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3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3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3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要求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720182019命题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

本观点和实验依

据Ⅰ

Ⅰ·T33(1):

固体、液

体、气体

的性质

Ⅰ·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Ⅱ·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Ⅲ·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Ⅱ·T33(1):

分子动理

论、内能、

热力学定

Ⅰ·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Ⅱ·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Ⅲ·T33(2):

气体实验

Ⅰ·T33(1):

分子动理

论、内能、

热力学定

Ⅲ·T33(1):

分子动理

论、内能、

热力学定

Ⅱ·T33(1):

固体、液

体、气体

的性质

1.对分子

动理论、

阿伏加德

罗常数、

热力学定

律、固体

和液体的

性质多以

选择题形

式考查,

且为多选

题,少数

为填空

题,试题

难度不

大;对气

体的实验

阿伏加德罗常数Ⅰ气体分子运动速

率的统计分布

Ⅰ温度、内能Ⅰ固体的微观结

构、晶体和非晶

Ⅰ液晶的微观结构Ⅰ液体的表面张力

现象

Ⅰ气体实验定律Ⅱ理想气体Ⅰ饱和蒸汽、未饱

和蒸汽、饱和蒸

汽压卷

Ⅲ·T33(1):

热力学定

律与气体

状态变化

的综合应

Ⅱ·T33(1):

热力学定

律与气体

状态变化

的综合应

定律

Ⅰ·T33(1):

热力学定

律与气体

状态变化

的综合应

Ⅲ·T33(1):

热力学定

律与气体

状态变化

的综合应

Ⅰ·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Ⅱ·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Ⅲ·T33(2):

气体实验

定律

定律和理

想气体状

态方程常

以计算题

形式考

查,试题

难度中

等。

2.分子动

理论、阿

伏加德罗

常数的应

用、气体

实验定律

及热力学

第一定律

的应用是

高考命题

的热点。

相对湿度Ⅰ热力学第一定律Ⅰ能量守恒定律Ⅰ热力学第二定律Ⅰ单位制:中学物

理中涉及的国际

单位制的基本单

位和导出单位,

例如摄氏度、标

准大气压

实验:用油膜法

估测分子的大小

说明:①知道国

际单位制中规定

的单位符号。

②要求会正确

使用温度计。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布朗运动、内能、分子力、晶体、饱和汽、未饱和汽、相对湿度(如2018卷Ⅱ·T33(1))、液晶、理想气体。

科学思维:分子动理论“油膜法”“放大法”“图象

法”“控制变量法”“临界法”、气体实验定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定律(如2019卷Ⅱ·T33(2))。

科学探究:测量分子直径、验证气体实验定律(如2019卷

Ⅰ·T33(1))。

科学态度与责任:热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1节分子动理论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 m;

②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 kg。

(2)阿伏加德罗常数

①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取N A=6.02×1023 mol-1;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实质: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

①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②实质: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③特点: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热运动

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②特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

(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

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可知:

①当r=r0时,F

引=F

,分子力为零;

②当r>r0时,F

引>F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③当r<r0时,F

引<F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 m)时,分子力很弱,可以忽略不计。

二、温度和内能

1.温度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两种温标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关系:T=t+273.15 K。

3.分子的动能

(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4.分子的势能

(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

②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

(1)概念理解: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决定因素: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即由物体内部状态决定。

(3)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三、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实验原理

利用油酸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如图所示),将油酸分子

看作球形,测出一定体积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V

S计算

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S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2.实验器材

已稀释的油酸若干毫升、量筒1个、浅盘1只(30 cm×40 cm)、纯净水、注射器(或滴管)1支、透明玻璃板一块、坐标纸、彩色水笔1支、痱子粉或石膏粉(带纱网或粉扑)。

3.实验步骤

(1)取1 mL(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 mL的油酸酒精溶液。

(2)往边长约为30~40 cm的浅盘中倒入约2 cm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3)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n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使这些溶液

的体积恰好为1 mL,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1

n mL。

(4)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上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5)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一块较大的玻璃板盖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6)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

(7)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根据纯油

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V

S,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

比较算出的分子直径,看其数量级(单位为m)是否为10-10,若不是10-10需重做实验。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3)-33 ℃≈240 K。(√)

