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

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如:

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等等。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

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如:

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相反,五味子、山楂、乌梅等可酸化尿液,使碱性的四环素族、红霉素排泌增加,疗效下降,而与酸性的抗生素合用则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加强。

4。四环素族、异烟肼与含钙镁铝铁离子的石膏、海螵蛸、赤石脂、滑石等合用时,可产生螯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利用度。

5.抗生素、麻黄素、颠茄町、洋地黄、氨基比林、异烟肼、维生素B1、硫酸亚铁与五倍子、柯子、地榆、虎杖、大黄等合用,可与其中鞣质结合,失去活性,也难以吸收。

6。血余炭、艾叶炭、棕榈炭、煅瓦楞有强大的吸附力,可减少抗生素在倡导的吸收,不宜合用。

三、拮抗作用

中西药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如:

1 甘草与双氢克尿塞均排钾,可加重低血钾症。

2 神曲、麦芽含多种消化酶,抗生素、磺胺药使其活性受抑制,减弱其消食健胃的功效。

3 麻黄不宜与胍乙啶、优降糖、异烟肼同用,因能使血压上升。

4 槐花、桑寄生生成的槲皮素可与多价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故不宜与碳酸钙、三矽酸镁、氢氧化铝同用。

5 甘草、鹿茸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能促进糖原异生,使血糖上升,与优降糖、甲磺丁脲同用可产生拮抗作用。

6 茵陈与氯霉素有拮抗作用,使其胆囊炎的疗效降低。

7 庆大霉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8 犀角、珍珠可使黄连素抗菌的疗效降低。

9 昆布、海藻可使异烟肼失去抗结核作用。

四、降低毒副作用

中西药联用时,首先,在临床上常有目的地加以选择,使其互相制约,以降低毒副作用。如在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辨病治疗的基础上,取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之长。即对病人做出诊断(辨病),然后进行辨证,在此基础上考虑选用药物。

例如,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肿瘤缩小,但出现毒副作用,呈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即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而取效。

又如,取中西药各自特性之长,以降低毒副作用5— Fu与环磷酰胺均为抗癌药,常产生胃肠道反应,可用白芨、海螵蛸粉配成制剂,不仅能止血消肿,还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严重消化道反应。

其次,是掌握配伍禁忌及防止产生配伍禁忌的措施:既要充分发挥中医“君臣佐使”、“相反相使”等配伍组方理论的作用,又要以西医药学的药理及药物理化性质为基础,注意药物间协同、拮抗及分解、沉淀,变色,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特别是含有鞣质的重要,易与很多药物形成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中西药联用后降低毒副作用的实例很多,各地均有报道,例如:

1 生地、女贞子、僵蚕、响铃草、甘草均能降低链霉素的耳毒性副作用。

2 小柴胡汤、人参汤可减轻丝裂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

3 十全大补汤可治疗利福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4 去甘草酸的甘草与呋喃旦啶合治肾盂肾炎,可使胃肠反应减轻,而杀菌作用不受影响。这些用法均值得推广。

五、增加毒副作用

例如:

1 朱砂忌与三溴片、巴氏合剂同用,以免生成有刺激性的溴化汞,引起药源性肠炎。

2 苦杏仁与可待因合用宜谨慎,以免呼吸中枢过渡抑制而死亡。

3 四季青、黄药子可损害肝脏,与雷米封、四环素合用,毒性增加。

4 链霉素、新霉素硫酸盐在胃肠到分解产生少量硫酸,使雄黄之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5 药酒可以加速雷米封、利福平在肝脏中分解代谢,可导致肝脏坏死,也能使环丝氨酸、肼苯哒嗪、胍乙啶出现中枢毒性。

6 红霉素可抑制茶叶代谢,引起茶碱中毒。

7 复方丹参片加争光霉素可促进肿瘤转移。

总之,中西药联用后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而复杂,我们要重视运用有益的合并应用,又要防止配伍不当现象的发生。使中西药联用做到有的放失,增加疗

