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是《数学(八年级)(下)》(华师大版)第11章平移与旋转的第1节.它是本章的第一个关于图形变换的内容,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教材提供一些图片,鼓励鼓励学生探索平移现象的共同特征,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现象,以促进学生对平移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观察,欣赏,操作认识图形平移的存在,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2)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是平移的决定因素,掌握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体会美的价值所在,进而追求美并创造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归纳平移的概念;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是平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着贯彻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如下:

(1)采用引导发现法:逐步呈现教学信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独立性,又体现合作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3)讲练结合,步步设疑,逐渐深入,引导猜想,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的探究式思维训练. 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探究——归纳

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电脑没有安装几何画板,先安装几何画板4[1].06汉化版免安装版;请按教学过程中的提示操作课件.

六,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1)动手试试看: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用火柴拼数字的游戏,现在小明用火柴拼成了数字"5",你能移动其中的火柴,使之变成其他的一位数字吗动手试试看!

生:动手实践并讨论,得出通过移动一根或两根火柴得到3或2.

引入:刚才,我们是通过了火柴的平形移动——火柴的平移.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出发,感知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展示图片(点击flash)

问:它们的运动有何特点

生:都是物体朝某个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

引入:物体的平移

通过一组flash动画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直观的感受平移,对所要研究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诱导,探究概念

(1)多媒体欣赏:

问:请你欣赏图片,说出它们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

生:欣赏图片,指出基本图形.

问:指出上图1是由一个小人形状的基本图案通过怎样运动而组成的

生:通过平形移动设计出来的,并感受和指出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这种运动.(板书——图形的平移)

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的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教师板书)

:通过动画演示与图片欣赏,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平移现象的认识,认识到数学

的美.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后,从生活中抽象出平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观察,感知生活,

学会从生活抽象,归纳出数学概念;

3,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平移的决定因素

动画演示(点击flash):点a的平移

问:在点a平移的过程中,你认为影响平移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小实验:沿不同方向平移一小块橡皮.

生:操作并交流结果.

问:结果一样吗原因是什么

小结:平移的方向不同,平移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除了方向可以影响平移,还有什么可以平移的结果

生:(悄悄在桌面上平移橡皮,探究)平移的距离.

小结:平移的距离不同,平移的结果也不同.

板书:平移的决定因素——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验,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归纳活动中,获得知识.体

会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平移的决定

因素,引导学生探索结论,感受结论.

(2)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动画演示(点击flash):点a的平移.

将点a平移到点a'的位置,我们把点a和点a'称为对应点.

问: 点a的平移方向是什么平移的距离是什么(观a点移动到哪)

生:观察并体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小结:平移方向——点a到点a'的方向.

平移的距离——线段aa'的长度.

动画演示(点击flash):线段ab的平移.

如图,将平移到线段a'b'的位置,我们把线段ab和线段a'b'称为对应线段,其中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线段ab平移的方向是_____或,线段ab 平移的距离是______或_______ .

动画演示(点击flash):△abc的平移.

如图,将△abc平移到△a'b'c'的位置,

我们把△abc和△a'b'c'称为对应三角形,

其中∠a和∠a'称为对应角,点c的对应点是点____,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线段ca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b的对应角是∠___,∠c的对应角是∠____,△abc 平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abc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观察并体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小结:平移方向——点a到点a'的方向,或点b到点b'的方向,或点c到点c'的方向.

平移的距离——线段aa'的长度,或线段bb'的长度,或线段cc'的长度.

(3)平移的特征

思考: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改变了吗平移过程中什么发生了改变

生:回味刚才的动画演示,得出结论.

小结: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学生通过动画,直观的感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感受平移的特征,体会平移过程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

拓展延伸,应用概念

(1)应用中领悟:一组关于平移概念的选择题和填空

:题目从易到难,逐步深入,从而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践中发现:试一试,请用剪出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将它们适当重组如下图,并指出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其中一个三角形得到

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全等的三角形,同桌为一组.

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

教师:通过动画演示(点击flash),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直观验证.

: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合作学习,对图形平移与轴对称,图形的旋转进行辨析,进一步掌握平移的要素和特征.

