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相关理论

2018金融相关理论
2018金融相关理论

农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关系的

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以2016—2018年为研究期间,收集了18家根据2012年证监会行业板块分类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得出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中,探讨农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其优化资本结构、选择资产规模、提高盈利能力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股权集中度、无形资产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盈利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总资产对数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关键词:农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

1.2文献综述

1.2.1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

国内外对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直接关系的研究较少。学者对他们的研究基本上包括在资产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中。在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希腊制造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之后,Agiomirganiakis等发现公司的收益受公司负债、规模、经营时间、出口状况、资产管理效率和投资资产增加的影响[1]。罗栋,张瑞芳(2019)以34家上海和深圳上市旅游企业的财务指标为样本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无形资产比率、产权比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不显著,资产负债率负债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2]。王绍凤、刘思辰对A股上市公司连续十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回归模型,发现不同资产结构变量组合对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3]。吴梦真(2019)以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资本、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最后得出我国食品行业的资本、资产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密切[4]。刘洋(2017)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湖北省A股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湖北省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产权比率与盈利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5]。孙嘉怡对2011-2015年沪深两市28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和盈利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总资产中,货币资金占比与盈利能力正相关;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为负相关,无形资产比率相关性不显著[6]。

1.2.2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是国内外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关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出现得比较早。学者们普遍认为,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正相关。根据英国275家中小型企业五年来的数据,Jordan等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发现企业的资本结构与获利率正相关[7]。Frank等以美国非金融公司1950-2000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财务杠杆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是一个积极的方向[8]。国外较少的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负相关。Titman等选取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连续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负相关[9]。较国外来说,国内学者对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为

止,基于行业特点等原因还没有一致的结论。罗媛选取了浙江省81家在沪上市的公司2009-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等指标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负相关[10]。和国忠依据云南省年度财务数据,并结合其资本结构与财务系统指标数据的研究发现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区间。在最优资本结构领域,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好[11]。李小宁基于生命周期角度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把电力上市公司2013—2017连续4年的财务数据这一研究样本分为成长期,持续期和衰退期三个子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三个子样本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成长期电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长期资本负债率和盈利能力负相关;成熟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之间既有负相关关系又有显著的倒“U”型相关;而衰退期公司的债务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12]。李菲菲、白雪选取58家电力上市公司2013-2015年连续3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7个能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中提取一个综合指标,然后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资产负债率和综合盈利能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电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13]。霍守花和陆林采用33家旅游上市公司2006-2010年连续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并不显著[14]。张海燕和赵海兰采用18家旅游上市公司连续四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资本结构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15]。

综上所述,关于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情况,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见解,但是对资产规模、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组合的研究结果还相对较少。此外,大多数研究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没有考虑行业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此,考虑到行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仅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选取1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2016-2018年连续3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企业概况,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从6个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中提取一个综合指标,最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探讨资产规模和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不仅可以丰富相关研究,而且可以为农业类上市公司升级资产规模、优化资本结构以及提高盈利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3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发展情况与问题分析

2.1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被分类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相关的服务业。在我国,农业是一项长期发展产业,代表着我国先进的农业生产力,上市农业公司可以建立和发展农业市场,并与资本和证券市场融合在一起。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受到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近年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量有所减少,发展前景不够光明,因此,有必要正确评估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2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特点

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农业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发展。证券市场的功能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但是,我国的农业企业起步落后,基础薄弱,使得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目前,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特点如下:

2.2.1上市时间分布不均

每年在我国上市的农业公司的数量差异很大,有些年份特别多,例如1997年和2004年,而有一些年份特别少,例如1995年和2003年。与农业上市的总体变化类似,中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的数量每年波动很大,例如,较多农业企业在1996年和2004年上市,没有企业在1998年和2003年上市;与整体农业上市公司不同的是,1996年中国第一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上市,落后于农业上市公司。农业类作为整体农业的基础,应更加注重其发展,所以本文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2.2业绩上两级分化严重

当前,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明显两极分化,一些上市公司成长良好并逐步改善,而一些上市公司表现不佳,这部分企业可能自身规模不大、股本少,加之缺乏高新技术和优秀的管理人才,从而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比如北大荒等农业类上市公司发展态势良好,而华圣目前处于ST*阶段,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发展良好的公司既有所涉及

资源的好处,又有规模上的优势,而一家欠发展的公司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很可能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当相同类型的公司一起发展时,很常见的现象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会出现两极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市场的竞争规律。

