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提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1、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为客观

2、体现出会计核算的稳健原则

3、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动向

4、有利于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3、存货跌价准备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4、短期投资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5、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中存在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2、资产减值准备缺乏明确性

3、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五、缓解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1、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操作制度

2、计量模式的统一原则

3、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使用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

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摘要] 2000 年12 月29 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新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众说纷纭。本文围绕资产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对会计利润的影响作一粗线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资产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会计利润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的现象,影响了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正确判断,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程度。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意义

《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目的在于要求所有的企业(上市公司)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消化潜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能力。这对于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财务状况、规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1.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为客观。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当企业某项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有价证券等)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或技术设备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时,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的价值,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中抵销,降低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收入必须在若干相关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确认。如果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目对收入分别以下情况确认和计量:(1)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计算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2)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并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确认的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当期损失;(3)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体现出会计核算的稳健原则。稳健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从会计确认上说,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上说,要求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不得低估负债或费用;从会计报告上说,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客观和完整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和信息。从稳健性原则的运用来看,扩大稳健性原则的使用围,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运用稳健性原则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随着稳健性原则应用围的扩大,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其会计提供的信息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动向。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企业的会计政策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资产计量和确认不可缺少的容。虽然各国会计准则对资产的期末计价、减值的处理和价值恢复的处理等各有不同的规定、不同的处理方法,但准则中有关减值准备的计提都体现了资产计价的稳健和科学。

4.有利于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我国上市公司从包装上市起就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规定的颁布实施对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压缩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另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公司财务报告时,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关注和发表意见,可迫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准备设置为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产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帐损失准备,这些减值准备金的设置也为一些企业左右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一方面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动向,完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使企业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加客观,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效

益。同时,在另一方面,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为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充分利用计提坏账准备的灵活性调整利润,粉饰业绩创造了条件,起到消化历史包袱和调节利润“蓄水池”作用。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当出现了以上因素时,企业应于当期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发生的损失,并实事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现状。但是,有些企业为了当期追求利润的需要,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就将谨慎性原则抛在脑后,多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置秘密准备,虚减企业资产和利润;而当企业经济效益亏损严重时,不提或少提以及冲回多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虚增企业的利润和资产,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就不能客观如实地放映企业的真实盈亏,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和减少。

固定资产发生损失,技术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通常可以按照市价确定。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减值如果不予以确认,会导致资产的价值虚增,其结果是导致企业虚盈实亏,即不符合会计真实性原则,也有悖于稳健性原则。因此对那些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必须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不能随意地计提,企业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⑴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引起的下跌;

⑵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因素、企业经营环境,或是资产的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⑶市场利率或市场的其他投资回收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资产使用价值时采用的折现率,并大幅度降低资产的可回收金额;

⑷企业的净资产账面金额大于其市场化金额;

⑸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旧过时或实体损坏;

⑹资产的使用或预计使用方式或使用程度已在当期发生或近期发生重大变化;

⑺部报告提供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或将要比预期的差。

2、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根据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龄的长短来分析应收账款的回收金额,以此预计坏帐损失,按准则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为如实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企业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企业应向债务人实证应收账款,对应收款项的不回收性进行评价。

(2)企业在确定计提比例时,对历史发生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企业仍可以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

(3)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合理地估计。

(4)有确凿证据表明某项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可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通过以上方法如实合理地确定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真实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企业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设置计提比例的,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可以将个别金额较大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长一些,

其计提比例较高;将有些金额较小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为短一些,其计提比例较低,从而起到调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的作用,以增加坏账准备计提的金额,调减本期利润;反之,当企业经济效益差的时候,则将个别较大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短一些使其计提比例较低;对个别较小应收账款的账龄则随意划分,因为份额较少,可省略不计,从而起到调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的作用,以减少坏账准备计提的金额,以调增本期利润。

3、存货跌价减值准备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长期以来,存货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所谓历史成本是指存货按照取得的实际成本入账的,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去我国是计划经济,商品的价格是稳定,一般不会出现跌价现象,二是历史成本计价提供的数据是客观的且于确定。而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存货的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老的存货面临着淘汰的危险,如果仍然以历史成本计价,显然不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也不能实事地反映企业存货的真实价值。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由于准则允许企业自行决定计提跌价准备,可采取单个计提、分类计提或全部计提,这样当一些企业当期利润实现较差时,同时,当期存货历史成本或多或低于可变现净值时,该企业就可以采用总额比较法,从而以较低的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减少本期亏损;反之,一些企业当期利润实现好时,为了来年的经济效益,它就采用单个存货比较法,从而以较高的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减少本期利润。

