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设备发展概况(精)

国内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设备发展概况(精)
国内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设备发展概况(精)

(国外都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第十八刊

国外农业信息

!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1年12月8日

国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

设备发展概况

一、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的概念

植物工厂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有时也把其称为可控环境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广义植物工厂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饲养,狭义植物工厂是指设施栽培。本研究项目涉及的植物工厂是狭义植物工厂,即利用设施栽培,它可以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并能使作物在相反季节生长,在有限的空间中相对较少的时间里生产出高品质的作物。

植物工厂机械,是指适合植物工厂耕作、栽培、收获等农艺特点,并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植物工厂起步比较早,作物栽培己具备了成熟成套的技术,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设备也齐全,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为适应植物工厂的发展,荷兰、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等国家加强了植物工厂作业机具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目前其温室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播种、间苗、灌溉、中耕和除草等作业均已实现机械化。其开发的耕耘机可以在温室中进行耕整地、移栽、开沟、起垄、中耕、锄草、施肥、培土、喷药及短途运输等多种作业,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二、发达国家植物工厂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地理情况的限制,这些国家的植物工厂发展都比较早,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都已达到了机械化水平,有些甚至都达到了智能化。

1.荷兰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农业主要包括:农田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10%;畜牧业,占60%,园艺和林业,占30%;还有辅助工业如种子、化肥、动物饲料等。荷兰植物工厂,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长足发展,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生产上,在温室产品的专业经营方面也显露出独特的魅力。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荷兰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在措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加温系统的改进

荷兰植物工厂加温系统的改进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温室设备利用的燃料是从煤发展到油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在70年代早期,燃料从油发展到天然气,从而也改进了温室的加热统。

(2控制方式的改进

在60年代中期,荷兰开始了温室模拟气候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据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行加温和通风控制,这就是现今数字计算制的前身。

(3营养液栽培系统的改进

在设施栽培中,荷兰逐渐引进和研究控制植物根系条件和营养的新的生产方式,通过栽培基质的筛选和滴灌技术改良的发展,到今天最先进的可控制的重复循环的营养液栽培系统,如营养液栽培、岩棉栽培、营养液喷雾栽培等。

(4实现计算机控制

80年代以来,荷兰全面开发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把温室生产提高到了一

个新水平。

荷兰温室农业的发展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在国内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宏观政策是不同的。就温室农业而言,1983~1993年十年中,荷兰的温室农业增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因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的农户均可获得温室建设投资50%的政府资助。同从事温室农业的农民收入也成几倍上扬。几年后政府取消了补贴政策,温室农业增值趋缓。在荷兰植物工厂产业处于“亚健康”发展阶段时,政府则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稳定生产和市场。

2.美国

美国许多植物工厂技术是从荷兰引进的。例如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带建设的文罗式温室设备,达到了国际最高标准设计与制造水平,它耐腐蚀,无锈蚀,使用寿命超长。

文罗式温室实际面积大,净空超高,吊挂能力强、光照充足、抗风力超强,排水性能优异,广泛适合多种气候和四季运作。温控制部分有多种形式可选,可选择智能控制、全自动控制、半自动或手动控制。栽培设施可选择无土栽培、苗床培育等。灌溉方式可选择滴灌、微喷或其他方式。施肥系统可选由计算机中央控制的比例施肥系统,动态EC与PH检测控制,双回路保险,安全、高效、准确。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植物工厂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

美国温室建筑使用聚碳酸醋板(阳光板己进入实用阶段。这种材料透光与保温性能好、耐用、不易破损、防火性能强,可以制成双层的中空板,保温性能更好。现在每平方米售价大约为140~180元人民币。

(2环境综合控制技术的开发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郊建立的“生物圈2号”是一个建筑而积为 1.2公顷的特殊建筑物。里面模仿地球上的海洋、热带雨林、热带草带、沙漠地带、

灌木丛地带、温带草原和作物集约耕作区,生产食物,自给自足。目前经过了7年的环境综合控制技术研制与开发,虽然不算十分成功,但圈内的食物生产比地球上高16倍。

(3太空植物生产技术

到目前为止,美国对航天飞机上应用的植物生产技术己经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美国宇航中心己经采用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生产人类在太空中生活必需的食物,并己经获得成功。为了使人类能在太空中生存,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与大学订立研究合同,主要的目的是在失重的条件下,用最小的面积,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食物,支持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最新技术每平方米可种1万株小麦, 1.2 平方米的小麦就可满足一个人食用,玉米株高仅40~50厘米就成熟了,番茄每平方米种100~120株,还有绿豆、菜豆和马铃薯等作物都已经试验成功。目前在太空中吃的包括麦、薯、豆、菜等,每人只需6平方米就够了,这些作物从种到收一共需50~60天。

3.英国

英国农业部对植物工厂设施的设计和建造是很重视的,在一些农业工程研究中,大量进行温室骨架与荷载、温室光照与材料、温室环境与生理、温室环境的计算机优化、温室节能、温室自动化控制、温室作物栽培与无土栽培等课题的研究。在70~80年代,英国的温室的加热方法主要是用燃油炉,后来由于石油价格暴涨,能源产生危机,因此改为使用燃煤,有些地区也采用燃气锅炉和利用工厂余热。温室管理全部采用计算管理,主要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营养液供给温度和PH值等。在温室群的建设中,英国特别注意温室的防风处理,他们采用以树木作为屏障,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防风。

4.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农产品生产水稻为主,日本政府为农民提供大量的补贴,

保证稻谷比世界市场高2~3倍的价格水平,促进了水稻产量逐年提高。日本在60年代末实现了水稻自给有余,与此同时,日本设施农业也大体完成了机械化。植物工厂主要涉及的领域是蔬菜、花卉和水果。进入80年代末以来,日本在这些领域的生产总额跃居为世界第一。

