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产品质量事故的危害,确保稳定生产,依据“科学管理、质量第一、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系统应对事故的能力,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2.依据

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3.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发生意外,导致对产品的安全、质量造成影响或者可能对产品安全、质量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安全、质量事故适用于本预案。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并负责应急措施的组织实施;

4.2各部门负责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5.名词术语

5.1一般质量问题:批数量在1000吨以内,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且不具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

5.2较大质量事件:指一批数量大于1000吨少于一万吨的质量问题,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但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如沉淀、失光等。

5.3重大质量事件:指被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门通报或查封的产品,以及有缺陷产品数量超过一万吨的质量事件,或媒体曝光,或其它可能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的事件。

5.4恶性质量事件:批量产品中存在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质量问题,或产品已经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5.5潜在质量事件: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尚未形成,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转化成较大、重大甚至恶性质量事件的事件。

6.内容

6.1监测系统

6.1.1检化验车间、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测和汇报工作;

6.1.2炼焦车间、成品车间负责成品储存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6.1.3市场营销部负责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6.2预警系统

技术部、设备部、安环消防部、生产部应该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加强对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分析,提高质量意识和隐患意识,及时分析产品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6.3应急响应

6.3.1一般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技术部负责及时将问题的情况通报调度室;

(2)根据职责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预防措施,并具体执行;

(3)技术部根据情况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

6.3.2较大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较大质量事件发生后,对口部门负责迅速控制所有问题产品或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防止其继续流通或销售;

(2)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负责对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验证。

6.3.3重大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内容包括产品的处理,消除影响、降低损失等方面的内容。

(2)各部门负责按照应急措施的要求迅速组织相关工作。

(3)技术部负责对应急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6.3.4恶性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恶性质量事件发生后,市场营销部、生产部迅速控制同批次的所有产品,就地隔离,在重新接到对该批产品的处理通知之前,任何人不得处理该批产品;同时由技术部、安环部对产品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进行正确的评估,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防止产品危害和不良社会影响的继续扩大。

(2)技术部、生产部负责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含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分析,确定问题产品的生产批次,产品危害的等级,以及产生的原因等问题,并形成详细的书面报告;

(3)技术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总工程师参加,必要时请总经理主持会议,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形成决议,决议的内容应该包括消除影响、减轻危害、降低损失等方面的措施。(4)会议形成的决议在第一时间内由各部门负责传达到本部门的相关人员,并按照决议的要求执行。

(5)人力资源部负责决议实施效果的验证。

6.3.5潜在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于潜在的质量事件必须高度重视,潜在质量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及时通知技术部、生产部,由技术部协助组织相关人员对潜在质量事件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2)根据危害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损失。

(3)技术部负责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必要的情况下,产品需要定点进行销售,一旦出现问题,便于及时有效的控制扩散。

6.4紧急处置

产品处置由产生问题的生产车间负责,问题出现后,迅速对产品进行隔离,并正确标识,产品的最终处理措施下达之前,任何人不得对产品进行随意处治。

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或者潜在的质量事件向重大甚至恶性事件转化时,责任部门必须及时向调度室及生产副总通报相关情况,根据指令组织相关人员,执行紧急处置措施。

6.5响应终结

质量事件的危害或相关的安全因素等消除后,技术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论证,经具体分析、调查,确认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经讨论通过后实施。

6.6后期处置

6.6.1总结报告

重大质量事件处理完结后,由责任部门形成书面的总结材料,经讨论通过后发至各部门进行学习,并根据情况需要,可对本响应程序作出修改。

6.6.2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质量事件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根据情况进行处罚,影响重大的追究法律责任。

附件1:潜在质量不合格

附件2:产品质量不合格

附件3: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单

附件1:潜在质量不合格

Yes

附件

2:产品质量不合格

附件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验证单 编号:GL-JS-20纠正□预防□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新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 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7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新 版) 第一条工区在重大危险源评价后制定,有发生下列事故或事件的风险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 1.触电、火灾及爆炸; 2.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3.施工中挖断水管、热能管道、电缆等市政、铁路设施; 4.铁路营业线施工; 5.坍塌、倒塌、高坠事故; 6.急性作业中毒、食物中毒、泄漏污染事故; 7.水上作业淹溺事故等。 第二条应急预案应覆盖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各阶段的计划,即

