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和太极功夫

杨式太极拳和太极功夫
杨式太极拳和太极功夫

杨式太极拳和太极功夫

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它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于此。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沈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治养疾病的作用。

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沈丹田这

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沈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

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沈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

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体发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学者应当多加注意。此外,尚须平时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以作功夫的辅助则更好。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

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每见练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混身扭扭娜娜,零零断断,浮浮漂漂的局部乱动,以

为这是太极拳。这是大错,以致长时间练不出一点太极拳味来,未免可惜。

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沈

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如再有明

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的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

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即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

础上着手练功作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

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

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

才有松软沈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沈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

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

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

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

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主观的定

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

理不可不知。

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

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

极拳之道理也。

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其应用方面,全凭虚

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

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

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

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

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

出于大脑神经,所以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

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

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

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

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

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

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

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

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

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

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

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击

上所需要的柔软,而不是脚翘得特别高,腰折得特别弯,这样失掉了灵感性,不合生理的

局部的特殊的柔软。因为这些不合生理的柔软,只是好看而已,但在技击和健身方面,都

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

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

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沈拳的心劲,是

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

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哪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

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虚

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

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

极拳功夫。

松软沈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如一势之开,

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找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找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找虚无所有,才是最后的

研究。盖轻灵仍有物也,如到虚无则无物也,则一切无不从心所欲,以达通玄通妙之境界。

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

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

之地。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者,

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

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

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测度之处,故称之为神拳。

每练功夫,要细细的体会功夫中的精微奥妙。这种精微奥妙,是在思想之内心而不在

手势之外面,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须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出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学者须特别注意。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视频讲座52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视频讲座52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讲座全集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1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2(语音,字幕不一致,关闭声音以字幕为准。)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3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4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5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6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7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8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09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0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1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2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3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4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5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6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7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8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19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20 赵幼斌杨氏太极拳85式21 赵幼杨式85式最新教学(三视角) 赵幼斌最新讲座(杨式85式精讲) 赵幼斌杨氏太极85式教程(二) 赵幼斌杨氏太极85式教程(一) 赵幼斌老师谈传统杨式太极拳要领 赵幼斌杨氏85式动作分解 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1【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2【关雪川2007年组办】 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3【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4【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5【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教拳论道6-6【关雪川2007年组办】_标清赵幼斌在邯郸办班授拳10-02【关雪川组办】_标清 赵幼斌说拳论道答拳友问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一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二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三_标清 赵幼斌讲痤视频之四_标清 赵幼斌讲座视频之五_标清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xls 1.预备式18.斜飞势35.翻身撇身捶穿梭69.单鞭 2.起势19.提手上势36.进步搬拦捶5 3.揽雀尾70.云手 3.揽雀尾20.白鹤亮势37.右蹬脚5 4.单鞭71.单鞭 4.单鞭21.左搂膝拗步38.左打虎势5 5.云手72.高探马带穿掌 5.提手上势22.海底针39.右打虎势5 6.单鞭73.十字腿 6.白鹤亮势23.扇通背40.回身右蹬脚5 7.下势74.进步指裆捶 7.左搂膝拗步24.撇身捶41.双峰贯耳58.金鸡独立75.上步揽雀尾 8.手挥琵琶25.进步搬拦捶42.左蹬脚59.左右倒撵猴76.单鞭 9.左右搂膝拗步26.上步揽雀尾43.转身右蹬脚60.斜飞势77.下势 10.手挥琵琶27.单鞭44.进步搬拦捶61.提手上势78.上步七星 11.左搂膝拗步28.云手45.如封似闭62.白鹤亮势79.退步跨虎 12.进步搬拦捶29.单鞭46.十字手63.左搂膝拗步80.转身摆莲 13.如封似闭30.高探马47.抱虎归山64.海底针81.弯弓射虎 14.十字手31.左右分脚48.斜单鞭65.扇通背82.进步搬拦捶 15.抱虎归山32.转身蹬脚49.左右野马分鬃66.转身白蛇吐芯83.如封似闭 16.肘底看捶33.左右搂膝拗步50.揽雀尾67.进步搬拦捶84.十字手 17.左右倒撵猴34.进步栽捶51.单鞭68.上步揽雀尾85.收势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xls 1.预备式18.斜飞势35.翻身撇身捶穿梭69.单鞭 2.起势19.提手上势36.进步搬拦捶5 3.揽雀尾70.云手 3.揽雀尾20.白鹤亮势37.右蹬脚5 4.单鞭71.单鞭 4.单鞭21.左搂膝拗步38.左打虎势5 5.云手72.高探马带穿掌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平行分开,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不可前俯后仰;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太极拳体用全书》要求:“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胯,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放松:就是全身关节要松开和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使四肢自然伸长。感觉好象在举手投足之中,只用能使其运行开的力就行了,这点力一卸掉,手足就会自然落下来一样。)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亦即意念引导动作。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

