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第一节《共价键》(3) 键参数测试

《化学》选修3第一节《共价键》(3) 键参数测试
《化学》选修3第一节《共价键》(3) 键参数测试

《化学》选修3第一节《共价键》(3) 键参数测试

班级学号姓名等第

1、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键能越高,键长越大,则分子越稳定

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

D.H—O键键能为463KJ/mol,即18克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KJ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牢固

B.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长越长,分子越牢固

C.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角越大,分子越牢固

D.在同一分子中,σ键要比π键的分子轨道重叠程度一样多,只是重叠的方向不同

3、下列叙述中的距离属于键长的是()A.氨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之间的距离

B.氯分子中的两个氯原子之间的距离

C.金刚石晶体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碳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D.氯化钠晶体中相邻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距离

4、氨分子中的N—H键之间的夹角和白磷分子中的P—P键之间的夹角相比较,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

5、能说明BF3分子的4个原子是同一平面的理由是:()A.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B.B—F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C.3个B—F键的键能相同D.3个B—F键的键长相等

6、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

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

D.PCl3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7、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金刚石的熔点高于晶体硅

C.N2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I2和干冰易升华

8、下列共价化合物中,共价键的键能最大的是()A.HCl B.HF C.HBr D.HI

9、下列共价键的键能按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N—Cl N—Br N—F B.H—Cl H—S H—P

C.Se—H S—H O—H D.C—H N—H O—H

10、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的键角都相等 B.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都相等

C.苯分子中碳碳键存在两种,即C=C和C—C D.邻二氯苯有两种

11、由表2-1可知.H-H的键能为436kJ/mol.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如果要使1molH2分解为2molH原子,你认为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能量数值.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越大,共价键的键能,两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键长.

12、根据课本中有关键能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N2(g)+3H2(g)====2NH3(g);⊿H=

(2)2H2(g)+O2(g)===2H2O(g);⊿H=

13、(1)和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参数。

(2)键长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间距。键长越长,键能(填“大”或“小”),键越断裂,化学性质越(填“稳定”或“不稳定”)。

(3)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填“大”或“小”),意味着这个化学键越(填“稳定”或“不稳定”)。

(4)键角是描述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都与键角有关。CO2是型分子,键角。H2O是型分子,键角。

-1

(1)把1mol Cl2分解为气态原子时,需要(填“吸收”或“放出”) KJ 能量

(2)1mol H2在2mol Cl2中燃烧,放出的热量 KJ。

(3)由表中所列化学键形成的单质分子中,最稳定的是,最不稳定的是,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最稳定的是,最不稳定的是,(4)在一定条件下,1mol 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是______ __。

