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搞好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长期坚持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实现电力生产技术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督促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加强同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用好、修好、管好设备,特制定本制度.

设备评级工作是掌握和分析设备技术状况,加强设备管理,有计划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设备评级工作,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和鉴定,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使设备经常保持在无缺陷情况下运行。

设备评级是技术管理方面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个设备应结合职责分工落实到人头,设备专责人应经常了解管辖的设备的技术状况,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并结合安全大检查、大小修、更新改造及各项季节性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鉴定和评级,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力争消灭三类设备,减少二类设备,提高一类设备。

2.设备评级内容及要求

设备评级时间

2.1.1主要设备A/B级检修后及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如经过检修消除了重大设备缺陷或异常运行所引起的设备技术状况的改变等。)

2.1.2每年年底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定。

2.1.3新设备正式交接前,由生产单位和基建单位共同评定。

设备评级要求

2.2.1设备按一、二、三类评级。其中一、二类设备统称为完好设备。完好设备(即一、二类设备之和)与参与评级设备(即一、二、三类设备之和)的比例称为设备完好率。

2.2.2本公司设备完好率按台数计算。要求: 主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一

类率达95%;辅助设备完好率达95%。主设备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其余的均为辅助设备。

2.2.3设备评级必须实事求是,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主要依据,准确地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地考虑主机和附属设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机组安全运行和出力的影响。仅当机组个别仪表或非主要自动装置准确程度或可靠程度较差,而且对安全、经济运行没有显着影响者,可以不评为三类设备。

3. 设备评级办法

各维护单位总负责人统一组织评级工作,评级前应使每个班组和设备专责人,明确所分管设备的评级标准。

设备评级前,每个设备专责人首先查阅检修记录,设备档案及上次设备评级记录以及设备缺陷记录簿,并到现场对设备实际观察复核,必要时要进行测试,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

评级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事求是进行评定,设备评级后,各维护单位应对设备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一般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规划,并限期整治,使设备上等级。

设备评级由维护单位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专责人、维护班长等,对分管设备逐一进行鉴定评级,填写“设备评级明细表”。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所管辖设备按机组、系统进行评级并由专业工程师整理填写“设备评级汇总表”及设备升级整改规划,报设备管理部。

设备管理部在维护单位评级的基础上,主持召集维护、发电部和设备管理部专业工程师、审定维护单位评级意见,确定设备升级规划,报总工程师批准。

4.设备评级标准

设备评级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设备为完好设备。

一类设备是经过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发的设备。主要条件为:

4.2.1能持续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

4.2.2热效率能达到设计水平或国内同类型设备的平均先进水平;

4.2.3各种主要运行指标及参数符合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规定;

4.2.4设备本体没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腐蚀、磨损轻微;

4.2.5附属设备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要设备安全运行和出力、效率;

4.2.6保护装置、信号及主要测量仪表等完整良好,指示正确,动作正常;

4.2.7主要自动装置能经常投入使用;

4.2.8主要的标志、编号能满足生产要求;

4.2.9设备及周围环境清洁,“七漏”基本消除。

达不到一类设备标准,个别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但能经常安全满发的设备为二类设备。