赵幼斌老师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要点讲述

赵幼斌老师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要点讲述赵幼斌老师在汉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学习笔记 一,预备式: 两手自然下垂,两脚成轨道步,脚心与肩平,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舌顶上鄂前齿与上鄂之间,口松,眼脸收,头有顶天之意。气沉丹田,要求:心静,体松。 二,起势: 两脚成轨道步,以尾闾内收,腰的命门后拉,臂松,腋空,带动推两手臂,主动向前,抬起与肩平,两手臂气往指尖。收时自然下落,用肘部带小臂,双手腕下按,下沉,收至两胯旁。收腹,跨微左转,眼看左,左手下采,两腿微屈,右手外翻,棚圆。即以胯跟带右脚跟外摆90 度,抬脚转跨,两手报球,左手护右手肘,脚跟落地,左脚跟内扣,重心在右,左手小臂棚圆,手腕略比肘高,,同时右手从左小臂斜向下削,注意外三合,马步 2 一 8 开,为左棚式,要求:挡圆,臂园。 三,揽雀尾: 收右脚,膝盖拧劲,两手抱球,跨往左移,重心在左腿,尾闾放松,出右脚,脚跟落地,重心在左。松右跨根,同时用左腿蹬直,松胯过劲往右腿,左手掌离右手腕部一拳宽,弓步,为右棚式,转腰右手伸向前方。命门后拉,右手肘压住对方的手臂,跨左转。前跨推后垮,跨摆正后,左手掌边按住右手的内关穴,两手同时用力外棚。双手平抹,然后双手往回直拉,用力回拉至胸肋旁,跨往左,转跨摆正,后胯推前跨,沉腕,同时双手竖掌外推,掌跟用力。弓步推掌。要求:手心,脚心,腰心,一边3个点,共6个点来回运动。 四、单鞭

平移左转,用胯跟带右脚跟碾脚,双手臂平行,两手相合,同肩高,同肩宽,画弧收到胸前,右手向右斜方伸出,手腕下沉,三指收紧,二指自然下垂,为吊手,后腿下沉,开胯出脚。脚后跟落地,左手棚开外旋,脚掌踏平翻掌,弓步推掌。右手腕往后撑,转身时开跨,后腿膝盖拧劲,后腿內侧有掤紧感,后跨推前跨,转腰推掌,尾锥前推,身形舒长,往前按。要求:外三合,肩沉、背圆,亮跨。前后有撑劲。 五、提手上势: 左脚內扣45度,马步,两手展开,掌心朝下,两手虎口相对。收右脚,身体略向前,右手五指伸前,掌心朝左,左手掌心朝右,正对右手肘窝,两手臂成夹状,含胸拔背,提手合力,左右合力,眼视右掌。右手向下,弧形抄至左手下,成抱球状。腰微右转,重心移往右腿,用肩靠,左手按住右手背,右手背为棚壮。要求:沉在左腿,劲往前走,命门后拉,劲点在掌跟,左右合。后为棚。 六、白鹤亮翅: 右腿下沉,右挤,右手从左手小臂(尺骨)处往旋转外翻,右腿下沉,出左脚轻提起,脚掌尖轻点地,腰往后退,右手上举,掌外翻至上额前。左手按掌大腿部,虎口朝前。要求:沉肩、臂圆、上下撑掌。 七、左搂膝拗步: 腰右转,右手经中路自然下垂,右掌至上往下弧形往后拉,眼随右手虎口斜向上,同时左手内翻,掌心朝下,收左脚,同时右腿下沉,出左脚,脚跟落地,松胯跟,后腿推前腿,右手折手收至肩耳旁,眼朝前,左手经左膝前搂至大腿旁,推时大臂不动,右手小臂镙旋向前,手掌跟发力,虎口对肩窝,定势要圆、要平、左手往后走,按掌,虎口朝前,肩与手合。要求:腰腿蹬,卷尾闾,整个身心保持推劲。 八、手挥琵琶: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式①预备势 第二式太极拳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搂膝拗步(左、右、左)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②抱虎归山(捋、挤、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1、2、3)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 第三十三式转身左蹬脚 第三十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五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六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八式右蹬脚 第三十九式左、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③抱虎归山(捋、挤、按)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右、左、右) 第五十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四角)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1、2、3)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左、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1、2、3)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回身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太极拳收势 太极拳要领: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松胯4、虚实分清 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 7、上下相随 8、内外相合 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动作歌诀第1式: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 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 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第4式:单鞭 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第5式:提手上势 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第6式:白鹤亮翅 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第7式、左搂膝拗步 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第8式:手挥琵琶 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第12式: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第13式:如封似闭 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第14式:十字手