预案的启动、应急、救援、事后监测与处置等各阶段。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2.事故可能发生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3.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 4.事故报告程序、方式和内容; 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情况; 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8.相关保障措施; 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0.应急预案管理措施和要求。 第三条根据实际情况,由工区经理组织、工区安全部门牵头,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订出不同类型

施工现场质量事故应急预案.doc

LOGO 施工现场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2、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设计图纸、工程相关图集规范及工程承包合同等。 3、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和调查程序规定》。 4、《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5、本公司质量、安全生产规定。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为多层框架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储存物品类别为丙类第1项,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合理使用年限15年。±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46.300,各层标注标高为完成面标高(建筑面标高),屋面标高为结构面标高。标高以m为单位,总平面尺寸以m为单位,其它尺寸以mm为单位。三、建筑概况1、墙体(1)本工程内外墙均为240厚MU7.5实心灰砂砖,M5水泥砂浆砌筑,除注明外轴线均为居中砌筑。室内地坪下约60处做20厚1:2水泥砂浆内掺3%-5%防水剂的墙体防潮层(此标高处为钢筋混凝土构造或者砌石构造时不做),室内地坪变化处防潮层应重叠。并在高低差埋土一侧墙身做20厚1:2水泥砂浆防潮层,如埋土一侧为室外,还应涂刷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2、内装修(1)楼地面做法:采用水泥豆石楼面,做法见西南

11J312-8-3106L 、溢酒槽做法见西南 11J312-8-3107L(2)墙面做法:内墙采用水泥砂浆涂刷乳胶漆,做法见西南11J515-7-N08 ;墙裙采用彩釉砖,做法见西南11J515-23-Q07; 踢脚采用水泥豆石踢脚板(150高),做法见西南11J312-68-4103B。(3)顶棚做法:采用水泥砂浆涂刷乳胶漆顶棚,做法见西南11J515-31-P063、外墙面外墙装修采用贴蓝灰色、白色面砖;屋面造型采用贴蓝灰色三曲瓦。4、屋面工程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15年。屋面工程采用板面涂刷1:0.4纯水泥浆一道结合层;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3厚BAC双面自粘防水卷材二道防水层;25厚挤塑板保温层(四边搭接SL方式);聚酯无纺布一层隔离层;5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掺5%防水剂),内配双向Φ4@200双向筋的刚性防水层。四、结构概况1、基础本工程基础型式:桩基础2、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多层框架结构(1)混凝土18#、23#楼混凝土强度等级:桩基础:桩身采用C30混凝土;主体结构:圈梁、过梁及构造柱采用C35混凝土;框架梁、板、柱及楼梯采用C35混凝土。(2)钢筋HPB235钢筋(Ⅰ级钢筋,fy=210N/mm2),HRB400钢筋(Ⅲ级钢筋,fy=360N/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