效,防止毒副作用,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中西药联用的毒副反应

据报道,病人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毒副反应的约占入院病人总人数的50%以上。这是个惊人的比率,确实不能掉以轻心。所谓的毒副反应,均属于配伍禁忌之列,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例如,四环素族抗生素,雷米封与含铁、镁、铝、钙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的中成药同服,会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含上述离子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下几十种,如:含钙的石膏、海螵蛸、石决明、龙骨、龙齿、牡蛎、蛤界壳、瓦楞子;含铝离子的明矾;含铁离子的自然铜;含铁镁铝离子的磁石、代赭石;含铁铝钙镁离子的赤石脂、钟乳石等组成的汤剂及橘红丸、追风丸、明目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片、复方五味子片等等。上述汤剂或中成药所含盐类大多是不溶或难溶的,但在胃液中强酸条件下,大多能以离子态进入胃液内,与四环素族或雷米封络合。此外,槲皮素是多种中草药的生物活性物质。据《中药大词典》以知含槲皮素的中草药达80种,而含槲皮素各种糖甙的数量更多,如含槲皮甙的有22种,芸香甙有78种,还有多种结构的糖甙,这些糖甙在体内吸收、代谢过程中可能分解产生甙元槲皮素。槲皮素与钙镁铁铝铋离子形成赘合物而降低疗效。因此,凡由柴胡、旋覆花、桑叶、槐花、槐角、山楂、侧柏叶等含槲皮素的常用中药组成的方剂或成药,都应该避免与碳酸钙、维丁胶性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之类的西药合用。还有广泛存在与植物类中药中的鞣质,能与重金属离子、生物碱盐类和蛋白质生成不溶性沉淀,是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的灭活剂;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因此,含有大黄、山茱萸、石榴皮、五倍子、诃子等的汤剂或中成药,与上述西药合用是不适合的。

2、产生有毒化合物

含朱砂(Hg++)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梅花点舌丹、人丹、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以免产生有毒物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沉淀无,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原性肠炎。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可生成硫代砷酸盐使疗效下降。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为这些西药在胃液中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信息资料来源《华人医学论坛》

收集整理者:药械科王美妍

中西药配伍相互作用1

`中西药配伍相互作用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郝日晋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对中医中药的重视,一些患者对中药的疗效也越来越认可,在临床中中西药物联用也越来越普遍,并且能收到比单纯用中药或单纯用西药难以达到的疗效和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但也有一些因配伍不当而降低疗效的,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为此,研究和总结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保证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中西药合理应用 1 合理配伍,增强疗效 西药针对性强,药效迅速,中药则能宏观调控,疗效稳定、持久,两者合理配伍在疗效及作用时间等方面有着相互调节、取长补短的功效。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为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血药浓度升高,疗效增强。安络血、维生素K1 与三黄泻心汤合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比单用西药有明显加快止血的作用。在乳腺炎的治疗中选用青霉素、链霉素与通络散结、清热解毒的中药连用,如:金银花、蒲公英、丹参、连翘、赤芍、鸡血藤等可产生协同作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黄芩、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时,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效应。中药及其制剂与一些抗生素应用,效果会显得好些。很多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穿心莲、双花等有清热解毒、抑菌作用,黄连中的小糪硷、黄芩中的黄芩甙、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穿心莲中的穿心莲内脂均有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板蓝根、大青叶、柴胡等具有较强的抗病

毒作用,与西药配伍治疗流行性感冒、肝炎疗效都比较好。 有的药物可通过影响排泄过程,使疗效增加。如黄芩、砂仁、木香等对肠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延长维生素B12、灰黄霉素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应用庆大霉素治疗尿路感染时可与硼砂联用,使尿路PH 值升高,可明显增强庆大霉素的治疗作用。 将不同功效的中西药合用,可达到作用互补、增强疗效的目的。如对心功能不全者,应用补心汤配合西药扩张血管药双克等利尿剂,由于其作用机制不同,具有协调相加效应,能显著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肾盂肾炎选用中药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凉血活血止血的药物治标,补肾药治本,西药抗生素输液,取长补短效果较好。对疮疡肿毒可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中药外用治疗,内服抗生素也有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 2 中西药合用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临床中应用的西药成分单一,其治疗作用虽然明显,但其副作用也很大,特别是化疗药物,毒副作用非常大,使一些患者无法坚持完成化疗疗程,导致病情无法控制。实践证明配合有效中药可获得理想的效果。抗肿瘤药物有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引起的细胞减少等作用,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应用时配合中药海螵蛸、白芨、女贞子、石韦等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特别是保护胃黏膜、防止白细胞下降。应用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时,联用人参,能缓解消除因使用前者导致的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并且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临床中应用的参一胶囊,它含有人参皂苷,培元固本,补益气血,与化疗药配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肺癌、肝癌的治疗疗效,可改善肿瘤患者的气虚症状,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防止因化疗

