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叶绿体中的色素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15) 叶绿体中的色素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15) 叶绿体中的色素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叶绿体中的色素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哪组是影响叶绿体色素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

①选取植物②研磨③过滤④画滤液细线⑤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⑥观察色素带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⑥

2.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研磨绿叶不需要加入()

A.乙醇B.碳酸钙

C.二氧化硅D.层析液

3.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4.关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

C.层析液使色素溶解后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D.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5.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中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可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在最外的一个呈()

A.蓝绿色B.黄绿色

C.黄色D.橙黄色

6.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在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7.用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叶绿体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B.在层析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C.在光下叶绿体色素主要反射绿光和黄光

D.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8.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14分)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_____10 mL,作用是________;B_____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得充分;C__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

(3)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10.(12分)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A要选取叶绿素含量高的植物叶片,研磨要充分,得到的色素多,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才能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2.选D研磨叶片是为了提取叶绿素,无水乙醇可溶解色素,加二氧化硅可使研磨充分,加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而层析液是用于分离色素的,在提取时不需加入。

3.选B由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不同,造成其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它扩散的距离最远,其次是叶黄素,而叶绿素的溶解度小,所以叶绿素a 和叶绿素b分别扩散在第三和第四条色素带上。

4.选D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各不相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溶解度低的色素扩散得慢,因而四种色素彼此分离。色素的分离与阳光照射无关。

5.选D因为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扩散的速度最快,因此排在最外一圈。

6.选C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由于叶绿素含量比胡萝卜素多且叶绿素呈现绿色,所以,提取液呈现绿色。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如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扩散得最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如叶绿素b。A选项中未见色素带,其原因可能是操作失误,因为即使是黄化叶片也应该有色素带,主要是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7.选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原理是叶绿体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的不同,使叶绿体中色素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最终分离出4条色素带: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因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和黄光的吸收量很少,故在光下叶绿体色素主要反射绿光和黄光。但是该实验不能证实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8.选C红枫叶片中含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叶片呈红色是因为液泡中含有色素,液泡中的色素是不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的。

9.解析:(1)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10 mL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细胞和叶绿体破碎;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中的镁被氢取代,破坏叶绿素,研磨时需加入少许碳酸钙中和有机酸。(2)剪去两角的作用是防止两边色素扩散过快。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3)层析时的关键是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会被层析液溶解、不能分离。4种色素溶于层析液中,因溶解度的差异,造成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由于层析液有毒,而且可以挥发,所以要加盖。色素带的宽度是由各种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在色素带的最上一层。

答案:(1)无水乙醇溶解色素二氧化硅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目的 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与鉴别。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做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的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过程。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新鲜的菠菜叶片 2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 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四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 取新鲜叶片4至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加2至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至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提取液应避光保存。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 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约1cm处用毛细管划线,风干后再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至4次。 2 在干洁的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下,使其浸入展开剂中(但不要使待测样品浸入展开剂中)。迅速盖好层析缸盖。此时,展开剂借毛细管作用沿硅胶预制板向上扩散,并把叶绿体色素向上推动,不久即可以看到各种色素的色带。 3 当各种色素的得到较好分离,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预制板上端近边缘处时,取出硅胶预制板,并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 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三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方案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通过研磨法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若无丙酮亦可用酒精代替)。 (2)纸层析法:层析液(在60℃~90℃下分馏出来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 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解开来。所以,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器材】 新鲜的绿色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研钵,小玻璃漏斗,脱脂棉,载玻片,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天平。 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实验过程】 (一)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 1、用天平称取5g绿色的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5ml丙酮。由于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很容易挥发。为了尽量少的吸入丙酮,可以将一片滤纸盖在研钵上,纸的中心穿一个洞,将杵棒套入洞口进行研磨。