三类设备是有重大缺陷的设备,不能保证安全出力,出力降低,效率差或“七漏”严重。

5.设备评级领导组

设备评级领导组由公司总工程师,设备管理部、发电部、各维护单位的经理、经理助理、专业主管、专业工程师组成,定期开展设备评级工作。

附录: 主要设备评级参考标准

附表一设备评级明细表

附表二设备评级汇总表

附录: 主要设备评级参考标准

设备评级明细表

设备评级汇总表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调整设备管理理念及策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为生产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保障。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作业公司各班组对设备的管理。 3职责 各班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本班组设备的分级划分。 各班组班长负责对设备分级划分情况进行审核。 4工作要求 设备等级划分 划分的依据:综合考虑设备的自身因素(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对安全、生产、成本的影响),确定设备等级划分标准。 划分的范围:作业公司所有设备资产以及使用的业主设备。 划分的方法:采用矩阵分析法进行设备等级划分,将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三个级别。 划分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 设备自身因素分值的计算方法: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两个方面分值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原值为9万元,对应原值分值是4;该设备为一般生产设备,对应设备用途分值是3;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自身因素分值是:(4+3)/2=。第二步: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安全、生产、成本三个方面影响程度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存在低风险,对应安全影响程度是3;该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有严重影响,对应生产影响程度是5;该设备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5000元-10000元之间,对应成本影响程度是4;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是:(3+5+4)/3=4 第三步:确定设备等级 确定设备等级的方法:根据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两者在设备等级划分标准矩阵中的交点确定设备等级。 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为,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4,则根据设备自身因素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两者在矩阵中对应的交点确定该设备是:关键设备。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工作应由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并且至少每年评价更新一次,确保设备分级合理、客观和保持最新状态。 结合公司设备特点,采用是非判断法,将特种设备以及在公司范围内发生过事故的设备统一定义为关键设备。 设备分级管理 管理责任。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油田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油田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油田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可参考附件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

项目进行打分评类。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所占 分值 评定内容 评分 值 备注 合计100 生产影响程度25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评为16-25分;对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一般地位的设备评为11-15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2-10分。 设备原值15 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为11-15分;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为6-10分;50万元以下评为2-5分。 设备利用率10 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为6-10分;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 设备保有量 5 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后没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5分;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2分。 设备维修难度10 公司内没有专业维修队伍,外委维修评为10分,厂内自己能够维修的评为5分。 设备维修频率10 设备维修频繁且维修费用高的评为6-10分,设备维修一般的评为3-5分,设备维修很少且费用低的评为2分。 备品备件供应10 备件供应渠道不畅且制造周期长,处于″卖方市场″的评为6-10分;基本能满足生产的评为3-5分;其它评为2分。 关联风险15 对工艺、安全、环保影响较大的评为11-15分,一般影响的评为6-10分,很少影响的评为2-5分。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 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职责 3.1.1 总经理是“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1.2 成立“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3.1.3 要求各级组织成立本部门“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3.1.4 审核、签发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1.5 对“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3.1.6 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3.1.7 定期开会研究“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1.8 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审核; 3.1.9 组织重大隐患治理。 3.2 安环部职责

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2.2 协助总经理检查、部署、落实“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2.3 负责具体制定、修订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2.4 负责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2.5 负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评估、分级方法的确定; 3.2.6 负责指导、培训各基层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2.7 负责考核“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2.8 负责“两个体系” 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3.2.9 负责各部门风险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分级上报资料的审核、反馈; 3.2.10 定期向“两个体系”领导小组汇报创建情况; 3.2.11 汇总较大以上风险,对公司较大以上危险点定制风险告知牌; 3.2.12 负责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完善; 3.2.13 负责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 3.2.14 及时完成“两个体系”领导小组部署的其他工作。 3.3 车间职责 3.3.1 协助分管经理,检查、部署、落实本车间“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3.2 负责确定本车间“两个体系”创建人员名单; 3.3.3 负责培训本车间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3.4 负责考核本车间“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3.5 负责本车间“两个体系”有关资料: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级和分级等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新设备事故分级管理规定

金沙河生字第(003)号 设备事故分级管理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为树立设备事故预防管理的理念,促进设备管理、操作、维修到位,防止和减少各类设备事故与设备故障停机,并明确设备事故及设备故障停机管理责任、处理程序及考核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的各种生产设备事故及停机的管理。 二、定义及术语 第三条、设备事故: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包括设备责任事故、设备故障停机事故。 第四条、设备责任事故:凡属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超负荷运转、维护保养不良、以及违章指挥等,致使设备损坏、停产,称为设备责任事故。 第五条、设备故障停机事故:公司的生产设备因维护保养、点检、巡检不到位使设备出现故障,造成设备故障停机时间超过规定限额时间,称为设备故障停机事故。 第六条、“三不放过”:设备事故分析要做到事故原因分析不明、责任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到位不放过。 三、职责 第七条、生产部负责公司设备事故的全程管理,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定性、责任界定、考核处罚及下达整改措施等。 第八条、各部门经理及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本单位设备操作人员按要求认真操作、精心维护,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报告设备事故与故障信息,并组织召开所发生的设备事故与故障分析会,提出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按要求使用、维护、保养、润滑、点检设备,及时报