(4)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

(5)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要尽快使用。(√)

(6)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酒精撒在水面上只要实验方法得当就可以测出酒精分子的直径。(×)

(7)公式d=V

S中的“V”是纯油酸的体积。(√)

2.(教科版选修3-3P39T2改编)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B.温度高的系统比温度低的系统的内能大

C.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A[系统的内能是一个只依赖于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所以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A正确;系统的内能与温度、体积、物质的多少等因素都有关系,B错误;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它们的物质的量不同,内能不同,C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D错误。] 3.(多选)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花粉,追踪某一个花粉颗粒,每隔10 s记下

它的位置,得到了a、b、c、d、e、f、g等点,再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接这些点的折线就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径迹

B.花粉颗粒的运动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在这六段时间内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从a点计时,经36 s,花粉颗粒可能不在de连线上

E.从a点计时,经36 s,花粉颗粒可能在de连线上,但不一定在d、e连线的中点

BDE[根据题意,每隔10 s把观察到的花粉颗粒的位置记录下来,然后用直线把这些位置依次连接成折线,故此图象是每隔10 s花粉颗粒的位置,而不是花粉颗粒的运动轨迹,故A错误;由图线的杂乱无章说明花粉颗粒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在这六段时间内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从a点开始计时,经36 s,花粉颗粒可能在任意一点,可能不在d、e连线上,当然也可能在d、e连线上,但不一定在d、e连线的中点,故D、E 正确。]

4.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

B.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所做的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由于气体分子的间距大于分子直径,故气体分子的体积小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故A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所做的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它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体现,但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若分子间距离从平衡位置开始增大,则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若分子间距是从小于平衡距离开始变化,则分子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故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微观量估算的“两种建模方法”

[依题组训练]

1.(多选)(2016·上海高考)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分子质量为m。若1摩尔该气体的体积为V m,密度为ρ,则该气体单位体积分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为N A)()

A.N A

V m B.

M

mV m C.

ρN A

M D.

ρN A

m

ABC[1摩尔该气体的体积为V m,则单位体积分子数为n=N A

V m,气体的摩

尔质量为M,分子质量为m,则1 mol气体的分子数为N A=M

m,可得n=

M

mV m,

气体的密度为ρ,则1摩尔该气体的体积V m=M

ρ,则有n=

ρN A

M,故D错误,A、

B、C正确。]

2.(多选)(2019·武汉模拟)若以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M0表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V0表示一个水分子的体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V=M

ρB.V0=

V

N A C.M0=

M

N A D.ρ=

M

N A V0

E.N A=ρV M0

ACE[将水蒸气看作立方体模型,则V=M

ρ,选项A正确;但由于水蒸气

分子间距远大于分子直径,则V0?V

N A,选项B错误;1 mol水蒸气的质量等于

水分子的质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乘积,选项C正确;由于摩尔体积V远

大于N A·V0,则ρ=M

V<

M

N A V0,选项D错误;水蒸气的摩尔质量ρV除以水蒸气

分子的质量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选项E正确。]

3.(2017·江苏高考)科学家可以运用无规则运动的规律来研究生物蛋白分子。资料显示,某种蛋白的摩尔质量为66 kg/mol,其分子可视为半径为3×10-9 m的球,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请估算该蛋白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摩尔体积V=4

3

πr3N A[或V=(2r)3N A]

由密度ρ=M

V,解得ρ=

3M

4πr3N A?

?

?

?

?

或ρ=

M

8r3N A

代入数据得ρ≈1×103 kg/m3(或ρ=5×102 kg/m3)。

[答案]1×103 kg/m3或5×102 kg/m3

4.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1.0×103 cm3。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3、摩尔质量M=1.8×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 mol-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d。

[解析](1)水的摩尔体积为

V mol=M

ρ=

1.8×10-2

1.0×103

m3/mol=1.8×10-5 m3/mol,

水分子数:

N=VN A

V mol=

1.0×103×10-6×6.0×1023

1.8×10-5

个≈3×1025个。

(2)建立水分子的球体模型有V mol

N A=

1

6

πd3,

可得水分子直径:d=36V

mol

πN A=

36×1.8×10-5

3.14×6.0×1023

m

≈4×10-10 m。

[答案](1)3×1025个(2)4×10-10 m 1.求解分子直径时的两种模型(固体和液体)

