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作业

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作业
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作业

《落花生》练习

一、拼音小关卡。

1.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妈妈在后园的半mǔ()空地上种了花生,并fēn fù()我们兄妹要好好照看。

(2)我很爱吃shí liu( )。

(3)我家新买了一个zhà( )汁机,让阿姨来品cháng()苹果汁。

2.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得知要去首都(dūdōu)北京参加夏令营,我们都(dūdōu)开心地跳了起来。

(2)这个便(biàn pián)利店的东西很便(biàn pián)宜。

(3)我对这个好(hǎo hào)心人很好(hǎo hào)奇。

二、词语游艺厅。

1. 先根据语境用恰当的词语填空,然后写句子。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 )地说:“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地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地说:“花生可以榨油。”

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画“”的部分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便宜:①价钱低;②使……得到便宜;③不应得到的利益。

(1)妈妈教育我们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

(2)花生的价钱便宜。()

(3)这本书我有,送给你吧,这下便宜你了。()

三、句子训练营。根据提示写句子。

1.你们也要像花生一样,不追求外表美,要有实用。(使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照样子,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四、课文回眸室。

《落花生》的作者是省的。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其中的道理是:

五、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我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记叙的,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比如本文就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在组织材料上有____有____,重点写了____花生,揭示了花生的品格:。同学丙:是呀,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围绕文章的________来组织材料,才能使文

_________________。

六、精彩赏析阁。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

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 这几段话写出了花生的________,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2. “父亲”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花生作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3. 选文中画“”句子的含义是:

4. 你希望自己做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生》答案

一、2.(1)dūdōu(2) biàn pián (3) hǎo hào

二、1. 争先恐后迫不及待不甘示弱花生不但味儿美,而且可以榨油。

2. (1) ③(2) ①(3) ②

三、3. 父亲说,那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四、台湾许地山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我们要做实实在在的人

五、甲:事情发展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乙:借物喻人详略议不图虚名、默默奉献丙:中心思想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1.好处对比 2. 桃子石榴苹果不图虚名、默默奉献3. 做人要做心灵美的人,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科版科学五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 生物与环境单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活动记录:略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 (2)C (3)A 2、略。 4蚯蚓的选择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 (2)B (3)B (4)C 5食物链和食物网 活动记录: 1、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落叶—蚯蚓—小鸟 2、略 课堂练习: 1、填空。草田鼠老鹰;草;田鼠、老鹰。 2、判断题。(1)×(2)√(3)√(4)√(5)√ 3、看图回答。

(1)略。 (2)蘑菇兔子狼;草兔子鹰 果实老鼠鹰;果实刺猬狼 6做一个生态瓶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7改变生态瓶 活动记录: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8维护生态平衡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简答题: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 单元练习 1、选择题。(1)B (2)C 2、填空题。(1)互相作用、互相依存(2)生态系统 3、判断题。(1)×(2)√(3)×(4)√(5)√(6)√ 4、小麦田鼠鹰;萝卜兔子鹰 小麦兔子鹰;萝卜田鼠蛇 5、简答题。 (1)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2)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读、疑、议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长江作业本答案

1 窃读记 【新词理解】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本课指作者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 【基础练习窗】 二、适宜知趣隐藏光顾担忧鼓励 三、想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来时可以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接着看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休息仿写略 【读写新视点】 四、1.跨踮挤挤 2.饿狼“我”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读书的渴望与喜爱 3.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基础练习窗】 一、hǔzhuàn lù 【读写新视点】 三、1.单独着重某一学科,不能全面发展 2.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四、1.蜜蜂采蜜读许多不同作者的书扩大视野,得到多方面的优点许多不同作者的书知识、优点 2.①不要只看一个作者的书,才能得到多方面的优点; ②不要只看文学类的书,可以多看科学类的书; ③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新词理解】 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 故地:曾经居住的地方。 【课文初读】 1.朋友家故地伴侣喜爱 【基础练习窗】 二、1.伴 2.离 3.旧地 4.忽视 三、处次声个段种 【读写新视点】 五、1.首先理解故事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然后自己续编故事,回味精彩片段,品味写法;接着再感受以前忽略的内容;然后列单归纳读书所学;最后想象跟作者有关的内容。 2.B 3.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六、1.懊丧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空虚寂寞 2.有一回出差,“我”把心爱的书丢了无法入睡,后来找到了一本台历津津有味地读。 3.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15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五年级科学上册长江作业答案

1 我们身体的变化 一、填空: 1、略 2、十十二 3、体重高长高长大 4、身高体重 5、不断生长变化差异 二、略 2 林中的树 一、填空: 1、光合作用 2、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是从土壤中来的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科学结论要依据于事实 3、不让它直接接触阳光发黄了太阳光太阳光的作用 4、光合作用淀粉氧气 5、阳光空气水 6、叶 7、食物 8、细胞细胞 二、简答: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料。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阳光、空气和水是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所以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 树木中的纹路 一、填空:

1、年轮 2、年龄 3、秋冬春夏 4、不不 5、生长环境快宽宽窄 6、宽度大宽度小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三、简答: 在北半球,树的南面向着太阳,有更好的光线,所以年轮长得肥大,也就是疏,树的北面相反,所以密。 4 蘑菇 一、填空: 1、真菌类菌盖菌柄菌丝 2、有生命 3、显微镜数十亿 4、单一细胞细胞核 二、选择: 1、A 2、B C 3、A 4、B 三、判断: 1、√ 2、× 3、√ 4、× 5、√ 6、√ 四、连线: 破伤风杆菌---细菌 SARS---病毒水稻矮缩病---病毒 灵芝---真菌银杏---植物冬虫夏草---真菌

五、简答: 1、略 2、自然界中,阴暗、潮湿,含腐殖质的地方会生长蘑菇。举例略。 5 林中的鸟 一、填空: 1、羽毛翅膀喙爪子 2、翅膀大小和形状 3、生活环境生活习性 4、1 7 二、判断: 1、√ 2、√ 3、× 三、连线: 1、鸟翅的四种类型 左1---中2---右2 左2---中1---右4 左3---中4---右1 左4---中3---右3 2、爪的结构与生活环境 左1---右3 左2---右1 左3---右2 四、简答: 1、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娱娱乐遍漫山遍野诵背诵 误误会蝙蝙蝠通通过 幅本盒 只匹个 一位尊敬的老师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 思考编下去品味列个单子想象 首先然后最后 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并注意书中思考,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只要从不同角度反复地读书,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百遍 万卷万里 百回 如果只能带上一样东西环绕世界,我会选择一部手机,你可以把你看到的美丽风景拍下来发送到家人的手机上,分享你的旅途经历,,你还可以登入手机QQ 时时刻刻跟父母联系,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旅途乐趣。甚至在你烦恼的时候,可以玩玩手机游戏,放松下心情。 5古诗词三首 bóchóng 绿字可以换成到、过、入、满 用上“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使诗句读来仿佛有阵春风扑面而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在洛阳城里已住了三、四年,白发苍苍,我的家人不知怎样?是否还活在世上?让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亲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思乡的泪。这时,突然树上的叶子飘落了下来,秋风又把叶子卷了起来。哎…… 我来到书房,想写封信给家人,可是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话太多了……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信写好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细绸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马奔到驿站门口,“哦!原来你是专门为人捎信的。”他说:“是。”我便把信慎重递给他,他要走的时候,我再次把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 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 、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课件(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答案生物与环境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活动记录: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A )(3 A )(2)C 1、选择题。(1 、略。2 蚯蚓的选择4 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C 4))B (2 选择题。(1)A ()B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记录:小鸟1、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2、略课堂练习:、填空。草1田鼠老鹰;草;田鼠、老鹰。 2、判断题。(1)×(2)√(3)√(4)√(5)√ 3、看图回答。 (1)略。 (2)蘑菇兔子狼;草兔子鹰 果实老鼠鹰;果实刺猬狼 6做一个生态瓶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改变生态瓶7. 活动记录: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略课堂练习:)√1)×(2)×(3判断题。(维护生态平衡8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 2 ()√(3)×(4)√(5)√1、判断题。(1)×、简答题: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2 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单元练习C (1)B (2)、1选择题。)生态系统(2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2、填空题。(1 6)√4)√(5)√((3、判断题。1)×(2)√(3)×(田鼠鹰;萝卜兔子4、小麦鹰 小麦兔子鹰;萝卜田鼠蛇 5、简答题。 (1)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2)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光》单元 1光和影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C(2)A(3)B(4)B 2阳光下的影子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B(2)C(3)C(4)C(5)A(6)B 2.略 3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B(2)B(3)A(4)B(5)A 2.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利用激光笔,可以看到光的直线传播;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到灯光,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C(2)B(3)BA 2.光线先照射到书本上,然后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3.探照灯、照镜子、反光镜。 光与热5. 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5)×(6(1)√(2)√(3)√(41.判断题。A )A (3)选择题。(1)B(22.A 、资料阅读:B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6 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2)×(31.判断题。(1)√(C (3)A 1)(2)C2.选择题。(加压功能、供氧功能、摄食功能、排泄功能、通信功能、隔热功能、防撞击功能、防辐射3. 功能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活动记录:略A 资料阅读:B、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价。略。 2.略单元练习)反射,反光镜、(31)光源,太阳、燃烧的蜡烛、电量的手电筒等;(2)变化;1.填空题。(照镜子、探照灯。A )C(10)C(8A(9)))(3)A(4B(5)C(6B(7)、((2. 选择题。1)B2)AB )√(10)√7)×(8)√(9)×()√(3.判断题。(1)√(23)×(4)√(5)×(6 4.光是直线传播的,光能反射,光具有能量。《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作业参考答案地球表面的地形第1课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陆地的面积小;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 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 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 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能够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能够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 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 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不过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 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 在我的心上。 教案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 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 学生个体实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实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 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 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 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 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五年级(上册)_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1 窃读记 1 圈出每组中带点字读音不同的一个词语。 (1)转.过街角转.圈转.移转.告 (2)严阵以待.等待.待.命待.会儿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依依不舍 (2)倾盆大雨 (3)白日梦 3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运动员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 (2)天突然下起雨来,我不得不把刚晾出去的衣服收进屋里。 4 摘抄句子。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2)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5 品读课文精彩片断,完成练习。 (1)表示作者动作的词:跨进踮起挤过去挤到 我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书店人多,作者喜爱读书,对读书如饥似渴。