(3)小小设计师:六一儿童节学校要举行文艺汇演,需要制作一张活动海报.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海报设计一些美丽的花边吗

生:用平移设计花边,评选最佳设计.

动画演示:可通过按左下角的小花,超链到几何画版,用第五个页面作演示.

:学以致用,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有用性.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与趣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第1到第4页面)强大的直观演示功能逐步分解出现的疑难. :回归书本,让学生通过对书本上专家精心组织的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感受并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课堂反思

生:小组讨论,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要点.

教师:按左下角的小花超链到最后一张小结后,再按最后一张左下角的小花回到课后反思.

:在交流讨论中,感悟并巩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7,课外探究

如图所示,是小李家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18cm, 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进行装饰,红条宽都是2cm,问蓝色部分板面面积是多少

:通过学生课后探究,发现平移

可以另辟蹊径,将求面积的问题加以简化.

七,教学后记:

图形的平移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环节设置比较合理,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过渡比较流畅自然.

2.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演示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操作,实践,探究,归纳等活动过程.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课的引入,生活中平移现象的举例及平移在实际解题和生活中的应用,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平移现象,探索其特征,并真正感受到了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八,教学心得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一系列生

活中的物体运动,美丽图案出发,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模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的自主学习过程,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同时,我们还要切实落实学生观,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落实评价的多元化,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0,﹣3)在() A.第二象限B.第四象限C.x轴上D.y轴上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3 B.=﹣4 C.=3 D.=﹣2 3.已知a、b,a>b,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3>b+3 B.a﹣3>b﹣3 C.3a>3b D.﹣3a>﹣3b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5的平方根是5 B.(﹣3)2的平方根是﹣3 C.0.16的算术平方根是±0.4 D.的算术平方根是 5.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1与∠C是内错角 B.∠2与∠C是同位角 C.∠1与∠3是对顶角 D.∠1与∠2是邻补角 6.下列调査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了解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期中数学考试的成绩 B.了解一批签字笔的使用寿命 C.了解市场上酸奶的质量情况

D.了解某条河流的水质情况 7.x是不大于5的正数,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0<x<5 B.0<x≤5 C.0≤x≤5 D.x≤5 8.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正确的是() A.>5 B.<2 C.>﹣2 D.+1>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相等 D.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BOF,OE⊥CD于O,若∠EOF=α,下列说法①∠AOC=α﹣90°;②∠EOB=180°﹣α;③∠AOF=360°﹣2α,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150°,则∠2= °. 1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优胜教育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 ,则∠AOE= 0 。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F E O D C B A 3 2 1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2020-2021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全册课时练习题

O D C B A 3 4D C B A 123 4D C B A 12 相交线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毛 1 2 1 2 1 2 2 1 2、如图1,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B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 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 EOC, ∠EOC=70°,则∠AOC=_________,∠BOD=?______. 6、如图5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 则∠AOD=________∠AOC?= ______________ 垂线 1、比一比,谁能更快地完成下列练习。 (1)过直线CD 上一点P 作直线CD 的垂线。 (2)过直线CD 上一点P 作直线AB 的垂线 2、如图1,AC ⊥BC ,AC=3,BC=4,AB=5,则B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A 、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O E D C B A 图4 图2 A B C D 图1 图3 图5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doc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_第五章__相交线与平行线_教学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40 分) 1. 邻补角是() A. 和为180°的两个角 B. 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 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 D.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2.下图中,∠ 1 和∠2 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3. 如图4,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AB 于O,若∠COE=55°,则∠BOD 的度数为) A. 40 ° B. 45 C°. 30 D°. 35 ° 4. 如图5,已知ON ⊥l , OM ⊥l ,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A. 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5.如图(1)所示,同位角共有() A.1 对B.2 对C.3 对D.4 对 6. 如图6,属于内错角的是() A. ∠1 和∠2 B. ∠2 和∠3 C. ∠1 和∠4 D. ∠3 和∠4 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两次拐