※为什么要加入少许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的更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为是由于碳酸钙可以中和液泡破裂后释放出的有机酸,调节液体的PH,防止或避免色素被破坏。 ※为什么要加入丙酮?丙酮是有机溶剂可以使色素溶解其中,作为色素的溶剂。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小团脱脂棉)。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中的丙酮挥发) ※是否可以用滤纸来代替脱脂棉?不可以,滤纸对光合色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滤液的色素分子减少。 (二)制备滤纸条: 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在剪裁定性滤纸时,尽量注意双手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影响色素在纸条上的扩散。 ※为什么要剪去滤纸条的两角?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更均匀。 (三)画滤液细线: 用滴管管吸取少量滤液,放置在一个载玻片上,用第二片载玻片推匀,第三个载玻片取液体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直的滤液细线。画得越细越齐越好,但色素的量要多一些,否则色素带的颜色较浅,不利于观察。因此,为了增加色素的量,重复画滤液细线二三次。 ※重复画滤液细线时,应在上一次干燥以后,再画下一次。为什么?有利于色素分子保留在细线上,而不会出现扩散现象,使色素带不均匀。

叶绿体色素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测定 ●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可以溶解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薄纸层析色谱法是将吸附剂均匀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作为固定相,把带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下端,然后用一定量溶剂作流动相,将薄层板下端浸入展开剂中。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得慢些,吸附力弱的物质相对移得快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分开。 叶绿素是一种由叶绿酸和叶绿酯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以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甲醇和叶绿酯及叶绿酸盐,盐可溶于水,继而可以分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吸收光子转变为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变回基态时可发出红光量子,产生荧光。叶绿体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破坏,特别是当叶绿体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叶绿素中Mg2+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之后遇铜生成铜代叶绿素。 ●实验材料和工具 1.新鲜的菠菜叶 2.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4.刻度试管,小试管,试管架,水浴锅,10ml移液管 5.苯,醋酸铜粉末,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醋酸—醋酸铜溶液,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取新鲜叶片4~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CaCO3,加2~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避免阳光直射 (二)叶绿色素的分离 1.取硅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与硅胶板短边,据下边缘1cm处划线,风干后再划3~4次 2.干净的层析缸中加适量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板有色素一端放入,使其下端浸入展开剂。迅速盖好 当各种色素得到较好分离时,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板上边缘时,取出并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位置 (三)理化性质的测定 ①光对叶绿色素的破坏 取2支小试管,各加入2.5ml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并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稀释1倍。其中1支放在直射阳光下,另外1支放到暗处或用锡箔纸包严,40分钟后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②皂化作用 1.取1支10ml刻度试管加入3ml浓的叶绿素乙醇提取液,加入1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充分摇匀 2.片刻后,加入3ml苯,摇匀,再沿管壁慢慢加入1ml左右蒸馏水,轻轻混匀,然后置于试管架上静置分层。 ③H+和Cu2+对叶绿素分子中Mg+的取代作用 1.取两支试管,第一支加叶绿色素提取液5ml作为对照。第二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5ml后,再加质量分数为5%的HCl数滴,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变褐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铜粉末,60℃水浴加热。 2.取新鲜植物叶两片,放入试管中,加醋酸—醋酸铜溶液,使之没过叶片,60℃水浴,观察颜色 ④荧光现象的观察 取一支小试管加入3ml浓的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在直射光照射下,比较溶液透射光和反射光颜色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 提取与分离 计算方法Rf=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 溶液前沿至原点的距离R f(叶绿素a)=60.5/84.5=0.716 R f(叶绿素b)=56.0/84.5=0.663 R f(叶黄素)=53.5/84.5=0.633

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 。 [1] 是一种 质体。质体有圆形、卵圆形或盘形3种形态。叶绿体含有的 叶绿素a 、b 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故叶片呈绿色。容易区别於另类两类质体──无色的 白色体和黄色到红色的 有色体。叶绿素a 、b 的功能是吸收 光能,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能够传递电子,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叶绿体扁球状,厚约2.5微米,直径约5微米。具双层膜,内有间质,间质中含呈 溶解状态的酶和 片层。片层由闭合的中空盘状的 类囊体垛堆而成,类囊体是形成 高能化合物 三磷酸腺苷(ATP)所必需。是植物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中文学名 叶绿体 界 植物界 长 径 视情况而定 5~100μm 不等 主要作用 进行光合作用 拉丁学名 chloroplast 分布区域 植物茎叶 主 要 叶绿素和细胞素 目录 ? 1简介 ? 2形态与结构 ? 形态总述 ? 外被 ? 类囊体