2.2.3地域分布不均

从国泰安数据库中证监会2012版行业分类可知,农业行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48家农业上市公司,其中有4家林业上市公司,14家畜牧业上市公司,14家渔业上市公司,2家农、林、牧、渔业服务上市公司。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1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农业类上市公司在农业上市公司中占比最大,处于中心地位。农业的发展受气候和地域的影响很大,从而具有资源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所以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地理分布不均匀,小部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像四川、河南这样的传统农业大省。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具体分布如图2.1所示:

图2.1农业类上市公司地域分布

从图2.1可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总共分布在10个省,其中湖南省2家,甘肃省3家,海南省2家,北京省2家,新疆省3家,黑龙江省2家,山东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北省各1家。

2.3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现状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进行持续经营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盈利能力通常表示为一段时间内公司的收入水平和利润水平。因此,对企业来讲,盈利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将利用所选取的原始数据和财务指标,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现

状进行统计分析。

2.3.1财务指标的选取

本文的财务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的研究样本为国泰安数据库证监会2012版行业分类中的1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研究期间为2016年至2018年。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粗略研究以及各学者得出的研究结果,本文选取了比较有意义的一些指标:资本报酬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营业利润率(x3)、成本费用率(x4)、每股收益(x5)、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x6)。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以及结合上述六个指标,构建了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3.2盈利能力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们对盈利能力评估各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结合我们自己选择的财务数据,以获取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直观而全面的了解。

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六个盈利能力评价指标2016—2018年各年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以及标准差。如表2.1所示,我们可以根据均值分析农业类行业的整体变化情况,也可以根据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判断出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异情况。

(1)三大盈利指标分析

能够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众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还属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收益这三大指标。这三大指标能较合理的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综合性较强。因此,本文先根据这三大盈利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所有资产所赚取的收入水平,其越高,表明公司的资产管理越有效。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资产报酬率介于-0.25至0.14之间。近三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产报酬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朗且每年的资产报酬率极值之间的差额也很大,说明农业类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两级分化严重。净资产收益率在-0.8至0.16之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代表着对其投资人和债权人担保程度的好坏。与资产报酬率相似的是,极值之间的差额也很大,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只是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小值负的数额相对有点大,说明出现收益为负的企业亏损相对更严重,通过CMASR数据库检索到,这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是新赛股份,然后经过查询

2016年新赛股份的年报,2016年贵公司亏损主要是由于表土对双江煤矿伊犁河北岸主要水道的影响,生产能力的关闭和矿井的关闭以及以前年度提供的不良贷款和应收账款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每股收益(也称为税后收益和每股盈余)是税后收益与总资本的比率。该比率越高,所创造的利润越多。每股收益介于-1.6-0.8之间说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也呈现出两极分化,有的企业发展较好,有的企业发展得较慢,但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要实现更好的发展还得找到更有效的方式。

(2)其他盈利指标分析

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以及每股经营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从表2.1可以看出,本文选取的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六大财务指标的最小值都是负的,可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要更好更快的发展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我们的国家也很支持农业的发展,从特批农业企业上市到给予很多的政策补贴无一不体现着国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基于目前的财务指标数据来看,农业类企业自身也需要做出改善去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从而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3研究设计

3.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1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资本结构是公司融资的结果,反映的是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许多关于资本结构研究的理论,包括静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静态权衡理论认为,公司的债务融资取决于相等的债务边际避税收入和债务边际破产成本。一般情况下,依据优序融资理论,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通常会遵从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发行股票的先后顺序。因此,当企业处在较好的获利状况的情况下,企业会优先考虑从内部筹集资金,负债融资较少。所以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

3.1.2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

资产规模是指企业、自然人或国家拥有或控制的现有总资产或固定资产。随着企业的发展,其资产规模也会增加;特殊情况下,它也指公司可以控制的总资产,而

不是公司的资产。资产规模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企业更好的实现股权融资或债券融资,从而使企业运转的更好,除了可以获得债权人和股东的信任,还可以通过品牌效应、企业商誉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最后实现更多的利润,有更好的盈利能力。所以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总资产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

3.2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8家隶属于2012年证监会行业分布中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作以下筛选:

(1)选择2016—2018年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年份较接近,确保公司财务数据较可靠,结论较准确;

(2)删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以及被ST、*ST 的上市公司;