告设备故障及事故信息,积极参与设备事故及故障的抢修工作。 第十条、安全员参与涉及到人身伤害设备事故与故障的分析处理工作。 四、设备事故分级标准 第十一条、设备事故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故障停机时间界定,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特大设备事故(A级)、重大设备事故(B级)、较大设备事故(C级)、一般设备事故(D级),事故等级条件分别为: 特大设备事故(A级):造成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000元或故障停机大于6小时的设备事故。 重大设备事故(B级):造成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00—2000元(含2000元)或6小时≥故障停机>3小时的设备事故。 较大设备事故(C级):造成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元(含1000元)或故障停机3小时≥故障停机>1小时。 一般设备事故(D级):造成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0—500元(含500元)或故障停机1小时≥故障停机>30分钟 五、管理程序及要求 第十二条、设备当班操作者认真按要求使用、检查设备,做到班前、班中、班后认真检查,发现设备运转异常及出现故障后,应按操作规程规定采取措施,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立即通知带班主任。出现检查不到位或有异常及故障不通知车间主任者,扣罚操作者10-50元/次。 第十三条、当班车间主任在接到操作人员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达设备现场,按设备检修规程要求检查、确认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做好记录,制定抢修措施并组织实施。车间主任无故未能在规定时间到达设备故障现场或未及时组织抢修的,扣50元/次。

设备综合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设备综合管理制度

目录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3)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8) 设备维修保养综合管理制度 (10)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19)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21) 起重机械管理制度 (24)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26) 工具管理制度 (30)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32) 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36) 设备防腐管理制度 (39) 修旧利废管理制度 (41) 重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度 (43) 设备抢修制度 (45) 设备技改管理制度 (48)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为加强设备的基础管理,向设备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管理、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技术台帐管理。 第二条、设备标准化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查和报废,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等。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规程,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公司领导批准颁发实施。 第三条、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技术档案包括: (1)设备履历卡: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2)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3)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4)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5)设备检修、试验与技术鉴定记录。 (6)设备ABC分级记录。 (7)设备润滑档案。 第四条、设备技术台帐 1、生产各车间应建立本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档案是车间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设备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技术状况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行时间、停机(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时间。 (3)主要设备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2、生产技术部设专人负责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上报设备动力的工作情况。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暂行) 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层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 1、将公司现有全部设备分为三类:一类关键设备,二类主要设备,三类一般设备。 2、划分原则为:设备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状态、设备检修时的复杂和精密程度、设备采购和检修的资金投入数量、有无备用设备或采购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划分。 3、通过类别划分实现设备的分级化管理,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三级管理。一类设备由公司统一监管,设备部重点实施考核;二类设备由使用分厂统一管理,设备厂长、设备员重点实施考核;三类设备由使用工段、班组自主管理,工段长、班组长重点实施考核。 4、实行分级管理后,工段班组、分厂等设备使用单位仍负有对全部设备的主体管理责任。 二、设备分级管理职责 1、公司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后有可能导致安全和环保问题或造成生产系统停车的关键设备、大型转动设备和特种设备。

(1)检查落实该类设备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结合,编制补充该类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检查设备巡检落实执行情况,重要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储量等)是否认真进行记录。 (3)检查是否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4)检查备品备件是否齐全,该类设备备品备件是否执行按期更换规定。 (5)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关键部位是否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6)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按要求通知有关人员。 (7)对分厂检查的问题及时协调和整改。 2、分厂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时虽不会造成系统停车,有可能造成局部停车,有可能对生产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1)具体检查落实该类及一类设备的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根据检查情况认真填写一、二类设备巡检记录。 (3)检查工段、班组是否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管理制度 编制人: 批准人: 审核: 日期: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设备管理,保障装置完整运行正常、效能良好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的设备是指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维修设备等。 3、设备管理的基本方针: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二、设备管理的组织和原则 1、公司的设备由生产部统一管理,具体包括对设备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2、公司的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1)生产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制订、执行及故障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2)生产车间负责正确使用设备,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生产班组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润滑保养,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管理必须密切为生产工艺服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保全保养并重”的方针,做到专业维修和操作保养相结合。 4、设备管理必须狠抓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科学检修三个环节,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提高设备产出率。 三、设备的基础管理 1、生产部应对公司的所有设备按照规定逐台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账,建立设备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荣昌集团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同时明确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的管理职责,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对所有分公司生产设备的控制管理。 第三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集团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第四条设备管理与维修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制造与使用维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动力设备的管理要贯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针。 第五条管理控制 一、分公司动力设备部是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集团范围内所有生产及与生产有关的非生产性设备由动力设备部负责管理,行政办公类设备及IT设备由集团综合管理部负责管理。 二、设备管理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详见下表)。 三、人员配置 1、根据集团各分公司生产设备配置情况,由动力设备部拟定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计划; 2、集团综合管理部核定批准人员配置计划并落实; 四、管理职责 1、动力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2)负责制定年度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动力、设备方面更新改造计划的调研、制定。