4、短期投资的围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按照投资总体计算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是指按照短期投资的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算提取投资跌价准备的方法。按照投资类别计算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是指按照短期投资的类别总成本与相同类别总市价孰低计算提取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这里的类别一般为股票类、债务类等。按照单项投资计算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是指按每一个短期投资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提取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但是按照投资总体和投资类别计提跌价损失准备会抵掉一部分跌价损失,具体情况是: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计提方法可按照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及计算并确定跌价损失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

短期投资10%及以上)则应以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应计提的跌价投资准备。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也会在其方法上,按目标利润实现程度进行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当本期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经济效益实现较差时,就采用投资总体或类别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将当期高于和低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进行相互抵消,以便于少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而当本期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实现较好时,同时大部分短期投资的当期市价低于短期投资成本时,则采用投资单项计提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以降低本期企业利润实现额。

5、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投资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有的有市价,有的没有市价。对持有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对于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被投资单位进行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做出主观的职业判断。客观的说,由于每个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和每个会计人员的价值观的不同,可能会使判断的结果有所偏差,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某些企业却利用这个空子为达到自身的目的,对资产减值在提与不提之间随意判断。

当一些企业本期经济效益好,主营业务利润完成额高于本期利润计划指标时,则利用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调整当期利润指标。当企业投资环境已经恶化,从理论和实践上确认长期投资已发生减值,并大量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以减少本期利润实现额。同时也为来年利润的完成埋下伏笔。反之亦然,从而达到控制本期利润的目的。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问题:

目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实施难度较大。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

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2、缺乏明确性

企业资产的种类多,要对成千上万种资产的可变现或可收回净值逐一确认和计量,难度太大。虽然准则中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或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但只有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最为稳妥,利润最为保守,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计提跌价准备很容易会抵销掉一部分跌价损失,但在操作时究竞何时选用哪一种,制度未予以明确。

3、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存货可变现净值、短期投资市价、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同时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管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够透明和不够完善,有时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资产市场价格很难获得,资产的市价如果定位不够准确,由此而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的公正性,客观性就要大打折扣。所以,在会计实务中,一方面是会计人员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和围难以把握,其可操作性受到环境的限制,从客观上造成企业不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是;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监督部门对会计人员采用的计提比例,不仅缺乏衡量的标准,而且也缺乏制约的手段,上市公司如果利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根据自己的需要,高估或低估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调节企业的利润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些问题及对企业的影响,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造成这种状况的除了上市公司治理不完善,其本身存在着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应该说,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只是使企业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其实质原因是多方面的。

五、缓解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1、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操作制度

会计制度给出的定义只考虑了确认而没有顾及计量,从而造成定义与计量属性应用的脱节。未来经济利益代表资产的本质,然而未来经济利益不能可靠计量,因为预期的经济利益毕竟是一种估计,它具有可能性,即使能够量化,也很难象资产购买是通过交换付出市场价值或公允价值那样具有肯定的可靠性,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是未来经济利益的很大缺点。同样,资产减值也存在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问题。所以,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操作制度的建设

(1)加强对未来经济利益、可收回价值在确认与计量的技术操作,完善定义中的确认与计量的应用脱节,使企业如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2)企业在计提减值时,对其具体的计提围及计提比例不能仅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普遍公认的、明确的计提标准,或者由一个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资产减值加以审核、批准。如,注册会计师对资产进行专业的、公正客观的评估。

(3)企业在资产减值结转时,具体如何相应结转也不能仅有企业随意结转,应当更加明确地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冲回时间,有利于提高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和同一企业不同时点的一贯性,降低企业管理层在资产减值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操纵性。

(4)加强企业对大额的减值准备进行较详细的信息披露,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冲回的,应特别披露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提高披露信息的有用性。

2、计量模式的统一原则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公告第36号资产减值准则(1998年4月发布)中的规定:当一项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对减值损失加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其计量标准就统一为可收回价值与账面价值孰低。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对可收回金额定义为资产销售净值与使用价值两者中的较高者。其中,使用价值则定义为预期从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中形成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很好理解,对于某项资产项目的管理,应比较现在销售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量净现值(即销售净值)和持续使用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量净现值(即使用价值),从中选择较高者,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现金流量净现值,实现该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不同的计量模式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就不会显得标准多,难掌握了。笔者认为,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计量标准,形成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今后制定我国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但这样做,必须要计算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各现金流出、流入量及贴现率、使用期限等,这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使用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制度仅规定,在处置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但对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结转、摊销、折旧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相应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对于已按单项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在结转生产成本时,应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样处理,反映了生产的实际成本,可据此考核生产部门的业绩。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原材料”等。