(1)把分子看成球形,d=36V

π。

(2)把分子看成小立方体,d=3

V0。

[注意]对于气体,利用d=3

V0算出的不是分子直径,而是气体分子间的

平均距离。

2.宏观量与微观量的相互关系

(1)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等。

(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密度ρ、质量m、摩尔质量M、摩尔体积V mol、物质的量n等。

(3)相互关系

①一个分子的质量:m0=M

N A=

ρV mol

N A。

②一个分子的体积:V0=V mol

N A=

M

ρN A(估算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或气体分子

所占空间体积)。

③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n·N A=m

M·N A=

V

V mol·N A。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

动[依题组训练]

1.(多选)(2015·全国卷Ⅱ)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ACD[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选项A正确;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不是一种化学反应,选项B、E错误,选项C正确;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选项D正确。] 2.(多选)(2017·海南高考)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

C.在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只要大于某一尺寸,都会发生布朗运动

D.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E.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不平衡所引起的ABE[布朗运动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悬浮颗粒越大,惯性越大,碰撞时受到冲力越平衡,所以大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故C 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故D错误;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故E正确。故选A、B、E。]

3.(2017·北京高考)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C[分子热运动的快慢只与温度有关,与物体速度无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A错误,C正确;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仍存在,故B 错误;热运动是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不代表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故D 错误。]

4.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温越高,PM2.5运动越剧烈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C.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D.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C[由于PM2.5颗粒很小,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由于周围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只是空气分子热运动的反映,B正确,C错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PM2.5运动也越剧烈,A正确;因为矿物燃料燃烧的废气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所以倡导低碳生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D 正确。]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与热运动的比较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活动

主体

分子固体微小颗粒分子

区别是分子的运动,发生

在固体、液体、气体

任何两种物质之间

是比分子大得多的颗

粒的运动,只能在液

体、气体中发生

是分子的运动,不能

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

观察到

共同点(1)都是无规则运动

(2)都随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激烈

联系扩散现象、布朗运动都反映了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分子力、分子势能、平均动能和

内能[依题组训练]

1.(2018·北京高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扩散得越快,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从侧面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

2.(多选)(2016·全国卷Ⅲ)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

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CDE[气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决定,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可能不同,说法A错误;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说法B错误;气体被压缩时,同时对外传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内能可能不变,说法C 正确;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说法D正确;根据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变大,则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说法E正确。]

3.(多选)(2019·湖南邵阳二模)热学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与此有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

B.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C.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

D.气体在对外做功的过程中,其内能可能增加

E.中午闻到食堂炒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的运动

ADE[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故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时如果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内能大小取决于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故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气体在对外做功的过程中,如果同时吸热,且吸热大于做功,则其内能可能增加,故D正确,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E正确。] 4.(多选)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ACE[由E p-r图可知:在r>r0阶段,当r减小时F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加,故A正确;在r

1.分子力及分子势能图象

分子力F 分子势能E p

图象

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r

r>r0

r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

引力

r增大,F做负功,E p增大

r=r0F引=F斥,F=0E p最小,但不为零

r>10

r0

引力和斥力都很微弱,F=0E p=0

(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的说法。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为温度、体积、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状态。

(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

同。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讲典例示法]

1.注意事项

(1)将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不能混用;

(2)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0.1%为宜;

(3)方盘中的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

2.误差分析

(1)纯油酸体积的计算引起误差;

(2)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

(3)数格子法本身是一种估算的方法,自然会带来误差。

2018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全真模拟试题精编(十)

2018年高考物理全真模拟试题(十) 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库仑把它们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B.欧姆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 C.楞次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2.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上,有一斜劈A,A的上表面水平且放有一斜劈B,B的上表面上有一物块C,A、B、C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间摩擦力为零 B.C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C.A加速度大小为g cos θ 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零 3.如图所示,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0)和-q以相同角速度绕O点在纸面中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O点离+q较近,则() A.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始终垂直纸面向外 B.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始终垂直纸面向里 C.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D.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4.如图甲所示,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为边界的有界匀强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线框abc的直角边ab的长是AB长的一半,线框abc在纸面内,线框的cb 边与磁场边界BC在同一直线上,现在让线框匀速地向右通过磁场区域,速度始终平行于BC边,则在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是(设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为正)()