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第15式:抱虎归山 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第16式:肘底看捶 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缠托折叠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第17式:左右倒撵猴 轻灵撤步似水流,引而后发倒卷肱。走化闪战扳挽劲,惊走猴王佛心留。第18式:斜飞势 右腕被捉本无妨,翻掌下沉即消殃。左采右挒抖然出,侧身腾出亦飞扬。第22式:海底针 倘逢敌手钳手腕,引敌进身坠千斤。左拿右压采挽劲,扑前跌后俯仰功。第23式:扇通臂 右臂滚提托架功,背连双臂劲贯通。噫嘘一口丹田气,劲点原在腰际冲。第24式:撇身捶 横截敌臂闪正中,左掌防头伸可攻。翻掌压带莫丢劲,掌推敌肘展无空。第28式:云手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式太极拳85式视频 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左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翻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左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式 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背 66、翻身白蛇吐信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 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 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 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 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 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 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 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 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

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 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 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 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 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 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 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 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 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 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 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 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

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 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 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 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 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 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 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 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 “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 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 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 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 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 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 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 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 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

杨氏太极拳老架85式拳谱+动作分解

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 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第二段: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闪通背→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第三段:30.高探马→31.左右分→32.转身左蹬→33.左右搂→34.进步栽→35.翻身撇身→36.进步搬拦→37.右蹬→38.39. 左右打→40.回身右蹬→41.双峰贯→42.左蹬→43.转身右蹬→44.进步搬拦→45.如封似闭→46.十字手 第四段: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左右野马分鬃→50.揽雀尾→51.单鞭→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54.单鞭→55.云手→56.单鞭 第五段:57.下势→58.左右金鸡独立→59.左右倒撵猴→60.斜飞式→61.提手上式→62.白鹤亮翅→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闪通背→66.转身白蛇吐信→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单鞭 第六段: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74.进步指档捶→75.上步揽雀尾→76.单鞭 第七段:77.下势→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脚→81.弯弓射虎→82.进步搬拦捶→83.如封似闭→84.十字手→85.收势 5左右左右左 3左右左 2左右 5左右 5左右 5左右 5左右左右左 5右左右左右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套路名称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套路名称 第一节: 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 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14.十字手 第二节: 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18.斜飞势 19.提手上势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 23.扇通背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28.云手29.单鞭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44.进步搬拦捶45.如封似闭46.十字手 第三节 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揽雀尾 51.单鞭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54.单鞭 55.云手56.单鞭57.下势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60.斜飞势61.提手上势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扇通背66.转身白蛇吐信 67. 搬拦捶68.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 71.单鞭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76.单鞭77.下势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84.十字手85.收势 手挥琵琶动作要领: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后移,使右脚踏实,坐实右腿;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坐实右腿随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膝微弓,成左虚步;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上抄,掌心向右,指尖向前侧上,高与肩平;右手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下采,掌心向左,指尖朝前侧上,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杨氏太极拳85式分段记忆

