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智能指导、智能代理,更可以使界面智能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 三种学习理论观点及代表人物:(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类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主要的观测元素,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的作用,强调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强化”的必要性。 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中,对教育技术具有影响的主要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V.N e i s s e r)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认知学派认为,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人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整理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在《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1)视觉教育阶段:19世纪90年代,幻灯机介入教育领域。20世纪初,无声电影开始应用于教学。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是《视觉教育》/ (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期,无线电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介入教育领域。 (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程序教学机也风靡一时,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 (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进入新的阶段,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理论观念更新,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 受美国视觉教育的影响,以及伴随20世纪初幻灯、电影等传入我国,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有人利用幻灯和电影进行教学。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各地也开始建立电化教育机构。全国8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许多中小学也先后建立了电教机构。 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至此,教育技术学科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判断) 4.教育技术的定义: (1)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研究内容是对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开发:指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 (2)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及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5.我国教育技术名称及定义的发展: (1)电化教育:在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到90年代出,以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04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模式是( ) A.个别化教学 B.机器教学 C.系统化设计教学 D.视听教学 2.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的。( ) A.伯克 B.戴尔 C.斯金纳 D.普莱西 3.美国AECTl994年定义明确指出了教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 ) A.过程和资源 B.开发和利用 C.管理和评价 D.学习与设计 4.我国90年代初出版的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词典》里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中,认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是( ) A.系统科学理论 B.传播理论 C.程序教学的理论 D.媒体开发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5.把信息意义转变为信息符号的过程称为( ) A.信道编码 B.信源编码 C.信道译码 D.信宿译码 6.流程图属于( ) A.简略图 B.图表 C.象形图 D.线条图 7.以下属三维视觉媒体的是( ) A.照片

B.图示材料 C.电影 D.模型 8.由固定不动的透明片和可按一定方式活动的透明片组成的投影片称为 ( ) A.单片 B.基图片 C.复合片 D.活动片 9.人们观看照片的眼动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倾向于首先看照片的( ) A.中间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边 10.创造视觉图像时,运用______结构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 ( ) A.横线 B.垂直线 C.斜线 D.曲线 11.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是( ) A.人的声音与语言 B.自然声 C.人工声 D.音响效果 12.教师讲课时最好选用( )话筒。 A.全向性 B.双向性 C.单向性 D.8字指向性 l3.在计算机中,能执行所有计算、控制整个系统部件的是( ) A.计算机键盘 B.课件与软件 C.内部存储器 D.中央处理器 14.电视节目传播系统在早期称作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也称为电缆电视系统。 这种电视节目传播的形式属于( ) A.电视开路传播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一章: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2、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4、【教育技术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1、促进学生学习。2、表明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是过程与资源。3、基本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4、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理论和实践。】 5、教育技术的发展: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录像卫星CAI。90年代,数字化阶段,多媒体、人工智能、因特网。 6、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是:1、视听教学理论。2、学习理论。3、传播理论。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7、戴尔的经验之塔(填空选择):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 做的经验:1、直接的有目的经验。2、设计的经验。3、演习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1、观摩示范。2、见习旅行。3、参观展览。4、电视电影。5、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 抽象的经验:1、目视符号。2、言语符号。 8、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1、经验有具体和抽象之分。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3、抽象经验是教学目的。4、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具体。5、视听媒体和具体经验的重要性。 9、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其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其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其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再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10、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11、学生的学习过程,明显地是属于动态系统。 第二章: 1、交互式媒体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或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判断哪类是模拟型媒体,哪类是数字型媒体: 模拟型: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 数字型:CD,数码相机,多媒体投影机,VCD,DVD,LD,MPC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