A.Cl2 > Br2 > I2 B.I2 > Br2 > Cl2

(5)预测1mol 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

第一节《共价键》(3)键参数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A、

6、D、

7、BC、

8、B、

9、CD、10、AB、

11、形成1molH-H键放出436Kj、吸收、436Kj、越大、越短。

12、(1)-90.8 Kj/mol

(2)-481.9 Kj/mol

13、(1)键能、键长

(2)核、小、易、不稳定

(3)大、稳定

(4)分子空间构型、直线、1800、1050 14、(1)吸收、247

(2)179

(3)H2、I2、HCl、HI

(4)A

(5)多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练习题

选三第一章练习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A. 24 B. 18 C. 19 D. 29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的电子走“8”字形 B. K能级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 A. 6 B. 12 C. 26 D. 30 6、已知R为ⅡA族元素,L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n=m+1 B. n=m+10 C. n=m+11 D. n=m+25 7、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 XYZ2 B. X2YZ3 C. X2YZ2 D. XYZ3 8.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9.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a-4②a-5③a+3 ④a+4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D) 11.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检测题汇总,推荐文档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第2章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 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8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只形成两个σ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①H2O ②NH3③Cl-④CN-⑤CO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A.CH4和H2O B.CO2和Cl2C.NH3和H2S D.CS2和BF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元素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中键角为180° D.H—O键键能为463 kJ·mol-1,即18 g 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 kJ 6.1999年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5+与H2S是等电子体B.N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N5AsF6化合物是共价分子D.N5AsF6化合物是极性分子 7.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2- 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2 B 2 2 分子中含有 3个σ键和 2 个π键 A. SO.C H C. 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D. BF3分子空间构型呈三角锥形 2.氯的含氧酸根离子有ClO ---- 等,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lO 2、 ClO 3、 ClO 4 () A. ClO4-是 sp3 杂化B. 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 Cl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D. ClO-中 Cl 显 +1价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2 V 形的极性分子 A. CS 为空间构型为 B.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 键,可能有π 键 C.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2﹣3 杂化 D. HCN、SiF 4和 SO3的中心原子均为 sp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5.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A. CO和 CO2B. NO和 CO C . CH4和 NH3D. OH-和 S2- 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 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空间构型为V 形的是 A. H2S B . SO2 2-C . CO2 D . SO4 7.下列分子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A. CO2B.CH4C.C2H4D.C2H2 8. HBr 气体的热分解温度比HI 热分解温度高的原因是() A.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短,键能大 B.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长,键能小 C. HBr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 HBr 分子间作用力比HI 分子间作用力大 9.表述 1 正确,且能用表述 2 加以正确解释的选项是() 表述1表述2 A在水中,NaCl 的溶解度比I 2的溶解度大NaCl晶体中Cl ﹣与Na+间的作用力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不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①②③ B. 仅有② C.①和③ D.①和②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A. 24 B. 18 C. 19 D. 29 3、下列四个能级中,能量最高,电子最后填充的是() A. 3s B. 3p C. 3d D. 4s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的电子走“8”字形 B. K能级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 A. C B. O C. N D. Cl 6、下面是某些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 2S22P2和2S22P4 B. 3S23P4和2S22P4 C. 3s2和2s22p5 D.3s1和3s23p4 7、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 A. 6 B. 12 C. 26 D. 30 8、已知R为ⅡA族元素,L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n=m+1 B. n=m+10 C. n=m+11 D. n=m+25 9、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LiI C. MgCl2 D. KBr 10、已知A n+,B(n+1)+,C n-,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C>D>B>A B. A>B>C>D C. D>C>A>B D. A>B>D>C 11、在前三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A. 6种 B. 5种 C. 4种 D. 3种 12、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 a-8 B. a-5 C. a+6 D. a+4 13、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 2,8,18,32,32,18,8 B. 2,8,18,32,50,8 C. 2,8,18,32,18,8 D. 2,8,18,32,50,18,8 14、碘跟氧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I2O3 B. I2O4 C. I4O7 D. I4O9 1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B>C>D B. 原子序数d>c>b>a C. 离子半径C3->D->B+>A2+ D. 单质还原性A>B>D>C 16、下列叙述中,A金属的活泼性肯定比B金属强的是() 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的氢氧化物为两性化合物,B的氢氧化物为弱碱 C. 1mol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 D. 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 根据下列5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回答17和18题

(完整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检测题汇总.doc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第 2 章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小题 , 1 ~12小题每小题 2分, 13~ 1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 C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每个碳原子的 sp 2 杂化轨道中的一个形成大 π键 B .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大 π键 C .碳原子的三个 sp 2 杂化轨道只形成两个 σ键 D .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σ键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①H 2O ②NH 3 ③ Cl - ④CN - ⑤CO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 A .CH 4 和 H 2O B . CO 2 和 Cl 2 C . NH 3 和 H 2S D . CS 2 和 BF 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 .元素周期表中的Ⅰ A 族(除 H 外)和Ⅶ A 族元素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 .水分子可表示为 HO —H ,分子中键角为 180° D .H — O 键键能为 463 kJ mol · -1 ,即 18 g H 2 O 分解成 2 2 时,消耗能量为 2×463 kJ H 和 O 6. 1999 年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 N 5 + 的化合物 N 5 A sF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N 5 + 与 H 2S 是等电子体 B .N 5 + 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 .N 5AsF 6 化合物是共价分子 D .N 5AsF 6 化合物是极性分子 7.在乙烯分子中有 5 个 σ键、 1 个 π键,它们分别是( ) A .sp 2 杂化轨道形成 σ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π键 B .sp 2 杂化轨道形成 π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σ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和性质》检测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和性质》检测题(有答案) 1 / 7 《原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 22s 22p 63s 23p 2;②1s 22s 22p 63s 23p 3;③1s 22s 22p 4;④1s 22s 22p 3。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③>④>②>① B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C .最高正化合价:③>④=②>① D .电负性:④>③>②>① 2.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为4s 24p 4的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其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4s 23d 104p 4 B .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C .其4p 轨道电子排布图为 D .其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为[Ar]3d 104s 24p 4 3.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 2np 6(当只有K 层时为1s 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电离能I 1Na +>Mg 2+ D .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Mn>Si>Cl 6.下列有关碳原子排布图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 B. p电子云是平面“ 8”字形的 C. 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 D. 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 2. 下列图示中横坐标是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纵坐标表示同一主族的五种元素的序 数的是() 5. 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 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 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 3.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 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 B.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 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3个未成对电子 4. 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 A. Ne, Ar B . F ,M(2+ C Al,『D . Cl ,Ar