杨氏太极拳85式分段记忆杨氏85式,分为6段记忆学习,较为便捷 第一段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三)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第二段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辇猴(五)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臂 24.撇身捶 25.进步搬揽捶 26.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五) 29.单鞭 第三段 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先右) 32.转身蹬脚(左) 33.左右搂膝拗步(二)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式 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上步搬揽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第四段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五) 50.揽雀尾 51.单鞭 52.左右玉女穿梭 53.上步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五) 56.单鞭 第五段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辇猴(五)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臂 66.转身白蛇吐信 67.上步搬揽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五) 71.单鞭 第六段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上步搬揽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杨氏85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八十八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1预备式:两臂向下自然松垂于体侧,五指微展,意念贯穿中指,头容正直自然,下颏微内收,颈项松竖,百会微有上顶之意,舌尖轻舔上腭、双唇微启、两眼平视正前方。肩松开下沉,双臂微向前合、胸略内含、腹部里收,命门穴微后突,立身中正,腰胯向下松沉、脊椎骨节节放松、臀部内敛,用胯骨的下沉带动双膝微屈,两脚沉稳踩实,接着意念贯注脚掌心的涌泉穴,五趾自然抓地,使脚心空虚,最好能将身体的重心再略移向双脚的前脚掌一点点,整个预备式中要体现出,“虚领项劲、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丹田、松腰松胯,各个要领。练拳前最好能平心静气松沉自然的站立二、三分钟,先闭目用意念自上至下依次在顺序逐一检查一下自己的头、颈、肩、肘、手、胸、腹、臀、腰、胯、膝、脚等,是否都到都已放松的要求。 2起势 意念高度贯注上举的双腕、腕背,要以意举腕,举腕时手指应松垂,下按后意在两手掌心,双臂在下按过程中不准屈膝下蹲,仅松膝而已。 3揽雀尾 左掤式 左脚迈步时,身体垂直下降,将左脚慢慢向前伸出,脚跟轻轻落地,左臂用横劲朝南稍偏西向前往上掤去,拇指上翘,以意领劲,转体掤出时要用腰脊劲,向左旋转放劲,定式时胸向西南方,左膝与足尖相照,含胸拔背。 右掤式 捋:左掌根松贴右腕部,高与肩平。右掌心贴在对方右肘处应包含有往外掤、推的意思,捋时不要成为向左右向处拉的动作。 挤:在挤接捋式的过程中,有一个腰向右转的动作,是腰带双手边转边向前挤

出去。 按:掌根带有向下按抹之意。 4单鞭 迈步时身体垂直下蹲,左脚跟轻轻落地,左掌向外向前推出,意念在掌根,翻掌的时间与左腿的弓腿的时间是一致的,右勾手指尖垂直对准右脚尖。 5提手上势 此势为太极拳的基本桩步之一,因含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以及攻守等势、能练意、练气、练神在太极拳的拳姿中极为重要。 6白鹤亮翅 左右手的展开及左脚尖的落地时间都要一致,全身中正安舒,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目平视前方。 7左搂膝拗步 欲右先左,肘尖向外。搂膝、推掌与弓膝必须同时到达,胯根内收、命门穴后突、上身微呈斜坡直线 8手挥琵琶 左手上提时,意念关注指尖,坐腕,手脚要同时到达合住劲。 9进步搬拦捶 搬:身体略有前倾,但不过足尖,人若悬在空中似的感觉。右拳以右肘为轴心自下而上自左致右,上提朝敌方脸部进击,圈不易过大,圈中要有柔、有刚、有虚、有实。 拦:拦时要两手同时对拉,左手向前、右拳向后向下,方向虽反,但要互有呼应。 进步捶:出拳时要拳从心发,不是随意伸出,而是要有敌情观念的出击。

杨式太极拳85式详细教学图解

杨式太极拳85式详细教学图解 时间:2011-10-23 10:30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74 次 复制本页网址和标题,发送给你E-mail/QQ/Msn的好友一起分享 杨式太极拳85式简介杨式太极拳85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 杨式太极拳85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85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85式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85式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照的几点说明 1.杨式太极拳85式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 43、 49、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头,均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和绘箭头,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可明了。 4.带有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5.为了表示动作趋向的空间,带有虚实线的箭头大致上按透视原理绘制:近读者的一面为粗、大,远读者的一面为细、小。 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完整版-杨澄甫示范)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杨澄甫示范)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 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 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 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 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 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 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 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 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

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 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 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 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

85式杨式太极拳名称顺序

85式杨式太极拳名称顺序 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式起势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三式揽雀尾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四式单鞭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五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十八式斜飞式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式云手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五十—式单鞭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十五式收势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85式杨氏太极拳动作歌诀

85式杨氏太极拳动作歌诀 赵斌、赵幼斌和路迪民大师的《杨氏太极拳真传》第二章第三节“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及用法说明”中,每式的动作歌诀,细读后不但可以加深对每个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而且妙趣无穷,现抄录如下(不含重复式),与同道共享。错误之处,以原文为准。 第1式:预备势 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 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 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第4式:单鞭 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 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 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 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 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 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