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而使药物作用与效应发生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可能使疗效增强或不良反应降低或消失;也可能使疗效降低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儿童给药困难更大,指导家长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也是医药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因此,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临床用药中的中西药相互作用。 1.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1.1 按药效学分类 其本质属于药理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同西药间的相互作用一样,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用药所追求的,如猪苓、泽泻有利水渗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因此,猪苓、泽泻与双氢克尿噻、速尿合用有协同作用。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使其抗感染作用增强。拮抗作用的机会也很多,不但使药效降低,而且还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抗感冒新药白加黑中黑片有效成分之一盐酸苯海拉明,属于抗组织胺药。中成药维C银翘片中也含有抗组织胺药扑尔敏,若合用或与其他抗组织胺药(感冒通,康泰克)合用,会使药量增加,加重抗组织胺症状,嗜睡、头痛、头晕,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甙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多巴胺 ?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排血量的改变,比单用本品时反应不同。 ?大剂量多巴胺与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Tolazoline)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拮抗。 ?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由于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 ?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延长及加强多巴胺的效应;已知本品是通过单胺氧化酶代谢,在给多巴胺前2-3周曾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初量至少减到常用剂量的1/10。 ?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在用多巴胺时,如必须用苯妥英纳抗惊厥治疗时,则须考虑两药交替使用。 多巴酚丁胺 假如给病人使用了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盐酸多巴酚丁胺的效能就可能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未受到抵消的盐酸多巴酚丁胺的α激动剂作用可能就会变得明显,包括外周血管的收缩以及高血压。相反地,α肾上腺素能的阻断可能会使β1和β2的作用明显,从而导致心悸和血管舒张。 临床研究表明:盐酸多巴酚丁胺与下列药物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速尿、安体舒通、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硝普纳、硝酸异山梨醇、吗啡、阿托品、肝素、鱼精蛋白、氯化钾、叶酸及对乙酰氨基酚。 去甲肾上腺素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目前我国已形成中 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并存的状况。由于中医药在临床上的良好治疗效果, 中药不仅中医医师在使用,而且西医医师也在使用,这种状况不仅在我国存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我国中药与西药联用的情况几乎涵盖了临床治疗的各个领域。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发表。但不合理联用非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重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问题,充分发挥中西药合理配伍的优势,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对于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正确评价中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以及对文献资料的调查与分析,主要从以下4 个方面进行讨论。①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的状况调查;②临床上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③在中药制剂或保健品种非法加入西药的现状与危害;④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醒临床医生重视中西药联合使用问题,安全合理用药。 1 中成药中合法添加西药的情况分析按我国现行的药品审评体系以及药品标准, 经过研究并通过审批得到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中, 有些也含有西药成分。我们对我国2000版药典及中药部颁标准1~20册中收载的有关含有西药的中成药的情况进行了收集整理。含西药的中成药有200余种,其中所含的西药主要有8大类:①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含有格列本脲;②解热药及治疗感冒的中药中含有西药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抗病毒药等;③止咳平喘中药中含有麻黄碱、氯化铵、克仑特罗等;④降压药中含有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芦丁;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中含有普鲁卡因、阿托品、次硝酸铋、硫糖铝等; ⑥含有抗生素;⑦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药物; ⑧外用药中含有水杨酸甲酯、普鲁卡因、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1]。此外有些按西药审批的药品,也含有中药,并且名称也貌似中药, 如复方罗布麻片等。 2 中药与西药临床联合使用的情况分析2·1中药与西药临床联合使用情况中药以及中成药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机会,大多为合理的有益的联用,但是也存在不合理使用问题。如李钟勇等[2] 对其所在医院门诊处方4207张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中西药联用处方1802张,中西药联用处方占了42·38%,不合理用药8·51%。两种及两种以上处方401张,占中西药联用处方总数的22·25%。联用情况在内科、儿科、五官皮肤科、外科中均存在,分别达到38·51%、30·41%、18·65%和12·43%。其中以内科比例最高。中西药联用两种及以上的处方也以内科为最高,达到62·34%,其他科室分别为8·73%、14·96%和 14%。陈彪[3]对其所在医院门诊中西药房2006年的305 243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中既有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联用, 也有治疗不同种疾病的中西药联用。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中医、简易诊室等。在他分析的处方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中西药成分重复,此类情况主要是西药成分重复,如给患者开了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维C银翘片(已含氯苯那敏),又给患者开西药为氯苯那敏片,西药成分重复的患者有29人次,中药成分重复的有7 人次。西药成分重复的29人次中, 15人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重复。从中可以看出医生对于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的成分不够了解,导致重复用药。2·2中药与西药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2·2·1中药与抗凝药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方华等[4]报道了1例因东菱迪芙(巴曲酶注射液) 联合丹参、血塞通,应用5d,出现多浆膜腔出血。患者女,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重视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合理性

