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摘要: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的一种探索,本文通过对新校区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的亲身体验,对其设计来源与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设计理念;文化;大学

1.建大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

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互相促及,共同成为校园个性化的构成要素。

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要点

摘要: 结合进行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实践,论述了中国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的校园规划理论及其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校园规划;空间;环境;环境 0 引言 近年来,全国高校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更新的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是校方和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①注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大学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的形式和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中。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在教室外的庭院中以及一切活动场所中相互交流都是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话、交流、沉思乃至休憩,这些课堂以外学生更为自主的活动变得大为重要。为了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新校园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校园交往空间(交流共享空间)设计,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亲切宜人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的场所,并通过各种层次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设计师的关注焦点从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结构转换到建筑与环境上来,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规划、建筑、景观的整体化设计,创造“建筑之间和谐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整体校园形象。在这里,建筑只是主角之一,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强化群体空间场所的感染力,加强环境和空间特色的创造。②注重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使之成为个性鲜明,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间在校园交往空间中,校园中心往往是处在主入口,主轴线上,由主体建筑,主要空间(广场)和主要景观组成,是学校的行政教学中心,人流交往(礼仪)中心,资源信息及景观中心,是整个校园的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校园的形象,统帅整个校园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校园中心区设计是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③建筑集中化、综合化建筑集中化、综合化是当今校园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集合教学研究空间,集合信息传输、贮存管理等系统使之集中化、集体化。减少资源重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变分散为集中使之共享、公用。④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巧妙结合,融于山水自然环境中。⑤注重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创造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对于全新的校园尤为重要。没有地域性,文化性与个性,校园建筑与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⑥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大学校园内交通组织的重点应是确保步行系统(自行车)流线的顺畅和便捷。从生活区到教学区“三点一线”之间的人流是主要人流,要设有足够宽的道路以满足人流交通。基于对以上认识的实践,我们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设计中刻意营造这种氛围。 1 工程概况与场地特征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旅游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其目标是培养准外交人员,追求端庄、典雅和时尚。新校园位于青岛市李仓区,地处花椒山北麓,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坡度10%左右,属中缓坡地形。自南向北形成三个台地,台地高差4~8m。第一台地东西向坡度<3%,属平坡地形,平坦宽敞,是校园主要建设用地。第一台地东端与九水路高差约7m,西端高差约2m(入口处)。几条冲沟自南向北从校园穿

中学校园设计理念

摘要: 校园环境是与学生密切接触的环境,对学生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环境景观应强调其育人功能。在校园环境景观中纳入以教育为主题的景观,可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校的实习基地,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教育为主题的景观有历史人文类、科学知识类、思想道德教育及时事展示类,具有教育的间接性、对外的开放性、受众需求多样性等特点。笔者通过例举实例说明了教育主题景观在校园景观和学校的教育氛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教育主题的校园景观设计需要科学合理地总体规划、细致充分地调查研究、多种教育题材和设计手法,从而营造出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性的,与周边建筑协调的,使用功能完善的教育主题景观,以期为今后校园环境中教育主题景观设计提供思路。 【摘要】:对于中学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更为重要。该研究阐述了中学校园景观规划时要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利用学校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要素,了解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合理安排校园功能布局,明确校园交通特点,节约成本,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校园景观的新旧补充、继承发展,追求清新自然、朴素大方、色彩明快的风格,以符合大众审美为宜,不过度追求新、奇、特的设计风格。在构思立意上下功夫,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材料,为校园环境注入积极向上、教育启迪的景观元素,突出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和时代感。 校园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一、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校园景观设计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二、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 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郑州市财税学校扩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 2. 国家相关规范与规定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0.《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二、总体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区域位置: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路以南,岗南路以北,尚庄路东西两侧区域。总征地面积67540平方米(合101.3亩)其中城市道路面积17540平方米(合26.3亩),建设用地面积50000平方米(合75亩)。 建设规模:本次主要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3810平方米,包括行政办公楼7946平方米(地上6176平方米,地下1800平方米),学生宿舍19500平方米,学生食堂783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0684平方米(地上9184平方米,地下1500平方米),体育馆5930平方米,体育看台1800平方米,锅炉房120平方米。 2、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 规划原则: 1)分析周边环境,延续校园原有的肌理,做好扩建的衔接与发展。 2)提倡一种弹性规划思想,弹性的规划结构是一种规划的宏观结构和发展方向。一方面,这种规划具有开放性,尽量包含今后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规划结构具有清晰的空间逻辑,使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考虑校园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分步骤,有弹性的空间需求。 3)合理分区,合理布局,集约用地。 4)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如各种形式的庭院、入口灰空间、休息连廊、共享空间等,“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既有空间的围合感又具有层次丰富的室内外空间。 5)智能型校园是21世纪校园的必由之路,智能型校园的特征,校园即是交流信息的场所,又是教育生活的地方,同时校园的设施应多用途、频繁地、高效率地利用。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智能型校园的特征,为学校建筑的多功能和对外开放的半公共服务留有充分的余地,创造更多富有人性色彩的信息交流场所及设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主要特色景观的分析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与精神,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关键词】园林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 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 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 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 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 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 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分类 一、高校类型: 普通高校:专科,多科,综合——国家统招、委托代培、干部进修、教师进修、自费。 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大、夜大、进修班提高班自学考试证书制度。 二、高校类别: 综合; 理工:附属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农林:附属农林、畜牧、实验基地; 医药:附属医院; 师范:附属实验中小学; 语文财经政法; 艺术:附属艺术展示、演出场馆; 体育:附属体育场馆; 其它 高校组织机构 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务长。 校级机关院系机构 1、各种常设委员会