?基质 ?3光合作用 ?光反应与电子传递 ?光合磷酸化 ?碳反应 ?4半自主性 ?5叶绿体与质体的区别 ?6增殖 ?7发现 1简介 大部分高等植物和藻类微[2]生物的叶绿体内类囊体紧密堆积。主要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这些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叶绿素在色素所占比例最大,且吸收绿光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细胞呈现绿色。叶绿体( chloroplast)存在于藻类和绿色植物中的色素体之一,光合作用的生化过程在其中进行。因为叶绿体除含黄色的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所以看上去是绿色的。褐藻和红藻 的叶绿体除含叶绿素外还含有藻黄素和藻红蛋白,看上去是褐色或红色[有人 分别称为褐色体(phacaplost)、红色体(rhodoplast)]。许多植物的叶绿体是直径5微米左右,厚2—3微米的凸透镜形状,但低等植物中则含有板状、网眼状、螺旋形、星形、杯形等非常大的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的叶绿体数通常是数十到数百个。已知有的一个细胞含有数千个以上叶绿体的例子,以及仅有一个叶绿体的例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它的平面相多数为0.5微米大小 的浓绿色粒状结构(基粒)。基粒的清晰程度和数量随植物和组织的种类及叶绿体的发育时期而不同,反映着内膜系统的分化程度。包着叶绿体的包膜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对各种各样的离子以及种种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在叶绿体内部有基质、富含脂质和质体醌的质体颗粒,以及结构精细的内膜系统(片层构造,类囊体)。在基质中水占叶绿体重量的60%—80%,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离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酶、蛋白质、核糖体、RNA、DNA等。在绿藻、褐藻,红藻、接合藻、硅藻等许多藻类的叶绿体中存在着淀粉核。构成内膜系统微细结构基础的是类囊体。在具有基粒的叶绿体中重叠起类囊体或复杂地折叠起来,分化成所谓的基粒堆(grana stack)和与之相联系的膜系统[基粒间片层(intergrana lamellae)]。各种光合色素和光合成电子传递成分、磷酸化偶 联因子等存在于类囊体中,色素被光能激发、电子传递、直到ATP合成都在类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中文摘要: 本实验利用菠菜叶作为原料用80%的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应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所测定的吸光度,带入公式计算出色素溶液中各色素浓度。 英文摘要: In this experiment , we used spinach leaves as raw material and used 80% of acetone to extract pigments from them ,and apply spectrophotometer at a particular wavelength to determine absorbance, then take the absorbance into 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concentration of each pigment. 实验原理: 利用80%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3nm、646nm和470nm。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丙酮提取液中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目的: 掌握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总浓度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实验器材和试剂: 1、材料:菠菜叶片 2、用具: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剪刀、容量瓶、烧杯、滤纸、滴管等 3、试剂:80%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 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取新鲜菠菜叶片0.5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再加入80%丙酮3ml,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10ml,静置10分钟;用漏斗滤去残渣,用丙酮反复冲洗研钵、残渣至无色;用容量瓶定容至50ml 。 2.吸光度的测定 取光径1cm比色杯,注入上述叶绿素提取液,以80%丙酮注入另一同样的比色杯内作为空白对照,在波长663、646和470nm下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 依据下列丙酮提取液中色素浓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b的浓度及其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15) 叶绿体中的色素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叶绿体中的色素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哪组是影响叶绿体色素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 ①选取植物②研磨③过滤④画滤液细线⑤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⑥观察色素带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⑥ 2.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研磨绿叶不需要加入() A.乙醇B.碳酸钙 C.二氧化硅D.层析液 3.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4.关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 C.层析液使色素溶解后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D.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5.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中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可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在最外的一个呈() A.蓝绿色B.黄绿色 C.黄色D.橙黄色 6.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在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7.用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叶绿体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B.在层析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C.在光下叶绿体色素主要反射绿光和黄光 D.