现在,植物工厂生产技术已经在日本普及。植物工厂用钠蒸气灯取代太阳光,并通过计算机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肥料等控制在最适合蔬菜生长发育的水平。同旱地栽培相比,蔬菜的生长速度快了4~5倍。并且不受气候影响,不施农药,一年四季稳定生产。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和地下空间,也能提供新鲜的蔬菜。现在已能利用植物工厂生产豆芽菜、蘑菇、鸭儿芹、白萝卜和生菜等。如日本的一家公司设计出一种完全自动化的培育生菜的工厂,其生产速度要比通常速度高3倍。这对于土地少、需要进口大量蔬菜的日本来说,确实是一项成功的发明。日本在鸟取县的沙漠地带进行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北海道大棚的育苗灌水实现了自动化,自走喷灌机行走速度和喷水量可自行调节,以达到合理灌水的目的。该机主要优点是解决了大棚灌水费工、喷灌不均匀等问题,从而使水稻大棚育秧实现了灌水机械化。

日本农业生产设施(塑料大棚或温室内的以移植为前提的茎叶类蔬菜种苗生产过程大体可以分为播种、施肥管理、搬运三个过程。由于种苗生产设施内高温、多湿等不良环境,且从生产过程看又类似于工厂生产的条件,因此,最近日本重视以大田移植苗生产为目的的,设施内播种、苗的接触刺激、苗灌水、不良苗的除去、苗的搬运等作业的自动化、无人化的研究。同时日本也进行有关种苗的特性、优质种苗的选择方法、间苗方法等基础技术的研究。

5.韩国

韩国也是发展以水稻为主的农业,农业机械化也是以水稻生产为中心而进行的。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消费方式从以谷物为中心,逐渐地向以各种高级新鲜的园艺产品发展。设施园艺领域引人注目,特别是从

1992年开始韩国政府把设施园艺作为重点事业来推进中外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的比较研究发展,认为利用小规模的耕地来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发展设施园艺。到1992年为止,韩国设施栽培面积为:蔬菜50064公顷,花卉是248

浓度、窗帘自动开闭公顷,果树是574公顷。近年来,暖房、换气、灌水、CO

2

等环境控制的现代化农业设施的设置面积,占韩国设施农业面积的10%左右。目前韩国的设施经营规模大部分是小规模的,扩大规模是其发展势。

三、国外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植物工厂机械和作业装备已经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作业机具己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制造工艺讲究,性能质量稳定,因此具有很好效果。

(1土壤耕整机械

植物工厂比大田农业对作物土壤的要求更高,要保证良好的翻土、碎土性能,耕后地表残茬、杂草和肥料应能充分覆盖。同时要求耕作的深度一致,作业深度达到农业生产的要求。因此,如何使土壤细碎,地表平整,表层松软和下层密实,这就要求小型耕耘机械对作物土壤进行作业,提高土壤团粒性、渗透性和保水性,加深有效表土,使作物根系发育旺盛,促进作物生长。

耕地是植物工厂生产作业中的重要环节,对植物工厂作物要求更高,需要精耕细作,这就要求研制小型多功能的作业机具,而且机具具有灵活方便、污染较小的特点。国外植物工厂耕作机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作业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小巧轻便。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广泛用于旋耕、犁耕、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概和施肥等作业项目。

目前国外已有许多生产小型耕耘机的公司,例如专门生产小型拖拉机的美国吉尔森公司,生产的自走式旋耕机,直接由底盘驱动轴带动,机体重量全部压在旋耕刀片上,刀盘直径为35厘米,耕地幅度为30.4~66厘米,传动形式为链传

动和蜗轮蜗杆传动两种型式,功率为3.68千瓦左右,适于花圃、菜园、温室等小地块作业。不进行旋耕作业时可换上轮子配带其他农具:翻转犁、除草铲、中耕铲、齿耙等作业机具。

意大利M.B公司生产一种单轮驱动轴旋耕机,动力为3.3千瓦汽油机,单机重量为40千克。适于菜园、花圃中耕作业,一次完成旋耕培土两项作业。该公司还生产5.89~7.36千瓦多用自走底盘,由驱动轴配带旋耕机完成田间旋耕作业,换上轮胎后又可完成犁耕、运输、喷雾等作业。

日本和韩国的蔬菜育苗、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产品处理与加工等工序,现在基本实现机械化。机具具有精小、耐用的特点,使用起来轻松自如。例如日本生产的适于温室作业的带驱动轮行走式旋耕机,韩国生产的管理机,一台主机配带40多种农机具,可用于农田作业,也可用于低矮树枝下、温室大棚等地块作业。

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小型耕耘机多为2.2~8千瓦的汽油机力,为减少对室内的空气污染,便研发了用电动机作动力的小型自走耕耘机。现在日本研制出了多种小型电动除草机不仅能在花圃除草,而能在温室内进行中耕作业。

(2配套栽培机械

移栽机。温室设施内钵苗栽植的关键技术是钵苗移栽机,配套机械主要有穴盘育钵盘育苗设备、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等。移栽机能保证移栽深浅一致、均匀,有利于作物成活和生长,促进高产。温室设施栽培包括耕耘、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需要反复进行的作业种类如摘叶、防除、搬运等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又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等不良劳动环境,所以,非常需要发展作业的化。

目前,蔬菜、花卉和苗木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加,育苗中移苗工作需要多个劳动力,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便由此发明了机器人移苗机,用于作物的栽培及育苗工作。进行大量的株苗移栽的繁重劳动,对机器人是轻而易举的。它通过本身安装的光学系统能辨别好苗与坏苗,具体操作简便,可以把合格的苗准确地移栽

到预定的位置上,把不合格的苗筛选出来。而且机器人移苗机还能保证移栽深浅一致,间距均匀,有利于作物成活和生长,促进高产。机器移苗机还能根据光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准确地测定植物需水量和灌溉的控制。为此,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了相关种苗的特性、优质种选择、间苗方法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小型移栽机广泛应用于设施内作物的栽培,均为2.94~4.41千瓦的汽油机。

种苗的播种成套设备。植物工厂需要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要求行距、穴距及播种的深度可以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还有利于培育健壮的钵苗。植物工厂发达国家研制的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高,能满足播种时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与钵盘育苗播种成套设施配套的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生产率达5万钵/小时,可依次完成钵盘装土、刮平、压窝、播种、覆土和浇水等多道工序。种苗生产是当今世界植物工厂技术的一项高新科技,采用计算机仿真控制技术,使种苗在最佳状态下正常或反季节生产,而且品质优良。植物工厂发达国家早已应用此项技术,种苗的播种成套

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绿化苗的规模生产中。1999年美国销售的250亿株小苗中,有95%是利用种苗的播种成套设备。