对于按类别或整体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结转生产成本时跌价准备账户不作处理,待期末,一并调整入“制造费用”,再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制造费用”。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这样规定的:当无形资产因某种原因,“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而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则将减值计入“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可见,对无形资产的全额减值和部分减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两种处理。笔者认为,无形资产摊销,属于无形资产均衡减值,应列作“管理费用”科目。而无形资产部分减值和全部减值作相同处理,列作“营业外支出”比较妥当。这样,可以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规定一致起来,并将无形资产的减值与摊销的会计处理区分开来。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应记入投资收益,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会计实务中,如果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资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TYGG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TYGG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项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及其应用指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TYGG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定义 1、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 2、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3、公司财务部门为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在依据充分、流程合规的前提下,合理预计潜在损失并核实相关数据,同时研判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做好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及处理工作。 第二章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计量 第四条公司及下属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

则》以及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相关规定确定是否需要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五条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一、应收款项包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标准和计提方法如下: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1)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标准:应收款项账面余额10%以上的款项。 2)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经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中计提坏账准备,具体方法见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2、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公司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账龄分析法。 1) 电工器械制造产业与通风装备制造产业 2) 环境综合产业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 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 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章提取减值准备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规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公司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负责相关资产的部门期末终了,应调查了解公司 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书面报告计划财务部。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 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计划财务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和计提方法,对应 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按照本章第6 条程 序执行。 3、对须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书面报管理层 审批。 4、管理层对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 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及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5、董事会根据管理层报告作出专门决议。 幼儿园里面有很多教育技术设备,那么对于这些设备该如何管理呢。下面为大家搜集 的一篇“幼儿园教育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友! 6、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事项,须由董事 会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则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研究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研究 【摘要】近些年,证监会披露的会计信息舞弊案件中有一些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抑制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基于此,首先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然后研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常见方式及其不良影响,最后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针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完善现有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利润操纵 一、引言 1992年实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首次提出了计提坏账准备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不断完善。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规范了计算方法,提出了“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概念等,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行为。但由于管理人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等原因,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产生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探讨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抑制这一行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二、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 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依据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总结近些年来证监会披露的一些违规企业的利润操纵的动机,主要有高级管理人员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完成计划的利润目标、获得配股资格、避免被摘牌等。 (一)高级管理人员过度追求自身利益 在很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分红取决于业绩,而这里的业绩大多数情况指的是公司的净利润。为达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高级管理人员往往倾向于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资产减值准备正是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操纵的有力工具。 (二)完成计划的利润目标 对于一些公司特别是非上市公司而言,操纵利润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计划利润的指标、偷逃税款、为下一年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创造轻松环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会利用企业的利润作为自己的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企业被迫为达到指标不惜人为操控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这也是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项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了准确计量公司各项资产的价值,确保财务状况的客观性、真实性,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下同)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第三条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检查、测试各项资产,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如有客观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发生减值的,根据后述的方法提取减值准备。 第四条资产减值准备提取范围包括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 第五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不属于本制度规范范围。 第二章资产减值认定的一般原则 第六条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进行减值测试:

(一)资产的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公司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公司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该项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计划提前处置。 (六)公司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七)金融资产的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八)金融资产的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九)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或因其他原因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十)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依据 第七条公司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应当在对资产损失组织认真清理调查的基础上,取得合法证据,具体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法律签证或公证证明以及特定事项的企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35条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②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从中可以看出,关于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两规定相矛盾,使会计人员难以适从。 要解决此问题,可以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计提减值准备的作用分析入手。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修正,使账面价值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当前的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步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或构成了企业的费用,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构成企业费用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而折旧则是为了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在企业持有期间没有参与生产经营,没有发生物理损耗,但会发生功能损耗。功能损耗表现为技术进步引起的设备陈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①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③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④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 【摘要】: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常常引起资产减值,导致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不再具有决策相关性。文章对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建议及对策 绪论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一、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一)坏账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二)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四)长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五)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规定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 规定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执行的《企业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章提取减值准备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规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公司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负责相关资产的部门期末终了,应了解公司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书面报告计划财务部。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计划财务