生产工艺、质量事故的处理应急预案

生产工艺、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为了做好生产过程中重大异常影响产品质量的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序、高效的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存在质量隐患的产成品、消除质量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扩大造成质量失控,使生产过程及时有效恢复正常,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 2、依据:浓缩苹果清汁标准、工艺规程及加工工艺相关要求。 3、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突发和异常质量事故。 4、工作程序: 凡是发生以下异常,应及时报告相应直接领导处理: A.生产过程中的膜管破裂; B.设备故障导致未经过巴氏杀菌的物料在线停留时间等于或超过4小时; C.设备故障导致酶解物料、超滤段物料、清汁物料、蒸发器等物料在线停留时间等于或超过8小时; D.批次罐指标不符合企业标准时; E.班组内不能及时解决的异常情况,班组应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处理;部门不能及时解决的异常情况,部门应及时报告公司处理; 4.1停电应急处理预案: 4.1.1提前通知停电应急处理: 接到供电部门通知后生产部应提前做好生产计划,保证使生产线上的物料在停电1小时之前生产结束,特别是果浆,浊汁和清汁。 若超滤在停电之前不能生产完酶解上的浊汁应暂停向超滤进料,保证将清汁罐物料加工完。 4.1.2意外停电应急处理: 4.1.2.1停电时间在8小时之内,电来之后各工段继续正常生产: A.浓缩工段来电之后,用清汁将板片中的浓汁顶入前巴工段回兑再加工; B.后巴工段应用现包罐内浓汁顶出板片内的浓汁,(最少2桶)然后进行包装。同时化验室应检测成品罐中的指标变化情况,以保证产品质量。 4.1.2.2停电超过8小时之后来电生产安排: A.破碎段应停止进料,生产完输送辊上的原料果,用冷凝水将果浆加热器中的果浆顶入果浆罐中,然后进行清洗;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88号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88号 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7 月1日起施行。 局长杨焕宁 2016年6月3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 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一)、地形地貌 南平大桥桥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甘坑村,本工程场地主要山岭、峡谷,部分墩位在淤泥塘内,现状地形最低点约为89.42m,最高点约为119.76m,高差起伏较大,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便道修筑量较大。(二)、地基土构成和特征 自上而下的地层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植物层、第四系坡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淤泥、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粘土、砾砂,第四系中晚更新统坡积含砾粘土,第四系晚更新统残积砾质粘土及不同风化程度的燕山期侵入粗粒花岗岩。 (三)、水文地质 测量水位相应标高为0.20~8.6m、66.97~148.83m。 (四)、南平大桥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第二标段,全桥由左右两幅桥组成,起点桩号为K10+107.3643,终点桩号为 K10+394.3643。桥跨布置为4×35m+4×35m,下部结构为柱式桥墩,桩柱式和肋板桥台,冲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287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布支架整体浇筑,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架桥机架设。 二、质量事故应急处理机构 为应对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出现的工程质量事故,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徐炎庭为组长的质量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质量应急小组架构见下图。 组长:徐炎庭 副组长:曾传军

副组长:林杰 组员 :潘有进 组员 :唐 志 组员 :何建贤 组员 :李清慧 组员 :陈光和 同时抽调各班组的专业施工人员组成质量事故应急队,在出现质量问题后进行整修和处理,出现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事故后对现场进行救援和保护。 三、质量事故应急措施 (一)成立质量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和质量事故应急队。 (二)安排专人在施工时进行值班,并对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专项检查。 (三)制定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好质量事故处理预案。 (四)根据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准备好质量事故处理的机械设备、材料。 (五)实行工程质量专人制,各项工程由专人进行负责。 四、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分为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及重大质量事故三类。 (一)、第一类:质量问题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正版)201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16年6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产品重大质量问题的补救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产品质量事故,高效组织应急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安全质量问题事件的危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降低公司损失,树立公司品牌形象。 二、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发生意外,导致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或者可能对产品质量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质量事故适用于本预案。 三、职责 { 综合服务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并负责应急措施的组织实施; 综合服务部、生产部、销售部负责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四、名词术语 一般质量问题:批数量较少(50M以下),且不具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 较大质量事件:指一批数量大于50M的质量问题,但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如变形,破裂等。 重大质量事件:指被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门通报或查封的产品,以及有缺陷产品数量较大的质量事件,或媒体曝光,或其它可能潜在影响质量的事件。 潜在质量事件:产品的质量危害尚未形成,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转化成较大、重大质量事件的事件。 五、内容 - 设置管理机构 5.1.1 建议建立质量管理机构(质量领导小组),机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及主要技术人员组成,机构负责人由综合服务部部长担任。 5.1.2 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各种合格管材的所有物理特性及参数(若有国家标准可直接引用)。 5.1.3 定期组织调研学习,学习行业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工艺技术,灌输产品质量理念。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5.2.1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青冈昌盛豆制品有限公司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产品安全事故或重大质量问题的补救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产品安全或质量事故,高效组织应急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事件的危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降低公司损失。二、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发生意外,导致对产品的安全、质量造成影响或者可能对产品安全、质量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安全、质量事故适用于本预案。 三、职责 1、质管办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并负责应急措施的组织实施; 2、综合管理部、生产部、供应部、销售部负责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四、名词术语 1、一般质量问题:批数量在10箱以内,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且不具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 2、较大质量事件:指一批数量大于10箱少于1000箱的质量问题,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但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 3、重大质量事件:指被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门通报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查封的产品,以及有缺陷产品数量超过1000箱的质量