重视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合理性 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医生须增强安全意识,关注患者入院时正在服用的药物和平时用药史,仔细评估患 者正在服用的中药(包括汤剂)对治疗方案有无干扰B:医生和药师须熟悉药物知识,循证使用中西药联用方案,制定药物治疗监测计划。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联合用药,以降低治 疗方案的复杂性和药物费用C:药师在审核医嘱或处方时,应“以人为单位”审核当 前所有用药D:西药药师审核好西药的合理性,不需要关注中药的合理性中药药师审核好中药的合理性即可,不需要关注西药的合理性 2、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红花、桃仁、丹参、当归、三七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活性,可增加华法林药效 B: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模型、体外血脑屏障细胞模型、报告基因试验是中药 代谢转运及相互作用体外研究的常见方法C:同时给予受试者多种低剂量的探针底物,测定生物样本中每种探针底物的代谢比(母药/代谢物浓度比值)或药动学参数。在多剂量的中药给予前后应用鸡尾酒体内探针试验,可以明确是否对多种代谢酶和转运体有诱导或抑制作 用D:发酵红参不影响人体药物代谢酶,也不影响P-糖蛋白活性,不会发生中西药相互作用 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中药对同一类西药中的不同品种的影响可能不同(例如贯叶连翘提取物对辛伐他汀 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而对普伐他汀药动学无影响)B: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中药与西药联用的潜在风险和获益,不能随意擅自自行加用中药治疗C:当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这种异常可能是不良反应,也可能是不良相互作用引起的疗效 和安全性改变,需要及时咨询或就诊D:中药与西药联用可以起到增效作用,不会增加毒性 4、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小檗碱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环孢素血药浓度B:服用含枳壳或麻黄的中成药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 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如: 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等等。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 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如: 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相反,五味子、山楂、乌梅等可酸化尿液,使碱性的四环素族、红霉素排泌增加,疗效下降,而与酸性的抗生素合用则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加强。 4。四环素族、异烟肼与含钙镁铝铁离子的石膏、海螵蛸、赤石脂、滑石等合用时,可产生螯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利用度。 5.抗生素、麻黄素、颠茄町、洋地黄、氨基比林、异烟肼、维生素B1、硫酸亚铁与五倍子、柯子、地榆、虎杖、大黄等合用,可与其中鞣质结合,失去活性,也难以吸收。 6。血余炭、艾叶炭、棕榈炭、煅瓦楞有强大的吸附力,可减少抗生素在倡导的吸收,不宜合用。 三、拮抗作用 中西药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如: 1 甘草与双氢克尿塞均排钾,可加重低血钾症。

常见中西药配伍禁忌.

常见中西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西药也有各自的配伍禁忌。而在中西药合用中同样应注意配伍问题,配伍得当,能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若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中西药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下面列举几类不能合用的常用中西药。 1 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1.1 中药当归及其中成药苏子降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不宜与抗结核药异烟肼联用,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瓦楞子、牡蛎、石决明等及其中成药猴头健胃灵,颈复康颗粒,也不能与异烟肼联用,因异烟肼分子结构中含有肼类官能团,与上述中药同服后会产生螯合反应,妨碍机体吸收;又能影响酶系统发挥干扰抗结核杆菌代谢的作用,从而降低疗效。 1.2 人参、三七、远志、桔梗、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不宜与维生素C、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西药联用,如复方阿胶浆、逍遥丸、归脾丸、因皂苷在酸性环境及酶的作用下,极易水解失效;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枸橼酸铋钾等合用,可形成沉淀。 1.3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五倍子,地榆,柯子,石榴皮,大黄等及其中成药摩罗丹、麻仁丸、地榆升白片、三黄片等不易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等消化酶类药物联用,因这些酶类药物的化学成分主

要为蛋白质,含有肽键或胺键,极易与鞣质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键络合物而改变其性质,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症状;也不可与维生素B1 合用,合用后会在体内产生永久性结合物,并排除体外而丧失药效;不可与去痛片、克感敏片、红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麻黄碱、小檗碱、阿托品类药物联用,因鞣质是生物碱沉淀剂,同用后会结合生成难溶性鞣酸盐沉淀,不易被机体吸收;不可与西药如钙剂,铁剂,氯化钴等合用,因同服后可在回盲部结合,生成沉淀,使机体难以吸收而降低疗效。 1.4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珍珠母、磁石、牛黄清心丸等,不能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联合使用,否则会在胃肠道形成不溶性盐类和络合物而失效。如需联用,其间隔时间以3-4h 为宜。 2 产生有毒化合物,危害健康 2.1 含汞类中药及其制剂,如朱砂、轻粉、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仁丹、紫雪散、补心丹等,不能与碘化钾、西地碘片、溴化钾、三溴合剂等同服,因汞离子与碘离子在肠中相遇后,会生成有剧毒的碘化汞,从而导致药源性肠炎或赤痢样大便;不能与具有还原性的西药如硫酸亚铁同服,同服后能使Hg++还原成Hg+,毒性增强。 2.2 含雄黄类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牛黄至宝丹、清热解毒丸等,不能与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亚铁盐类西药合服,因雄黄所含硫化砷具有氧化还原性,遇上述无机盐类后即生成硫化砷酸盐沉淀物,既阻止西药的吸收,又使含雄黄类的中成药失去原有疗效,并有导致砷中毒的可能。