(2)作者在窃读中“快乐”是因为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惧怕”的是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3)这个句子,我会想到的成语是“如饥似渴”,名言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1 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桶(水桶) 吴扁甬 诵(背诵) 2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量词。 一(幅)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 一(只)口琴一(匹)马一(个)百音盒 3 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你随时可以请教的良师。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盏明灯,也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盏黑夜里的启明灯,也是航海时的指南针。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你干渴时的一杯清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心中的启明星,也是一艘通往彼岸的船。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词语手册P14 4 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联棚小学闵先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15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指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法设计: 1、采用读议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情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知道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找出关键词:可贵、爱慕、分辨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它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比较的是他们的_________ ,父亲喜欢的是花生的________。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可贵”?什么是“最可贵”?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在这里,对花生和三种果实做了哪些比较? 小结:花生果实 位置-------默默无闻藏而不露

五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答案生物与环境单元1 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活动记录: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推测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的方法种子发芽与水分有关系吗?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宜的水分相同的温度、相同的光线、相同的环境水分不同找 6 颗绿豆种子,其中 3 颗种子放在干燥的杯中,另外3 颗种子放在湿润的杯中,然后同时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观察哪一组种子先发芽。(2)√ (3)√ 课堂练习:1、判断题。(1)×2 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活动记录:略3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略。(2)C (3)A 4 蚯蚓的选择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选择题。(1)A (2)B (3)B (4)C 5 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记录:1、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2、略课堂练习:1、填空。草田鼠老鹰;草;田鼠、老鹰。2、判断题。(1)×(2)√ (3)√ (4)√(5)√ 3、看图回答。1

(1)略。(2)蘑菇果实兔子老鼠狼;草鹰;果实兔子刺猬鹰狼 6 做一个生态瓶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 (2)×(3)× 7 改变生态瓶活动记录: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2)×(3)√ 8 维护生态平衡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1)×(2)√(3)×(4)√(5)√ 2、简答题: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单元练习1、选择题。(1)B (2)C 2、填空题。(1)互相作用、互相依存(2)生态系统3、判断题。(1)×(2)√(3)×(4)√(5)√(6)√ 4、小麦田鼠鹰;萝卜兔子鹰小麦兔子鹰;萝卜田鼠蛇5、简答题。(1)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2)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2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陈艳春 疙瘩营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进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借花生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全册答案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1.窃读记 1.圈出每组中读音不同的词语。 (1)转圈 (2)待会儿 2.根据意思写词语。 依依不舍 倾盆大雨 白日梦 3.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不是……而是……作者不是去书店买书读,而是经常去书店窃读。 ……不得不……学校的新大楼多媒体还没有装好,我不得不用老的教学方法上课。 4.把作者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抄下来。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③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5.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圈出动词,从动词中感受到什么? 答:①顾客多。②惧怕被人发现。③“我”想读书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如饥似渴。(2)联系上下文回答。 答:作者在窃读中因书籍给他带来智慧,带来知识而快乐。“惧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后受到训斥和驱赶。 (3)读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你会想到哪一个成语或哪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答:读到这个句子,我会想到“如饥似渴”这个成语或高尔基“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读书的名言?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吴误(误会)娱(娱乐) 扁编(编制)遍(遍地) 甬诵(背诵)涌(汹涌) 2.填合适的量词。 依次顺序:幅本盒支匹个 3.根据感受填空。 1