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6.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 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 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7.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丫原子 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丫原子 C. 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丫原子 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丫原子 8.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N4J L上 Ji r— \]16\ C A. 答案A B . 答案B C . 答案C D . 答案D 9. X、丫、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丫、Z同周期,W与X、丫既不 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丫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Q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测试题有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 3 第二章测试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6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 2.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 ?两个碳原子采用sp 2杂化方式 C ?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n键 D ?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n键 3 ?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它的 的叙述正确的是 PH3 B.PH3是非极性分子 D.PH3 分子的P-H 键是非极性键 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CCI4 与I2 分子量相差较大 H 2O H2O 不是直线型分子 中含有氢元素 H2O D ? CCI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 20是极性分子 5.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B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C .氯化氢不易分解 D .氯化氢溶液可以电离 6.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①NH3的熔、沸点比V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④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 个原子p 轨道以 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 A.PH 3 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C.PH 3 是一种强氧化剂 4 .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 A ? CCI4与1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 B ? CCI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 C ? CCI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最新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 1s22s22p6D.F 1s22s22p5 5.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原子最可能的价态是() A. +1 B.+2 C.+3 D.-1 6. 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8.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3 C. 1s22s22p63s23p2 D.1s22s22p63s23p64s2 9.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a-4②a-5③a+3 ④a+4 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D)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N2 B .HBr C .NH3 D .H2S 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HF H2O NH3 CH4 B .CH4 NH3 H2O HF H2O HF CH4 NH3 D .HF H2O CH4 NH3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由于乙醇与水间有氢键的存在,水与乙醇能互溶。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反应,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都属于取代反应。 C.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难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6.下列化合物中含有 2 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A.丙烯分子中有 6 个σ 键, 1 个π 键 B.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都是sp 3杂化 C.丙烯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C. D . 7.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中正确的() 1.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 A.C—F B.C—O C.C—N D.C—C 2.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A. A.N a2O2 B.HCHO C.C2 H4 D.H2O2 4.列各组分子中,按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 3. A. C.

D.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 .溴溶于CCl4 C .蔗糖溶于水 D .HCl 溶于水 9.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阿司匹林属于分子晶体 3 C.阿司匹林中C原子只能形成sp3杂化D.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1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强,稳定性也越强B.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C.判断A2B 或AB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具有极性键且分子构型不对称,键角小于180°,为非直线形结构 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 11.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是sp 2杂化的是() A.PBr3 B .CH4 C .H2O D .BF3 12 .用VSEPR理论预测下列粒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 A.NO3-为平面三角形B.SO2为直线形 C.BeCl 2为V形D.BF3为三角锥形 13.已知A、B 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A