2、校办、外办、教务、科研、生产、人保、财会、行政、基建、档案: 校刊、学报、编辑部;出版社;设计院;研究所;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技术、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办事处、校医院(医务室)、附中、附小、托幼。 3、继续教育学院 4、研究生院 5、图书馆 高校学制 国家统考,保送推荐。 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事业规划主要内容 一、有关上级部门批文及主要规划依据文件、规范、规定。 二、学校性质(综合、多科、专科、住读、走读)。 三、学校类别(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大专、本科、研究生部)。 五、学校规模(折合全日制本科生学生人数、起始规模、长远规模)。 六、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 七、教职员工编制。 八、重要固定资产估算。 九、建设资金来源,基建标准与控制总投资。 十、建设进度计划。

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 一、广度 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战略布局。 2.省、市、区、县高校校址选择。 3.校园总体综合规划。 4.校园局部详细规划。 5.老校园的重建、改建与扩建规划。 二、深度 1.规划期限及图纸比例 控制时间图纸比例 近期规划 5年 1 : 500 中期规划 lO年 1 :—1:1000 远期规划 1:10000—1;5000 近期规划:管网设计、竖向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中期规划:群体布局;道路座标定位、边缘线;分区建筑系数;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建筑红线划定。 远期规划:校园主要出入口、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近期、远期) 高校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九届稻田收割节活动策划

“孕育稻香,收获希望”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 稻田收割节活动总结 金秋十月,稻香四溢。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稻田收割节隆重的举办了。看着金色的稻浪,闻着扑鼻的稻香,我们想起在美好的春天里,我们将希望的种子播洒在稻田,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丰收了硕果和梦想。为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的到来,我院策划并举办了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稻田收割节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庆祝稻田收割节的来临,把建大稻田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我院精心策划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以收割节为主体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同学们切实加强动手能力与感悟能力的培养,在动手的同时,能够体会现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与珍惜。同时,通过特色的文艺表演,使大家在感悟活动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稻香的深刻含义,感悟到建大校园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建筑理念和育人根本,从而,更好的将稻田精神延续下去! 二、活动主题: “孕育稻香,收获希望”主题收割节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19日

四、活动地点: 校园稻田 五、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六、参与人员: 校领导、信息学院领导、学院领导、信息学院和机械学院观众各50名学生、收割人员:(学院学生代表优秀学生代表20人、留学生代表10人、优秀教师代表5人、辅导员代表2人,校学生会学生代表1人,后勤职工代表2人)、信息学院学生党员突击队。 七、活动内容: 1、开场表演 在整个活动开始之前,我院文娱部与综艺部共同编排的歌舞《播撒希望》作为整个活动的开端,将整个活动的气氛调动了起来,之后以响亮的大鼓表演和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带给在场观众又一次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震撼,使大家充分的融入到稻田收获的喜悦氛围当中,与此同时也展现了我院学生在稻香精神的感染下所迸发出的青春与活力,并在歌舞中体会到作为收割人的喜悦感与自豪感。 2、主持人宣布收割节开始和领导讲话 在精彩的文艺表演之后,由主持人介绍了本届收割节的主题,目的和意义,重点阐述了此次收割节的主旨,并介绍了到场的嘉宾,之后由我院党委书记正式宣布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校园稻田收割节开幕。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 校园总体规划 设计说明 一、现状分析 1.项目背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高等学校面临着全面培养对城市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全新城市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综合人文科学素质的城市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拥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大学”的优越条件,随着学校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必将在为天津、以至全国培养城市建设所需各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现状条件分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外环线外津静公路北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内。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之间的规划路、南至津静公路、西至滨渠路、北至大学道延长线,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约110公顷)。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可以满足规划15,000在校