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8.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14分)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_____10 mL,作用是________;B_____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得充分;C__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 (3)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10.(12分)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 Ⅰ提取与分离 实验日期:2011.10.22 实验者:XXX 同组姓名:XXX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2.了解叶绿素的组成、性质和测定叶绿素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和鉴别。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常用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其中柱层析适用于大量制备。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其中固定相用硅胶预制板。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新鲜的菠菜叶片。 2.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 3.研钵,漏斗,滤纸,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 四、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取新鲜叶片4~5片,洗净,擦干叶表面,去除中脉剪碎(越碎越好),放 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量CaCO3,加2~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 再加10~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出,残渣再用10ml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 素提取液。提取液应尽量避光保存。因提取量较大,可用于其他相关实验 (即用于后面的理化性质的验证)。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 距下边缘1cm处用毛细管划线,自然风干后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4次, 确保划的滤液细线颜色足够深,使分离结果更加明显。 2.取已经加入适量展开剂的层析缸,把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入,使 其下端浸入展开剂中,但注意液面不可超出滤液细线。迅速改好层析缸盖 减少展开剂的挥发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注意观察展开剂的扩散过程, 当各种色素得到较好分离,且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预制板上端边缘处时, 取出硅胶预制板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注意要迅 速,否则展开剂前沿很快会挥发消失,且前沿和各个色素带的位置均会有 微小变动。 3.测量出前沿和各个色素带距离原点的距离并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图辅助以文字展示):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叶绿体相关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叶绿体相关知识点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你知道叶绿体的相关知识点吗?下面小编给你分享高中生物叶绿体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通过研磨法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若无丙酮亦可用酒精代替)。 层析液(在60℃~90℃下分馏出来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 1份苯)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二、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可以分出四条色素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难点: 1.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 四、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 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10mL),天平。 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五、方法步骤(观察录象) 1.研磨 2.滤液 3.把滤液印在滤纸上(与教材不同) 4.层析 ☆用毛细吸管划线时间长易损伤纸纤维,效果欠佳,改用玻璃片印迹,效果好。 结论:叶绿体含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在最上端,呈橙黄色;其次是叶黄素,呈黄色;中间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 ;下端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 注意:本实验丙酮加入3mL足够,研磨液用杵棒推挤,即可挤出较浓的色素提取液,连同糊状物直接倒入小烧杯,不需过滤,但挤出的研磨液仍可称为”过滤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20210225065216)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勺乙醇或95%十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幵。-COOCHCO O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 o +C20H390H -COOCOOCH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 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4645其 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652 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 及总量,而和C 最大吸收 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 -比尔定律, *k+C*kOD=Ca*k 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 二Ca*k+C 2b1 b1a1a2b 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L 和b 的80查阅文献得,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 20