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数量为15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共44个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并通过SPSS 和Stata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3.3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本文以盈利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资本结构和资产规模作为解释变量,然后参照李玮琨(2017)的文章选取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营运能力、股权结构、创新能力、成长能力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δ

αββββββ+++++++=y y y y y y F 665544332211(1)其中,F 代表的是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得分因子,α为常数项,β1…β6代表回归系数,y 1指的是资产负债率,y 2指的是资产负债率,y 3

指的是总资产周转率,y 4指的是股权集中度,y 5指的是资产负债率形资产比率,y 6

指的是营业收入增长率,δ为残差。其主要变量及其属性如下:

表3.1变量定义及解释

变量属性变量类型变量名称

变量符号变量定义被解释变量盈利能力盈利能力

F 综合盈利能力因子得分解释变量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y 1负债/资产

资产规模

总资产y 2总资产的对数控制变量营运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y 3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股权结构

股权集中度y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创新能力无形资产比率y 5(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总资产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y 6(上年营业收入-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

4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分年份来分析各个变量,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分析如下:

4.1.1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指企业能运用各项资产获利的能力。营运能力分析可用于评估公司的运营绩效和管理水平,甚至可以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都可以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其中,总资产周转率是了解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且可以对公司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而全面的分析。

从表4.1的统计结果可以知道,我国农业类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相对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0.4左右,但是各上市公司存在的差异也较大,最大值在1.1左右,最小值仅仅在0.11左右。

4.1.3股权结构

一般而言,股东构成有两个含义,一是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可以分别采用第

表4.1总资产周转率描述性统计年度

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2016

0.1820 1.07100.42520.23002017

0.1753 1.09140.39510.263220180.1148 1.10630.38620.2477

一大股东、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衡量。二是股权结构,即不同背景股东的持股比例,我国的股权构成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以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本文的股权结构指的是股权集中度。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股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对企业盈利能力提高的利弊。股权太集中,可能在经营决策、利润分配的时候会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权益;相反,股权太分散,可能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所以针对不同的行业或个体,股权的集中度也要适时调整。本文的股权集中度衡量指标选取的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从表4.3中可以看到,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这表明第一大股东占据了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大部分,并足以代表公司的管理决策权。同时,从股权集中度的最大值、最小值的统计分析中也可以看到,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可达到70%左右,最小为9%左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表4.3股权集中指标(%)描述性统计

年度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201610.934369.063732.996319.8589

20179.493869.063733.022219.6373

20189.130564.143333.413318.3111

4.1.4创新能力

农业类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其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我国的民生发展营造福祉,为了保障我国的物质需求,其研发创新能力可能远不及物质保障重要。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运用,人类的生活向智能化迈进,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就要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前提就是拥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农业行业也在向高科技和生态领域转型,企业只有不断地研发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会被技术发展所淘汰。

反映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很多,本文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无形资产比率来了解近三年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创新情况。

表4.4无形资产比率描述性统计

年度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20160.01740.37360.07970.0895

20170.01630.35270.08180.0880

20180.01570.32320.07870.0746

从表4.4中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农业公司的无形资产比率保持在8%左右,表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约为8%,整个行业的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整个农业类行业中,无形资产比率的最小值为1.7%左右,最大值为37%左右,行业之间存在着相对明显的差距。

4.1.5成长能力

成长能力是指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有许多财务指能反映增长能力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在本文中,我们将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了解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整体增长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更好地考察公司的成长能力。其出现高增长意味着该公司的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业务扩展能力。如果一家公司可以连续几年保持主营业务的增长率达到30%或以上,基本上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具备成长性。

表4.5营业收入增长率描述性统计

年度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2016-0.4976 2.48440.28870.7687

2017-0.61060.3873-0.03730.2999

2018-0.61920.5818-0.00870.3261

从表4.5可以看到,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呈现负向变化,说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阻碍,近年来,由于人们“背农弃农”的现象逐渐增多,农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减少,成长能力也在减弱。

4.1.6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同样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企业中,公司规模与盈利能力成正比,规模大的公司相较于规模小的公司,在资金筹备、人才任用、技术发展等方面更具有优势。目前存在的很多文献中都选用总资产指标来表示公

司规模,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同样也选取总资产指标来更好的了解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规模情况。

4.2.2提取公因子

表4.8总方差解释

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载荷平方和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1 4.94082.33582.335 4.94082.33582.335