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σ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2.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 3.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 A.H2 B.Cl2 C.N2 D.HCl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5.能用键能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HCl气体比HI气体稳定 C.干冰易升华D.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KJ·mol—1、P—O 360kJ·mol—1、O=O 498kJ·mol—1。则关于1mol P4和3mol O2完全反应(P4 + 3O2 = P4O6)的热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1638 kJ B.放热1638 kJ C.放热126 kJ D.吸热126 kJ 7.下列物质属于等电子体一组的是 A.CH4和NH4+ B.B3H6N3和C6H6 C.CO2、NO2D.H2O和CH4 8.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9.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NH3 B.CCl4 C.H2O D.CH2O 10.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Br3 B.CH4 C.BF3 D.H2O 11.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1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第二章测试题

2015-2016学年度03 月考卷 一、单选题(48 分) 1. 下列关于共价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键比n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B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c键,可能有n键 C.两个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c键 D . N2分子中有一个c键和两个n键 2. 已知X、丫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Y>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丫可能小于X 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丫对应的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大于H.X D . X和丫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级就是电子层 B .同一电子层中的不同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相同 C.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D.不同电子层中的s 轨道的能量高低相同 4.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B. 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c键、n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D. sp 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 28'、120° 180° 5. 下列物质的酸性强弱比较中,错误的是() A. HClO4>HBrO4>HIO4 B . HClO4>H2SO4>H3PO4 C. HClO4>HClO3>HClO D . H2SO3>H2SO4>H2S2O3 6. 下列关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VSEPR模型可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B. 分子中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C.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D. 分子中键角越大,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7. 根据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 022+和N B .03和SO C . CO2和NO D . N 2H和C2H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一周期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B. B 的电负性和Si 的相近 C. f 区都是副族元素,s 区和p 区的都是主族元素 D. 铝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钾的第一电离能 9. 下列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丫大的是() A. 与氢化合时X 单质比丫单质容易 B.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丫的强 C.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D. X 的单质可以把丫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原子的S能级电子云形状完全一样 B. 原子的价层电子发生跃迁只能吸收能量,得到吸收光谱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单元测试题.doc

高中化学选修 5 第一章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2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氰化钾( KCN)B.碳酸氢铵( NH4HCO3) C.乙炔( C2H2) D.碳化硅( SiC)2. 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3 H7 Cl B.CH2 Cl 2 C.C 2H6O D .C2H4O2 3.按官能团分类,下列物质与—CH2—OH 同类的是 OH A.—O—CH B. —OH C. —CH D.CH3COOH 3 3 4.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甲基- 2-戊烯-甲基-2-丁烯 , 2—二甲基丙烷-甲基-1-丁烯 6. 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 A. 2-乙基- 3, 3-二甲基- 4-乙基戊烷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C. 3, 3,4-三甲基已烷D.2,3,3-三甲基已烷 7.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A.1种B.2种C.3种 D .4种 8.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A.乙苯B.邻二甲苯C.间二甲苯D.对二甲苯9.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属于官能团种类异构的是 A.CH3CH2CH2CH3和 CH3CH(CH3) 2 B.CH2= C(CH3) 2和 CH3CH= CHCH3 C .CH3CH2OH和 CH3OCH3 D. HCOOC25和 CH3COOCH3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CH CH 3 3 CH3 CHCH 2 CH2 CH3 和 CH3CHCH 2CH2CH2 CH3 A. B. H2N- CH2- COOH和 H3 C- CH2-NO2 C. CH3- CH2- CH2- COOH和 H 3 C-CH2- CH2-CH2- COOH CH3 D. H3C- CH2- O- CH2- CH3和 CH3 CHCH 3 11.在烟囱灰、煤焦油、燃烧烟草的烟雾及内燃机的尾气中,含有一种强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它是由五个苯环并合而成,它的分子结构简式为:与它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①②③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③④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 位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C2H2 CH C2H6 C3H4 CH C3H8 C4H6 CH C4 H10 2 4 3 6 4 8 B .C6 H14 C .C7H12 D . C7H14 13.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方法 是让极少量的( 10-9g)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室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 的离子。如 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 C2H6+、C2 H5+、 C2H4+,然后测定其质荷比。某有机物样品的 质荷比如下图所示(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信号强度与该离子的多少有关), 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甲醇B.甲烷C.丙烷D.乙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和性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NaCl与浓H 2SO 4 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 2 SO 4 加热可制HBr B.SiH 4的沸点高于CH 4 ,推测H 3 P的沸点高于NH 3 C.Fe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 ,推测Fe与I 2 反应生成FeI 3 D.CO 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CS 2 也是直线型分子 2.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CO、NO、NaH、N 2B.SO 2 、NO2+、N3-、OCN- C.CO 32-、NO 3 -、BCl 3 D.SiF 4 、SiO 4 4-、SO 3 2-、PO 4 3-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CS 2 为V形的极性分子 B.ClO 3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SF 6 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SiF 4 和S的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4.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 4 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A.CCl 4与I 2 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 2 O与I 2 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 4与I 2 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 2 O不是直线型分子 C.CCl 4和I 2 都不含氢元素,而H 2 O中含有氢元素 D.CCl 4和I 2 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 2 O是极性分子 5.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 4·2NH 3 ,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 3 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用 强碱处理并没有NH 3 放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 3与NO 3 -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B.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4 C.PtCl 4·2NH 3 的立体构型为正八面体形D.Cl-和NH 3 分子均与中心离子Pt4+配位 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数目为4N A B.1mol SiO 2晶体中含有的Si–O键数目为2N A C.80g SO 3中,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中,孤电子对数为N A D.常温常压下,1mol CH 2=CHCHO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7N A