(4)负责编制固定资产设备总台帐,并对设备图样、资料、大修记录等技术资料汇总建立设备档案,同时根据其动态变化修改内容。 (5)负责指导监督设备使用单位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及日常项修工作。 (6)负责对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考核工作。 (7)负责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及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上报工作。 (8)负责特种设备检验、定保和检测的协调工作。 (9)负责对使用单位设备维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10)负责集团设备的调拨、封存和报废管理。 (11)负责对集团公用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直接管理,对各生产单位的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2、分公司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职责 分公司负责人(分公司副总经理或生产部长)为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和规章制度;分公司生产部设设备管理员一名(可兼职),具体负责对本公司的生产设备的管理,保证生产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管理。 (2)负责设备润滑综合管理,编制年度重点、大型设备换油计划并逐月下达执行。 (3)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每周一次进行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 (4)负责建立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及随机技术资料档案,做到一机一档完整有效。(5)负责审核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 (6)负责对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情况及生产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进行检查考核。 (7)负责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统计,编制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8)负责落实生产设备计划中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3、分公司车间主任设备管理职责 (1)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操作工及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管理、考核; (2)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润滑、日常保养进行检查,建立设备润滑、保养、维修台帐;(3)负责编制生产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 第六条设备购置、验收及移交 一、设备购置由设备使用单位提交设备采购申请,填写设备采购申请单(附表一),经使用单位负责人批准交动力设备部,由动力设备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经动力设备部审核,价值在五万元(含五万)以下的,经集团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纳入预算实施;价值在五万元以上的,报集团分管副总理并组织集团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纳入预算实施。 1、经批准的采购项目按《采购招标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2、采购部负责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二、进口设备所需的维修配件,应本着立足国内自制生产;对制造难度大、批量小、国内制造不物经济确需进口的,应按照规定申请采购。 三、采购部负责组织安装、使用、设备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办理设备验收手续。新设备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制造安装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与制造厂家和安装单位联系解决。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一、目的: 更科学的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经济社会最大效能。 二、管理总则: 1. 对公司设备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 2. 规范设备管理的程序 3. 增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 4. 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业务管理素质。 5. 加强维修人员的管理,使设备维修工作上台阶提质量。 6. 准确地统计企业设备的数量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企业生产能力。 7. 明确职责分工、编制设备维修计划、进行维修记录和技术数据统计分析。三、分级原则、原理、定义: 1、按照生产设备在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公司形象要求、主导性。 2、按生产因素(产品质量、产量)、安全因素、检修因素 (可靠性、维修性 )比重。 3、按经济因素 (价值) 4、备用因素、备品备件因素(设备备品备件存储、采购的难易程度)。 5、保养维护级别、影响的重要程度及权重,分为A\B\C三个等级。 2、按事物之间“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分类,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少数(A级)和次要的多数(B级和C级)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ABC分级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就是把品质繁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率。

3、根据设备在生产上的重要程度,可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A级)、主要设备(B 级)和一般辅助设备(C级) A级设备是企业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引起公司主要生产线停产、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正常使用直接关联的设备。 B类设备是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生产线的可用性、安全性等降低的设备。 C类设备属于结构比较简单,生产中的辅助设备,平时维护工作较少,检修也简单的设备。 四、正文 (A)级:公司日常生产中的关键设备,且是唯一的生产单元,无备用和替代。设备一但停运或故障,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产品质量安全,公司对外形象,都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A级设备管理项目及类别确定: 级别 A级管理项目 设备动态分析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进行检查和考核,定期进行设备完整性分析由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生产工序参与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及方案设备前期购置确定 技术资料档案严格完善,相关档案部门存档,专人管理 建立运行点检、润滑、动态报表,全面掌握信息,各生产工序认运行、点检、润滑、动态真填写,上报周报 四定要求定人、定岗、定机、定责全部要求,且指定专人负责 培训持证专业培训后,通过公司相关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状态检测必须由工程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开展 维修保养模式预防性维护 检修、检测、备品计划优先计划,并且有关键备品库存