事件,或媒体曝光,或其它可能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的事件。 五、内容 1、监测系统 A、质检部检验人员、生产部工艺人员以及与工序检验人员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测和汇报工作; B、销售部人员负责成品储存和流通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C、销售部负责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2、预警系统 各部门应该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加强对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分析,提高质量意识和隐患意识,及时分析产品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应急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一、目的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范文最新推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三条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发布,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所 1 / 3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工作目的 为做好我区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科学、及时、有效地组织应对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扭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制订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统一领导、职责明确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建设厅牵头负责,有关委办、厅、局、盟市旗县人民政府根据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等级、类型和职责分工,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应急处理的责任,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建立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三级响应机制。 1.2.2互相协调、快速反应 建设厅要与有关委、办、厅、局、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密切协作,保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灾难信息及时报告、准确传递、快速处置。有关部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方案。 1.2.3分工协作、属地负责 盟市旗县人民政府是处里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主体,要承担处里事故的首要责任。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 第 2 页共 2 页

量,有组织地参与事故的处置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将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劣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里工作,包括一次造成6人及以上死亡的事故;地下空间施工坍塌、深基础支护、土方开挖边坡失稳造成地面或周边建筑物倒塌,道路、管线断裂,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事故等。 适用于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6人及以上,或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险情对周边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包括因工程地基基础(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主体结构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国家工程质量标准规范,内外建筑设备安装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破坏主体结构及加装设备,任意加层超过设计荷载等原因造成建筑物坍塌的事故;因高切坡及其它人工修建的边坡崩塌,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事故等。 2.应急指挥机构与体系 2.1指挥机构与职责 第 2 页共 2 页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产品质量事故的危害,确保稳定生产,依据“科学经管、质量第一、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系统应对事故的能力,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2.依据 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经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3.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发生意外,导致对产品的安全、质量造成影响或者可能对产品安全、质量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安全、质量事故适用于本预案。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并负责应急措施的组织实施; 4.2各部门负责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5.名词术语 5.1一般质量问题:批数量在1000吨以内,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且不具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 5.2较大质量事件:指一批数量大于1000吨少于一万吨的质量问题,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但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如沉淀、失光等。 5.3重大质量事件:指被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门通报或查封的产品,以及有缺陷产品数量超过一万吨的质量事件,或媒体曝光,或其它可能潜在的食品安全

危害的事件。 5.4恶性质量事件:批量产品中存在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质量问题,或产品已经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5.5潜在质量事件: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尚未形成,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转化成较大、重大甚至恶性质量事件的事件。 6.内容 6.1监测系统 6.1.1检化验车间、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测和汇报工作; 6.1.2炼焦车间、成品车间负责成品储存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6.1.3市场营销部负责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6.2预警系统 技术部、设备部、安环消防部、生产部应该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加强对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分析,提高质量意识和隐患意识,及时分析产品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6.3应急响应 6.3.1一般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技术部负责及时将问题的情况通报调度室; (2)根据职责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预防措施,并具体执行; (3)技术部根据情况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 6.3.2较大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较大质量事件发生后,对口部门负责迅速控制所有问题产品或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防止其继续流通或销售; (2)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负责对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验证。 6.3.3重大质量事件的应急响应 (1)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内容包括产品的处理,消除影响、降低损失等方面的 内容。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确保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高效有序的实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后造成的损失,并在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做好应急救助工作,维护生产经营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常态下的队伍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预案演练等工作。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营造人人重视、个个有责的安全工作氛围。 二、应急机构组成、职责 公司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工作和平时应急准备工作;综合部后勤安全主管负责处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指导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案,按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求协调、检查、督促应急的准备落实情况等。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领导、指挥和协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并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助工作。 1、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领导组织—安全管理委员会。 主任:总经理 2、副主任:副总经理二人 成员:各部门经理、综合部后勤安全主管。 主要职责:(1)迅速接受和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各项通知,确保政令畅通。 批准人:审核人:拟制人: 日期:日期:日期