弯的角度可以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8.如图(2)所示,∥,AB ⊥,∠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A.60°B.50°C.40°D.30° 9.适合的△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A.60°B.50°C.40°D.30° 10. 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个。 ⑴时针运转过程;⑵火箭升空过程;⑶地球自转过程;⑷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 B. 2 C. 3 D. 4

2020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 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 1.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 A.太阳光强弱 B.水的温度 C.所晒时间 D.热水器 2.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某种球形冠状病毒的直径是 120纳米,1纳米=9 10-米,则这种冠状病毒的半径用科学 记数法表示为( ) A.7 102.1-?米 B.11 102.1-?米 C.11 106.0-?米 D.8 106-?米 3.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 60°,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 A.150° B.140° C.120° D.30°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 22743x x x =+ B. 3 33632x x x =? C. 3 2a a a =÷- D. 363 26121b a b a -=??? ??-

5.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得到c ∥d 的是( ) 第5题 第9题 ∠2=∠ 3 B.∠1+∠2=180° C.∠2+∠4=180° D.∠2= ∠ 5 6.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 b 与下降 高度 d 的关系,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 A.25-=d b B.d b 2= C.2 d b = D.d b 21= 7.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C B A 的是( ) A.'∠=∠''=''=A A C B BC B A AB ,, B.''=''=''=C A BC C B B A AB ,,AC C.''='∠=∠'∠=∠B A AB C B B A ,, D.'∠=∠''=''=C C C B BC C A AC ,, b 50 80 100 150 d 25 40 50 75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点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要点 专点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2.平移的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线段相等,平移前后的三角形或多边形全等。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平移后两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专点二:图形的旋转 ` 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成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旋转前后的图形是一组全等形。 (2)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4)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考点三、中心对称 (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

^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四、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 专点五:利用轴对称、旋转和平移作图 1.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确定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线段两个端点,三角形三个顶点,n边形n 个顶点); (3)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各个关键点; (4)顺次连接各个关键点的对应点,所得的图形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2.旋转作图的一般步骤: *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及旋转方向; (2)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 (3)旋转个关键点,得到对应点; (4)依次连接各关键点的对应点,所得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3.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在图形变换中,最常见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并且这些变换都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1)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程标准】 1、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 简单图形平移。 2、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个教学内容,即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平移》是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一次平移,本节课是在一次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平移,并会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或水平一次平移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图形的两次平移。通过课前检测可知,能理解平移的性质,知道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位置变了的学生占67%,而学生在判断图形一次平移的格数时,找对应点容易出现错误,能正确找出对应点的学生占54%。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教学环节二中的1,2和课堂检测1检测目标1 的达成。 2.通过教学环节二中的3和课堂检测2检测目标2、4的达成。 3.通过教学环节三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学会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两次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格数。 2. 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2.1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数学来源于实践,多动手才能学好数学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际例子说出平移的定义,知道平移的两要素。 2、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的性质。 3、能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画简单图形的平移图。 难点:决定平移的两个主要因素。 【预习指导】 1、平移的定义: 平移的两要素: 2、平移的性质: 3、预习疑难摘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48页---49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试举出生活中平行移动的例子。并思考: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图形的现状和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2)什么叫做图形的平移?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是有什么确定的? 二、探究活动 如图2-2(2)试探究以下问题: (1)点A、B、C平移后的对应点分别是谁?连接AA′,BB′,CC′,这三条线段位置和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2)线段AB、BC、AC的对应线段分别是哪一条线段?它们的位置与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3)∠A、∠B、∠C的对应角分别是哪个角?它们是否相等? (4)△ABC与△A′B′C′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由此可以归纳出平移的性质: (1) (2) (3) 三、初试身手 如图,(1)如果将线段AB沿AD方向平移到DC,那么 DC= , DC∥。 (2)如果DC=A, 且 DC ∥AB ,连接AD,那么线段DC可以看做是由线段 沿方向平移得到的。 (3)线段BC可以看做是由线段 沿方向平移得到的。