学生的使用要求。 规划用地周围有津静公路、大学道延长线、城市外环线等交通干道,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校园东、西侧分别与农学院、宝德学院相比邻,西侧与南侧与华苑产业园区(环外)相临,东侧紧邻城市外环绿化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用地范围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650米,基地地势较为平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有老校区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占地约20公顷;本次规划扩大的校园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现状为农田和鱼塘、沟渠,进行适当的平整后适于校园建设。校园西侧现有的水渠和校园用地内部的水塘为新校区的水景规划和水系整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 现有老校区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的津静公路一侧,校园南部为教学、办公区,北部为学生宿舍区,中部为服务设施及水塘、球场等。校园内现状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可以满足未来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本轮规划中建议保留,并可以对部分建筑进行功能调整。现有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条件较好,建议保留,作为未来南部老校区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南侧老校区内部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有一条12米和6米宽的现状道路,通过适当的改造后可以与北侧的新校区联系。根据未来整个校园的使用要求,本规划建议对南部老校区的中部、现状保留运动场西侧的道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拆除部分建筑,以打通与新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重点

167 科协论坛·2009年第 2期 (下 现代设计 与制造技术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 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新型的综合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 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 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 (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 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 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 使用规律简单明确, 组成元素完整, 类似小城镇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 环境的认知与体验, 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 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 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1 相关概念 1.1 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而校园意象则是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 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 。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 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 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

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 它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 会持续一 段时间, 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 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 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性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 有组织的“复杂” 。 1.2 行为场景 场所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以及其中按一定规则分布的要素共同构成的物质环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 支持着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这样的行为场景, 是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系统, 潜移默化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校园是个小社会, 各种活动支持着的场所无处不在, 应该尊重其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它的变化。 1.3 领域性、控制感原理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 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 对其 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对领域的人格化, 能增强归属感。而外部空间形 成的不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领域有利于个人和群体的控制感。两者的强化则 能提高使用者对环境的满意度, 并自觉的加入到对环境的维护中, 使得环境丰富多彩, 自身也得到教化。 2 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创造良好的校园 意象, 丰富的校园环境体验 根据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复杂性会增加环境的不定性, 提高唤醒水平, 易识别性则利于对复杂环境的组织和理解, 减少不定性, 降低唤醒水平。只有当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 才能让人们既不失去控制又维持兴趣, 并被认为是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这样中等尺度的环境中, 人们希望环境易于被识别, 同时也希望体验到校园 丰富的内涵, 两者不排斥, 而是实现在不同层面上的互补。这种需求应该得到兼顾而不能偏废。一方面, 校园内集中了教学, 生活, 交往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 相互空间关系应清晰明了, 易于定向、定位、找路和寻址, 使师生更好地熟悉、解读空间, 产生进一步活动的愿望。另一方面校园落脚于“园” 字, 可游可赏, 体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以丰富多样和新颖独特的体验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认同感、归属感和场地感, 加强师生爱校的精神力量。

最新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说明

大学生活动中心 设 计 说 明 作业名称:大学生活动中心 设计者:高艳东 专业班级:建筑学1004班 日期:2012年12月16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说明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校园文化,增进文化交流,改善校园环境,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拟建的高品位、高质量、综合性的建筑,以满足现代学生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一:概述 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主要为北方某高校设计的,建设于规划新校区的交流广场,四条校园主干道在此交汇,而且此处是校园景观主轴上重要的一个节点。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体育场,南侧主教学楼,西侧是体育教学楼,北侧是景观带。该大学生活动中心基地外主要采用窗户与屋顶协作采光,主要材料为黄砖砌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设计依据 《大学生活动设计任务书》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规范》 三:设计构思 1.文化性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生观看文艺演出,进行高品质 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和 进行交流的地方。因此,本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高贵、 典雅、富有戏剧性又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建筑的品 质。方案造型简洁大方,显得宁静优雅而又不失动感,