(完整版)化学选修5第一章试题

化学选修5第一章测试题 1.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名称中,正确的是( ) A .2,4,4-三甲基戊烷 B .4-甲基-2-戊烯 C .3-甲基-5-异丙基庚烷 D .1,2,4-三甲基丁烷 2.按系统命名法下列名称不正确的是 A .1一甲基丙烷 B .2一甲基丙烷 C .2,2一二甲基丙烷 D .3一乙基庚烷 3.(CH 3CH 2)2CHCH 3的正确命名是 ( ) A 、3-甲基戊烷 B 、2-甲基戊烷 C 、2-乙基丁烷 D 、3-乙基丁烷 4.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A .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3,3,4-三甲基已烷 D .2,3,3-三甲基已烷 5.有机物 的系统名称为 A .2,2,3一三甲基一1-戊炔 B .3,4,4一三甲基一l 一戊炔 C .3,4,4一三甲基戊炔 D .2,2,3一三甲基一4一戊炔 6.(共10分)用系统命法写出下列物质名称: ⑴ CH 3CH 3C 2H 5CH CH CH 3 _________ ⑵ CH 3CH 3 CH CH 3CH 2CH 2 ⑶ 7、书写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共4分) ① 2,6-二甲基-4-乙基辛烷: ② 2-甲基-1-戊烯: 8.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 ( ) A .C 3H 6与C 5H 10 B . C 4H 6与C 5H 8 C .C 3H 8与C 5H 12 D .C 2H 2与C 6H 6 9、与CH 3CH 2CH=CH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B 、 C 、 D 、 10.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A .6 B .5 C .4 D .3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范德华力只存在于分子间 B.冰变为液体水时,共价键没有被破坏 C.液态HF中存在氢键,所以HF比HC1的稳定性强 D.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化学键一定会被破坏或改变 2.当干冰气化时,下列所述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大小 B.范德华力 C.分子内共价键 D.化学性质 3.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在单个水分子、水蒸气、液态水、冰中都存在氢键 C.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HF的热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4.下列物质:①H3O+②[Cu(NH3)4]2+③CH3COO-④NH3⑤CH4中存在配位键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④⑤ D.②④ 5.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总数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均可互称为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A.CO32-和 NO3-B.CO2和 NO2-C.O3和 SO2D.SCN-和 N3-6.HgCl2的稀溶液可用作手术刀的消毒剂,已知HgCl2的熔点是277 ℃,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HgCl2的稀溶液有弱的导电能力,则下列关于HgCl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HgCl2属于共价化合物②H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③HgCl2属于非电解质④HgCl2属于弱电解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在分子中,羰基与甲基碳原子成键时所采取的杂化方式分别为()A.sp2杂化;sp2杂化 B.sp3杂化;sp3杂化 C.sp2杂化;sp3杂化 D .sp杂化;sp3杂化 8.下列现象的变化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 1/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