(2)组织实施本预案,发布各项应急命令、指示、通知等。(3)确定应急计划,部署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事故有关人、物转移救治方案。(4)及时统计、上报事故及损失。 3、安全管理委员会现场负责人员应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将现场人员 按如下分工作出应急安排: (1)首先保证人员的及时抢救 在事故发生后,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首先积极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安排现场员工分工处理事故(成立现场事故救援小组):救护人员负责受伤人员的临时护理,自身不具备护理或抢救条件时,须及时拨打120,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在保证不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对受伤人员进行护理。 (2)安排通讯人员,负责事故第一时间按程序报告。报告程序:现场人员—部门安全员(部门经理)--公司后勤安全主管—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报告。 (3)安排现场保护人员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必要时对事故现场拍照,(4)安排就医陪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门人员陪同就医,陪同人员与司机(或夜班值班司机)一起带伤者就医,或陪同伤者与到现场救治的120车到医院救治。 (5)事故调查处理 按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执行。 (6)巡视督查 必要时安排保安员牵头,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管理秩序,保证事故处理工作顺利进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三、预警预防机制 各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 四、平时应急方案 (一)加强对各部门员工的应急救援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促进企 业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及当施工中发生事故时,企业(项目部)能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高性能和事故损失,根据各级政府的要求,并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制定本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方针与原则 工程项目部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事故应 急处理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自救为主,统一指挥,高效协调,减少损失,保护环境”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二)本工程存在的危险源分析

1)、施工用电; 2)、基坑支护; 3)、模板支撑; 4)、外脚手架; 5)、塔吊、施工电梯;针对以上存在的危险源已分别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三)事故应急预防措施 1、触电事故 ⑴施工现场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环节:在建工程与外电高压线之间不达到安 全操作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 求;临时用电架设末采用TN-S系统,未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雨 天露天电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末作接零保护,外壳作业末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末设防雷接地;非专职电工操作临时用电等。 ⑵预防措施: ①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 ②在建工程的外侧防护与外面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的,要增设屏障,遮拦或保护网,避免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 ③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 ④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损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⑤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 ⑥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产品质量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产品安全或质量事故,高效组织应急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事件的危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降低公司损失。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产品质量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一、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产品安全事故或重大质量问题的补救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产品安全或质量事故,高效组织应急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事件的危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降低公司损失。 二、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发生意外,导致对产品的安全、质量造成影响或者可能对产品安全、质量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产品安全、质量事故适用于本预案。 三、职责 3.1品保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并负责应急措施的组织实施; 3.2人力资源部、制造部、物流部、销售部负责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四、名词术语

4.1一般质量问题:批数量在10箱以内,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且不具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 4.2较大质量事件:指一批数量大于10箱少于一万箱的质量问题,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但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如沉淀、失光等。 4.3重大质量事件:指被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门通报或查封的产品,以及有缺陷产品数量超过一万箱的质量事件,或媒体曝光,或其它可能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的事件。 4.4恶性质量事件:批量产品中存在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质量问题,或产品已经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4.5潜在质量事件: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尚未形成,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转化成较大、重大甚至恶性质量事件的事件。 五、内容 5.1监测系统 5.1.1品保部检验人员、制造部工艺人员以及与工序检验人员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测和汇报工作; 5.1.2物流部人员负责成品储存和流通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5.1.3销售部负责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汇报。 5.2预警系统 品保部、制造部、物流部、销售部应该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加强对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分析,提高质量意识和隐患意识,及时分析产品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xx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边肖收集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全文的最新版本。欢迎阅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本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其他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风险分析;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有具体实施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能够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计划基本要素齐全完整,计划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xx),结合危险源现状、风险分析和可能发生事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根据不同情况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多种类型风险,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和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和应急支持、应急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等。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针对某种风险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建设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设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州建筑行业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效地应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1.2.1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1.2.2 统一领导、职责明确; 1.2.3 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建设部《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全州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延边州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 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州建设局设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副局长和助理调研员担任,成员由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房地产开发管理办公室、城乡建设处、建材办公室、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以及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人组成。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新闻报道组、