主入口位于建筑的南侧 2.运动性大学生活动中心紧邻校区规划中的的校园交流广场, 在空间上应与校园的交流广场乃至校园进行场所上 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作为校区景观轴上的一个重要 节点的活动中心,与整个校园环境相匹配。活动中心 的前广场与校园的交流广场形成开放、交流的空间关 系。 3.开放性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园交流广场形成空间上的交流 与互动,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活动 场所,活在交流广场上闲庭信步,或在活动中心前 广场驻足观赏,或在剧场选择优秀的节目等。总之, 这座建筑给大学生提供了进行各项开放的文化活动 的选择。机会。 4.时代性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为活跃和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陶 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 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个人的爱好得 到更好的发挥,而新建的校园文化活动基地,因此, 活动中心的设计不仅反映了高等学府教书育人的文 化气息,和优雅的环境,而且体现了个性化时代大 学生追求个性的时代精神。方案通过对新材料、新 技术的运用以及建筑造型中直的表达了走在时代前 沿的额的当代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优雅的内涵,以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意义与作用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正文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 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见书 ⑤安徽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地质初勘报告 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摘要: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的一种探索,本文通过对新校区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的亲身体验,对其设计来源与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设计理念;文化;大学 1.建大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 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互相促及,共同成为校园个性化的构成要素。