其它机械。与耕作及栽培有关的配套植物工厂机械还有地膜(残膜回收机、农作物嫁接机器等。机械回收残膜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保护设施内土质,符合环保要求。合理嫁接可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名优产品,提高设施效益。目前这些配套机械的研制也处于起步试验阶段。

(3收获机械

蔬菜的可食用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多为鲜嫩多汁,不同品种外形和部位差异很大,一般收获机械很难通用,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研制专用机械化装备。目前,发达国家在块根(茎菜、叶菜、葱头和加工用果菜以及西瓜、橘子等水果的收获中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是逐步提高选

择性收获机械使用的比例,使得收获过程减少浪费,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植物工厂作物不像小麦、玉米有固定的成熟期,一年内有多个收获期,劳动强度非常大。为减小人员的劳动强度,一些国家研制了作物收获机械。例如韩国研究了一种采摘西红柿的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的识别系统对颜色的判别,能以果实红色的深浅度分辨西红柿的成熟度,有选择地摘取成熟果实;日本也研制出了收获樱桃的机器人,但这种机器人的反应较慢,动作笨拙,离形成产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4节水灌溉设备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微灌面积推广最多的国家,1991年就已超过了60万公顷,约占全国当时总灌溉面积的3%,美国公司,雨鸟(Rain-Bird公司生产流量为

ZL/h,4L/h,SL/h的压力补偿滴头、非压力补偿滴头及应用广泛的紊流压力补偿滴灌带。这种滴灌出水均匀,抗堵塞性较好,压力补偿功能使得出水均匀,长距离可铺达300 米。并可埋于地下,减少蒸发损失。

微喷头品种较丰富,主要有折射式和旋转式,每个系列有多种喷嘴和多种喷洒形式,并能方便装拆和清洗。配套产品也很发达,包括多系列的滤网过滤器、压力调节器、化肥-农药注入器及各种型式的控制器。化肥-农药注入器是由泵辅助将溶液连续定量注入微灌管道的专用装置,拥有1~4个流路,注入流量为0~ 57升/小时,每一路均配有流量计和调节阀。同时也生产系列“文丘里式”的化肥-农药注入器。电磁阀品种规格非常丰富,有的产品带过滤功能,能在运行状态下清洗,还有的产品带调压组件,保证压力恒定,控制器有机械电子式和电子式,交流与直流多种自动控制其中ESP-MC控制器分8、12、16、24、32及40站6种型号,最多可控制个电磁阀,可设置4种控制程序,在温室等处使用自动灌溉控制效果尤为明显。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推广节水灌溉面积最多的国家。其制造的喷水设备贴压在滴灌带内壁上,可以进行多进口的入口过滤、紊流流道提高了防堵能力,同时减

少了根草侵入。同时还开发出许多补偿式微喷头。微喷头利用均流器使其具有压力补偿作用,当压力变化时保持出水均匀,并提拱各种喷洒图形,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作物大小的灌溉需要。英国一家灌溉公司生产多喷头式喷管系统。设计是模仿天然降雨,水轻柔,可调喷洒角度,方形水覆盖,适合于架空喷或地面喷。扩散面经过精细打磨,特别平滑,水雾细而密,能创造出一个湿度很高的小气候环境,极适宜育苗床、扦插繁应用。法国的 DOSATRON 肥料农药混合器代表了当今国际领先水平。它的原理是水流进入混合器内,驱动主活塞,与之相连的注入器活塞跟随运动,从而吸入需要注入的物品溶液进人混合室,其特点是不用电力依靠水动,能调节浓度,有较好的精度控制。工作压力为 0.3~6.0bar,调整 0.2%~10%的注入比例。流量为 10~ 20 升/小时。较普通压差式精度有很大提高。 2.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发展趋势世界上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作物最多的国家是西班牙、法国、日本等面积达 5000~35000 公顷。玻璃温室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国家发展的一种现代化温室,由于这种温室可以自动控制室内的温度、度、灌溉、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每平方米一季可产番茄 30~50 千克,是露地栽培产量的 10 倍以上。荷兰通过大力发展工厂化业,重点发展蔬菜和花卉产业,用 6%的土地创造出 30% 的农业总产值,成为世界高效农业发展的典

范。今后,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1)温室单体温室规模大型化、温室高大化、内部设施完善化。由于材料与建筑结构的进步,温室高度逐渐加高。以荷兰为例,20 世纪 60 年代高度为 3 米,1995 年以来,高的温室已经比较常见。温室高度加高,能够利用的上方空间加大,许多机具如自走式喷洒设备、行走式天车输送设备等都可以在上方空间活动,温室‐ 10 ‐

面积越大,机器利用率越高。温室内部设施日趋完善,自然通风、风机降温系统、内外遮荫、加温系统、灌溉系统、施肥等环境控制设备,大都实现了自动化。发展以节能及能源多元化为核心的相关技术。如室内采用变温管理、地下热交换、保温帘、双层玻璃、多层覆盖和利用太阳能等技术措施,节省能源 50%左右。另外,开始加强对温室新能源和工厂余热的开发与利用。(2)控制技术环境目标不仅是满足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也要考虑病虫害的活动环境。在生物防治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加时,利用计算机环境控制技术使作物生长与生物防治的环境需求达到最佳化。荷兰由于应用了生物防治,农药的使用量已经降低了。(3)种苗生产自动化穴盘育苗技术源于美国,历经 20 余年发展,已趋于成熟完善。这种以草炭、蜂石、椰子皮、珍珠岩等轻基质做育苗基质。用穴盘做育苗容器,采用机械化精量、高精度播种、工厂化穴盘育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新的行业。它的出现带动了温室制造业、穴盘制造业、基质加工业等一批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机械化育苗采用精量播种,一次成苗。工厂化育苗由于采用机械化播种生产线,高精度的点播技术,使种子在播种深度、压实程度以及基质配比、灌水量等各环节都做到了精确控制,从而保证了种子在穴盘每个穴孔中的生长环境基本一致,再加上进入温室后的规范化管理,使穴盘苗的出苗期和长势都保持了均匀一致。(4)温室花盆输送和转移装置由于劳动力的原因,国外对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的研发一直很重视省力这一因素。国外已有公司展示了最新开发的园艺设备,利用微制、自动实现花盆的输送和转移的装置,在温室生产和花卉销售市场可应用。(5)智能化、完全自动化智能型植物工厂大量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如日本研制了收获樱桃、西红柿的机械(机器人),己经研制了根据土壤温度自动控制播种深度的智能型播种机,‐ 11 ‐