20.81013.50195.836

30.152 2.53298.368

40.0410.68499.052

50.0370.62499.676

60.0190.324100.000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我们通过对原始变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得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4.940,方差贡献为82.335,即第一个公因子占总方差的82.335%,集中了原始变量中82.335%的信息,使用此因子就可以替代原始的六个财务指标。

4.3回归分析

4.3.1多重共线性诊断

为了证明模型的相对准确性,我们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的具体结果见表4.10。

表4.10共线性诊断

变量总资产周

转率

资产负债

股权集中

无形资产比

营业收入增长

总资产对数

VIF 1.42 1.36 1.15 1.14 1.13 1.08从表4.10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条件值都小于2,一般情况下,只要VIF值小于10就说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具有多重共线性,可见我们的回归模型通过了多重共线性诊断,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4回归分析结果解释

4.4.1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t检验,其回归系数为-0.5237,这意味着整个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换句话说,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产负债率会使获利能力降低约0.5倍。但是根据前文的资产负债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0%—40%之间,并不算很高,可能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确实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待加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整个行业的资产报酬率也不高,又由于物价水平较高,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也受到影响,上市农业公司的资产收益低于借款成本,继续增加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超过由于财务杠杆增加而产生的税收减免,这将显然增加整个行业的财务成本,最终使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

4.4.2总资产与盈利能力

总资产对数的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t检验,回归系数为0.058。这表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实际上,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其应对非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就越大,上市公司也更容易获得资金上的支持,从而为盈利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持。

4.4.3总资产周转率与盈利能力

表4.10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资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未通过显著性t检验。这表明总资产周转率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系数为-0.0914,总资产周转率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这说明总资产周转率对于提高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来说,并不是越高越好,应进行合理的总资产周转。

4.4.4股权集中度与盈利能力

股权集中度的回归系数尚未通过显着性t检验。这表明股权集中度和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各家上市农业公司必须通过结合自身的独特特征不断将其股权集中度调整到适合自身的水平,从而提高其盈利能力。

4.4.5无形资产比率与盈利能力

回归结果显示,无形资产比率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t检验,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不是很强。农业类行业作为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基础性行业,更注重生态营养,转基因等加入人工佐料的食品与人

们健康的理念不相谋合,所以除了农业机器设备对研发创新能力是刚需以外,农业类行业的主营业务并不会对此产生多大的依赖,所以对盈利能力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也与本文所选取的财务指标有关系,无形资产涵盖的范围很广,研发投资仅占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无形资产的比率很难有效地反映上市农业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

4.4.6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盈利能力

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t检验,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与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不是很强。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增加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主营业务的增加,本文中的关系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盈利能力是一种持续性获得利润的能力,而根据前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发展受阻,所以数据概括整合的分析结果不一致。5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资本结构的关系看,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假设H1成立。第二,从资产规模的角度看,在农业类上市公司中,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假设H2成立;如何优化资本结构,合理确定资产规模,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展开,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5.1对策建议

5.1.1宏观对策

(1)从上文中通过对我国农业类企业的现状分析可以知道,在宏观政策上,农业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扶持。首先,应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新兴产业、品牌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其次,应制定完善的产业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技术支持政策等;

(2)根据目前的企业发展情况,农业类企业要很好的生存,需要依靠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因此,政府更要重视规范证券市场,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3)在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中,我们知道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成正比,所以在宏观政策上,我认为我们所应做出的努力是鼓励和支持中长期债

券市场的发展,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债券市场发展,适当减少干预,实施债券借贷和利率市场改革,加快中长期债券市场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有利的环境。

5.1.2微观对策

(1)从实证结果看,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所以我认为农业类企业应该加强资本、资产管理,优化结构,立足行业特点,保持合理举债能力和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获得杠杆利益;提高资产管理能力,特别是资产配置能力,针对行业特点,扩大存货销路,盘活资产存量;

(2)农业类企业可以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无形资产是技术水平的体现,技术创新是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重点。公司需要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投入,积极吸收科技人才和技术,同时确保固定资产质量,减少闲置;

(3)从实证结果看,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所以,我认为为了增加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必要使用各种渠道来最大化规模效益。合理的资产规模可以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为了充分利用规模带来的生产和研发收益,上市农业公司可以在各个方面与业内其他公司合作,可以通过合并,收购,重组等扩展规模,并利用社会风险投资资本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