大学校园规划分析

大学校园规划分析——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营造 “当东方的朝阳将第一缕晨光洒向路咖山麓,承载着110年历史和文明的武汉大学立刻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历经了百余年的沧桑:这是一片骄傲的土地,见证了百余年的传奇;这更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在数代伟人和学者的耕耘下,武汉大学跨越了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河,秉承传统、开拓创新,续写着中国教育史上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得天独厚的选址使洛咖校园依山傍水,素以风景之秀丽、校园之博大、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浓郁而享誉海内外。校区环拥洛咖山,凭临东湖水,碧波万顷,登楼远眺满目苍翠。宫殿式的建筑群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灸,是至20世纪四十年代惟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佳作与典范。其建筑风格之新颖,设计思想之先进,首开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之先河。 20世纪初叶,东湖一带尽为荒山秃岭,乱石丛生,林木极少。当年,王世杰校长亲自带领师生从东厂口步行至洛枷山造林,半年植树50万株。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武汉大学林木葱笼,鸟语花香,被誉为花园式、园林式的大学,其间中西合璧的校园建筑群更为秀美壮观人。 ?——山水赋予园林景观的人文特色 ?一。山水骨架构筑校园景观不同的界面 ?校园景观空间的界面是校园景观空间界定的元素,可以是建筑实体的外墙,屋顶平台、一段防护栏、一排柱廊,也可以是自然的一排行道树、一段缓坡、一座山头、一汪水面。景观空间的界面有虚实、刚柔之分。由柱廊、植被界定的户外空间的界面是柔的、虚的,而由实体的建筑外墙围合的界面是刚的、实的。山水环境条件下地势的起伏、地形的多变、植被的多样,促成了许多天然的“不烦人事之工”的围合空间界面,如倾斜的草地,植被良好的山丘,具有多方向、多层次的立体感。不仅在水平方向,而且在垂直方向成为一种空间向另一种空间的过渡。再如山地中常常有许多天然的冲沟,巧妙的利用这些冲沟形成变化的水体,也可以成为分割界定空间的元素。这些“天赋的财宝”,无论从校园整体空间的界定,还是空间的细部划分,均对一所大学空间特色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山水格局主导校园景观丰富的类型 ?山水条件下的校园景观空间,不同的山水部位往往具有不同空间属性。山顶上的空间,中心性、标志性较强;而在山脊上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山脊两侧的空间有分割的作用;山腰处空间方向明确,可随水平方向的内凹或外凸形成内敛或发放空间,并随坡度的陡缓产生紧张感或稳定性;而山麓,类似于山腰,只是稳定性更强。山谷具有内向性、内敛性和一定程度的封闭感。武汉大学将校园图书馆置于视觉最为开阔的山顶,以图书馆的广‘场、平台形成户外空间的氛围或者以其控制中心区,能很好地显示一所大学校园的气质。这些只是山地立面的空间特征。而在水平方向上,山的走势形成了大小、形状、方向、长短不同的地块空间,这些均是我们塑造新空间形式的良好素材。 ?山地的原始空间的多样化特点为创造校园开敞、半开敞、内敛的户外空间提供了契机。地势走向的多样化形成了校园景观用地平面形式的多样化,使校园景观同这些地形有机的融合,从而创造出多样的校园形式,这从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校园的景观空间。 ?三。山水情趣赋予景观空间深远的意境 ?山水条件下,校园无论从平面还是剖面,呈现出来的都是“曲线”。山水校园中,曲线 ?形道路空间、蜿蜒流转的校园水体空间,均显示了山地校园中独特的品质,每经过一次曲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层出不穷,便会产生一种玩味不尽的妙趣。为了缓解山地高差引起的高程上的变化,校园中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解体和平台,使之具有适宜的宽度和坡度,在满足交通的同时,也能创造出富有趣味的校园交往空间。山地相比平原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人的视点和视高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不断变化,校园景观随着人视点的变化而呈现跌宕起伏的景观,因此屋顶的设计便显得至关重要,这同时也增加?了校园空间的趣味性;山地校园因为有远山的衬托,景观空间的视觉层次将更加丰富,如能巧妙的组织,便能形成近景、中景、远景犹如一副山水画般的景观意象。国内外许多旅游景区设在山地条件中,也反映了山地条件所带来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便?是对事物的“猎奇”心理,带有强烈趣味性的景观空间往往会吸引大学生的聚集,这间接的增加了学生交流的机会和激情。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 一设计地段概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一水利工程类专业为重点,一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外语系,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多科性大学。原有校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郑州市东区征地1500余亩地,建设新校区,能够容纳人数要求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突出鲜明的空间特色,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 二规划设计思想 新区地块为东区龙子湖大学城的一部分,为梯形的不规则地块。考虑到校园内部和外围城市道路的贴合以及大学崇尚知识,蒸蒸日上的理念,将地块第一次分割,圆弧形主干道连接了博学路和文苑南路,通透了校园东西交通,形成南北两大地块。南地块排布的教学组和北地块形成的生活组团组成的交通网构架出葵花的形状。各系馆楼形成葵花饱满的果实,宿舍楼群形成花瓣,在东区这块土地下,向着阳光,向着知识的精华,在龙子湖水的滋润灌溉下,随着四季的变迁,一年一年,硕果累累。虽为工科院校,花园式的校园更能给健康身心。 三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分区 1 共享广场的布局 中心图书馆,礼堂,音乐厅以及汇报厅环绕,地面为灰黑色石板,形状为两个半圆形的靠背组合,加上引取的水系景观形成蝶状共享广场。图书馆分为上下两部分,四方的大体量建筑,象征旋转的魔方,知识能创造奇迹的寓意,图书馆前铺设绿地供休憩读书,礼堂边的亲水绿地旁设亲水平台,建筑充分采用自然光,建筑形态以及布局不完全对称,形成一种恒久的,充实的田园校园环境,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带。 2 教学组团的布局 教学组团又分为公共教学和各系馆楼,公共教学楼沿主干道弧形排布,连接了生活区和主教学区,外形方正规整,形成大面积整体建筑,顶层的大面积屋顶构成主要人性活动层,为师生创造了休息和交往场所,并改善楼内通风,站在顶层可开阔视野,打破十字式庭院的封闭感,在低层建筑的内外墙培土植草,隔音吸声。 四栋各系馆楼形成圆形中庭,中庭使四部分去的便捷联系,也形成四个系的交往中心,体现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精神,玻璃曲面和砖石在材料和色彩上体现了建筑的文脉。另外四个文科系馆沿二级路排布,和水系呼应,每两个习惯前设活动广场。 实验和科研中心位于整个地块的最南边,在金水路上还起到对外的作用。 3 学生生活区布局 宿舍楼的特点在瞭望平台和顶层花园上。从三层开始,右边建筑开口,形成露天的活动空间,在宿舍隐私的内环境下形成一种对外的空间,在此空间可以晨读等而不影响其他活动,顶层花园除了生态外,可以提供更多的阳光接触面积,可以铺晒被褥等。三大块的学生宿舍区自然跌落成步行庭院模式,和共享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庭院中柱子花卉成林,温馨和谐。宿舍区和两个运动场

大学校园设计理念

文地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作者:灰色的夏天 【导读】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再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正文】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生变化,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营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和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 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