可种入最合适的深度。智能型植物工厂机械是智能型温室的基础之一,关键技术包括:作物生长环境的机器识别与诊断;植物生长状态的机器识别与诊断;作物模拟技术的研究及作物生长要求的定量研究及检测,这是定量化和自动化控制管理的关键技术;机器能自动判别选择运行的最优化条件,使机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满足作物或农艺上的要求。(6)智能植物工厂目前,高效益的智能植物工厂在一些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蔬菜、食用菌和名贵花木等。荷兰的一家生产观赏园艺植物的现代型自控温室中, 50 余万盆观赏植物分上下两层置放在栽培床上,从搅拌、装钵、定植、栽培、施肥、灌溉、钵体移动全部实现机械操作,内温度、光照、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监控。

2.5 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内只有 5 位技术和管理人占员。美国现在大力研究利用植物工厂种植小麦、水稻以及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国外的发展经验证明,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发展植物工厂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数量和价格的相对优势。如果中国忽视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那么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12 ‐

参考文献 1.赵军,王立志.发达的荷兰设施农业.世界农业,1999,7:16-17 2.郑光华.美国设施农业发展概况.世界农业,1999,3:13-16 3.于海业,马成林,陈晓光.发达国家温室设施自动化研究的现状.农业工程学报,1997,13 增刊:257-259 4.杨培林,郭晶,马振明.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农机化研究,2003, 1:30-32 5.樊桂菊,李汝萃,杜辉.国外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装备技术,2003, 29(2:47-48 6.马学良,赵其恒等.国内外设施农业节水灌溉设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蒸水灌溉, 1999,2:4-5 7.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内外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趋势.农机科技推广,2004,12:6-8 8.相俊红,贾军,刁承军.我国设施农业及装备现状.农机市场,2002,6:31-33 9.梁井林.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北京农业,2003(6:30-31 10.龙建明,李敏科等.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及应用.农机化研究,2006,11:51-52 11.李树林,杨守起,李清海.机械化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的应用.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4,3:20-21 12.张凤路,刘雪春.农业生产的女

性化趋势与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88-90 13.李基明.韩国设施园艺的自动化.日韩交流农业工程研讨会论文集, 1993,22-30 14.林森.新型农业工厂.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4,7:29-30 15.坂上修.苗生产用机器人系统的开发.[日本]农业机械学志,1994, 5:81-88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 23 号国防工业出版社院内邮编:100048 电话:(010)68453183,68451291 邮箱:vivi3721@https://www.360docs.net/doc/39723102.html,

‐ 13 ‐

养兔创业计划书[1]

养殖创业计划书(兔子) 一、企业概况 企业类型: □生产制造□零售□批发□服务√农业 □新型产业□传统产业□其他 二、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 以往的相关经验(包括时间): 本人在亚美皮箱公司(原第二皮件厂)工作32年.在企业中,在生产、供应销售、外经、多种经营等科室工作2---3年并在职。后在本厂门市部任经理5年。离场后,在民办企业主营生产销售5年。以后,由于其家人开办过汽车配件商店、美容美发院。 教育背景,所学习的相关课程(包括时间): 本人新华职工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二轻党校工业企业管理在职培训1年。外经、外贸专业培训半年。工业统计单科两门(均有证书) 三、市场评估 目标顾客描述:獭兔是皮肉兼用,经济价值高的食草小动物,其皮类似小獭。在当前保护野生动物行动下,世界上人们对皮毛服装需求已经转向,养殖动物需求量逐年增高。兔肉是绿色食品,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蛋白、高磷脂、高效化;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据说,吃兔肉有三大好处,老人益寿,预防心脑血管病;妇女们养颜、预防肥胖;

小孩们益智、养脑。这些知识在国外营养学杂志和我国古代医书: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 市场容量或本企业预计市场占有率: 獭兔皮出口为主。自2002年以来,有逐年上升趋势。仅河北省两大交易市场:肃宁县尚村镇、彝县尚史镇,每年成交量几百万张。每到旺季兔皮收购商全国各地到处采购。 兔肉在我国消费尚处在初级阶段。国外需求稳定增长。出口主要在山东省,内销市场东西南北需求都在增长。经济稳中有升唯独京津两地,兔肉消费市场尚未开发。本兔厂的产量在巨大市场需求中,微乎其微,供不应求。 市场容量或本企业预计市场占有率: 獭兔市场需求在一年中有季节变动。6、7、8月是淡季。每年9月以后至第二年5月是销售旺季。尤其是春季,是一年中价格较高的时候。年与年的需求量也有变化。一是与国际市场需求量紧密联系。二是与国内农村散户参与数量多少有关系。但总的看,近两年波动不大,尤其是对专业养殖场,兔皮收购商均采用优质优价优先的政策。 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主要是农村散户) 1.本人亲自干,不用担负别人工资,引自劳动力成本低。 2.兔饲料有一部分自产自用,不用资金采购,因此饲料成本低。 3.商品兔出售价格低。够成本,挣了工资就可以。 竞争对手的主要劣势: 1.养殖时,不懂得或不舍得选用优良品种。