最新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规范设备分级统计工作,落实管理职责,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本厂设备分级的标准。 本规定适用于本厂设备分级管理。 3 职责 生产设备技术部主要职责: 设备分级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分级,以及不同等级设备的管理权限和落实具体的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审核A、B、C 类设备的年度检维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 负责A类年度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申报和B、C设备年度更新改造计划的审核、备案。 负责A、B、C设备年度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批。 4 内容 本规定中设备分级是指用于生产运营的机器、工艺设备、工业管道、动力设备、通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

按照设备类别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设备按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分级,依次划分为三类,即:A、B、C类。 A类设备是指:指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关键作用的设备,这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平衡、人身安全、环境保护,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后果。如核心装置反应器、球罐(容积50m3以上)、关键机组、锅炉及有机热载体加热炉、气化炉及工业加热炉等,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 ——资料、图纸、档案、检修记录齐全、整洁,设置单台设备台账及相关记录。 ——设备三级过滤器具齐全、合格,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润滑五定。 ——有检修和维护保养规程。 ——严把检修质量关,大、中修后,需生产设备技术部、相关车间、维修车间三方验收签字。 ——操作人员要经专门培训,遵守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做到“四懂”、“三会”,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按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启动、运行与停车。 ——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操作人员发现设备运行状况不正常,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班长及有关岗位。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019年-12-01发布2019-12-1实施 ×××××××××

目录 1目的 (2) 2范围 (2) 3、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 (2) 3.1 总经理 (2) 3.2 安全管理负责人 (2) 3.3安全管理人员 (3) 3.4 操作人员职责 (3) 4工作程序和内容 (4) 4.1主要的特种设备及现状 (4) 4.2风险点排查 (4) 4.3危险源辨识分析 (4) 4.3.1危险源辨识内容 (4) 4.3.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5) 4.3.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5) 4.3.4危险源辨识方法 (5) 4.4风险控制措施 (6) 4.4.1工程技术措施 (6) 4.4.2管理措施包括: (6) 4.4.3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7) 4.4.4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7) 4.4.5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7) 4.4.6其他要求 (8) 4.5风险评价 (8) 4.5.1风险评价方法 (8) 4.5.2风险评价与分级 (8) 4.5.2.1风险点级别确定 (8) 4.5.2.2确定重大风险 (8) 4.6风险分级管控 (9) 4.6.1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9) 4.6.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 4.6.3风险告知 (9) 4.6.4文件管理 (10) 4.6.5分级管控的效果 (10) 5持续改进 (10) 5.1评审 (10) 5.2更新 (11) 5.3沟通 (11)

1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特种设备以及特种设备作业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 3.1 总经理 ——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负总责;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 ——确保全员参与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并履行其职责; ——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资源的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 ——督促落实应急专项预案的制定、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3.2 安全管理负责人 ——协助最高管理者承担本单位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的领导职责;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 ——组织对压力容器风险辨识结果的评审,对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风险辨识 本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 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河北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设定的辨识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特种设备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二、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按照风险高低和需关注程度进行排序的过程。风险分级参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表》进行分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I 级)、较大风险(II 级)、一般风险(III 级)、低风险(IV 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等级以本单位单台(套)特种设备风险辨识结果最高等级确定。 三、本单位对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结果均需建档。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审核和上报机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本单位风险辨识清单汇总表向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

、 五、鉴于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性,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每年定期参考以下情况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动态复查、监测、评估、分级。 1、风险点自身发生变化; 2、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3、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 4、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 5、其他实际情况。 六、风险管控 1、本单位根据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落实到如下岗位。 \ (1)人员因素风险点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管控。 (2)管理因素风险点由安全管理负责人或安全管理员负责管控。 (3)设备因素风险点由安全管理员负责管控。 (4)环境因素风险点由本单位负责人负责管控。