部编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 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能吃、能榨油)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播放花生的生长过程的视频)。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再读课文,并概括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再次追问,四件事情分配笔墨是同样的么?看看这四件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文章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4.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就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板书),我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过渡:下面我们就直奔主要部分3—15自然段,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了些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1.学生分角色读文,指名汇报:谈到花生的好处,(相机出示课件: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便宜)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父亲是怎么谈花生的?) 2.自读第十自然段,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品质)②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上去呢?(此处出示表格-位置、外表、印象)(通过对比,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不好看,却朴实无华,默默地给人们带来好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沉和浮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记录 1.填表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预测 理由 沉 结果沉浮沉浮浮浮(或 沉) 2.填表略 我的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记录 填表 研究的问题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实验材料一组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推测 实验现象记录 我们的结论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研究的问题物体的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实验材料一组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推测 实验现象记录 我们的结论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4.造一艘小船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2)A 5.浮力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也可填:排开的水量)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2)B(3)B(4)A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BA(2)A(3)B(4)A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是否同一个马铃薯.也没有说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故不能排除浮力相同的可能。)(2)×(3)×(4)×(5)×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钩码的沉浮状态)(2)√(3)√(4)√(此题来自书本20面原话.但严格来说.比重计不是比较液体轻重.而是比较液体密度.书本表达不严谨。) 2.选择题:(1)C(2)B(3)A(4)B 单元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 2.选择题:(1)A(2)B(3)C(4)A 3.填:(1)浮(2)浮(3)沉 4.(1)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 浮力大小0.1牛0.25牛0.4牛 (2)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越小。(3)方法一加一定数量的盐.方法二加一定数量的糖.方法三加一定数量的味精.方法四加一定数量的尿素。 热单元 1.热起来了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2.我的发现: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2.给冷水加热 活动记录 观察内容在天平上比轻重气球皮的变化 我的发现重量没有什么变化气球皮有点鼓起来 我的解释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但重量不变。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6)√ 2.选择题:(1)C(2)A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1 白鹭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白鹤)(生硬) (2)(孤独)(悠然) (3)(韵味无穷) 3.选词填空。 (1)设计(精巧) (2)插图(精美) (3)仪器(精密) (4)身体不(适应) (5)(适用)于学生 (6)(适宜)生存 4.下列说法,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理由:上文说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意指白鹭精巧、匀称、和谐之美;下文说“——不,歌未免太铿锵了。”意指白鹭优美而不声张、不张扬,突出白鹭自然、平凡、质朴之美,内敛含蓄之美。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我发现填入的词都表示(颜色)的。 (4)下面的图片内容分别对应选文哪个自然段?把序号写在括号里,并给每幅图取个名字,写在方框里。 种嗜好,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联系课文内容,说明理由。答:不同意这种说法,从“可”字可以看出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并且段中“悠然”一词显然与“望哨”行为不符。作者是在表现白鹭的悠闲、安宁,并不认为它是在望哨。 6.抄写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示例:我抄写了课文第8自然。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2 落花生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慕”字下面的部分是“心”字的变形,写的时候不能少点。书写(略) 2.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半亩)(播种)(浇水)(吩咐)(茅亭)

3.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怪(很、挺、十分、非常) (2)开辟(开发、开垦) (3)居然(竟然) (4)希望(期望)4.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联系上下文,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选文主要写我们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谈到花生有这些好处: (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②)(填序号) (4)文中把花生比作默默奉献的人,下列事物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精神品质。想一想,连一连。小草——生命不息梅花——坚贞不屈蜡烛——舍生取义荷花——清纯高洁 6.小练笔。 花生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下面的事物让你想到身边的哪些人?选择其中的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梅花蜜蜂路灯 示例:我选择蜜蜂,“蜜蜂”具有“勤劳、不求回报”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想到了每天为学生辛苦付出的老师们。老师虽然不像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引人注目。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为我们呕心沥血,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耕耘着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行动和耐心播撒了爱的种子,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多少个静静的深夜呵,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那作业本上的那一条条批语,那一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心血吗?他们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着自己。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您为我们无私地贡献了一切,您爱我们,我们也爱您!”“竹子”具有”奋发向上、虚心谦逊、坚贞不屈“的精神。由“竹子”我想到了红军战士。“梅花”具有“梅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3 桂花雨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缠”注意右边是“广”字里面有个“里”字,书写(略)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2 落花生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作者详细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赞美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重点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亩、吩、榨”等6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播、浇、吩”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分得清文中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学习花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高尚品格。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亩、吩、榨”等6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播、浇、吩”等9个生字。理解“播种、吩咐、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3.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字词的方法,提高识记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有关花生的童谣,导入课文。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唱童谣吗?现在老师就给你们展示一个,请同学们学着唱一唱。(课件出示童谣:“绿叶子,小黄花,沙土地下安了家,安了家。等到花落地呀,地下生出好多胖娃娃,胖娃娃。”)童谣里唱的是什么呢?(学生答。)对,是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教师板书:落花生。) 明确: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教师过渡,引出新课。 过渡: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其父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因而常用笔名“落华生”。那么,关于花生,他的父亲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板书:15、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开辟、翻地、居然、收获、吩咐、成熟、分辨、体面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 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