植物工厂系列谈_四_植物工厂栽培设施体系_上_

38 GREENHOUSE HORTICULTURE 温室管理 水培技术及设施 水培的主要特征是植物的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确切地讲是一部分根系悬挂生长在营养液中,而另一部分根系则裸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因此,水培的设施必须具备四项基本功能:① 种植槽能盛装营养液而不渗漏;② 能锚定植株并使根系浸润到营养液;③ 营养液和根系处于黑暗之中;④ 根系获得足够的氧。 目前,水培设施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两大类型:① 深液流技术,即DFT;② 营养液膜技术,即NFT。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所用营养液的液层较深,植株悬挂于液面上,其重量由定植网框或定植板块所承载,根系垂入营养液中;后者所用液层很浅,植株置放于盛液槽的底面,其重量由槽底承载,根系平展于槽的底面,让营养液以很薄的一层流过。还有一种类型是喷雾栽培,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喷射到作物根系上供其生长的栽培方式。 DFT技术 DFT技术是最早开发成可以进行作物商品生产的无土栽培技术。1929年美国格里克(Gericke)采用这一技术取得了水培设施专利并首先用于商业化生产,此后世界各国对其作了不少改进,已成为一种有效实用的、具有竞争力的水培类型。在日本现已十分普及。并被认为是比较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栽培类型。我国广东等地的应用实践证明,DFT技术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技术水平。DFT技术特征 ◇ 深 所用的营养液的液层以及盛载营养液的种植槽较深。由于液量多而深,营养液的浓度(包括总盐分、养分、溶解氧等)、酸碱度、温度以及水分存量都不易发生急剧变动,为根系提供了一个较稳定的生长环境。这是该技术的突出优点。 ◇ 悬 植株的根颈离开液面,防止根颈被浸没于营养液中引起腐烂,而所伸出的根系又能触及到营养液(沼泽植物和具有形成氧气输导组织功能的植物除外)。根系均匀悬浮于营养液中,如此,根系悬出的部分和伸到营养液中的部分均可吸收到氧气,有利于根系发育。◇ 流 营养液处于循环流动状态。流动不仅可以增加营养液的溶解氧,还可消除根表有害代谢产物(最明显的是生理酸碱性)的局部累积,消除根表与根外营养液的养分浓度差,使养分能及时送到根表,以充分地满足植物的需要;促使因沉淀而失效的营养物重新溶解,以阻止缺素症的发生。DFT主要设施 DFT设施的种类较多,使用材料也各不一样,但基本的结构是由种植槽、定植槽、网框、贮液池、营养液循环系统等组成。现在结合几种有代表性的设施作一概要介绍: ◇ 协和式 栽培槽(图1)是由硬质塑料制成的定型产品,槽的规格为槽宽100cm,内径90cm,槽长315cm。现在经过改进,也可用硬质塑料板、木板、钢板或水泥预制件做成可拼装的镶嵌式预制块,安装时在水平的地面上拼装起来,种植槽内再铺上一层塑料薄膜,用于盛装营养液。贮液池的容积为每1000m2的栽培面积需要20~25t的营养液。 这种方式用槽量较大,每1000m2的果菜类作物需用130个槽,叶菜类约需160个槽,每个槽体都有给液、排液孔,给液处装有空气混入器,排液处有液位调节器。 ◇ 神园式 种植槽(图2)由水泥预制板拼装而成,槽宽100cm,内径80cm,槽长25~30m,槽深20cm,槽内先垫有一层厚的塑料膜,再铺上一层薄的膜,营养液层为10cm。贮液池是砖混结构,容积按照每1000m2栽培面积25t营养液的比例来建。营养液的供给方法是在种植槽中间配有一根直径为25mm的塑料管,管子上每隔45cm处有2个直径为2mm的排水孔,分别向槽内喷出营养液,也有的直接在供液管上加上喷头,使营养液中的溶解氧保持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根系对氧的吸收。排液的方法是在种植槽的一端配有液面调节装置,留有溢流口。定植杯是网状的,嵌在5mm厚的泡沫板 植物工厂系列谈(四) ——植物工厂栽培设施体系(上) ■ 杨其长 张成波 图1 协和式水培栽培槽(外径×内径×长=100cm×90cm×315cm) 植物工厂常用营养液栽培技术为水培(NFT、DFT)、基质培(砾培、岩棉培)以及雾培等,本期我们对水培技术及其关键设施作以简要介绍。 图2 神园式水耕栽培槽 排水孔 温室园艺

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57 日期:2012-11-1 13:04:06 第一节、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植物工厂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示范效益、科普效益、观光效益特别明显,高产、高效、高质、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植物工厂”的特点,实现“水、肥、气同补”和技术集成是植物工厂的技术核心,“生产”环境设施化、形式立体化、流程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资源节能化,过程透明化,是植物工厂的创新模式,这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颠覆,它创造了农业的神奇,演绎着农业的神话,使我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正如国际粮农组织所说的那样:植物工厂是二十一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植物工厂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和问题,还需完善。 一、建设成本问题 植物工厂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到目前为止都非常高,国内无锡植物工厂面积6000㎡,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平均为833.33元/㎡,汤山植物工厂平均造价1166元/㎡,江宁台创园植物工厂投资800万元人民币,总面积为12000㎡,平均造价为667元/㎡,(是目前国内最低的),而国内的其余植物工厂的平均造价均高于此。 国外植物工厂的造价更高,日本植物工厂的造价均在2万元/㎡以上,韩国知识经济部披露:利用二极管LED人工太阳能建造植物工厂,将投资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609.88万元,建495㎡示范植物工厂,平均造价为32522.8元/㎡。 由于植物工厂成本造价太高,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过高,在日本太阳光型植物工厂一棵生菜的成本为50日元,而在完全控制性植物工厂中生产生菜成本是100日元以上,一般地讲,日本植物工厂生产100克菜的成本为100日元,市场上零售价为180-200日元,一只番茄单价在10-20元。 植物工厂生产成本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设备成本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论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钱虎君 种子121班高娜 学号11212126 2013年5月2日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植物生产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本文阐述了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当前我国植物生产专业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们如何做好植物生产的研究推广做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生产研究现状研究推广 引言:作为一名农学系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产的意义,现今我国植物生产的现状,未来植物生产发展的方向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本文参考各类文献,对植物生产各方面知识做了总结与阐述。希望能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就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一、植物生产概况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机能来获得产品的生命活动。根据获得产品方式,可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类,即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 而植物生产指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该过程所获得的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生产食物为主的和生产非食物的两大类。生产食物为主的植物包括粮食、糖料、油料、水果、蔬菜等。其中,除了可食用部分,不可直接食用的部分通过动物和微生物的利用、转化,部分地形成人类能直接使用的食物。这是发展腐生食物链农业的物质基础。而生产非食物的植物包括各种纤维植物,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产品为工业原材料和医药用品。 植物生产有以下6个特点: 1.对社会经济的广泛依赖性 由于人类长期而频繁的干预,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群已发生很大变化,食物链趋于简化,层次性削弱。杖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只从土地上攫取物质和能量,除了劳力以外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辅助循环,是掠夺式的生产模式。我国的传统农业,通过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料,用地养地地结合去维持土壤肥力,部分偿还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量的损耗。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物质投入农业生产系统,加快和加强了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必须服从一定的生物规律 植物生产的主体是植物。植物是活的生物有机体,就必然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植物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个体和群体、生长和发育等规律都在生物有机体上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的个体、群体和后代繁衍的数量和质量。发挥植物的增产潜力,关键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目前,我国高产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2%~3%。如果把光能利用率再提高1%,作物的产量就可以大幅提高。 3.受气候条件的控制