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4月)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含答案

2018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第I 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超有多项符含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B.如果一个氢原子处于n =3的能级,它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放射性先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 D.核电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发电的 15.“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υ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 2t υ B. 2 20t υ C. t t t 2)(20-υ D. )21(00t t t -υ 16.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正三梭锥0ABC ,点A ’、B ’、C ’分别是三条棱的中点。现在顶点0处固定一正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B ’、C ’三点的电场强度相等 B.△ABC 所在平面为等势面 C.将一正的试探电荷从A ’点沿直线移到B’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若点的电势为'A ? ,A 点的电势为内A ?,则连线中点D 处的电势D ?小于('A ?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 B.液体屮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C.如果液体温度降到很低,布朗运动就会停止 D.将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水的温度越高整杯清水都变成红色的时间越短 3.采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先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分子,再把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在实验时假设分子间没有间隙。实验操作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1滴油酸的质量和它的密度 B.1滴油酸的体积和它的密度 C.油酸散成油膜的面积和油酸的密度 D.1滴油酸的体积和它散成油膜的最大面积 4.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B.一定质量100℃的水转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而体积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物体中所有分子的速率都一定增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汽车轮胎充气时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的标志 C.当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分子势能最小 D.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沿筒壁溢出,这是钢分子对油分子的斥力 6.测得一杯水的体积为V,已知水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水分子的直径d和这杯水中水分子的总数N分别为 A . A M d N VN ρ == B .A VN d N M ρ == C .A VN d N M ρ ==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转动切割磁感线问题专题卷

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10-9 一.选择题 1. (2018洛阳联考)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图甲).它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图乙是这个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铜盘安装在水平的铜轴上,它的边缘正好在两磁极之间,两块铜片C 、D 分别与转动轴和铜盘的边缘良好接触.使铜盘转动,电阻R 中就有电流通过.若所加磁场为匀强磁场,回路的总电阻恒定,从左往右看,铜盘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铜片D 的电势高于铜片C 的电势 B. 电阻R 中有正弦式交变电流流过 C. 铜盘转动的角速度增大1倍,流过电阻R 的电流也随之增大1倍 D. 保持铜盘不动,磁场变为方向垂直于铜盘的交变磁场,则铜盘中有电流产生 【参考答案】C 【名师解析】根据右手定则,铜片中电流方向为D 指向C ,由于铜片是电源,所以铜片D 的电势低于铜片 C 的电势,选项A 错误;电阻R 中有恒定的电流流过,选项B 错误;铜盘转动的角速度增大1倍,,根据转 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 =12 BL 2ω,产生是感应电动势增大1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流过电 阻R 的电流也随之增大1倍,选项C 正确;保持铜盘不动,磁场变为方向垂直于铜盘的交变磁场,则铜盘中没 有电流产生,选项D 错误。