高中生物:叶绿体与光合色素练习

高中生物:叶绿体与光合色素练习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 1.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取的原理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易溶于有机溶剂 B.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更有助于叶肉细胞的破碎 C.用毛细吸管均匀地在滤纸条上画出一条滤液细线 D.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应浸入层析液以更好的分离色素 D[提取的原理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酮等,通过过滤提取,A正确;研磨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能增大摩擦,更有助于叶肉细胞的破碎,B正确;用毛细吸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重复2~3次,每次等上一次干以后再重复画,C正确;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不能摇晃,D错误。]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A.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O 3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95%的酒精中 C.利用层析法可分离4种光合色素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D[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用9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正确;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所以利用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C正确;由于绿色植物几乎不吸收绿色光,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现绿色,D错误。] 3.关于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色素提取的材料,在使用前用清水浸泡清洗提取效果会更好 能避免类胡萝卜素被破坏 B.加入少许CaCO 3 C.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 D.用某一叶黄素缺失突变体水稻叶片进行实验,分离色素时(从上往下)第2条色带缺失D[由于色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将绿叶用水进行清洗,否则会降低色素在提取液中的含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 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

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A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 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 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 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 1.5 —2 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l0 cm )中央滴上2 ~ 3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

实验三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又称光合色素,在高等植物中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后者包括胡萝卜素(橙色)和叶黄素(黄色),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色素蛋白复合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酯,因此可用丙酮、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有多种方法,本实验仅介绍纸层析法。层析的基本原理:在分离过程中,由一种流动相(即一种液体或气体)带动着试样经过固定相(一种支持物,如纸)向外扩散,由于试样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固定相对试样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有别,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可使试样中的各种组分得到分离,在做纸层析时,由于纸对光合色素中各种色素分子的吸附程度不同,以及这些色素分子在溶剂四氯化碳(推进剂)中溶解度也有差异,以致溶剂带动色素分子向四周移动时,各种色素分子沿纸扩散的速度也就不同,使混合色素分离,出现不同颜色的环。将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置于光下,在透射光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樱桃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在反射光下叶绿素溶液之所以呈樱桃红色,是因为叶绿色分子吸收光能后处于激发状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将所获得的能量以辐射能的形式发射出红光量子。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高温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后,其中的氢(H+)又被铜(Cu2+)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便由褐色转变成蓝绿色,铜代叶绿素很稳定,且比原来的绿色还要稳定些,在光下也不易被破坏。 【材料、设备与试剂】1. 材料新鲜的菠菜或小白菜等其他绿色植物叶片。2.设备电子天平、研钵、烧杯、量筒、培养皿、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剪刀、圆形滤纸、小漏斗等。3.试剂丙酮、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6?mol/L盐酸、醋酸铜粉末、碳酸钙等。 【方法与步骤】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1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主脉后剪碎,放入研钵中。1.2 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约3-5?mL 丙酮后,研磨成匀浆,研磨过程中根据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丙酮以利于研磨,匀浆用多层纱布过滤到试管中。1.3 在残渣中再加入3~5?mL 丙酮,研磨过滤,共得深绿色溶液近10?mL,其中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2.1纸层析分离法纸层析装置如图8.1 所示。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杨琪 一.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2.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用具 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SiO2、CaCO3 用具: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小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盖,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绒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 平,铅笔 四.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用天平称取5g的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少许SiO2、CaCO3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绒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烧杯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几分钟以后,打开培养皿盖,取出滤纸条,干燥后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6.观察结果分析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

光合和呼吸代谢 【模块实验目的】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的两大核心内容。前者是物质合成与能量储存的过程,属于同化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者是物质分解与能量释放过程,属于异化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呼吸是在光下绿色细胞发生吸氧与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虽然在气体交换方面它与光合作用正好处于相反方向,但无论从发生部位、对光的依赖及在生化上的联系来看,都同光合作用具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模块实验通过测定玉米种子萌发至两周内的呼吸速率。线粒体H+-ATP酶活性、光合速率、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了解研究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代谢的基本方法。 【流程图】 4-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他们与类囊体膜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分开各种色素。 [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与用具 研钵、漏斗、剪刀、滴管、圆形滤纸(直径11cm)、层析缸 2.实验试剂 丙酮、甲醇、石英砂、碳酸钙、无水硫酸钠、四氯化碳、乙醚 3.实验材料 玉米幼苗叶片 [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取新鲜叶片4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研钵中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匀浆,再加10~15ml 95%乙醇,提取3~5min,过滤,残渣用5ml 95%乙醇冲洗,合并滤液,定容至25ml。 2.将展层用的圆形滤纸剪成2cm×20cm的纸条,其中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窄条,长约1.5cm,宽约0.54cm。 3.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点于窄条上方,一次点的溶液不可过多,风干后,重复操作。 4.在层析缸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以及少许无水硫酸钠,将滤纸条插入层析缸内,使其浸入溶剂中,注意色素点样点要稍高于液面,待展层液达滤纸上沿1.5~2cm时,停止展层,用铅笔标出溶液前沿,风干。 [实验作业] 用铅笔标出滤纸上分离的各种色素位置,写出名称,分析原因。

高中生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学案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思考题1.尝试用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思考题2.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思考题3.为什么选用幼嫩、鲜绿的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 1.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迅速、充分研磨。 思考题4.加SiO2、加CaCO3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题5.为什么要迅速研磨? 2.收集滤液: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3.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 处划一铅笔线。 思考题6.将干燥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个角的目的是什么? 4.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思考题7.为什么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思考题8.为什么画滤液细线需要重复三次? 5.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注意: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思考题9.为什么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 思考题10.为什么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6.观察实验结果 思考题11.请在右图中标示出相应的色素及其颜色: 思考题1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分子量最小B.分子量最大 C.在层祈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2、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3、下列项目中,前项为实验试剂,中项为试剂的作用,后项为实验结果或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丙酮溶解叶绿体中色素提取色素 B.二氧化硅防止色素分解研磨时避免色素被破坏 C.醋酸洋红溶液染色体着色观察染色体 D.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产生砖红色沉淀 4、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连线表示,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实验名称材料、试剂、用具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黑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