植物工厂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1.1 国内外发展概况: (2) 1.1.1 建造植物工厂的科研生产意义 (3) 1.1.2 植物工厂的类型与生产运用 (4)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 (5) 1.2.1 植物工厂建设的系统组成与相关设备设施 (6) 1.2.1.1 风能太阳能发电装置: (6) 1.2.1.2 环境闭锁密封系统; (7) 1.2.1.3 人工补光系统的建设: (8) 1.2.1.4 微喷加湿系统的建设: (9) 1.2.1.5 空气循环流通系统: (9) 1.2.1.6 二氧化碳补充系统, (10) 1.2.1.7 营养液自动控制与供给系统: (10) 1.2.1.8 物理杀菌系统: (11) 1.2.1.9 温度控制系统: (11) 1.2.1.10 立体式栽培系统: (12) 1.2.1.11 计算机自动控制及远程控制系统: (12) 1.2.1.12 视频监控与图像传送系统: (13) 1.2.1.13 废物废液的循环再利用系统: (14) 1.3 植物工厂示意图及应用效果 (15) 1.4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1) 1.5 结论: (21)

植物工厂建设可行性分析 植物工厂是目前植物栽培领域最为先进技术,是栽培模式发展的最高境界,从字眼上的含义来理解,就是以生产植物为产品的工厂,与其说农业还不如说是工厂更贴切,因为在植物工厂里除了生长的植物外,你看不到任何一点与农业相关的东西.包括设施设备生产工具与栽培模式,对传统常规农业来说是股强大的冲击波与挑战,在产量上及质量上都是传统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在生产方式上也是完全迥异的.在这里没有四季的嬗变,没有天气的干扰,更没有病害及自然的灾害,是种全天候的人工智能环境,植物是生长于最适合的模拟环境中,具有更大的生长发育潜能与更好的质量.利用植物工厂模式可以不受任何自然界之影响,可以在地上也可以地下,可以在农村也可以在城市,可以在沙漠也可以在极地,甚至还可以在空间站与外星球,如月亮及火星上栽培.在生产模式与概念上它已完全超越了常规意义的农业生产,它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们在与自然界抗争中,形成自已最有征服性的新型生产模式.现在,发达国家如日本与美国,已开始植物工厂领域的研究推广及运用,目前,仅日本就有30多家植物工厂,而我国还没有启动,这方面我国的落后主要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及工业落后有关.目前,丽水市农科所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偿试及运用,也为我国这个领域的启动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之作用. 1.1 国内外发展概况: 植物工厂最早起源于日本,也叫植物工场,它是日本80年代就已研发与运用的一个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当时在日本海洋博览馆展出了单株13000多个果的番茄王,就是运用植物工厂技术及各种高新技术集成的产物,当时这种超高产巨型植株的栽培成功,就预示着人类在发挥植物潜能上将有大的突破与发展,也为日后植物工厂的开发与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继这之后,美国、以色列、荷兰等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也相继开始了这些方面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利用,那么为什么它有如此大的魔力,让大家趋之若骛呢?这肯定有它的独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植物工厂里,西红柿单株产量可上千斤,水稻可生产5-6季,黄瓜产量可提高200倍,生菜35天就收获-------,这些不是天方夜谭,它是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与真理。这么好的一种生产模式为什么我国就没有开始运用呢?这主要是由植物工厂的高科技与高投入有关,因为它是各种农业及工业高新技术的集成,对于我国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建造植物工厂不管是从建造技术及成本开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它一直成为我们心目的中农业航模,但随着这几年我国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工厂也成为可能,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生产者采用与推广,目前,像日本建造一个400坪面积的植物工厂总投资就需1亿日元,这样高的投入对于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来说,还可难以采用的。近年,我国农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已为植物工厂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的要求,也为植物工厂开发的市场前景创造了良好外围环境,因为在植物工厂内生产的农产品是毫无污染与残留的,它是真正的免农药与无公害,这样的产品也会有较高的价位与市场空间,实现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另外,植物工厂还具有栽培特殊营养蔬菜的作用,如生菜栽培在二极管为补光光源的人工环境下栽培,与传统大田生产的生菜相比,VC可提高4倍,V A可提高12倍,利用这种模式可生产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15%-25%),表明这

国内外保险业发展概况

国内外保险业发展概况 根据最新的Sigma《世界保险业报告》,2008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排名为全球第六,其中,前五位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紧随中国之后的则是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 在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健全、福利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商业寿险的需求仍旧保持旺盛,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7%。另外,没有人口总量优势的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寿险保费收入也排在了世界前十位,且全球市场份额只比中国少%及%。这与全球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密不可分。 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比较看,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位,保险密度排名第61位,保险深度排名第46位。 2013年年底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增加到165家,保费收入高达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但我国保险深度仅为3%,保险密度仅为1300元/人,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公众保险知识缺乏、保险意识不足。 2014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2014年,通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我国保险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进入新一轮依靠市场和制度创新驱动的快速增长期。而保险监管工作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保险业还将继续在改革路上快速前进。 我国保险市场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全球第六位跃升至全球第三位。2014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利润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

国内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设备发展概况(精)

(国外都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第十八刊 国外农业信息 !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1年12月8日 国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 设备发展概况 一、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的概念 植物工厂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有时也把其称为可控环境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广义植物工厂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饲养,狭义植物工厂是指设施栽培。本研究项目涉及的植物工厂是狭义植物工厂,即利用设施栽培,它可以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并能使作物在相反季节生长,在有限的空间中相对较少的时间里生产出高品质的作物。