四、挑战自我 如图,将△ABC 沿AA ′的方向平移,平移后顶点A 平移到A ’处,你能画出△ABC 平移后的图形吗? (1)要确定△ABC 平移后的图形,只需确定 的位置,再依次连接即可; (2)点B 的对应点是如何确定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根据是什么? (3)由此可以归纳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是: 。 五、典型例题 例1、(课本50页例1)用上面归纳的方法完成 六、巩固练习 1、所示,△ABE 沿射线XY 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 。找出图中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和全等的三角 形。 2 如图所示,将∠ABC 沿射线XY 平移至∠A /B /C /,且BC 与A /B /交点为D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七、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有两个村庄A 和B 被一条河隔开,现要架一座桥(桥与河岸垂直),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由A 到B 的路程最短。 A C D E F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最新整理)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 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0 或<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 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 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0??或 ; <0 ??或; 0 ?0 或0;?.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五章A1:一、1。360,1440; 2。∠BOD,∠BOC; 3。相交、平行;4。两直线平 行,内错角相等;5。垂线段最短;6。1100;7。AB∥CD;8。90; 9。620; 10。∠FAC,AC,BC,FB;二、11B 12C 13A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D 三、21。略;22 略;23。∠2=720,∠3=180,∠BOE=1620; 24。因为AB∥CD,所以∠D+∠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D∥BC,所以∠B+∠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D ;25 。AB>BC>CD 垂线段最短 第五章A2:一、1A 2A 3A 4C 5C 6C 7B 二、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BOC, ∠AOD;∠BOC;500,1300,;10。∥,⊥,⊥,∥;11。540,1260,540; 12。两个角是相同角,余角相等;13。∠COD,∠BOE,120; 14。略三、 15。略;16。略; 17。1150;180。 18 。①18,②平行,AB∥CD ;19。略; 20。略。 第五章B1一、BDBCBCBD 二、9。145; 10。144; 11。35,145; 12。45,135; 13。3; 14。略;15。略;四、16。60; 17。已知:a∥b,b∥c结论a∥c 已知:b∥c,a ⊥b,结论a⊥c已知:a∥b,a∥c,结论b∥c。已知:b∥c,a∥c结论a∥b。已知:b∥c,a⊥c,结论a⊥b。已知:a⊥b,a⊥c结论b⊥c。 第五章B2 1C 2C 3C 4B 5D 6C 7C 8C 9C 10D 二、11。1150,650; 12。770; 13. (2n-1)1800 ; 14. 520; 15.略;四、17。600; 18。平行, 19 略; 20。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 A 卷:1 B,2 B,3 C,4 D,5 D,6 C,7 A )4 ( B(3)C(0)D(5)E(-2);8略;9四、三、二、一、x轴、y轴;10(0,0),纵,横。11 A(3,3),B(7,2),③(3,1),D(12,5),E(12,9),F(8,11),G(5,11),H(4,8),I(8,7);12 略;13(5,-5)(-5,-5),(2,8),(-2,2);14 垂直公共原点横轴、x轴,右,、纵、y、上、原点;15 A(0,6),B(-4,2),C(-2,-2) D(-2,-6) E(2,-6) F(2,2) G(4,2) 16 略 17 图略 A1(0,1) B1(-3,-5) C1(5,0)附加题: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举例略。 B卷:1 B 2D 3B 4A 5 B 6A 7。坐标(或有序数对),3,-4; 8。 4,2;9。 >、>、>、<;10。(3,2)(3,-2)(-3,2)(-3,-2) 11。⑴ y轴的正半轴上⑵在x轴或y轴上⑶原点⑷y轴的左侧,距离y轴3单位且平行y轴的直线上,⑸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12。⑴27 31 ⑵37 15 23 3 ⑶37~23,12 ⑷ 3时到15时,0时至3时及15时刻24日,⑸ 21时温度为31度,0时温度为26度⑹ 24度左右。13。图略,图形象小房子 14 。图略平移后五个顶点的相应坐标分别为(0,-1)(4,-1)(5,