2.如图所示为一圆环发电装置,用电阻R =4 Ω的导体棒弯成半径L =0.2 m 的闭合圆环,圆心为O ,COD 是一条直径,在O 、D 间接有负载电阻R 1=1 Ω。整个圆环中均有B =0.5 T 的匀强磁场垂直环面穿过。电阻 r =1 Ω的导体棒OA 贴着圆环做匀速运动,角速度ω=300 rad/s ,则( ) A.当OA 到达OC 处时,圆环的电功率为1 W B.当OA 到达OC 处时,圆环的电功率为2 W C.全电路最大功率为3 W D.全电路最大功率为4.5 W 【参考答案】AD 3.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金属圆盘在垂直于盘面的匀强磁场B 中,绕O 轴以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则通过电阻R 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是(金属圆盘的电阻不计)( ) A.由c 到d ,I =Br 2ωR B.由d 到c ,I =Br 2ωR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解析(7)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解析(7) 一、选择题 1.两分子间的分子力F 与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0r ,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只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r r >阶段,F 表现为斥力 B .在0r r <阶段,F 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势能也减小 C .在0r r =时,分子势能等于零 D .运动过程中,两个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不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 C .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D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3.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 点开始计时,每隔30s 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 、 C 、 D 、 E 、 F 、 G 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 .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 .微粒在前30s 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AB 的长度 D .微粒在75s 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 的连线上,但不可能在CD 中点 4.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B .一定质量100℃的水转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而体积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 .如果气体温度升高,物体中所有分子的速率都一定增大 5.(3-3)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发生弯曲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有下列几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章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要 求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720182019命题分析 参考系、质点Ⅰ 卷Ⅰ·T22: 实验:水滴 计时器、瞬 时速度、加 速度 卷Ⅱ·T22: 实验:平均 速度、速度 公式、v-t 图象卷Ⅱ·T19: 根据v-t图 象分析追 及相遇问 题 卷Ⅲ·T18: x-t图象的 理解及应 用 T22:自由 落体运动 及相关的 知识点 卷Ⅰ·T18:以扣 篮为背景的竖 直上抛运动 卷Ⅱ·T22:实 验:求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卷Ⅲ·T22:实 验:测重力加 速度 1.高考命题 以选择题和 实验题为 主,以计算 题副。 2.命题热点 为运动学基 本规律的应 用和图象问 题,实验题 以测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为主。 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 Ⅱ匀变速直线 运动及其公 式、图象 Ⅱ 实验一:研究 匀变速直线 运动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及图象解决问题(如2018全国卷Ⅱ·T19、Ⅲ·T18)。 科学探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2017全国Ⅰ卷·T22 , 2019Ⅱ卷·T22)。 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如2019全国Ⅰ卷·T18)。 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参考系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二、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 Δt,其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 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2滑块—木板模型学案

热点2 滑块—木板模型 [热点跟踪专练] 1.(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2μmg 时,A 、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 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 μg [解析] 当0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 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 =52 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 2 μmg 3m =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研究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 m =12 μg ,选项D 正确. [答案] BCD 2.(2017·江西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方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若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木板A ,使之从B 、C 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力F 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 .F >μ(2m +M )g B .F >μ(m +2M )g C .F >2μmg D .F >2μ(m +M )g [解析] 要使A 能从B 、C 间抽出来,则A 要相对于B 、C 都滑动,所以A 、C 间与A 、B 间都是滑动摩擦力,对A 有a A =F -μmg -μM +m g M ,对C 有a C =μmg m ,B 受到A 对B 的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μ(M +m )g 和地面对B 的摩擦力f ,由于f ≤μ(2M +m )g ,所以A 刚要从B 、C 间抽出时,B 静止不动,即a A >a C 时,A 能从B 、C 间抽出,得F >2μ(M +m )g ,D 对. [答案] D 3.(2017·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 和3m 的木块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0;质 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 F 0.现用水平拉力F 拉质量为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一起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 .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 D .在轻绳被拉断之前,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 [解析]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5个力的作用,重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则选项A 错误;对三者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6ma ,对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整体,同理有,轻绳拉力T =3ma =F 2,隔离质量为m 的木块,有f =ma =F 6 ,可知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则选项C 正确;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拉力T =F 0 2,轻绳没有达到最大拉力不会被拉断,则选项B 错误;

2020高考物理复习分子动理论练习题

1.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所谓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产生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足够高 D.布朗运动产生的条件是悬浮的固体微粒足够小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引和f斥总是同时存在的 B. f引总是大于f斥,因此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 C.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f引减小而f斥增大 D.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f引增大而f斥减小 3.两个分子甲、乙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4.设处于平衡状态时相邻分子间的距离是r 0,则关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间距离由r 0逐渐减小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并逐渐增大 B.分子间距离由r 0逐渐增大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力并逐渐增大 C.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以后,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D.分子间的这样复杂的作用力其本质是组成分子的带电粒子间的电场力引起的 5.若以 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m v N A ρ= ②?μ ρA N = ③A N m μ= ④A N v =?,其中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6.分子间具有由它们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两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设分子a 固定不动,分子b 以某一初速度从无穷远处向a 运动,直至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在此过程中,a 、b 之间的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原子物理作业手册