在临床治疗中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的探讨

在临床治疗中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3-12-11T11:12:56.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赵金凤王秀龙[导读] 拮抗反应不仅会造成药效变化甚至减低,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和毒性反应,诱发一些药源性疾病。 赵金凤王秀龙(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028000) 【中图分类号】R96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251-01 【摘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很多疾病都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在中西药合用或先后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相互作用,笔者在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西药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采取了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在中西药合用的过程中,二者合理配伍,其有益的影响可以提高药效,促进疾病尽快恢复,二者不合理配伍则可能使药效减弱,甚至产生毒性。笔者对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现阐述如下。 1、中西药合用可能产生的作用 中西药合用过程中,其药理作用可能发生拮抗、协同及相加。拮抗反应不仅会造成药效变化甚至减低,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和毒性反应,诱发一些药源性疾病。磺胺类药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合用,酸性环境就会大大降低乙酸化磺胺的溶解度,引起结晶反应,出现结晶尿等不良化学反应;小儿咳喘灵与异烟肼合用,因异烟肼的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而储存于神经末梢的甲肾上腺素,会在麻黄碱的作用下被大量释放,引起运动失调、高血压危象等药源性疾病[1];协同作用对治疗能发挥较好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减少疗程,使患者尽快康复,协同作用是中西药合用治疗疾病追求的理想效果,尤其采取西药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合用中药不仅能拮抗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同时还对抗肿瘤起到辅助作用。部分中药和西药合用能够起到相加的作用,两者之一借助另一方面的功效增强自己的药效,或者取长补短。 2、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2.1 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对代谢的影响 可对代谢产生的影响的药物包括药酶抑制剂和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如西咪替丁、氯霉素等,会使与之配伍的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致使血药浓度增高,从而产生毒性。药酶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巴比妥、英钠等,会加速与之配伍的药物的代谢速度,血药浓度达不到疗效标准,导致药效减弱。 2.2 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对药物吸收排泄的影响 如会减慢胃蠕动和胃排空的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与洋地黄类强心甙合用,就会增加洋地黄类强心甙的吸收量,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引起中毒反应。肝脏、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部位,部分药物会碱化或酸化肾小管内尿液,影响与其合用药物的离解,导致吸收减少或增加,引起排泄速度的变化。水溶性高的离解型药物难以透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类脂质层,无法被肾小管吸收而排泄较快;大多数弱酸性或弱碱性西药均以非离解型或离解型状态存在于肾小管滤液中,脂溶性高的非离解药物可透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的类脂质层,因此易于被肾小管重吸收而排泄缓慢[2]。碱性西药氨茶碱、碳酸钙、碳酸氢钠、TMP、生物碱、氢氧化铝、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可碱化尿液,与酸性中药山茱萸、山楂、乌梅、女贞子、五味子等合用,会因尿液酸碱度影响中药吸收和再吸收。 2.3 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中西药合用其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增加药效或减弱药效,甚至造成药源性疾病。中药硼砂与氨基糖苷类西药如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合用时,会使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增加,其毒性反应是引发前庭紊乱,引发儿童或青少年患者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 3、避免中西药合用发生问题的对策 3.1增强临床医师药理知识 针对当前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趋势,中医、西医对彼此药物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了解不足的现状,院方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努力提高临床医师的药理知识,医生自身也应有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从为患者负责的立场出发,加强自身对药物有效成分,药理知识的了解,中西药合用时,不仅要考虑到二者合用的协同作用,还应重视二者的拮抗作用。尽量避免因中西药合用产生的不良影响给患者带来伤害。 3.2 加强中西医及药剂各科之间的沟通 药剂师应认真核对中西医所开药方,对于可能发生问题的药方,应及时与医师沟通,提供中西医合用的指导。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在对患者用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正在服用的中药或西药,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用药配伍知识,科学给予治疗,避免不合理中西药合用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综上所述,中西药合用能起到协同治疗,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中西药合用需在临床医师了解药物有效成分,具备丰富的中西医药理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从而避免不合理配伍造成的拮抗反应、毒副作用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曾莹,饶凡,宋毅. 浅述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J]. 华西医学, 2009,(04) . [2] 彭博,李建荣,贺蓉.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02) .