植物工厂机械,是指适合植物工厂耕作、栽培、收获等农艺特点,并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植物工厂起步比较早,作物栽培己具备了成熟成套的技术,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设备也齐全,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为适应植物工厂的发展,荷兰、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等国家加强了植物工厂作业机具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目前其温室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播种、间苗、灌溉、中耕和除草等作业均已实现机械化。其开发的耕耘机可以在温室中进行耕整地、移栽、开沟、起垄、中耕、锄草、施肥、培土、喷药及短途运输等多种作业,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二、发达国家植物工厂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地理情况的限制,这些国家的植物工厂发展都比较早,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都已达到了机械化水平,有些甚至都达到了智能化。 1.荷兰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农业主要包括:农田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10%;畜牧业,占60%,园艺和林业,占30%;还有辅助工业如种子、化肥、动物饲料等。荷兰植物工厂,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长足发展,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生产上,在温室产品的专业经营方面也显露出独特的魅力。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荷兰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在措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加温系统的改进

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573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573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2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帮助人类完成除生产制造加工过程以外的设备。服务机器人包括专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如核电站事故检测与处理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反恐防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指服务于人的机器人,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清洁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主要应用有家用吸尘器、公共建筑地板清洗机和大型建筑物的擦窗机器人和外墙清洗机器人等。2012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达到196万台,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15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0万台。 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服务机器人研究和产品研发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哈尔滨、广州、江苏、西安等地。 2012年4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印发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安排公共安全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医疗康复机器人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4个方面任务。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纵观国内外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发现服务机器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服务机器人的商业

世界养兔业发展趋势

世界养兔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养兔业概况。 兔子是草食家畜,饲料以草为主,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养兔尤其适合农村、老、少、边穷地区,是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利用山坡种草养兔,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生产出营养丰富的兔肉,真是一举两得,许多国家已把养兔作为解决粮食短缺的有效途径。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养兔是穷人的产业”、“养兔是穷国解决饥荒问题的新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兔产品(肉、毛、皮及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促进了世界养兔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养兔国家已由1992年的106个,到2000年已增加到190多个。世界家兔年饲养量已超过15亿只,其中肉兔约占94%,毛兔占5.8%,獭兔占0.2%左右。我国2005年家兔饲养量已达到5.96亿只(其中存栏兔2.18亿只,出栏兔3.78亿只),我国肉兔和毛兔、獭兔之比约为70:25:5。 (一)兔肉产销情况:全世界兔肉年产量现已达到210万吨,比1984年兔肉总产量100万吨,产量已翻了一番。我国是个养兔大国,2005年兔肉年产量已达到51.06万吨,约占世界兔肉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我国1985年以前兔肉年产量仅5万吨左右,20年来兔肉产量增加了10倍,我国养兔业发展是很快的。当前世界上生产兔肉的主要国家除我国外,还有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乌克兰、西班牙、尼日利亚、印尼、埃及、美国、德国等,以上国家兔肉产量占世界兔肉总产量的80%以上。 兔肉销售情况:传统的兔肉消费市场主要在欧盟各国,尤其是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自产兔肉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兔肉需求量激增,进口量也较大。进入新世纪,我国不仅是个养兔大国,也是兔肉消费大国,年产兔肉50多万吨,年出口兔肉不足1万吨,其余均为国内消费,中国年人均兔肉占有量为385克,超过世界年人均兔肉占有量350克的水平,但和欧美一些国家相比,如意大利年人均兔肉占有量5.3公斤、西班牙3公斤、法国2.9公斤、比利时2.6公斤等还有很大差距。 (二)兔毛产销情况:受市场波动影响,兔毛产量变化很大,高峰时我国年产兔毛曾达到2万多吨,当前年产兔毛1万吨左右,占世界兔毛总产量(1.2万吨)的83%。年产兔毛较多的国家还有:智利500吨、阿根廷300吨、捷克150吨、法国100吨、德国50吨等。 关于兔毛销售,国际市场一年究竟能销售多少兔毛?这是一个可变数,随毛纺技术进步,与消费水平变化而变化。从历史发展看,国际市场兔毛年平均销量:上世纪50年代约400吨,60年代880吨,70年代2000吨,80年代5000吨,90年代5500吨,进入21世纪兔毛销售量变化不大,仍停留在5000吨左右。我国从2000年至2005年这六年平均年出口兔毛量为3592吨。每年进口兔毛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3000吨、意大利600吨、德国500吨,我国港澳地区450吨、韩国400吨。 (三)兔皮产销情况:兔皮包括肉兔皮和獭兔皮,世界肉兔皮年产量多达10多亿张、獭兔皮年产量约1.1亿张。我国2005年产肉兔皮近4亿张、獭兔皮约400万张。 关于兔肉销售情况:据浙江省桐乡县崇福镇皮毛市场统计,2004年共销售肉兔皮462万张,价值1.155亿元;獭兔皮14万多张,价值1249万元;兔皮毯203万多条,价值1.594亿元。其它皮毛市场,包括河北省的尚村、留史、大营、辛集以及北京的大红门、雅宝路等市场尚缺统计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率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带动了国内的毛皮消费,也使中国迅速由毛皮出口国变为毛皮消费国和进口国,到1994年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毛皮原料及制品的重要进口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副本---副本

第一章绪论 1.1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 1.1.1 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另一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美国机器人协会( RIA) :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程序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 ( Manipulator )。 美国家标准局: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完成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或动作的机械装置。 1987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日本工业标准局:一种机械装置,在自动控制下,能够完成某些操作或者动作功能。

英国:貌似人的自动机,具有智力的和顺从于人的但不具有人格的机 KB 器。 中国: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尽管各国定义不同,但基本上指明了作为“机器人”所具有的二个共同 点: 八、、? 是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在无人参与下,自动完成多种操作或动作功能,即具有通用性。 可以再编程,程序流程可变,即具有柔性(适应性)。 机器人集中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1.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