信息资产和设备管理制度知识交流

信息资产和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范围及职责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信息资产的管理,包括:获取、分类、使用和处置以及安全设备的管理。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信息资产是指可以存储信息数据的信息载体,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电子数据)、文档(纸质文件)、人员、服务设施、其他。 第三条某某单位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主要负责信息资产的分类、汇总、使用与处置方法,以及安全设备的选型、检测、安装、登记、使用、维护和储存。 第四条计算机资产统计信息的范围包含但不限于:计算机主机名、IP地址、MAC地址、使用人/责任人、所属部门、物理位置、服务器的内外网IP对应等。 第二章信息资产的获取 第五条软件、硬件设施、服务性设施等的获得主要以采购的方式获得,采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采购和验收。 第六条数据信息资产的获得来源主要为:外包供应商、市场信息、其他信息。

第三章信息资产的分类 第七条各部门根据业务流程列出信息资产清单并将每项资产的资产类别、信息资产编号、资产现有编号、资产名称、所属部门(组别)、管理者、使用者、地点等相关信息记录在资产清单上。 第八条资产的分类原则和编号原则如下: 1、硬件 1)计算机设备:(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 2)存储设备:磁带机、磁盘整列、磁带、光盘、软 盘、移动硬盘等; 3)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程控交换机 等; 4)传输线路:光纤、双绞线、电话线(布线)、电源 线; 5)安全设备:硬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隔离设 备(如网闸)、身份验证等; 6)办公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 碎纸机、写字白板、应急照明设备等; 7)保障设备:动力保障设备(UPS、变电设备)、 空调、保险柜、文件柜、门禁、消防设施等; 8)其他设备;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 1.目的: 通过制定分类办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维修等方案,合理的安排人力将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范围: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工厂现场所有设备。 3.职责: 3.1.保全车间班组长职责:负责根据《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对现场不同类别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对设备的分类评估。 3.2.保全车间技术支持职责:负责对新上设备和变更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负责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暂定一年),并对设备分类清单进行更新;负责根据设备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 3.3.保全车间主任职责:负责对现场设备的分类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3.4.工艺运行支持职责: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设备的分类讨论,并及时提供本工序的设备变更情况。 4.程序: 4.1设备分级方法: 根据设备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烟台工厂的设备分为:AA、A、B、C四个等级。四个等级设备所占比重大致为:AA级:5—7%;A级:25%;B级:60%;其余为C级。AA级、A级设备均作为关键设备进行管理,但对AA级作为关键设备中的重点设备进行管理。 4.1.1 AA类设备: 是指那些一旦故障或停机,均会导致重大安全和环境影响,以及对生产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必须建立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方式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4.1.2 A类设备: 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设备。必须有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方式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直接严重影响生产的设备,或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备,以及危机人身安全的重点关键设备。 (2)、B类设备是指各生产环节的主要生产设备。 (3)、C类设备是指服务于生产的,对生产不会造成影响的设备。 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技术部、维修班、运行班各部门管理的重点,为水厂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维修内容必须认真仔细填写,并定期检查,设备应有维护保养规程和运行操作规程,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落实A类设备的定人(运行班组长)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制度和设备三级巡检制度,并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 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必须第一时间逐级报告各个设备、电器、仪表主管,随时进行处理,不可拖延维修时间,保证设备设备、电器、仪表在第一时间内正常运行。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100,。 B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必要的设备技术档案,维修内容应及时填写,并定期检查填写情况。定期开展润滑油品检测,设备修理和维护采取预防性维护和定期修理的方式进行,保证设备完好运行。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8,。 C类为一般设备,视单位情况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不定期开展设备润滑检测工作,按需换油。定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相结合,设备修理主要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保证设备完好运行。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5,。 水厂各主管和维修班、运行班应对A、B、C设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水厂管理层:以决策及宏观调控为主,全面掌握各单位A类设备的运行动态、故障处理、检修总体进度,并编制A类设备完好率。二级单位(设备、电器、仪表主管):全面掌握A、B类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A类设备故障信息,组织对A、B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运行、检测、故障、检修等情况全面掌握分析。三级单位(维修班):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B类以上设备故障信息,按照厂

DCS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试行)1

DCS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试行)