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置组等七个专业处置组。 当发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指挥部成员必须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由成员单位按职务高低依序递补。 主要职责: (1)负责延边州行政区域内较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部署、实施和监督; (2)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州政府的指示精神,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 (3)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和善后处置;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2.1.2 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各专业处置组 2.1.2.1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设在州建设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处长担任;副主任由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联络员。 主要职责: 负责《预案》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它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总指挥的指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及救援物资,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2.1.2.2 事故救援组 主要职责是:根据专家技术组的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2.1.2.3 医疗救护组 组织有关医疗单位迅速展开对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医院治疗和死亡人员遗体的临时安置。

质量安全应急措施及应急预案

质量安全应急措施及应急预案 1 目的 针对本公司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应急措施,保证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应对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 2 适用范围 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如卫生指标超标、火灾等。 3 工作内容 3.1应急准备 3.1.1应急项目的识别 生产部根据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往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参照同行业现状和历史经验,组织识别本公司可能存在的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针对应急项目,组织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3.1.2应急组织 3.1.2.1生产部成立应急小组,成员为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岗位的骨干分子;由质量负责人担任组长,总经理为指导。 3.1.2.2应急小组要明确各成员的适用范围和任务。 3.1.3应急培训 生产部负责组织对全体员工,重点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应急技能。 3.1.4应急演习 根据需要,应急小组每年按要求进行一次模拟演习,评价应急措施是否足以控制紧急情况,以验证和评价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3.1.5应急联络

应急联络采取立即上报的方式,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进行公布,以备应急之用。 3.2应急响应 当发生紧急情况和事故时,第一发现者应在最短时间内,向质量负责人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应急小组立即集合,投入响应。 3.3应急预案 3.3.1卫生指标超标:一旦发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卫生指标超标,应立即停止使用或放行,由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相关人员,保护现场,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已放行或已交付客户的,要马上追回。 3.3.2火灾:员工一旦发现火情,必须立即报告总经理和质量负责人,如果火情情况较轻,则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如果较严重,要立即打119报警。同时,应急预案马上启动,应急小组马上根据分工和日常演习要求,投入灭火工作。若有烧伤的重伤员,应立即进行简单的救护,并打120求救电话,轻伤人员,安排车辆送到医院治疗。对该撤离的人员,应立即疏散,要根据火情,采用合适的灭火设备,同时,切断现场设备电源,组织人员将易燃物品搬离火灾现场。火灾扑灭后,要进行原因分析,确认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举一反三,检查其他可能出现的隐患。 3.3.3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指事前无征兆、突然发生的,危及人身健康的,引起社会、政府、媒体关注的质量安全事件。接到产品质量问题报告后,应急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马上赶到现场,做好现场检查和对“问题产品”的封存工作,快速查清“问题产品”的流向、批量、生产日期等情况。并责令相关车间立即停止“问题产品”的生产,尽快召回“问题产品”,尽力缩小“问题产品”造成的影响。同时对“问题产品”进行抽样,送法定质检机构进行检验,分析原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解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解读 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6月3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一、修订背景 2009年3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以下简称原《办法》),对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原《办法》亟需修订完善。 (一)应急预案工作的背景和重心发生变化。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应急预案的定位从补充应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置转变,工作重心从解决预案有无向提升预案质量、发挥预案实效转变。同时,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对简化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程序提出了要求。为推动应急预案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有必要对原《办法》进行修订。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应急预案主体责任、

政企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编制程序、管理责任、预案衔接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体现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的特点,强调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强化政企应急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突出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动态管理。而原《办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主要问题是重规范企业应急预案内容,轻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预案内容的全面性,轻应急预案内容的实用性;重规范企业内部各类应急预案衔接,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重规范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轻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动态管理。因此,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补充和细化相关具体要求。 (三)一些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需要通过《办法》汲取和改进。根据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导致事故发生和扩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瑞海公司应急预案流于形式,应急处置力量、装备严重缺乏,不具备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