最新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 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人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直播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药筒箭毒碱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药胺碘酮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巴比妥类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抗胆碱药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单胺氧化酶抑制药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氟烷苯妥英钠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妥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可选择 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阿托品类B可减轻A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为术前用药(Ⅸ) 甲氧氟烷氨基糖甙类神经肌肉阻滞加强,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禁忌合用(Ⅷ)甲氧氟烷四环素类加重肾损害 甲氧氟烷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

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者:————————————————————————————————日期:

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摘要:中西药合用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极为常见的治疗手段, ,然而如何合理的发挥中西医的药物作用,降低药物合用的不良反映,提高药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如果中西药物合用不当,不但会降低药效,还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本文重点对中西药物合用致不良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提高中西药物合用效果。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协同作用,相互影响 引言 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某些疾病临床治疗的效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来说,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是目前临床的研究方向之一。中西药合理的使用,能够超出各自的功效,对某些病症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不正确的使用会导致药效的降低,严重时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我们应 当正确认识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 中西药合用产生的作用 中西药合用过程中,其药理作用可能发生拮抗、协同及相加。拮抗反应不仅会造成药效变化甚至减低,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和毒性反应,诱发一些药源性疾病。磺胺类药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合用,酸性环境就会大大降低乙酸化磺胺的溶解度,引起结晶反应,出现结晶尿等不良化学反应;小儿咳喘灵与异烟肼合用,因异烟肼的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而储存于神经末梢的甲肾上腺素,会在麻黄碱的作用下被大量释放,引起运动失调、高血压危象等药源性疾病;协同作用对治疗能发挥较好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减少疗程,使患者尽快康复,协同作用是中西药合用治疗疾病追求的理想效果,尤其采取西药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合用中药不仅能拮抗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同时还对抗肿瘤起到辅助作用。部分中药

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

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不耐酶青霉素或不耐酶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青霉烷 砜(三唑巴坦) 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坏,增强 抗菌作用 主要经肾小管排泄的β-内酰胺类丙磺舒、保泰松、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磺胺药、硫氧唑酮 通过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 泄,使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蛋白结合率高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蛋白结合率高的非甾体抗炎 剂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菌药物的 浓度增高 头孢噻啶 、头孢噻吩 等第一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髓袢利尿剂、多 肽抗菌药物(多粘菌素、万古霉 素、卷曲霉素、杆菌肽等) 增加肾毒性 氨基青霉素类、具甲基四氮唑的头孢菌素和拉氧头孢尿酸抑制剂(别嘌醇)、乙醇(应 用头孢菌素类后饮酒)、口服抗 凝血药、阿司匹林 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戒酒硫样反应; 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酶原血 症);防止此类头孢菌素引起的出血反应 广谱青霉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β-阻滞 剂 通过青霉素清除能阻碍避孕药失活的肠 道细菌,使避孕药失效;刺激雌激素代 谢或减少肠肝循环,降效;减少β-阻滞 剂在肠道吸收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尤其是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两者在同一容器内滴注或注射,前者可 使后者失活;在肾功能减退、血药浓度 高、半衰期长时在人体内也可发生此现 象 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 磺胺类 拮抗作用 其它β-内酰胺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三代头孢或广谱青霉素可出现拮抗、由于前药诱导细菌产生β- 内酰胺酶、使后药抗菌活性降低

丁)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红霉素、四环素、两性霉素B 、血管活性药(间羟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苯妥英钠、盐酸羟嗪、 氯丙嗪、异丙嗪、B 族维生素、 维生素C β-内酰胺类静脉输液中加入后类药物时 将出现混浊 青霉素 能量合剂、碳酸氢钠、氨茶碱、肝素、谷氨酸、精氨酸 在同一容器内静滴有配伍禁忌(减弱抗菌药物活性或出现混浊变色) 氨苄西林 氯霉素琥珀酸钠、水解蛋白、 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右旋糖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 在同一容器内联合静脉滴注有配伍禁忌 抗菌药物类别 配伍药物 相互作用结果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尿碱化剂 后者可增强前者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甲氧西 林、 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 、甲氧氟烷 加重肾毒性 加重耳毒性 (去甲)万古霉素、利尿剂、高 剂量阿司匹林 加重耳毒性 挥发性麻醉剂、箭毒、高剂量镁盐、普鲁卡因胺 加强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可出现肌肉麻痹、呼吸抑制等 维生素C 酸化尿中的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减弱 乘晕宁、苯海拉明 可能掩盖前药耳毒性症状,不易及时发 觉 新霉素 (口服) 口服避孕药 可能导致避孕药失败,并增加出血发生率