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和计提方法,对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按照本章第6 条程序执行。 3、对须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书面报管理层审批。 4、管理层对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及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5、董事会根据管理层报告作出专门决议。 6、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事项,须由董事会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则 1、根据本制度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根据账龄计提的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除外),均须报告董事会,董事会则应作出专门决议予以披露。 2、监事会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专门意见,形成决议予以披露;

浅谈资产减值对企业当期及未来利润的影响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我国企业界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夯实企业资产价值,提高资产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资产减值,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相关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企业的业绩水分。但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创造良好的业绩形象,因此也被少数企业大加利用,成为一些企业操纵企业利润的“新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仿佛“水龙头”,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相机行事,时而拧紧些,时而又放松点。紧的时候遵循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松的时候又提出各自的理由。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无疑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第一次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相比,首先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和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其次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适用于新准则,并且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最后,准则对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等分别作了详细的操作指南,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新颁布的准则也体香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性。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 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 增加资产, 从而虚增当期利润。尽管企业已经普遍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但是由于制度、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得不明晰, 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其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

资产减值准备的总结

资产减值准备 一.定义 所谓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 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二.计量方法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时,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坏账准备 企业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

定。 3、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时,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同上)进行估计,将无形资产的账面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会计实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现行制度不规范性,导致企业中高估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资产价值与实际相背离。为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使企业避免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全面贯彻谨慎性原则,不仅将可以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难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由股份制企业扩大到了所有企业,而且还将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本文拟就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作粗浅探讨,并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提取、会计处理等作一比较,以便理解和运用。 一、资产减值的一般规定和职业判断问题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实的必然要求,也是这次会计制度改革中比较重大的改进措施之一。新制度第5l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是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性规定。同时,新制度中还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具体的规定,强调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的实

际情况及各种迹象,合理地判断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市价或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或成本,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成本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则该项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此时就应视为已经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企业会计职业判断提出的具体要求。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了在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如折旧政策、投资核算方法等)的选择以外,在资产减值的提取上也给了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各项资产的检查情况和各项减值条件进行具体的判断,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会计业务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处理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变,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经营成败直接关联。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及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判断,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可能由此不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加强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对会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会计相关的经济、财政、管理、贸易、金融、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锻炼、不断提高,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问题 新制度关于资产减值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还规定了多种计量标准,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规定对企业利润操控影响

封面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规定对企业利润操控地影响摘要:2007年新会计准则地实施,意味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体系已经建立,新地资产减值规定是否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对利润地操纵?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准则中资产减值规定地变化及其中存在地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地措施来防止企业对利润地操控行为.这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资本市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大地意义. 关键词:减值准备利润操控新会计准则 1 概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地快速发展,公司财务报告地透明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盈余信息已成为影响企业价值地一个重要因素.从以往地实践来看,许多企业存在强烈地动机通过会计准则地制度缺陷来粉饰会计报表,进而达到自己地目地,其中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控是一个主要方面.2007年新会计准则地实施是否能有效遏制企业地利润操纵行为?如何才能尽可能地缩小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地空间? 2 新资产减值规定对企业利润地影响极其存在地问题 2.1 新准则较旧准则地变化

在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地基础上,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地一整套新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针对资产减值制定了新规定,借此防范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新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到现在,所有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已经执行新会计准则.那么,新会计准则相比旧会计准则,到底有什么样地变化呢? 资产减值,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006)地定义,是指资产(含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地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只有当资产地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时才进行减值调整,届时将该资产地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确认所减记地金额为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地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地规定如下表所示. 旧准则规定,以前年度计提地减值准备可以在以后年度转回,从而为企业进行利润操控提供了机会.新准则减少了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时地选择余地,具体来说,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以下几方面地变化: 2.1.1 新准则对资产进行了限定,引入了资产组组合以及总部资产地概念.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地最小地组合单位.总部资产,是针对企业集团而言,包括企业集团或者事业部地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一、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依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计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作为来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1]中兴公司2003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价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该企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自2004年起企业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380万元。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兴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将其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1420万元(1000+420),应缴所得税为468.6万元(1420×33%)。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80万元,计税基础为2800万元(4000-120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相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按照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138.6万元(420×33%)。 所得税相关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33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38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686000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即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或尚可使用年限(含预计净残值等的变更)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折旧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或摊销额。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但由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有可能缩短,所以很难确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会计折旧与税法允许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的折旧或摊销额的大小关系。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减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利润总额中加上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小于税收折旧的差额或者”;“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大于税收折旧的差额”。 例2]中兴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7年。2006年以后计提的折旧