前言 本标准由山东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金标 本标准主要修改人:刁月峰 本标准主要审定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委托设备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DCS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为规范对控制系统的管理,杜绝人为因素的三误事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对控制系统安全等级管理及维护工程师授权方面做如下明确规定: 1.控制系统从软件功能上设置“工程师”、“操作员”“NULL”三个 工作环境,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由专责维护工程师设置相应权限,非工作时必须将权限设置为“NULL”; 2.日常在控制系统进行组态程序调用、改动,故障复位、恢复,系 统升级、备份等工作,必须由经公司热工专业授权的专责维护工程师进行; 3.进入工程师站工作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并认真填写要求的记录内 容,工作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4.对控制系统工程师站及操作员站的安全等级做如下规定: 4.1在日常无具体工作时,要将工程师站进行键盘锁定,并设置密 码保护,经热工专业授权的专责维护工程师对该密码负责;4.2只有经热工专业授权的专责维护工程师可以最高权限登录控制 系统; 4.3夜间值班及遇有紧急情况时,在经专业负责人许可后,在专责 维护工程师的指导下其他人员方可以“工程师”用户登陆系统;

4.4由运行人员使用的操作员站必须设定为“操作员等级”; 4.5对操作员站内最高权限和涉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操作增加 密码保护,不必要的功能、软件可从操作员站内做技术屏蔽,甚至删除; 4.6从运行操作员站进入工程师环境下的密码必须由热工专业掌握, 并记录在案; 4.7若需在操作员站进入工程师环境下工作时,必须经热工专业负 责人的许可,由热工专责维护工程师来完成。 5.其他未被授权人员如进行控制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必须在离线系 统上进行,禁止任何人员在工程师站做任何操作或演示; 6.各系统设置的登录口令和密码不得随意改动,密码修改必须经过 专业负责人批准,并指定专人负责。 本制度若与上级文件冲突,以上级文件为准。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制度解释权属设备部。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公司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 一、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二、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装置的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三、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公司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

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所评备评定项评定内分100 合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用 对生产没有分16-2于关键地位的评生产影响程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一般25 辅助生产设备评11-1分位的设备评2-1分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11-1分 6-1设备原15 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分分;50万元以下评2-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610分;设备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10 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后没有备用设备替代5 设备保有量2分。评为5分;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公司内没有专业维修队伍,外委维修评为10 设备维修难度10分,厂内自己能够维修的评为5分。设备维修频繁且维修费用高的评为6-10 设备维修频率5分,设备维分,设备维修一般的评为3- 10 2修很少且费用低的评为分。备件供应渠道不畅且制造周期长,处于卖″备品备件供应分;的评为方市场″6-10基本能满足生产的10 分。5分;其它评为3-评为2 对工艺、安全、环保影响较大的评为11-15关联风险6-10分,一般影响的评为分,很少影响的15 评为分。2-5是各级设备部门管理的重点,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A. 为公司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设备的润滑方案,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上岗,落实设备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机、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doc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4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暂行) 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层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 1、将公司现有全部设备分为三类:一类关键设备,二类主要设备,三类一般设备。 2、划分原则为:设备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状态、设备检修时的复杂和精密程度、设备采购和检修的资金投入数量、有无备用设备或采购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划分。 3、通过类别划分实现设备的分级化管理,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三级管理。一类设备由公司统一监管,设备部重点实施考核;二类设备由使用分厂统一管理,设备厂长、设备员重点实施考核;三类设备由使用工段、班组自主管理,工段长、班组长重点实施考核。 4、实行分级管理后,工段班组、分厂等设备使用单位仍负有对全部设备的主体管理责任。 二、设备分级管理职责

1、公司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后有可能导致安全和环保问题或造成生产系统停车的关键设备、大型转动设备和特种设备。 (1)检查落实该类设备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结合,编制补充该类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检查设备巡检落实执行情况,重要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储量等)是否认真进行记录。 (3)检查是否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4)检查备品备件是否齐全,该类设备备品备件是否执行按期更换规定。 (5)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关键部位是否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6)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按要求通知有关人员。 (7)对分厂检查的问题及时协调和整改。 2、分厂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时虽不会造成系统停车,有可能造成局部停车,有可能对生产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1)具体检查落实该类及一类设备的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