第12单元原子物理 课时作业(三十) 第30讲波粒二象性氢原子能级结构 时间 / 40分钟 基础巩固 1.[2017·湖南岳阳二模]关于原子物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群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 C.实际上,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定的 D.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可能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 2.(多选)对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 B.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 C.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D.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 3.[2017·安徽黄山模拟]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某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没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30-1 A.增大照射光的频率,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增大照射光的强度,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C.延长照射光照射时间,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D.若照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则能发生光电效应 4.(多选)[2017·成都二诊]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来工作的.目前,人类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光源体发光谱带的频率,从而改变产生光电效应的光谱宽度;二是改变被照射金属材料的成分,从而改变其逸出功.下列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途径正确的是() A.减小光源体发光谱带的频率 B.增大光源体发光谱带的频率 C.增大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D.减小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5.氢光谱在可见光的区域内有4条谱线,按照在真空中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这4条谱线分别是Hα、 Hβ、Hγ和Hδ,它们都是氢原子的电子从量子数大于2的可能轨道上跃迁到量子数为2的轨道时所发出的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电子处于激发态时,Hα所对应的轨道量子数大 B.Hγ的光子能量大于Hβ的光子能量 C.对于同一种玻璃,4种光的折射率以Hα为最小 D.对同一种金属,若Hα能使它发生光电效应,则Hβ、Hγ、Hδ都可以使它发生光电效应 6.(多选)[2017·太原模拟]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使得光电效应现象得以完美解释.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也是在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提出的.关于光电效应和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实验中,照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B.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0,则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C.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增大照射光频率,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D.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可以稍大于两能级间能量差

2019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金考卷:电磁感应(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九) (教师用书独具) 本卷测试内容:电磁感应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2、4、5、7、8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3、6、9、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8·济南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发生的现象是( ) A. 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 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D.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的简单应用.磁铁插向左环,横杆不发生移动,因为左环不闭合,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移动,因为右环闭合,能产生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选项B正确.本题难度易. 答案:B 2. 如图所示,在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正方形闭合导体线圈abcd,线圈的ab边沿南北方向,ad边沿东西方向,已知该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使线圈向东平动,则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低 B. 若使线圈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低 C.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D.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 解析:由右手定则知,若使线圈向东平动,线圈的ab边和cd边切割磁感线,c(b)点电势高于d(a)点电势,故A错误;同理知B错误;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将变小,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正确.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天体运动专题卷(全国通用)

专题1 第4讲 1.(2017·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C ) A .周期变大 B .速率变大 C .动能变大 D .向心加速度变大 解析 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 不变,根据GMm R 2=m v 2R ,可得v =GM R ,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 项错误;又T =2πR v ,则周期 T 不变,A 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 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 =GM R 2,不变,D 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Ⅱ)(多选)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 为近日点,Q 为远日点,M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 经M 、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 CD ) A .从P 到M 所用的时间等于T 04 B .从Q 到N 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 .从P 到Q 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 .从M 到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解析 在海王星从P 到Q 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速度越来越小,C 项正确;海王星从P 到M 的时间小于从M 到 Q 的时间,因此从P 到M 的时间小于T 04 ,A 项错误;由于海王星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太阳引力作用,引力做功不改变海王星的机械能,即从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海王星的机械能守恒,B 项错误;从M 到Q 的运动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从Q 到N 的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因此引力做正功,即海王星从M 到N 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 项正确.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汇总

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

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5★.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ΔU (3)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 6.热力学第二定律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变质量计算问题专题卷

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14- 6 1.(10分)用传统的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不好判断是否已经打足了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在传统打气筒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的改装(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圆柱形打气筒高H ,内部横截面积为S ,底部有一单向阀门K ,厚度不计的活塞上提时外界大气可从活塞四周进入,活塞下压时可将打气筒内气体推入容器B 中,B 的容积V B =3HS ,向B 中打气前A 、B 中气体初始压强均为p 0,该组同学设想在打气筒内壁焊接一 卡环C (体积不计),C 距气筒顶部高度为h =23 H ,这样就可以自动控制容器B 中的最终压强.求: ①假设气体温度不变,第一次将活塞从打气筒口压到C 处时,容器B 内的压强; ②要使容器B 内压强不超过5p 0,h 与H 之比应为多大. 2.(2016·陕西五校一模)如图所示是农业上常用的农药喷雾器,贮液筒与打气筒用细连接管相连,已知贮液筒容积为8 L(不计贮液筒两端连接管体积),打气筒活塞每循环工作一次,能向贮液筒内压入1 atm 的空气200 mL ,现打开喷雾头开关K ,装入6 L 的药液后再关闭,设周围大气压恒为1 atm ,打气过程中贮液筒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求:

(1)要使贮液筒内药液上方的气体压强达到3 atm,打气筒活塞需要循环工作的次数; (2)打开喷雾头开关K直至贮液筒内、外气压相同时,贮液筒向外喷出药液的体积。【参考答案】(1)20次(2)4 L 由理想气体方程得:p1V1=p2V2 解得:V=4 L 打气次数:n=V 0.2 L =20 (2)打开喷雾头开关K直至贮液筒内外气压相同时,p3=1 atm 由理想气体方程得:p1V1=p3V3 解得:V3=V1=6 L 故喷出药液的体积V′=V3-V0=4 L 3.(2016·山西省高三质检) (2)型号是LWH159-10.0-15的医用氧气瓶,容积是10 L,内装有1.80 kg的氧气。使用前,瓶内氧气压强为1.4×107 Pa,温度为37 ℃。当用这个氧气瓶给患者输氧后,发现瓶内氧气压强变为7.0×106 Pa,温度降为27 ℃,试求患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真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真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 B.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大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一直做正功 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 米时,分子力已微弱到可以忽略 2.(3-3)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发生弯曲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有下列几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①Ⅰ图中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②Ⅰ图中附着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③Ⅱ图中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④Ⅱ图中附着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A.只有①对 B.只有③④对 C.只有①②④对 D.全对 3.雾霾天气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2.5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m的悬浮颗粒物 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 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 D.PM2. 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较稀疏,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故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B.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C.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就显示不同颜色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5.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弱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若使甲分子固定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3-5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选修3-5阶段示 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3、7、9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2、4、5、6、8、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 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则显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则显出粒子性 解析:牛顿提出“微粒说”不能说明光的本性,A错;光既不能看成宏观上的波也不能看成微观上的粒子,B错;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说明光的波动性,当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时,曝光时间短显示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则显示出波动性,D错误.答案:C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12.9 eV之间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B. 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 C. 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D. 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氢原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题中氢原子可能吸收的光子能量有12.75 eV、12.09 eV、10.20 eV三种,选项A错误、B正确;氢原子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为12.75 eV的光子,从而从n=1的基态跃迁到n=4的激发态,共可发射 出C24=4×3 2 =6种不同波长的光,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BD

【最新推荐】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

[高考导航]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A对另一个物体B施加了力,物体B一定也同时对物体A施加了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3)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 (2)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 (3)物体运动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两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5)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其合力为零。(×) 2.(人教版必修1P70T1改编)(多选)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A.飞机投弹时,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来后,还会落到原地 C.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发生危险 D.有的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BC[飞机在目标正上方投弹时,由于惯性,炸弹会落在目标的前方,A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后,由于惯性,还会落在原地,B正确;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的前冲,C正确;物体被向上抛出后,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D错误。] 3.(粤教版必修1P71T1)沼泽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表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若人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B.加速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沼泽地的压力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大小一定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4.(人教版必修1P70·科学漫步)(多选)小华坐在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假设桌面是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变压器专题卷

变压器 一个线圈跟电源连接,叫原线圈(初级线圈),另一个线圈跟负载连接,叫副线圈(次级线圈)。两个线圈都是绝缘导线绕制成的。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 师:画出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如下图所示: 互感现象时变压器工作的基础。在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U 1,原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感应电动势。如副线圈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在原、副线圈中同样引起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两个线圈并没有直接接触,通过互感现象,副线圈也能够输出电流。 2 121n n U U = 电流通过变压器线圈是会发热,铁芯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也会发热。所以,变压器工作时存在能量损失。没有能量损失的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2 121n n U U =,只适用于理想变压器。实际上变压器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在一般的计算中,可以把实际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 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有什么关系? 因为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所以P 出=P 入 若理想变压器只有一个副线圈,则原副线圈中的电流I 1与I 2有什么关系? 生:据P 出=U 2I 2,P 入=U 1I 1及P 出=P 入得: U 2I 2=U 1I 1 则:1 21221n n U U I I == 上式是理想变压器只有一个副线圈时,原副线圈中的电流比公式。 如果副线圈的电压高于原线圈的电压,这样的变压器叫升压变压器;如果副线圈的电压低