资产减值准备的利弊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经营的利弊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现举实例说明如下: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TCL通讯(000542)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 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 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企业,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 ST天鹅(000418)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中期的每股收益由0.04元到年末的-1.15元,净利润也从中期近1628万元的盈利到年末的-4.18亿元巨额亏损。大量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是导致2002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两种偏向:一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二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秘密准备。这两种偏向的结果都使报表不实、会计信息虚假。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年终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下简称减值准备)实施重点检查;同时,审计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的正确性。一、减值准备计提的审计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工作。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工作,比如请专家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重要建筑物的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进行鉴定等。以下就审计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把握阐述笔者的观点。1.关于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对减值准备计提数进行审计认定的前提,只要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帐面价值,其差额就是减值准备的应提金额。可收回金

额,《企业会计制度》解释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称为“使用价值”,本文为叙述方便,也将其简称为“使用价值”。对于如何处理可收回金额中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提出的一些主张,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可收回金额时的参考:(l)“如果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中的任何一项超过其帐面金额,资产没有减值,因而没有必要估计其他金额”。(2)“如果没有理由相信资产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其销售净价,则资产的销售净价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3)“有时候不可能确定资产的销售净价,……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使用价值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同时,除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外,“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也是可收回金额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应收款项、委托贷款、长期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一般不宜用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表述,而以“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表述为宜。对于可收回金额与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认定,根据《制度》规定和会计惯例,可按下列原则处理:(1)短期投资以市价作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2)存货以可变现净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使用价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原则解析

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原则解析 年底是企业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新会计小王愁眉苦脸地拿着账本和新准则找会计主管张姐请教:"张姐,提取资产减值准备时到底应该遵循哪项具体准则啊?一些专门的具体准则,比如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和一些金融资产等等都有相关规定,同时又出了一个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同样是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明确说'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又说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看起来很矛盾。我按哪项规定做账啊?" 张姐笑笑,翻开准则说:"你肯定没有系统学习各项具体准则。每一项具体准则都有一个适用范围,对一些例外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你看,《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三条中就说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

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8号准则主要规范的是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问题,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及相关设施以及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等。新准则针对不同资产的不同情况,对减值的处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在使用新准则对某项资产的减值问题进行会计处理时,一定要进行具体分析。" 小王看看准则,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我总觉得准则前面的内容像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有特别注意,以为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才是重要的,闷着头想有时能把自己给弄晕了,干脆请大姐给我再讲讲资产减值处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吧。" 张姐考虑了一下说:"咱们企业属于一般企业,资产构成不是特别复杂,应该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包括准则中的一部分,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比较简单的单项资产。处理这种减值业务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面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最复杂的问题--减值的计算问题。不同的资产减值具体计算有些差别,比如适用8号准则规定的资产,当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比取较高者,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该数值之间的差额就是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金额是该金融资产的账面

资产减值准备知识

资产减值准备知识 减值准备的概述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资产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1.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 2.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帐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规定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规定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对八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披露等内容做了规定。但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没有给出明确统一的依据,使得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其具体问题如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国际资产减值准则对计提时间则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此规定,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使不同企业具有可比性。 2、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模式 正因为各项资产期末计价均采用?孰低法?,由此便产生了各种资产准备账户。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计价方法选择了不同的计量模式,现归纳如下: 计量模式适用资产项目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短期投资 (2)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存货 (3)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4)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委托贷款 (5)应收款项与估计可收回款项孰低法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1)项中的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对于(2)项中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古迹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对于(3)、(4)项中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以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和处臵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臵费用后的余额。 从现行的会计制度和颁布的准则内容来看,现有规定对有关资产减值计量模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可操作性差。现有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难以掌握与运用。 3、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使用及处理未作明确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制度规定:?处臵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以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易、以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实质、确认与计量等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滞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为充分贯彻谨慎性原则,“挤出”资产中的“水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价值,则资产已经减值。《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无疑,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企业由于资产计量不实造成的浮夸资产和虚增利润的现象,从而使会计信息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客观情况。但这并不排除在其实际运行中由于操作不当,或主观操纵行为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资产减值、价值、滞后

前言 近期,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更是被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所以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以下试对这四项进行浅析。 (一)坏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