植物工厂背景技术

一概述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是指在一定人工环境控制及生产管理下可以全年无休的植物栽培系统。进一步言之,“植物工厂”就是利用高科技栽培方式,配合电脑化自动化调控系统,将植物栽种在一个受到控制犹如工厂厂房的封闭性空间环境内,该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氧气、温度、湿度、肥料养分、光照等物化及微气候条件均受控制,使植物的生长速率、品质及产量,可不受气候、环境与季节变化的影响,使植物的生长在如同工厂的生产线上进行,而能使收成作物具有精细化、均质化及丰产性等特点。 环视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论土壤或气候皆日渐恶化,尤其气候环境的多变及难以捉摸的特性,皆使露天式栽种方式及轻设施栽培方式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从而造成栽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故“植物工厂”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以最集约的栽培技术,生产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经济作物(蔬菜即为一例),并达到栽培环境管理自动化和操作空间清洁化,节省劳力以及从事者年轻化等目标,所以“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发展,已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学术机构的重视。 二定义 植物工厂(p lant factory)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2 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三历史发展 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试验用植物工厂种植小麦,全生育期不到2 月,一年可收获4-5 次。20 世纪60 年代初次进行植物工厂的试,并开始推。1964年奥地利开始试验一种塔式植物工厂(高30 米、面积5000 平方米)。该国鲁斯纳公司的塔式植物工厂已在北欧、俄罗斯、中东国家采用。奥地利的一家番茄工厂,工作人员仅30 人,平均日产番茄13.7 吨,生产 1 公斤番茄耗电9-10kw.h,成本只有露地的60%。1971 年丹麦也建成了绿叶菜工厂,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莴苣等。1974年日本建成一座电子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工厂,该厂由1 栋2层的楼房(830 平方米)和两栋栽培温室(每栋800平方米)构成,在一年内生产两茬金香、两茬垄民花、一茬番茄,做到周年生产。至1998年,日本已有用于研究展示、生产的植物工厂近四十个,其中生产用植物工厂17 个。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发了利用嵌入式网络式环境控制的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 四分类与特征 关于植物工厂的分类,因所持的角度不同,其划分方式也各异。 从建设规模上来分可分为大型(1000m以上)、中型(300~1000m)和小型(300m以下)三种;从生产功能上来分可分为植物种苗工厂和商品菜(果、花)植物工厂;从其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又可分为以研究植物体为主的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组织为主的组培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植物工厂。但目前,比较习惯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光能的利用方式不同来划分,共有三种类型,即太阳光利用型、人工光利用型、太阳光和人工光并用型。其中,人工光利用型被视为狭义的植物工厂,称为密闭式植物工厂,它是植物工厂发展的高级阶段。 植物工厂的共同特征是:有固定的设施;利用计算机和多种传感装置实行自动化、半自动化空盒子;采用营养液栽培技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日本的植物工厂及其新技术

无尘植物工厂生机勃发 在日本,一种被称为“植物工厂”的新生产方式正成为改变日本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新亮点,它不但有望以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蔬菜和粮食,还可为提高就业率作贡献。记者日前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参观了东京千叶县一家“植物工厂”。 面对西装笔挺的嵨村茂治(37岁),你一定无法想象他的专长是种菜,而且他不只是自己种菜,还教人种菜。 嵨村不是传统的农夫;他不必一年365天每天十多个小时在菜园里锄草施肥抓害虫,他甚至不需要去菜园,因为他的菜都种植在室内。 嵨村采用的是一种称为“植物工厂”的科技,也就是在密封的环境中,人为地调节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控制光线、温度、湿气、二氧化碳和水,以确保全年可以稳定地收成。

毕业自千叶大学园艺学院的嵨村,在求学期间接触到在植物工厂的新科技。据该大学副教授丸尾达介绍,植物工厂可分为完全使用人造灯光、同时使用人造灯光和阳光,以及只靠阳光三种设施。 嵨村的植物工厂所采用的,就是只靠人造灯光的先进设施。植物在强烈灯光的照射下,就像被阳光照耀一样,也能产生光合作用。 由于植物不需要靠阳光生长,加上新科技确保植物不会在人造灯的照射下,表面温度过高,所以植物工厂内的蔬菜,不必像在农田里那样,一字排开地种植,而是可以种在多层架子上,节省了许多空间。 植物工厂的收成也高于传统种植法。据嵨村介绍,他们可以通过调节灯光来控制植物的生长。例如,他们一般会让灯光照射植物六七个小时,然后关灯一两个小时,以“欺骗”植物一天过去了,借以加速其生长周期,更快和更频繁地收成。 干净无尘无杀虫剂 此外,由于植物工厂是个密封空间,植物的生长不再受到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蔬菜的供应量也可以保持稳定。 为了确保植物不被害虫侵害,植物工厂犹如半导体业中的洁净室,工人进去之前,必须先洗净身体,换上连衫裤和戴上头罩、手套和口罩。

现阶段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是高度集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学科最新科研和产业成果的前沿高新技术产业,是拟建的江苏省(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的产业核心和研发的产业立足点。直接影响生活最优化和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核心,推进着未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是以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品质并成功解放了劳动力资源。作为高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机器人技术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特点,对学术研究、产业升级、培养创新意识、保障国家安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从根本上为提升机器人技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拓宽了道路,已涵盖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服务、老人康复、教育甚至普通家庭生活,一场新的机器人技术研究高潮和发展契机业已到来。 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际上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服务机器人从原来的300多万台增加到1200多万台,特种机器人(如:排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微软等IT企业,丰田、奔驰等汽车公司,甚至还有家具、卫生洁具企业都纷纷参与机器人的研制。 美国和日本多年来引领国际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上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Dog 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目前汽车制造业是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机器人密度最高的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 裴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保持高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到2004年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保险业三年过渡期的结束,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随着保险业的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三大职能正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保险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中国保险业市场化趋势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险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5家、保险公司63家。其中产险公司29家、寿险公司29家,再保险公司5家。 与此同时,随着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的设立,保险中介市场正在形成。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317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937家,保险经纪机构199家,保险公估机构181家;共有兼业保险代理机构11万多家。保险营销员134万人。 另外,保险专业投资机构也正在发展之中。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4家。

二、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保监会以促发展、防风险为核心的推动行业发展的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出台,以及保险公司不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2004年,全国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18亿元,同比增长近12%。同时,保险业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的功能日益发挥。2004年,保险公司赔款与给付支出累计1004亿元,同比增长19%。 从财产保险业务来看,2004年,财产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25%。财产险业务累计赔款支出568亿元,同比增长19%。 从人身险业务来看,2004年,人身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228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851亿元,同比增长7%;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60亿元,同比增长7%;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为117亿元,同比增长近18%。2004年,人身险业务累计赔款与给付支出43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寿险给付金额为309亿元,同比增长17%;健康险业务赔款与给付为89亿元,同比增长27%;意外险业务赔款支出为39亿元,同比增长29%。 三、保险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保险业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