于原线圈的电压,这样的变压器叫降压变压器。那么两种变压器的匝数关系如何? 升压变压器,n 2>n 1,降压变压器,n 2<n 1。 两种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的大小关系如何? 升压变压器,I 2I 1。 在绕制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时,副线圈导线应比原线圈导线粗一些好,还是细一些好?降压变压器呢? 因为升压变压器,I 2I 1,所以副线圈导线要比原线圈导线粗一些。 课后请大家阅读教材47页“科学漫步”,了解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变压器主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 2.变压器可改变交变电的电压和电流,利用了原副线圈的互感现象。 3.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的变压器,是理想化模型。有 P 输出=P 输入 2121N N U U = 1 221N N I I = 【例1】一个正常工作的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下列的哪个物理量不一定相等 ( ) A .交流的频率 B .电流的有效值 C .电功率 D .磁通量变化率 解析:变压器可以改变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因此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不一定有相同有效值,所以选B.由于穿过原线圈的磁通量全部穿过副线圈,因而原副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相同,D 错.变压器的工作基础是电磁感应,副线圈中感应的交流频率与原线圈交流频率是相同的,A 错.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输出功率,因此C 错. 答案:B 点评:变压器工作时,原副线圈电压和电流不一定相同,但对理想变压器来说,原副线圈一定相同的量有(1)电功率,(2)磁通量变化率,(3)交流的频率 【例2】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K 为单刀双掷开关,P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U 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I 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则 ( ) A .保持U 1及P 的位置不变,K 由a 合到b 时,I 1将增大 B .保持U 1及P 的位置不变,K 由b 合到a 时,R 消耗功率减小 C .保持U 1不变,K 合在a 处,使P 上滑,I 1将增大

大学物理4

9. 气体分子动理论 姓名 孟凡笛 学号 102520011 专业 机电一体化 教学点 同济本部 一、选择题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可以: (A) 保持压强和温度不变同时减小体积; (B) 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同时增大压强; (C) 保持体积不变同时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 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大体积降低压强。 ( C ) 2.设某理想气体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μ,玻尔兹曼常数为k ,则该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 (A) μ k PV (B) V PT μ (C) kT PV (D) kV PT ( B ) 3.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 、(2)、(4). (B ) (1) 、(2)、(3). (C ) (2) 、(3)、(4). (D ) (1) 、(3)、(4). ( B ) 4.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v f ,则速率在1v ~2v 区间内的分子平均速率为: (A ) ? 2 1 d v v v )v (vf (B )?2 1 d v v v )v (vf v (C )? ?21 2 1d d v v v v v )v (f v )v (vf (D ) ? ?∞0 d d 2 1 v )v (f v )v (vf v v ( A )

5.两容积不等的容器内分别盛有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氦气和氮气,如果它们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则两气体 (A)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必相同; (B) 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必相同; (C) 单位体积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D) 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内能必相同。 ( A ) 6.摩尔数相同的氢气和氦气,如果它们的温度相同,则两气体: (A) 内能必相等; (B) 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C)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必相同; (D) 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必相同。 ( C ) 7.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比为1:2的氧气和氦气(均视为理想气体)相混合,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 (A) 1 : 2 (B) 5 : 3 (C) 5 : 6 (D) 10 : 3 ( A ) 8. 体积恒定时,一定量理想气体的温度升高,其分子的: (A) 平均碰撞次数将增大 (B) 平均碰撞次数将减小 (C) 平均自由程将增大 (D) 平均自由程将减小 ( C ) 二、填充题 1.设氢气在27?C 时,每立方厘米内的分子数为12 104.2?个,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下面给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几种微分形式,指出它们各表示什么过程。 (1)T R )M /M (V P d d mol = 表示 过程; (2)T R )M /M (P V d d mol = 表示 过程; (3)0d d =+P V V P 表示 过程。 3.容积为10升的容器中储有10克的氧气。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1 2s m 600-?=v , 则此气体的温度 =T ;压强=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