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条件性致病菌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措施

牛常见条件性致病菌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措施
牛常见条件性致病菌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措施

牛常见条件性致病菌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措施

柳美玲胡士林郭建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期刊名称】兽医导刊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2

【文献来源】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94632831.html,/academic-journal-cn_veterinary-orientation_thesis/0201260724117.html

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能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性致病菌。

近年来,牛只的引进和调运日趋频繁,给条件性致病菌的发病创造了条件,由于该类致病菌容易被忽视,往往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临床常发的牛条件性致病菌主要有牛巴氏杆菌、牛绿脓杆菌、牛化脓隐秘杆菌、牛附红细胞体。

一、牛常见条件性致病菌的发病机制

(一)牛巴氏杆菌病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共患传染病称为巴氏杆菌病。1887 年Oreste和Armanni发现了水牛疫,后证实是由巴氏杆菌引起。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动物的致病性与菌株毒力强弱以及动物机体的抵抗力有关。毒力较强的毒株感染抵抗力弱的动物体,细菌较易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特别是突破淋巴系统屏障而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发病动物常因败血症于24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