中西药联用药考试题

中西药联用药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3分 1. 联合用药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为了 增加药物的疗效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2. 维生素C有助于铁剂中Fe2+的吸收;四环素与Fe2+、Ca2+等重金属离子的药物同 时服用时,可因络合反应而影响各自的吸收,应避免同服。( ) 3. 解热镇痛药保泰松与口服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时,可因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使得游 离型抗凝药双香豆素增加,不会发生出血倾向。() 4. 金银花与青霉素联合用药的功效会增强杀灭葡萄球菌。() 5. 黄连解毒汤、大柴胡汤等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类药物同用可以增强降血脂的作 用。() 6. 丹参注射液与强的松联合用药能够协同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 7. 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与西药抗肿瘤药联合用药提高疗效。() 8. 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不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 9.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 ) 10.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2种以上复 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 二、单选题每小题4分 1. 甘草与下列哪种药物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 A 、氢化可的松 B 、氯化钠 C 、青霉素D、维生素 2. 含生物碱的中药如麻黄、颠茄、洋金花、曼陀罗等含有上述中药成分的中成药都不宜 与哪种药物同时口服。() A 维生素 B 黄酮类C红霉素D苷类 3. 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对升压 药的()。 A依赖性 B 降低升压作用 C 强制性D结合 4. 某些中西药联用相互作用后,血药浓度有所变化影响药物与()结合. 碱性中 药如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等,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 故长时间联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A血浆蛋白组织 B 血浆 C 白细胞D维生素 5. 中药酒剂,酊剂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乙醇是常见的酶促剂,它能使肝药酶活性增 强,在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利福平、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合用时,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效下降。 A 抑制剂 B 抗菌药C补益药D药酶诱导剂

最新中西药联合使用(2)

精品文档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 随着中西医药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遍及各个临床学科,成为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它拓宽了临床用药的空间,其联用机率呈上升趋势。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重症的治疗,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中西药配伍不当、剂量不适当或用法不妥,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 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1?协同增效 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很显著地呈现协同作用,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金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一起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 2?降低毒副反应 某些化学药品虽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反应却较大,若与某些适当的中药配伍,既可以提高疗效,又能减轻毒副反应。如: 用甘草与呋喃唑酮合用治疗肾盂肾炎,既可防止其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流涎.应用石麦汤(30-60)剂为 1 疗程,流涎消失率82.7%. 总有效率达93.6%. 3.减少剂量 地西泮有嗜睡等不良反应,若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地西泮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三分之一,嗜睡等不良反应也会因为并用中药而消除。 4.减少禁忌,扩大适应范围碳酸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近年被广泛应用,但因其胃肠道反应也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如同时用白及、姜半夏、茯苓等复方中药,就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使许多有胃肠道疾患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接受治疗。 二、中西药联用的例子中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 量和毒副反应,