最新图形的平移习题

图形的平移 1 知识点: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减,左减右加 2 图形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减,上加下减 3 练习题 4 1.将线段AB 平移1cm ,得到线段A ’B ’,则点A 到点A ’的距离是 5 2.将点(1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是 . 6 3.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7 点的坐标是 8 (A) (1, 7) , (-2, 2),(3, 4). (B) (1, 7) , (-2, 2),(4, 3).(C) (1, 7) , (2, 2),(3, 9 4). (D) (1, 7) , (2,-2),(3, 3). 10 4.(2009江苏)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置,11 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12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13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14 5.(2009吉林)如图,OAB △的顶点B 的坐标为(4,0),把OAB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15 CDE △, 如果1,CB =那么OE 的长为 .7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6.若将P(-4,a)沿y 轴正方向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Q(b,3)则a+b= 28 7.把一个五边形沿y 轴正方向平移三个单位,对应顶点的横坐标 ,纵坐标 。 29 8.线段CD 是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点A (-1,4)的对应点为C 30 (4,7),则点B (-4,-1)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 31 9.(2007济南)已知: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3)A --,,32 (03)B -,,(21)C -,,如将B 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433 个单位到达1B 点,若设ABC △的面积为1S ,1AB C △的面积为2S ,34 则12S S ,的大小关系为( )B 35 A .12S S > B .12S S = C .12S S < D .不能确定 36 10.将点P(-1,y)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Q(x ,-1),则xy= 37 11. (2008海南)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38 和△A 1B 1C 1关于点E 成中心对称. 39 (1)画出对称中心E ,并写出点E 、A 、C 的坐标; 40 (2)P (a ,b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ABC 经平移后点41 P 的对应点为P 2(a +6, b +2),请画出上述平移后的△A 2B 2C 2,42 并写出点A 2、C 2的坐标; 43 (3)判断△A 2B 2C 2和△A 1B 1C 1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44 解:(1)E (-3,-1),A (-3,2),C (-2,0);……(4分) 45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点汇总.doc

第十五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一、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 称为平移。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互相重合的, 互相重合的点称为,互相重合的角称为,互相重合的线段称为。 注意:1. 平移有两个要素:(1)沿某一方向移动;(2)移动一定的距离; 2. 平移的方向就是原图上的点指向它的对应点的方向;图像上每点都沿同 一方向移动距离,这个距离是指对应点之间的长度; 3. 平移前后两图形是全等的。 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和,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或) 且相等; 对应线段(或)且相等,对应角。二、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转动的角称为。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 注意:1. 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 2. 图形的旋转是由,和所决定的; 3. 作平移图与旋转图。(确定关键点,将关键点沿一定的方向移动相同的 距离,连接关键点) 旋转的特征: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 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对应线段,对应角;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图形的变换包括、和旋转,这三种图形变换的共同点是:只改变图的,不改变图形的和。 2、旋转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 身,这样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3、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角度,如果旋转前 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度为°的特殊旋转对称图形,但旋转对称图形不一 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4、成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o,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 合,就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中《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内容。本课是《图形的平移》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感知、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现象,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关注《图形的平移》课程内容载体的现实性,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的情景,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含义。学习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图形的变换,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的现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能真正体会平移的特点。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并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进行简单的平移。从生活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很困难的。但是对图形移动了几个格不能真正理解,往往是把图形之间的距离看成是图形移动的距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要明确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即很多平面图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和找准关键点。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交流合作法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创设问题情景 1、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小火车、滑梯,缆车…… 2、图片欣赏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数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
题号
(完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三 总分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一、选择题:(选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面的四个图形中,∠1 与∠2 是对顶角的是( )。
A.
2. 1 的平方根是( 4 A. 1 2
B. )。
B. 1 2
3.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49=7
B. 3 7 = 3 7
C.
C. 1 2
C. 25= 5
D.
D. 1 16
D. (-3)2 = 3
4.如图,已知 AB⊥CD,垂足为 O,EF 为过
O 点的一条直线,则∠1 与∠2 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D.实数包括正实数、负实数
6.已知点 P(m,1)在第二象限,则点 Q(-m,3)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已知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 a、b、c,若 a‖c,b‖c,则 a 与 b 的位置关系是( )。
A.a⊥b
B.a⊥b 或 a‖b C.a‖ b
D.无法确定
8.如图,把一块含有 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
那么∠2 的度数是( )。
A.30°
B.25°
C.20°
D.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