中西药相互作用探讨

中西药相互作用探讨 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 不同给予途径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中药、西药或两者)作用与效应的变化。综观中西药联 用的现状与历史回顾,中西药是柄双刃剑,中、西药联合应用得当,可产生协同作用,使疗 效增强或毒性降低,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从而收到较好疗效。但是,由于中西药物本身的特点,若应用不合理,则可产生拮抗作用,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 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对患者造成危害,甚至致人死亡。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应当 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因 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人的关注。 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医务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中药与西药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 作用机制,才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中药与西药的优点,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因此, 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西药联用的理论基础、 中西药联用的利弊、中西药配药禁忌、中西药联合应用存在的问题等研究近况作一分析。 1 中西药物联用的理论基础 中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它以中国传统医药学观点和理论表述其药物特性,根据药物的性能组合成为方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特色和优势在于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因此,中药最本质的特点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西药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以分析手 段探询发病机制、了解病情、指导诊治用药,并致力于消除致病因子或抑制器官异常功能, 或补充匮乏物质。其指导思想、投药操作、乃至实际效果,都是单向性、对抗性的。西药多 为化学单体,组成成分明确,作用靶点具有专一性和针对性,其作用机理相对中药比较清楚,疗效评价体系比较容易明确。而中药的优势在于其多活性成分发挥药效作用,调动机体自身 的抗病能力,达到多效性和整体的调节作用。因为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利用其两者优势,互补互用,相得益彰。中西药物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合用变得复杂,因此,中西药的合用应 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以单一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把“中药西药化”单纯运用西药药理学理 论或者把“西药中药化”,依据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联用,这都是不妥的。如近年来开发出来 的野菊花栓对慢性盆腔炎的有效率达84%,西药仅为75%,双黄连粉针剂对小儿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相当,如果按照现代医药学对抗感染药物的要求,野菊花、黄芩、连翘等提取物的体外抑菌结果来看,对致病菌虽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低的几乎没 有临床应用价值[1],由此可见中药和西药有着不同特性,不可一并而论。 2中西药联用的利弊 2.1中西药联用的利 2.1.1 可增加疗效,药物相同,服法不同疗效迥异。如香连丸与四环素、痢特灵、氟嗪酸等联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达美康与黄芪、地骨皮、知母、党参、鬼箭羽、葛 根等联用,能够增强降糖效果,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1.2 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中医扶正方药与西药放、化疗药物配伍,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耐受力,又可扶 助杀死大量癌细胞。临床常用人参汤、十全大补丸、小柴胡汤可抑制丝裂霉素C所致的白细 胞减少和体重减轻的副作用等。 2.1.3 协同作用。 许多中西药联用后能使疗效提高,呈现协同作用。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 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甘草与氢化考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

中西药相互作用

中西药相互作用 我们所说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附加剂或食物等影响,而使药效发生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合用药物在体内影响临床检查结果。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增强,以致出现毒性反应;也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因此,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 (1)药效学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诸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诸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一些病人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2)药动学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诸如血浆药物浓度、t1 /2 等药动学参数的测定来判断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或作用机制。 (3)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

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趋于正确。 2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2.1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 (1)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反应。 (2)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如拮抗作用影响疗效延误病情,如吗丁林与654-2伍用,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耳毒性相加;利福平与雷米封伍用,可延缓耐药性,但肝毒性增加。 ⑶病理的配伍变化指药物的禁忌症如心得安与哮喘、阿托品与青光眼等。 (4)增加毒副作用属于潜在变化其本质包括上述二作用,由于此配伍可产生严重后果如致死、致残等药源性疾病。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毒副反应加重。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甙或强心物质,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若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甙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中的皂甙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其结构和功能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若与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合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中西药合用产生有毒化合物,增加毒副作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牛黄安宫丸、六神丸等,不宜与硫酸盐、亚硝酸盐同服, 因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可生成硫化砷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可在胃液中产生微量硝

中西药联合的临床应用

中西药联合的临床应用 【摘要】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的并用在诊疗上日益广泛。曾经有调查显示,应用汤剂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服用汤剂患者的13.63%;用中成药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服用中成药患者的24.70%;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用西药患者的86.74 %,可见中西药并用的比例之高。而实际上,中西医结合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关键词】中西药;临床;临床应用 中西药联用是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 西药多为化学单体,组成成分明确,作用靶点具有专一性和针对性,其作用机理相对中药比较清楚,疗效评价体系比较容易明确。而中药的优势在于其多活性成分发挥药效作用,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多效性和整体的调节作用。因为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利用其两者优势,互补互用,相得益彰。但要明确对于中西药联用,不应以单一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把“中药西药化”单纯运用西药药理学理论或者把“西药中药化”,依据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联用,这都是不妥的。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顾的效果。比如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因其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均低于正常人,所以临床上常选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而用补肾中药如淫羊藿、巴戟天、干姜、细辛、附片、熟地、法夏等补肾固本止咳喘。 2中西药联合的作用 2.1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如香连丸与四环素、痢特灵、氟嗪酸等联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达美康与黄芪、地骨皮、知母、党参、鬼箭羽、葛根等联用,能够增强降糖效果,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1]。 2.2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某些西药治疗作用明显,但不良反应较大,若与某些适当的中药配伍,既可以提高疗效又能减轻不良反应。临床常用人参汤、十全大补丸、小柴胡汤可抑制丝裂霉素C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和体重减轻的不良反应[1]等。 2.3各取所长争取时间,西药取药方便,便于携带和使用,在其治疗时间上明显高于中药,可有效为一些急重病人争取时间,而中药在其预后及康复治疗较西药更实用且毒副作用小,有利其尽早且有效恢复,两者配合默契既有效治疗急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作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药 筒箭毒碱 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药 胺碘酮

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 巴比妥类 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 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 抗胆碱药 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 β-阻滞药 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 氟烷 苯妥英钠 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可选择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 阿托品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